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对阿富汗轰炸了多少次

俄罗斯对阿富汗轰炸了多少次

发布时间:2023-02-12 11:32:57

㈠ 阿富汗战争是从哪一年开始的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阿富汗战争始于2001年10月7日,即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美国要求阿富汗政府交出本·拉登,塔利班不会交出本·拉登,因此美国和英国向阿富汗宣战,美国的第一次空袭使用了多种武器。希望战争以闪电结束。在第一轮战斗中,由于受到美国、英国和北方联盟的包围,塔利班于2001年11月16日撤退到阿富汗东南部坎大哈周围地区。2002年3月3日至3月19日,为了消灭山区的塔利班,再次发起了“博阿行动”。

㈡ 像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是如何在阿富汗惨败的

战争现在发展成一种新的模式:苏联占领了城市和交通枢纽,而圣战者,苏联军队士兵称为“Dushman”,意思是“敌人”,分裂成小群并发动了一场游击战。该国近80%的地区不受政府控制。

苏联军队被部署在东北部的战略要地,特别是沿着从特尔梅兹到喀布尔的道路。在西方,苏联的强大存在是为了对抗伊朗的影响。顺便说一句,苏联特种部队也会在伊朗领土上进行秘密袭击,摧毁可疑的圣战者基地,然后他们的直升机与伊朗喷气机交火。

一旦苏联必须亲自动手,他们就采取了三种主要策略来镇压起义。

恐吓是第一种策略,苏联人会使用空中攻击和地面装甲攻击来摧毁动荡地区的村庄、牲畜和庄稼。苏联人会在游击队袭击苏联车队或支持抵抗组织的地点附近轰炸村庄。当地人民被迫要么逃离家园,要么死亡,因为每天都有苏联的袭击使他们无法在这些地区生活。苏联人希望通过迫使阿富汗人民逃离家园来剥夺游击队的资源和安全避难所。

