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发展如何

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发展如何

发布时间:2022-02-11 11:51:22

⑴ -中国和俄罗斯,谁的科技更发达

就技术而言,俄罗斯在某些高端领域比中国领先(航天技术,重型武器).但受经济的限制,他无法完全运用其高端技术.所以就目前来说和中国总体实力不相上下.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联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⑵ 俄罗斯的芯片,和光刻机的技术,现在发展得怎样了

芯片、光刻机成为了俄罗斯不能说不担心芯片和光刻机的问题,只是他们现在根本还有必要操心这件事,而这一切和俄罗斯(前苏联)的近50年发展所导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总结一下就是他们不看好晶体管,同时因为体制的原因,导致许多创新被埋没。

正如前文所说的,芯片其实是近代最重要的科技。由于芯片所引领的是产业链和标准。因此,掌握了芯片技术,就可以实现垄断,并从中获取暴利。西方国家从芯片行业获取到了大量的甜头。芯片的用处很多,它需要用到方方面面的领域,无论是军工的,还是民用的。如果一个国家因为某些政治因素不能够进口芯片,那么这个国家的许多行业都会受到冲击。

⑶ 俄罗斯科学技术发达的事例

在军事领域特别突出。
1飞机的隐形技术。美国采用的是改变飞机外形或是摸涂料的办法,但这会牺牲飞机的其他战斗性能。比如美国的F117隐形战斗机仍然是亚音速。而俄罗斯走的是一条别具特色的道路:等离子隐形。在飞机上安装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电离气体吸收或是改变雷达波的方向达到隐形的目的,而且比回牺牲其他性能,如米格1.44,但技术难度大。
2太空武器。目前只有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实战型反卫星卫星,和天基导弹。
3卡-50直升机。共轴反向双旋翼布局并且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弹射救生系统的直升机。
4导弹,如红宝石反舰导弹可达5倍音速,对于包括航母在内的军舰来说几乎没有反应时间。而其他国家的同类导弹不超过3倍音速。

⑷ 俄罗斯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俄罗斯科技

科学技术在俄罗斯复兴中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随着俄罗斯政府对经济改革方针进行调整,俄政府更多地转向发展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基础的国内现有工业、技术和科学潜力。

随着俄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俄罗斯的科技队伍已开始出现稳定,人才流失速度也有所减缓。而且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俄科技界流失人员的绝大多数是转入国内收入较高的商业部门和私有化企业中,到国外谋职定居者只是小部分。据俄科学统计与研究中心估计数字,近年俄罗斯科技界移民到国外的人数分别为:1990年2,100人,1993年2,300人,1995年为2,200人,1997年1,200人,1998年1,100人,1999年1,400人。

在科技发展体制上,俄罗斯其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并不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长处在于能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最具前景的关键科技领域,并能较快居于这些领域的世界前列。俄基础研究、军工和宇航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便是这种体制长处的体现。虽然当前俄科技体制也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转轨,但政府对重大科研活动的支持系统仍得到维持。尽管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对于那些代表国家高科技术水平的世界尖端科研项目舍得投入。

在基础研究方面,俄从苏联继承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由于投入不足,目前俄基础研究水平已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近年来,尽管困难重重,俄罗斯仍基本保持了其整体科技的完整性,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十分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俄科学院仍完成了约5,000个研究课题。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那些不进行多年耗资庞大的观察就不可能取得成就的研究。如:俄罗斯科学院在微电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高温超导、化学、天体物理、超级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气象等领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核激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俄科学家先后在实验室合成元素周期表上第114号和166号超重元素等。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在面向21世纪的科技角逐中,仍是实力较强的一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不遗余力地捞取俄罗斯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这点。

在高技术研究方面,由于过去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努力,俄罗斯在很多领域仍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和许多原创性技术。据俄工业科技部调查,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在其中12—17项技术领域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如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参考资料:江西省科技厅国际合作处

⑸ 俄罗斯科学家对科学技术的贡献有那些

俄罗斯的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748年罗蒙诺索夫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他们的化学元素周期表;1895年齐奥尓柯夫斯基提出液体可用于火箭推进;1907年马尔科夫提出了称为“马尔科夫链”的相关概率论;1954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绕地球飞行;1968年研制出了有感觉的机器人;1971年发射了“礼炮-1”好轨道空间站。目前。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⑹ 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方面对全世界的贡献极为巨大,但这些贡献多为他们苏联时期的骄傲了,当时对社会经济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不过这是历史了,我学理的,不太了解,不敢瞎说。科学技术方面:往远了说,他的科学家在数理化生方面提出了诸多理论:比如门捷列夫(Д.И.Менделеев)的元素周期表,巴甫洛夫的狗的条件反射实验,Лев Ландау(朗道)对量子力学做的贡献,加加林Гагарин上天是他们最骄傲的,学过大学微积分的都知道Б.П.吉米多维奇……文学方面很多作家,托尔斯泰、高尔基、普希金、叶塞宁、契诃夫等等,不说了。艺术方面,什么列宾啊等的。

