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履带式大面积火箭扫雷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前厅时,一门威武的满载着火箭破障弹的履带式火箭扫雷车模型会映入人们的眼帘。这就是我国80年代中期研制的履带式大面积火箭扫雷车的模型。它的研制起因是与当时的战争形势紧密相连的,欲知其中渊源,还得从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谈起。
该车属近程无控火箭扫雷武器,主要用于在山岳、丛林地带的反步兵雷场中开辟通路
在自卫反击战中,敌军在边境上布放了很多地雷,给我军步兵和坦克装甲车辆的作战带来了很大威胁。当时承担扫雷任务的是1981年式开辟通路火箭扫雷车,后更名为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简称I型车)。虽然该车在边境自卫反击战拔点战斗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实战经验也表明,其轮式底盘的越野性能还不够好,尤其是在山岳、丛林中作战时,其机动性和防护力还需提高。因此,前线指战员希望将其进一步改进,需要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重量轻、防护力强的扫雷车,以适应边境自卫反击战的需要。
1984年7月,根据前线部队需求,工程兵司令部组织[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的研制单位-广州军区某工程科研设计所和工厂,在半年时间内研制一款新型扫雷车,作为应急装备器材。具体要求是:为保证战斗车辆在不用修路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炮位,不暴露作战意图,新型扫雷车要采用履带式装甲车底盘:总体性能上,要以加强机动性为主,防护能力次之;GSL112A型火箭扫雷车的扫雷弹射程为1200米,新型扫雷弹的射程要提高至3000米;要求新型火箭扫雷车既能发射原火箭扫雷弹(1型弹)又能发射射程为3000米的火箭扫雷弹(Ⅱ型弹);新型扫雷车的火箭发射架至少20管,最好24~30管;瞄准测距装置能间接瞄;隹和直接瞄准;要求在1985年的三四月前交付部队使用。
⑵ T-80主战坦克的基本数据
战斗全重:46吨
车长: 9.656米(炮向前)车体长:7.4米
车宽:3.589米
车高:2.202米
火炮:1门2A46-2滑膛炮,口径125mm,射速8发/分
机枪:1挺7.62毫米(2000发) ;1挺12.7毫米(300发)
弹药基数:炮弹40发,采用贫铀弹芯(可以发射3种分装式尾翼稳定弹和反坦克导弹)。8枚9M119“芦笛”炮射导弹,在5000米上命中率为70%~80%
火控系统:稳像式火控系统。1A45稳像式火控系统,包括车长和炮长瞄准镜,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像仪,多种传感器,和火炮稳定器。
发 动 机:1台GTD-1250燃汽轮机
发动机功率:1250马力
最大速度:70千米/小时
最大行程:440千米(带辅助油桶)/335千米(不带辅助油桶)
爬坡度:32度
过垂直墙高:1米
越壕宽:2.85米
乘 员:3人
装甲防护:主装甲(复合装甲)相当于560毫米均质钢装甲;爆炸反应装甲;
主动防护:“窗帘-1”光电防护系统,由光电干扰系统、激光报警器、防激光烟幕抛射系统及系统控制设备组成,据称可以使大多数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降低3/4~4/5 前苏联
在1985年,苏联总共有1900辆T-80。根据俄罗斯所公布的资料,在1986年至1987年期间共有2256辆T-80驻于东德。北约认为苏联的新式坦克具备两周内抵达大西洋的能力,因而开始发展反制之策,促成一段攻击直升机等反坦克武器的快速发展时期。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苏军有各型号总共4839辆T-80坦克。
正如其他冷战坦克一样,T-80原本是为在欧洲大陆展开大规模常规战争而研发,但至今也没有达到过这个研发目的;相反,T-80坦克活跃于1990年代苏联解体前后各种政治、经济剧变引发的各种事件。1991年8月,一群苏共高层伙同一些高级军官发动八一九事件,试图推翻戈尔巴乔夫的政权。第4近卫坎杰米洛夫卡坦克师的T-80UD坦克走上了首都莫斯科街头,但最终无法阻止政变的失败收场。
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除了继承原驻扎在俄罗斯境内苏军的T-80坦克以外,也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接收了不少。至1995年俄军拥有将近5000辆T-80系列坦克,但到了1998年削减到约3500辆。