第二种策略是颠覆,即派遣间谍加入抵抗组织并报告情报,同时贿赂当地部落或游击队领导人停止行动。

㈢ 苏联攻打阿富汗

1981年3月9日,美国电视台播放了刚刚上任不久的里根总统与国内外记者的 谈话,里根正式宣称:他将“非常肯定地”考虑向“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不希望成 为一个卫星国的”阿富汗人提供武器的问题。 里根此举使苏联进一步加固了对阿富汗的控制,而各游击队组织也增强了对苏 军的反攻,双方的战斗在1981年骤然变得激烈起来,而交战中心则渐渐地集中在南 部坎大哈、西部的赫拉特和中部的喀布尔及其北部的地区。 1981年4月,苏军的空运活动益发频繁了,安12型和伊尔76型运输机不停地掠 过阿富汗的上空,他们正在利用换防的机会继续向阿富汗增兵。 尽管这个做法与勃列日涅夫的想法背道而驰,但他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在 坎大哈等地,形势已明显地变得对苏军不利了。游击队已经攻人了坎大哈市区,战 斗持续了十几天,苏军仍然无法扭转局势。4月中旬,苏军又向坎大哈派遣了一个 精锐师,这个师装备有600辆坦克和装甲车,并有60架直升机在空中防护。但在战 斗中,还是经常在关键时候出现政府军突然倒向游击队的事件。为此,苏军又陆续 将各个城市内的政府军调离市区,让他们开进山区,去围剿游击队。 同一时期,阿富汗北部的战斗也变得同样激烈起来。这一状况使苏联不得不把 攻打焦点向喀布尔以北一带地区转移,因为这里的努里斯坦人以及活动在潘杰希尔 谷地的马苏德的游击队势力越来越大,并且,一旦这一带地区被游击队控制,苏联 与喀布尔的陆上联系将被全部切断。 为此,苏联先在1981年7月与卡尔迈勒签署了一项协定,获取了对东北部瓦汗 地区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苏军开始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搜索与歼灭。 7月中旬,苏军与游击队正面相遇在拉格曼地区,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这 是自19个月前苏军入侵阿富汗以来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早在5月份,这里就发生过几起激烈的枪战,一大批游击队组织一直活跃在这 里,他们不断地袭击这里的苏军哨所和过路的苏军,这里的交通线多次被游击队切 断。为此,苏军曾屡次派出米格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前往这里轰炸,但都未能见效。 7月门日,苏军召集了一大批阿富汗政府军向拉格曼地区发起进攻,但由于政 府军人数不够,卡尔迈勒政府临时调动300名喀布尔军事学院的学生,告诉他们将 去执行逐屋搜查的任务。在一个叫达拉村的小村庄附近,这部分学生遭到了游击队 的伏击。当游击队发现他们不是苏军时,便用扩音器向他们喊话,要求他们放下武 器,但其中有70多名士官生没有这样做,结果他们当场被游击队员打死,其余的人 则直接参加了游击队。 7月14日,一支由几百辆装甲车组成的苏联和阿富汗军队在直升机和米格飞机 的掩护下开进了拉格曼。开始对这个地区进行狂轰滥炸。随后,一大批步兵冲了进 去,打死了许多藏在自己房屋的废墟内或地窖里的老百姓。同时,游击队也利用有 利地形,与其展开巷战,向这些步兵开火,并打死了许多被空运到交战现场的苏联 突击队成员,而另一些游击队员则在有利的地势中用高射炮射击苏军的飞机。最后 苏联飞机被迫撤走,阿富汗政府军则集结在两个阵地里。当天夜里,游击队扑进政 府军集结地,集中袭击了其中的一个营地,之后就撤了出去。 7月15日,在苏军指挥下,政府军集中兵力从地面上向游击队发起了进攻,正 当政府军占优势之时,突然从瓦尔达克、帕尔万和巴米安等方向开来了游击队的援 军,政府军只得撤回。 在这次战斗中,有近百名游击队员被打死,数百名苏军和政府军死伤,数十辆 苏联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两架直升机被击落。 战斗后,由于70多名士官生的死亡,引起了喀布尔市民的极大公愤,他们强烈 谴责卡尔迈勒政府让那些未毕业的学生参加战斗,并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还冲击 了喀布尔军方的医院。同时,喀布尔约有3500名军校学员逃离了他们的学校,以抗 议政府的行为。 8月,苏军再次反扑此地,但没有什么收获。可当苏军撤出后,游击队又活跃 起来,屡屡向苏军发起主动进攻。苏军无奈,只得再次增兵,到1981年底,苏军总 人数由8.5万增加到了9万人,但伤亡人数已达到1.5万人左右。 12月,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谢尔盖·索科洛夫来到喀布尔的战争前线,他此 次前来除了布置新任务外,更大的目的是来鼓励前线的苏军。在视察了前线战斗情 况之后,他召集了所有的高层军官,经过一番慰问后,索科洛夫说:现在是战争的 关键时刻,谁也不能放松,苏联的大批支援马上就将来到,胜利即将出现在你们的 面前。 在索科洛夫视察喀布尔前线之后,苏军的力量果然加强了。 1982年,一批米格—23“鞭击者”B式飞机和一些机动的“萨姆—8”式“壁 虎”式导弹连在阿富汗境内悄悄地出现了。一部分苏军还拥有了一些化学武器,可 以施放“蓝雨”、“黑雨”。“灰雨”等化学毒气弹。 苏军人数也仍在增加,到1982年中期,已达到了10万人,另外还有3万军队作 为预备队驻扎在苏阿边界苏方一侧。 苏军经过进一步的增派和调整,在阿富汗境内已驻扎了12个师,每个师将近回 万人,其中10个是摩托化步兵师,另2个是空降师。其部署如下:第16摩步师驻在 昆都士和马扎里沙里夫、第20摩步师驻在贾拉拉巴德、第305步兵师驻在加德兹。 第360和第225摩步师驻在喀布尔、第357摩步师驻在坎大哈、第54摩步师驻在赫 拉特、第275摩步师驻在加兹尼、第66摩步师驻在信丹德、第103摩步师驻在巴格 拉姆、第105空降师驻在喀布尔、第104空降师驻在巴格拉姆。 各摩步师配备有T—59、T—62、T—72坦克以及BTP和BMDI装甲运兵车,空 降师则配备有米格一21、米格一23、苏一17飞机、武装直升机、安一12、安一22运 输飞机等。 阿富汗政府军经苏联的组建,仍保持在14个师,但每个师仅有2500人左右, 其中有11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第7和第8步兵师驻在喀布尔,第12步兵师驻在 加德兹、第11步兵师驻在贾拉拉巴德、第14步兵师驻在加兹尼、第25步兵师驻在霍 斯特、第15步兵师驻在坎大哈、第9步兵师驻在巴尔赫的丘加塞顿、第19步兵师驻 在赫拉特、第18步兵师驻在马扎里沙里夫、第20步兵师驻在巴格兰的纳赫林、第4 和第15装甲师驻在喀布尔、第7装甲师驻在坎大哈。 苏军加快了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的6个新机场的修建,并不断扩建喀布尔 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和阿富汗西部的信丹德、南部的坎大哈和东部的贾拉拉巴 德空军基地。 随着搜索与歼灭战术的不断实施,苏军已基本清楚了阿富汗游击队的主要集结 地,并意识到,搜索与歼灭战术对苏军来说,仍然是耗费大而效果不佳。1982年中 期,苏军改变了战术,开始对游击队主要基地实施围剿。 毫无疑问,重点围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困扰苏军多年,最令苏军头痛的潘杰希 尔谷地。 潘杰希尔山谷位于阿富汗东北部,两边峰峦迭起,山势奇伟,山谷全长约150 公里,宽5~10公里,整个山谷只有15个山口与外界相通,其最南边的谷口离喀布 尔不到80公里,对苏军威胁极大,而且谷地里驻守的是阿富汗最有名、战斗力最强。 由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 1982年5月中旬起,苏军先后从加兹尼、贾拉拉巴德、法扎巴德等地抽调了苏 军一个师、阿富汗政府军3个师共计2万余人,在3000余辆坦克和无以计数的飞机 的掩护下,采取多路突人、分进合击的战术,对潘杰希尔谷地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 苏军首先从不同的几个人口同时攻进,并派出武装直升机通过空降方式,抢先占领 了谷地的各制高点,然后分路向谷地内纵深推进。尽管苏军火力猛烈,部队庞大, 但游击队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踏着溶化未尽的积雪在山间小路上进退自如,不断 地避开苏军主力而从侧面冲击消灭来犯之敌。在战斗开始的仅仅一周内,苏阿军队 已有近1000人被消灭,而游击队却只伤亡了100人。当苏军最后占领了谷地时,却 没有见到一个游击队员,所以喀布尔的广播电台向全国宣告:苏军已全歼了潘杰希 尔谷地的游击队员。但苏军还未全部撤出山谷,他们就发现,潘杰希尔又重新为游 击队所有。这样,苏军不得不又重新攻回谷地,从5~9月,苏军先后6次进入谷 地,但除了损失惨重外,没有取得任何收获。最后,苏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对这一带 的围剿。 与此同时,就在苏军调集兵力进攻潘杰希尔之际,阿卜杜勒·哈克乘着喀布尔 地区苏军的空虚对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一举击毁了13架苏联飞机。 7月,当苏军在西部战线上大举进攻赫拉特时,在赫拉特南部的信丹德至法腊 公路线上,苏军的车队也遭到一次大规模的伏击,共损失了37辆汽车和9辆坦克, 有60余人被当场打死。 11月,在苏军围剿贾拉拉巴德南部地区时,受到了游击队顽强的反击,70多人 被消灭,12辆坦克和军车被击毁。 游击队的战绩令勃列日涅夫震惊,犹如是一个又一个的重拳,接连打在他那具 难以再抗拒风雨的躯体上。 1982年5月底,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卡尔迈勒在结束访问民主德国返回阿 富汗的途中,在莫斯科停留了一个月。此时的卡尔迈勒脸部浮肿、颧骨突出、前额 紧绷绷的,两眼水汪汪的,显出一副精神恍惚的样子,面对着国内党派间的明争暗 斗和日益强大的游击队组织,卡尔迈勒渐渐地感到一切都是那么力不从心,他只想 借助这个时机在莫斯科多休养一段时间,并接受来自苏联医学专家的一系列身体检 查和治疗。 当卡尔迈勒受到苏联最高领导人接见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与自己形态与处境 极为相似的人,老态龙钟的勃列日涅夫带着无法掩饰的病容。 卡尔迈勒代表阿富汗政府授予勃列日涅夫一枚红旗勋章,并表示:全体阿富汗 人民由衷地感谢苏联为了阿富汗的和平而做出的长年努力,阿富汗人民相信,在苏 阿两国的共同奋斗下,幸福和和平必将降临在阿富汗。勃列日涅夫脸上挂着木呆呆 的表情,双手颤抖着接过这枚勋章。突然间,两行热泪猛地涌出眼眶。勃列日涅夫 为什么流泪,无人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已经获知,有史以来苏军对潘杰希 尔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已宣告失败。 这次失败对勃列日涅夫来说,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类似的令人沮 丧的消息已经令他感到难以招架了。这时的勃列日涅夫毕竟不是多年前的那个精力 充沛、生气勃勃,时而还流露出些许幽默感的勃列日涅夫了,他已经变成了一个表 情呆滞。动作僵硬、离开讲稿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垂暮老人了。 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来到阿塞拜疆首府巴库视察,电视向全国直播了他在 巴库招待会上的讲话,全苏联的人都看到了这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两名助手的护送 下登上了讲台,然后开始平平淡淡地念起一份讲稿。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讲稿的内 容好像与这次招待会毫无联系。果然,开场未过3分钟,就有一个助手急匆匆地跑 上台来,送给他另一份讲稿。但勃列日涅夫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毫无表情、缓慢 僵硬地放下原来的讲稿,然后颤颤抖抖地拿起助手刚递给他的那份新讲稿继续读起 来。 全苏联观看电视直播的人都意识到,勃列日涅夫的日子没有几天了。 于是,一旦有几天,各个媒体没有报道勃列日涅夫的消息,人们就会传出有关 勃列日涅夫已经去世的谣言。 1982年11月10日,很多人又在哄传,说勃列日涅夫已经在扎列契耶别墅里去世 了,有些人不相信,因为三天前他还在十月革命63周年的庆祝会上致了祝酒辞。但 11日莫斯科发布的讣告很快就证实:这一次哄传的不是谣言,而是一个事实。 