⑺ 谁知道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的事例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转移

作者: 沈律 | 2005年07月14日07时38分
论现代科技革命与世界文明中心转移

沈 律

http://scitechics.wy8.net

[email protected]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未来将属于中国。

[关键词] 现代科技革命,世界格局演变,文明中心转移,东方文化复兴运动,中华民族崛起

1.引 言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德国的衰落和美国的振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迅速从德国转移到美国,使得美国很快成为世界最强大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大国。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沿着顺时针方向由西方欧洲大陆转移到北美大陆。使得整个大西洋区域在各方面处于繁荣状态。由于“冷战时代”的结束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以及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还将沿着顺时针方向再次进行转移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沿着顺时针方向转移主要取决于世界科技、经济、贸易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古代由于为陆地交流,近代和现代由于为海洋交流,因此,从历史上看表现出顺时针转移),即从北美大陆及大西洋区域转向东方亚洲大陆及太平洋区域。随着未来一场更大规模的“东方文化复兴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中国将随之崛起再度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当今世界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美国的相对衰退,世界格局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已从“二战”后两极东西方(东欧与西欧)军事对抗状态转向南北方多极经济竞争状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将成为今后世界的主要矛盾。“冷战”的结束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正式衰落及其局部性(欧洲区域)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以及旧时代的终结。多极化经济竞争结构的形成,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始。南北经济矛盾的加剧将会进一步演变成新的世界性东西方(东方亚洲太平洋区域与西方欧洲大西洋区域)关系的紧张。激烈的竞争将会对未来世界格局的变革产生重大深远意义的影响。随着全球性(世界性)东西方关系问题的解决以及东方思想文化、科技传统的回归复兴,中国将在未来世界舞台上重新崛起,这一切将意味着未来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再次确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未来世界格局的演变也将遵循这一古老法则。“分”则是世界科技、文化、政治、经济中心转移之时,“合”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形成之日。未来将属于中国。

2. 现代科技革命的掀起

对于目前世界上掀起的科技革命浪潮,美国、日本、西欧以及东欧等国谈论这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各种观点、各种提法纷纷涌现,有的叫“第三次、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有的叫“产业革命”,还有的叫“技术革命”,此外也有叫“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经济时代”等等。现代科技革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经济发达国家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群及其相关产业群。它们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相对论、量子力学、材料科学、能源技术、信息技术、耗散结构论、海洋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环境科学技术、城市工程、管理科学、协同论、突变论等等。这些新科学技术正在发达国家中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和发展,并已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变革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广泛深远意义的影响。在当代谁能有效地发展和应用这些新科技,谁就能处于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的领先地位。

