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俄罗斯从事服装业等轻工业
俄罗斯是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他横跨亚洲和欧洲,有着广阔的土地并且临近北极圈,气候方面也比较寒冷,它的本地工业非常发达。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俄罗斯从事服装业等这一类的轻工业,我认为原因应该从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劳动力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下面我将一一进行解释。
俄罗斯作为一个工业大国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吸引着轻工业的投资。
2. 俄罗斯加入世贸,在中国贸易方面有会出现哪些商机
机会不是没有,不过肯定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乐观;之前中俄贸易一直也在做的,只是以前走的是灰色清关,现在在向白色清关转,到加入世贸之后,关税会降低,灰关的优势会慢慢消失,这个对于走正规清关的大的物流公司是一个好消息,对目前已经在做中俄贸易的商家也是个好消息。至于对你有什么机会,我这里不清楚你的情况,如果你手里有几十万,可以选产品走散货去俄罗斯卖;如果上百万,那你可以在那边市场看下,在国内厂家采购过去,找铺位做批发。现在他们没有加入WTO,你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加入了也是一样的,所以影响不大。
3. 如何在俄罗斯做生意
一是从短期来看,因俄目前国内制鞋业生产萎缩,所以道。出口中低档但质量好的产品将是占领这一市场较为现实的方向。
二是从长期来看,可在俄罗斯建立合资企业,利用当地闲置的生产设备、多余的劳动力及部分原材料进行合作生产。俄罗斯在制鞋业方面拥有较大的生产潜力,但因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一直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合资生产可帮助企业较顺利地进口鞋仍是满足俄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渠进入这一市场,同时进口原材料、设备均可享受免税待遇,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近来,俄罗斯政府对建立合资企业也持鼓励态度,认为这有利于振兴民族工业。进行合作生产将是俄市场上各厂商之间展开竞争的一个主要方向。
三是在销售形式方面可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合作连锁形式或在生产上首先定位于中档到中高档范围,即使难度很大也应坚持,因为这种机制是提升自己产品品牌形象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另一种机制是到现场陈列室联系批发商和零售商:必须记住,今天的消费者更多注意的是流行并能理解刚出现的最新趋势。如果是合资或利润分成的情况,俄罗斯商人私人很难接受将股份移交给外国投资者,特别是在外资控制主要股份的情况下。曾经成功的中国企业通常都已与其合作伙伴以及当地机构达成正面的个人亲善关系。
四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加大彩购商的开发与分级管理。上半年,受到非典的影响,许多采购商取消了前往中国采购的计划,使许多厂商受到冲击,但仍然有许多中国生产厂商利用网络工具获得许多商机,这也充分反映了网络工具在销售方面的重要性。利用网络,可以定期向原有的采购商发送最新款式需求订单,另外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以及BBS 等工具,开发俄罗斯新采购商。开发采购商时还必须做好采购商的分级管理,使销售市场不会受到冲击,也便于采购商的深度开发。
五是多参加俄罗斯的展会,俄罗斯行业组织经常会举办一些以纺织服装、配件、鞋类为主题的行业展会,旨在促进国家间轻纺方面的商务合作。这样的展会往往吸引很多大采购商前往寻找机会,也是供应商获得大订单较理想的途径。
4. 为什么很多人在做直销
在21世纪,最火爆的职业和最赚钱的项目莫过于直销,但是很多人对直销却是敬而远之,究其原因还是大家对直销和传销的理念有所混淆,因此对直销也不是很友善。但是我们要明白,想要做直销也并非那么容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直销到底是什么,和大家为什么对直销有所忌惮?
直销是什么?给你答案!
直销立法,意味着直销业将在法制的保护下得到健康的发展。据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直销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达到5000万以上!
有句话说的很好:“机会来的时候,往往都是丑陋的。”所以大家对直销的各种负面的评价,其实都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有时候可能来自别人的嘴里,人云亦云。毕竟人言可畏啊!