俄罗斯陆军共计有3044辆不同型号的T-80服役,另有1456辆处于封存状态。根据的资料,守卫莫斯科的第2近卫塔曼斯卡亚摩托化步兵师和第4近卫坎杰米洛夫卡坦克师总共有至少460辆T-80UD主战坦克。另外,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陈列了一辆T-80BV,萨拉托夫一所露天博物馆也展出了一辆T-80U;在圣彼得堡也有一辆全副武装的T-80BV被制成纪念碑,放置在特种材料科技工业联合体总部门外。T-80经常参与俄国各种武器展览、交易会,比如鄂木斯克的“VTTV-鄂木斯克”(俄语:«;ВТТВ-Омск»)展会。
1993年俄罗斯宪政危机期间,叶利钦曾命令部队炮轰议会大厦俄罗斯白宫,意图打倒反对者。1993年10月4日,隶属第12近卫坦克团的6辆T-80UD在第4近卫坎杰米洛夫卡坦克师占领白宫对面的桥梁后,开始对白宫的高层进行炮击。过后军队开始逐层占领白宫大楼。
1998年6月,一辆由伊戈尔·贝利亚耶夫少校指挥的T-80驶入圣彼得堡新斯摩棱斯克地区行政大楼前的广场,炮口对正大楼,抗议近几个月来一直被拖欠工资。
T-80坦克没有参与80年代的入侵阿富汗;第一次在战场展示实力是90年代初的第一次车臣战争。由于这场战争中T-80被用于其不擅长的城市作战,因此这次亮相并不成功,而攻打格罗兹尼更成了T-80的噩梦:被选中执行占领格罗兹尼任务的部队都没有做好参与这样大规模行动的准备;另一方面驻守格罗兹尼的车臣叛军不少都是从阿富汗战场下来的老兵,相当有作战经验;与此同时,参与这场行动T-80坦克要么是没有反应装甲的T-80B,要么是战前才刚刚装上反应装甲的T-80BV;而缺乏训练的T-80坦克兵们更让一切雪上加霜,他们对躲在建筑物角落或站在高处的叛军发射的RPG破甲榴弹毫无对付方法,而这些火箭弹往往能直接击中坦克最缺乏装甲保护的部位,比如发动机舱和油箱,造成致命伤害。据统计,平均每辆被摧毁的坦克都被RPG火箭弹击中过3到6次。大量坦克的被毁是因为自动装弹机内水平放置的弹药殉爆导致的:尽管装弹机所在的炮塔下部外面有履带侧裙和路轮保护,但一旦侧装甲被RPG击穿装弹机内水平放置的待击发弹药会迅速被高温金属射流引爆。另外,一旦发动机盖板被RPG击中,发动机爆炸产生的火焰会迅速穿过发动机舱与人员舱之间的防火墙,引燃发射药产生殉爆,导致炮塔被炸飞。俄军进入格罗兹尼后的第一个月就有总计62辆T-72和T-80坦克被摧毁,其中61辆坦克因为没有反应装甲保护的部位被击中所致,包括车身侧面、后面、发动机盖和后甲板,以及炮塔顶部、进出舱门;包括坦克在内被摧毁的装甲车辆共225辆,占总参战装甲车辆总数的10.23%。全部225辆被摧毁的装甲车战后送到库宾卡接受分析。
经过2个月的分析后,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保罗·格拉切夫认为在车臣的溃败应该归咎于坦克的设计问题,试图把社会的目光从作战部队训练不足、行动缺乏周密等真正导致战败的原因上移开。1995年2月20日,俄罗斯陆军装甲兵总指挥部的А·高尔金中将发表了关于被摧毁装甲车的调查结果,成功说服国防部不再采购任何燃气轮机坦克。这场战争后,T-80主战坦克再也没有参与夺取城市作战,而仅用于在安全距离外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有T-80坦克的支持者认为T-72在格罗兹尼市区战斗中表现同样糟糕,因此不应该把装甲部队损失惨重的责任都由T-80承担。他们列出两点理由:苏联解体后俄军缺乏资金,新一代坦克兵自然也无法有足够训练;攻入格罗兹尼的坦克部队没有足够的步兵支援,无疑于自杀。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俄军装备T-80坦克的部队有两支,分别是近卫第81摩步团和近卫第133独立坦克营。近摩第81团坦克营装备T-80B和T-80BV坦克31辆。独坦第133营装备了36辆T-80BV,3辆T-80B和1辆T-80K指挥坦克。参战的各型T-80坦克共计71辆。
1994年12月28日上午11时30分,俄军东部集群的近卫第129摩步团的两个摩步营和近卫第133坦克营协同步兵进攻格罗兹尼东南罕卡拉机场。第1坦克连的521号车转向时不慎跌入一个15米深的坑中,武器系统损坏。第517号T-80BV坦克的传动装置也被1辆T-72坦克击中,乘员撤离后坦克油箱和弹药先后爆炸。坦1连510号T-80BV被火箭筒命中了3次后仍然坚持战斗,掩护517号乘员撤离,并击毁了2辆车臣武装的Т-72A坦克。另1辆实施反冲击的车臣T-72A也被俄军T-80BV击毁。引导摩步2连的536号车在清除机场南侧的武装分子时,车体左侧被火箭筒击中导致弹药殉爆。532号T-80BV也被车臣武装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击毁。坦克3连的佐夫基京中尉的T-80B前装甲右牵引钩附近挨了1发破甲弹,但未击穿。战至下午4时左右,车臣武装撤离机场退回格罗兹尼市区。俄军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直升机起降场和后勤补给地域,在此部署的火炮还可以切断格罗兹尼与位于其东部15千米的阿尔贡之间的陆路联系。俄军3辆T-80BV和1辆炮兵指挥车被击毁,2辆T-80B和2辆BTR-70被击伤,但俄军的T-80BV也击毁了车臣武装的3辆T-72A坦克。
