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文学院是什么意思

俄罗斯文学院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1-17 07:09:40

Ⅰ 文学院是什么

通常集中培养有文字功底、并且能够很好地使用文字进行应用的大学的分属学院或独立学院。通常有设置有中文、新闻、法律、行政管理等专业

Ⅱ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作者: [俄]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原作名: Mиросозерцaние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ISBN: 9787559823861

。。文件格式:epub

。。内容简介。。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氏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认为,“思想”在陀氏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

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 ”。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同源,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学激情。火焰般的热情、旋风般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带领读者饱尝“思想的盛宴”。

。。作者简介。。

别尔嘉耶夫 俄罗斯宗教哲学家。思想涉及哲学、宗教、文学、政治、人类学和伦理学等领域,被誉为“二十世纪的黑格尔”,“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预言家之一”, 俄国给予世界思想界的“第四件礼物”。着有《自由的哲学》《历史的意义》《创造的意义》《人的使命》等。1948年逝世,葬于克拉马尔公墓。

耿海英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致力于探究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着有《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果戈理与鬼》等。

。。精彩短评。。

#

虽然读的懵懵懂懂,虽然宗教气氛浓厚,虽然别尔嘉耶夫有时候过于主观。但这一直高潮迭起,谁受得了啊?好多观点直接颠覆了我的认知,感觉是一次智商大清洗。

#

是别氏借陀思妥耶夫斯基阐述自己的自由哲学,自由、恶、爱、人神-神人……两道路:要么选择大法官,要么选择基督。文笔充满了激情,提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简直难以抑制。实在是有太多罗圈话来回来去说的地方,读得有点累的。

#

在世界历史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对待人,即使在最低级的人身上,在最可怕的人的堕落中,依然保留着上帝的形象。他对人的爱不是人道主义式的爱。在他的爱中,他把无边的怜悯和某种残酷凝聚在一起,他向人宣扬受苦之路,这与自由思想位于他的人学意识的核心相关。没有自由就没有人。

引自 第二章 人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才华横溢,光芒四射,令人目昡,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启示。在伟大的作家中,就智力的力度与锐利来讲,只有莎士比亚一一一个文艺复兴的伟大智慧可以与之媲美。甚至伟大中之最伟大的歌德的智力,也不具有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的锐利与辩证的深度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具有一种狄奥尼索斯式的、狂欢的天性。这种天性,当它完全控制人的时候,通常不是增强智力的锐利和机敏,而是使智力混沌。但在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里却看到了思想本身的狂欢和迷狂。他的辩证思想本身就是狄奥尼索斯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沉醉于思想,他整个处于思想之强大的旋风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论辩使人沉醉,但在这种沉醉中,思想的敏锐并没有减弱,反而达到了最后的高峰。

引自 第一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形象

#

人首先应该爱上帝。这是第一。第二诫是爱每一个人。爱人之所以是可能的,是因为有上帝唯一的父存在。我们应该爱每一个人中的上帝形象。如果不存在上帝,爱人就意味着把人当作上帝来崇拜,那么,吞噬人的人神就会机把人变为自己的工具。因此,没有对上帝的爱,爱人就是不可能的。伊万・卡拉马佐夫就说过,爱人是不可能的。反基督的爱人是虚假的、欺骗人的爱。人神的思想扼杀人,只有神人的思想肯定人的永恒。不信上帝的、反基督的对人和人类的爱是《宗教大法官》的中心主题。我们将来还会回到这一主题上。

引自 第五章 爱

#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结构中有一个巨大的中心。一切人和事都奔向这个中心人物,或这个中心人物奔向所有的人和事。这个人物是一个迷,所有的人都来揭开这个秘密。”

引自 前言

Ⅲ Literary school是什么意思

literary school
文学流派,文学学院

相关例句:
1.
A literary school is formed in the complex correlation of various factors.
文学流派是在诸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中构成的。
2.
American playwright Eugene O'Neill is a major representative of the Western modernistic literary school.
美国剧作家尤金。 奥尼尔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Ⅳ 西蒙诺夫

西蒙诺夫(1915~1979) 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

前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15年11月28日生于一个沙俄军官家庭,卒于1979年8月28日。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8年他在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投身文学创作。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新世界》月刊主编和《文学报》主编。西蒙诺夫的成名作是头一个剧本《我城一少年》,早期作品还有诗歌《等着我吧》、《打死他》等,随后又创作了表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英雄主义精神的《俄罗斯人》。1943~1944年西蒙诺夫完成描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此外,卫国战争期间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50年代后西蒙诺夫致力于表现战争题材的小说创作。从1959年起用了12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三部曲长篇小说《生者与死者》(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三部《最后的夏天》)。小说既有反映卫国战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真实内容,又有迎合某种需要的主观描写.

