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我国与俄罗斯应如何发展双边关系

我国与俄罗斯应如何发展双边关系

发布时间:2022-02-11 05:09:50

‘壹’ 中国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80年代中后期,当时中国稳步发展,苏联快不行了,所以又和中国恢复了友好关系。
具体来说可以看看下面这段:
“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是八十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 ”
1985年10月,邓小平会见齐塞奥斯库时,就请他给戈尔巴乔夫捎话:“如果苏联同我们达成谅解,让越南从柬埔寨撤军,而且能办到的话,我或胡耀邦愿意同戈尔巴乔夫同志会见。我出国访问的历史使命虽已完成,但为这个问题,我可以破例,三大障碍这一条应首先解决,我们等待答复。”在1986年9月2日,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华莱士电视采访时,邓小平阐述更为充分,也更为世界所知晓。此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苏联在消除三大障碍上的实际表现和进展,1989年5月,中苏高级会晤终于实现,两国、两党关系从此正常化。邓小平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这次会见的目的是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他建议:“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苏联撤回所有技术人员 苏共二十大 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最初是由苏共二十大引起的。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新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并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注:参见《苏共领导同我们的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一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日报,1963年9月6日。)这一不寻常的做法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也在中国和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获悉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十分重视,立即多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表明,中国领导人最初的反映比较复杂。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和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既“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毛泽东说:“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注: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4-5页。)总之,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一方面并不反对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的错误,甚至认为这样做也大有好处,解放了各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赫鲁晓夫的做法有缺点,即批判斯大林这样的重要人物事先未同兄弟党商量,搞了突然袭击;对斯大林一棍子打死,或者说是全盘否定斯大林,只讲错误,不讲功绩。(注: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6-7页。)这表明,从如何对待斯大林这一问题开始,中共中央并不完全赞同苏共中央的看法和做法,有了自己的观点。中苏之间产生了分歧,打破了过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总是“完全一致”的局面。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领导人不仅在内部批评苏共的做法,而且先后撰写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第一次虽然婉转却是公开地表明了不同于苏共的意见。除了在斯大林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外,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过渡”理论也不赞成,认为这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则。不过,在最初的一年时间里,毛泽东等人并没有就“和平过渡”问题与苏共领导人争辩,也没有公开发表文章批评赫鲁晓夫的观点,直到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时,由于苏共起草的《宣言》稿中又重提和平过渡问题,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才在会议的内部讨论中重申自己的不同观点,要求苏共同意修改《宣言》稿的看法。

此后不久,除上述两大分歧外,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又有新发展。由于受苏共二十大的间接影响。1956年先后发生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处理波匈事件的做法也不甚满意,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因而批评苏共和苏联在处理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等等。不过,相对而言,1957年以前,中苏在其他问题上的分歧都不及斯大林问题与和平过渡问题那么重要,那么引人注目。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以往“完全一致”的情况发生改变,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以笔者之见,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双方的经历不同,彼此缺乏了解,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因而难免出现分歧。以斯大林问题为例,不管赫鲁晓夫的做法是否完全正确,他毕竟是从苏联的情况和苏联的需要,包括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需要出发的,而中国领导人对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内情并不十分了解,对斯大林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无切身感受,又主要是从国际共产主义和中国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的,自然看法也就不会和苏方完全相同了。二是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无情地打破了斯大林一贯英明、正确的神话,打破了苏共和苏联完美无缺的神话,也削弱了斯大林、苏共和苏联长期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地位,破除了迷信,解放了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思想,不仅使他们敢于怀疑苏共苏联,也敢于发表不同于苏共和苏联的意见了。而在苏共二十大以前,特别是斯大林统治时期,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三是经过建国初期几年的实践和发展,新中国逐渐壮大起来,中共领导人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如何搞建设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加之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新上台的领导人,包括赫鲁晓夫在内,在资历、威望、经验等方面均无法与毛泽东等人相比,这使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无须再像过去那样,在苏共和苏联领导人面前十分谨慎小心。1949年和1957年毛泽东两次访问莫斯科时的不同心境,受到的不同待遇及他本人的不同表现,最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

