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表决权
表决权是指为了了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并全通过股东会而行使的投票权,也称为股东的共益权,表决权是股东基于其股东资格和股东地位而享有的就股东会的方案作出一定表示的权利,股东通过表决权实现其股东权利,支配公司、监督管理层和实现自身权益的目的。关于表决权,中国公司法既规定了比例决,也包括人数决(一人一票权)。根据公司法第43条的规定,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后面的但书指的就是人数决,即公司章程可以规定股东会决议可以由股东按照股东人数行使表决权,即一人一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股东内部他们的做出一定的决议的话,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的每一个票就实际上决定了公司日后的一个桐返运营的方向问局腊饥题,表决权他是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而局汪进行的一种投票的权利。
㈡ 表决权是什么意思
表决权的解释
[right to vote;be entitled to vote]
参加表差扰决的 权利 详细解释 在会卜笑议上参加表决的权利。
词语分解
表的解释 表 (⑤表) ǎ 外部,外面,外貌: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型庆含。表皮。 显示: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 心意 。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表汗。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
㈢ 俄罗斯法人股东不到场下委托可以变更吗
俄罗斯的公司股东必须在股东大会上亲自出席或进行委托授权。如果股东不能亲自到场,可以在大会之前准备好授权书。授权书必须符合俄罗斯法律的规定,并且需要包含委托人的身份信息以及受托人的身份信息。如果股森此芹东需要变更委托的受托人,可以在授权书上注明变更内容,并在授权书生效前通知受托人。如果已经生效的授权书需要变更,股东需要出席下一次股东大会并扒搜提出相关议此毕题来进行变更。
㈣ 同为兄弟,为何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关系密切,却与乌克兰成仇敌
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之间是什么关系?
2018年白俄罗斯改名的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白俄罗斯将自己的国家名字改成了白罗斯,并向中国发文要求把中文翻译改了。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啼笑皆非,不就改个名吗,何必那么认真?其实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人们对这个东欧小国根本不了解,很多甚至误认为白俄罗斯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压根就搞不清他们之间的关系。那么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白俄罗斯哭着喊着要改名?
过去欧洲人习惯用颜色来区分不同地域的罗斯人的习惯。称信仰基督教的白俄罗斯地区为白罗斯,称乌克兰为红罗斯,其余地方为黑罗斯。不过,这种区分似乎不是固定的,不同资料里红、白、黑代指的对象经常会有变化。那么,在 历史 和地理上,罗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罗斯”和“俄罗斯”其实是同义词,如同“中华”和“华夏”。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起源于波兰东南部的维斯杜拉河上游一带,公元1世纪左右向外迁徙。他们具有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双重特征,有时靠劫掠为生。
6世纪以后,斯拉夫人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东欧。如今,在东欧和南欧,生活着约3.4亿的斯拉夫人。
通常情况下,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其中,以东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过去,他们属于同一个民族,有着相同的 历史 、血缘、语言和文化。