Ⅳ 大国崛起第9集大概内容

大国崛起全片共12集,免费在线观看和下载全部解说词:
http://finance.cctv.com/special/C16860/01/index.shtml

第九集 风云新途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 强国。
从彼得大帝改革开始,历经230多年的努力,俄罗斯民族终于第一次凭借国力而不仅仅是武力,占据了世界的制高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苏联在20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冬天是莫斯科最具风情的季节。1924年1月21日,漫天的风雪席卷着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一天的莫斯科城没有风情,有的只是无尽的悲哀。
就在这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数万名工人、农民、士兵排着长队,来向他们的领袖告别。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已经为这个新生的政权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
来自西伯利亚的狂风怒吼着,如同随风飞舞的雪花,每个吊唁者的脸上都充满了失落和彷徨,苏维埃的明天怎么办?谁来带领大家完成这段未竟的旅途?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 院长 谢•叶辛:
俄罗斯人是非常适应非个性的社会生活,因此我们也就有了社会主义。当我们联合起来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强大。当我们为了一种思想或者围绕着一个人团结起来的时候,你明白我们非常需要英雄,为了这个英雄,我们可以战斗到最后。
俄罗斯是一个崇尚英雄、需要英雄,同时也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历史上,政治家的个性气质曾决定性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彼得大帝的改革,拉近了俄国和当时欧洲强国的距离;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改革,造就了一大批独立思考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列宁对革命的执着,则使这片土地勇敢地承担起为人类开拓新航道的历史重任。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当时,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信仰者都认同: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领导的自下而上的革命,应该首先在工业基础发达的英国、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发轫,工业基础薄弱的俄罗斯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深刻了解俄国现实的列宁则认为: “如果沙皇制度由于有了13万贵族,这些在自己的地区、各自行使警察权的封建领主,便能维持几个世纪,为什么我们不能依靠拥有13万忠诚的活动分子的党,坚持几十年兀俊薄?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俄国大革命是不是必要呢?我不知道。但是它却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那就是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它发生了,不是因为列宁计划了,而是因为列宁抓住了提供给他的布尔什维克的机会,来做他想做的事情。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人民将行使权力,所有人都有工作,再也不受剥削。然而,建立新社会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十月革命四年后,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下生存下来,并刚刚平息了国内叛乱的苏维埃政权,遭遇了一场自下而上,突如其来的风暴。
这是画家弗•塞罗夫创作于1921年的一幅油画,它所反映的内容正是那场席卷全国的风暴。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三千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由于在刚刚结束的保卫新政权的战争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显现出极大的威力,苏维埃政权决定继续推行对农民余粮的无偿征集政策。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 谢•叶辛:
当问题表现在要一碗粥、还是要理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你吃饱了那你就会去唱歌,如果你肚子里没食,那你只有沉默。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因为战争以后,要想发展经济,没有其他的路。
外部世界的封锁包围和军事压力,国内的粮食危机和政治叛乱,促使苏维埃政权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政权,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
就是说呢,要对农民做让步,要允许农民能够个体地经营自己的经济,允许市场的存在,要利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来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准备条件。
俄罗斯世界历史研究所 所长 阿•奥•丘巴利扬:
当然了,这根本就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新政策的主要内容涉及商业、减税、允许小型企业存在,这一切都是试图使经济复活。
在商业领域,新经济政策刚开始实行的是直接用工业品换农业品,但是,俄罗斯大婶们却更习惯于货币交易,不愿意进行物物交换。而且,工业品也迟迟到不了位。
于是,苏维埃政权宣布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
今天,运营了85年的莫斯科国营百货商店,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然而,八十多年前,这里却很难看到外国人。
当时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俄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美国不仅拒绝在外交上承认它,而且华盛顿的官员们对请求去苏联的旅游签证的回答竟然是:“我们不知道有这样的国家!”。 在这样的敌视中,苏俄获得外国的资金和技术之难是可想而知的。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哈默的父亲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同父亲一样,哈默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关注,他为苏俄带来了大批急需的医疗设备 。
就在这个办公室里,年轻的美国商人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其中最让哈默感兴趣的是工业领域。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
因为我们都知道,(苏联)国内战争打退了外国武装干涉,把外国资本家赶走了,那么现在胜利之后呢,列宁又同意外国资本家回到俄国,来经营一些当时苏联没有力量经营的一些项目。特别像在西伯利亚开发矿产,采伐森林等等。这个做法是非常英明的,非常有远见的。
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在这里正式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他在美国企业界游说,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美苏的易货贸易由此开始。
但是,苏俄并不想单纯从国外进口产品。列宁对哈默说:“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
嘎斯车是苏联时代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而最早在苏联生产“嘎斯”车的,是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大王亨利•福特。
