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人》所有系列电影,最好有剧情介绍。给我分析一下以下介绍是哪一部里面的
三个外星人那个是超人续集,女友救活那个是超人第一集,邪恶超人的好像是第三部 ,都是克里斯托弗·里夫主演的那版真人版超人电影,一共四部
超人 Superman (1978)
剧情介绍:氪星即将毁灭之际,为保搜纯持种族的延续,科学家乔·艾尔通过飞船将他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卡尔送往地球。卡尔被地球上的肯特夫妇抚养成人,他具有超人的能力,将成为地球上正义和真理的守护者。长大了的卡尔来到大都市,成为《神神行星日报》的记者。平时,他是温文尔雅的普通记者,危急时刻就变成穿着紧身衣、披着斗篷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守护神超人。当邪恶的鲁索妄图统治全世界时,超人是唯一能够制止他的人。
超人续集Superman II (1980)
剧情介绍:一群恐怖分子占领了埃菲尔铁塔,要游漏亏挟法国政府如果不接受他们的要求就引爆氢弹,超人立即奔赴巴黎,将装有氢弹的起重机带到外太空,孰料爆炸的氢弹毁坏了乔·艾尔囚禁3名Krypton星匪徒的“幻影地带”,这3名匪徒立即在疯狂的佐德将军的带领下气势汹汹的前往地球,他们要奴役超人保护下的人类。
此时,我们的超人正和女友洛伊斯·莱恩情意绵绵,不但对恶人的降临浑然不知,而且超能力也丧失殆尽。当他发现佐德和其手下的存在之后,立即返回“孤独要塞”恢复能力以对抗穷凶极恶的匪徒,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超人第三集 Superman III (1983)
剧情介绍:超人回到故乡参加高中联欢会,他遇见了一位高中时的女同学,并与她一见钟情。这时正发生着一场灾难,超人因为谈情说爱而延误了救灾行动,他感到非常自责。另一方面,野心的巨富利用气象卫星操纵世界各地的天气借以控制市场,后来更让电脑天才的职员设计了一座超级电脑对付超人。超人不顾危险,打败了这台超级电脑,并抓获了这名野心勃勃的巨富。
超人第四集 Superman IV: The Quest for Peace (1987)
剧情介绍:超人的老对手——智商200的大坏蛋莱克斯·路瑟又来了。这次他干起了核武器走私的勾当,超人当然会来制止他,于是路瑟制造了一个核子人与超人对抗,两人展开了一场宇宙和平之战。
2. 问一部外国电影
最佳答案钱学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毕业后报考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录取后在杭州笕桥飞机场实习。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1943年至194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间:1940年至1945年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员)。1945年至1946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气动力学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国。1955年至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0年至1982年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还历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会长,中科院主席团执行主任、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委会主席。1991年5月在中国科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科协名誉主席。1992年4月被聘为中科院学部主席团名誉主席。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被任命为委员。1956年,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57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小罗克韦尔奖章”、“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奖和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称号。1991年10月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5年1月获“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着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着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安门。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
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赵九章
(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出生于河南开封。气象学、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H�von�菲克尔。
赵九章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6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成为我国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们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很快发展成一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所中一批有成就的科学家都直接或间接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赵九章1956年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气象组组长,1958年和1962年连续两届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赵九章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成立初期,技术力量薄弱,赵九章与涂长望携手合作,组建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为新中国气象事业中两个最基本的分支(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资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和几个有名的科学家在这两个联合机构中担任业务领导并从事实际工作。
赵九章把科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联系起来,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主张在广东等地以种植防风林带方式改变局部小气候,为橡胶移植到亚热带地区创造了条件。5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人工降水研究,在赵九章的积极倡议下,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研究人工降水,使我国的云雾物理研究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暖云降水理论和积云动力学等研究成果。
赵九章十分重视气象学的现代化建设。50年代初,他通过大量的工作和研究,及时提出气象学要数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并在工作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这对我国气象学的现代化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50年代初,计算机的问世使天气预报从定性向定量化的发展具备了条件,赵九章支持、鼓励刚从国外回来的顾震潮应用手算图解法解微分方程,从而使我国的数值预报发育成长起来,并培养一批科技力量。当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后,数值预报研究和业务就开展起来了,为60年代末我国正式发布数值预报奠定了基础。同时赵九章十分重视把新遥测和遥感技术应用到大气科学中。50年代中期,他支持应用空气动力学的风洞和先进的测试仪器研究大气湍流。在赵九章极力推动下,中国仅有的两个臭氧观测台建立了,这为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成分打下了基础。