此外,他们主要信仰东正教。该教占俄、白、乌三国的人口比例分别为71%、48%和67%,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二、东斯拉夫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
根据 历史 学家的观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国起源于一个叫做基辅罗斯的君主制国家。基辅罗斯的正式名称就是罗斯,以基辅为首都,存在于882年~1240年,最后被蒙古帝国所灭。
后来,罗斯分化成了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小俄罗斯,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是邻居,三国渊源很深,算是远方亲戚。往上推几十代,三家其实是一家人。三国同属斯拉夫人,是斯拉夫人中的东斯拉夫一支。斯拉夫民族是欧洲三大民族之一,最初分布在亚洲,后来迁到了欧洲中部。公元5-6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向西移动,斯拉夫人被迫向外迁徙,有一支迁徙到了东欧平原,这一支就是所谓的东斯拉夫人,也就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祖先。东斯拉夫分布广泛,整个东欧平原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是一个比较落后松散的部族集合体。
公元9世纪,一直内讧的东斯拉夫人请来了北欧的诺曼人主持公道。诺曼人的首领留里克就这样带着兵马来了,留里克把不服的都给打服了,建立了罗斯王国。而由于诺曼人属于少数派,所以很快被斯拉夫人同化,融入了斯拉夫人中。留里克的儿子把罗斯王国的首都搬到了基辅,也就是现在乌克兰的首都,从此开启了罗斯人的新时代,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呼罗斯王国为基辅罗斯。11世纪,基辅罗斯发生了内乱,波兰人趁火打劫,占领了基辅罗斯大片土地。尽管罗斯人赶走了波兰人,但罗斯人此后仍然内乱不断,到12世纪罗斯人已经分裂成多个公国。罗斯人的分裂给外敌造成可乘之机。
13世纪,蒙古人入侵了东欧地区,蒙古人扫荡了东欧,焚毁了基辅、弗拉基米尔、莫斯科等城市,建立了金帐汗国。但金帐汗国在东欧的统治并不稳固,他们遭到了欧洲人的挑战。打着赶走异教徒,解放基督教(东正教)旗号的立陶宛人、波兰人、条顿人纷纷而来,罗斯人最终分成了立陶宛统治的罗斯人、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和波兰人统治的罗斯人三支。
其中,立陶宛人对罗斯人的统治比较宽容,他们很少干涉罗斯人的宗教、生活习俗,其治下的罗斯人保持了较好的独立性,当地的罗斯人自认为他们是最纯洁、最正统的罗斯人,所以自称白俄罗斯。
波兰人统治下的罗斯人改变最大,野蛮的波兰人不仅干涉他们的行政事务,还干涉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所以波兰人统治下的罗斯人和蒙古以及立陶宛统治下的罗斯人区别较大,这一支罗斯人后来形成了乌克兰人。
蒙古人统治下的罗斯人融入了蒙古人血统,具有很多蒙古人的特征,具有非常强的侵略性,由于蒙古人大舌头,所以在称呼罗斯人的时候把他们叫成俄罗斯,蒙古人统治的罗斯人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人。欧洲有句笑话:剖开一个俄罗斯人,你能看见一个蒙古人。在欧洲人的眼里,俄罗斯在很多方面都与那个蒙古帝国非常相像。在现代的不少俄罗斯人身上,常常会体现出蒙古人的部分生理特征。因此有些欧洲 历史 学家认为俄罗斯人已经不够“白”。
三、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之间的关系
15世纪,莫斯科公国崛起,他们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沙皇俄国,他们不断扩张,夺回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建立了庞大的沙俄帝国。尽管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被纳入了沙俄,但由于三家分裂已久,已经很难捏到一起,因此彼此间龌龊不断。不过不管怎么说三家也算是同宗同源。
沙俄灭亡后,苏联人继承了沙俄的衣钵,三国作为加盟共和国加入了苏联。不过由于俄罗斯人在苏联具有主导地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受到了打压。乌克兰饥荒等事件让乌克兰人恨透了俄罗斯人,所以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走得很远,这也是独立后,为何两国分道扬镳甚至大打出手的重要因素。
