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宇宙无敌大明朝割让的西伯利亚,为什么由清朝背黑锅
宇宙无敌大明朝割让的西伯利亚,为什么由清朝背黑锅?
作者:托恩多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编者注:欢迎大家理性讨论历史问题,把有关意见发表在留言区内。
⑵ 什么时间哈尔滨被俄国人占领过
沙皇俄国是一个欧洲国家,它和亚洲东部的中国,相距遥远,并不接壤。由于俄国极力推行扩张政策,不断侵占领土,十七世纪中期,它的侵略魔爪就伸到了中国领土黑龙江流域,从此它对中国开始了侵略活动。
1:沙皇俄国立国东进史
十五世纪中期以前,俄罗斯还处于封建割据时代,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只是到了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俄罗斯才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时俄国的领土只有二百八十万平方公里,东部边界还在鄂毕河以西,距离中国黑龙江流域还有数千公里。
到了十六世纪中期的一五四七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宣布自己是全俄罗斯的统治者,并自称为沙皇(“沙皇”称号来源于罗马皇帝凯撒的变音,凯撒以穷兵黔武着称)。此后沙皇俄国不断向外扩张,侵略别国领土。
十六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越过了鸟拉尔山,向东方的西伯利亚扩张。十六世纪九十年代,它推进到鄂毕河东岸。十七世纪初,它占领了叶尼塞河流域。一六二八年又扩展到勒拿河畔。一六三二年在勒拿河中游建立了俄国东方侵略据点雅库次克城,这时它的领土逐渐接近中国黑龙江流域。
对于沙皇俄国的这种领土扩张,日本学者渡边千春在二十世纪初写的《俄罗斯对中国政策》一书中评论说:从十六世纪开始的最近四世纪中,俄国以每日平均占领一百三十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扩张。到二十世纪初,它的领土已达二千三百万平方公里。这样的扩张领土,世界历史上除英帝国外,没有一国可以相比。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罗马帝国,当时的领土也不过是今日俄国领土的七分之一。
在沙皇俄国这种不断兼并领土的扩张下,十七世纪中期,和它东方侵略据点相邻近的中国黑龙江流域,就成了俄国侵略的目标。
2:中华民族黑龙江流域行政设置史
黑龙江流域很早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周代,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各族人民,就同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汉族的古称),密切交往。他们勤恳劳动,开发着祖国的东北边疆。
到了公元八世纪初,中国唐朝在黑龙江流域正式设立行政机构,建立了黑水军和黑水府,设都督等官职进行管理。
十二世纪初,居住在东北地区的中国女真族(即满族,古称肃慎,后改称勿吉、靺鞨等),建立了金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了蒲与路,在缓芬河流域设置了恤品(速频)路等机构,进行管辖。
十三世纪时,元朝政府在黑龙江下游设置了水达达路,并在黑龙江口附近的奴儿干地方,设立了征东元帅府,统辖这一地区。
到了十五世纪初,当时俄国还处在封建割据、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时候。中国的明朝政府又在广阔的黑龙江流域建立了各级行政机构,进行管辖。根据明朝的史书记载:明朝从建国一开始就积极经营东北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到一四零三年,明朝皇帝派遣行人邢枢和知县张斌,招抚奴儿干一带(即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地区)的吉列迷(明代黑龙江下游的少数民族,清代称为费雅喀。俄国人称之为基里亚克人。苏联称为尼夫赫人)各部后,整个黑龙江流域都归明帝国管辖。明朝政府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卫指挥使司(简称卫)、千户所、百户所(简称所)、站和地面等行政机构,进行统治。
到一四四七年(明正统十二年)止,共设卫一百八十四,所二十,站和地面等五十八处。为了统辖这些卫、所,明朝政府在一四零九年于黑龙江口附近的特林地方,设立了军政合一的最高行政机关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这些行政机构的官员,有汉族人,有女真族人(即满族人),也有中国其他民族的人。