勃列日涅夫终于告别了他统治了18年的苏联,把整个国家连同阿富汗这个烂摊 子一起交给了他的接班人,苏联克格勃主席、苏共党内第二号人物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上台后第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阿富汗问题,因为每天的战报仍 然在接连不断地传来,谁都无法塞住耳朵回避这个现实。为了表示他对阿富汗问题 的关心,他把卡尔迈勒和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列入了第一批要会见的外国领导 人的名单之中。对此,齐亚·哈克向外界做了大肆的宣传,说安德罗波夫在接见他 时真诚地表示了苏联很愿意从阿富汗撤军的想法。于是一些人开始猜测,安德罗波 夫上台也许就预示着和平将会很快回到阿富汗了。 但事实恰恰相反。安德罗波夫是负责阿富汗决策问题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极力 反对从阿撤军的主要人物,如今他登上了苏联的最高位置,怎么会改变自己一贯坚 持的主张呢?1982年12月16日,苏联《真理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是谁反对政治解 决阿富汗问题》,文章中说:“民主阿富汗正在为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而斗争”,这 场“革命正在发展,而且阿富汗的这一进程是不可逆转的,因为这是人民的革命, 因为阿富汗人民及其政府得到苏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全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和声援”。 这说明,苏联不仅不会停止对阿富汗的侵略,反而会加剧侵略的强度。 1982年12月,苏联利用换防的机会再次向阿富汗增兵,并迅速地在喀布尔附近 安装了十八个“萨姆—6”导弹发射器。此外,苏军还首次将“熊蜂”火箭式步兵 喷火器送入阿富汗。这种喷火器口径为93毫米,长920毫米,重11公斤,射程为600 米,其弹药威力相当于122~152毫米的榴弹炮,一发炮弹就可以击毁一架正在起 动的飞机、直升机或装甲运兵车。 这种“熊蜂”步兵喷火器的发明者科尔涅耶夫斯基同时还向阿富汗送人了一批 威力更大的武器,即装在T—72坦克上的“卡拉季诺”,它可以在15秒之内将30发 炮弹倾泻一空,而且,其精确程度和火力密度极高,据后来的俄罗斯《共青团真理 报》报道,“卡拉季诺”直到90年代末的今天,仍然在世界找不到可与之相比的同 类武器。 很明显,安德罗波夫在阿富汗将发起新一轮更具强度的攻势。 三月份,正是阿富汗暖风徐来、鸟语花香的季节。但对阿富汗人来说,这个美 丽的月份已经成为灾难的前兆了,因为每年这个时候,苏军都要采取大规模的“春 季攻势”,就像一头冬眠醒来的狗熊,又要大踏步走出来,任意涂炭所有的生灵了。 1983年3月,情况似乎与往年又有所不同。喀布尔的苏军部队几乎是以师为单 位大批地调往西部的赫拉特和南部的坎大哈,而历年来战斗最激烈的潘杰希尔谷地 却显得平静起来了。 4月底,苏军对赫拉特的进攻正式开始了。这次进攻持续了两周,每天都有多 达50架的飞机对赫拉特市区进行轰炸。连续的轰炸使赫拉特约有三千名无辜居民被 炸死,市内建筑有二分之一被完全炸毁,那些残留的建筑也被炸得面目全非,几乎 已没有完整的房屋得以幸存了,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曾经拥有十六万居民的赫拉特 成了一片废墟。与此同时,坎大哈附近的战斗也变得激烈起来,苏军派出浩浩荡荡 的车队穿过坎大哈对其周围的游击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似的进攻,而这个车队,全 部穿过坎大哈就足足花了九个小时的时间。 随着各地战斗的激烈进行,阿富汗很多人开始关注起潘杰希尔谷地,为什么那 里现在那么平静,难道马苏德已经被苏军消灭了吗? 马苏德没有被消灭,这位刚刚年届30岁的游击队领导人此时正处在一种更为艰 难的境况之中。1982年苏军两次大规模的进攻,已使潘杰希尔游击队伤了元气,4000 名主力战斗员损失了1000多名,而且苏军已深人谷地,在谷地中央建立了十几个固 定哨所。 进入1983年,安德罗波夫改变了过去的先消灭大股游击队的战略,特别针对潘 杰希尔谷地,久攻而不下不仅使苏军损失惨重,而且大令苏军士气低下。安德罗波 夫决定先清除小股力量,最后再一鼓作气狠拿潘杰希尔。 1月,苏军主动派人来到马苏德的游击队中,邀请马苏德前往喀布尔进行停战 谈判,并答应将送给马苏德卡皮萨省省长的头衔。但马苏德没有接受,并且只派出 他的副手阿卜杜勒·拉扎克去参加谈判,而马苏德本人则一方面加紧了对手下部队 的训练,以迎接苏军新一轮的进攻,另一方面他又亲自前往阿富汗中部的哈扎拉贾 特、北部的巴格兰以及拉格曼,谋求与那里的游击队携起手来,共击苏军。 对马苏德来说,他最需要的实际上是能够得以休整的足够时间。而苏军也需要 一定的时间去进一步击灭其他的小股游击队,苏军很了解马苏德的状况,他们正在 采取各种办法先稳住马苏德,因而双方的谈判一直在进行。6月,苏军把卡尔迈勒 的弟弟、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巴里亚拉伊作为人质送到潘杰希尔谷地, 要求马苏德前往喀布尔进行直接谈判。最后,马苏德前往苏军总部,在那里停留了 近半个月,他没有接受苏军的利诱,只与苏军签署了休战到八月份的协议。 在此期间,马苏德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到1983年中期,潘杰希尔游击 队主力战斗员已达到了7000人,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但苏军却利用这个机会向各游击队进行了间谍渗透,后来马苏德又对游击队进 行了大清洗,开除了具有明确证据的间谍人员数十名。 由于马苏德的休战协议,整个1983年,北部的战场都显得冷清了许多,只在9 月份,拉格曼的游击队曾伏击了一次苏军车队,摧毁了20多辆卡车和装甲运输车, 并遭到了苏军的一阵狂轰滥炸。 在苏军将主要进攻方向转向南部的坎大哈和西部的赫拉特之后,游击队也相应 改变了主攻方向,主战场迅速地移到东部边境的帕克蒂亚省一带地区。从8月底开 始,那里的游击队合力进攻该省重镇霍斯特和乌尔贡,盘距在那里的三千多名卡尔 迈勒政府军和上万名苏军被重重包围,战斗持续了一个月。到9月底,游击队最终 攻占了这两个城市。苏军不甘失败,从10月起,每星期出动飞机至少150架次,轮 番对那里进行轰炸。但游击队不仅未被赶走,反而乘胜而进,到12月,游击队几乎 占据了除扎尔马特地区以外的整个帕克蒂亚省。 在其鼓舞下,全国各游击队的士气大为高涨,赫拉特地区的游击队对苏军进行 了大规模的反攻,仅在9月和10月进行的两次交战中,就击毙了苏阿兵力500多人。 喀布尔地区的活动更为频繁,游击队屡屡发起主动进攻,喀布尔市内的苏军驻地、 阿富汗国家情报局总部、广播电台、苏联顾问住宅区、苏联驻阿大使馆等苏军重点 防守的地段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失。 阿富汗战场的形势令安德罗波夫极为沮丧,在冬季到来之前,他没有在阿富汗 取得任何战绩。相反,安德罗波夫自以为聪明的策略却使马苏德得到了充分休养的 机会。安德罗波夫决定来年春天再搞一次大规模的春季攻势,让那些游击队看一看 10.5万苏军的真正力量。但是安德罗波夫没有等到来年的春天。 1984年2月9日,莫斯科正处在天寒地冻之中,房瓦上。街道旁仍堆积着厚厚 的积雪,突然,从红场上传来一阵炮声,一群正在伊万大公楼上瑟瑟发抖的鸽子猛 地飞起来,在空中打了个旋便飞向了更远处的房瓦。 而很多人正紧裹着大衣,随着缓缓的车队走向红场,苏联最高国家领导人安德 罗波夫在执政不到一年半的时候突然离开了人世。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连续送走了两位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苏联人不禁要问:为 什么要让那么大年纪的老人来承担整个国家的责任呢? 没有人回答。相反,紧接着走上苏联最高权力位置的却是一个更老的老人:73 岁高龄、体弱多病、言语迟钝、呼吸困难的契尔年科。 但在阿富汗战场上,苏军的攻势却并没有因为契尔年科的苍老而减弱。对苏联 领导人来说,似乎在阿富汗采取强硬措施的程度能够代表着这个领导人的领导能力。 契尔年科上台后,苏军在阿富汗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很快就由原来的 10.5万人增加到了11.5万人,而另有多达5万名的经过特殊训练的空降兵来到 了土耳其斯坦军区,部署在阿苏边界,随时可以乘飞机进入阿富汗。 2月底,卡尔迈勒在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中央全会上发起了全面进攻游击队的 动员报告,题目为《强化对反革命的战斗》,他号召全党全军“从3月22日起,采 取严厉措施,使各武装力量一致行动,彻底消灭反革命武装,以巩固地方政权”, 同时,卡尔迈勒还鼓励大家,“苏联人将会使今年成为解决战斗的一年”。 从3月份起,苏军一改以往以出动一两个旅进行小规模活动的作法,突然间以 一两个师的兵力集中向坎大哈、帕克蒂亚等地发起了主动进攻。与此同时,一批飞 机开始轮流在潘杰希尔谷地附近进行侦察活动。 苏军肯定要在潘杰希尔谷地有所行动。 马苏德获知此情报后,马上召集游击队各小组领导人,让所有的游击队员做好 思想准备,准备迎接苏军的进攻,同时对有关部队进行了初步的分组,要他们负责 快速疏散群众的任务,并加紧在谷地外围的布设地雷,另一方面,他又派人通知附 近的其他游击队,注意苏军动向,加强相互联系。 4月20日,苏军集中了两万兵力,以第105空降师为主力,出动了500多辆坦 克和装甲车,近80架米—24型武装直升机,并从苏境内增派了30多架图—16型“獾” 式战略轰炸机,轰轰烈烈地开向潘杰希尔谷地,为这次苏联入侵阿富汗五年以来规 模最大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苏军首先在山谷的南北两端部署了重兵,同时派出一支直升机运载的空中突击 队,占领谷内主要山峰,把潘杰希尔谷地作为一个大口袋,两边袋口死死系住。而 在山谷外围的苏阿联军则负责将各出入口切断,断绝谷地内游击队与外界的联系。 4月21日起,苏军的轰炸机首先对谷地内发起了“高空饱合轰炸”,对游击队 的据点、工事、弹药库等一切设施尽数轰炸。 但马苏德的队伍,早已经退人了装备较好的山洞里了,正在寻找苏军的薄弱点 以待机反攻。 4月25日,“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主席萨亚夫在白沙瓦向全阿富汗的游 击队组织下达命令,要求各游击队发起反围剿战,全力攻打潘杰希尔谷地外围的苏 军据点,切断苏军供应线,以保护全阿富汗的“圣战者中心”——潘杰希尔谷地。 4月底,一支游击队炸毁了喀布尔以北戈尔班德河上的战略重地——马托克桥, 使苏军的给养问题马上受到了严重威胁。 而进入谷地的苏军地面部队则在空中力量的保护下,沿着谷地中央的公路缓缓 推进。到5月初,他们已推到了谷地中部,但是他们时刻准备应付的战斗并没有发 生,除了路上的地雷,他们极少受到袭击,所以这支在山区里行动笨拙的机械化大 军不得不分散向两侧挺进,而马苏德等的正是这一刻。 游击队骤然间活跃起来,他们炸山岩、阻道路,埋地雷、搞偷袭,使苏军一片 混乱,同时,马苏德当机立断,将各个山口做为阻击的重点,用预定的联络信号与 外部的游击队取得联系,像做陷饼一样,对苏军展开内外夹攻。苏军兵力就在这种 分散的小战场中遭受到一个又一个的损失。其中游击队取得成就较大的一次伏击是 在萨兰山口,圣战者们一举击毙了苏军500多人,并毁坏65辆坦克、20辆装甲车和 油车。 到6月份,苏军基本上完全控制了潘杰希尔谷地,但四周的山口仍牢牢掌握在 游击队手中,苏军未能扫清游击队,而自己却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他们惟一取得的 战果只是在荒芜空旷的谷地里留下了几个留守据点,成为游击队练枪法的靶子。 而此次苏军攻势的一个副作用是使阿富汗境内的游击队进一步活跃起来,并出 现了地区性联合的趋势。6月以后,马苏德为答谢其他游击队的援助,派出一些有 经验的游击队员前往附近的其他游击队基地帮助训练和建设。 但苏联并不死心,继续向阿富汗境内增送军用物资。 10月26日,整个兴都库什山地区已降过几场薄雪,可苏军还是派出15000兵力 和近2000辆军车和大批的武装直升机以及图—16轰炸机再次进犯潘杰希尔谷地,力 图在冬天来临之前给马苏德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可是事与愿违,这一次战果比上一 次更糟,出兵的当天便被附近的游击队击落了8架飞机,进入山谷后,仍然是一无 所获,他们根本没有正面遇到游击队。山谷里也什么都没有,他们留下的防守据点 仍然孤零零地在那里呆立着。 经过这两次战斗,马苏德又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存留了下来,他已成为阿富汗游 击队的榜样和自豪,人们都称他为“潘杰希尔之狮”,这一名声越传越远,游击队 员们一听到这一称呼就犹如在暗夜里看到了一束灼亮的火光。[转自铁血读书 http://book.tiexue.net]