相比而言,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走得更近一些,不过白俄罗斯始终认为俄罗斯在压迫他们,所以和俄罗斯其实也是面和心不和。白俄罗斯独立后,由于各种原因和俄罗斯走在了一起,但由于俄罗斯过于强势,白俄罗斯认为自己受了欺负,因此产生了摆脱俄罗斯的想法。事实上,白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去俄罗斯化,并开始向西方靠拢。此次白俄罗斯改名正是想借着俄罗斯和英国等西方国家翻脸的机会,彻底和俄罗斯划清界限,也是向西方伸出橄榄枝的一个信号。
在白俄罗斯语中,其国名为“Беларусь”,字面意思就是“白色的罗斯”。并且,“罗斯”和“俄罗斯”其实是同义词,只不过后者加了一个元音。这就好比是“中华”和“华夏”,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区域,没有任何区别。
另外,在白俄罗斯语中,“白色”的发音与汉语“白”的发音恰巧相同。所以,将“Беларусь”翻译成“白俄罗斯”,既是音译,也是意译。
不了解内情的人一看到白俄罗斯,便会想到它跟俄罗斯是什么关系,让白俄罗斯方面的宣传比较尴尬。因此才有了2018年3月,白俄罗斯宣布将中文国名改为“白罗斯”。此举一方面突出了本国本民族与“罗斯”的渊源,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白罗斯的“纯洁”,与俄罗斯进一步划清了界限。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不是同一个民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很明显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显然是不同的民族和国家。所以它们之间的民族服饰各有特色,俄罗斯有自己国家的语言——俄语,白俄罗斯也有自己国家的语言——白俄语,这两种语言在一些词语的发音上虽然相同,但是白俄语更多的像乌克兰语和波兰,俄语虽然是白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但是老一辈的白俄罗斯人常常会用不同的俄语来进行沟通,这样的语言存在就像是一种方言。俄罗斯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大部分人信仰东正教。
三、苏联解体后建立“俄白联盟”
当前,东欧局势风云诡谲,成了各方势力暗中角斗的一个核心地带。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地区实在是太重要了,谁都想要把自己的利益触角伸到这里。至于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三国的关系会如何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变数。
我们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逐步恶化,乌克兰一心投向西方,要加入欧盟甚至是加入北约。两国已经是兵戎相见,近几年,俄罗斯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夺去了早已经划给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2022年甚至流传出俄罗斯要进攻乌克兰的说法,使得两国的关系再也没有了缓和的余地。
与乌克兰不同,俄罗斯与白罗斯独立后,两国签署了不少合作协议,旨在提供更多的经济、文化甚至军事融合机会。
然而两国间的联盟一直较为松散,实体的性质仍然含糊不清。事实上该联盟一体化程度并不是很强,白俄罗斯希望借该联盟加强本国的经济,与俄罗斯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俄罗斯则希望借助与白俄罗斯的联合来提高自己的区域影响力。为了协调经济差异,两国近年来一直在举行各式一体化谈判。
1999年两国间的联盟正式形成,其希望构筑起一个货币、经济、贸易等领域一体化的桥梁,然而目前来看,该愿景并没有完全实现。
“俄白联盟”倾向于经贸领域
根据《俄白联盟条约》,最高联盟议会是整个联盟的最高权力机构,由两国总统、总理和两国议会的议长组成。每个国家在联盟议会中都有一票表决权,这实际上意味着所有决定都必须获得两国一致通过。
联盟还拥有一个部长理事会,由两国总理、外交部长、经济部众、财政部长和负责国际联络的国务秘书组成。两国可以直接从部长级层面借助联盟对接相关经济合作事项,同时提高了两国在经贸领域交流的效率。俄白联盟还拥有由九名法官组成的联盟法院,法官任期六年。以及审计院,控制预算的执行。
在联盟中,俄罗斯与白罗斯都保留主权和独立地位,两国仍然对自己的内部事务和对外关系拥有全部的决定权,“俄白联盟”最像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
俄罗斯过于霸道,引起白罗斯的担忧