12月31日早上6时,北部集群的突击兵力进攻格罗兹尼火车站。近摩81团以摩步1、2营为主力群,摩步3营为一群,分两路向市区突击。 该团沿波格丹·赫梅利尼斯基大街向南穿插,一路未遇抵抗。11时该团驶抵马雅可夫斯基大街和佩沃梅斯基大街交叉路口,摩步3营按计划在这里拐向佩沃梅斯基大街,近摩81团在这里分成两个队形向火车站进发。摩步3营进至医院路和佩沃梅斯基大街十字路口时,车臣非法武装突然从周围的楼房开火。2辆T-80BV被击中起火,2辆通古斯卡高炮急忙向两侧实施压制射击,但车臣武装又将队形尾部的1辆BMP-2击毁。摩步3营完全被阻截在约1200米上的路段上,进退两难。
12月31日早上7时,东部集群的近摩129团、独坦133营和配属的空降兵进攻格罗兹尼西部的列宁广场。部队刚开出罕卡拉机场不久,就有2辆T-80BV坦克触雷抛锚。11时左右,东部集群在接近城郊结合部时遭遇车臣武装分子的猛烈射击,先顺着铁路,继而又绕到基洛夫大街与车臣武装分子展开激烈的巷战。坦克2连523号T-80BV在图哈切夫斯基大街路口突遭车臣武装T-72A坦克的反冲击。车臣坦克首先开炮但没有击中。而523号T-80BV开炮反击,接连击毁了2辆T-72A。1辆T-80B坦克也被3枚火箭弹击毁。战至20时,东部集群在格罗兹尼市区只前进了约1500~2000米后便在“俄罗斯”电影院附近转入防御,独坦133营损失了3辆T-80BV,分别为1连的515和516号以及3连的551号车。被堵截的近摩129团摩步3营于17时集中全部有生力量向火车站方向突围,3辆T-80BV冲了出去,打头的随即被击毁。剩下2辆在接近火车站时又遭车臣武装伏击,1辆坦克右侧被击中了8发火箭弹,几乎炸光了坦克右边所有的反应装甲。另1辆坦克的底盘右侧装甲被车臣武装D-30型122毫米榴弹炮击中。但好在2辆坦克均能开动,最后于独摩131旅会合。
1995年1月1日指挥部命令东部集群撤回罕卡拉机场。该群遂以坦克3连和摩步1营3连为后卫,T-80拖着损坏的装甲车,向机场撤退。殿后的542号T-80BV在通过一座铁路桥时发动机熄火无法启动,乘员被迫将其放弃,后被车臣武装缴获。1月6日,摩步1营和坦1连在没有损失的情况合力拿下了车臣武装的一个重要补给基地——第86号营地。这次战斗中俄军采用了合成小群战术,取得成功。每个小群由1个带枪挂榴弹发射器的摩步排、2辆T-80BV(其中1辆带扫雷器)、1辆ZSU-23-4自行高炮和2辆BTR-70轮式装甲车组成。自行高炮和装甲车在距火线400米以外停止冲击,以移动射击方式支援步兵。坦克在距火线100米处停车,以原地射击方式消灭车臣武装的坚固火力点,同时在墙上开洞为步兵打开通道。俄军在第86号营地缴获了包括2门D-30榴弹炮、1辆T-62坦克、2辆BTR-80装甲车、5吨炸药在内的作战物资以及200升未开封的白兰地酒。6日,失足跌入深坑的521号也被3辆T-80拉了上来,但火炮仍未修复,只能暂时当作牵引车使用。
1995年1月17日,俄军北部集群进攻总统府。1辆T-80B被3发火箭弹击中,指挥塔的观察镜被打坏。19日,另1辆坦克的炮塔被火箭弹击穿,射流打坏了P-173电台。1995年1月27日上午,坦1连支援近摩129团对格罗兹尼工业区发起进攻。10时30分,510号车在通过1座桥梁时底盘右侧第1、2拖带轮之间被RPG-9火箭筒击穿;随后第二发火箭弹又击中右侧履带上翼子板油箱。坦克起火爆炸。
2月2日夜,坦克3连3辆停在停车场里的Т-80遭到车臣武装反坦克导弹的袭击。559号车右裙板挨了一发,红外探照大灯被炸坏,驾驶员仪表盘震落,坦克起火但马上被扑灭。561号车炮塔右侧被击中,打坏了指挥塔。最惊险的当属560号车,导弹钻进它的车长舱口爆炸,车炮长工作站被炸的一塌糊涂,但幸未引起火灾和殉爆。
1995年2月11日,573号T-80BV在一次阻击车臣武装撤往阿尔贡市的战斗中被击毁,无法回收。
1994年12月27日至1995年3月2日间,独坦133营永久损失了12辆T-80BV,另有12辆坦克需要大修。近摩81团T-80B/BV坦克的永久损失可能在12-18辆之间。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T-80B/BV坦克的总损失为24-30辆之间 。 在苏联时代,T-80不像T-72那样广泛出口;相反,T-80跟T-64一样,作为镇国之宝一辆都没出售过。苏联解体后,拥有T-80技术和生产线的俄罗斯、乌克兰两国,分别开展T-80系列的出口业务。