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赵九章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海潮观测研究对于我国国防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当时却是空白。50年代初,赵九章亲自指导开展我国海区海浪及波谱的研究,研制出观测设备和一整套观测分析仪器,为认识我国海域的波浪特征,开发海洋资源做出了贡献。
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积极促进空间科学发展。从50年代后期开始,赵九章以极大热情投入我国空间事业的创建工作。1958年,赵九章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同年10月,他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赵九章及时调整发展计划,把主要力量放到投入资金和人力较少的气象火箭,逐步开展其他高空物理探测,同时探索卫星的发展方向。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成功地发射了气象火箭,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都是在赵九章领导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他们还研制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使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
1964年秋,赵九章不失时机地向国务院提交了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1965年3月,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1965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主持下举行了卫星建造总体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
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订,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赵九章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九章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1938年,赵九章把数学和物理引入气象学,研究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完成了我国第一篇动力气象学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热力学》。
行星波斜压不稳定的概念是赵九章首先提出的。1945年,赵九章指出,实际大气在斜压状态下可以是不稳定的,即振幅将随时间增长而形成天气图上观测到的气压场的槽、脊分布和发展,这是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1946年赵九章在芝加哥大学做这一学术报告时,引起国际气象学家的高度重视。在气象学发展史上公认“公元1946年,中国赵九章提出行星波不稳定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赵九章指导他的学生,研究了地磁扰动期间史笃默(Stormer)捕获区变化和带电粒子穿入地磁场的机制等,并着有《高空大气物理学》专着。
在他领导下还完成了核爆炸试验的地震观测和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有关弹头再进入大气层时的物理现象等研究课题。
赵九章是优秀的科学家,也是热心的教育家,培养了众多的科学人才。他勤于治学,也热心育人,我国一些着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陶诗言、顾钧禧、郭晓岚等都受过他的指导。赵九章重视基础教育,他任地球物理所所长职务期间,于1958年一手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提出以“所系结合”的方式办系,亲自主讲高空物理学并指导研究生。赵九章重视人才,培养提拔人才,周秀骥、曾庆存、巢纪平等都是赵九章不断给予关心、爱护和鼓励而成长的杰出科学人才。
赵九章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创见,注意培养民主的学术气氛,他组织的海浪组、磁暴组等研究集体,每周举办学术讨论会,中心发言之后,接着是热烈的争辩。在这个研究集体中,进行各种日地相关现象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为我国空间物理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九章未能等到1970年4月24日那一刻。当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这位享誉国内外的卓越科学家已于一年半前含冤去世。人们是不会忘记这位把自己全部心血倾注在科学事业的科学家的。1997年,在赵九章先生诞辰90周年之际,由王淦昌等44位着名科学家倡议,并经中央批准为赵九章先生树立铜像,以缅怀他为我国的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1999年在国庆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赵九章院士是其中一位。
王大珩
(Wang Daheng, 1915.2—) 男。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江苏苏州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留学,专攻应用光子学,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2年被英国伯明翰昌斯公司聘为助理研究员。 1948年回国后,任2年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主任,后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了30多年所长。还曾任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国防科委十五院副院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电机所所长,吉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后曾任中科院科技部副主任、主任。1986年当选为中国科协第三届副主席。1993年5 月当选为中国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名誉会长,第二届中国退(离)休科技工作者团体联合会副会长。
1994年6 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席团成员。1994 年12月任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基金会会长。此外,还曾任中国光子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至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对中国技术光学、激光、光学计量、光学玻璃和光学工程等研究较深。指导研制成功多种光学观察设备。为中国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光学精密机械、空间光学、激光科学和计量科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六十年代以来,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大型光测装备和许多国防光学仪器。七十年代主持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遥感科学规划,领导了综合性的航空遥感试验。1986年3 月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 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的建议,得到邓小平同志批准,由此国务院发出了“高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通知,这一“纲要” 被称为“863 计划”。