今天看来,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两党之间出现分歧,不仅事出有因,完全可以理解,而且本身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有分歧是正常的,而像“蜜月时期”那样“完全一致”倒并不正常。更重要的是,只要双方处理得当,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并不一定对既存的友好合作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已为1956-1957年的事实所证明。

实事求是地说,在1958年夏天以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尽管中苏两党在斯大林、和平过渡、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上有了重大分歧,双方不断产生争执,但中苏关系不仅没有倒退,甚至还有新的发展,比1955年以前更为密切。其间,不仅双方继续进行友好合作,苏联还增加了对中国的援助。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苏联答应在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帮助中国,并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样品,中苏两国因而在1957年10月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当时的意识形态分歧未使中苏关系发生逆转,当然是有原因的。笔者认为,一是双方的分歧和争论并不很多,而且局限于一般理论问题的范围,还没有直接涉及彼此的国家利益;二是在争论中,主要是中方批评苏方,而赫鲁晓夫等人因为立足未稳麻烦颇多,特别需要中国领导人的支持,不得不对中方的批评采取忍耐态度;三是中方也需要苏方的经济军事援助,并希望继续维护中苏友好合作的大局,因而在批评苏方时所持的态度和方法均比较谨慎,并没有上纲上线,更没有激怒苏方的意图和做法,从而使争论大致上能在心平气和的气氛中进行。可见,只要处理得当,意识形态分歧与中苏关系的恶化并无必然的联系。

(二)

尽管在苏共二十大以后两年多时间里,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并没有损害双方的关系,但从1958年夏天起,中苏关系还是开始发生逆转,逐渐恶化了。诚然,中苏关系的恶化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意识形态分歧,但也不可否认,意识形态分歧也对加剧中苏关系的恶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需要认真研究的是,1958年夏天以后,意识形态分歧是怎样加剧中苏关系恶化的?

笔者认为,总的说来,1958年夏天之后意识形态分歧之所以开始损害中苏关系,是因为中苏之间出现了其他新的争执,致使意识形态分歧进一步扩大,并和其他争执交织在一起,而双方对分歧和争执又采取了错误的态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1958年夏天开始,中苏之间在涉及国家利益的许多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不仅使双方的分歧和争执越来越多,而且各种分歧和争执交织在一起,使原来似乎无关紧要的意识形态分歧陡然变得更加严重,更加复杂,更具破坏性了。

在国际交往中,任何一个国家无疑都要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苏之间也不例外。不过,在“蜜月时期”,由于双方基本上遵循了“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做损害对方国家利益的事,故双方虽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也有“磨擦”,但在大的方面没有什么争执。然而,从1958年夏天起,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冲突。最初的风波就是当年夏天连续发生的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舰队事件。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利用中国希望在建造潜艇方面得到苏方帮助之事,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方面却认为,这是苏方以帮助中国为借口,实际上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双方为此争执了好几个月。毛泽东为之大发雷霆,赫鲁晓夫则为此急匆匆地飞到北京,为苏联辩解。此事后来虽然都不了了之,但从此双方种下恶感。接着,当年8月又发生台湾海峡问题的争执。中国为打击蒋介石集团和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未与苏方磋商便发动了炮击金门、马祖之战,苏方虽在表面上表示支持中国,反对美国,但因担心炮击金、马会引起美国的武装干涉,将苏联拖进美苏大战之中,故实际上对中国不满,并且进而单方面撕毁1957年10月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收回了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承诺。1959年中国为维护自己领土主权,反对印度在中印边界进行挑衅,采取自卫手段。但苏方认为中印边界的武装冲突对苏美缓和不利,破坏了赫鲁晓夫访美的和平气氛,因而不顾中国的一再反对,公开发表了一个袒护印度的声明。此外,苏联也对中国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不满,而中国则对赫鲁晓夫热衷同美国拉关系颇有微词,如此等等。显然,上述争执都涉及彼此的国家利益。一般来说,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影响到彼此关系的好坏,因而中苏之间国家利益的冲突也必然损害双方的关系,即使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中苏关系也会发生逆转。然而,与一般的国际关系不同的是,中苏之间不仅存在着国家利益问题,又有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两者又总是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这就使问题更加复杂,更加严重了。