后来由于这一地区卫、所的增加和分设,到一五七三年(明万历年间)时,奴儿干都司共辖卫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和地面各七。它的管辖区域西起鄂嫩河,东到库页岛,北至乌第河,南临日本海。对这一地区,明朝的中央政府不断派遣官吏前来视察。仅从一四一一年(明永乐九年)到一四三三年(明宣德八年)的二十二年间,就先后十次派遣中官亦失哈(女真文)到这一带巡视。
3:明永宁寺的初建和重建史
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内官亦失哈等,以强大的船队远航,五次到达努尔干都指挥使司,安抚、劝告、慰劳哪里的百姓。哪里的长官僚佐抚恤百姓,哪里的人民归化朝廷,于是捕捉海东青等土特产到朝廷进贡。皇上为了嘉奖他们的到来,赐给他们官爵,赏给他们钱物,慰劳他们一番,送他们回去。朝廷还怕他们没有变好,进一步命令地方官建造佛寺,使其神佛去软化他们。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亦失哈在巡视期间,在奴儿干都司所在地,修建了永宁寺。现属于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永宁寺距特林村2.4公里,距黑龙江入海口150公里,近鄂霍次克海出海口的奴儿干都司。永宁寺内供奉观音菩萨,并树立一座石碑,上刻永宁寺记碑文《永宁寺记》。永宁寺碑原在永宁寺中,其位置在奴儿干都司城西南、黑龙江与亨滚河交汇处对岸的江边石崖上。永宁寺碑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块碑被称为(永乐碑),记录了明朝在这里建立奴儿干都司的史实与亦失哈前两次巡视的过程。
后来,因特林有永宁寺,黑龙江入海口的村镇被中国人称之为“庙街”,即今天的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立·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记
明宣德八年(1433年),亦失哈在外东北考察时见寺庙已毁,于是委派官员在原址重建永宁寺,命令工匠塑造佛像,华丽和雅致的程度,比旧佛寺还要优美。努尔干的民众不分远近,都来磕头作揖,深深感谢说:“我们永远臣服天朝,永远不会对天朝产生疑心了。”并再立《重建永宁寺记》这块碑被称为(宣德碑),这两块碑被合称为永宁寺碑,是明朝对黑龙江流域及库页岛进行管辖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东北历史的重要史料。
明宣德八年(1433年)立·重建永宁寺碑记
石碑正面有汉文,碑阴有简易的蒙古文、女真文翻译。永乐碑碑高102厘米,宽49厘米,厚26厘米,碑底座为38厘米。宣德碑碑高120厘米,宽70厘米,厚32厘米。
在这两个着名的碑记中,具体记录了明朝在这一地区的建政经过和亦失哈几次巡视的情况。
4:清时代曹廷杰拓片永宁寺碑史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三姓(黑龙江省依兰县)供职靖边军后路营边务文案的湖北枝江人曹廷杰(1850-1916),奉吉林将军希元之命到特林对俄占区永宁寺碑作实地考察。他冒着“凡中国人有拓碑文者,格杀勿论”的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在悬崖荆棘中,拓下两块永宁寺碑文。释出《永宁寺记》362字,《重建永宁寺记》344字。从而确认:两座永宁寺碑,一系明永乐年间奴儿干都司建永宁寺所立,一系明宣德年间重修永宁寺时所立,是古代中国东北边疆的铁证。
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曹廷杰永宁寺碑拓片
曹廷杰的这一发现和研究,当时被认为是“震惊学术界的一大贡献,”受到国内外重视。光绪22年,俄国学者巴·西·西里耶夫写道:“根据永宁寺碑文可以肯定,明永乐九年,明朝政府在奴儿干地区建立了地方管辖机构,把奴儿干改为省一级的都司。”曹廷杰亲眼见证永宁寺碑,并写进《西伯利东偏纪要》。书中叙述永宁寺被毁,改建成喇嘛庙(喻东正教堂)后,仍可见“二碑尚巍然立于庙西南百步许”。
清代·曹廷杰
曹廷杰又为永宁寺碑拓片第一人,消息传开,在史学界引起反响,吸引海内外无数关注的目光。永宁寺碑于1904年迁移海参崴,两座石碑被搬进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两座博物馆。碑附近的永宁寺遗址也被毁坏。
当时明朝为了加强中央同黑龙江流域的联系,还在奴儿干都司管辖境内,设立了两条大的交通干线。一条从肇州站(古代的州名,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茂兴镇)开始,往西到兀良河(呼伦贝尔附近),全长约二千七百里,共经十一个站。另一条由底失卜站(古代的地名,在今黑龙江省双城县西南花园屯)开始,沿松花江往东,直到大海附近亨滚河口的满泾站,全程共五十五个城、站。
到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明朝的建州卫官员、女真族(即满族)首领努尔哈赤及其后继者皇太极起兵反抗明朝的统治,建立了后金政权。一六三六年改称为清,接管了明朝在东北的疆土,取代了明朝在黑龙江流域的统治。在这一地区设官镇守,征兵收税,继续行使主权。