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1 月获得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
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68年逝世。
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34
3. 卡普斯京亚尔的卡普斯京亚尔基地的UFO谜案
卡普斯京亚尔巨型飞碟坠毁事件发生在1948年,至今仍是前苏联时代的一个不解之谜。有人说飞碟坠毁后,前苏联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甚至说这是苏联赢得空间军备竞赛胜利的原因。美国的U2侦察机拍下了卡普斯京亚尔的照片,在这以前,各国情报机构,甚至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都没有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
卡普斯京亚尔的这处绝密的军事设施位于前斯大林格勒东南100公里,莫斯科南800公里的地方。它是斯大林亲自下令成立的,是前苏联建成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军事设施。它在过去的60年间频频活动。
1948年6月19日傍晚,卡普斯京亚尔的空中管制员在雷达上发现异常物体,与此同时,在距基地10公里的位置,一位执勤的飞行员在正前方发现一个巨大的银色雪茄状飞碟。他用无线电报告,说自己的眼睛被强光晃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人们认为,是当时的苏联空军司令日加列夫下令攻击飞碟的。当时飞行员突然遇到不明飞行物,大约三分钟后便发射导弹,最终将目标击落。
与很多国家一样,对于传说中的这起飞碟坠毁事件,军方没有发表任何观点。苏联高层指挥机构并不明白这个不明飞行物的性质,由于在冷战时期,就倾向于认为它可能是西方敌对势力派来的,加上这是个高度敏感的导弹实验基地,所以就可能会派出空军力量去击落它。
有资料显示,当时失明的飞行员试图重新控制自己的飞行,但随即被飞碟的武器击中。于是他和自己的飞机一起坠毁。
据说当时俄罗斯的搜索小组兴奋不已,因为俄罗斯终于得到太空飞行器了,他们马上冲出去找到这东西,秘密运往日库尔。于是俄罗斯的绝密飞碟计划启动了。
从20世纪40年代初卡普斯京亚尔建成开始到现在,这处基地一直对外保密。据说苏联最顶尖的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军事专家都会被派到这里,研发高度机密的冷战技术和武器。有研究者认为:能够成为美国情报机构侦察重点目标的没有几个,而卡普斯京咐碧亚尔恰巧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基地主要负责三项任务:测试地对空导弹、测试地对地弹道导弹、测试空中发射的导弹或是巡航导弹。这三项工作都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所以美国情报机构非常感兴趣。
附近的一个小镇日库尔,仅仅由于军方认为它离基地太近不够安全,那里的居民就全被迁走了。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卡普斯京亚尔地下这个绝密的飞碟研究中心,后来就是以日库尔镇的名字命名的。
有人认为,在日衡耐举库尔和卡普斯京亚尔,存放着坠毁的飞碟残骸,外星人的尸体,以及飞碟上的其他生物。 1948年飞碟坠毁事件是现代的事,而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卡普斯京亚尔周边地区乃至俄罗斯上空,还发生过多次离奇的飞碟事件,而且相关的记录非常详尽。其中有一次非常有名,飞碟出现在公元前950年,目击者是当时一位外国旅行者,名叫伊万·法特兰。他和旅行的同伴看到天空中出现奇怪的物体,立刻就被吓坏了。可是当地人却笑话他们,说“他们经常看到这些东西”。天空中的双方正在交战,奇怪的飞行器,就好像现代电影《星球大战》里的战争场面……
17世纪时,又有人在俄罗斯发现飞碟匆匆掠过。目击者将这些不明飞行物描述成“慧星一样的火球”。另一次离奇的飞碟目击事件发生在莫斯科上空,时间是1892年。俄罗斯一家名为《福音》亩指的报纸,刊登了一位目击者的讲述:一道光从天而降,在空中形成一道圆锥形的光束。这束光非常之亮。自始至终,光源一动不动,光亮持续的时间长达20分钟。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多次在俄罗斯地区发现飞行的火球,但从体积大小和破坏程度上来说,还要数1908年发生在通古斯的那次。
1908年6月30日,大约早上七点。一场震耳欲聋,地动山摇的大爆炸打破了通古斯地区西伯利亚森林的宁静。这场爆炸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四千万吨级的氢弹,等于扔到广岛原子弹的两千倍。这次爆炸威力巨大,甚至远在西欧的人们都能够感觉得到。这次大爆炸产生的尘埃,反射着落日余辉,把欧洲的天空变得特别明亮,据说在夜晚都可以看书。
爆炸的原因,人们一开始认为是巨大陨铁撞击地面造成的,但飞碟研究人员却说,如果这起大爆炸是陨铁造成的,那为什么在通古斯或周边地区没有发现陨铁坑呢?一般陨石在地面产生撞击爆炸都有一个大陨石坑,但是通古斯爆炸没有,那么说这个陨石就是在半空中爆炸的。
另外还有很多的疑点,比如当时人们观测到天空中的火球,向通古斯降落的途中,曾经两次改变方向。现代飞碟研究人员并不是率先提出这种疑问的,前人早就开始怀疑通古斯事件并不是陨铁造成的了。
据传 ,前苏联政府有人认为是由于UFO 的某种武器,造成了通古斯大爆炸。
谢尔盖·科拉洛夫是苏联最着名的科学家之一,后来成为俄罗斯太空计划之父,并负责研制人造卫星。他也决心揭开通古斯爆炸之谜。
据说科拉洛夫很快就发现,通古斯地区仍然遗留着许多残余的痕迹。但最惊人的发现还是在那里找到了带有辐射性的金属碎片。可惜这种残骸没有明显特征,看不出是彗星、陨铁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有人相信,科拉洛夫曾亲口对斯大林说,通古斯事件是飞碟造成的。通古斯现在还有四散的飞碟残骸。然而,科拉洛夫在他的“官方报告”中,却提出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他把通古斯爆炸说成是巨大陨铁造成的。 据说,通古斯地区这些带有辐射的残
骸都被运往了卡普斯京亚尔的地下基地——日库尔。按照斯大林的指示,科学家被召集在日库尔的实验室进行工作,有人认为,前苏联希望获得飞碟的相关技术,借此在太空军备竞赛中击败美国人。
据说早在二战期间,也就是1948年飞碟坠毁事件之前,苏联军方就曾命令米格战斗机击落不明飞行物。在冷战的最初阶段,苏联卡普斯京亚尔这个军事实验基地一直从事大量的秘密工作——主要是先进的武器、导弹和火箭的测试工作。曾有资料披露:苏联在过去的18个月里,在核武器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射装置的研发速度则比预期提早了5年,而那时是1951年。
上世纪50年代初,西方终于了解到苏联的UFO事件,了解到卡普斯京亚尔基地在进行秘密实验。在得知这一惊人的信息之后,美国立刻采取行动,一定要弄清苏联究竟得到了什么。
蒂姆·布朗是一位资深的全球安全分析人士。他的特长就是为私人及政府机构解读绝密的卫星照片和间谍照片。蒂姆·布朗回忆道:在美国情报机构监视的前苏联设施中,卡普斯京亚尔一直都是重点中的重点。美国研制出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间谍设备——U2高空侦察机,不久,它的第一个任务就来了:拍摄卡普斯京亚尔。
借助首次曝光的U2侦察照片,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个隐蔽军事基地的详细情况——前苏联不仅在这里测试导弹,还在这里训练导弹部队。
根据美国陆军、海军和CIA于1960年12月1日联合发布的简要汇报,卡普斯京亚尔是一个占地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综合军事测试基地。同时,基地至少拥有四个弹道导弹发射平台,14个发射台,一个精确雷达追踪设备,一公里长的跑道,还有无数奇怪而“无法辨认”的区域。
当年U2侦察机远没有发现这里的全部秘密,它所隐藏的真相,何时才能大白于天下呢?
