⑴ 世界的火箭技术哪个国家最先进,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实际的运载火箭技术第一是美国,第二是俄罗斯,中国排第三相对领先于欧洲和日本。
美国载人航天的土星运载火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俄罗斯的航天飞船发射频率最高;中国也是美俄之后独立可以发射航天飞船和空间站的国家。
⑵ 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技术谁更发达
各有所长,美国成功实现了有人登月,发展并制造了多批航天飞机,虽然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受到质疑并已全部退役,但在自80年代以来是世界上运载能力最强的航天器。另外美国实现外太空发生航天器最多的国家,像旅行者等深空探测器,并且建立了时间上第一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PS。而俄罗斯在空间站建设上技术领先,早在80年代变建成了第一个大型空间站和平号,直到20世纪初才退役,被国际合作的的国际空间站代替,俄罗斯的宇宙飞船技术成熟可靠,联盟号宇宙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成为了国际空间站人员及补给运输的唯一载具,俄罗斯虽没有实现有人登月,但也向月球发射过多批次的月球探测器,并将无人月球探测车发射到月球,俄罗斯也研制出了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但由于各种原因普及率不高,俄罗斯于80年代末也研制出了第一架航天飞机暴风雪号,并实现了无人试飞,但随着冷战结束后经费限制,该项目搁置。另外俄罗斯有目前时间上功率最大的运载火箭质子型火箭。总体来说,美俄航天技术各有所长,同属第一阵营,而中欧仍处第二阵营。
⑶ 平心而论,中国现在的载人航天技术超过俄罗斯了吗
截止到2020年,全球一共进行320次载人航天发射。其中美国进行了160多次,苏联/俄罗斯(70多次)进行了140多次,我国进行了8次。从载人航天的发射次数来看 ,我国的确是比不上俄罗斯或者前苏联。
不过就现在的载人航天而言,我国并不比俄罗斯高出多少。
⑷ 中国洲际导弹和俄罗斯当今世上最强导弹相比如何
俄罗斯的液体弹道导弹是比中国强很多的,但反过来说他们的固体弹道导弹就比较一般了。
1、核弹头方面,按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美两国围绕一场外交争端爆出的大量重要材料来说,中美俄法的核弹技术都已经达到了理论极限,水平其实是差不多的。有些性能指标上的差异,实际上是在综合考虑了成本、可靠性、安全性之后的技术取舍问题,并不是能力问题。
2、液体弹道导弹。常温燃料液体弹道导弹,实际上核大国中只有中俄还在发展,特别是俄罗斯在这方面投入极大,成果明确的说世界第一。俄罗斯的常温液体导弹技术已经扩散到了朝鲜,目前朝鲜的水平也很高。中国的常温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和俄罗斯的差距相当大,但是我们大概几年之内就可以追上他们了。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中美俄法等主要强国来说,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基本已经接近理论极限了。大家都在抠最后的那一点点潜力。但是液体导弹投掷能力很大,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优点,俄罗斯的各种液体导弹都以巨大的投掷能力而闻名于世,各种吹嘘俄罗斯导弹天下无敌的文章也是拿这一点来吹。然而液体导弹储备不便,机动能力困难(加注燃料后的液体导弹重量极大),维护成本极其高昂。导致中国也只是搞了一些放在发射井,只有俄罗斯头铁搞机动发射。
3、固体弹道导弹。目前中美法俄的固体弹道导弹技术也基本走到极限了,大家都是NEPE燃料,都是复合材料弹体,性能上差距不大。但是俄罗斯有两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他们在苏联时期点歪了科技树走上了芳纶纤维路线,但芳纶的性能不如碳纤维,成本又高,寿命又短。俄罗斯后来想点开碳纤维的科技树不成功,到现在他们的芳纶也落后了。提示一下,芳纶别名凯夫拉,做防弹衣是好东西,但做结构材料还是洗洗睡吧。目前俄罗斯的碳纤维实际上依赖中国。第二个问题就是成本实在太高了,到现在俄罗斯都没有商用的固体运载火箭,不是没有技术,而是经济上太划不来。目前公开的信息看,伊斯坎德尔的价格差不多要达到快舟1号的三分之一,比东风17还要贵,而快舟1其实就是洲际导弹级别的运载火箭。可见中俄两国的固体火箭成本差距惊人。以上两点决定了俄罗斯无法以固体导弹为装备主力。
4、打击精度。实际上洲际导弹的弹头在返回大气层的过程中是要受到大气干扰的,所以在不考虑大气层内的末端修正(基本相当于目前热门的高超)的话精度达到一百米以内基本也就是理论极限了。目前来说俄罗斯的水平距离这个极限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对于核弹头来说也就够用了。实际上俄罗斯的常规精确制导武器的性能就比中美欧的同类产品差一大截。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较容易直观感受的就是格洛纳斯的定位精度非常糟糕。目前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北斗、GPS、伽利略的精度是差不多的(伽利略不稳定),格洛纳斯大体上要差一个档次。相关的数据可以从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里面查到。
