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宇航员如果不小心掉进太空的话,该如何实行自救
人们可以深层次的了解宇宙,实际上离不了宇航员们的不辞辛劳探寻,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所面对的考验和艰难确实太多了。在咱们来看,宇航员此项操作十分光彩照人,可是身后的奉献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她们不但要开展夜以继日的练习,并且也要维持强劲的心里承受力。
措施不力人们航空航天盛行之时,那个时候,人们针对宇宙的认知能力或是十分粗浅的,外太空中到底存有着哪些的化学物质,没有所有人了解。因而在很多人的眼中中,宇航员的挑战外太空新征程,事实上是一场一去不回的旅游。在宇宙中充斥着着很多的不明和出现意外了,也许某一个关键点发生了难题,宇航员便会殒命宇宙。
在失事的环节中很有可能还会继续产生另一种状况,那就是与别的的空间碎片相碰,宇航员的身子也越来越千疮百孔。假如说宇航员在间距地球较为远的地区摆脱了飞船,那么很有可能遭受别的星体的吸引力而更改运作路轨,这个时候宇航员的健身运动方位是难以预测分析的,有可能会坠落地球,也有可能会与别的行星相碰。
这个时候宇航员便会变成一颗流浪行星,不清楚在什么时候才会进到下一个星球。所以说宇航员此项岗位也是十分崇高的,她们面对的艰难远比大家预料的要多。人们要想真实的吸引宇宙,还必须较长的时间,浩瀚星辰间距大家或是过于漫长了。
‘贰’ 载人航天逃生系统:弹射座椅到逃逸塔,已挽救6名宇航员生命
上一篇文章讲到太空犬“德利克”和“丽萨”由苏联R-1B火箭火箭携带升空,但由于实验设备存在故障返回阶段降落伞没能打开,最终导致“德利克”和“丽萨”死亡,事后人们意识到有必要为飞船加装紧急逃生系统。为了 探索 火箭发射或飞船重返大气层阶段宇航员遭遇重大事故时更高效、可靠的紧急逃生系统,人们已经为此努力了70年之久,按照时间顺序对弹射座椅、逃逸塔、逃生舱、救生球等进行了广泛研究,目前最常见的火箭发射阶段供宇航员紧急逃生系统是逃逸塔。
1954年到1957年,苏联对宇航员弹射座椅进行了至少9次飞行实验。1961年初,正处于冷战时期的苏联为了赶在美国之前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要求紧急将宇航员送入太空。1961年3月9日和3月25日,苏联分别进行了2次太空犬发射试验且均取得了成功。1961年4月12日早上6时07分,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时55分,在太空飞行108分钟后飞船开始制动减速重返大气层。距离地面7千米的时候VZA弹射座椅启动,尤里·加加林在降落伞帮助下成功返回地面。
1958年,美国马克西姆·法吉特提出用小火箭将宇宙飞船从运载火箭上分离的设想。1960年11月21日,美国安装有逃逸塔的“水星-红石”-1火箭在发射阶段点火失败,火箭只上升了10厘米又落到了发射台上。逃逸塔在检测到危险信号后点火程序自启,将飞船带到1200米高度后打开降落伞成功返回地面。虽然“红石”飞船没有宇航员,但证明了逃逸塔是可靠的。
此后苏联也在科罗廖夫带领下开发出了逃逸塔,并将这套系统与“联盟”系列宇宙飞船搭配使用。1975年4月5日,“联盟”18-1宇宙飞船发射,飞行第261秒2级火箭并未按照预定程序分离,随后火箭状态出现异常。飞行第295秒逃逸塔点火,2名宇航员在下降过程中承受了20个g的过载后最终安全返回地面。1983年9月26日,“联盟”T-10-1号在发射前遇到火箭助推器爆炸的情况,逃逸塔接收到危险信号后随即点火,成功将2名宇航员送到了安全地带,而整个火箭在逃逸塔启动后不久就发生了剧烈爆炸。距离今天最近的是2018年10月11日发生的逃逸塔分离事件,当天“联盟”MS-10号发射升空后在距地面50千米的高度遇到2级火箭故障,逃逸塔紧急启动将飞船与火箭飞分离,2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球。
此后随着航天飞机的发展,人们又研制了逃生舱,不过逃生舱的使用案例并非由航天飞机创造,而是由XB-70“女武神”轰炸机创造的。1966年6月8日,1架XB-70在飞行过程中与F-104战斗机相撞,飞行员艾尔·怀特转移到逃生舱后成功逃生,这名飞行员坠地后受重伤,不过最终还是活了过来。逃生舱在B-58轰炸机和B-1A原型机上也有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太空球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宇航员逃生,不过太空球是当宇航员在轨道缺乏宇航服时才使用的。太空球的直径为91厘米,拥有0.33立方米的空间,内部存在的氧气可供1名宇航员生存1个小时。不过太空球到目前为止仍没有使用过,毕竟宇航服失效的概率很低。
整体来看逃逸塔的救援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几次载人航天发射过程出现重大事故后逃逸塔都成功让宇航员脱离了险境。至于宇航员的弹射座椅、逃生舱、太空球由于操作流程复杂,使用条件苛刻等因素,并没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这里是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识/战争 历史 科普小站,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武器小站(wuqixiaozhan),谢谢!