根据俄罗斯飞碟专家阿法洛夫的报告,外界第一次有可能了解这个绝密的隐蔽设施,这个位于卡普斯京亚尔地下400米的基地。一切都井井有条,看上去就像是地下商场,只不过在商场的一个个柜台里,外星技术不断地被分析和复原。在这里,他们对外星人的尸体进行解剖。他们仿制外星设备。巨大的地下停机坪停着毁坏程度不同的各种飞行器……而俄军方要试着复制这里的设备。
关于卡普斯京亚尔,还有一件事也很神秘,那就是地面上有许多奇怪的图案。斯大林和科拉洛夫是不是刻意这样做,好吸引飞碟光临呢?有些研究者认为,前苏联可能借鉴了古代文明的做法, 这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天外来客。 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四年后,俄罗斯将加加林送入太空,这是人类宇航员首次环绕地球飞行,于是美国又一次落败了。接连两次的胜利,使苏联在激烈的太空军备竞赛中遥遥领先。
俄罗斯主管飞碟事务的总负责人阿贾贾说:飞碟坠毁的地方至今仍有放射性物质,一系列的飞碟事件为卡普斯京亚尔基地带来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并导致了后来发生在俄罗斯领空的,被人们被称之为战争的事件。
在苏联米格战斗机与飞碟在卡普斯京亚尔上空遭遇的诸多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苏联空军王牌试飞员波波维奇的亲身经历。她是民族英雄,她说自己曾亲眼目睹苏联空军与飞碟之间的战斗。
1980年2月,在执行一次绝密的军事飞行任务时,波波维奇在俄罗斯领空看到了好几个不明飞行物。波波维奇回忆道:我看到三个火球。三个亮得吓人的火球,排成三角队形,我眼睁睁看着它们从我面前飞过。
另一位米格战斗机的试飞员,米哈伊洛维奇上校,也首次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1967年8月7日,晚上6:30,米哈伊洛维奇上校报告称,他的米格战斗机马上就要在空中被飞碟劫持了。“当我在完成左转的空中动作时,突然发现正上方有个光球。这个巨大的飞碟慢慢变亮,我正准备操纵飞机迅速避开它,但机翼已经被它发射的光线扫中了。飞机开始抖动,然后左右摇摆,来回地摇个不停。飞碟上那个小光点太亮了。我的机械师米哈伊尔后来对我说‘米哈伊洛维奇,你的机翼在发光!’想想当时我该多吃惊吧。后来,整整一个星期,就在库房里,飞机的左翼一直都在闪着白光。”
平民和军方接连宣称自己发现飞碟,而大量相关传闻被政府觉察之后,克格勃便开始进行大量调查。 但与此同时,安全机构也在草拟一份有关苏联境内飞碟活动的正式报告,被称为“克格勃蓝色档案”。克格勃蓝色档案经历了20年的撰写和研究,囊括了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这20年间的各项资料,各国政府或是其他什么机构在飞碟领域从事的正式研究的资料,都不可能比它再详尽了。
4. 美国侵犯俄罗斯领海,俄罗斯发射核弹轰炸美国本土是什么电影
电影的话,《终结者》系列里野凯面核武器爆炸的场面是最多的了
您可以参考我国两弹一星颂链唤的纪录片,里面有详唤迹细的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场面
5.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部电影 讲一颗陨石砸地球 让一群人那氢弹把那陨石炸了 那部电影叫什么 谁拍的 票房
绝世天劫
制作成本:
$140,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1997年5月 - 1997年8月
导演 迈克尔·贝/Michael Bay
制作公司:
试金石影片公司 Touchstone Pictures [美国]
杰瑞·布鲁克海默电影公司 Jerry Bruckheimer Films [美国]
剧情介绍
地球曾一度是恐龙的栖身之地,但一块直径为六千公尺的天外巨石改变了一切,它造成了地球的大爆炸和恐龙的灭绝。这事以前已曾发生,现在或将来也许还会发生。休斯敦。美国太空总署的所有人员穿梭忙碌着,刚发生的意外令每一个人坐立不安:太空空间站突然之间被摧毁,与地面失去了一切联系。工作人员紧张焦急地检查着各种仪器,其中一人指着雷达显示屏惊呼起来:“有一大群不明物体向纽约飞去了。”纽约市繁华而忙碌。
一个黑人小伙儿用单车载着小狗兜风。小狗见到一些出售的恐龙玩具,立即跳过去又撕又咬。卖玩具的胖老板抓起玩具向小狗打去。黑小伙儿见宠物被打,忿忿他说:“你敢再打它,我就炸死你!改答”话音未落,一个火球从天而降,正好落在胖老板头上炸开。黑小伙儿也被冲击波掀起挂在大树上,他惊惶地哭喊道:“有炸弹,快报警!”越来越多的火球向纽约飞来,市区街面上顷刻间成为一片火海。人们四处逃窜,有人惊叫:“我们遭空袭了!”
休斯敦太空总署很快得出了结论,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陨石雨,破坏力极大。众人一筹莫展,而太空望远镜传回的最新照片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一颗直径有德州大小的陨石正向地球飞来,18天后将撞击地球。
太空总署负责人卡尔心情沉重他说道:“陨石雨只是前奏而已。”科学家们紧急磋商,寻求解决办法。卡尔最后总结说:“我们只有18天时间,要么是它毁灭我们,要么是我们毁掉它。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飞船在陨石上着陆,并让专业人员在陨石上钻一个800米深的洞,放入核弹,炸碎它或是改变它的飞行轨道。
现在,当务之急是去找最好的石油钻探工人广哈里在油田工地上忙碌着。他既是油田老板,也是最有经验的钻探师。此刻,钻井最忙碌的时分,他手下最得力的青年工人艾吉却不见踪影。哈里急步奔到艾吉的小屋前,推门而入,正见艾吉手忙脚乱地穿衣服:再一看,自己的宝贝女儿丽丝竟然躺在艾吉的床上。哈里怒火中烧,拔出手枪向艾吉射击。艾吉一边躲闪一边高喊:“我是真心爱她!”丽丝也跑出来向父亲央求:“我已经长大了,我爱他,我要嫁给他!"哈里气冲冲地说:“不可能我绝不会允许你们……”正在这时,几架直升机落在油田平台上。几个军人跑到哈里面前,礼貌他说:“哈里先生,为了国家的安全,请立刻跟我们走。请允许我们暂时不讲明理由。”
哈里满腹狐疑地跟他们上了直升机核颂慧。太空总署里,卡尔早已等候多时,一见哈里,他就和盘托出了陨石飞向地球的情况。他忧心忡忡他说:“陨石与地球一旦相撞,世界各国和地球万物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连细菌也不能幸免。就算陨石落入海中,掀起的滔大巨浪也足以吞没大半个世界,人类也会因撞击所产生的高温而死去。无论怎样,后果都是一样。”
两艘飞船顺利进入太中,在俄罗斯空间站补充了燃料和水,一位俄罗斯宇航员也加入了拯救地球人类的行列。两艘飞船向既定的目标飞去。
巨大的陨石像一头张牙舞瓜的怪兽,在太空中翻滚移动,缓缓逼近地球。两艘飞船盘旋着向陨石靠拢,无数的小陨石肌点股向飞船袭来。飞船不断地躲闪,不断地靠近、不敢抬头。风暴过后,他们发现了一件令人丧气的事:引爆核弹的遥控器失灵了。要完成任务,唯一的办法是留下一人,用手摁下引爆装置按钮。留谁?有人提议抽签。留下的那根签被艾吉抽到了,他自嘲道:“想不到我成了拯球地球的英雄。”他又转身对哈里说:“告诉丽丝,我永远爱她。"艾吉拉开舱门。走下飞船。