事实上,“俄白联盟”之所以一体化程度并不高,除了其松散的性质之外,还和俄罗斯的外交风格和两国间在某些利益上的冲突有关系。俄罗斯在独联体当中的外交政策趋向于霸道,导致周边邻国并不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和俄罗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2008年出兵南奥塞梯与格鲁吉亚交恶,以及2014年武力干涉乌克兰内部冲突之后,俄罗斯在周边邻国当中的形象日渐变差,所以白俄罗斯也有自己的担忧。
两国在其他方面也有实质上的冲突,就比如能源领域。白俄罗斯在2001年恢复海关管制,并暂停两国间的关税同盟,直到2010年才恢复。本来两国还打算在整个联盟中实施通用货币的行动,但这些行动都告失败,“俄白联盟”实质上已经走向 “名存实亡”的地步,未来会如何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㈤ 什么是表决权具体如何行使
股东表决权又称辩宏段股东决议权,是指股东基于股东地位享有的,就股东会、股东大会的议案做出一定意思表示的权利。表决权是股东权利的主要体现,是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的核心权利。只有通过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才有绝渣可能将股东个人意志上升为公司意志,并借助董事会和管理层实现其出资资本化收益。行使表决权不仅是使自己意志上升为公司意志的途径携誉,更是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表现。表决权数按照股东股份数来计算,股东在出席股东大会时,所持每一股对应一表决权。
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可通过股东大会现场或网络两种方式行使表决权。网络投票的方式更便于投资者参加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目前,深市上市公司网络投票主要有交易系统、互联网投票系统两种渠道。
㈥ 俄罗斯想加入欧盟吗
俄罗斯不是欧盟国家!曾经沧海难为水。俄罗斯有前苏联的辉煌还会仰人鼻息吗?不会的!在世界近代史上,俄罗斯是比英法稍落后一点,因为它的农奴制在19世纪后期仍大量保存着。大而不强,被西方称作“泥足巨人”。但二战的结果给了它机会,它一跃超过英,法,德,意,日成为与美国抗衡的霸权主义国家。
俄罗斯曾经希望加入欧盟,叶利钦也许是真心,而普京只是试探。叶利钦是为了援助渡过难关,而普京只是让西方的真面貌清晰再现。前者也许族冲是权宜之计,后者就是斗争策略了。相信普京希望和欧盟关系搞好,有一个不错的石油,天然气销售市场是俄罗斯需要的。一但加入欧盟,生意伙伴反而变成了结盟伙伴,欧盟就会喝俄罗斯的血,这个血就是石油,伙伴们会要求俄罗斯降价的。
欧盟需要俄罗斯,比俄罗斯需要欧盟更甚。虽然现在欧盟的架子摆的很大,价要的够足。但俄罗斯没有欧盟的日子仍是很舒适的。俄罗斯是大国,地广人稀,资源丰富,重工业,农业,军事工业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它不象德国需要欧盟二十多国这个市场。所以它完全可以不把欧盟作为产品市场考虑。因为它除了能源也没什么产品,而欧盟正是缺能源的国家。
除此之外,欧盟内部对俄罗斯成见是很深的。欧盟里面的“老欧洲”,普遍对俄罗斯的情绪小点,而“新欧洲”,即原东欧国家,后来加入欧盟的反而成见很深。历史上的千年恩怨,总是挣不脱的影子,孰是孰非,没有人能够评说。最近,同在欧盟内部的波兰向德国要战争赔款10000亿,俄罗斯闲的没事,要去欧盟找同样的没趣吗?
1.就目前来看,俄罗斯十分想加入欧盟,但欧盟是不会接受俄罗斯的。很简单,如果俄罗斯能够加入欧盟,或者欧盟与俄罗斯在一起了,美国必然是第一个反对的!很简单,美国决不允许一个组织能够超过美国,而俄罗斯的加入,对于欧盟来说,就相当于在经济、军事方面都可以与美国抗衡,美国不会答应的!
2.欧盟本身就是“软骨头”,这也是美国可以随意拿捏的关键,因为欧盟很多国家都有美国的安全防护,当然这个是站在北约的层面上将更加合适。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多次提议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而欧委会依然坚持对俄罗斯的制裁,还取消了俄罗斯在欧委会的表决权。
3.历史上,俄罗斯的侵略扩张,对于包括欧盟在内的欧洲国家来说,实在是不堪回首。所以,欧盟如果接受俄罗斯,就相当于将北约的东扩废除!这就不是美国的问题,连北约很多欧洲国家都不会答应的。
所以,俄罗斯将自己看作是欧洲国家,灶穗衫希望能够在欧洲一体化之中谈事情、做生意,而欧盟是一定隐腔会摘干净这层关系的!因为,欧盟一体化都在受到美国的限制,怎么可能让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俄罗斯加入?