5、多弹头和变轨弹头。中美俄法大家都会,没啥好说的,只是俄国人喜欢吹。但是目前高超音速技术对导弹来说是划时代的变革,这方面俄罗斯是走在美国前面了。但是和中国比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或者说中国领先全世界的优势太大了。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到目前仍未解决高超音速条件下的制导这个黑科技,它的战术高超武器还可以靠末段减速来确保末制导。而洲际导弹这种速度还要末段机动,必然导致精度的严重下降。
⑸ 长五火箭拍到了地球,长五在世界火箭水平中排第几
能排到第三的位置。
首先从科技含金量方面来看,当前能排在第1位的是美国的航天科技,排在第2位的是俄罗斯,中国应该排在第3位。虽然国家科技实力发展进步非常巨大,但是我们航天事业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短,相对于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还是有明显的差距。但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航天科技已经处于领先位置,而且与其他的国家正在不断地拉大差距。因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科技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
发展国际航天事业不仅能引领科技不断进步,而且还会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因为航天事业能够给人们带来非常多的便利,同时也能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不仅能让国家多方面受益,而且也能改善很多人的生活面貌,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⑹ 世界上最大的火箭排名
全世界最强运载能力火箭排名
航天技术中,火箭的运载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世界大型火箭运载能力中,中国处于什么地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世界大型火箭运载能力排名情况。
排在第五的是俄罗斯的质子号运载火箭,这是由前苏联第1种非导弹衍生的,专为航天任务设计的大型运载器。质子号火箭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是苏联及其航天力量的继承者,是俄罗斯在发射大型航天器时的主要运载工具。据悉,质子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有效载重荷约为21吨,地球同步轨道有效载荷约为6吨。
一项项的成就和辉煌,曾经让我们拥有太多的振奋和憧憬,而一次次的失败和牺牲又让我们承载了怎样的痛苦和悲伤,我们认识到了航天事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冒险性,但是对于太空的向往和执着使我们从未停止对迈向宇宙的步伐
⑺ 中国的火箭和美国俄罗斯比有哪些制度优劣
应该说:美苏研发火箭技术比我们要早,而且还成熟,尤其是火箭发动机,是俄罗斯的重要科技技术之一;
排名应该是这样的,美利坚合众国综合国力和其他航天科技应用世界排名第一;
俄罗斯接收了前苏联的大部分航天技术,所以技术某些领域世界第一,总体排行第二;
中国后发优势相当强烈,航天技术虽然跟美苏有一定的差距,还是那句话,航天技术个别领域也可以排行第一的。
⑻ 有人说中国火箭技术与美国有60年,与俄罗斯有40年巨大差距,你怎么看
实事求是的说,我国与美国在运载火箭这个方面差距确实很大,因为科学本来就是容不得半点虚假!图片上就是美国为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而研制的“土星5”大推力运载火箭,它是由着名的冯.布劳恩博士团队研制的,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根据资料显示“土星5火箭”可以将45吨的重量发射到月球轨道,目前这个能力其它火箭还不能及!而将“嫦娥4”发射到月球背面的我国“长征3乙”火箭的发射推力只相当于“土星5号”的八分之一,这是巨大的差距(460:3408)。
那么,“土星5”
火箭为啥要用到3400吨的推力?就是因为“阿波罗计划”是载人登月,需要将人、登月舱、月球车…其它仪器,并且登月舱和人要返回,这就需要非常大推力才能将这些人和物发射到月球轨道,否则根本执行不了计划!
“土星5火箭”主直径10米、高度110米,这样大大火箭在制造过程中:冷弯(滚卷)、铆接、焊接、多级间连接…出现一个微不足道的差池都会发射失败,连同运载的人和物都成灰烬!