就在飞船即将飞离陨石的一瞬间,哈里猛地拉开舱门跳了出樱谨去,并一把将艾吉推入飞船,从外面关严了舱门,他隔着舱门对艾吉说:“我一直把你当作儿子看待。替我照顾好丽丝。”
飞船远远地飞离了陨石。哈里通过卫星通讯系统与女儿永诀,他含泪说:“我答应你说一定会回来,但我失信了。好好照顾艾吉。我永远在你们身边。”他最后深情地望了一眼地球的方向,仿佛看到春色中童年的丽丝正张着双臂向自己奔来……
哈里掘下了引爆按钮。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奇丽的光环,随即陨石被炸成两段,改变了飞行轨道,与地球搽肩而过。
天空中从此多了一颗永远闪光的新星。
首映票房:$36,089,972.00 (单位:美元)
全美票房:$201,578,182.00 (单位:美元)
海外票房:$353,000,000.00 (单位:美元)
6. 如果在木星上引爆一颗氢弹,是否能激发木星上的氢进行核聚变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其元素构成和太阳很相似,氢元素含量占到了星球总体的75%以上,而太阳就是一个时刻进行着氢核聚变的天体,那么能发射一颗氢弹引爆木星上的氢核聚变,让它成为太阳这样的恒星吗?很遗憾,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木星上面的氢元素很多,其内部的温度据推测也高达3万摄氏度,但是这距离点燃恒备信空星内部的氢核聚变仍然很遥远,至少需要有二三百万摄氏度的高温才能达到,例如太阳中心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其实木星之所以不是恒星,根本上不是因为它的元素含量,而是因为它的质量,理论上一个星体只有达到木星质量的80倍,才能启动内部的氢核聚变成为恒星,而这也只是成为最小的恒星了,所以很显然这是不行的,木星的质量只有最小恒星质量的1/80,所以即便整个木星都是氢元素,那也是不可能点燃内部的氢核聚变成为恒星的。
太阳、木星、地球、月球的体积比例
其实木星经常遭受一些小行星的撞击,这些撞击产生的能量丝毫不亚于氢弹爆炸,特别是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的事件,其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如今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产生能量的几千倍,然而木星还是那颗最大的行星,没有任何核聚变的迹象。所以用氢弹把木星引爆成为恒星的想法其实很 搞笑 。
其实要想让木星变成恒星,理论上讲也并非什么难事,只需要给它增加质量就行了,只要有足够物质(各种物质,并非单一元素)加到木星上面,使木星的质量达到木星的80倍,那么它很可能就会引发内部的氢核聚变而成为一颗恒星,但是在可见的未来中,这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根本没有足够的物质供木星成为恒星了。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太阳自身的质量就占到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剩下的0.14%中,木星自己又占到了一半以上,八大行星除了木星之外的其他行星加起来只有木星质量的2/5,所以整个太阳系中除了太阳之外,把所有的剩余物质都加到木星上面,都无法再使它成为恒星,因此木星虽然常被称为“失败的恒星”,但是从太阳系的物质分布来看,它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成为恒星了。
答:当然不能,核聚变需要在非常高的压力,以及上千万度的高温下,才能持续进行。
木星主要由75%的氢元素和25%的氦元素组成,其他元素的含量加起来不到1%;太阳主要由71%的氢元素和26%的氦元素组成,其他元素加起来大约占3%。
在太阳内部,主要进行着氢元素向氦元素的聚变,并释放大量能量,太阳中心温度有1500万度;木星和太阳的成分如此相似,之所以木星的氢元素不发生核聚变,是因为达不到核聚变的条件。
在木星内部,有着很高的压力和温度,据科学家推测,木星的核心温度高达28万度,在大型天体内部,氢元素聚变的开始温度需要大约1000万度。
比如人类制造的氢弹,在爆炸瞬间,爆炸中心点的温度高达2亿度,足以点燃氢弹携带的氢元素(氘和氚)发生聚变,这也是氢弹爆炸的原理。
如果把氢弹扔到木星上引爆,氢弹爆炸的能量是向外辐射的,能量在空间中的衰减非常快,所以根本无法点燃木星上氢元素的核聚变,氢弹爆炸产生的高温也无法维持。
实际上,每年都有不少小行星撞击到木星上,比如着名的苏梅坦旅克-列维9号彗星,在1993年撞击木星,撞击释放的能量相当于80万颗沙皇炸弹(人类试爆过最大的氢弹,相当于5000万吨TNT当量)。
即便如此,也从未引发过木星氢元素持续聚变,要想木星上的氢元素持续聚变,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木星的质量:
(1)当木星质量增加13倍时,内部温度有数百万度,可以进行缓慢的核聚变反应,成为一颗褐矮星;
(2)当木星质量增加大约77倍时,内部温度将超过1000万度,氢元素的核聚变将彻底点燃,此时木星将成为一颗真正意义的恒星。
木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一颗行星。有趣的是木星和太阳的组成元素都是氢元素。它就像一颗没有被点燃的太阳。木星的内部没有发生核聚变反应,是不是我们可以帮它一下呢?在木星上引爆一颗氢弹,引爆木星,让它内部的氢发生核聚变反应成为第二个太阳?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氢弹是目前人类制造的威力巨大的核武器之一。氢弹的爆炸威力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轻易的摧毁一座城仿瞎市。但是对于地球来说,一颗氢弹的爆炸仅仅是给它炸出了一个坑,仅此而已。
对于体积是地球1300倍,质量是地球的318倍的木星来说,一颗氢弹在上面爆炸是不痛不痒的,就连木星的一个喷嚏都引不起来的。木星有时候被称为太阳系的清道夫,这是因为木星的引力十分的巨大。一些闯入木星轨道的彗星或者小行星,都会被木星吸引,最终撞向木星。一些比较大的天体撞击木星产生的能量不亚于一颗氢弹释放的能量的。
比如发生在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9号卫星撞击木星事件,这次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人类制造的所有核武器总量的750倍!这次撞击给木星造成了地球直径大小的疤痕。但是这次撞击对木星没有丝毫的影响。
这么看来别说是一颗氢弹了,就是把地球上所有的原子弹、氢弹都运到木星上引爆也不会引发木星氢元素核聚变的。这倒是替人类销毁了所有的核武器。那么,能够引爆木星的真正导火索是什么呢?