㈦ 俄罗斯权贵是如何通过国有企业的股权掠夺的
俄罗斯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应当朔源到前苏联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联长期以来形成的全盘国有化格局是十分不合理的,适当出售一些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缩小国有经济的比重,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是必要的。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着手规划和推行私有化和市场化,苏共和苏联政府相继制订了非国有化和私有化纲领和法令。当年苏联政府提出的稳定经济的“500天计划”,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向企业职工和居民出售国有资产。在这种背景下,从1987年开始,苏联出现了隐性私有化现象,先是共青团干部利用了这时在苏联出现的一个不受任何控制的自发市场形成的时期,逐渐扩大经营活动范围。国家各级官员看准了风头,纷纷亲自出场亮相,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利,开始了“国家对国家的私有化”。官员们借行政改革之名,取消了各个职能部,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股份公司形式的康采恩;控股额转到了国家手中,其它股份则在部的领导人之间分配了;一般来说,领导康采恩的人就是被撤销的部的第二或者第三把手。着名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是这样出现的。在金融领域,变相的私有化之风也日益盛行,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大银行,大多数是借助于原来的专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私有化组建起来的。例如,由工业建筑银行分出了俄联邦工业建筑银行、圣彼得堡工业建筑银行、莫斯科工业银行、莫斯科跨地区银行和几百个其它银行。也有的商业银行是在部的财务局基础上建立的,原来的财务局长或者副局长就变成了银行董事长。着名的“七巨头”中的银科姆银行、梅纳特帕银行、信贷银行、首都银行也成立于这个时期,它们的资本实际上都是来自国家的。此外,共青团干部和政府官员们还通过苏维埃分配体系的私有化,在国家供销机构和商业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交易所、合资企业和大的商社。
在戈尔巴乔夫下台前,统一的“全民”国家所有制已经严重失控。管理人员变成了所有者。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了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90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和“新俄罗斯人”。据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所精英研究室的调查统计,75%以上的政治精英和61%以上的企业精英,是从原来的苏维埃官员中产生的。新的政治精英主要是由原来的党务工作人员和苏维埃工作人员构成的,而新的经济精英则出身于共青团和经济工作者。对此,连叶利钦曾都不得不指出:“我们争论私有化是否必要已经长得令人不能忍受。同时,那些党和国家的精英们已经积极地进行他们个人的私有化了。其规模、其劲头、其虚伪都令人震惊。苏联私有化已经搞了很长时间,但却是混乱的、自发的、并常常是违法的。今天,有必要掌握主动。我们决心这样做。”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开始在俄罗斯积极推行以私有化为核心的“休克疗法”。政府积极推行的证券私有化、全权委托银行、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直接促成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成了新生的权贵资产阶级的助产剂。新生的权贵资产阶级在私有化过程中是如何瓜分公共财富,掠夺广大民众,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的呢?
一、廉价收购私有化证券,转而购买企业股票,掌握控股权。俄罗斯私有化是从无偿发放私有化证券起步的。在1992-1994年间,政府给每个公民(1.49亿人)分发面额1万卢布(按1992年汇率计算合72美元)的证券,每人只要象征性的支付25卢布,即可获得面值10,000卢布的购买券。凭证可购买企业股票或入股投资基金,也可有偿转让或出卖。数以千百万计的俄罗斯人成为了股民。有的人持一股,有的人持两股。这样,在法律上就发生了财产的分散。证券私有化只是从法律上把企业变得无主了,但是并没有创造出财产占有者来。原来的财产占有者是国家,现在完全把它排斥了,不让它管理了,成群的持股者全然不知所措,只有等待,但接着发生恶性通货膨胀,1992年达到2501%。广大民众迫于生计,纷纷出卖私有化证券。暴富者和经理们乘机廉价收买,私有化证券向他们手中集中。于是企业实质上完全落入了暴富者和经理们的控制中。俄罗斯的私有化,注重的是有计划地快速和大规模转变所有制形式,而不是培育能创造效益的资产所有者。由于成千上万的企业突然之间变成股份公司,国家根本无法参与私有化过程,更不可能在实施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保护和支持作用。这种局面的出现,还由于俄罗斯企业的商业化、合作化和私有化是一起上马的。