其实有的时候如果我们对一些事情有所忌惮的话,那是好的事情,但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这些事情的真伪才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去判断。如果只是一味的否定的话,那么只会错失更多的机会,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够对事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5. 什么叫包机贸易是不是俄国特有的贸易形式
作为中俄双边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机贸易发展到今天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本身具有偷税漏税的性质,并存在诸多问题,国内就如何评价这种特殊的贸易方式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本文基于对企业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调研,对包机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提出了看法。
一、中俄包机贸易的基本情况
(一)起源及流程
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包机贸易是俄罗斯对外贸易的一种极为特殊的形式。由于当时俄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工厂大量倒闭,日用消费品奇缺,而俄法律准许每个公民每次从国外免税带入价值不超过5000美元的货物(视为旅游购物),很多俄罗斯人便到国外倒货,我国是一个主要的货源地。由于正常的定期航班(即图1中的①)无法容纳每人携带价值5000美元之多的货物,于是连人带货一起装的“客运包机”方式(即图1中的②)便应运而生,这便是中俄包机贸易的最初形式。
图1 中俄包机贸易的运输形式
随着贸易量的迅速扩大,单纯的客运包机已无法满足需要,而且,为了限制倒爷贸易,俄政府还在1994年1月1日将5000美元的免税限额降至2000美元,于是“货运包机”方式(即“包机包税”,图1中的③和④)便随之产生。它与客运包机的区别,不仅在于运输工具从客机变成了专门的货运飞机,更重要的是采取了“包税”方式,即由发货人按整架飞机的载货量向“清关公司”交纳一笔一揽子费用,后者全程代办报关、纳税、商检手续。后者凭借与俄高层官员的联系以及贿赂海关官员,可将高税率的货物谎报成低税率货物并瞒报货值,大大减少税费成本,但不向收货人提供正式的海关完税凭证。这种方式一经出现,很快就取代了客运包机而成为包机贸易的主要形式(在对俄贸易中,不仅航空运输可以采取包税方式,铁路或集装箱运输中也存在类似情况,称为“包车包税”或“包箱包税”),本文所指的中俄包机贸易,就是特指“包机包税”,其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按我国民航管理的有关规定,俄包机只能空舱飞往中国,因此,中俄包机贸易实际上是一种单向贸易,即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贸易商主要来自俄罗斯和中国,也有少部分来自独联体其他国家和东欧国家。从贸易商的性质看,大部分是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也占有一定比重,实际上,私营企业中有很多就是由个体经营者发展而成。由于没有外贸经营权,它们必须通过中国的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由后者负责完成货物的报关和商检等程序。
图2 中俄包机贸易流程图
由于俄缺乏有实力、有信誉的中间商,从事中俄包机贸易的贸易商采取的都是“跨国直销”方式,他们既是国内的发货人,又是俄境内的收货人,还要在俄境内以批发或零售方式自行销售出口的货物。
货运代理公司又称包机商,常与机场的地面服务公司联合,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飞机加油、跑道、航空管理在内的“一条龙”服务(1架包机,地面服务公司收取的服务费用约为1万美元),同时,货运代理公司还负责向俄航空公司包租飞机。
由于俄航空燃油价格较我国低很多,且航空运力过剩,而我国的货运航空运力则相对不足,因此中俄包机贸易的空中运输业务全部由俄航空公司垄断。当然,俄航空公司须向我国民航总局提出飞机入境及各项业务申请,由后者进行审批。
清关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少纳税费。按1架飞机载货50吨,每公斤收取3~4美元计算,“包机包税”的一揽子费用约为15~20万美元,其中租用飞机的费用约为7~8万美元,剩下的就是海关税费和清关公司的收入,而这笔费用(税费加清关公司收入)大约只相当于正常海关税费的45%。此外,清关公司还可使通关速度比正常情况加快很多。