是质量!木星和太阳的区别就在于质量上的差异。太阳的质量是木星的1000倍。如果木星的质量在增加70倍左右,就有足够的压力让其内部的恒元素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会成为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但是木星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太阳占到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剩下的0.14%构成了包括木星在内的太阳系的所有天体。即使把剩下的这些物质都给木星,木星的质量也无法达到内部氢元素发生巨变反应的临界点的。
因此,人类的一颗氢弹是无法激发木星产生核聚变反应的。木星真正需要的是增加质量。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我就是兔斯基,欢迎大家点评!
额。。这是想象力过度了,核聚变的条件非常严苛,而木星所具备的条件还远远达不到标准。
并且这和有没有外部引爆没有关联,即便你在上面引爆一颗氢弹,也顶多带着木星上的一丢丢氢元素发生核聚变,随后也就偃旗息鼓了。
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老大,它的质量是其他七个兄弟总和的2.5倍,并且它的组成成份和太阳很像,主要元素都是氢和氦,并且比例也差不多。但木星就没有太阳那么好的命了,因为它的质量相比太阳而言,实在是太小了,因此它无法自身启动核聚变。
木星大红斑和地球的对比
这一点是最关键的,木星它自己没法启动核聚变,因此质量太小了(一般要达到太阳质量的10%左右,才能变成恒星)。质量的不足,导致它的核心压力过小,温度也不达标,反观太阳,它有着整个太阳系99.86%的质量,核心温度达到了1500万摄氏度,又在引力约束的条件下,才发生了每秒净损400多万吨的核聚变能量释放。
所以即便你给木星投入一颗氢弹去试着引爆它,到头来也只是烟花一场,转瞬即逝。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不要说1颗氢弹,1亿颗氢弹也没有用。一个地球大的氢弹也无法激发木星上的氢核聚变。
1994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爆炸威力相当于40万亿吨TNT炸药的当量,只不过在木星大气层留下一个疤痕,几年后这个疤痕就没有了。这个爆炸相当于几十亿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的能量。
这么说吧,6500万年前一颗约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这次撞击的相当于100万亿吨炸药同时爆炸的威力,相当于50多亿颗广岛原子弹。这次撞击除了对生态造成重大灾难,对地球本身并没有多少影响。而木星上并没有生态,还怕你去撞吗?
那么我们如果用地球去撞击木星呢?也引发不了核聚变。
因为核聚变是形成恒星的基本要求,而恒星的最小质量需要达到太阳的7%以上,中心的压力才有可能激发氢核聚变。而木星的质量相比这个太小了,才达到太阳质量的0.1%,还需要增加70倍,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中心进行核聚变的最小恒星~红矮星。
所以不光是地球去撞没用,就是太阳系的所有行星和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加起来一起去撞,有可能会把木星撞出几个大坑,即使撞碎了,也激不起核聚变。因为太阳系太阳老大就占去了99.86%的质量,所有的其他天体加起来才有0.14%的质量,糅合在一起离成为一颗恒星也差了去了。
但木星又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大到除了太阳外,所有的天体加起来也只有它质量的25%,地球质量只有其318分之一,体积只有它1321分之一,所以撞木星不就像一个鸡蛋丢到水桶里,起那么一点涟漪溅起几个水花而已。(上图就是地球与木星的大致比例)
时空通讯认为,木星若要想成为恒星,很可能会有一个机会。
这就是但太阳变成了红巨星,其外围物质飘散到了木星轨道,被木星吸积使质量达到太阳现在质量的7%以上,就有可能变成一颗真正的恒星。这样我们的太阳系就变成了一颗红矮星和一颗白矮星的双星系统。这个奇观将会发生在50亿年以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期待,哈哈~
所以,1颗氢弹就想引发木星核聚变的想法是非常幼稚的,木星上每时每刻发生着的风暴和雷电,哪一样也比若干氢弹威力要大很多。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大家都来围观参与。 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可耻,侵权将会受到追究,请理解支持。
谢谢悟空邀请!
不能!
木星与太阳 的构成成分相似,是一颗主要由氢构成的气态行星,但木星的质量和体积仅有太阳 的1/1000。它表面的温度是-168 ,表面气压仅20-200kPa。如果要让木星形成核聚变,需要几亿Pa的大气压和几千万开的高温, 就是氢弹爆炸使局部达到了这项指标,也无法让这微小的核聚变维持下去。它的能量还不及苏梅克-列维九号的彗星撞击。
一颗氢弹不够,那就多投几颗呢?我们看看目前威力最大的氢弹是俄罗斯的沙皇氢弹,有5000万当量的威力。即使这个氢弹在地球上爆炸,也无法让地球有任何改变,何况是体积比地球大1316倍的木星!
