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罗斯碧玉的识别
如今的市场中,俄罗斯碧玉可谓生逢其时,借着玉器市场的繁荣与和田碧玉资源的匮乏而大行其道。不少大把花钱购买和田碧玉的买家,最终发现手中的是一件俄罗斯碧玉,为此懊恼不已。那么,如何识别俄罗斯碧玉,就成了收藏者绕不开的话题。
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碧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碧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碧玉,这些碧玉与和田碧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这些被发现的碧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碧玉。
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碧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碧玉与俄罗斯碧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实际上,俄罗斯碧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市场。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最先接触到了俄罗斯碧玉,也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他们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之间做一区分,是因为通常的俄罗斯碧玉达不到和田碧玉尤其是和田碧玉籽玉的质量,却以和田碧玉籽玉的身份与价格销售。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碧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碧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首要,捉住它硬度低这一特色来打破。用小钢刀悄悄一划,或在玻璃上蹭一蹭,便知定论。
其次,从光泽度上看,俄罗斯玉虽是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通体发干, 白玉发“死白”之光。通过盘磨,由深白变得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中却显干涩。
第三,从通明度上看,俄罗斯玉亮度好于和田碧玉,但因为布局粒度较粗,手感较轻,佩带久了会变黄、变黑。一起,俄罗斯玉耐性差,易起性,出“崩口”,所以要注意调查玉器线条的崩裂状况。
第四,从外形上看,俄罗斯玉在透光的当地,用肉眼稍稍调查,就能看到“毛颤状”的布局,而和田碧玉内部颗粒十分小,通常状况下用肉眼看不清楚。
② 俄罗斯碧玉和于阗料对比
1、外观。俄罗斯碧玉在透光的情况下,用肉眼轻微观察,可以看到一种“毛-颤”的结构。而和田玉的内部颗粒非常小,通常肉眼是看不到的。所以和田碧玉和俄罗斯碧玉在外观上是可以区分的。
2、光泽。和田玉质地细腻润泽,光泽柔和润泽,俄罗斯碧玉则有玻璃光泽。仔细看的话,有比较明显的瓷感,干爽。
3、颜色。俄罗斯碧玉的颜色也与和田玉不同。仔细对比它们的颜色,一般来说,俄罗斯碧玉的颜色看起来更绿一些,而和田碧玉的颜色略深一些,经常会有细小的黑点。
4、硬度。俄罗斯碧玉的硬度也与和田玉不同。如果用硬度5.5到6的小钢刀刮它们,俄罗斯碧玉由于硬度低会有划痕,而和田碧玉由于硬度高不会有划痕。
5、渗透性。俄罗斯碧玉略透明,硬度在5.2-5.4之间,有油性玻璃光泽。和田玉的比重为2.9至3.1,硬度为6至6.5,半透明或不透明。
6、韧性。俄罗斯碧玉韧性差,易涨,需要观察玉纹开裂情况,而和田碧玉韧性好,不易涨,不易有“开裂”。
③ 8张图片告诉你,“俄罗斯碧玉与新疆碧玉”到底有何区别
一、看颜色
新疆和田碧玉与俄罗斯碧玉,虽然都是以绿色为基础,但它们绿的程度,却大有不同。新疆和田碧玉大都偏黑、偏暗,例如墨绿色,它给人的整体感觉并不鲜艳,自然它的光泽度,也不是很高。
俄罗斯碧玉则是偏绿的,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又恰好,绿是大家判断碧玉质量好坏的标准,所以,从颜色这一层面来说,俄罗斯碧玉比新疆和田碧玉要好。
二、看黑点
正如大家所了解的一样,碧玉是有少量黑点的。但不同的碧玉,它们所含有的黑点是不一样的。
当然,碧玉黑点越少,则品质越高。一般来说,俄罗斯碧玉底子干净,黑点较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而新疆碧玉的黑点,则较多。
三、看结构
相对而言,俄罗斯碧玉在透光的情况下,可以明显看到,其内部呈现“毛毡状”结构;而新疆碧玉,内部颗粒都比较小,用肉眼几乎看不到。
四、看质地
新疆和田碧玉,质地紧密、柔和,一种油脂般的粘稠感油然而生;而俄罗斯碧玉,它的质地紧密坚硬,油润度高,并且带有玻璃光泽,细看,会发现俄罗斯碧玉带有明显的瓷感。
俄罗斯碧玉的油性,要略低于新疆碧玉,但综合来看,俄罗斯碧玉还是比新疆碧玉要好的。也就是说,俄罗斯产的碧玉是最好的。
喜欢这篇文章,那就分享给你的朋友吧~好了!夏姑娘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精品欣赏、鉴别知识、盘玩技巧, 可关注夏姑娘微信号:7725707(长按可复制), 与夏姑娘一起解决您的收藏难题!