“土星5”火箭第二级(五台)、第三级(一台)所用的J2液氧液氢发动机,设计非常精巧,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氧液氢环保型火箭发动机。
“土星5火箭”火箭的研制和制造成本极高,第一张图片是整个“阿波罗计划”所发射的13枚“土星5”火箭,一共耗资64.16亿美元,平均一枚4.93亿美元,而1968年建造的“尼米兹级核航母”造价也不过4.5亿美元一艘,一次发射就烧了一艘尼米兹航空母舰!以至于美国自己都感受到了巨大的资金压力,终止了“阿波罗计划”。
苏/俄“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当年也是打算实施登月计划,后来遇到了极大的技术阻碍和看到美国巨大的耗资…转为发射太空站使用,从图片上就能看出火箭的设计远不如“土星5”精巧,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和助推火箭发动机多的骇人!火箭发动机需要同时间点火,同时间形成推力,一个出现滞后或者延时火箭发射就失败了!但苏联当时在火箭发动机研制是确实是不如美国,要想获得3000吨的推力只得增加发动机多数量,但是这样多的火箭在控制上是极大的难题。
“土星5”
火箭第一级仅五台F1发动机,设计简洁明了!
我国航天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一整套的航空 科技 ,当年美苏所有涉及到的太空项目我们目前都有实施,但是航天工程是一个复杂而顶级的 科技 ,需要有长时间的工业、工艺制造的积累,运作价格非常昂贵需要国家大量的投入,不能一就而僦!要脚踏实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才能上到更高一级的台阶。
将在2028年发射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技术水平将超过“土星5”火箭,起飞推力要达到5800吨以上、月球轨道载荷66吨,两项指标都将超越“土星5火箭”和“质子M”火箭,它将是我国建设太空站工程、载人登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的有力装备!
不吹不捧,中美两国的差距的确是巨大的。
载荷是衡量航天水平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
1973年冷战时期,让人类实现了登陆月球梦想的土星五号,起飞重量3038.5吨,总推力达3408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
再来看看美国民用航空典范SpaceX现役的重型猎鹰,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
德尔塔IV型重型火箭,收费2004年底,是美国现役并已执行任务的最大型运载火箭,低地轨道有效载荷28.79吨。
你看,即便是跟美国自己相比,到目前来说,还没有哪款火箭可以是土星五号的对手,土5仍然是人类 历史 上最牛的火箭。
再看美国正在研制的SLS太空发射系统。SLS第一阶段以70到110吨的 星座 计划载人任务为主,之后会发展出130吨的货舱型载荷任务。最终运载能力将达143吨,甚至165吨。这已经与土星五号差不多,因此它也号称是史上最强运载火箭系统。
再看中国的火箭。
长征5号已经是目前最先进的了,2016年首飞成功,它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分别达到14吨级、25吨级。
长征九号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重型火箭,发射重量3000吨,近地运载能力为140吨,可以说远超SpaceX的重型猎鹰,但是目前还刚刚立项,八字仅有一撇而已,还要等最少10年才能研制成功。
虽然,只比运载能力不是很科学,但就这一项而言,中美差距还是很明显的,说差60年有些夸张,差15年还是实打实的。
至于俄罗斯,已经不知多少年没有进步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在航天技术方面还是领先于中国的,但这种差距正在迅速的缩小。
嫦4奔月,就要完成人类史上的一项创举,登陆在月球背面看一看,网络上有关何时载人登月的问题多了起来,登月需要的是大推力高可靠的火箭,长征九号目前只是航天人做的一项预先论坛项目,因此载人登月,暂时还无法实现。胖五只能在2020前完成我们探月三步曲的最后一步,取样返回。有人因说道,我国火箭技术与美国差距60年,与俄罗斯差距也在40年以上,这一说法,本身没有什么错,问题是元芳怎么看。关于是一问题的答案,中国现任火箭总师龙乐豪,早就给出了答案,虽然我们的火箭差距明显,真要国家下定决心搞的话,有个十年光阴还是有希望搞出来的。瞧瞧,这便是我们的航天人,信心堪谓满满,琢磨一下,再思考网议所谓60年,魂舞大漠以为他的话至有道理。
↑ 我们不搞航天比赛 。本着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精神,来说差距,当年我们面临的情况,没资金,少技术,还有一座高高的围墙,我们讲话,是得考虑这些,才会谨慎些。当年美苏二国,举国之力,开展航天比赛,仅阿波罗计划就投入180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艘航母当时无过5亿美元。没人吃得消,“土星5号”于1973年完成最后一次航天发射,便偃旗息鼓拉倒了,拆了生产线,现在也只得呆在航天博物馆,大约也只有一点重温的意义。美国登月,也上不去了呢,这是倒退还是进步?我们不搞这个,为的是国计民生。航天只有走上可持续开展的路,才会变得平顺些。