‘贰’ 在政治多级化得背景下,我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展望

斯拉夫民族从本性上说是狼性民族,而汉民族是羊性民族,我们认为靠自己的勤劳质朴得来的财富是正当的,而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靠自己的勇气和力量抢夺来的更值得称道,民族本性上的不同决定了俄罗斯和我国外交上的态度,在同样面临国家主权分裂势力的挑衅时,俄罗斯直接出兵发动战争,而我国则完全相反,一直在韬光养晦,致使许多东南亚小国都跃跃欲试企图伙同大国瓜分南海资源。两国之间的外交也会受这方面的影响。短期内有相互依存关系,或者说互相利用关系,但从长期看,应该是竞争关系

‘叁’ 现在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如何

A 中俄关系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中俄之间,现在是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目前两国关系发展很好。
中俄开展战略协作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同时,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两国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两全其美;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另外叙利亚问题,集中体现了中俄战略协作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但很多人一提到中俄关系,就会想到两国互相靠近取暖,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美国,事实真的如此吗?
一、 我们先来看看中俄关系的现状:
(一)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
1996年4月,双方决定建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以及战略安全磋商等高层次的合作机制。基本覆盖中俄合作的所有领域,是中国对外合作中规格最高、组织结构最全、涉及领域最广的磋商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三)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
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中方还在俄维护二战历史荣誉、反对改写二战史观等问题上坚决地站在俄一边。
(四)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五)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中俄关系的物质基础开始增强
中俄能源合作稳步发展。两国天然气、核电等领域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六)边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为两国合作的新增长点
(七)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二、中俄战略合作的“弱点”
1、两国关系相当利益化
中俄两国都反对美国的全球扩张和单边霸权主义。虽然中俄两国的伙伴关系并非直接针对美国,但它们达成的共识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遏制美国单边主义的扩张。
不过,中俄关系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不完全受中美关系的影响。除了共同抵御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中俄之间也有其他赖以紧密合作的原因。两国的关系可谓是相当利益化,基本上,双方都只想从自己利益出发,对于对方的要求,大家都有一定的保留。例如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石油,但同时也对日本市场垂涎三尺;俄罗斯卖给印度的先进武器往往比中国还要多;俄罗斯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担忧更甚于比中国害怕俄罗斯崛起。在政治层面,双方达成了相互支持的共识:我可以支持你打击恐怖主义和镇压车臣分裂分子的活动,但你也得支持我反对‘台独’的行动。
2、中俄关系未来或有质变
俄罗斯在处理俄中关系时有所保留,也许是因为俄罗斯担心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俄罗斯安全的影响,但中国对俄罗斯的国内稳定也心存疑虑。因此中国更注重其石油和武器进口的多元化,避免对一个大供应商过度依赖。一旦中国经济对俄罗斯资源的依赖性减小,俄罗斯在中国的战略考虑中的地位就将贬值。
与此同时,在中俄关系正进入所谓的经济发展高速轨道后,俄罗斯却在能源开发方面拖拉,而且对未来的规划也跟不上潮流。两国目前都处于后社会主义改革阶段,这是两国的共同使命。一旦中国在经济改革方面领先一步,进入更高的改革层次,中俄关系将会经历一次质变,这一点从两国对上海合作组织(SCO)的不同期望可以证明。
3、单纯双边交流难敌全球整合
俄罗斯仍然狭隘地以为SCO的使命应该是反恐、反分离主义和反原教旨主义,而中国希望将SCO的使命提升到经济发展的层次。中国建议两国共同建立欧亚自由贸易区,但遭到对方拒绝。其原因看来是俄罗斯觉得自己深陷危机,而且有一种被人围困的感觉。它相信一旦自由贸易区得以建立,俄罗斯和整个中亚地区的经济将受中国操控,届时俄罗斯将失去它在这些前苏联共和国的影响力。
三、中国放眼未来20年
和目前的政治关系相比,中俄经济合作关系则过于虚弱和单调,缺乏动力和创造力。迄今为止,中俄合作仍然局限于能源和反恐两个方面。
与俄罗斯相比,中国处于更强势的战略地位。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应该而且必定会被中国用来实现其和平崛起的宏伟目标。因此要理解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应该从中国宏伟目标的战略阶段和空间的视角来审视它。要把握未来20年的战略合作机遇,以牺牲空间来赢得时间的方式是中国的基本选择。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何争执多年的中俄边境冲突,最终在有利于俄方的方式下解决了。这种中俄关系的战略阶段与空间与中国的大战略是相容的,因而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深化、细化合作的关键阶段
中俄战略协作需要进一步向纵深发展,追求更多具体的合作成果。西方谚语说“细节出魔鬼”,随着中俄双方合作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触及两国的切身利益,利益协调难度无疑会有所增大,出现利益分歧的情况在在所难免。
(二)中俄两国同时快速发展使两国战略协作面临新的形势
中俄两国目前都在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这是当前国际形势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在中俄两国300多年的关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随着中俄两国国力的同步增强,两国关系中的竞争性会不会扩大?两国会不会调整对对方的政策?会不会提高甚至改变与对方合作的条件?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认真研究和考虑的。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现在经济合作仍然远远滞后于政治合作,中俄两国经济合作还有很大的潜力未能挖掘出来。
四、中俄潜在冲突
1、 需要解决一个核心思想认识问题,就是中俄两国彼此如何看待对方的强大。
中俄两国都在走向强大。中国如何看待俄的强大?俄如何看待中国的强大?是否认为一方的强大将会对另一方构成威胁?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础就难说牢固。
2、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3、一定要下大力气把经济合作尽快搞上去。中国的快速发展,俄方越来越担心自己恐有沦为中国原料市场的风险。而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是对中俄经济关系发展的一个吸引力提醒。