中俄包机贸易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先运往莫斯科,再通过各种渠道销售到俄境内各地区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和一些东欧国家。我国从事对俄包机业务的机场主要包括天津、石家庄、乌鲁木齐、太原、济南、沈阳和呼和浩特。1997年以前,约80%的飞行架次和货运量都集中在天津机场,其后由于民航总局重新划拨架次、以及各机场之间竞争加剧等原因,天津机场所占份额大幅度下降。
(二)货物来源和商品种类
中俄包机贸易的货源主要来自南方,主要的集散地包括北京雅宝路和秀水街、河北辛集、浙江义乌、福建石狮和泉州等商品市场。商品种类主要是服装、皮革制品和鞋类,最初档次很低,甚至充斥伪劣产品,近年来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逐步提升。与航空运费高于铁路运费相对应,包机贸易目前主要以中档产品为主,也包括少量高档产品。
(三)贸易规模
虽然我国海关未将包机贸易单列统计,但我们仍可根据国内各机场统计的飞行架次和货运量,以及平均每吨货物的价值大致估算出中俄包机贸易的规模。
根据机场海关的经验,1架包机的出口报关值约为5万美元,根据外贸公司的经验,出口报关值一般只相当于实际货值的1/10左右。综合这两个数字,1架包机所载货物的货值就应该在50万美元左右。由于1架货运包机的平均载货量约为50吨,因此我们推定,每吨货物约合1万美元。
从图3可见,包机贸易在1993年起步后,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在1997年达到9.2亿美元的第一个峰值,1998年由于俄卢布大幅贬值,贸易规模有所回落,但很快又恢复上升势头,并在2000年达到新的峰值——10.1亿美元。
图3 中俄包机贸易规模
注:由于货值是按每吨1万美元由货运量计算得到,故货运量和出口额可用同一条线表示。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民航总局和天津机场提供的中国对独联体货运包机(包括了定期和临时航班)运输量数据,经调整和估算后得出。
二、中俄包机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包税出口的商品进入俄境内后不具有合法地位
虽然贸易商支付的一揽子费用中已包含了货物的进口海关税费,但由于整架飞机的货物是作为一体报关的,海关只对清关公司出具一份完税凭证,后者并不向各收货人就每批特定货物提供完税凭证。因此,货物虽然可以顺利通过海关进入俄境内,但在销售过程中一旦遭到俄执法部门(税务、海关)的盘查,几乎肯定会被查封或没收(这被称为“封库拉货”)。实际上,在对批发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时,俄执法部门还会以罚款为名将现场的所有现金和贵重物品没收。
(二)货物出口后无法进行外汇核销
虽然个体经营者和私营企业都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但由于外贸公司本身并不是收款主体,无法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实践中采取变通方法:一是由地方外汇管理局指定专营包机贸易的外贸公司,在外汇核销单上加盖“包机专用”公章,以不收汇、不退税的方式核销;二是直接免收核销单;三是使用从别处买来的外汇核销单进行核销,当然,这属于违法行为。新公布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包机贸易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包机贸易流程中所有主体收取的货款均可用于出口单位办理核销,但外贸公司只是赚取代理费,贸易商出于商业风险的考虑,根本不愿将收到的货款打入外贸公司账户进行核销。
(三)包机超载、隐载现象普遍,飞行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了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无论是贸易商还是俄航空公司都倾向于尽量增加飞机的载货量
6. 作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经济上有什么特点
俄国经济上的特点:
这是开展对俄贸易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以为现在就可以普遍实行的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贸易往往事与愿违。这是因为用开启发达西方市场的钥匙(信用证)来开启俄罗斯不成熟市场这把锁,是开不开的。如果把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比作一个经验丰富的成年人的话,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则还是个儿童,现正迈向他的少年时期。