福特原先把苏维埃看做“势不两立的敌人”,声称除非苏联的意识形态变得适合他的口味,否则他“不会运一个螺帽去那儿”。哈默劝他说:“要是这样,你会有太长的时间没法在那里做生意,那里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事后证明,福特对这笔与苏联的交易十分满意。
在高尔基市,福特与苏联建立了汽车联合企业,从1932年起,每年有十万辆嘎斯牌客车和卡车下线,在苏联的道路上奔跑。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这是列宁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说。
在这张桌子上,历史永远定格在1924年1月22日。列宁每天离开办公室前,都从这里撕下一页日历。但是那天,他已无力撕下这页日历。
苏联人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兄长,一位和蔼的领袖,一个根据实践要求为俄罗斯谋划未来的舵手。
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 谢•叶辛:
列宁给了人类一种鲜明的典范,即人类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有可能在他去世之后,俄罗斯走上另外一条繁荣的生活道路。很遗憾,列宁所实施的这种实践活动最后还是没有继续进行下去。我认为,整个世界失去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机会。
接下来领导苏维埃政权的,是以行事严峻果断为世人熟悉的斯大林。也许纯属巧合,列宁以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大河——勒那河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而他的继任者则以一种硬度很强的金属——“钢”作为自己的姓氏。
正如这两个姓名的文字意义一样: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他们认为这个广大的国家,想要发展,必须集中所有的资源,必须限制资产阶级,限制资本主义体系,控制所有的资源,包括农业资源。
中国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左凤荣:
斯大林就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所以,他就明确提出一个要贡税论,就是说要农民,除了他要交的粮食,应该交的国家任务之外,在工业品上,他要把工业品的价格定得更高一些,然后这样让农民买东西的时候付出更多的钱,就是说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
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累工业化资金,意味着此前为保护农民利益而推出的新经济政策将被舍弃。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
在斯大林看来,时过境迁,新经济政策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了,因为苏联需要的是速度。斯大林经常说:“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20世纪20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过来,各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一战前水平的1.5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们充满信心,并继续封锁苏联经济。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俄罗斯《斯大林传》作者 尤里•茹可夫:
为了保证国家继续发展,必须采取新的、强有力的措施,因此,为了使国家不再成为一个农业国家,为了使国家不再从国外进口小到铅笔、大到飞机等商品,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
这就是为什么要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而同样庞大的亚洲近邻——中国的境遇,也更加坚定了这个钢铁般的领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志。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1929年5月,苏维埃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剧院里灯火辉煌,主席台上挂着大幅的苏联地图。报告人每提到一项建设工程,在地图上相应的地点就会亮起一盏小灯。等到报告结束时,苏联地图上已经布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一千多个迷人的亮点闪烁着。
俄罗斯《斯大林传》作者 尤里•茹可夫:
第一个五年计划,整个的制定过程将近五年,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人们想把所有的各个方面都写进去,这样写的量就非常大,最后又想方设法减少它的内容,然后又增加了内容,最后的结果是通过了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总容量,足足有三本这么厚的书。
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就在苏联人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这一年,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 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这是一个全球的大萧条,之前有很多关于社会公平的考虑,只有少数人像今天这样富有,而大多数人却没有从经济繁荣中获得利益。那时候,美国社会的不公平程度很高,有意思的是我们又回到当时那种不公平的程度,历史惊人的相似。随着经济的崩溃,人们开始知道资本主义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运作,应该有政府的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美发达国家的损失是1700亿美元,而1929年到1933年这次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则到达了2500亿美元,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也充分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
而特立独行的苏联,却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时,欧美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开始转向苏联寻找出路。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
斯大林的公开言论里面,我没看到他说什么要用西方的技术,整个五年计划,或者五年计划以前,用粮食,从农民那里征收的大量的粮食,征收来干什么,就是用来出口,出口换汇,然后用这个去进口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这些设备进口了以后,当时国内不会运用,所以他当时讲技术决定一切的时候,就是说,我现在从国外买进了那么多设备,我这些设备得有人去掌握它。
拖拉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解放的是最广大的农业生产力。
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这个奇迹般的速度,来自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作,也来自苏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利用。
拖拉机厂的建设者,除了苏联人,还有美国人和德国人,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就有730名。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与欧美国家的整体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是苏联的工业化成就,还有苏联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