‘肆’ 俄罗斯和我国的关系怎样

21世纪的俄罗斯和中国——俄专家纵论两国关系

据俄罗斯《议会报》16日报道,该报日前举行圆桌会议,讨论21世纪俄中关系的现状和前景。与会者有《议会报》政治观察员伊·米哈伊洛夫、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季塔连科、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德米特里耶夫、联邦委员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席弗·古谢夫、俄罗斯科学院社会政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列·雷巴科夫斯基和社会学副博士伊·罗曼诺夫等人。与会者认为中俄在发展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长期根本战略利益并不抵触,而是吻合或相近。普京总统遵循同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合作的路线是正确的。俄中需要建立相互依存机制。俄需要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与协作计划,但俄要实行新的移民政策,完善移民登记制度。俄应走振兴经济之路,否则中国将成为俄的竞争对手。
俄不应“沦为中国可怜的朋友和西方弱小的伙伴”
米哈伊洛夫:我们成为最近10—15年全球变化的见证者———苏联解体,南斯拉夫解体,出现新的主权国家,北约东扩,日益扩大的全球化进程。一个重要因素是,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渐渐从西方向东方、向太平洋沿岸转移。这个因素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越来越重大。
如今,亚太国家及其领袖中国的经济成就,频频在世界媒体和政治家的会晤中被提及。为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下数据很有说服力:195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3%稍强,1992年这个数字已经是10%,根据西方和我国许多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将达20%。而俄罗斯的这个指标现在仅为2%。
俄罗斯在推行对外政策时应当拥有盟友。西方却不止一次地表现出对俄利益的轻视。东方的情况则不同,除历史上形成的友好基础外,俄中于2001年6月15日共同倡议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在今年7月5日在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五次峰会上,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获得了该组织的观察员地位。上合组织的成立再度表明,华盛顿的单极世界模式未必可以实现。
普京总统和江老主席于2001年签署了《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有效期为20年。两位领导人在联合声明中宣布,俄中“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战略上,莫斯科不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俄罗斯沦为中国可怜的朋友和西方弱小的伙伴。
俄中的根本战略利益吻合或相近
季塔连科:中国军队装备的是苏制武器,多数产于上世纪60年代。因此,美国和日本在这方面是有意夸大其辞。因为若论实际武器购买量,中国根本无法同它们相比。
现在谈谈俄中关系问题。
中国有句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米哈伊洛夫为我们引用了一组数据。中国正在实现使国家现代化的宏伟计划。但它的一系列重要战略资源短缺。大城市人均水供应量只有公认标准的20%。中国现在实行的是混合型经济。
中国人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原则: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福利。他们在完成这个内部任务的过程中创造了奇迹。这个曾有成百上千人死于饥饿的贫穷落后国家,短期内就解决了13亿人口衣食住的问题。现在,中国的手机数量和电子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最前沿的大型跨国公司都将总部设在中国。
米哈伊洛夫:前不久有报道说,在中国,70%的城市居民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
季塔连科:问题是判定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中国现在人均年收入为1200美元。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到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3000美元。实际上,现在整个中国东部地区沿海省份的人均年收入在5000—6000美元上下,上海和广州甚至达到了7000—8000美元。这已经是真正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第一个问题是这些经济繁荣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差距。是的,中国正在大力扶贫。但现在仍有2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提出了在两三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制定了加速发展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计划。第二个问题是贫富差距。第三个问题是城乡差距。