一、俄罗斯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1991-1993年上半年)。
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俄政府开始大量引进西方的改革方案,推行私有化,雄心勃勃地构建市场经济的框架。这个时期俄罗斯经济的特点是: 计划经济原有的联系和基础被破坏,但还没有完全消失, 仍有很大的影响力;市场经济的要素刚刚在构造,还没有成形、竞争机制亦没出现;小商贩小私有者日益增多,但还没转化成资本家;人们的观念未完全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还在起作用。正像一辆汽车已经刹闸,停止运行,但惯性使之向前继续滑行一段一样,俄罗斯的计划经济已经分崩离析,但整个经济的大背景,非市场经济机制还在发挥作用。
这个阶段,是中俄易货贸易的黄金时期。"低工资、低物价"像一道屏障阻止了西方国家的商品大量进入俄市场;中国日用消费品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迅速占领了俄罗斯市场;俄罗斯的大公司、大企业都同中国做生意,信誉好、履约率高。
(二)市场经济框架已经出现,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发挥作用的阶段( 1993年下半年- 1995年底)。
西方发达国家通过1991、1992年两年出口信贷等途径,迅速占领了俄罗斯消费品市场的大部分,俄罗斯与西方的联系日益密切;企业普遍实行了私有化、商业银行、房地产公司、股份公司等市场经济要素象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俄私人资本开始了自己的原始积累时期,掠夺、欺诈、蒙骗、走私成为获取财富的重要手段;市场经济的观念渗入人们的头脑,实际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规范。此时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市场没有完全被占满,与其说俄国这时已经是市场经济了,不如说它是个"大市场"(大集贸市场)更确切。
这个阶段中俄易货贸易走向衰退,俄方接到我方货物后,欠债不还普遍化;普遍开展正规化的现汇贸易条件不成熟;中国地方外贸公司陷入困境,相当一部分撤出俄罗斯市场。但此时市场上中低档日用消费品商品需求巨大,竞争不激烈。一些经营机制灵活的公司开始转换贸易形式。为了避免风险,他们不再发货给俄罗斯客户,而是发给自己;自已在俄注册公司、自己接货、自己销售,从事"跨国直销"或"跨国自销"。 这样,在易货贸易萎缩的同时,跨国营销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至1995年跨国直销成为在俄的中国公司开展贸易的基本形式,达到它的鼎盛时期。在莫斯科从事跨国直销的中国公司最多。莫斯科是欧洲最大的商品集散地,集中了俄西部地区70%以上的中国商人,市内已形成了十余栋着名的中国商品批发中心和中国商场。独联体各国、俄罗斯各地区都有商人到此进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兵营"和"扩东商贸中心"--全俄最大的中国皮夹克批发中心。在俄远东地区,黑龙江省在哈巴边区、滨海边区、阿穆尔州和比罗詹犹太人自治州等4州区建立了7个中国商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市场年销售我国商品达15亿美元左右。在戈罗捷阔沃市兴建的大型综合中国市场上,已有20多个中国厂家,如天津"六必治"牙膏厂,上海"中华"牙膏厂,广州"宝洁"公司等承租了摊位搞直销。在俄罗斯的中部地区,如鄂木斯克,秋明、车里雅宾斯克、叶卡捷琳堡等大城市也都有中国公司在搞跨国直销。在易货贸易步入困境,正规化的信用证方式的贸易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跨国直销这种"非正规"的贸易方式却在俄罗斯大地上兴起,并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已经成为正规贸易的重要补充。
(三)俄罗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初具规模, 市场竞争机制开始充分发挥作用的阶段( 1996-1998年)。
经过5 年的发育,俄罗斯的市场经济的基础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消费品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务市场、技术信息市场、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等已全面形成,并开始了初期笨拙的运转;70%的企业变成了私有企业,国内总产值的70%是非国有企业生产的;最初的小私有者,已经发展成为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家和私人企业;俄罗斯已经出现了一个颇有影响并在政界有自己代理人的中产阶段;两极分化严重,出现了相当可观的失业大军;市场观念普遍化,已成为全民意识。