↑ 话说胖五 。能力还是不行,由于没有大推力的液氧炼油和固体发动机,也没有高比冲的氢氧发动机,仅第一级就组合了10台发动机,增加了设计复杂性,更要面临可靠性的问题。这一构型,不说美俄,就是与欧航局的阿里安5相比,在技术上也存在明显差距,阿里安5ES,只需要1台火神2,2台固体助推器和1台上面级,所可喜的是,立足客观实际,我们在推力上实现了等类并肩,胖五还是蛮不错的。相关发动机项目,已展开了研制,包括200吨级的液氢发动机,360吨和500吨的固体发动机,都在研究之中。
↑ 劳力费心 。花钱不多,办事不少,这便是我们的航天追求呀,我们的发射,是美俄投入的十分之一,却达到了两家70%的载荷,这个还不叫成功吗?所有航天项止从1992到2011年,才花了100亿美元,我们取得的成绩,世人哪个看不见?有人统计,我们的探月工程第一期和第二期,绕和落,总共花的钱,也就是修两公里地铁的费用。我里个天,我们伟大的航天科学家呀,你们真牛!看见没有,这才是我们的能量,这种能量,无可限量,怎么说都不过份。鲁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在当今之世要挣一地位,需要非凡的智识、道德、品格和思想,才能站住脚,想想这事极须劳力费心。先生的话,用之我们的科学家,想想吧,想想,他们可真是伟大。魂舞大漠在此新年到来之际,谨向他们致以满满的敬意。
这种差距年份的说法,无非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搞出了推力巨大的土星5火箭、并且完成了人类登月壮举;俄罗斯在苏联时期就有了 质子、 能源等重型火箭。但是,仅靠这个就说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差距60年、40年没有啥说服力。例如美国现在造出来的运力最大火箭重型猎鹰的63.5吨的近地轨道能力也才是土星5火箭的一半多点,德尔塔4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土星5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宇宙神5、安塔瑞斯火箭还要依靠俄罗斯的RD-180、RD-181火箭发动机;俄罗斯的能源火箭早已停产,现在搞的安加拉5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24.5吨,还不到能源火箭的十分之一(能源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70吨),难道就此说美、俄的火箭技术这些年还越来越倒退了?
美苏当年为了争霸太空,不惜血本发展重型火箭,冷战之后没有那个需求了,自然而然对重型火箭的需求也就降下来了。这几年美国重新发展运量大的重型火箭,是因为发现后面来了一个强有力的追赶者。
与美、苏/俄相比,我国在火箭方面起步最晚、投入最少、总体技术实力和经验积累也最弱,再加上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没有搞重型火箭。但是,我国这些年的航天成就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这说明我国的火箭能够满足当下时期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追求什么排位。
火箭技术也不只是看推力,还有燃料、材料、控制系统等一大堆技术,以及高可靠性要求,而在这些方面,我国与美俄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特别是可靠性方面不仅不落后,甚至还超过了美俄。现在,我国有了新的航天发展规划,比如未来的空间站、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对于重型火箭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才开始发展重型火箭,如长征5、长征9。但是我国仍旧采取的是稳扎稳打、量力而行,并不是要和谁搞太空竞赛,所以显得从容不迫。按照我国目前的火箭发展节奏,再有10-15年,与美国的差距将大幅缩小,对俄罗斯将可能形成超越。(S)
60年、40年的?根本没有这么多,要知道,火箭的综合评定也不只能单单看推力,运载能力,安全方面是很重要非常重要的因素。
苏联、美国在上个世纪发生的火箭爆炸事故不少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询一下,之前也有许多人回答过相关问题,可以去搜索一下。
你要说没存在差距吧,那确实是不实事求是了。差距存在也很明显,俄罗斯一大部分继承了前苏联的技术,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火箭发动机的技术也要比我们厉害。
(图为长征七号)
再来看美国,美国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现役的火箭是猎鹰九号,运载能力与我们的长征七号差不多,但我们的长征七号2016年6月份才首次成功发射,还有许多技术指标需要达到,目前来看还不能大量承担现在的航天发射任务,2020年左右将开始承担大部分的发射任务。
(猎鹰九号)
而且马斯克的这个公司主打可回收、重复使用的火箭,这大大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太空 探索 技术公司算是可重复利用火箭的第一家,可它只是个私人航天公司,能做到这一步让人惊叹。而且,他们的目光是朝着火星进发,他们的老板还希望在火星上退休呢。
(土星五号)
土星五号确实是很牛的火箭,完成了1969年以及之后的几次登月任务,土星五号是世界上第二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第一是苏联研制的能源号超重型运载火箭,其近地运载能力约是长征五号的五倍,差距是很明显的。