㈣ 俄罗斯为什么要发动阿富汗战争其是导致其贫穷的原因吗有其自身的地理原因吗

自1919年阿富汗独立以来,虽然名义上一直是独立国家,但苏联却不断干预阿富汗的内政。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1977年,达乌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达乌德企图摆脱苏联的束缚,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78年4月,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政府继续执行亲苏政策,被苏联拉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规定,双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合作,为保证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经双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两国间军事领域的合作。缔约双方各自宣布,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军事联盟或其他联盟,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以及行动或措施。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十几支穆斯林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全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临时政府。

㈤ 苏联是如何入侵阿富汗的

1979年12月下旬,苏联入侵阿富汗。

最初,巴基斯坦军方很担心苏军的南下,但是接下来对苏军动向的情报分析表明,从目前的情况看,苏军并没有对巴基斯坦构成直接威胁。相反,在阿富汗战争的第一年里,苏联人主要是忙于建立据点以及在占领区建立统治秩序。司令部设在土库曼斯坦苏维埃共和国特麦兹的苏联第4军下辖4个航空团,每一个团都装备有米格-21战斗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其中的两个团还装备了米-8直升机。他们的飞行员接到的指示是“严禁飞进距离巴基斯坦边境线15公里的范围内。”实际上,开始的时候苏联人非常担心来自伊朗的干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在该地区部署大量防空武器的原因。苏联人的这种多虑和保守的策略给了抵抗运动太多的时间,使他有机会组织一系列的起义。很快地,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局势变得明朗起来,他们可以放手组织对抵抗运动的支持和援助,而这种援助行动将不会遭到来自苏联的反击。

然而,从1981年的早些时候开始,隶属于苏联第4军的飞行团的数目增加了,同时,他们的战斗机和直升机开始沿巴基斯坦—阿富汗的边境线巡逻——有时候甚至深入到巴基斯坦境内。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侦察,但是很快就开始了对巴境内难民营的轰炸,因为这些难民营被抵抗运动用来进行补给和训练,而巴基斯坦人也在这里为抵抗运动招募新兵。由于形势的变化,巴基斯坦立即向美国人提出购买新式武器装备的要求,包括新式飞机、地对空导弹、雷达以及电子战设备。五角大楼做出的回答是,向他们提供F-5E“虎II”战斗机和A-10A“雷电”攻击机。然而这一方案并没有得到实施,因为巴基斯坦人认为这些飞机的技术含量太低,并不足以对抗他们所面临的威胁。当时,巴基斯坦空军主要装备的是中国和法国的飞机,如歼-6截击机和幻影III/V战斗机,无论是F-5E还是A-10A都无法使战斗力得到显着提升。

到1981年底,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巴基斯坦军方开始直接参与组织、支援以及“指导”阿富汗抵抗运动,而美国人也决定参加进来。开始时,他们仅仅向“圣战者”们提供武器装备,但是很快地,随着苏联空军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活动频率越来越高,美国人终于做出了决定:向巴基斯坦提供F-16战斗机。1981年12月,巴基斯坦和美国正式签署协议,巴方购买美方40架F-16“隼”式战斗机。其中,美国将提供32架F-16A和8架F-16B,但是此后,巴基斯坦人将比例改为了28架F-16A和12架F-16B,因为巴基斯坦空军考虑到将来可能需要在国内进行飞行员训练。1982年10月,第一批的2架F-16A和4架F-16B准备交货,同时,首批巴基斯坦飞行员也在位于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的第421训练飞行联队完成了全部训练课程。第一批战斗机从佛罗里达州的麦克迪尔空军基地起飞,飞越大西洋,经亚速尔群岛,到达沙特阿拉伯的达兰,在那里,巴基斯坦飞行员接替了他们的美国同行,驾驶飞机飞回国内。