1935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这样一则不大的简讯:“中伊尔敏诺的采煤工斯达汉诺夫同志为庆祝国际青年节21周年,创造了风镐劳动的全苏新纪录。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里,斯达汉诺夫开采了102吨煤,这是矿井一昼夜开采量的10%,挣了200卢布工资。”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开采量,因为它超过了普通定额的13倍!但一周以后,斯达汉诺夫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一个工作日采煤175吨。
此后,斯达汉诺夫不再是一名普通矿工的名字,他成为一面旗帜,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在各行各业,无数个斯达汉诺夫的推动下,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劳动率提高了82%,大大高于原计划的63%。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俄共中央主席 根纳季•安德烈耶维奇•久加诺夫:
俄罗斯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从1917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通过国家力量对经济生活进行宏观调控,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通过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加入政府干预的手段,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俄罗斯《斯大林传》作者 尤里•茹可夫:
比如说英国的一个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汀,她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作者,在这本书的开始部分,书里的主人公在车厢的过道上讨论俄罗斯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反映。
在当时,苏联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功的光芒掩盖了快速工业化背后的问题。
多发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一套带电话的技术人员的住房,配备一切必要的沙发家具,一个家庭疗养证,两个电影院里永久的专座,这些就是苏联工业化道路上的精神偶像——斯达汉诺夫获得的物质奖励。但成千上万忘我工作的建设者们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尤其是广大的农民们,每天都不得不去面对严重的物质匮乏。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徐天新:
斯大林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经济发展不均衡,重工业、军事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轻工业、农业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农业。第二方面呢就是人民的生活没有能得到重大的改善,没有能够和工业发展同步得到改善,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的粮食的产量、人均的肉类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吸取教训,认为任何计划都是危险的,任何长期考虑都是错误的。我认为应该吸取更加微妙的信号。就是说国家和地方政府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不过,计划经济在当时的成功,使人们不可能像今天一样去反思它的弊端。更何况,当时的苏联,正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战争威胁。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就在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中国已经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日战争,而斯大林一直担忧的战火,最终也不可避免地侵入了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是莫斯科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墓前的这簇火焰已燃烧了几十年,它象征着不屈的鲜血和顽强的灵魂。墓志铭上写道:“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业绩万世永存”。陵墓下面掩埋着数千名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红军战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
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
俄罗斯《斯大林传》作者 尤里•茹可夫:
如果我们没有在库茨涅茨克、扎巴洛日等地建立钢铁联合体,如果我们没有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车里亚宾斯克等地建拖拉机厂,我们就不可能将这些工厂直接建成坦克制造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研究员 闻一;
由于战争条件呢,采取了一种几乎是24小时工作制,就是机器不歇人休息,轮班倒制度,所以西伯利亚的工业也很快地发展起来了。
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
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
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在德军败局已定的1945年2 月 ,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美国、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
这是世界对苏联强大的军事政治力量的承认,也是对苏联所承担的大国责任的尊敬。
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
梦想。从太空俯瞰地球,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也是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任时光流逝,这一高度将永载史册。
而能否超越这一高度,将取决于俄罗斯一代代领航者的视野是否足够高远。
这是一本被封存了五十年的书,它的作者是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在苏联他处于鲜花和欢呼之中。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中央编译局 研究员 郑异凡:
当时他们到那边去看了以后呢,确实也发现了,苏联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当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还有当时的官僚主义的作风,还有广大农民和一般老百姓的贫困生活,还有国内他们,有意识地封锁国外的情况。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出于对苏联的热爱,罗曼•罗兰决定这本日记五十年后再发表,他不想因为这本书造成对苏联的哪怕一点点伤害,他认为五十年后,苏联一定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
1984年,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正式发表了。但是,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作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因为,对历史的判断,必须用大尺度来衡量,社会变革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
对一个伟大的民族而言,挫折意味着新的出发。今天,俄罗斯已经走在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Ⅵ 大学学校