(苏联能源号)
我们的长征九号还在研发当中,长征九号设计的指标是与土星五号、能源号差不多的,将承担更远的太空 探索 任务。你要说差距60、40年未免太过了,20、15年还差不多吧,还是那句话,不能单看运载能力。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谈到与美国火箭技术的差距,顶破天,242年,你会问,为什么是242年?告诉你,美国的建国日是1776年7月4日。显然,不是这个数字。第二个数字是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火箭,飞行了2.5秒钟,高度13米,飞行距离达56米,还没有达到运用水平。第三个数字,1942年,德国人研究的V_2火箭,长达14米,重量达1吨,飞行了2000多米,是人类 历史 上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实用火箭。算到今天,76年时间。
当然,我们并不想玩数字 游戏 ,何况到底差多少年也无从算起。正如我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飞速发展成果超过了有些西方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和判断。但是非常清楚,我们的火箭技术与美国的差距,更重要的是正视差距,找到差在什么地方,通过不懈努力,奋起直追,缩小差距,甚至赶上世界顶尖技术,达到一流火箭技术强国。这才是我们国人所期盼的。
我认为,说中国火箭差距和美国俄罗斯存在60年40年的差距,肯定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阿波罗计划和苏联对水星金星的探测计划得出的结论。
不可否认,当时美苏竞赛,两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航天领域对月球、金星、水星、火星以及一些远日行星都有了较多的认识。但是,美苏两国对外太空的 探索 是建立在两国争霸的基础上的,双方为了抢先一步,都在航天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可以说是不计代价。但是也由此带来了一些严重后果,比如火箭的失败率很高:美国60年代的“水星计划”,耗资近3亿美金(60年代),在15次发射中,失败了3次,“部分”成功1次,失败率高达20%。而在2018年我国进行的36次发射中,成功率100%。
所以我认为,判断火箭技术高低除了看载荷之外,还要看发射成功率等。我们不否认在火箭载荷上和美俄存在大的差距,还要认可我国航天人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我国已经是世界三大航天强国,如此傲人的成绩身为中国人理应感到自豪,因为中国航天事业是建立在一穷二白之上,在中国决定搞航天事业时,美苏就已经是两大阵营的boss,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
差距是存在的,但成绩也更应该值得肯定,正式差距,才会继续埋头苦干,要相信,终有一天,以中国人的智慧,不止在航天事业上,在各领域中国都将登顶!
哪有那么大差距?不说别的,就说发射火箭所必备的测控、卫星中继和通信技术,今天比60年前要高若干个数量级。美国当年登月靠的恰恰是举国体制,今天探测火星,Space公司一家就能进行;中国今天也不需要举全国之力去探月。
动辄以差多少年来说事,很不科学。同样是20年,美国的20年、中国的20年、俄罗斯和印度的20年能一样吗?看看20年前的98年咱们是什么状态,那时还没有一公里的高铁,大多数家庭都觉得拥有一辆车只不过是幻想,上网还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装个座机还要交初装费……然后20年一晃就过去了,今天的中国跟20年前的中国根本就是两个国家。
我们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一定会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各方面都在进步,跟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不断缩小,某些领域还有依靠优势,这才是航天工业的现状。看问题要全面,就像美国今天还在进口俄罗斯的大功率火箭发动机,但你能说他们的航天技术比俄罗斯落后吗?局部落后是有可能的,但在整体实力上还是要强一大截。
技术的发展,是加速进行的。有了1,就会有后面的100,能把探测器送到月球背面,再将它送到火星上就是早晚的事,起码这不需要60年的时间。
在运载火箭方面,中国与美国存在60年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能稳定发射的,起飞重量最大的火箭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460吨,而美国人在上世纪1969年,发射的登月飞船的土星五运载火箭起飞重量高达3400多吨,这正好在50年以前。而5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仅不能生产这样的重型火箭,就连长五这样起飞重量才869吨的运载火箭也没试验成功。中国 科技 人要奋起直追啊!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努力赶超才是中国火箭科研,制造团队应当秉持的态度。
⑼ 美国和俄罗斯,谁的运载火箭技术及动载能力大啊
俄国人的火箭技术一直领先美国,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都是从俄罗斯进口或租借俄罗斯的.