此时,日用消费品市场已全部被占满,为争夺有限的市场,各国商人开始了你死我活的较量,资本主义残酷的竞争机制终于充分发挥作用了。同时,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在金融业,房地产业等领域也出现了。1996年是一个转折点。如果说1996年以前俄罗斯私人资本的发展是以资本的积聚为特征的话,1996年以后将要开始资本的集中过程,竞争将空前残酷,一大批新生的中小私人企业将被挤垮吞并,只有通过这种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机制,私人资本才能实现由积聚到集中的转化,才能出现现代大资本家、大企业。对于中国人来说,1996年也是一个转折点,俄罗斯消费品市场已相对饱和,中国商品供大于求,跨国直销贸易,由高潮转入暂时的低潮。
1、中国商品发货量激增。以皮夹克为例,1993 年以前年发货量大约为 30-40万件,1996年猛增到300-400万件,以至皮夹克市场大大饱和。其他如鞋、裘皮等积压严重。
2、价格体系混乱。 不少公司在离开俄国之前要处理存货,或者有的个体公司从国内运来不付货款的货物,以及积压几年不适销的商品,往往"跳楼"甩卖。人造毛皮大衣12美元、牛仔裤1.5 美元、羽绒服2-3美元、羊皮夹克25美元,价格低于成本的比比皆是。
3、许多中国厂家直接进入俄国市场。 像海宁皮夹克集团公司,沈阳"双枪"、浙江"雪豹"这些名牌皮夹克厂家都直接上莫斯科卖自己的商品,货量大且价格低,为了维持工厂开工,不惜保本,甚至微亏销售。
4、俄国财政空虚。从1995 年起拖欠工资、退休金,至今仍没全部补发。所以居民的购买力还比较低下。
这样,莫斯科市场上堆满了卖不动的中国货。1996年以前,发货单位,其中国营企业亏损大,但私营企业亏损小。1996年开始,不仅国营企业亏损更加严重,超过50%的私营企业也出现了亏损。1996年以前,"练摊"的基本不亏,现在则有盈有亏。这么大面积的亏损,1996-1997年,跨国直销活动已由蓬勃发展转入暂时的低潮。于是,一大批靠机遇而不是凭实力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公司纷纷退出。置身于前所未有的残酷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每个公司都要为自身的存亡作殊死的拼争。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市场经济从无到有,是一步步发育起来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中俄贸易也在不断变换形式。
二、俄罗斯市场经济的若干特点
从俄罗斯市场经济的生长发育过程看,俄罗斯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了,但它不是发达、完善的市场经济,而是尚未发育完全的幼稚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的一切弊病它都有,现代发达资本主义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机制却没生成;资本主义的市场竞争机制、价值规律已经发挥作用,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限制这种作用的盲目性、破坏性的手段却不存在;私有财产已经形成,但保障私有财产的严谨的法律体制和机制尚有待出台。这是离现代发达资本主义还有相当距离的低级的资本主义。俄罗斯资本主义将变成发达的市场经济,变成美丽夺目、翩翩起舞的蝴蝶,但它现在还不是蝴蝶,它只是难看吓人的毛毛虫,它仅仅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阶段;不经过生命的毛毛虫阶段,蝴蝶是不会生成的。
三、对俄罗斯市场经济认识的两个误区
1991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发育经历了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然而相当多的人对俄经济现实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和脱离现实的。