英国1992年,英国采购了一批T-80U用于国防科技研发工作。这次采购并非直接与俄罗斯官方商议,而是由一家为此特别成立的贸易公司打着送往摩洛哥的旗号完成。为了减少俄国人对这次军火交易的怀疑,英国人为每辆T-80U支付了500万美元。当俄国意识到谁是这批坦克的买家时,所有坦克都已经送达英国人手上了。英军在他们的靶场对T-80U进行了评估,并转送了1辆到美国;这辆坦克在美国的阿伯丁试验场又完成了一系列评估工作。评估期间,英美两国都声称已经找到了T-80U的所有弱点和缺陷了。1994年1月,时任英国国防采购大臣约拿单·艾特肯在国会辩论中承认“以国防科研为目的”进口了一辆俄罗斯的T-80U坦克。
中国据说1993年年底,俄罗斯曾与中国签订合同,出售200辆用于评估的T-80U坦克。最终只有50辆销往中国,原因不详。这50辆T-80U也没有进入作战部队。但是中国大陆没有任何资料对应。
巴基斯坦1993年至1995年,乌克兰向寻找新式主战坦克的巴基斯坦展示了T-80UD。1996年8月,在国内完成测试。测试后,巴基斯坦军方决定以6.5亿美元购买320辆T-80UD,包括T-80UD和T-80BEh两种型号。这些坦克应于1997年全数交付,但在1997年2月首批15辆运抵后,俄罗斯发表抗议表示自己拥有T-80系列的产权,因而乌克兰不能出口它们。抗议除了是因为将近70%的T-80UD是在乌克兰外的地方生产(而且主要是在俄罗斯),而且还要保持表面上与印度这个俄罗斯最重要的军火客户的良好关系。为此,俄罗斯扣下了T-80UD所需的2A46-2型125毫米滑膛炮、铸造炮塔以及其他技术。这件事迫使乌克兰发展独立自主的坦克工业,包括日后用于后续出口批次的T-80UD和新式T-84坦克的焊接炮塔的生产,并得以在1997年2月至5月间运送20辆以上的T-80UD给巴基斯坦。这两批共35辆坦克来自于乌克兰陆军封存的52辆T-80UD,这是数年前由马里舍夫工厂所生产的不达标产品,因此其性能比乌克兰和巴基斯坦所议定的标准要低。巴基斯坦订购的T-80UD后续批次共285辆在1997年至2002年期间运抵,这些T-80UD都使用了T-84的焊接炮塔,并有其他与T-84类似的特征。
塞浦路斯是第一个透过官方渠道获得T-80的国家。1996年,俄罗斯以1.72亿美元向该国出售了27辆T-80U和14辆T-80UK及其他装备,其中T-80分两批运送。当年夏天第一批27辆T-80U送达,其余的14辆T-80UK则在1997年送达。这些坦克大大增强了该国军队的战力,加强了塞浦路斯国民卫队对驻扎在北塞浦路斯的土耳其军的防御能力。2009年10月,塞浦路斯又以1.15亿欧元向俄罗斯订购了41辆T-80U和T-80UK,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度交货完毕。
韩国1990年代初,俄罗斯为抵偿苏联时代的债务,向韩国供应了33辆T-80U和2辆T-80UK。这些坦克分3批运抵:首批6辆T-80U于1996年运抵,随后1997年又有同型号27辆运抵,到了2005年最后一批2辆T-80UK运到韩国。按原计划,俄罗斯应送韩国80辆T-80坦克,因此有资料认为韩国目前有80辆T-80系列坦克。
美国90年代美国从英国手上获得了1辆T-80U用于阿伯丁靶场的评估工作,2003年又从乌克兰进口了4辆型号不详的T-80。
其他在向中国和塞浦路斯出售T-80的同时,俄罗斯也向有意采购新式坦克的土耳其和希腊推销T-80,然而最后俄罗斯没有赢得两国的竞标。
苏联时代没有任何型号的T-80出口过。
亚美尼亚- 2008年有20辆服役。白俄罗斯–2000年有95辆服役,2003年至2005年有92辆。塞浦路斯–1996年从俄罗斯订购了27辆T-80U和14辆T-80UK;前者于同年运抵,后者于1997年。埃及–1997年采购了14辆T-80UK和20辆T-80U。哈萨克斯坦- 数量不详。韩国– 自1995年起一共从俄罗斯接收了33辆T-80U和2辆T-80UK,以抵偿苏联时代的债务。有资料认为韩国一共有80辆T-80。巴基斯坦–1996年从乌克兰购入320辆T-80UD,并与1997至2002年间分批运抵。中华人民共和国–1993年采购了200辆用于评估,最后只购买了其中50辆。这些坦克没有装备作战部队。俄罗斯–1995年有3144辆T-80服役,约1856辆封存。1998年有3500辆服役。到了2000年有3058辆服役和1442辆处于封存状态。2005年则有共计4500辆处于服役或封存状态。2008年有3044辆服役以及1456辆封存。估计当前俄罗斯有约3100辆服役和少于1400辆封存。乌克兰–1995年有345辆服役,2000年为273辆,2005年下降为271辆,2010年保持有271辆。也门-2000年从俄罗斯购买了31辆。另外,英国曾购入一批T-80U;美国也分别从英国和乌克兰手上得到1辆T-80U和T-80UK。两国都把这些坦克用于技术评估。
原用户苏联-1985年有1900辆服役,1990年已达约4000辆。到了苏联解体时已有4839辆T-80进入部队,解体后这些坦克分别归属前苏联各国。