⑽ 美国这个号称史上最强火箭发动机和俄罗斯比怎么样
就目前而言,俄罗斯的火箭技术比中国强,甚至超过美国:
就目前说来,火箭发动机技术水平最高的可能是俄罗斯而不是美国,俄罗斯的rd170发动机每台的地面推力就达740吨,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一台发动机就几乎相当于中国长征系列采用的火箭发动机如YF-20B的十台以上,而且比冲更高rd170可以重复使用。
苏联在80年代中期左右终于攻克了花重金的富氧燃烧和废气补燃技术,特别是惰性合金的研制,成果就是有史以来正式装备火箭的最大推力发动机——RD-170/171,RD-170/171可以称之为划时代的超级发动机,其不仅达到了7500KN的真空推力(超过土星5号的F-1),而且利用了富氧燃烧和废气补燃技术,大大提高了比冲,换句话来说,RD-170/171看似不比F-1推力大多少,但是效率高的多,同样的燃料可以飞的远的多。(F-1的真空比冲为264.72s,RD-170/171达到惊人的338s)
当然了,RD-170/171并不是没有缺点的,其一个发动机采用了四个独立的燃烧室,不仅提高了重量,而且提高了结构的复杂程度。不过瑕不掩瑜,RD-170/171的确是火箭发动机的,凭借着极高的性能藐视一切所在。
由于美国一直没有攻克煤油火箭发动机的补燃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而此后专攻固推,所以煤油火箭发动机基本落下了,而苏联的解体提供了一个契机,使美国能够一窥神秘的RD-170/171背后的秘密,了解苏联是怎么攻克相关技术的。
因此NASA以及洛马和通用动力共同找到了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要求购买RD-170和衍生型号RD-180的技术专利,俄罗斯当时设计局连工资都发不出,咬到这条大鱼自然是满口答应。
因此,美国的宇宙神火箭采用了许可在美国国内生产版本的RD-180发动机。
当然了,永远不要低估美国人的野心,美国的确是对富氧燃烧和补燃技术很感兴趣,但更想完全掌握相关技术,继而在火箭技术的所有领域获得绝对的霸主地位。所以在90年代末期,美国开展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研究下一代的超级火箭发动机,备选方案主要有富氧补燃的煤油发动机RS-84和比SSME性能更优良,推力达到5000KN级别的超级液氢发动机RS-83。
其中RS-84除沿用富氧燃烧技术和补燃技术外,还采用了结构更简单的单燃烧室设计,可谓是相比于RD-170/180更加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RS-83/84另外一个变态之处是要求可回收,大家知道,一般只有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可回收的(比如航天飞机的SRB),而液体火箭发动机一般是直接抛掉,成本非常高,美国雄心勃勃的SLI计划试图将液态火箭也一并回收,并且在90年代中期首次回收了一枚德尔塔1型火箭,开创了液体火箭回收的先例。然而测试是一回事,回收稳定性又是另一回事。随着美国伊战的爆发和经济形势的吃紧,美国最终不得不放弃了堪称史上最强的RS-83/84计划,但是两者其实都已经造出样机,转入技术储备,并非没有成果,所以取消还是比较可惜的。
俄罗斯在RD-170的基础上发展出了RD-190,其中掺入了部分液氢,使得液氢、煤油和液氧稳定复合燃烧,进一步提升了RD-170的性能,在RS-84取消后,RD-190/191是当之无愧的最强煤油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