㈥ 苏-22战斗轰炸机战史

苏—17是从苏—7改装而来的新一代超音速攻击机,成为70-80年代前苏联及华约国家主要的攻击机机型,发展改型多,1967年7月首次在展览中亮相,70年代初服役,参加过第四次中东战争。

苏—17的出口型叫苏—20及苏—22。苏—17试飞于60年代末,1971年开始装配前苏联海军与空军,后还向原东德、匈牙利、埃及、利比利、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秘鲁等十几个国家出口。

苏—17有一个比苏—7粗大的机身,机身背部拥有高大的脊舱,用于容纳更多燃油与设备。机头仍采用机头进气口,但中心锥体放大,内可装测距仪、全向警戒雷达等火控电子设备,两根皮托管装在机头上方。颇有特色的外翼段可变后掠机翼为中单翼形,外翼后掠范围为28-62度,武器挂架共有8个,其中2个专挂副油箱,其余6个可挂总计4000千克的各类对地攻击武器(如火箭发射巢、240毫米大直径火箭弹、减速炸弹、AS-7黑牛空对导弹等),机翼根部内装2门30毫米HP-30机炮,各带弹70发,全机外形相当矫健威武。苏—17的绰号仍为“装配匠”。

苏—17改型主要有:

苏—17“装配匠”B 原型机。除外翼段可变后掠角外,与苏—7差别不大,但起落性能改善。

苏—17“装配匠”C、苏—17“装配匠”D、苏—17“装配匠”E、苏—17“装配匠”F、苏—17“装配匠”G、苏—17“装配匠”K 后期改型,1984年被西方确认,背脊上有小的令却空气进口。

苏—20 苏—17的出口型,设备从简,发动机不更改,曾售与阿尔及利亚、捷克、埃及、伊拉克、利比亚、波兰。

苏—22“装配匠”F

苏—22“装配匠”G

苏—22“装配匠”J

变后掠翼战斗机的颠峰之战

1969 年 9 月 1 日,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Moammar EL Gadhafi)上校发动政变,推翻伊德里斯(Idris)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卡扎菲上台后,走亲苏路线,当即逐出西方势力,利美关系紧张。1981 年,卡扎菲宣布北纬 32 度 30 分线以南为“死亡线”,里根政府随即派出一支特混舰队前往锡德拉湾,寻机教训卡扎菲。

1981 年 8 月 19 日,两国战机于锡德拉湾(Sidra)第一次交火,利比亚飞机向越线的美机发射导弹,美机未被击中,也没有还击。19 日早晨,正在巡逻的两架 F-14A 雷达截获了两架从的黎波里(Tripoli)附近空军基地(前美国惠勒斯 Wheelus 空军基地)起飞的 Su-22 战斗机。这两架 F-14A 隶属 VF-41 中队,呼号快鹰 102,飞行员克利曼(Harry "Hank" Cleeman)中校,雷达截获官文莱特(David Venlet)少尉和快鹰 107,飞行员穆津斯基(Larrry "Music" Muczynski)上尉,雷达截获官安德森(Jim "Amos" Anderson)中尉。两架 F-14 以疏散队形飞行进入战斗,利比亚飞机先开火,但 AA-2 环礁失去目标。随后克利曼使用 AIM-9 击中利比亚僚机,飞行员跳伞,随后穆津斯基击落长机。这是 F-14 的第一个实战战绩,也成为首次可变翼战斗机之间的空战。

1981年8月18日,一支庞大的舰队开进地中海。这个由16艘各种舰船编队的舰队,有两艘航空母舰,一只为“尼米兹”号,另一只为“福莱斯特”号。他们很快开到距利比亚海岸只有140公里的锡德拉湾海湾边缘,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例行”性导弹演习。
负责这次演习的指挥官是美海军第六舰队的詹姆斯。塞维斯海军少将。他心里很清楚,这次演习实际上是对利比亚的一次事先准备的武力威慑。
美军“演习”的区域呈不规则形状,约有3200平方海里,逐步深入到锡德拉湾内。“演习”第一天就遇到了麻烦。利比亚起飞了35批次飞机,其中72架次飞入演习区。但这些飞机全部受到从“尼米兹”和“福莱斯特”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机拦截。双方虽然没有发生冲突,但利比亚飞机发出可见信号,使其知道已进人危险区。美舰队则暂停发射导弹,直到利比亚飞机离开演习区。整个白天,美国舰队的演习都受到骚扰。
第二天,演习“照常”进行。早晨7。15分左右,利比亚4架飞机又来舰队上空活动,受到拦截后飞走了。之后,两架美国F14式战斗机从“尼米兹”号甲板滑起,升人60(米高空巡逻。长机飞行员是克利曼中校,僚机飞行员是穆津斯基上尉。起飞不久,“尼米兹”号接到这两个飞行员的报告,发现两架苏一22式战斗轰炸机。詹姆斯。塞维斯少将意识到这次情况异乎寻常,因为这是被发现的唯一的一批该型号飞机。他随即命令正一14战斗机作好战斗准备。
根据舰队的指令,两架F一14战斗机转向正南,以3200米的疏散队形飞行,随即发现两架苏一22战斗机以150米的间隔向东北方向飞来。克利曼逐渐接近利比亚的飞机,作了一个向左叨度的滚转,然后准备左转弯180度,以便采取与利比亚的飞机相同的航向与之编队飞行。
为了占领主动位置,克利曼飞到了利比亚苏一22战斗机长机前上方150米处,两机相距300米。这时利比亚长机的翼下火光一闪,突然发射了一枚“环礁”式热寻导弹。这枚导弹显然发射过早,而且利比亚长机在发射导弹的时候,还没有完全进人有利的射击位置。两名美国飞行员同时惊叫了一声,不约而同地打开加力向左急转弯摆脱。导弹从美军飞机肚子底下飞了过去。真是好险!
这时,两名美国飞行员意识到报复的机会来到了。克利曼眼见着穆津斯基进人利比亚长机后方,他自己就去追踪利比亚僚机。只见苏一22战斗机僚机猛然左右摆脱,随即开始爬高。克利曼穷追不舍,两次超过苏一22战斗机的飞行航迹,终于转弯回来进人这架苏一22战斗机尾后。利比亚的僚机一见情况不妙,急忙迎着太阳方向爬高。此时,克利曼已进入了最有利的发射位置,但他害怕导弹去追踪太阳,没有发射。直到利比亚的僚机已经脱离太阳方向,耳机里发出导弹对准目标的信号,到达1200米的距离时,克利曼才猛然开火,一枚“响尾蛇”导弹击中了苏一22战斗机的尾部。利比亚僚机飞行员感到飞机猛烈震动,知道已被导弹击中,立即按下跳伞按钮,弹出机舱。
克利曼把这一战果立即报告给穆津斯基。穆津斯基得知这一消息,精神更加振奋。此时,他正左转弯进入了利比亚长机的内侧,已在其后上方改平,向北飞行了一段距离。利比亚的长机开始左转弯爬高,随后又改右转弯摆脱。于是,穆津斯基紧紧咬住利比亚长机,距离保持在800米之内。他立即乘利比亚长机未及再作转弯之际也发射了一枚“响尾蛇”导弹。这枚导弹打得非常准。正好击中苏一22战斗机的尾喷管,飞机的整个尾部被轰没了,翻滚着向下坠去。