④ 碧玉手串品质的好坏
市场上对于碧玉的评判一般综合以下五点来作为依据:
一、色度。
一、色度评判:碧玉也叫绿玉。顾名思义,要够绿!绿和青是两种概念,大家要把青玉和碧玉分开。洛克在这里不再去详细探讨如何区分,有心的玉友可以多去观察实物或者查阅相关文章。碧玉颜色重在一个碧字!碧是很绿的意思!但不仅仅是绿,更是亮丽。碧波荡漾,不仅是颜色上的鲜艳。同时,也是质感上的亮丽和闪耀。碧玉中最好的颜色常被人们叫做菠菜绿,但是这里说的菠菜绿指的是新鲜的菠菜。且莫把放了好几天的深黑绿色也当做菠菜绿。一定是鲜绿的!越接近鲜绿越有价值!鲜绿色可以说是一个颜色上的峰值,在其左的颜色越来愈淡直至到青绿,在其右的颜色越来越深直至到黑绿。所以越鲜绿的玉镯越贵!俄碧正是在这一方面较优于其他产地的碧玉,鲜亮的碧玉产量极高。和田碧玉籽料则较多为黑绿色。加拿大碧玉则在鲜亮度上不及。在业内我们常说好的碧玉颜色如啤酒瓶的颜色!这是很直观的一种标准,但又不绝对。树叶绿嫩芽绿的碧玉也很受年轻人欢迎。黑碧色的也很受老年人喜爱。
二、净度评判:只要是玉料都会有净度上的问题,碧玉也不例外。影响碧玉净度的常见因素有以下两点:二氧化亚铁黑点和水线。黑点的多少一定是影响一件碧玉玉件的价格的重要因素。当然不包括能工巧匠化瑕为瑜的个别巧雕。一只没有黑点的玉镯一般情况下一定比一只有黑点的玉镯价格高!所以说碧玉净度首要指标就是黑点的多寡!其次来说说水线,水线是透闪石晶体在玉石内规则排列的产物。在俄罗斯碧玉中,有些矿坑的碧玉料这种水线很严重。因为水线为白色,所以对碧玉的美观影响很大,可以说水线越多碧玉价格越低。但近两年出现的大规模水线聚集形成的猫眼碧玉不属于降低碧玉价格的因素,这属于此种碧玉的特色。不但不会降低价格反而会增加碧玉本身的价格。多乱杂的白色水线会让碧玉十分难看。所以水线多乱的碧玉价格不太高。近两年的俄罗斯碧玉新坑料这种现象比较多。
三、颜色均匀度。这里所说的匀称度实际上应该属于色度的一种。玉因为不是人工合成物或者天然宝石,所以很难具有一整块玉料里外颜色完全一模一样的状况。所以难能可贵,颜色越均匀没有色差的碧玉料越受欢迎,价格也就越高。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如果这种色差明显到可以成为这块碧玉的一个特色,那么另当别论。一般情况下,颜色匀称统一的碧玉价格更高。这一点在碧玉手镯的选购上尤为重要!