(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孕育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孕育和准备了。自由资本主义到上世纪末已经达到了它的顶峰。在二十世纪初,开始了资本主义的现代阶段,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最深厚基础(经济基础)是垄断,表现在工业生产上尤其如此,与此相应的政治则是对内的欺诈和对外的侵略。而发达国家间的能源战、资源战往往是这种经济和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资本主义现代社会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各种新要求。
从工场手工业过渡而来的旧工业,由于设备简陋,投资少,因此表现为规模小而且分散,十九世纪以来,工业生产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已相对集中,而出现的重工业和其他大工业需要高投资,多设备,密集劳动,这就使得资本的集中者掌握这些新工业成为可能。其次是专利制度的过分严格,新发明的技术往往集中在个别人手中,使他们得以利用新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生产。还有与资本进一步的结合,人为地压制了权力低、资本簿的企业。而权力大、资本厚的个别企业得以畅通无阻的迅速发展。应该指出,这种集中是有限的,因为最终不能完全集中于一个集团,更不能完全集中于一个人。所以高度集中并不能排斥竞争,相反会加剧竞争。竞争是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集中和竞争对科学技术发展就产生了两方面不同的影响。首先是抑制,当一种新技术出现后,某一公司或集团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买下这一专利,自己不用也不准别人来用。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别人采用了新技术就意味着自己的落后;另外,竞争也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新科技往往意味着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利润,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利润正是打败竞争对手所必需的。
社会生产出现高度集中化的同时,则又表现为复杂化。传统行业越分越细是社会生产复杂化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生产的复杂化必然导致先进科学技术产生,应该看到,复杂化的生产也并不完善,有的甚至还没有达到初具规模的地步。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产过程的完善和定型化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相联系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生产的复杂化意味着分工的精细化。这时,从事于第一工序和流程生产的人们得以从专、精、深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发现和发明新科学技术。当然还应该看到,人们从总体上来把握复杂化的生产时,由于需要考虑其间的联系,也会产生新的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方面摧毁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另一方面也极大了刺激了新科学技术的发展,这表现在战时,由于战争的需要促进了军事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战后军事科学技术向民用科学技术的转移,使得科学技术变成了新的经济产业。新产业经济的增长又反过来资助并促进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2)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爆发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首先在美国爆发科学技术革命,然后播及全世界。从开始发生到趋向高潮,时间很短,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是从自然科学技术的突破开始的,之后影响到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数学,并导致一系列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的产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现代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科技观、人生观、伦理观、审美观等)和思维方式。在崭新的思想和方法原则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新科学技术。如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海洋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生物工程、原子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材料科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学、宇航科技等等。他们共同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巨大飞跃。并进而带来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宇航产业、管理工程产业、咨询产业等等。这些产业现已成为西方世界寄希望的所谓“朝阳经济”。其中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播下了火种,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已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由于微电子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自动控制机器(电脑),已经可以有条件的代替部分特定的脑力劳动,就像其他机器代替体力劳动一样,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场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所以,人们把这个时代称为“科学技术革命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成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生产三位一体,协同发挥社会功能。从而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构,使得全世界的产业经济、社会政治和世界格局为之震动。

(3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历史的转折年代。从以政治、经济为中心的人类历史角度上看,这时期发生了五件大事:第一,美国开始衰退 ;第二,苏联向美国提出挑战;第三,中国国际地位开始上升;第四,欧洲经济组织成为对抗美、苏新势力;第五,发展中国家开始觉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学技术表现为综合化趋势,科学与技术各学科不断分化,与此同时,相互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就是专业化分化同时的综合化趋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科学技术是这样,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科学技术更加如此。这种综合化趋势越发增强,并且导致现代科学技术网络体系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幼年期,各学科是分立的,而现代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则越来越模糊不清,与综合化趋势相应的问题就是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计划化”问题。科学技术综合化与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大规模化,就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科学技术工作,对科学技术进行有目的、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计划目标。由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及其研究规模的大型化和计划化的驱使下,所谓“大科学”与“高技术”诞生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在各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产的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新要求,并且为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现代科学的进步,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技术力量,并形成直接的生产力,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古代科学基本上与技术融合在一起,从整体上来说还是经验性的,近代科学大体上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与技术大体平行发展,那么现代科学已经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理论体系,并且经常走在技术的前头,据统计,由于采用科学技术成果而实现生产力的增加,二十世纪初为5-20%,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已达到60-80%,有的产业部门则为100%。现代“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基础与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哲学与数学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技社会化,社会科技化,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成同一整体。从科学理论的提出到技术方法上的突破再到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往往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个转化序列。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向社会各个方面全面渗透,科学技术通过不同方式进入生产过程,其作用将越来越大,其步伐将越来越快,社会将更加科学技术化。与此同时,正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联系,它本身的发展就需要有多方面支持,并与社会生产的状况息息相关。现代科学技术不再是以个体劳动形式为其研究特点,而往往是有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劳动,政府的支持,基金资助,科学技术也更加社会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
现代科学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出现,学科分化越来越细,许多学科有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杂交,往往在各门学科相互联系的关节点上生长出更新的、更具有优势的交叉、边缘、横向、综合科学技术学科群。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辩证统一。现代科学技术就是在这两种矛盾过程中不断进化发展。
总之,二十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成果辉煌,这首先表现为科学技术本身的深刻而广泛的革命,其次表现为人类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思维观、伦理观、人生观等)和方法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它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部门,使工业和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医疗卫生、文化艺术以及教育、法律、心理、宗教等各个方面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科学技术既是对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力量,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战后世界格局之演变