㈦ 苏-24战斗轰炸机的服役事件

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1984年在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期间,苏-24执行掩护地面部队突进的任务;
黎巴嫩内战:1990年10月13日,叙利亚空军的苏-24参与对黎巴嫩奥恩军事力量的打击;
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中伊拉克空军的苏-24被美军摧毁5架在机场;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使用苏-24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执行侦察和轰炸任务,并有至少两架苏-24损失;
南奥塞梯冲突:俄罗斯使用苏-24进行对格鲁吉亚的攻击;
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1年3月5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使用ZU-23-2高射炮击落了一架利比亚空军的苏-24MK,并被BBC战地记者所记录;
抵近美舰:2014年4月12日俄罗斯一架苏-24在靠近罗马尼亚的公海海域12次抵近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唐纳德·库克号飞行,时长约90分钟;
叙利亚内战:叙利亚空军的苏-24是首先投入到对ISIS攻击的军用飞机之一。在2014年9月23日,以色列方面在戈兰高地使用美制MIM-104防空导弹击落了一架叙利亚空军苏-24,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并称该机飞越了停火线并进入了以色列占领的地区; 2015年9月,俄罗斯空军包括苏-24在内的多种军用飞机进驻叙利亚,帮助叙利亚政府军打击ISIS; 2015年11月24日,一架疑经过土耳其领空的俄罗斯苏-24遭到土耳其空军的F-16战斗机击落,飞机坠毁在叙利亚境内,机上乘员跳伞后疑遭到叙利亚土耳其旅的攻击,一名飞行员死亡,另一名飞行员被俄罗斯武装救回。俄罗斯随即对土耳其提出严正抗议和交涉,终止和土耳其方面的所有军事合作,俄罗斯海军1164型巡洋舰莫斯科号当天取消对同样执行对ISIS军事行动的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护航任务,抵近土叙沿海 ,并继续向叙利亚增派军事力量,次日空运叙利亚多套S-400防空导弹, 准备对一切危机俄罗斯军事单位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打击。

㈧ B2轰炸机参战过的最知名的战役是哪次

研制国家:美国名称型号:B-2“幽灵”(Spirit)研制单位: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军用飞机系统部造 价:每架飞机约合6亿美元。最终加上研制费用,每架超过20亿美元。现 状:现役。目前共装备21架。

一、概述
B-2“幽灵”(Spirit)是美国空军重型隐形轰炸机,它能从美国本土或前沿基地起飞,在无需支援飞机护航的情况下、穿透敌复杂防空系统,攻击高价值、强防御、最急迫的目标。它是美国空军在21世纪的一支有效的威慑和作战力量。目前B-2只有B-2A型。
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军用飞机系统部是B-2轰炸机的主要承包商,负责飞机全部系统设计和合成。波音、休斯、通用电力公司也参与了飞机各类部件和训练设备的研制。
由于B-2的先进性、保密性和可维护性的缘故,加上产量少、通货膨胀,B-2的造价是昂贵的。1995年,根据美国空军与诺思罗普公司的合同规定,厂家以每年3架的生产速度制造出20架B-2A,每架飞机约合6亿美元。最终加上研制费用,购买一架B-2A的费用超过20亿美元。
B-2从1978年开始研制,首架飞机于1989年7月首飞,第1架B-2轰炸机“密苏里幽灵号”于1993年12月交付。美国空军目前共装备21架。

1、研发背景
研制B-2隐身轰炸机的构想始于1975年。当时美国国防部所属的先进计划局出笼了代号为“哈维”的项目,落实到空军,就派生出了XST(意思是实验,隐身,战斗)计划。在这一计划中美军工科研界首次提出了将隐身技术运用到飞机上的设想。富有研制军用飞机经验的洛克希德公司捷足先登,率先获得了军方的研制合同,并很快拿出两架全尺寸XST样机,初步证明了隐身技术应用在飞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当时冷战仍酣,为能隐秘的突破苏联防空网,寻找并摧毁苏军的机动型洲际弹道核导弹发射架和其它重要战略目标,美国空军提出要制造一种新的战略轰炸机,强调突防能力,要求能够避开对空雷达探测,潜入敌方纵深,以80%的成功率完成任务。为此,空军拟制出了“军刀穿透者”计划,把隐身技术的应用列入了具体议事日程。由于洛克希德公司不久前提交的样机受到好评,空军将生产F-117A隐身战斗机的合同交给了这家公司。随着隐身战斗机的投产,美国国防部和国会要人也开始接受了“隐身轰炸机”这一概念,并于1977年正式批准了空军提出的研制这种飞机的申请报告。随后,美国空军把新型隐身轰炸机的研制项目正式定名为“先进技术轰炸机(ATB)”。这就是B-2隐身战略轰炸机的最初名称。

2、研发历程

1980年9月美国空军要求洛克希德公司与诺斯罗普公司针对先进技术隐身轰炸机计划,就性能、成本、后勤支援、项目管理与保安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书。洛克希德的方案为SeniorPeg(老假腿人),诺期罗普公司为Senior lce(老钻石)。1981年10月20日,诺斯罗普公司获得竞争胜利,将代号改为老CJ,以纪念死于癌症的主管隐身飞机的美国空军副部长CJ·凯利。美国各大航空技术公司很快都投入到了隐身轰炸机计划中,波音公司负责钛合金的飞翼后中段、外机翼、燃油系统、武器发射系统和起落架。LTV公司负责飞翼中段,铝与钛合金结构及复合材料结构。通用电气公司专门改造的F119-GE-110涡轮风扇发动机。诺斯罗普公司负责制造前中段与驾驶舱及总装配。
80年代初,B-2经历了几次大的设计更改。1984年,对主翼设计进行了重大改动,因为空军不仅要求飞机能从高空突入,而且还要能超低空突防,从而带来了提高飞机升力、增强机械结构强度、进一步降低其雷达反射截面等一系列问题,上述拖延使飞机的设计历经数年才得以定型。
B-2的研制过程是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之后美国保密程度最高的军事科研工程。1982年4月8日诺斯罗普公司购置了洛杉矶郊区的毕柯莱佛拉地区的一座闲置厂房,并将其改装成保密工厂。军队与保安人员24小时进行监控。为防止苏联潜艇潜入加利福尼亚近海监听计算机软件系统发出的电磁辐射,毕柯莱佛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终端装置所在的房间,都采用了特制金属板进行电磁屏蔽。每台计算机都装有特制的罩套,未经批准的人员无法看到荧幕。关键岗位上的工人全部进行测谎试验,严防间谍与吸毒者。只有少数高级管理人员知道计划的细节,且监控更加严格。参与计划的诺斯罗普公司的一位副总裁的加拿大籍夫人被迫入籍美国。在远离厂区的地区注册了假公司,用于交接从转包商运来的部件。这些部件在深夜用无标记的卡车转运到毕柯莱佛拉。空军官员访问毕柯莱佛拉一律要换穿便服。更甚的是偌大的国会中只有8名议员知道此事。
外界首次得知B-2是在1988年4月20日,美国空军首次展示了一幅B-2飞机的不准确的手绘彩图,世界为之一震。同年11月22日,编号为AV-1的B-2原型机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时成为美国公众争相一睹的怪物。这期间,B-2原型机经历了军方进行的多次秘密试飞和严格检验,生产厂家不得不根据空军方面提出的种种意见和各种苛刻要求不断进行设计修改。83年研制计划的修改使B-2由高空突防变为低空突防轰炸机。1987年1月起,在KC-135上安装B-2的电子设备进行试飞。据计划6架B-2被指定用于研究发展的试验试飞,将进行3600小时的试飞。除第二架试验机外,剩余5架在完成试飞计划后将被改装成标准型进入服役。另外还制造了两架用于静力试验的机体。首架原型机1988年11月出厂,1989年7月首次进行了2小时20分的试飞。首架原型机主要进行气动及适航试飞;第二架原型机主要进行载荷试飞及扩大包线试飞,该机没有标准的隐身构形;第三、第四架原型机装有全套电子设备,主要进行电子设备、隐身及武器试飞;第五、第六架主要进行武器和实际服役试飞。在历时整整5年之后,1993年12月美国空军终于接收了第一架作战型的B-2A型飞机。1997年4月2日,首批6架B-2A隐身轰炸机正式服役。