5:沙皇俄国窥视黑龙江流域起始史
就是在这个时候,俄国西伯利亚的“皇室仆人”,乘承沙皇关于“极力为沙皇陛下寻求好处”的敕令,到处刺探新土地,扩张领土。一六三六年俄国托木斯克地方的哥萨克首领科佩洛夫,在阿尔丹河畔从鄂温克人那里,第一次听到了有关黑龙江的传说。鄂温克人告诉他,海边有一条叫“奇尔喀尔”的大河(即黑龙江),那里种植粮食,还有一座银山,出产白银。科佩洛夫为了找到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一六三八年派遣莫斯克维金,带领三十人进行侦察。
莫斯克维金没有找到黑龙江,但他于一六三九年进一步搜集了有关黑龙江的情报,这就更加引起俄国统治者对黑龙江的侵略野心。
雅库次克督军彼得·戈洛文,在一六四零到一六四一年间,曾数次派人搜集黑龙江的情报,并企图占领这个地方。从此一个侦察、占领中国黑龙江的侵略行动就开始了。
6:永宁寺两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作为历史见证沙皇俄国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永宁寺碑,是极其重要的文物,称之为国宝并不为过,许多中国人对其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是1860年签订割让外东北大片中国领土的《中俄北京条约》之后,永宁寺碑被遗留在俄国占据的外东北。
永宁寺记碑较早进入海参崴的阿尔谢涅夫博物馆展厅。重建永宁寺记碑则放置在距离博物馆一公里左右的的马路边,这块碑缺乏基本的保护措施,长年在室外经受日晒雨淋和冰雪侵蚀。直到近年,置于室外多年的重建永宁寺记碑才移至阿尔谢涅夫博物馆展厅,与永宁寺记碑放在一起展出。两块碑都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大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令人痛心。可见,永宁寺碑流落俄罗斯后,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属于级别较低的文物。
历史不容忘却,也不容选择性遗忘。永宁寺碑和重建永宁寺记碑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姿态,依然坚强的屹立在异国他乡。同时也在诉说着,证明着中华民族历经的侵略、屈辱、磨难和悲凉。永宁寺碑和重建永宁寺记碑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两块永宁寺碑也许只有在中国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发挥其在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独一无二的重大价值。
永宁寺碑每当想起你时,华夏儿女多么希望跪在你的面前,抱着你痛哭一场,让哗哗的泪水冲刷掉心中的伤痛和耻辱,用华夏儿女胸膛温暖你被遗弃百年的悲凉。
⑶ 永宁寺碑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在永乐九年(1411)春,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作为明朝廷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最高一级的地方官府机构。明朝廷所派遣到的奴儿干都司的钦差大臣亦失哈、封疆大吏康旺在对奴儿干都司的管理和经营上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他们对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了“柔化斯民”的政策,使奴儿干都司所辖卫、所的各部族与明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
明朝廷在奴儿干都司的治所(今俄罗斯特林)建立了一座供奉观音的永宁寺,并在寺旁竖立了两块石碑,一块是永乐十一年所立,刻有《敕修永宁寺记》,另一块是宣宗宣德八年(1433)时所立,刻有《重建永宁寺记》。这两块碑记记录了明朝廷管理和经营奴儿干都司的事迹,碑文用汉、蒙古、女真、西藏四体文字书写。从永宁寺碑上所列官员人名来看,有汉族人、蒙古人、女真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可以看出奴儿干都司是明朝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地方政权。永宁寺碑与一般碑文不同的是,在它所列的一百多人中,不仅有钦差大臣、封疆大吏,而且连底层的劳动人民像铁、石工匠等也一一列名其中,这也表现了亦失哈和康旺尊重百姓的态度。
永宁寺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永宁寺碑却曾经巍然挺立在原址几乎达五百年之久,不少中外文献都对它作过记述。永宁寺碑是明朝廷管理奴儿干地区的历史见证,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⑷ 明朝的版图到底有多大
