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人怎么看待苏联解体
既怀念又不喜欢的矛盾心态。 用普京一句话解释,就是:“谁不后悔苏联解体就是没良心,谁想回到苏联时代就是没脑子”, 1、怀念苏联时代。 苏联的光荣,让美国都颤栗。没有失业、全民医保,主导世界的大力量。 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关于是否保留联盟的问题进行了全民公决,这是苏联历史上第一次全民公决。当时全国登记的选民共1.84亿人,其中参加投票的为1.47亿人,76%的人赞成保留苏联。 2、没人想回到苏联时代 苏联时代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作完全分配,没有自主选择权。此外诟病比较多的是斯大林在30年代的清洗以及高压统治。 总的来说,自由度高,收入也恢复到了解体前的水平,福利不及以前。 3、憎恨戈尔巴乔夫 超过50% 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过错大于功”,对其表示反感者占28%,认为“功大于过”的占11%,表示好感的只有14%。1996年他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时,甚至只得到了0.5%的选票
2. 现在俄罗斯人对马克思、列宁还很尊重吗
当然尊重
无论是前苏联,还是俄罗斯,他们都有同一个愿望:人人平等
所以才出现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而马克思、列宁顺势而入,才诞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接下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书记后有显着变化,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改革与新思维,力图从根本上用全新的思路审视社会主义道路,并摆脱斯大林模式留给苏联的一切不合理的遗产。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中央一月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改革的实质是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社会全面民主化”是苏联“现行政治制度变革的纲领”;改革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具有最现代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充分地揭示我们制度的人道主义性质”。1990年7月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纲领性声明”:《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般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思想跟民主社会主义非常接近,并且从原则上摒弃了斯大林主义。
但原则还是想让社会变好
3. 现在的俄罗斯人是怎么看待斯大林的
俄罗斯人对斯大林的看法是大相径庭的:有人视他为党和国家的伟大领导,没有他,列宁思想不会发展,他在经济和反法西斯上贡献巨大;有人则指责他是独裁者,剥削农民,压迫社会。如果说有共识的话,那就是,大家都会承认“斯大林是一个大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不管这种影响是好是坏”。
今天的俄罗斯人多数未曾经历过斯大林时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曾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生活过。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也开始对斯大林产生兴趣,政府、学校、报纸都告诉他们,要更多地从国家现代化的角度去看待斯大林,作为爱国的一代,他们的付出是为了换来俄罗斯更美好的未来。怀念斯大林已不仅仅是“遗老”们的情结,更是那些为俄罗斯跌出一流国家而忧伤的年轻人如何看待历史和未来的问题。
在过去一年里,俄罗斯政府从言辞和行动上开启了新一轮的“去斯大林化”运动,公开承认他犯下的、一度“被遗忘”的一些罪行,这些罪行在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主政时期曾被揭露。自去年年底开始的这轮“去斯大林化”运动有逐渐升温的趋势。去年10月30日,也就是“斯大林大清洗遇难者纪念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视频博客中毫不含糊地谴责了“斯大林的罪行”,并称这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然而,不管“去斯大林化”运动的动机如何,正式承认斯大林的罪行无疑是一个社会的进步。
4. 现在的俄罗斯人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总体来说,现在的俄罗斯人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是要好于斯大林的。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何会有这种偏差。在权力谋取方面,赫鲁晓夫继承自斯大林,是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他,直到最后他掌握前苏联大权,他都将斯大林的意见奉为“导师真理”,然而斯大林死后,这位曾经的乖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掘了斯大林的坟墓,将其迁出列宁墓。之后在经过1956年那篇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内部讲话”传播于世界各地,赫鲁晓夫成了第一个公然将全民偶像斯大林拉下神坛的人。
5. 俄罗斯人是如何评价叶卡捷琳娜大帝的
俄罗斯历史只有两位大帝,一位是使俄国从野蛮时代迈向帝国时代的彼得大帝,另一位是使俄国成为欧洲霸主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出生于普鲁士一个败落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军队中的一位将军,后被封为公爵,封地是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国,这只不过是当时德国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国。如果不是她13岁那年的一个偶然事件,索菲娅的命运可能与同年代的贵族小姐们没有什么两样。