四、细腻度。目前市场上碧玉挂件手镯很多,尤其是手镯。一件碧玉除了要色正净度高颜色匀称以外,其玉质的细腻度也很重要!细腻度就是在侧光条件下碧玉本身结构的明显程度。这和其他玉色的判定法相同。碧玉的细腻度取决于它的密度和硬度,越好的碧玉硬度和密度越好。细腻度越好。极品的碧玉甚至侧光下看不到明显的结构,水头也极好。油润度也越高!和田碧玉籽料在这方面是碧玉中的翘楚。俄碧也有,但是相比而言产出比少很多。近两年来,俄罗斯老坑料的越来越少,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颜色够绿但是内部结构极明显的新坑料。这种料子的手镯看进去就仿佛内里有一道道白色的线,纤维状,洛克个人对新坑料比较抵触。老坑料的稀少也给收藏带来了契机,玉友们不妨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收藏。
五、透度。洛克早年曾经见过几只俄碧手镯。颜色虽然非常绿,但是透度相当于石头,望之僵硬,侧光透度极差。但确实是碧玉。碧玉作为和田玉中的一种,也为半透明状,但这种透明度因玉料的情况而不同。这个概念可以参照白玉青海料和其他料的特性来理解。一般来说电筒光照射之,光透越深远的价值越高。这表明透闪石的含量较高。近几年俄罗斯七号矿中的极品碧玉料可以做到这一点。来自河南的玉商甚至把这种成色的碧玉手镯称之为冰种或者玻璃种。可见此种手镯的透度和细腻度之优秀了。不需要刻意打光,在阳光下一看即透。但是碧玉的透度与玉料的厚薄有关,并非绝对!但是这种肉眼可见的光的深入度相信各位玉友可以感知到。
玉石雕件的评判无论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综合的评判。以上洛克所言五点一定要结合起来去评判一块碧玉的好坏。但这五点对碧玉价值影响的比重是有一定规律的。
1、色度决定定价因素的占比约为30%。
2、净度占决定定价因素占比约为30%。
3、均匀度占决定定价因素占比约为10%。
4、细腻度占决定定价因素占比约为20%。
5、透度占决定定价因素占比约为10%。
⑤ 谁了解怎样鉴别俄罗斯碧玉
俄罗斯碧玉原料是原生矿形态,山料体量大,玉质好,少绺裂,少黑点,颜色娇艳,很大一部分达到了“首饰级”碧玉。为翠绿色,质地细腻,油性较好,有光泽,颜色柔和滋润,质感细腻,色相庄重。这些碧玉被大量的制作成手镯、珠串、手把件,弥补了中国优质碧玉不足的现状。目前,俄罗斯碧玉是中国境内碧玉使用的主要原料。
1、从颜色上比较,俄罗斯碧玉则比较绿,绿得有质感。高品质的俄罗斯碧玉,可以说是所有产地中的碧玉中颜色最漂亮的,颜色鲜艳、亮丽、莹润而色泽均匀,黑点很少,很养眼的感觉。而假货则是干巴巴的感觉,没有质感。
2、从韧性上比较,俄罗斯碧玉韧性差,易起性,出“崩口”,所以要注意观察玉器线条的崩裂情况,如果是完美无缺的,则很有可能是假货。
3、从硬度上看,用硬度为5.5至6的小钢刀划几下,俄罗斯碧玉因硬度较低因此会有划痕,而仿制品表面则不会出现划痕。
4、俄罗斯碧玉通体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间,呈油脂状玻璃光泽。仿制品的硬度和比重都会轻些,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
5、从外形上看,俄罗斯玉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稍稍观察,就能看到“毛颤状”的结构,仿制品则没有。
6、从光泽度上看,俄罗斯碧玉虽是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通体发干,仿制品则没有这种感觉。
⑥ 如何识别俄罗斯碧玉
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非常相似,从物理属性说,两者都属于透闪石类,构成差别不大。而且俄罗斯碧玉的品质也较好,价格不断攀升,一些极品并不输于和田碧玉,这就为两者之间的鉴别带来了微妙的影响。从已有的资料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媒体开始发现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很特别的白玉,这些白玉与和田碧玉非常相似,但怎么看就是感觉不太对头。这些被发现的白玉其实就是俄罗斯碧玉。 一些鉴定机构此时也对这些俄罗斯碧玉进行了分析和鉴定,认为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在结构上极其近似,只是在组成上有微小的区别。从这样的资料不难看出,和田碧玉与俄罗斯碧玉确实有差别,而这种微小的差别通过鉴定与检测也可以区分。实际上,俄罗斯碧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市场。玉器市场中的一线经营者最先接触到了俄罗斯碧玉,也对这种区别体会颇深。他们指出,之所以要在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之间做一区分,是因为通常的俄罗斯碧玉达不到和田碧玉尤其是和田碧玉籽玉的质量,却以和田碧玉籽玉的身份与价格销售。