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军队如何养成

俄罗斯军队如何养成

发布时间:2023-03-26 06:06:51

❶ 俄罗斯军队作战能力的核心发展方向是提高自 己的什么能力

非对称作战能力。

相关介绍:

非对称作战的另一种含义是“非常规的作战”,如1997年美国防或皮部《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提到的“美国在常规的武器竞争中的优势促使对手使用诸如不对称的方式来攻击美国”。

非对称战争的特征有多种,如作战时间的非对称、作战空间的非对称、作战力量的非对称、技术水平的非对称、作战搜团誉手段的非对称、作战样式和战术战法的非对称等,其中最明显的是作战力量的非对称。

(1)俄罗斯军队如何养成扩展阅读

理论背景:

“不对称作战”不但是一种作战思想和理论,而且也是一种解决战争问题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告诉我们,敌人希望我们干的,我们绝对不干;敌人最为担心的事情,我们就坚决做下去。

美军在《2020年联合构想》中指出:“今天,我们拥有无可匹敌的常规作战能力和有效的核威慑能力,但这种有利的军事力量对比不是一成不变的。面对如此强大的力量,潜在对手会越来越寻世段求诉诸非对称性手段,发展利用美国潜在弱点的完全不同的战法。”

❷ 俄军职业化建设与改革重点有哪些方面

俄军职业化建设与改革重点有哪些方面

军队职业化建设与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就俄军改革重点而言,主要着眼于军队补充制度改革、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改革和军人社会、精神心理保障改革等方面。

一、军队补充制度改革

军队补充是俄军常用的军事术语,它指国家为满足武装力量对人员的需求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完善的补充体系能够在平时使军队保持应有的编制员额和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力量,在向战时过渡时及时实施全面动员,在战时确保补充作战部队损耗和组建新部队的人员需求。俄军事政治高层对补充制度改革十分重视。先后出台多项法律,确立了义务制与合同制相结合的混合补充制度,并着手合同制改革。

俄军补充制度改革包括军官合同制改革、合同兵役制改革和预备役合同制改革三项内容。

1.推行军官合同制改革,留住军队骨干

20世纪90年代初,俄军队规模大幅缩减,军人威望严重下降,相当一部分军官开始不安心于服役,这种现象严重威胁到军官队伍的稳定,对军事改革乃至军队日常活动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扭转这种局面,俄军决定引入合同制,利用契约精神激活军官服役的动力。

1993年出台的《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和《俄联邦武装力量军人签订服役合同书与退役办法暂行条例》国防部长命令规定,俄军现役军官、准尉、预备役公民、军校学员有权在自愿的基础上按法定程序与国防部签订服役合同,进而成为合同制现役军官,而不愿意继续服役的军官则可退役。

从1993年8月至1994年底,俄军所有军官分批与俄国防部签订了服役合同,而以后所有加入现役或继续服役的军官也必须先签订服役合同。合同制使国家和军官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这种关系保障下,国家保住了军队骨干,军官获得了可靠的职位和收入。

2.实施合同兵役制改革,提升合同兵的数量和质量

合同兵役制改革是俄军职业化改革的核心,俄历届领导人都将兵役制度改革作为任内军队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20余年的改革过程中,俄军在合同兵役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2~2000年,俄军确立了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在大规模裁军的背景下增加了合同兵的数量。1993年2月,俄时任总统叶利钦签署了《兵役义务与服役法》,正式确立了义务兵役制与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役制。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方案多次调整,使改革进程受到严重影响。不过,在这一阶段确立了混合兵役制,大幅缩减了军队员额,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之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为2001~2010年,俄军启动了分阶段向合同兵役制过渡的联邦专项纲要,合同兵数量显着增加,但随即陷入停滞。普京执政后,迅即着手推动军队职业化改革,他放弃了之前盲目提高合同兵数量的做法,开始采用成建制地组建合同兵部队的职业化改革思路。

俄军首先从2002年9月至2003年底在王牌部队第76近卫空降师进行合同制改革试点,之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2004~2007年部分兵团和部队兵员补充转向合同制的联邦专项纲要》。该《纲要》规定,从2004年起,俄常备兵团和部队的兵员补充将完全转用合同制,义务兵服役期自2008年起由2年缩短至1年,义务兵仅用于补充非常备部队和国家后备力量,以应付未来可能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通过实施该《纲要》,俄军士兵和士官中合同兵的比例达到了40%。但是,《纲要》的预期目标并未实现。根据俄联邦审计署2008年7月的审计结果,截至2008年1月1日,俄国防部招募的合同兵仅为原计划的79.9%,合同兵役制的吸引力和常备部队的战备能力均未达到预期水平。

与此同时,国防预算已无力供养日益增加的合同兵,且合同兵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不能令人满意。俄意识到这种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思路不妥,遂于2010年秋宣布暂停征招合同制军人,逐步降低合同制军人的比例,同时相应提升义务兵的比例。俄军又重新回到以义务兵为主的混合兵役制的老路,军队职业化改革严重受挫。

第三阶段为2011年至今,俄军通过总结合同兵役制改革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军队职业化改革单纯追求合同兵数量的做法是错误的,必须注重培养合同兵的军事职业素养。为此,俄自2011年起采取了若干措施完善合同兵役制,重启职业化改革,并朝预定目标稳步推进。

一是制定全新的、更加严格的招募标准。俄军对需由合同兵担任的岗位进行考察,并据此制定合同兵在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标准。