综合 本科、独立学院、民办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国家经教育部正式批准,按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是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新型综合性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88年成立的“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学院坐落在景色宜人的---长春市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新建校园与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联为一体,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学院的最大优势是办学起点高,办学实力强。是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
中文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创办时间: 2004年2月
类别: 综合性高等院校
现任校长: 史宁中
所属地区: 吉林 长春市
院校性质

下面是介绍目录

学院简介
办学理念
师资建设
专业建设
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校长史宁中教授
外国语学院穆树源教授
设计学院院系介绍
教育理念
师资队伍
英语学院
应用日语系院系介绍
学生活动
经贸俄语系院系介绍
教职员工
应用韩国语系趣味运动会
教学理念
趣味运动会
文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
教学楼介绍
国际交流
丰硕成果学院简介
办学理念
师资建设
专业建设
校园文化
学校领导 校长史宁中教授
外国语学院穆树源教授
设计学院 院系介绍
教育理念
师资队伍
英语学院
应用日语系
院系介绍 学生活动经贸俄语系
院系介绍 教职员工应用韩国语系
趣味运动会 教学理念 趣味运动会文学院国际商务学院教学楼介绍国际交流丰硕成果

学院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是由东北师范大学按新机制和模式申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其前身是1988年7月成立的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1991年、2000年又先后建立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2001年成立新制二级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学院,开始实施全日制本科教育。2004年2月,由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董事长为穆树源教授,院长为吕英华教授。学校坐落在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净月经济开发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600亩,建筑面积近19万平方米。校园与东北师范大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标学净月校区毗邻,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图书馆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纸本藏书50.5万册,电子图书65.5万册。设有电子阅览室,拥有先进的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校园网上24小时的信息查阅和检索服务,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和网络实现资源共享。[1]
办学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校以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成功为主要依据,学校确定了“成功教育”理念,并将其核心内涵确定为“人人皆能成功”;确定了“勤奋开拓自强育才”的校训;形成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依托优势,科学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和勇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将学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外向型、应用性、多学科民办大学。
师资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全校设有21个院(系),现有专任教师408人,在校学生8944人。设有37个本科专业,涵盖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法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6大学科门类。2009年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在文学、经济学等学科领域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 经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08人,其中专职教师291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以上教师的比例已超过3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49%,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
专业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训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已经形成了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为主体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外语类、经济类等专业特色逐渐鲜明。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专业被评为吉林省教学改革建设试点专业,城市管理专业、日语专业分别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课程建设取得较好成效,现有校级优秀课11门,省级优秀课8门,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学院制订了《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创办了《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学报》,为教师搭建了学术平台,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近四年来,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131项,在公开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论文536篇,发表专着130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8项。
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各种创新能力竞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每年的“激情五月”校园文化节、“十月书香”系列读书活动、“希望人文”专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学校特色品牌文化活动。 近年来,有千余名学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大赛中获奖。在2004年国际旅游小姐大赛中,荣获中国赛区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季军;在第四届CCTV服装设计暨模特电视大赛中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首届中国模特之星吉林赛区冠军;在2007年“黄金搭档”第八届CCTV模特电视大赛东北赛区总决赛中荣获“女模十佳”。学校代表吉林省参加“仲景杯”全国中医药行业文艺汇演荣获一等奖。参加全球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学生广告大赛,多次获得“金犊奖”。在第二届“科迅杯”全国师范院校高清暨DV作品大赛中,荣获“网上人气最旺艺术片”、“网上评价最高艺术片”两项特等奖。在2007年第十届吉林省高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获团体总成绩第二名,一名同学荣获一等奖;在2008年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中六名同学荣获一等奖;在2008年“中软吉大杯”第二届吉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6年,李建超被评为“吉林省感动校园的大学生”。2008年,学校有5名同学成为“奥运会志愿者”、“奥运礼仪小姐”和奥运火炬传递护跑手。2009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引导员的甘琳琳作为吉林9名奥运金花之一当选第六届“感动吉林”十大人物。