二战后的四十余年,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虽然错综复杂,但世界格局的演变则是其中变化发展的主线。什么是世界格局,所谓世界格局,从狭义上讲就是指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则是在世界舞台上,各国政治力量基于自己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全球性整体结构和表现形态。世界政治格局是各国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达到相对均衡的产物。虽然这些政治力量基于一定的经济力量和科技、军事力量而展开角逐,但在这种角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都融合成综合国力而出现在世界舞台上。这些政治力量作为系统中的要素在全球大系统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这些政治力量之间是不断对峙、矛盾、组合、分化、再重组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由于世界政治格局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全球整体结构与表现形态,因此国家、地区之间的细微变化不会带来整体格局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不等于局部地区的政治格局。而是各种政治力量角逐形成的世界政治相对稳定的总的主干结构。如果我们把世界政治格局看成一个大系统,那么各种政治力量就是系统中的要素。各种政治力量在各自的层次上相互影响、制约、合作、斗争,从而导致世界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政治力量的变化,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作用最为显着。当然,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决不是某一、二个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抵消而形成的。一些因素要把它导向这方,另一些因素则要把它导向那方,我们看到的世界格局正是各种因素经过不停顿的、反复曲折的斗争而呈现出来的相对均衡结果。

(1) 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抗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美、苏结盟也失去了现实的基础。世界格局即从战时两大营垒—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国家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向战后两大阵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转化。1944年8月在华盛顿附近巴敦橡树园,美、苏、英、中四国举行会议,拟订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建议这个组织取名为“联合国”,翌年4-6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制宪会议,51个国家派代表出席大会,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它下设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共6个主要机构。联合国宪章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并规定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国际争端。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侵害别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别国内政等原则。联合国的建立,体现了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烈火考验的各国之间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进行的某种合作与共处。
但是,美、英执政者不满于雅尔塔体系中的势力划分,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苏联屹立在他们的面前,力图夺取战略要地来维护资本主义的统治,特别是由于东欧一些国家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更使他们感到不安,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着名的“铁幕”演说。他呼吁英、美合作,建立军事同盟,以对付苏联的威胁。从此英美与苏联分道扬镳,开始了长期的“冷战”,而铁幕演说则成了“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
在丘吉尔“铁幕”演说之后不久,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目的,相互执行着遏制政策和战略。西方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笼,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方通过成立共产党(工人党),建立经互会,建立中苏同盟,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以“冷战”为特点的两大东西方阵营的形成与对峙不是偶然的,这种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意识形态等各方面的竞争,其紧张程度不亚于“热战”是有深刻根源的。首先,它是两种社会制度根本对立的结果。其次根源于美国妄图建立一个长期以自己为核心的全球系统。实现美国全球战略和美国世纪的梦想。以及苏联妄图建立全球霸权主义的野心。再次,根源于雅尔塔体系世界势力划分的不合理性,从而导致双方势力展开激烈争夺。

(2) 两大阵营的分化到三足鼎立

两大阵营经过十多年时间,双方都逐步走上了自身分化解体的道路。
首先,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社会主义各国之间应该是团结合作的关系,国家无论大小,地位一律平等,但苏联却处处凌驾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之上,动辄组织围攻,严重伤害了别国人民的感情。随着苏联走上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道路,社会主义阵营也就趋向解体。1961年起,中国观察员不再出度经互会和华约会议,阿尔巴尼亚也在这年被禁止参加经互会,并与苏联断交。1968年8月因捷克斯洛法克进行改革。苏联便武装入侵,干涉其内政。事后,中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其它国家共产党强烈谴责了苏联的暴行。罗马尼亚同时拒绝参加华沙条约组织的实战演习,至此,社会主义阵营正式趋向解体。
其次,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随着美国实力地位的日趋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贝体系开始瓦解,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后,便迅速增长,他们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资本主义阵营开始随之分化,无论是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还是日本,进入六十年代后,都不甘心担当美国的马前卒,而要与美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此提高自已的国际地位。因此,美国再也不能绝对地控制西方阵营了。
再次,第三世界阵营的崛起。二战后美国凭借其超群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实力一直称霸于世界。但到了六十年代,苏联也走上了与美国争霸世界的道路,这与苏联六十年代实力增强分不开。尤其是军事实力的增强分不开。同时也是大俄罗斯民族利已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六十年代还有一支重要力量的崛起,这就是第三世界阵营。他们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力军。这样就形成了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与第三世界联合反霸的世界政治格局。其特点是:第一,美苏争霸是在两大阵营分化过程中进行的,反过来又加速了两大阵营的分化。第二,美、苏这一阶段的争霸经历了从激烈到缓和的过程。激烈也好,缓和也罢,仅仅只是策略上的变化,而不是战略的转变。他们争霸的重点在欧洲,同时也遍及全球,从而遭到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各国的反对。第三,有些国家虽然与美、苏关系密切,但不再是亦步亦趋,甚至很不满意美、苏在世界上的扩张称霸。第三世界也有一些国家亲苏或亲美,但这只是他们根据自身的国情选择的反霸策略。而不能认为这些国家赞成美国或苏联称霸世界。
三足鼎立的世界格局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其第一层次就是美国集团、苏联集团、中国及其它第三世界国家构成的三足鼎立的大系统;第二层次有若干子系统,美国与日本、西欧相互关系形成倾斜性三元格局,即属于这种子系统之一。它们在经济和战略上既有矛盾分歧,又要相互依赖。属于第二层次关系的还有美国与其盟国组成的北约组织,苏联与东欧国家组成的华约组织的关系。第三世界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等。在第二层次子系统下面各个地区国家又有不同程度的组合形式,如西欧联盟、非洲统一组织、东南亚联盟、孔塔多拉集团,这是属于第三层次的系统。在这样一个大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联系,苏、美之间是互挖墙脚,对垒分明,他们与自己的盟国则来往密切,增强向心力。西欧、日本已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尤其是西欧,一向加强自身的联合,同时又积极发展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第三世界则在联合反霸的同时也增加同发达国家的交流,争取广泛支持,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因素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