我们的一些专家提出中国的侵略和扩张威胁,可这从何说起呢?他们不会扩张,因为这么做意味着改变全盘计划,放弃现代化。中国今天需要安定的局面。他们不希望美国插手他们的事务。中国需要俄罗斯,因为它是原料来源,并可能成为吸纳中国商品的巨大市场。
普京总统遵循同中国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和全面合作的路线。这是正确的。但相关部门却执行不力。我们失去了中国市场,失去了使156家大企业现代化的机会,这使我国工业停滞不前,而中国工业却在大踏步发展。
俄中彼此需要。当然,两国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一道去解决。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相互依存机制。上合组织是一个新型组织,俄中是国际关系实践中的先行者和革新家。我们需要与中国建立长期合作与协作计划。两国在发展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长期根本战略利益并不抵触,而是或吻合,或相近。
“俄罗斯应走振兴经济之路”
德米特里耶夫:合作是俄中关系的主题。但合作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还涉及到大量具体问题。我们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到中国这一个篮子里。应当利用中日之间在劳动力和经济问题上的矛盾。不要完全依赖一个邻国,哪怕它是战略盟友。
古谢夫:联邦委员会支持俄中合作小组是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诞生的。小组成员一开始只有5人。我从2001年接手这个小组。3年后成员发展到23名,今天它成为议会上院最大的小组。我们的小组曾两次访华,亲眼目睹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认为,如果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感叹中国变得多么强大,那是毫无用处的。俄罗斯应走振兴经济之路,否则中国将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雷巴科夫斯基:俄罗斯需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密切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为实现这一点,显然必须实行新的移民政策,完善移民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应当为中国成为领袖作好准备。俄罗斯需要制定一个在乌拉尔以外地区的行动政策。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政策。中国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做事不受限制,在哈巴罗夫斯克受排斥,阿穆尔州对他们态度尚可。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州长,就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不应当忘记,中国文明不同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惟一的曾经十分发达过、然后衰落了、后又重新崛起的文明,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种文明。
季塔连科:您说得对,中国文明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文明。按照通常的规律,一种文明平均能够存在两千年,而中国文明已经存在了五千多年。它消逝过,但又重生了。
“中国承认我们的选择,我们也承认中国的选择”
罗曼诺夫:我认为,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战略制定得太迟了。在我们讨论远东政策的必要性时,中国正在顺利开发我们的东部领土并使用那里的资源。这些消极趋势只有通过综合快速地开发俄罗斯东部来消除,首先是完善移民政策。综合的移民政策应当把着眼点放到大型经济项目上。
季塔连科:俄科院远东研究所多次提出倡议,并在1992—1993年起草了一份重要的计划文件。该文件已散发给各政府机关。我们长期致力于研究中国的经验,以便将这些经验为我所用。但我们不能照搬中国经验,因为我们的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各异,国情也大相径庭。
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这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扎下了根。但我们还需意识到,三分之二的俄罗斯领土位于亚洲,而今天国家之所以能够存在,也是因为开发亚洲部分的资源————石油、森林、黄金、稀有金属和金刚石。因此,俄罗斯应当奉行同所有国家合作的独立自主的政策。
为何经过20年的彼此疏远,我们同中国的关系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因为我们没有强加于中国人如何建立民主,如何保护人权。中国承认我们的选择,我们也承认中国的选择。