学校领导
校长史宁中教授
1950年4月出生,江苏省南京人,汉族,现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常委,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会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数理学部委员,第二届高等学校理科数学与力学指导委员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指导组召集人,吉林省第九、十届人大代表等职。2003年被评为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获2000、2002年度长春市“五一”劳动模范奖章。 负责学校行政的全面工作。主管财务处、附属学校、出版社;联系教育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网络学院、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外国语学院穆树源教授
1936年3月出生,辽宁省西丰县人,满族。1956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俄文系,1956年至1996年在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任教,1985年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晋升为教授。2001、2003年获吉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4年获吉林省老有所成贡献奖。现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常务董事、法人代表;吉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院长、法人代表;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董事长、法人代表;吉林省对外语言文化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长;吉林省鹊源国际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林省外语学会名誉顾问;全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
设计学院
院系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创建于1999年,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颇具规模的艺术类院系。设计学院有教师46人,学生835人。下设三个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广告学专业。设计学院坚持艺术设计教育面向社会发展,把握艺术设计最前卫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设计理念。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设计学院十分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学习研究艺术设计规律,又要掌握相应的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坚持教学密切联系实践,注重研究专业的前沿发展,使学生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成为艺术教育、研究、设计等方面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依照人文学院“尊重的教育”理念,制定了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确立了为基础教育服务、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提出了人才立院、强化特色。科学管理、创新求发展的治院方略,以加快人才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体系的发展,完成学科建设的合理布局。设计学院经整合形成两大类学科布局,符合当前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及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本着巩固和完善传统优势学科,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原则,将现代艺术体系逐步落实到学科建设的实践中,从而形成集传统艺术教育与现代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设计学院有15间微机室,共370台高性能的教学电脑,全面保证每生一台教学用机;有设施完备的4间多媒体教室为教学所用、有11间为基础课教学所用的画室、有4间民间工艺工作室等,为学生电脑设计和制作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师资队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设计学院有以着名油画家、教育家胡悌麟教授为首的一批高素质、高水平、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创新观念、业务强、理论水平较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设计学院教师已经基本普及了硕士学历,在科研和教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8年艺术设计专业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大力地促进了教学,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设计学院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就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等方面,同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与文化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促进了教师及教学水平的提高。学院已先后派出青年骨干教师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各大高校进修学习,并计划继续派出部分教师和学生前往国内外各大高校进行交流。工作和学习,为师生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
英语学院
英语学院是2004年2月成立的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所属的一个系级学院。其前身可追溯到1988年成立的吉林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从事自学考试辅导,英语本科学历教育。在2000年又合建吉林对外经贸学院,招收英语专业学生,2006年三届学生全部毕业。英语学院下设英语教育系、英语经贸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翻译系和第二外语教研室。专职、兼职教职员68人,其中包括外籍教师7人。教授、副教授25人,占36.8%,硕士以上学历教师47人,占69%。英语本科学生991人。2007年8月,英语学院全体师生从文昌校区迁进了美丽而又现代化的净月东校区。
应用日语系
院系介绍
日语是沟通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的桥梁,日语系是以培养具有外贸基础知识和实务能力的日语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专业。系主任洪栖川教授现任全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日语学会理事、吉林省外语学会副会长、吉林省译协常务理事、吉林省留日同人会副会长等职务。从事日语教学工作几十年,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日语人才。日语系将以洪栖川教授为主导进行教学。为更好的强化学生们的日语能力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日语系从日本聘请了八位日籍优秀教师,同时又选聘了从日本留学归来的优秀学子担当教学任务,师资力量十分雄厚。