(3) 走向多极化的东西、南北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苏联在世界上扩张的力量开始下降,美国则陷入越战后国际地位下降,日本、西欧则广泛运用新科学技术,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三世界经济也有所发展,中国的力量也在逐步增强,这一切都说明世界正趋向多极化格局。西欧随着其整体经济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正在向世界政治的一极发展,他们日益不满于美国的保护伞和“越顶外交”,越来越希望联合自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讯手段的现代化,西欧各国之间的交流越加频繁,国际间的合作和经济一体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欧洲共同体对西欧各国的吸引力也在加大,在对待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上,西欧各国虽然态度差异,但都感到不能落后于美国,并在法国首倡下一致行动,通过“尤里卡计划”,决心走联合振兴西欧科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道路。
东欧虽然实力较弱,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自主意识增强,大多数国家开始探索适合自已国家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罗、匈、保、民主德国都不顾苏联的压力,以不同方式提出并强调小国应该而且有可能在国际上发挥自己的作用,声明不能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挟令各国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东欧国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与西欧恢复发展经贸联系。现在正在向发展政治联系过渡。
七十年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之后,也从依附美国的地位上升为平等伙伴,并积极鼓吹成立太平洋共同体。力图通过经济合作扩大自己政治影响。近年来,随着它成为最大债权国,最大贸易顺差国和最大投资国,使美国也有求于它。日本开始加紧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七十年代,中国自推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体系结构更趋合理,国际地位更加提高。
七十年代,整个第三世界随着新独立国家进一步增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不结盟运动继续向前发展,要求改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斗争持续深入,第三世界大力开展南南合作,其领域与范围正在不断扩展。 总之,第三世界的作用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尽管多极化还是正在发展中的新格局,有些世界政治力量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极还需一个过程,但多极化中的各种世界力量已能对美、苏起很大的牵制作用,对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在世界多极化中,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是其中轴和核心,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首先,在东西关系方面,进入七十年代后期,东西方关系主要表现为苏联与美国继续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形式表现为激烈对抗。但到了八十年代,对抗趋向缓和。由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新思维,1985年元月,美、苏日内瓦会谈商定恢复核武器控制谈判。从而预示着东西方关系的解冻。中导条约和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的签署、东欧的变革、柏林墙的推倒、前苏联的政治多元化及自由市场经济的改革、德国的统一、华约的解散、前苏联的解体、波罗的海三小国的独立、欧盟统一大厦的筹建,等等,共同标志着“冷战时代”的结束。一方面由于苏、美两国受到各自力量的限制及核战争的全球毁灭性后果设想以及苏联及东欧国家经济的持续性衰退;另一方面也由于各自同盟国的分化与解体,限制了美、苏争霸势力的发展。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反霸和争取和平力量的增强。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世界“冷战”格局瓦解。“冷战”格局的瓦解则预示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相对衰落及其一统天下的历史时代的终结。
其次,在南北关系方面,南北关系是指南方发展中国家联合反对北方发达国家国际垄断资本的剥削,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求得人类共同发展问题的解决。所以,他不光是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世界政治问题。从第三世界崛起的进程上看,开始南北谈判则是第三世界进行国际斗争的第二回合,即谋求民族经济的发展。(第一回合是谋求民

⑻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究竟有什么重大贡献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贡献不可小觑。

⑼ 俄罗斯的科学真正有了飞速发展基础是在什么以后

俄罗斯的科技,主要是二战后来自战争的获取,简单来说,是掠夺了德国的科技。德国技术是近代俄罗斯科技得基础。主要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冶炼,化工领域。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的科学技术发展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7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