‘叁’ 太空生活“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危险, 航天员怎样才能化险为夷
尽管苏联是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进行人类太空行走的国家,但美国比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做了更多的撤离行动,他们比爱德华-怀特在无法关闭舱门时遇到了更多麻烦。怀特险些死里逃生,但他很不走运,一年半后,阿波罗1号指令舱发生火灾,他和另外两名宇航员被烧死在地上。
在火箭发生火灾、爆炸或其他意外故障的情况下,神舟飞船在其上部逃生塔的帮助下,可以迅速将宇航员带离危险。并依靠降落伞实现安全着陆,就像战斗机飞行员在遇到重大紧急情况时可以弹射出去一样。飞行阶段在航天器自主飞行过程中,当出现威胁航天员生命的舱内起火、舱内失压等紧急故障时,神舟飞船可以随时返回地球,既可以在地面人员的控制下计算返回参数,也可以由航天器主控时返回,不需要地面人员参与。
对接阶段神舟飞船在核心舱与空间站自动对接的过程中,在发生相对位置和姿态测量控制设备故障,导致无法与飞船自动对接时,神舟飞船可转由航天员手动控制,通过相机拍摄图像,观察空间站,穿越目标,进行手动对接。对接阶段在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如果发生严重威胁航天员生命的事故,神舟飞船有能力随时撤离空间站,安全返回地球。
‘肆’ 如果火箭发射不幸失败,那宇航员该怎么逃生呢
进入空间时代,人类在勘探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即使火星和月亮仍然是相关领域的主要目标,他们也没有阻止人们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寻找线索。如果火箭失败,宇航员怎么逃脱?经营太多了这对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开创性的科学和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持续改进是有益的,为人类提供更先进的经验。如果火箭失败,宇航员怎么逃脱?
众所周知,空间环境比我们的想法更危险,培养出优秀的宇航员也需要大量成本的国家投资,而他们的生活通常由人们接受。与此同时,人类在太空中履行了灵活性,因此对智能机器人来说是不是必不可少的,以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变得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逃生塔还是弹出座椅系统,人类都试图尽量尝试,同时确保宇航员,先进的技术更加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将进入一个非常遥远的星球。现在该尝试为未来做好准备,因此科学家从未懈怠,并尝试探索未知的一切,而改变航空航天设备是关键点。
‘伍’ 史上最悲惨宇航员,人还在太空国家却没了,怎么回地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漂泊在他乡难免有孤独、思念亲人的感触,但在怎么说都是在地球上,相见无非是时间和路途的事。
但如果有人被“扔”出了地球,孤独的漂流在外太空,甚至已经被大部人所遗忘,那么这样的场景岂是一个孤独了得。不幸的是,在历史上还真的有一位宇航员遭遇了这样的痛苦经历。
20世纪末,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不再满足每次进入太空以后,只能经历十分短暂的旅程就要返回地球。
不过这样的经历并没有消磨他对航天的热爱和报效国家的意志,在不到两年后他又重返太空,不过这次乘坐的是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这是俄罗斯宇航员第一次与美国宇航员一起乘坐美国飞船飞行。
克里卡列夫于2007年退役,他在太空中待了803天9时39分,创造了一个世界新纪录。
‘陆’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宇航员是怎么回地球的
二战结束后,对世界影响比较大的政治事件无疑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和争霸。美苏冷战开始后,他们在航天领域的争霸愈发激烈,双方都发射了许多的卫星、火箭。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冷战后,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那么苏联解体后,前苏联的宇航员是否被遗忘在太空中呢?如果没有,那他们是如何返回地球的呢?
1992年3月25日,克里卡列夫终于返回地球。德国支付了2400万美元购买了替换他的空间站名额。降落后,一名身着印有”苏联“字样太空服的男子走出太空舱,太空服上还印着一面红色的苏联国旗。克里卡列夫降落到地球后,脚下的土地早已不是苏维埃,而是已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他居住的城市不再被称为列宁格勒,变成了今天的圣彼得堡。如今,回想起这段经历,克里卡列夫会有怎样的心情?