二、性能指标

B-2A轰炸机机身长20.9米,高5.1米,翼展52.12米,最大载重18144公斤(40万磅),实用升限15240米(5万英尺),正常起飞重量152635千克(33.65万磅),机上装有4台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出产的F118-GE-100型涡扇发动机,每台发动机推力7,854公斤(17,300 磅),机组人员2名,飞机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

三、结构特点

1、隐身特性
B-2A隐身性能出众。隐身性能首先来自它的外型,首先它的机体扁平,采用翼身融合的无尾飞翼,机翼前缘为直线,机翼后掠33度,飞机头部到翼尖成锐角,机翼后缘成双“W”形,像锯齿,外形像一只巨大的黑蝙蝠。巨大的锯齿状后缘由10条直的边缘组成,从而可使雷达波从后缘和上沿两个方向反射出去,以较大的角度偏离飞机的尾后区域。
B—2A无垂直尾翼,这就大大减少了飞机整体的雷达反射截面。机体下方没有设置武器舱或武器桂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从而避免了雷达波的反射。B—2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钦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些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合,而是经高压压铸而成。另外,矾翼的前缘还全部包覆上了一层特制的吸波材料(RAM)。位于机翼前部、内装雷达扫瞄天线阵列的两个方形突出部件,也采用了特殊的吸波材料。此外,B—2A的整个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

B-2A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主梁和发动机机舱使用的是钛复合材料外,其它部分均由碳纤维和石墨等复合材料构成,不易反射雷达波。并且这些不同的复合材料部件不是靠铆钉拼合,而是经高压压铸而成。此外,整个机体都喷涂上了特制的吸波油漆,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敌方探测雷达的回波。整个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只有0.1~0.001平方米,与一只小鸟相当,仅为B-1B的1/100~1/10。所有的武器系统都隐藏在机体内,机身外无任何武器挂架,在机身内装有旋转式发射架,连发动机舱和起落架舱也全部埋入到了平滑的机翼之下,既减少了飞行阻力,又可以有效避开雷达探测。飞机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蜂窝结构,飞机外表面的材料及灰色涂料都有减少雷达波的反射、热辐射的特点。

B-2的座舱

B-2座舱外形

2、动力装置

B-2A飞机的发动机进气口放置到了机翼的上方,呈S状,可让入射进来的探测雷达波经多次折射后,自然衰减,无法反射回去。发动机喷嘴则深置于机翼之内,也呈蜂巢状,使雷达波能进不能出。此外,发动机构件内还装有气流混合器,它能将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导入发动机中,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的温度。喷嘴呈宽扁状,使人在飞机的后方无法看到喷口。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喷口温度调节技术,喷嘴部分的红外暴露信号大为减少,飞机的隐身性能大为增强。此外还将氯氟硫酸喷混在发动机排出的尾气中,以消除发动机的目视尾迹,最终达到隐身目的。
B-2由4台通用电气公司的F118-GE-110无加力式涡扇发动机提供动力,单台最大推力7854公斤,使B-2飞机进行超音速飞行,并保证152635公斤的最大起飞重量。飞机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公里,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公里。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美国空军称其具有“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B-2的空中加油设备安装在飞机座舱后面的上部中心线上。

四、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1、火控系统。
B—2A飞机上有许多先进的机载电子系统,如侦测、导航、瞄准、电子对抗等系统,B-2A侦测雷达为AN/APQ-181型阵列雷达,由休斯公司制造。具有频谱较窄,信号不易被敌截收的优点。这种电子扫瞄式阵列雷达系统,内有2片雷达天线阵列,特点是不需外加旋转或摇摆式天线,只通过信号阵位的改变和组合,就可对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进行扫瞄。它的工作频率在12—18GHZ,旁波瓣极小,抗电子干扰的能力很强。工作模式共有21种,最突出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工作模式和反合成孔径雷达模式。前者主要用于扫瞄陆地地貌,可清晰地获取161千米距离内地表的扫瞄图像,供飞机对地面目标轰炸时使用;后者则主要用于识别和捕捉海上目标,最远有效距离可达128千米。B-2A轰炸机可使用地形匹配和地形规避技术,使其能贴地低空突入敌方空域去遂行轰炸任务。B-2A上还配有先进的NSS导航系统。该系统内包括两种导航设备,一种是惯性导航单元,一种是NAS-27型天文导航单元,分别为B-2A提供先进的自动导航和最常用的星座对位导航方式,双重确保飞行安全。机上的目标瞄准系统采用的是全球定位辅助瞄准系统,可将选定的目标锁定并放大四倍,方便机组人员对目标的识别和瞄准,从而提高炸弹的命中精度,炸弹击中目标的误差通常小于6米。B-2A还带有型号为APQ-50型的电子对抗系统。该系统既可为飞机提供雷达预警,又能迅速侦悉敌方雷达所处的方位座标。飞机上的ZSR-62型主动式电子对抗系统能够快速、主动地对敌进行干扰和压制。飞机上还有一些其它电子系统,如TCN-250塔康系统,VIR-130A自动着陆系统,AN/APR-50雷达告警接收机以及ZSR-63防御辅助设备等。另外还有通信管理系统和驾驶舱内的各种显示系统,它们能够将所有传感器获取的信息及图像汇合并显示出来,供机组人员判断处理情况、与地面相关部门联络时使用。两名机组成员的座位前面,各设有4个15.2厘米大小的全彩色多功能显示屏,使情况显示一目了然。

2、武器装备。

B-2A轰炸机无外挂点,有2个机内武器舱,每个武器舱装备有一个旋转发射架和两个炸弹架。B-2可以携带18160公斤(4万磅)弹药,包括常规弹药、核武器、精确制导弹药。B-2可以携带的核武器有:16枚B61钻地核弹,可以打击深埋和加固目标;16枚B83战略自由落体核弹,16枚AGM-129高级巡航导弹,16枚AGM-131“斯拉姆”导弹。常规弹药:80枚227公斤MK82炸弹,16枚908公斤的MK84炸弹,34-36枚CBU-87、34-36枚CBU-89、34-36枚CBU-97集束炸弹。精确制导弹药:80枚227公斤的GBU-30联合直接攻击弹药、16枚908公斤的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8枚GBU27、8枚EGBU-28、8枚GBU-36、8枚GBU-37、8-16枚AGM-154联合空对地导弹。8枚AGM-137防区外发射攻击导弹。

B-2航程及投弹能力

五、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美国空军在役的B-2轰炸机共有21架,全部隶属于美空军作战司令部第509联队,驻地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但其中只有16架B-2担负战备任务。B—2飞机从研制至装备部队经历三种型号。在最初交付时,6架为测试飞机,10架为“布洛克-10”飞机,3架为“布洛克-20”飞机,2架为“布洛克-30”飞机。2000年6月,所有“布洛克10、20”型B-2轰炸机都升级成为“布洛克-30”飞机。
“布洛克-10型”从1993年12月开始首次交付,一直持续至1996年4月,这型B-2飞机只能携带16枚B83型核弹或16枚MK84型常规炸弹,在中空和高空对软式目标进行打击。
“布洛克-20”是1996年4月至12月间制造,能载16枚B61型核弹,也可携带36枚集束炸弹及16枚过渡型由全球定位系统制导的炸弹。这型飞机具有地形跟踪和地形回避能力,可执行低空轰炸任务。
第1架“布洛克-30”飞机于1997年8月7日至1999年5月间交付。这型飞机的地形回避能力和地形跟踪能力比“布洛克-20”飞机要高,并且能投放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和联合防区外导弹。