关于氢弹对于木星的能量,我们自然会联想到1994年的苏梅克-列维九号的彗星对木星的撞击。它的威力相当于6万亿吨TNT当量,能量是全球核弹总和的750倍,但这颗彗星被木星撕成了25块碎片才砸落在木星上,仅留下了25个红斑。简直是蚂蚁撼大树啊!
显然就算投几千颗氢弹也是无法激发木星上的氢聚变的 ,不过可以免费为它挠挠痒。
这不大可能呢。要是一颗氢弹就能引发木星产生能够持续维持的核聚变,那么木星早就亮起来了,
到目前为止,人类能够生产的氢弹只能在地球上造一个小坑,而木星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质量是地球的300多倍,一颗氢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产生的能量远远低于某些小行星撞击木星产生的能量。这么几十亿年来木星遭受了无数小行星的撞击都没有被点燃(高热高压是进行核聚变的前提),氢弹估计是没希望了。就算是地球一头高速撞到木星里面也无法引爆木星。
因为木星实际上就是一颗失败的恒星,或者说是太阳形成时的氢氦残渣,它的质量远远达不到能够自发核聚变的程度。实际上恒星的核聚变释放能量的效率也是很低的,像太阳核心当中的核聚变释放的能量( 276 微瓦/立方厘米)也仅相当于一个人静息时散发的热量的功率,所以要维持核聚变是相当困难的。恒星在高密度和高压下聚变释放能量的效率太低,使得核聚变难以维持净能量输出,看得出来太阳不过也只是勉强而已……
上图:太阳、木星、地球、月球比例示意
木星需要至少到达目前75倍的质量才能启动氢聚变而成为恒星,虽然最小的红矮星半径仅比木星大30%左右。在木星形成之初,木星的温度要高得多,且直径是目前的两倍,在那个时候它都没有爆发,以后就更难说了。因为木星辐射出比从太阳接收到的辐射更多的热量; 其内部产生的热量与其接收的总太阳辐射接近。这种额外的热量由Kelvin-Helmholtz机制(恒星逐渐冷却收缩)通过收缩产生,这个过程会导致木星直径每年缩小约2厘米。
更改一下方案或许可以
但是如果说要在木星上通过某种方式(不是氢弹),引发局部的核聚变,这还是有可能的。比较有希望的方法是μ子催化的核聚变反应和轻离子束加速引发核聚变。
μ子催化核聚变 允许在常温下进行。其原理是用μ子(比电子质量高207倍)替换氢原子中的电子,这样使得氢原子核能够靠得更近,降低原子聚合的难度,如果人类能够发明一种μ子弹(或者π介子弹——可产生μ子),在木星表面引爆,使大量的μ子渗透到木星的大气当中,并辅以氢弹能量,则可能引发局部的核反应(因为局部降低了聚变所需的能量需求)。
离子加速核聚变 则能够引发微小的核聚变,尤其是在木星的高压下可能更容易。即便在地球上,每年也会生产几百个用于勘探石油的中子发生器,其机理就是利用电场引发氘氚微弱的核聚变而发射中子。
上图:微型核聚变装置——中子发生器
所以如果向木星发射大量高能氘氚离子束,很可能可以激发木星上的局部的微小核聚变,至少在离子束轰击的区域,
上述两种启动核聚变,即便成功但都规模太小,可能没有办法自发维持,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引爆木星了,此外还可能用反物质引发局部核聚变,当然,这个反物质的制备就太困难了。
不会。氢弹或许能够使木星上的极少数氢原子核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木星并不会因此而变得像恒星那样持续进行核聚变反应。
木星的元素组成跟恒星很像,主要成分为将近四分之三的氢和将近四分之一的氦。但恒星能够进行核聚变反应,而木星却不能,其根本原因在于木星的质量太小了。
由于氢原子核非常小,并且它们之间存在巨大的电磁力排斥效应,所以想要使它们互相碰撞在一起,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只有当天体的质量足够大时,强大的引力坍缩效应挤压核心部分,使得那里的温度和压力高到足以启动可持续的氢核聚变。核聚变只发生在恒星的核心区域,其他区域则因为温度和压力太低而无法进行。而木星的质量太低,核心区域中没有条件发生氢核聚变。
人类制造的氢弹并非直接就能引爆,这需要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超高温,比恒星的核心温度还要高。因为人类无法产生巨大的压力,只能通过尽量提高温度来弥补。而且氢弹用的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它们比氕更容易发生核聚变反应。
如果把氢弹投放到木星上,超高的温度可能会促使极少数的氢进行核聚变,但这种反应无法持续下去,因为没有持续的高温和高压。要知道,当年当量相当于12万枚5000万吨TNT氢弹的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撞上木星,也没能把木星怎样。如果要点燃木星的核心使其成为恒星,只能给木星增重,让它的质量增加到原来的80倍,这样就能引发可持续的氢核聚变。
这颗氢弹怎么在送到木星上、怎么引爆是提问者的问题,这里只解释引爆之后会发什么!氢弹在木星上引爆并不会激发木星上的氢进行核聚变。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体积上来看木星都是老大,木星的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质量的2.5倍,体积差不多是地球的130万倍。木星是气态行星主要是氢和氦组成,和恒星的组成成分是一样的。
木星曾遭受过远比一颗氢弹能量要大的天体撞击,最着名的就是1994年彗木相撞。一颗名为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被木星的潮汐力所瓦解,排着队撞向木星的怀抱。由于木星质量巨大引力大提供的动能就大,每一颗碎片撞击木星产生的破坏都远非一颗氢弹能比。然而木星也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发生核聚变。
在宇宙中像木星一样的气态行星是普遍存在的,而宇宙中的天体撞击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如果每次撞击都会引爆一颗气态巨行星,那么宇宙中就特别有意思了。