所谓鉴定与区分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况,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一般收藏者必须完成两者的区分。至于个别特殊的例子,如上好的俄罗斯碧玉,品质与极品和田碧玉都不分伯仲,它被收藏者认可,也会获得很高的价格,那又另当别论了。 招数一:看证书 和田碧玉对于玉器市场来说,收藏者在市场上会看到很多和田碧玉的鉴定证书,但是,或许由于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的辨别确实不太容易,又或许由于一些鉴定机构因技术、设备的问题尚不能充分鉴别,也可能由于其他原因,鉴定证书存在着不够准确的情况。所以说,在玉件附带的鉴定证书还达不到可以充分信赖的前提下,还是需要收藏者自己掌握一些实用的鉴别方法,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招数二:看“白” 和田碧玉相玉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判断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也是一个结合各方面特征综合分析的过程。如果说,通过肉眼简单观察就能够看出不同的话,那就是俄罗斯碧玉的和田碧玉“白”。从玉材的来源看,俄罗斯碧玉中95%都是山料,也有籽料,但是相对来讲,籽料在市场上比较少见。与和田碧玉山料相比,俄罗斯料的脏、绵、绺等较少,非常白,一块比较大的俄罗斯料也往往没有脏、绵、绺出现。相对来说,和田碧玉山料的脏、绵、绺则较多。从玉质来讲,普通的俄罗斯料颜色很白,但却给人干、死、浆的感觉,缺乏油性与细腻。如果细看内部结构就会发现,俄罗斯碧玉仿佛是一块块绵斑组成,而和田碧玉籽料却非常细腻。用强光一打,内部结构呈细粥状,油性很强。这一构成上的区别实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为精到的一点。我们古代评价一块好玉,要讲它是否温润,实际上说的就是细腻与油性。比如,我们把羊脂白玉作为玉的上品,除了讲白,一定也要讲油性。俄罗斯碧玉恰恰是玉色很白,但是缺乏油性。用有无油性一衡量,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高下立判,具体玉件一般也就区分开来了。 招数三:看“皮” 和田碧玉看“皮”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鉴别方法。“皮”是籽料的特征,确切说,不只是“皮,’,而是“皮”和“棕眼”和田碧玉籽料经历了河道中长期的天然冲刷与撞击,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这是籽玉的天然特征。以前的玉器厂雕玉的时候,籽料外皮都会被去掉,但是现在为了证明玉件的籽料身份,一般都会雕件上留下一小块外皮。由于山料是没有外皮的,俄罗斯碧玉又大都是山料,因此留皮成为目前和田籽玉最好的防伪标志,无论是北京工、扬州工还是上海工,和田籽玉都会留皮。俄罗斯碧玉中也有一种黑皮。这种黑皮实际上是一种脏,但是,现在一些人却利用黑皮来做文章,比如用黑皮冒充和田碧玉籽料,或者还用黑皮做俏色。应该说,黑皮与籽料的外皮是不难区别的,只需留心就是。 招数四:看雕工 和田碧玉区分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可以将工艺作为一种参考,结合其他特征进行判断。这是因为目前北京工、上海工、扬州工都以雕刻和田碧玉为主,市面上的俄罗斯碧玉则以广州工与河南工居多。可以说,更为精到的工艺多出在和田碧玉籽料上。不过这种方法里面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收藏者需要了解掌握各地工艺水平与工艺特点。 招数五:看大小 和田碧玉玉件大小不能作为判断玉件质地的绝对依据,但是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由于和田碧玉籽料通常较小,价格昂贵,雕活儿也就以小件为主,大器型在市场上较少。因此,目前市面见到的摆件、玉牌、手镯等,都以俄罗斯碧玉居多,看到大件玉器自然要先画个问号。 招数六:看“糖” 和田碧玉俄罗斯碧玉往往带“糖”,和田碧玉山料也带“糖”。可以说,带“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征。关于“糖”的看法,目前在市场认识上并不完全相同,有人喜欢,有人厌恶。按照玉界传统的看法,“糖”属于玉料本身瑕疵的一种,所以,从和田碧玉的传统加工工艺出发,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糖”一定会被去掉的,而为了迎合市场,俄罗斯碧玉的“糖”一般不会去掉,而且往往利用“糖”来进行俏色,无论是河南工,还是广州工,概莫能外。