1744年,索菲娅公主皈依了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
1745年,俄罗斯宫廷为彼得与叶卡捷琳娜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叶卡捷琳娜接手时的俄罗斯虽不是千疮百孔,但也危机四伏。她在日记中写道:"国库空虚,军中已三月无饷。商贸日益凋敝,多有囤积垄断之现象。国政松弛,军机各部亦有欠款之举,海政疲惫,几近崩溃。司法沦为铢两悉称,律令之行惟强者是瞻。"鉴于这种情况,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了一系列施政目标,旨在强调恢复国家行政秩序,强化国家机器,促进商贸繁荣,增加国库收入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施政目标中,叶卡捷琳娜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如果俄罗斯想要获得自身民众和周围邻国的尊重,俄罗斯就必须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强权国家。
叶卡捷琳娜曾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于是她在1766年打算根据启蒙思想对俄国进行重大变革,并召集了立法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的代表来自俄国的各个阶层(没有农奴和教士),旨在编撰法律。但委员会内部因阶级的差别而四分五裂,加上普加乔夫起义的爆发,最后委员会流产了。
1774年,起义军被打败,普加乔夫被斩首并四马分尸。普加乔夫死了,但与之合葬的是女皇曾经开明的思想
但更让人瞩目的还是她在开拓疆土上的成就。她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一共三次瓜分),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此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6. 俄罗斯人是怎么看待《尼布楚条约》的
虽然《中俄尼布楚条约》不能算一个不平等条约,但许多人提起这个条约依然义愤填膺,并将其视为康熙皇帝及清朝鼠目寸光的典范。因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使得明明是战争胜利者的清朝,失去了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大片领土,中国也从此失去了向北开拓西伯利亚的可能。
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
7. 俄罗斯曾受蒙古奴役两百年,俄罗斯人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不应该说奴役,而应该是同化,蒙古军队在征服俄罗斯的前期,还是很有强悍了,俄罗斯的大小公国也是面子上沉浮。面子下面其实都在搞各种联合。蒙古统治了俄罗斯两百年,可是在现代的俄罗斯根本就看不到被俄罗斯奴役过的痕迹。
8. 俄罗斯人如何看待它夺取中国远东地区领土的 来自
那小兵:俄罗斯人如何看待它夺取中国远东地区领土的问题,您可以做一个简单解读吗?
普京总统顾问莫洛夫: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但我还是想从一个中立角度谈谈。首先我要说的是,现有俄罗斯远东领土都是通过合法程序获取的,当然这也包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俄边境条约,这点大家都无话可说。因此,所谓中国人对俄罗斯占领“中国领土”争议目前仅仅是个历史感情问题,不是现实法律纠纷问题。这个条约是中俄关系的基石,如果没有这个安定的北方边界,中国绝对无法大规模搞改革开放。
一,俄罗斯如果真的退出西伯利亚地区,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及其韩国进入该地区,中国面临多个对手;
二,俄罗斯不会轻易退出西伯利亚,必然借此使用“二桃杀三士”策略借力打力,让日本这个海盗国家成为与中国的陆地边界最大对手,同时促成美国联合日本在该地区对付中国的格局,这对于中国是引狼入室;
三、中国人历代都不习惯北方领土经营,这点从东北工业区衰败和内蒙地区土地沙漠化就可以清楚看出。中国人是典型农耕民族,搞手工业和轻工业可以,搞重工业没有恒心也没有特长,最能耐就是搞房地产炒作,这绝对不适合北方地区。
我反而觉得中国政府绝对不希望俄罗斯这个北方大国失去这块版图,因为俄罗斯显然比日本和美国在这块土地上构成的威胁要小的多,俄罗斯有求于中国,中俄可以通过贸易达成互补性经贸合作,相互平等相待,这点上日本和美国都做不到,也不会做。
虽然有人说中国与俄罗斯是世仇,却忽略了另一点,那就是中国和俄罗斯也是世交,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有天然的契合度。虽然西方人刻意弱化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文化共性,我到认为中俄文化都具有浓厚的蒙古集权传统色彩,更贴切的说,都有秦始皇的影子。刻薄一点说,我们两国都曾经是蒙古人的奴隶民族,当我们不当奴隶时,却无法摆脱要让别人当“奴隶”的坏习惯,否则我们不知道如何统一管理如此巨大的国家。这注定我们两国在无法吞并对方时会形成某种联盟关系。
9. 俄罗斯人怎样看待十月革命
俄罗斯人怎样看待十月革命
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二月革命后蒙斯维克组成的临时政府,无法完成领导国家的工作。全国面临着焦灼的状态。这时布尔什维克发动的十月革命占领了冬宫,其实没有费一兵一足,因为没有抵抗。就像做梦一样。和叶利钦的革命很像,俄罗斯的历史很像小孩子在做游戏。
10. 俄罗斯人是怎样评价蒙古人统治俄罗斯的
俄罗斯人对这件事可谓是深恶痛绝的,并且是连提都不想提起的。
当年蒙古人入侵俄罗斯,并且这段统治还不是短时间内的,而是长时间对俄罗斯进行侵略,是一段长达200年的统治,这对于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来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俄罗斯不只有一个民族,这个国家如同中国一样,具有很多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俄罗斯族,也是最纯正的俄罗斯人。在众多民族中,其中有一个民族叫做鞑靼族。这个民族就是当时蒙古人统治俄罗斯时期,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的后代。
这个民族的人的长相现在已经很脱离欧洲化了,甚至有的人和蒙古人长得是一模一样,并且这个民族如今在俄罗斯的地位非常低,俄罗斯人普遍认为这个民族的人不是纯种俄罗斯人,甚至会受到歧视。由此可见俄罗斯人是多么想抛弃那段被蒙古人统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