‘伍’ 求中国与俄罗斯的外交关系

俄关系现状良好。不久前,梅德韦杰夫先生当选俄罗斯总统,中方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同时,我们对普京总统多年来为推进中俄关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表示高度赞赏。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第二个十年。双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指导,继续推进双方关系。我们对中俄关系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认为,中俄双方努力的重点应是: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高层交流机制,保持高层会晤互访势头。加大在对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努力把经贸关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扩大人文交流,办好2009年在中国举行的“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加强相互交流。现在学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国记者,也能抓紧学中文。我认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之一,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有13亿多人讲中文。最后一点,双方要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从而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中俄两国关系文件
关于中*俄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 (1992年12月)
中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联合声明 (1994年9月)
中*俄联合声明 (1996年4月)
中国和俄罗斯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1997年4月)
中*俄联合声明 (1997年11月)
关于中*俄边界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
关于世纪之交的中*俄关系的联合声明 (1998年11月)
关于江*泽*民主席访问俄联邦并与叶*利*钦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的联合新闻公报 (1998年11月)
中*俄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
中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非正式会晤联合新闻公报 (1999年12月)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
中国主席和俄罗斯总统关于反导问题联合声明 (2000年7月)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001年7月)
中*俄元首莫斯科联合声明 (2001年7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2年12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3年5月)
世代睦邻友好 共同发展繁荣━━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2003年5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4年10月)
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 (2005年7月)
中*俄联合公报 (2005年7月)
中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2006年3月)
中*俄联合声明 (2007年3月)
中*俄合理利用和保护跨界水协定 (2008年1月)

中国政府对俄政策
胡* 锦* 涛
2007年3月25日,坚定不移地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实现世代友好,是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必然选择。中方愿同俄方一道,着力从以下4个方面推动两国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一是增强政治互信,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二是本着互利共赢精神,推动两国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三是以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为契机,扩大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四是加强两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温*家*宝
2004年9月25日,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俄应对双边合作作出长期规划。他为此提出了两国合作的六项任务。一是进一步改善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二是扩大相互投资,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加工制造、高科技作为相互投资的重点领域,为此中方计划到2020年向俄投资120亿美元。三是推动能源合作。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是两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支撑,争取早日签署政府间的能源合作长期协议。四是加强高科技合作,将核能、航天、生物工程、化学、新材料、信息等作为合作重点。五是促进边境和地方交往,鼓励两国已建立经贸结对和友好关系的省州和城市开展互利合作。六是重视人文合作,加深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方面的交流。>>

中*俄双边关系
中*俄高层互访与会晤 历年来中俄首脑会晤
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议会第二次会议 中俄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中俄文化、科技与教育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 俄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0年7月)
江*泽*民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2001年7月) 俄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2年12月)
胡*锦*涛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2003年5月) 俄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4年10月)
胡*锦*涛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6、7月) 俄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6年3月)
胡*锦*涛对俄进行国事访问(2007年3月) 中俄“国家年”活动俄罗斯年中国年
2006年:中*俄友好合作之花全面绽放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第二个10年
温*家*宝总理访俄(2007年11月) 中*俄边贸合作常设工作小组第六次会议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 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
中*俄战略稳定磋商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将访华