一部分人对俄罗斯市场的认识还停留在1994年以前, 他们认为俄罗斯市场人人可以进入,发什么货都能赚钱。这种认识是以一种非市场竞争的观点看待对俄贸易,对俄罗斯现实的认识是滞后的。以非市场竞争观念经商的人,人已进入俄罗斯资本主义市场了,却没有市场竞争的精神准备和竞争能力,它表现为盲目发货,在对俄罗斯市场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自以为好卖就发货,或把积压库存商品拿到俄罗斯市场来处理,结果一发就卖不动,没有不亏的。实际上,虽然俄罗斯市场经济还没发育成熟,但竞争规律已经无情地在发挥作用,远比中国彻底。所以,在俄经商必须转变观念,必须抛掉在国内那种非市场的观念或半市场竞争的观念。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俄罗斯我们是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商场如战场"、"优胜劣汰",在这里是冷酷无情的,只有彻底转变经营机制,才能适应俄罗斯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还有一部分人则认识,俄罗斯既然搞市场经济了,要搞现汇贸易了,就应当作正规化的以信用证为结算方式的大贸易。这种认识是以一种现代发达的市场经济的观点对待俄罗斯经济的,对俄罗斯现实的认识是超前的。以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经商的人,一心只想作能开信用证的大合同。对于群众因地制宜创造的跨国直销等贸易形式不屑一顾,结果小生意看不大,大生意又做不了,或者干耗费用,或者撤回国内,丢掉了俄罗斯市场。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的生长经历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资本积聚和集中),--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社会"几个历史阶段,才形成了可以自我完善、实行宏观调控的发达资本主义。而俄罗斯,正处于私人资本积累的初期,处在资本积聚阶段,从资本积聚到资本集中刚刚开始,要达到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的程序,没有十几年,几十年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要像西方那样作正规化的现汇贸易,以信用证为主要普遍的结算方式,在俄罗斯,至少还需要4、5年的时间。1990年,俄罗斯的经济学家们制定了"500 天建成市场经济"的政治纲领,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乌托邦"计划;今天,以为6 年就可以建成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就可以全面展开正规化的信用证方式的贸易,同样是不切实际的。
照我出口商品占俄同类进口商品的比例排序,我对俄出口最主要的10项商品依次为:皮革及箱包制品(占42.4%);玩具、运动用品(占35%);杂项制品(占31%);肉及食用用杂碎(占25.9%);纺织制成品(占22.7% ) ;针织或钩编服装(占20%);化学纤维短纤(占13.8%);有机化学品(占11.8%);鞋靴(占8.8%);非针织或钩编服装(占8.7%)。
由此不难看出,我对俄的出口重点集中在轻纺日用品、初级加工食品及个别化工原料上。换言之,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还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产品技术含量少,附加值低,缺乏拳头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模式。这也是我对俄出口长期不振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这种出口商品结构是否符合俄目前的进口需求呢?
从俄进口商品构成情况看,近年来,我对俄的出口商品结构基本维持原状,而与此同时,俄的进口商品构成却在悄然发生变化,总体趋势是机械设备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日用消费品的份额相应下降。 1997年俄进口总额为482.6亿美元, 其中机械设备占35.1%,为169.4 亿美元;食品占26.3%,为127.1 亿美元;化工产品占14.5%,为70.2亿美元。俄进口构成中排名居前的4 大项商品所占比重相当大,已达33%。在4 大项商品中,除一项为食品外,其余均为机械、电子类产品。应该说,进口品种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市场需求状况。为明确现阶段俄市场需求情况,以便为中国商品寻找更多的出口机会,现将该4 大项商品中进口金额较多、需求较大的36种相对具体的商品。
从总体上看,按照占俄同类进口商品的比重排名,居前的10种中国商品依次为:鲜冻猪肉(占18.6%);涡轮发动机(占6.6%);计算机及办公机器的零件(中6.0%);计算机及办公机器的零件(占4.2%);空调(占2.2%);液体泵(占2.1%);蓄电池(占1.8%);电话、电报、广播、电视机等的零件(占1.5%);旋塞、阀门(占1.3%);绝缘电线、电缆(占1.0%)。其中,除涡轮发动机和空调外,其余均为附加值很低的初级产品,如食品原料和设备零件等。