学生活动
“美化社区环境”奉献日活动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日语系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日语专业人才,有的留在本校或在其它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有的选择了出国留学的渠道或在国内外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也有的应聘到国内外资企业担当重任。在2005年,毕业生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100%的就业率。并且有多人成为电通集团、丸红商社、戴尔公司、富士通、卡西欧等世界500强知名企业的正式员工。日语系以每年50多人的数量,先后向深圳、汕头等日资企业推荐了大批日语系优秀毕业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获得了日资企业的一致好评,有的受到了企业管理部门的提拔和重用。为此,学院日语系毕业生在当地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随之其他外资企业也纷纷主动与学院进行联系,希望也能推荐一些优秀毕业生。经协商,学院首先把深圳浦良电子有限公司、汕头矢崎汽车零部件公司、东芝橡胶制品公司等一些大的日资企业作为日语系毕业生今后的就业基地,尽可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以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日语系积极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务实举措。
经贸俄语系
院系介绍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经贸俄语系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为适应与俄罗斯的经济贸易往来和国际旅游产业发展于2000年创办的。下设两个专业方向,即经贸俄语专业和旅游俄语专业。学生全部来自国家计划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被录取的考生。2004年经贸俄语系面向14个省区招生,2005年将面向全国22个省区招生。经贸俄语系的办学宗旨是培养能适应经贸和旅游方面社会实际需求的既懂经贸、旅游业务,又通晓俄语的应用型人才。
教职员工
经贸俄语系现有4个年级,7个班,169人在校生。2007年在校生将增至200人左右。专兼职教师12名,教授3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其中包括两名来自俄罗斯的外籍教师,还有2名行政管理人员。经贸俄语系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彩电,每个班级配有彩电,可以收看两个频道的俄罗斯电视节目。经贸俄语系办学特色突出,主要以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为主,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的新思路,已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语言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师范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学术交流和人员交流关系。经贸俄语系大四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可以由学院安排赴俄罗斯上述三所大学留学,即可以拿到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毕业证书和东北师范大学授予的学士学位证书,也可以获得俄罗斯对外俄语国家一级水平证书。经贸俄语系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着眼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健康、长远的发展。我们将给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专业提高及塑造学生全新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创造有利条件。
应用韩国语系
趣味运动会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应用韩国语系设置的目的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以培养"韩国通"为主的经贸韩国语本科教育体系,搭建沟通中韩两国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培养具有国际商务理论和实务能力的高水平韩国语翻译人才。经贸韩国语专业是非常短缺的热门专业之一,韩资企业在华投资巨大,在华企业多达6000家,在华生活和工作的韩国人超过100万,预计2010年在华韩国人将达到200万人。据媒体调查,懂韩国语的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一方面韩资企业需要懂韩国语的中层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与韩国做生意也需要商务人员懂韩国语。
教学理念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创办应用韩国语系的优势在于从1988年开始我院以英、日、俄等外语教学起家,积累了18年丰富的外语教学经验,培养了近万名外语专门人才。应用韩国语系与吉林省外事办公室、吉林省政府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韩国朝鲜研究所以及韩资企业等单位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容易形成“官、产、学、研”一体化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方教师全部都是有留学朝鲜或韩国名牌大学背景的优秀学者和语言学专家;韩方教师全部是由韩国的大学选派的语言学专家。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韩国教育人才资源部国际教育振兴院和韩国蔚山广域市政府以及韩国江原道政府进行过广泛的交流,与韩国的蔚山大学、崇实大学、韩世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韩国方面明确表示在选派韩国教师、教学图书、学生实习、毕业生就业和赴韩国留学等诸方面将给予大力支持与合作。
趣味运动会
应用韩国语系的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韩国语语言基本功底,具有较强的韩国语交际技能,具有比较广泛的人文、科技知识,能在国际商务领域和外资企业从事国际经贸和翻译等工作的实用型、外向型的韩国语专门翻译人才。应用韩国语系的专业方向:突出经贸韩国语专业特色,培养"韩国通"和同声翻译人才。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中韩精英联合组织教学,共同打造韩国语基本功扎实,精通韩国语言和文化,熟悉韩国和朝鲜半岛的情况,了解韩国人和朝鲜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懂得国际商务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独立从事韩国语专业翻译的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应用韩国语系开设的主干课程:标准韩国语、交际韩国语、口译基础、笔译基础、商务翻译、新闻翻译、翻译技巧与方法、国际商务课程、中韩文化比较研究、韩国文学艺术赏析、韩语视听学、韩国问题研究。 应用韩国语系的办学特色:重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实施有针对性的认知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悟性、交际能力和语言表现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赴韩国企业实习,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创造性和实际工作能力;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和跨文化研究活动,拓宽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良好的品行和综合素质。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中文领域多元化专业技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和其他与中文专业有关的从业人员,为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求职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根据社会对应用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决定中文专业学科发展的内容、方向和重点。从社会对人材需求的走势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师和高级文秘将是文学院在最近一个时期内人才培养的重点。部分学生还可以进入新闻传播单位,或通过培训获取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证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免试推荐和报考研究生进行继续深造。本科学制为4年,毕业累计需159学分,符合条件者授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实行学分制以后,学制将会有一定的弹性。2007年8月,在目前校区西部,在占地16垧的新校区已经拔地而起20000平方米的教学建筑群,文学院现在全部迁入现代化的新西校区办学。