由于是这样一种态势,再加上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物价完全放开,私有化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让经理厂长们自己去控制企业。这样做的出发点是要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一是用企业自身的私有化加速经济的非国有化进程;二是用改变所有制和争夺对改革进程的监督权来破坏中央官僚主义经济管理机构的基础。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把实施私有化的大权实际上转交给了企业经理和部分地方官员,使得他们有条件把原来对资产的管理权变成现实的对资产的所有权。个人股份可以自由出售则更助长了这些经理和新出现的商业公司代表控制企业的势头。而且这一切又都是发生在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家体制正在经历危机的时刻。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的情况下,也就只能是从法律上承认经理和官员们对企业财产的控制,别无其它选择。
二、在企业改制分配股权之机利用行政或管理权力掌握股票控制权。由于俄罗斯私有化的方式,原国有资产的大部分被以很低的折价转让给新的所有者。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基本立法指导原则是:通过股权在居民中的广泛分散化,建立由雇员管理的企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具有强烈的亲资本主义倾向,这一计划的实施背离了初衷。大部分内部股落入原来的管理者手中或被置于其控制之下,往昔的"红色厂长"摇身一变,成了企业主。私有化《纲领》提出了三种股份制方案供企业选择:按照第一方案,企业领导人除可得到不超过法定资本25%的优先股(优先分到股息)外,还可按优惠条件购买不超过法定资本5%的有表决权的普通权。第二方案,企业职工可按国家资产委员会规定的价格购买51%的有表决权的股票,成为企业的实际所有者。按照这个方案,企业领导人的身份便由国有资产代理人转化为企业实际控股人。第三种方案,企业股票50%自由出售,20%有投票权的股票按30%的折扣出售给企业职工。绝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了1、2种方案。由于市场秩序混乱,政府管理部门失职,腐败成风,资产评估机构职能扭曲,股份制改造成了权势者瓜分国有资产的一次盛宴。政府将部分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的企业实行公开拍卖,企业经理和部分地方官员或者其它暴发户通过钱权交易,按照大大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收购。俄罗斯的私有化是基于对国营企业资产的不准确的估价。在估价中,以俄罗斯各公司1992年7月的帐面价值作为公司的基础价值,未考虑无形资产的因素,也未根据通货膨胀对价值进行调整。这一决定使投资者可以以非常优惠的条件购买国有资产,不管是通过拍卖方式还是通过内部购买方式。因此,最后俄罗斯整个产业的总值极低就不让人吃惊了。当证券私有化1994年6月结束时,俄罗斯的产业总值还不到120亿美元。连丘拜斯的顾问们都对此感到震惊,他们自问道,"难道俄罗斯所有的产业资产,包括石油、天然气、一部分运输业和大部分制造业,加起来也不如美国一个Kellogg公司值钱?"据俄罗斯国家杜马私有化结果分析委员会委员弗·利西奇金透露,俄罗斯已出售的12.5万家国有企业,平均售价仅为1300美元,其价格之低廉创世界记录。例如,拥有34000多名职工的大型国有机器制造企业乌拉尔机械制造厂仅卖了372万美元,拥有35000多名职工的车里亚宾斯克钢铁厂仅卖了373万美元,拥有10500多名职工的科夫罗夫军工厂只卖了270万美元,拥有54300多名职工的车里亚宾斯克拖拉机厂只卖了220万美元,而欧洲国家一个中型面包厂价值就达200万美元。据统计,俄罗斯500家大型国有企业实际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但只卖了72亿美元,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上万亿美元。1992年-1996年,私有化进款占政府预算收入的比重仅为0.13%-0.16%。至于向居民无偿赠送的“私有化券”,政府更是分文未得。据利西奇金援引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的数字,从1992年到1996年期间,每年上缴预算的私有化收入仅约占预算收入总额的0.15%,仅1996年一年,因国有企业私有化造成的损失就比希特勒侵苏战争使国家财产遭到的损失还要多。
三、在银行私有化和全面开放金融市场过程中,新权贵们乘机聚敛钱财。他们纷纷创办银行(最多时达3000多家)和各种储蓄机构,高息揽储,炒买炒卖外汇;或者开设投资公司,借用民间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或者通过向政府提供抵押贷款(即俄政府实行的“股票抵押贷款计划”),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企业被政府作为换取私人银行"贷款"的抵押,实际上以低价出卖。
㈧ 表决权是什么
法律分析:表决权也就是股激卜东表决权是指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对公司事务进行表决的权力。股东表决权的大庆嫌小,取决于股东所掌握的股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四十二条 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誉铅手行使表决权;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