明成祖朱棣时期派郑和下西洋的同时,还派遣亦失哈对黑龙江流域进行探险,陈诚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首都赫拉特。我们比较多的关注郑和下西洋,却很少知道亦失哈对黑龙江流域的探险活动和陈诚出使西域。
1413年至1414年期间,亦失哈第二次前往黑龙江下游探险,并在特林(今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利奇斯基区特林地方特林)逗留了将近一年。
他在特林海岬上建了一座名叫永宁寺的佛教寺院以供奉观世音菩萨,并用汉文、蒙古文和女真文竖立石碑以记其事。这块被称作《永宁寺碑》的石碑现位于海参崴的阿尔谢尼耶夫博物馆内,上面的碑文称赞当地的居民擅于射箭和捕鱼,他们的衣服是用鱼皮制成的。
这次前往黑龙江流域,最远到达了库页岛,亦失哈在1413年前往黑龙江入海口处的库页岛沿海一带,册封当地酋长为明朝官员。
明朝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隶属于奴尔干都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9月,明成祖诏令中官李达护送帖木儿帝国国王沙哈鲁派遣的使者回国。随行使者包括副使李暹,典书记陈诚、杨忠等8人。使团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10月,抵达帖木儿帝国国都哈烈。
明朝的领土囊括今日万里长城以南及辽宁省之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及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东北疆域最远到达库页岛以及外兴安领更北的地区。
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明朝在今中国东北、新疆东部及西藏等地都设有羁縻机构。
明成祖时期曾短暂征服及统治安南(今越南北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其领土面积约为1000万平方公里。
相对于清朝而言,明朝的领土面积是少了点,清朝领土极盛时可达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时期也维持1130万平方公里。但是明朝的开放性远远超过清朝,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亦失哈对黑龙江流域的探险、陈诚出使西域。
明代《职贡图》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士大夫和皇帝的世界地理知识全备,都看过当时的世界地图。
⑸ 努尔干都司在那
应该是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一作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明官署名。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是中国明朝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统治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1413)与宣宗宣德八年(1433)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清光绪三十年(1904),二碑被帝俄政府劫去,移置海参崴博物馆。
奴儿干都司辖区,幅员辽阔,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辖区内广置卫、所,作为都司所属的地方军政建制。在奴儿干都司建立前后,1403—1409年(明永乐元年至七年),陆续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滚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立130余卫,到万历年间(1573—1620年),奴儿干都司辖区内增加到卫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逐渐取代了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3]
⑹ 奴儿干都司是什么地方