⑶ 俄军的军事战略与实力
军事战略
由于俄国防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军事战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俄罗斯与美国不同,不给自己的军事战略公开命名。从俄罗斯官方文件和军政领导人讲话中提出的俄奉行“核遏制”政策、“现实遏制原则”、“确保遏制”等战略概念看,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实质是“核遏制”战略,或“加强核遏制”的战略。
90年代中期,俄罗斯军事战略已基本完成了从超级大国军事战略向欧亚大国军事战略的转变,明确了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的俄罗斯拥有全球利益、地区利益和本国利益,而美国和北约集团在这三个利益层次上都对俄罗斯构成实质性威胁,所以遏制北约东扩成为俄罗斯新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而核遏制则是俄罗斯新军事战略的核心。俄罗斯新军事战略改变了前苏联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多次强调一旦外来侵略由地区性冲突扩大为大规模战争,俄罗斯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器对敌军事目标实施解除武装的打击。
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应对安全领域出现的新威胁,俄军加快了转型改革的步伐,积极将现行的只涉及军事安全的军事学说修订为涵盖军事、政治、经济、外交、信息、心理等内容的新军事学说,将核武器条件下的大兵团机械化作战理论调整更新为核威慑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理论。
陆军实力
陆军总司令部在莫斯科,现任总司令尼古拉•科尔米利采夫大将,总人数约32.2万人,陆军兵种构成有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火箭兵和炮兵、武装力量防空兵,特种部队构成有汽车兵、侦察兵、通信兵、无线电电子战部队、核生化防护部队(三防兵)、后勤警卫部队、技术保障部队。拥有2.28万辆主战坦克,其中包括9000辆T-72型坦克和5000辆T-80型坦克。战斗装甲车15000辆。2004年俄陆军在时隔10年后首次补充了30辆T-90型坦克,2005年再补充91辆这种型号的坦克。2006年计划采购31辆。
陆军坦克有9000辆超期服役,需要大修,许多已不能修复,只能用于提供零配件。
目前俄军装甲车和坦克老化现象非常严重,每年被自然淘汰的坦克约为250辆到300辆。为此,俄有关企业必须扩大生产,其中包括扩大T-90型坦克以及TR-90、MP-3和MP-4型装甲运输车的产量。
由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制造厂在T-72型坦克基础上改装的一种新型装甲车将在2005年装备俄陆军。这种装甲车可以与坦克并肩作战。
俄联邦武装力量陆军组织现有6个军区,有9个集团军、1个军、加强区、军事机关、企业、组织、中央直属部队。
空军实力
空军司令部在莫斯科郊外“霞光”镇,现任总司令弗拉基米尔•米哈伊洛夫大将,18.64万人,主要构成如下:莫斯科地区空军和防空战役战略司令部、8个战役军团(集团军)、约20个战役战术兵团(师和军)。
空军部队在俄罗斯全境部署,约6000架各型现役战斗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其中有14架图-160战略轰炸机、63架图-95战略轰炸机、116架图-22远程轰炸机、392架苏-27歼击机、256架米格-31歼击机、255架米格-29歼击机、235架苏-25强击机、371架苏-24战斗轰炸机、144架苏-24侦察机、36架米格-29歼击/教练机,51架苏-24战斗/教练机,25架苏-25战斗/教练机,11架苏-27战斗/教练机,840架米-24和米-8直升机,共有25个装备С-300ПМ、С-300ПСC防空导弹系统的防空导弹团、旅。
空军共有13000名飞行员。
2004年至2006年空军将接收24架苏-27SM战斗机(1个飞行团)。
2006年至2010年将接收24架苏-34第四代战斗轰炸机,以替代现有10个团的苏-24战斗轰炸机。
2006年开始列装米-28N武装直升机及图-160战略轰炸机。
海军实力
海军司令部在莫斯科,现任总司令弗拉基米尔•库罗耶多夫海军元帅,由4个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区舰队构成。