核聚变的条件是极其苛刻的,对于恒星而言会因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在内核处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氢的碰撞聚变几率,所以说即使在太阳的内核处氢的碰撞聚变也是要看几率才会发生。而像提问中所说的氢弹激发木星核聚变是根本不可能的,这并不是像把一个烟头扔到一堆火药上那么简单。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聚变反应的本质就是将两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在这个过程中,会将一部分质量转换成能量释放出来。
图:氢(氕)聚变成氦4的过程
要将两个原子核合并到一起,需要克服原子核周边电子之间的电磁排斥力(都带负电荷,同性相斥),所以需要高温将原子加热成为等离子体(电子获得能量逃逸了),使原子只剩下原子核。原子核中又有同带正电荷的质子。这就需要极高的温度(原子核震动速度加快,碰撞的能量更强大)和压力,使原子核克服质子间的电磁排斥力,进入强相互作用力(核力)能够作用的范围。
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非常短,只有10 -15 m,差不多就只在原子核内部发生作用。一旦两个原子核进入强相互作用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这个力就会将两个原子紧紧的拉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子。
图:太阳
在太阳的核心处(半径的30%以内)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这样的核聚变反应,每秒钟可将6.2亿吨氢聚变成氦。之所以太阳的核心处能进行核聚变反应,是由于其巨大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制造的压力和温度使得核聚变反应能够发生。
图:氢弹爆炸
一颗氢弹爆炸所产生的压力和温度可能在爆炸的瞬间和爆炸核心处提供核聚变反应的条件,但爆炸过后这些条件就消失了,核聚变反应就自然停止。在海水中同样有大量的氢元素,人类在海里爆炸了很多颗氢弹,都没有点燃海水的核聚变就是这个原因。
木星曾经遭受过无数质量较大的小行星或彗星的撞击,撞击释放出来的能量远大于人类制造的氢弹的威力,同样无法点燃氢的核聚变。
图:发生1994年的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
撞击木星
如果要点燃木星的核聚变反应,唯一办法就是增加木星的质量。点燃木星核聚变至少需要达到13倍木星的质量,这才能提供氚氘核聚变反应的条件,这也是最容易进行的核聚变。但是,木星的质量已经是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的2.5倍了。所以,点燃木星是目前人类办不到的事情。
7. 这不科学,中国第一颗氢弹不是邓稼先还是钱学森研制的吗,我忘了反正不是于敏,怎么回事
其实只要梳理好钱学森、邓稼先、于敏三人的科研主导的方向就能判断谁是“原子弹之父”、“氢友袭镇弹之父”、“弹道导弹之父”。
先说关系简单的钱学森先生。
看下面这张很着名的图
从左至右分别是,师祖爷:普朗特,徒弟:钱学森,师傅:冯卡门。(不知道普朗特、冯卡门是干嘛的请自行网络)
这张图之所以着名原因,这是当时世界空气动力学掌门师徒三代合影,他们代表当时世界空气力学的最高顶点。
所以既然钱先生是他们的徒弟,自然就跟原子弹、氢弹啊这些放射性物理学没啥关系了,也就不可能是主持后来新中国的原子弹或氢弹开发的总师。
事实上钱先生一直都是新中国火箭、弹道导弹的奠基人。(核弹、氢弹的火箭运载研究才与之有关系,但是核弹导弹化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简单一句话:钱先生是研究火箭的。原子弹氢弹就没他啥事。
中国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弹道导弹。所以钱先生就是搞其中之一的弹道导弹研究的。
然后说关系复杂点的邓稼先 先生。
邓稼先 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核物理研究专业的,而且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研究方向也是其在1959年定下的,所以说他是原子弹之父(之一,还有钱三强先生)毫不为过。(理论方向正确为以后原子弹的研究节约了很多时间)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邓先生又带队参与氢弹的研究。为啥?因为氢弹是要靠原子弹好粗点燃的,如果原子弹禅肆做不好、做不小,氢弹就做不小,做不小的氢弹就不能做武器。(这里就要感谢邓先生之前做原子弹前定下的理论方向,由于方向正确,中国原子弹小型化很顺利,能为氢弹做出很好起爆内芯原子弹)。
但是光内芯做得好,没设计好外壳,也是不能做出武器级氢弹的,所以氢弹队伍里还有一个人,提出了革命性的外壳结构设计方向,这个人就是 于敏 先生。
于敏 先生提出的“于敏构型”氢弹结构,创造性的改变了氢弹结构,让中国氢弹独立于当时世界的T-U构型之外,并且大幅度缩小了氢弹的体积重量,让中国试爆第一颗氢弹就具有武器级性质。
所以即便是在氢弹的开发团队中,邓先生作为总师领导整个团队,但是在氢弹的结构理论上却是用的 于敏 先生方案。(其实在内部大家都叫“邓—于构型”,及体现了邓先生的微型化原子弹又体现了于敏 先生的氢弹结构)
虽然对于氢弹而言,微型化原子弹的内芯很重要,但是外壳构型同样重要,不过要分个主次的话还是外壳构型更多一些。
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的“氢弹之父”的称谓自然就该是于敏 先生头上。(毕竟内芯做不小型大不了氢弹外壳做大点,只是不能使武器级氢弹。内芯做小了,外壳构型错了,爆炸的话就不是氢弹了)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怎么于敏是“氢弹之父”就不科学了?
不讲究真理事实,来不来就是个“反正不”的满地打滚耍赖,你认为不是就否认事实,你这是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