通过对比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难发现,中俄两国多年的商品互补优势正在逐步减弱,俄罗斯已从进口日用消费品为主的阶段转向了以进口机电产品为主的阶段,而我对俄的出口却长年停留在以轻纺产品为主的日用消费品和简单食品的水平上。这两项产品的附加值很低,出口利润远远比不上机电产品。而且,随着俄消费品市场的日渐饱和,向俄出口低级加工品将越来越困难,利润也将越降越低。
因此,我们要扩大对俄罗斯出口,就必须针对俄市场调整我们的出口商品结构。
1. 重新认识俄市场,提高现有出口商品的档次。
目前俄市场上的中国商品绝大多数属于档位低、质量差、价格便宜的大路货。面对西方高档日用消费品的强大压力,面对其它发展中国家(如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更为廉价的轻纺产品的冲击,改变观念、重新确定市场定位就显得极为紧迫。国内出口单位应尽快摒弃对俄市场的原有偏见,及时改变对俄出口经营战略,从市场调研做起,提高出口商品档次,多出口加工程度较深、附加值较高的轻纺产品。
2. 挖掘潜力,努力扩大机电类产品的出口。
目前我部分家电产品,如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其生产技术早已过关,完全有能力走出国门,在俄家电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1997年,俄电视进口数量为 103万台,金额达1.7 亿美元,但从中国仅进口了4 万台,金额为136 万美元,占俄电视进口总额的0.8%;冰箱进口数量为42万台,金额达1.9 亿美元,但从中国仅进口了 251台,金额为3.9 万美元,仅占俄冰箱进口总额的0.02% ;洗衣机的进口数量为59万台,金额达8722万美元,但从中国仅进口了4550台,金额为45万美元,占俄洗衣机进口总额的0.5%。我以上4 种产品在俄市场所占份额如此之低,与国内相应行业的发展潜力是极不相称的。仅以彩电为例,我国近年来由于重复引进,彩电生产线和产品均有过剩,国产彩电质量已不亚于西方产品。而俄罗斯的彩电生产目前很不景气,我国生产厂家和经销公司可与俄彩电生产探讨提供散件进行组装、合资生产等合作方式,这样,既可带动我产品出口,又能顺应俄日益严格的贸管政策。
3. 完善售后服务,注重出口配套措施。
在商品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社会,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性能相对复杂的机电产品而言。为此,西方许多大公司在向俄出售产 同时,还相应成立了配套的维修站点, 提供优良的售后服务,如德、美、日、韩等国的家电、汽车维修网点几乎遍布俄各大城市。这样就免去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使消费者对该产品、该企业产生一种信任感,无形中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我出口公司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很欠缺。据了解,目前莫斯科尚无一家中国商品专业维修站点。建议国内有关单位,特别是名牌机电产品生产、销售部门,从长远利益出发,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下大气力搞好产品的广告宣传和售后服务工作,为中国商品立足于俄市场奠定基础。
4. 要有远见卓识,打"集团战"、"持久战"。
目前在俄市场上经营的中国公司,一到俄罗斯之后,运营方式几乎都变得如出一辙。从战略上讲,不能或不愿高瞻远瞩,只偏重眼前利益,打的是"短平快"型的速决战,不愿花费时间、精力和资金开发新的出口产品和长期项目,许多公司宁可放弃自身的专业长项,纷纷涌向见效快的轻纺类产品。受此影响,在战术上采取的是散兵游勇型的"麻雀战",各自为战,有时甚至压价竞争,互相拆台。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国家开拓俄市场采取的是一套完全不同的策略。他们从长远利益出发,注重公司形象,采用名牌战略,大力开展广告宣传,"放长线、钓大鱼",宁可暂时亏本经营,也要抢占一席之地,为今后能在俄市场站稳脚跟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议国内出口单位借鉴西方公司的成功经验,改变现有经营方针,贯彻"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鼓励大型专业公司和企业发展长期项目,国内国外相互配合,打"集团战"、"持久战",为中俄贸易的稳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