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政府设置于黑龙江、阿速江(今乌苏里江)、松花江以及脑温江(今嫩江)流域的地方军政机构。洪武年间,黑龙江下奴儿干地区的元代故臣多归降明政府。奴儿干都司的设立密切了奴儿干同明朝的政治联系、经济往来和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廷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奴儿干地区巡视。太监亦失哈从1411—1433年(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视察,对都司、卫、所官员授予官职、印信,赏赐衣物钱钞。并在奴儿干都司的山顶上,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留有“敕建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宁寺记”两块石碑(现藏于俄罗斯海参崴博物馆)。它是辽东都司奉命设立的专门承担对黑龙江与松花江流域进行招抚的机构,辽东以北数百个卫所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直接与明廷官方建立联系,而无需要经过奴儿干都司这个中间环节。同时,明初在东北的种种经略活动如吉林船厂建造舟师,建立数千里的驿站系统等则是由辽东都司方面全权办理。
⑺ 奴尔干都司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明朝建立以后,领土范围很快达到东北的边疆地区,并设立都司、卫、所,对这些地方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明初,太祖就曾派人招抚辽阳行省等地的居民。洪武四年(1371),设置辽东卫及辽东卫指挥使司。洪武八年,改称辽东都指挥使司。成祖即位以后,进一步加强对东北的行政管理。从永乐二年(1404)设置奴尔干卫开始到永乐七年,共设置了一百三十二个卫、所。尤其是在永乐七年设置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任命康旺为都指挥同知,使领土管辖范围达到西起鄂嫩河(今俄罗斯南部),北抵外兴安岭(今俄罗斯东南部斯塔诺夫山脉),东至库页岛(今俄罗斯萨哈林岛),南濒日本海的广大地区,下属一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多个所。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即奴尔干都司是直接隶属明朝廷的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其中的重要官职均由明朝廷从内地委派官员担任,领取较高的俸禄并每年前往京城,得到很多赏赐。都司以下各卫所也是军政合一的地方政权机关,大小官员也由朝廷直接任命。明朝廷还在奴尔干都司驻扎军队,驻军最多时达到三千人,戍守期为两年,而且是听从朝廷的直接调遣。按照规定,奴尔干都司各卫所的居民都要向朝廷缴纳贡物,各卫所还要按期朝贡。除了委派官员对奴尔干地区进行管理以外,朝廷还经常派大臣前去巡视。都指挥同知康旺在奴尔干都司的治所特林(今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东岸蒂尔)附近建立了一座供奉观音菩萨的永宁寺,并镌刻了《敕修永宁寺记》碑石与《重修永宁寺记》碑石。这两块碑是用汉、蒙、藏、女真四种文字书写的,详细地记载了朝廷设置奴尔干都司的经过以及派人巡抚的情况,充分证明了明朝对奴尔干地区所进行的有效管理,也说明了奴尔干地区各民族间有着良好的交流和融合。
⑻ 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他的衙门在哪儿
明朝时期,我国东北黑龙江流域居住着女真民族。明朝永乐元年,朱棣派官员到黑龙江下游流域地区对女真各部进行招抚,在奴儿干等地区设立了若干羁縻卫所。以后的五六年间,先后在黑龙江下游及乌苏里江流域地区建立了130多个卫所。
永乐七年,为了加强对这些卫所的管理,明朝廷把奴儿干卫改设为奴儿干都司,任命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奴儿干都司的治所设在元朝时辽阳行省征东元帅府所在地特林,位置在今俄罗斯境内阿穆尔河与阿姆贡河交汇处,距离黑龙江入海口约200多公里。
奴儿干都司是明朝中央政府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管辖范围西起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到库页岛、南抵鸭绿江边。全盛时期拥有400多个卫所。
明朝政府任命当地部族首领担任羁縻卫所的都督、都指挥使、千户、镇抚等官职,给予印信,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民族习俗进行管理,各卫所之间互不隶属。明朝政府不定期派官员到奴儿干都司所辖地区进行巡察。
为了传递公文政令、往来人员物资,明朝在元朝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开辟了奴儿干通往内地的驿传路线。这条驿路北起奴儿干都司附近的满泾站,沿黑龙江、松花江南下,经过辽东都司,最后抵达北京,全长2500多公里。
到了明朝后期,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崛起,奴儿干地区逐渐被后金控制,奴儿干都司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