海军现役16万人,文职人员12万人。拥有各类舰艇287艘:潜艇61艘(战略核潜艇16艘,多用途核潜艇20艘,多用途柴电潜艇25艘),大型水面舰艇146艘(航母1艘,远洋舰70艘,扫雷舰40艘,登陆舰35艘),小型水面舰艇80艘。作战飞机300架。2005年海军将装备2艘第4代战略核潜艇。
着眼打赢“第六代战争”的俄罗斯海军,制订了合理的装备发展策略,明确了装备研发重点,对现有装备进行了大面积的改进和延寿工作,努力提高主战装备的整体性能。根据《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纲要》,俄罗斯将加紧研制和建造具有超前性的作战舰艇和保障船只,设计并生产装备精确突击武器和反潜武器、有效的自卫兵器、多用途航空兵器、能纳入舰艇本身和舰群自动化指挥统一网络的多用途水面舰艇。
现阶段俄将优先建造适合于近海航行的轻型护卫舰,下一阶段将着手建造能够实施远洋作战的大型护卫舰。目前正在建造的两艘轻型护卫舰将配备反舰、反潜和防空等现代化武器系统,并使用新技术加强舰艇的隐蔽性,预计到2020年左右,俄罗斯将拥有一支包括300至320艘现代化作战舰艇的海军。
大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重点发展全球和区域指挥系统,努力提高海军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继续发展成像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等,进行大范围的侦察和监视,进一步发展指挥和通信器材,提高通信的效能、可靠性、隐蔽性和稳固性,使通信职能和武器控制职能合为一体。
俄海军将于2010年前建成全球性水上、水下和空中卫星监测系统。该系统的第一个地区性分系统已于2003年8月在俄太平洋舰队举行远东大演习时投入使用。目前,俄海军北方舰队正在安装这套卫星监测系统。不久,相关设备将陆续在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分舰队安装。这一系统将使俄海军战斗力提高50%以上
⑷ 关于苏联PT-34扫雷坦克有哪些介绍
苏联最初的扫雷坦克是战前的PT-3扫雷坦克,两套钢制滚轮通过一种回转式桁架装置挂在坦克上。1942年5月,一名苏联设计师在图拉的NKPS工厂对PT-3坦克的原型车进行试验后,对其进行调整然后应用于T-34坦克。他们为T-34坦克的原型车进行试验后,对其进行调整然后应用于T-34坦克。他们为T-34坦克开发了两种扫雷装置:一种的单个轮轴有“A”字形的脱粒滚筒挂在轮缘上;另一种有一个分离轴。1942年8月对这种被称为PT-34的扫雷坦克进行了首次试验。
在沃罗涅什附近的战斗中,第86坦克旅第223坦克营用两辆PT-34试验扫雷坦克捣毁了德军雷区。PT-34坦克还曾出现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最着名的是在苏军合围斯大林格勒的“天王星”大反攻中。当时第16近卫坦克营在袭击德军机场时使用了PT-34扫雷坦克。
这些早期的扫雷坦克存在首很多问题,而T-34扫雷坦克直到1943年夏才被较多地应用于战斗中。为了更好地利用PT-34坦克,常规工程坦克部开始使用扫雷坦克。第一支部队就是库尔斯克会战中执行特别突破任务的第166独立工程坦克团,当时对敌双方都在广阔的战地上布满了地雷,第166团装备了22辆T-34坦克和18套PT-34扫雷滚。而PT-34坦克参战的同时,苏联还在对因“租借法案”获得的谢尔曼和邱吉尔进行试验。
PT-34坦克最多能清除压发10个5-10千克的反坦克地雷,然后,滚轮就得更换。这相对于一般的战术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以往只能派标准T-34坦克独立清除雷场,而乘员们也只能祈祷坦克能有较好的抗爆性能。在1944年夏的巴格拉季奥诺进攻中,苏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PT-34坦克捣毁德国集团军群中心。
至少5个装备PT-34的坦克团参加了这次战斗: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的第148和253团,第3突击集团军的第40团,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第119和第166PT-34坦克团。在维斯图拉-奥得河攻击战中,装备PT-34坦克的第92和116团也加入了推进中的苏联部队。
从PT-3扫雷坦克改进而成的PT-34扫雷器是现代俄罗斯扫雷装置设计的基础。参加“沙漠风暴”行动的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所用的扫雷装置也参考了1942年首次使用的苏联期的PT-34扫雷装置。
⑸ 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对比如何