中*俄两国边界问题
中*俄边界全长4300多公里,分为东、西两段。双方以有关两国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经过多年谈判,分别于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和《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上述三个协定一起将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专家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的前身是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苏联。在冷战时期,中苏同盟关系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来对抗美国的产物。
目前的俄罗斯和中国的关系一方面是在继续发展中苏同盟时代的关系,另一方面都是为了加强双边关系,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环境。
现代的中俄关系与中苏关系的背景不同,不能进行简单的比较。本人认为中俄关系是中苏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作为地区大国的共同责任。
选我

‘陆’ 中俄双边贸易发展如何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月7日表示,在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合作加速提质升级,呈现出增长快、范围广、成效实、潜力大等特点,双方基本实现了合作领域和地域的“全覆盖”,预计全年双边贸易额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

从合作地域看,双方合作从传统的边境毗邻地区向中国东南沿海、中西部省区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扩展,两国地方间累计已缔结了137对友好城市和友好省州,基本实现了合作领域和地域的“全覆盖”。据介绍,中俄双方贸易和投资呈现出“增长快”的特点。从贸易看,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84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今年前4个月实现312亿美元,同比增长27.3%,贸易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列第一,俄罗斯在我贸易伙伴中由去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9位。来源:
新华网

‘柒’ 如何发展中国与俄罗斯的边界贸易

网上找的,可以看看规范并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
(一)组织力量,切实落实双边已达成的共识。自中俄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以来,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好转,且总理领导下的经贸分委会也就提供贸易便利、提高通关效率等达成共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可以考虑成立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协议的落实。(二)做好预研工作,争取通过俄罗斯加入WTO的谈判,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要求俄罗斯承诺增加经贸政策的透明度,为中国企业、产品进入俄市场提供平等待遇等。(三)为了增加政策的可靠性,应规范统计工作,丰富中俄边境贸易的统计资料。目前,除黑龙江省以外,其他省区对外公布边境贸易数据中没有将中俄边境贸易区分开,对总体掌握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状况造成困难。另外,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各地区不统一的问题。如旅游“倒包”纳入统计问题。(四)调整政策,及时解决中俄边境贸易中短期内存在的问题。如在边境贸易配额分配上,考虑到通过边境贸易进口的多数是能源、矿产、木材,非常有助于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不足,在配额分配上应给予边境贸易企业一定的优惠。目前,中央切块、地方分配的方式无法做到对边境贸易企业的倾斜,可以考虑由边境贸易企业直接向外经贸主管部门申领配额,主管部门在发放进口许可证时对边境贸易企业实行同等优先的原则;在加大对边境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方面,可以考虑设立边境贸易发展基金,帮助其开拓俄罗斯市场。(五)根据WTO的规则,修订现有的边境贸易政策,改变针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优惠政策。由于税收双减半的优惠措施对边境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如果彻底取消,将会阻碍边境贸易的发展。今后应考虑改变针对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的优惠措施,而应以特殊经济区为背景实行优惠政策。一方面,在边境线附近的合理范围内设立边境贸易区,贸易区实行税收优惠,其功能应包括互市、仓储、包装、展览等多方面。在边境贸易区内实行税收优惠是符合WTO最惠国待遇例外的规定的。另一方面,可以在边境地区增设出口加工区,将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矿石等深加工后出口。这样既可以避免引起其他国家企业的质疑,又可以提高边境地区出口商品的附加价值,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捌’ 我想知道我们现在和俄罗斯的关系具体怎样