‘柒’ 宇航员返回地面分几步
脑筋急转弯:将大象塞进冰箱分几步?
答曰: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门关上。看似简单,实则步步相关,环环相扣。将航天员从太空运回地面也是一个需要缜密设计,高难度的技术活。在中国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发射的时候,我们不妨以国外的载人飞船为例,简要梳理一下航天员返回地面时的“惊心动魄”的过程。
天好,心情也不错!来... ...吃口瓜吧!:)
作者:鲁旸筱懿。本文属作者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捌’ 人类史上第一次飞船太空对接,苏联宇航员死里逃生,撞断几颗牙齿
美国是蓝色星球上当仁不让的航天强国,但人类航天史上许多个“第一次”都是由苏联人创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个空间站,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等等,苏联人成就满满。53年前,第一次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也是由苏联人完成的。
1969年1月14、15日,苏联先后发射联盟4号和联盟5号载人飞船,联盟4号上只载了一名宇航员沙塔洛夫,联盟5号则由沃雷诺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组成三人乘组。1月16日,两艘飞船在距离地面约220公里高度进行人类 历史 上第一次交会对接。
为了让两艘载人飞船在太空可靠地进行对接,苏联科学家为它们特制了一套对接机构。其中联盟4号轨道舱的前端安装了一条长长的“探杆”,而联盟5号轨道舱则设计了一个巨大的喇叭形插孔。当两艘飞船缓缓靠近,联盟4号将“探杆”插入联盟5号的孔洞里,“一公一母”锁定之后,两艘飞船便牢固地对接在一起。
因为两艘飞船的对接面被锁紧机构完全占据,宇航员没办法通过对接口进入到另一艘飞船,这样就失去了对接的意义。怎么办呢?
苏联设计师在飞船轨道舱侧面开了一个出舱口,让宇航员通过飞船外边“爬”到另一艘飞船里。这样一来,既试验了太空交会对接技术,又可以验证舱外航天服和太空行走。
1月16日,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二人穿上苏联的“海鹰”航天服,打开联盟5号轨道舱舱门,顺着飞船外的扶手爬到联盟4号,再打开联盟4号轨道舱舱门进入飞船,完成了第一次太空“换车”。
在联盟4号、5号飞船对接的4小时35分钟之后,宇航员们完成了所有实验任务,两艘飞船分离。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与联盟4号指令长沙塔洛夫一起坐飞船返回苏联着陆场,而鲍里斯·瓦连京诺维奇·沃雷诺夫要独立驾驶联盟5号飞船返回地面,一切看起来非常完美。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沃雷诺夫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
按照返回程序,1月18日,联盟5号飞船将先抛掉前边用于对接的轨道舱,启动推进舱的发动机减速,然后在规定高度与推进舱分离,沃雷诺夫坐在返回舱里进入大气层,最后回到地面。载人飞船的返回舱经过特殊设计,它的外表是耐高温的合金,底部还安装了一个厚重的防热层。
飞船在轨道上飞行时速超过7.8公里/秒,任何东西以这么快的速度掉到地面都将变成零件状态,宇航员更是不可能生还。在返回大气层时,飞船会利用空气阻力将速度一点点降下来,在几千米高度时再打开减速伞、降落伞,最后在离地面几米高度时开启反推发动机,这样才能保证宇航员平安落地。
但沃雷诺夫很快就意识到飞船出现问题:由于连接的爆炸螺栓失灵,返回舱没办法与后边的推进舱脱离,它带着推进舱一起坠入了大气层!