六、飞机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的改变,B-2作战任务也随之而变,目前,诺斯罗普·格鲁曼开始对B-2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以满足美空军新的作战需求。这些改进包括:优化飞机的通信与雷达系统、炸弹架以及应用新的、更有效的隐身涂层,为美军将领在战时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计划的控制上提供更大的机动性。

1、通信系统。
美空军将使用下一代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代替B-2的双向通信设备。B-2新的通信系统可用于在核环境下链接国家指挥机构,能够显着提高飞机与飞机之间的带宽和数据传接处理能力。B-2的新系统更有利于飞机在执行任务中接收最新的目标信息。2003年6月,美国空军计划按照B-2超地平通信计划,在B-2轰炸机上增装Link-16 数据链。Link-16数据链以高速率安全地传输数据信息并具有抗堵塞能力。Link-16可在指挥控制飞机、作战飞机、导弹等武器系统平台之间以及在各作战单元之间传输各种战术数据信息,实现战场资源共享。Link-16数据链最大的优点是,如果链路中的一个参与者被摧毁或失效,整个数据传输系统不会因此崩溃。应用Link-16数据链数据,将令B-2驾驶员实时获知飞机所处位置。同时还具有和哈里斯公司生产的通信卫星PRC-117无线电台的接口能力,支持“鹰视”系统软件的接口能力,接收战术数据链J(6016B)和3011 App. A 协议能力和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位置与时间信息等能力。

2、雷达系统。
由于电视和电影工业将在2007年左右开始使用新的一些无线通信频带,将可能与B-2的机载雷达目前所使用的频带发生冲突。届时B-2轰炸机的雷达可能会对上述频带的传媒广播通信卫星造成严重损害。空军计划改造雷声公司的APQ-181雷达,使它不与商用卫星发生冲突。空军目前完成的一项研究倾向于对APQ-181雷达进行混合升级,包括采用主动电子扫描阵列天线。到2006年,将有6架B-2轰炸机安装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系统,2010年之前,所有B-2都将安装该系统。

美国空军B-2轰炸机雷达现代化计划(B-2 RMP)将对现有雷达系统进行改进,以便解决在所使用频段上的可能存在的冲突。按照联邦政府的要求,雷达频率必须改到为B-2 所指定的频段。改进的雷达系统设计应能使B-2轰炸机在隐身特性、作用距离、载荷和精确武器投放等综合能力方面满 足飞机作战要求。当两项关键技术已经成熟和两项技术接近成熟的情况下,B-2 RMP在2004年8月份开始进入研发阶段。所有关键技术应在2005年6月进行设计评审时取得突破。目前,71%的设计图纸已经发出,估计到2005年6月设计评审时可以发出85%~95%的图纸。项目负责官员表示,生产成熟性准则将在研发期间形成,该准则尚未确定是否包含生产工艺控制数据。在研发期间计划制造6部雷达,在飞行试验完成前用于B-2作战部队飞行员的培训。
B-2 RMP项目总投资:12.043亿美元,其中研发费用为 6.937亿美元;采购费用为5.106亿美元
项目进度表:
2002年10月 项目启动,进入概念研究阶段
2004年8月 进入研发阶段
2005年1月 进行政府责任办公室(GAO)评审
2005年6月 进行项目设计评审
2007年2月 低速初始生产
2007年10月 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2008年2月 全速生产
2009年 完成采购

3、炸弹架。
随着空军对高精度武器兴趣的增长,诺斯罗普公司升级了B-2飞机上的炸弹架,使其可装载80枚227公斤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此外,B-2还计划加装2270千克的钻地炸弹和小型灵巧炸弹(即“小直径弹药”,SDB)。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2004年开始在首批4架B-2轰炸机的安装新型炸弹架。B-2轰炸机采用现役炸弹架一次出航可投放16枚908千克JDAM制导炸弹,换装新型炸弹架后,一次出航可投放80枚227千克JDAM制导炸弹。美空军计划于2006年前为全部B-2轰炸机换装新型炸弹架。此外,美空军在2005年3月开始为B-2轰炸机加装2270千克GBU-28增程钻地制导炸弹的装机综合工作。

4、新隐身涂层。
诺思罗普公司正在努力增强B-2的性能以躲避敌方雷达的探测。经过几年的研究,该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名为先进高频材料(AHFM)的隐身涂料,它是一种基于环氧树脂的、可有效吸收雷达信号的材料,用于替换目前B-2使用的近3000英尺的吸波带。这种涂层材料可以像油漆一样喷涂,而不像以往那样要使用工序繁复的吸波带。其涂覆工作可以在普通的维修条件下实施,不需要高度复杂的封闭机库即可完成,而飞机的隐身性能不发生改变。进行打开维修口盖等工作时,以往采用吸波带覆盖这些口盖的缝隙时,效率颇低,耗时费工,新开发的这种喷涂型吸波材料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明显减少了维修时间。涂覆工作在加州帕姆代尔的诺·格公司安蒂洛普谷制造中心进行,采用机器人喷涂系统。采用机器人喷涂系统不仅可降低工时、节省人力,并使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一英寸。2004年8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向怀特曼空军基地交付首架具有新隐身涂层的B-2轰炸机。其他飞机更换新涂层的工作将随着其常规维修程序逐渐展开,每年约开展3架B-2的常规维修工作,预计即2011年完成所有B-2飞机的涂层更新。
七、作战使用
B—2飞机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依靠隐身性能突然进行敌方领空,用核弹或常规武器打击战略目标如指挥机构、通信设施、导弹基地等。B-2执行攻击任务时一般进行远程奔袭,通过空中加油,可对全球任何地方实施打击。但是由于B-2对可见光无法隐身,因此一般在夜间执行攻击任务。

B-2在关岛安德逊空军基地

为了支持空军的全球打击特遣部队的任务,美国空军在关岛建设了B-2飞机掩体的基础上,又在英国费尔福德、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分别建设1个和4个B-2飞机掩体。这种掩体采用骨架式充气蒙皮结构,内部宽大,长76.2米、宽38.1米、高16.76米,可以承受每小时177千米的大风,及沉重的积雪压力。内部装备有空调、增湿器及其他设备,环境可控,从而可保持在B-2敏感的涂料可承受的范围内。美国空军要求这种掩体便于运输,可以快速安装和开启。前线部署掩体还将作为B-2的半永久机库使用,从而极大减少了飞机的维护时间,相应提高了飞机的任务出动率。B-2可能利用这些机库在24小时内打击全球的任何地方。

B-2飞机前沿基地掩体

B-2机库

八、实战表现
B-2自服役以后参加了三次战争。1999年3月24日,2架B-2从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经过30小时连续飞行、两次空中加油后,向南联盟的目标投放了32枚908公斤联合直接攻击弹药,这是B-2轰炸机的首次参加实战。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6架B-2共飞行了45个架次,对南联盟的重要目标投放了65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B-2的飞行出动不到战争中飞机总出动量的1%,投弹量却达到总投弹量的11%。摧毁了近南联盟近33%的目标。
在阿富汗战争中,在战争的头3天里,共6架B-2从本土起飞,经太平洋、东南亚和印度洋,对阿富汗实施空袭后再到迪岛降落,创造了连续作战飞行44小时新纪录,并投掷了9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在伊拉克战争中,B-2型机共出动49架次。其中,27架次以本土怀特曼为起降基地,飞越大西洋航线,实施远程奔袭,飞行时间约35小时。另外22架次是以一个前沿基地为起降基地,对伊拉克的指挥、控制、通信等设施进行了精确的打击。

㈨ 阿富汗战争总共经历多少天

从1979年12月27日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到美国在“9·11”恐怖袭击20周年纪念日(即2021年9月11日)之前从阿富汗撤出全部美军,阿富汗战争持续了近42年。如果按天计算的话,那么,近42年的阿富汗战争共经历了1.5万多天。

历时20年的阿富汗战争,最终以美军仓皇撤离、塔利班重新掌权为结局,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和饱受苦难的人民。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对阿富汗轰炸了多少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8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2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5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7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6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4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6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