地缘因素是中俄关系迅速发展的初始。在冷战时期的中美俄大三角构架中,中国与前苏联地理接近而政治遥远;随着冷战结束,大三角构架重心转移,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必须重新确定。首先,中俄都是具有世界地位的大国,其双边关系的远近直接影响东北亚乃至国际局势的发展;其次,中俄又是近邻,双边政策的走向对彼此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第三,由前苏联脱胎而出的中亚各国是否稳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俄罗斯历史性转型的影响不容低估。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对于两国来说,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政治远见是中俄关系迅速发展的动力。“建设性伙伴关系”确定了中俄关系的内涵,“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又使得这一内涵进一步得到了充实,中俄正在成为大国理性合作的典范,两国都借助于这一关系提高了自己的国际战略地位。这首先得力于两国决策者的政治远见。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际政经体系中仍然活跃的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冲动是中俄致力发展双边关系的外部动因。一方面,这是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这是构建更为平衡、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必然要求。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经贸领域,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能力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互补,中国的产品加工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也有助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在安全领域,中俄不仅都面临着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现实挑战,也面临着个别国家军事联盟的潜在挑战。所有这些,都要求两国进一步提升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水平。
目前,中俄关系中尚有阴影存在。俄罗斯一些人对于中国的发展仍持有疑虑,中俄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未完全解决。拉夫罗夫在访华期间与中方签署了中俄政府关于成立移民问题联合工作组的协议书和关于在黑山头和旧粗鲁海图居民区额尔古纳河现有界河桥处共同建设新桥的协定,就明年年底前如期完成两国边界勘界工作、依法鼓励和规范两国间正常的人员和贸易往来等达成了共识,这对于保持两国在各个方面的良好合作意义重大。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不针对第三方、不具有扩张性的特点,这种关系是国际政治中的一种建设性的正面力量,对于仍处在冷战后的调适期中的国家间关系来说,其发展历程具有借鉴意义。

‘玖’ 我国跟俄罗斯的关系怎么样

不是军事节目中的大嘴说的那样,从90年代初中国的发展,有3辆马车的运行,俄罗斯就是提供能源支持的一辆马车,由于入侵克罗里亚,西方在经济制裁,中国是俄罗斯少有的支持者,所以在一起报团取暖,但各有心腹事,俄罗斯是事实上讨厌中国人的国家之一,俄罗斯是中国唯一不敢骂的国家,只要你骂就收拾你,和美日民主国家绝对不同。

‘拾’ 分析下我国和俄罗斯以后的各项关系

从政治角度来讲,表面上看中国与俄罗斯是战略伙伴。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大国,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离开俄中两国有分量的权威性表态,当代任何一个重要问题都不可能得到解决。近年来,全球和各地区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新的极其尖锐的国际问题、挑战和威胁。这使俄中两国增添了许多新的共同点和实际合作领域。在美国试图利用全球化进程谋求单方面经济优势和地缘政治优势的条件下,俄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捍卫多边原则、尊重国家主权原则和各国人民有权自主选择本国发展道路原则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但是实质上中国与俄罗斯之间还存在着很多矛盾,中国和俄罗斯有着漫长的边界线,两国的领土争端到现在就没有完全解决过,虽然前段时间克里姆林宫与北京方面签定了一些领土条约,但是存在争议的边界线还有很多。此外,俄罗斯保守派对中国还存在很大戒心,他们对中国日益崛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很担忧,对中国的强大有着一定的防备。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我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俄罗斯会继续保持着对中国的戒备。
军事上的关系将不再是以前那种依赖关系,从近几年中国向俄方武器进口数量来看,相对于以前那种中国作为俄罗斯最大的武器出口国的关系,已经明显改变了。这是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科研经费和国防经费得到很大保障,中国的科技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国产武器装备基本上能满足解放军现在战争的要求。但不得不说,中国的某些关键技术还得借鉴俄罗斯,例如航空发动机和导弹技术等。不过随着中国的这种飞速的经济增长态势,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解决所有瓶颈技术,将来中国的军事技术将完全脱离俄罗斯。
经济方面,中国与俄罗斯有着很大的利益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多值得俄罗斯借鉴的经验。而且俄罗斯是一个能源大国,中国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需要寻求多方面的能源来源,俄罗斯丰富的能源将会降低中国因能源进口单一而面临的威胁。
文化方面恕本人才疏学浅,未能解答。
本文仅代表个人看法,如有不正确地方,请雅正。3Q!

阅读全文

与我国与俄罗斯应如何发展双边关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7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8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1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7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0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7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5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