国际商务学院
爱沙尼亚商学院本硕连读项目 国际商务学院是在原经济管理系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基础上组建的。新组建的国际商务学院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办学理念和合理的经济管理学科结构,强化了教学的整合性和专业性,进一步落实了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明确了学院的办学方向。 新组建的国际商务学院下设四个系,七个本科专业,即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开设国际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系,开设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会计学专业;国际物流系:开设国际物流专业;金融系:开设国际金融和保险精算专业。全院在校学生968人。 国际商务学院拥有专兼职教师46人,其中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4人,教授12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3人。已经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结构合理、职称结构较优、业务素质较强、专兼结合、发展潜力较大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毕业生 学院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强化科研的先导地位;积极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核心的综合改革,确立了强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经济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坚持学科强院、人才立院、以学生为本;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工作的激励和引导,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 国际商务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逐步将学校建设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高水平,有特色的经济管理类学院,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教学楼介绍
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外国专家公寓和标准化的体育设施。除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和同声传译室外,每个英语教室安装有彩色电视机,每个班级配置高级录音机一台供教学使用,还有DVD设备供学生每周欣赏英文电影。教师办公室除配备电脑外,每个办公室配有一台打印机,一台彩色电视机供教师备课使用。在多年的改革创新、开放办学实践中,英语学院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及具有英语特色的多样化教风与良好的学风。在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的转变过程中,在从制定、检查、规范管理向解决教学、科研实际的转变过程中,在从本科教学向教学研究转变的过程中,英语学院的全体师生正朝着“两个一流,一个强院”的目标奋进!
国际交流
人文学院与哥本哈根商学院联合办学学校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教学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使学校逐渐融入到国际高等教育的行列中,形成多元的、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先后与日本、丹麦、俄罗斯、美国、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一批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以“2+1”、“3+1”、本科后读研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2000年以来,共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学校代表和友好人士200余人次,组织20多个团组出国考察访问。2005年以来,有200多名留学生来院学习汉语。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国际汉语教育(长春)基地正式在学校设立。学校是吉林省惟一具有出国留学服务资格的民办高校。[2]
丰硕成果
建校20年来,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5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2005年以来,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平均超过10%。2006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超过90%。 学校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吉林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先进单位。2005年9月,获得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中国成人教育协会颁发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3]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就业情况 .

我院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国家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学生通过职业培训与考试,可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实行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在国内与部分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在国外与日本、美国、丹麦、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新加坡等国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

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把学生的就业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坚持“把增加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校生信息
目前在校学生7000人,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到2008年在校生人数将稳定在8000人规模。.
..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文学院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1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6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0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8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9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