一、陆军:
人数:中国战斗人数约70万,俄罗斯经过扩军,现在有多少不好计算,但算上边防军、内卫部队估计也不会超过40万,中国国土辽阔,人口是俄罗斯的10倍,不考虑治安,中国优势较大,但考虑到治安,中国只能说略占优势。
装备:中国坦克近万辆,以一代坦克59式为主,战力堪忧,三代坦克96系列2000多辆99系列近千辆,俄罗斯坦克以二、三代坦克T72/T80等为主,有5000多辆,剩下封存的T54、T64、T72据说有1万多辆,有多少谁也不知道。
纸面上看,坦克类装备俄罗斯数量领先,新式装备中国领先,尖端技术俄罗斯领先,常规战力估计俄罗斯力量较强,发展潜力似乎也是俄罗斯较好。
步兵战车,中国落后很多,俄罗斯60年代已经实现机械化与摩步化,装甲战车4万辆,中国目前很多乙种师还只能坐卡车上战场,据说装甲车只有5000辆。技术上中国没有重型步兵战车,而俄罗斯产品线齐全、技术,可见这块儿俄罗斯领先中国很多,技术上领先多少不好说,但配备率要远高于中国。
火炮:中国的火炮技术似乎是要领先于俄罗斯,无论是牵引式、自走式还是火箭炮,但很难量化比较,从数量配备来看俄罗斯牵引式1.25万门,自走式6000门,火箭炮4500门,大口径加榴炮700门,中国火炮6000门,自走式和火箭炮都是差不多2000门,不过我没有第一手数据,数据来自网络,中国在技术精度上略微领先,战斗实力俄罗斯领先优势较大。
直升机:俄罗斯陆军各类直升机5000多架,中国估计1000架左右,而且大多数要从俄罗斯采购。俄罗斯完胜。
陆军用导弹:战术反坦克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地地战术导弹等,不用多说,俄罗斯均是业界翘楚,配备率也远高于中国。
单兵武器:各种战术武器包括各种枪械、单兵防护装备、辅助设备以及单兵导弹等中国要略微落后但足够用了,不多说。俄罗斯的RPG、AK、防弹衣等都是国际市场畅销产品。装备率二者估计相差不大,有差距的话推测也是俄罗斯更高一些。不过这个影响不会太大,二者实力相差不多。
地雷、军用车不做比较。
二、空军:
歼击机:单个技术来看,中国的航电系统、隐形技术纸面上强于俄罗斯,俄罗斯的气动性能、发动机技术强于中国。纸面上二者打平。
常规力量二者实力基本相当,三代歼击机数量都是近千,纸面上5代机歼20已有1、2个飞行中队的规模,俄罗斯T50试飞比我们早但成军还遥遥无期,尖端战机中国暂时领先俄罗斯,不过从实战角度来说,俄罗斯对T50(主要是隐形功能)并不感冒,可能也是成军时间较慢的原因。俄罗斯的尖端战机SU-35已有2、3个飞行大队,强于龟速成军的歼20(我个人认为歼20什么水平不好说,四代机4s标准Su35已经具备3个S,且是超S,隐身特性本身就有争议,例如所谓隐身无非就是现有雷达看不到,雷达发展之后就没什么隐身一说,雷达与隐身是一对矛盾,而且高速飞行或者发射导弹自然会发生雷达信号,具体战斗时候隐身能起到什么作用我不知道,不评价)。
轰炸机:战斗轰炸机老式中国飞豹250架,歼16 50架,共300架,实力堪忧,俄罗斯老式苏24、苏25近千架,实力强于中国,新式苏34有50架,实力估计跟歼16接近(苏30系列不做轰炸机考虑),新式战术/战略中国只有轰6系列,总数量150架,先进的可以作为战略轰炸机的轰6k只有几十架,俄罗斯战略轰炸机总数200架,性能领先于轰6k的图22M是俄罗斯要淘汰的,也有116架,超远程的图95和图160分别有63架和16架,质量和数量都远强于中国。
预警机:俄罗斯数量20架,数量较多,中国数量5-10架,估计5架左右的可能性较大,技术领先较多,相控阵雷达,航电系统等。强不到半代,综合实力估计相当。
直升机:俄罗斯空军有近两千架直升机,技术先进、全面,世界领先水平。中国500架左右且多数购于俄罗斯,中国直8、直9技术和配备均很落后,直10也未大规模列装,估计要等直20。
无人机:中国无人机可出口,水平未知,配备情况也仍属试验阶段,但技术实力要强于俄罗斯,原因仍然是航电。
加油机、教练机、运输机:中国刚入门,尚不可同日而语。
三、海军:
航母:俄罗斯一艘战斗力堪忧,中国一艘训练舰,一艘即将下水,均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级。
舰船上中国领先,实战经验俄罗斯先进,舰载机也较为全面,俄罗斯歼击机、反潜直升机、预警直升机等可上满,中国只有20多艘歼击机。总体实力相当。
驱逐舰:中国的先进驱逐舰052、055系列共有近15艘,还有近10艘在造,俄罗斯的光荣级、无畏级、现代级等有20艘左右,数量表面上领先,吨位也高很多,但面临退役,新建的也许有,但没有哪怕已经在铺龙骨的新闻,中国的领先优势仍然是雷达和航电,俄罗斯船用燃气轮机储备也未必很强,整体来讲俄罗斯即使造新舰艇,也很难对052D、055形成难以追赶的优势,也就是你追我赶,其他的航电、雷达技术都要落后3、5年。因此驱逐舰中国领先。
护卫舰:中国的054、056系列已经有几十艘,俄罗斯20380之类的才几艘,其他都是老舰艇,俄罗斯目前在技术上确实更先进一些,例如隐形、垂发之类的,但总体仍然也是相当。