你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吧,反正飞船防热,有推进舱在前边顶着多烧一会儿,烧完了自然会脱落呀!事实上,推进舱不会顶在前面,它比返回舱轻,按照力学原理,在重力势能作用下,飞船返回舱被顶到前边。如果你玩过不倒翁就能理解:不倒翁的底下装着重重的铅块,无论你怎么推它都不会倒。
由于被推进舱拖累,联盟5号小头冲下,返回舱最薄弱的部分——连接轨道舱的舱门——暴露在前方。因为剧烈的空气摩擦,舱门迅速变热,密封圈开始冒烟,越来越浓的烟雾弥漫在小小的返回舱里。
在生死关头,沃雷诺夫始终保持镇定,他先是全力维持飞船平衡,开启调姿发动机控制飞船,试图摆脱推进舱。发动机燃料耗尽后,沃雷诺夫在9个G的过载下将飞行日志塞到座位下面,同时口述飞船遇到的故障情况,用录音机录下来。他知道,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这一切将为未来飞船的改进提供参考。
在高温烧蚀和飞船的剧烈震动下,此前出故障的爆炸螺栓发生松脱,推进舱脱离,联盟5号返回舱终于调转180度,将最耐热的底部朝向前方,沃雷诺夫死里逃生。
有朋友说,联盟5号不是已经耗尽了发动机燃料吗,它是怎么调转船头,把防热大底朝向前方的呢?其实跟前边讲到的“不倒翁”道理一样,飞船返回舱在设计时,它的重心就靠近底部,在下降过程中,宇航员不需要做任何操作,重力作用就能自动将最耐热的部分朝向前面,从而使飞船顶住超过2000 的高温。
尽管接下来飞船减速伞和降落伞都顺利打开,由于返回舱底部反推发动机失效,飞船重重地砸在了地面上。沃雷诺夫捡回一条命,但最后那一撞却磕掉了他嘴里的几颗牙齿。
在简单处理完自己的伤情后,沃雷诺夫开始思考另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怎么不被冻死。
1月份的西伯利亚天寒地冻,舱外气温低至 38 。经过天上那么一番折腾,联盟5号偏离哈萨克斯坦主着陆场超过600公里,搜救人员一时半会不可能到达,飞船的温度一点点下降,他不能坐以待毙。
沃雷诺夫穿着舱内宇航服爬出飞船,带着防身设备寻找避难地。好在几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处农舍冒出炊烟,农舍的主人帮助了他。
沃雷诺夫创造了奇迹,他也因此受到嘉奖,随后就被踢出苏联宇航员队伍,因为没人相信像他这样经历九死一生的人还能有勇气上天。但沃雷诺夫并没有放弃,他坚持训练,7年后乘坐联盟21号升空并与礼炮5号完成对接,在空间站里又工作了49天。
有朋友好奇联盟5号返回舱现在在哪儿?由于俄罗斯人的飞船太多,返回舱又都是一次性的,接近200个返回舱实在是没地方放。除了一部分被捐给博物馆,剩下的大多拆掉设备后放进仓库,或者干脆扔在了露天垃圾场里。
#载人航天#
‘玖’ 前苏联宇航员克里卡列夫被遗忘在太空将近一年,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在20世纪十分知名的美苏冷战,因为苏联的瓦解最后告一段落。可是也恰好是由于冷战,美苏两国之间的高新科技整体实力迅猛发展,尽管当前国际形势一直令人担忧,而且由于2个世界大国的冷战,全世界的其他国家深陷了一种十分焦虑的气氛当中,尽管这一切都伴随着前苏联解体而分崩离析,可是其产生的危害却一直经久不散。那样的危害一直不断到冷战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其危害范畴不但仅限于发展中国家,乃至危害了那时候冷战的主角之一——苏联。
只有一个人的太空战,克里卡列夫的心里毫无疑问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性,由于他的同伴们完成了每日任务,都回去了,空留他一个人在这里,必定会承担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可是
克里卡列夫没有舍弃对生活的期待,一直相信可以返回自身的故乡,那样的心理状态承受力可见一斑。
人的一生一直充满了出现意外,谁都不知道在未来会产生哪些的事儿。就比如说克里卡列夫可能也意想不到自身会在太空站滞留近一年的时间,尽管最终被救了出来,可是却发觉实际生活早就时过境迁。这是由于时期的缘故导致的不幸,但幸运的是,克里卡列夫最终或是活了出来,乃至得到了颇丰的造就。没法获知大家未来会出现哪些的境况,可是我们可以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终究大家都不清楚下一秒哪一个先来临。
‘拾’ NASA的航天飞机在发射升空阶段,怎样从技术角度实现大气层内发射不成功时保证宇航员逃生
1.培训阶段
宇航员往往需要经历高难度、复杂甚至极端危险的训练。原本邦达连科极有可能成为人类首个宇航员,但他在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进入太空)仅20天前的地面测试中,被活活烧死在飞船里。阿波罗1号乘组拥有水星七杰之一的格里森和美国首位太空中出舱行走的怀特,按资历二者有足够资格竞争成为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类,但他们也在培训阶段葬身于飞船内的火海中。另外,在驾驶高速飞行器进行实验中也有6名宇航员遇难,俄罗斯宇航员沃佐维科夫甚至在水中搜救训练中溺水而亡,其他关于训练中发生危险的例子枚不胜举。
总体而言,尽管已经发展了60余年,载人航天依然是个超高风险的技术,最核心的宇航员们无疑是背负所有风险的人。在截至目前(2018年10月)已经进入太空的558名宇航员中,已有至少30名宇航员在训练和任务期间丧生,宇航员依然是世界上风险最高的职业之一。在看到他们光鲜亮丽的同时,请别忘了为他们鼓掌和祝福。而比起成功的辉煌,那些殒去的英雄同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