因此看到“糖”,收藏者一定要多个心眼儿。不过,也许还会有藏友问,通过以上看色、看皮、看工、看器型、看“糖”就可以把俄罗斯碧玉与和田碧玉区别开来了吗?首先,以上所说的方法只是针对大多数情况而言,它可以帮助收藏者在市场中理清思路,这一点大家通过实践会得到印证;其次,如将以上几点落到某一件具体的玉器上,那么一定要有综合性与灵活性的分析,有的可能会在石皮上找到判断依据,有的可能在工艺上发现问题,而当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看一块玉器基本上就八九不离十了;再有,相玉是一个复杂而需要经验积累的过程,要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而在市场中也会遇到很多错误的观点,收藏者要细心甄别。我们现在所看见的“俄料”,从性质上已经今非昔比了。已经不是喀拉昆仑山脉的俄料了,而是东西萨彦岭往北至贝加尔湖的俄料了。纬度越高,色越白;纬度越高,性越僵。无所谓东西萨彦岭与喀拉昆仑山,只要符合许慎对玉定义的五德,就是美玉。五德缺一,立即弃之。
⑦ 和田碧玉和俄罗斯碧玉怎么分别
俄罗斯碧玉玉质好,少绺裂,少黑点,和田碧玉有黑点,精光内敛,油润。
俄罗斯碧玉是碧玉的一种,原料是原生矿形态。高质量的俄罗斯碧玉,玉质好,少绺裂,少黑点,颜色娇艳,很大一部分达到了“首饰级”碧玉,它的外观为翠绿色,质地细腻,油性较好,有光泽,颜色柔和滋润,色相庄重,受到人们的喜爱。
和田碧玉为碧玉中的极品,其颜色呈菠菜绿,光下不透,细看里面有自然形成的条纹,里面有黑点,精光内敛,油润、厚重,凝重清新,雅意盎然。相较于和田白玉,和田碧玉由于玉石在形成过程中加入了多种杂质元素,而产生了绿色的颜色,一扫羊脂白玉色泽上的的单调,展示出清新独特的一面。
俄罗斯碧玉和和田碧玉的区别
1、从光泽度上看俄罗斯碧玉呈玻璃光泽,细雨看之带有较为明显的瓷感,通体发干;而和田碧玉质地细腻润泽,具有柔和且温润的光泽。
2、从外形上看俄罗斯玉在透光的情况下,用肉眼稍稍观察,就能看到“毛颤状”的结构;而和田碧玉内部颗粒非常小,一般情况下用肉眼看不清楚。
3、从通透度上看俄罗斯碧玉通体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间,呈油脂状玻璃光泽;和田碧玉比重为2.9至3.1,硬度为6至6.5,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
4、从硬度上看用硬度为5.5至6的小钢刀划几下,俄罗斯碧玉因硬度较低因此会有划痕;和田碧玉表面则不会出现划痕。
5、从韧性上比较俄罗斯碧玉韧性差,易起性,出“崩口”,所以要注意观察玉器线条的崩裂情况;和田碧玉则不易出现“崩口”。
6、从颜色上比较仔细比较颜色,一般俄罗斯碧玉的颜色看起来比较绿,而和田碧玉的颜色偏黑色,且时常可见有细小的黑点。
⑧ 怎么鉴别俄碧玉
鉴别俄碧玉方法:1、硬度。俄碧玉硬度低,用小钢刀轻轻一划,或在玻璃上蹭一蹭,轻易留下划痕就是真的。
2、光泽度。俄碧玉虽是玻璃光泽,但略带瓷感,通体发干,白玉发“死白”之光。经过盘磨,由深白变得干透,放在白布上特白,拿在手中却显得干涩。
3、透明度。俄碧玉亮度好于和田碧玉,但由于结构粒度较粗,手感较轻,佩戴久了会变黄、变黑。且俄碧玉韧性差,易起性,会出现“崩口”,所以要注意观察玉器线条的崩裂情况。
4、外形。俄碧玉在透光的地方,用肉眼观察,就能看到“毛颤状”的结构,与和田碧玉相比,和田碧玉内部颗粒非常小,一般情况下用肉眼看不清楚。俄碧玉产于昆仑山脉延伸到俄罗斯境内的余脉之中。这种玉料的矿物成分、内部结构与和田碧玉大体相似,俄碧玉主要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和糖玉。呈油脂状玻璃光泽,通体微度透明,硬度在5、2至5、4之间。
⑨ 如何辨别俄罗斯碧玉
俄罗斯碧玉在透光的情况下观察,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内部的毛颤状结构,而假的俄罗斯碧玉是没有这种特征的,俄罗斯碧玉一般都是呈现的微透明状态,而假的俄罗斯碧玉一般都是不透明或半透明的,还有就是俄罗斯碧玉的密度还是比较好的,专注于定制有情感的金太福,追求简约、时尚,打造出诸多富有东方文化。
⑩ 俄碧玉会越戴越润吗 带你深入了解俄碧玉
1、俄罗斯碧玉虽是玻璃光泽,但是带有瓷感,整体手感会发干。通过把玩盘磨之后,其光泽会有明显的变化。碧玉本身不会越戴越干但皮很可能会,可能会“越盘越干、越盘越涩”的是那层“僵皮”,例如风化皮、腐蚀层。
2、俄料盘久了光泽还是鲜艳,就是光泽怎么盘也不柔和,油份也总是出不来。这是由于俄料中细粒斑状变晶结构的软玉产出比例大,矿物粒度不均一较粗,手感较轻。佩戴久了会变黄、变黑。
3、因此,俄罗斯碧玉要注意保养,俄罗斯碧玉本身油性不足,质地干涩,更加不能长期处于一个高温环境中。过高的温度会加速其质地干涩,致使其内部结构分子膨胀,从而产生一些瑕疵裂纹,降低品质和价值。俄罗斯碧玉保持适当的湿度环境,太干燥的环境会使其失去水分滋润而变得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