补给舰、登陆舰、扫雷艇等俄罗斯有领先,但这种优势不算什么太大的优势,很容易追赶,不做比较。
舰用导弹:中国的海红旗、鹰击、长剑等导弹全面落后俄罗斯,这会构成很严重的问题,两舰相遇,开得快,发现得早但打不到,很郁闷。
潜艇:中国的核潜艇基本不能用,噪音大、续航短、下潜浅等技术全面落后于俄罗斯,数量也少,27vs42,俄罗斯的亚森级、北风之神级仍然是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核潜艇,导弹的话布拉瓦稳定性差但巨浪技术差很多反而稳定性更差。常规潜艇也完全没法比。
总体来看,最关键的差距还是综合战场应用能力,这点中国正在慢慢追赶,关键装备进步很快,但部分配套都还差得很远,这种隐形实力的追赶更慢、更麻烦。不过中国目前的gdp是俄罗斯的5-10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大约是4.3倍左右,后续发展潜力肯定是中国强的多,但估计真正军事实力超过俄罗斯,可能仍然需要10、20年的时间。
⑹ 中国GSL130型综合扫雷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1996年,我国第一代可扫除各种地雷的GSL130型履带式综合扫雷车诞生了,它标志着我国扫雷装备的研制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GSL130型综合扫雷车行军状态下,战斗全重38吨,全车长9.7米,宽3.2米,高2.5米。乘员2人,发动机功率427千瓦,挂装扫雷犁公路最大行驶速度47千米/小时。
⑺ 俄罗斯玛瑙级扫雷舰有哪些介绍
俄罗斯玛瑙级扫雷舰,俄罗斯现役海军主力舰艇。水雷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武装斗争中极为重要的武器,因此各种扫雷舰在未来海战中仍将发挥巨大作用。
2006年5月26日,俄罗斯海军第5代扫雷舰02688型“玛瑙”级远洋扫雷舰的首舰“扎哈林海军中将”号在圣彼得堡市郊“中涅瓦”造船厂下水,开始进行国家试验,明年初将到北方舰队科拉区舰队服役。
第五级远洋扫雷舰“玛瑙”级扫雷舰首舰,在外形上,“玛瑙”级与第四代266M型远洋扫雷舰极为相似,是在出口型266ME扫雷舰低磁钢材料舰体基础上改进而成。该舰长6lm、宽102m、平均吃水3m、排水量822t,动力装置是两台M503一B柴油机,总功率5000hp,航速16kn。
和以往不同,“玛瑙”级兼具扫雷和猎雷功能,是俄海军将来重点发展的一类多用途反水雷舰艇。在发展远洋反水雷舰艇的同时,苏联也发展了沿海及近岸反水雷舰艇。
俄扫雷舰研制企业一直保持着较好的传统,每种扫雷舰研制工程不仅有编号,还有代号,以及有纪念意义的正式名称。代号通常以各种宝石名称为主,先后有“绿宝石”、“刚玉”、“孔雀石”、“宝石”、“黄玉”、“红宝石”、“蓝宝石”等,新一代扫雷舰代号“玛瑙”同样也不例外,首舰名称则是为了纪念苏联海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弗拉基米尔·扎哈林海军中将。
俄海军新型玛瑙级第5代扫雷舰苏联在扫雷舰制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此方向的研制活动急剧下降。
1994年新一代远洋扫雷舰的设计工作被迫停止,研制单位西部设计局当时处于倒闭边缘,1997年与“金刚石”中央海军设计局合并后才避免了灭亡的命运,随后开始自筹资金继续从事02688型扫雷舰的研制工作,1998年盼来了国家订单,开始恢复第5代扫雷舰的研制。
2007年5月26日下水的“扎哈林海军中将”号是俄海军进入21世纪后建造的第一艘扫雷舰,作为第5代02688型“玛瑙”远洋扫雷舰的首舰,在外形上与1970-2002年间大量建造的第4代266M型“蓝晶”远洋扫雷舰极为类似。
事实上,“玛瑙”就是“蓝晶”的直系亲属,是在其出口改型266ME型扫雷舰低磁钢材料舰体基础上建成的,具有相同的机械配置,使用两台M503-B柴油机,总功率5000马力,速度16节。
俄海军新型玛瑙级第5代扫雷舰首舰“玛瑙”是一种原则新型远洋扫雷舰,结合了“猎手”(猎雷舰)和“清洁工”(扫雷舰)的特点,在俄海军扫雷舰艇研制历史上,首次既装配可在航向前方探雷扫雷的“利瓦吉亚”声纳站-无人潜水器设备,又配备可大面积快速作业的水下自动搜索排雷具。
既有包括接触扫雷具、物理场模拟扫雷具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扫雷设备,也有水文导航和水文气象保障设备,同时采取各种各样措施大幅降低电磁、声纳和流体动力场。
另外,扫雷舰首次实现航行驾驶台和主指挥所一体化配置,自动驾驶水平和机动性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