二是引入新的合同兵役选拔机制。新机制的特点是所有申请成为合同兵的公民都必须在教导部队、武备中学或军事院校进行培训,只有通过毕业技能考核的人才能签订服役合同。

三是加强对合同兵的鉴定工作。从2011年起,每年对合同兵进行一次考核鉴定,以考察其是否适合继续服役,并视情让其参加补训或复训。四是建立新的合同兵招募组织领导体系。

2011年3月,俄军经过综合研究国家人口、军队需求和财政拨款等因素,制定了新的合同兵役制改革目标:2017年前使合同兵数量达到42.5万人,平均每年需招募5万人。俄军还强调,本次改革绝不再急于实现数量增长,而是要坚持质量为先。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改革措施成效明显,俄军合同兵有计划地参加补训和复训,且总人数实现了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底,俄合同兵在整个武装力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了义务兵,达到35.2万人。

3.尝试预备役合同制改革,建立精干的后备力量

随着军官合同制改革和合同兵役制改革的推进,俄军开始考虑建立与合同制军人服役制度相适应的合同制预备役制度,训练和储备能够补充常备部队的职业化后备力量。“新面貌”改革后,俄军裁掉了所有简编部队和架子部队,常备部队主要岗位均由合同制军人担任,此时进行预备役合同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2012年12月30日,俄颁布《关于建立预备役部队问题对若干法律文件的修订》联邦法律,自此俄新的预备役制度正式确立。其具体改革举措:一是整个预备役分为预备役部队人员和后备兵员两部分。

后备兵员是指服预备役但未编入预备役部队的公民,他们仍承担部分预备役军人的义务,但不再被强制参加军事集训,是紧急情况下补充作战部队的第二梯队。二是建立领导组织体系。

二、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改革

俄把军事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普通教育基础上的国家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高等军事职业教育高于高等普通教育,由军事院校体系实施。该体系的主体是国防部下属高等军事院校。因此,俄高等军事院校网构成了俄职业军官培训体系。在该体系中,高等军事院校对军官(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修和复训,并同时确认其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水平。在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改革方面,俄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举措:

1.军事高等教育与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并轨

俄军将军事高等教育纳入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使其能够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俄国防部于1994年4月颁布了新的《高等军事院校条例》,规定俄军院校实行国家统一的教育标准,采用与地方高等院校相同的三级教育体制。1998年,俄军又重新制定了军事专业的国家高等教育标准,解决了普通科学文化教育与军事专业教育相矛盾的问题,调整后的大部分指挥专业由5年制恢复为4年制,节约了人力、物力资源。2012年,俄开始启用第三代国家教育标准,俄军于2013年9月更新军事教学大纲,新大纲将教学重点转向塑造学员的领导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先进武器装备和现代军事对抗手段等。

2.完善军官的补充职业教育制度

俄军从2011~2012训练年度开始采用新的军官补充教育制度。这种体制的实质是,军官在整个服役期间要进行连续不断的培训,即军官在每次晋升任命之前,必须到相应院校进行一定时间的进修。如果一名排级军官能够从27岁到60岁走完33年的全部军官生涯,就需入院校学习7次,学习时间总计为33个月。俄军认为,新的补充职业教育体制是俄军事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它强调对军官进行持续不断的培训,以期为“新面貌”改革后的俄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军官。

3.实行通才培养,提高军事人才适应能力

俄军对培养军官的初级高等军事院校培养体系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将高等指挥与工程技术院校合并,把部分工程技术学校改为指挥学院,另一方面大幅增加指挥学院的专业技术课程,开设军事与技术结合、军政结合、文理工科交叉的课程,培养科学文化基础扎实的军事通用人才。

目前,俄军初级院校普遍实行“两段式”教育,前3~4年实行国家统一教育,完成标准大学教育,再用1年时间进行军事专业教育。以此培养的军人是既懂技术又会指挥的复合型人才,在部队任职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三、军人社会、精神心理保障改革

俄军认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高军人生活质量、提升军队社会威望与职业荣誉感、令军人职业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前提,是推进军队职业化改革的有力支撑。20世纪90年代,由于俄陷入严重的经济与社会危机,苏联时期所建立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几乎完全失效。

进入21世纪,俄军事政治高层开始重视改革与完善军人社会保障体系,在一系列军队建设构想类文件中都将其列为优先任务。为实现军队职业化改革目标,俄军对军人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物质保障、住房保障和精神心理保障等为重点,积极改善军人待遇,以确保职业化改革能够顺利实施。

1.物质保障

军人的物质保障包括薪金与各种福利,具体来讲就是军人及其家属所享受的货币与实物保障,以及国家特许的一些优待权利。自俄军组建以来,俄军人薪金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军人薪金长期未得到有效增长。据统计,1992~2004年军人所得薪金的购买力下降了50%以上。部分福利待遇也以联邦法律的形式被取消。面对军人权利日益受到损害、生活质量连年下降的状况,军人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对国家的信任度也严重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俄军不得不对军人的物质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一是大幅增加军人薪金。自2012年1月1日起,军人平均加薪1.5~2倍,其增幅是俄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人薪金自此有了实质性增长,这也是2012年以后俄军合同兵数量实现稳定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平衡薪金结构,提高基本工资。在新的薪金结构中,由军衔工资和职务工资组成的基本工资占薪金总额的一半,而各类津贴由原来的100余种减少到9种月津贴和4大类额外补贴,数额也明显变少,薪金整体结构趋于合理。三是提高货币补偿实物福利的额度。俄政府和国防部经调查发现军人并没有实际享受到法律规定的所有福利待遇,因此,决定取消军人及其家属的部分优待,并以货币的方式加以补偿,额度为每人每月约4300卢布。

2.住房保障

俄军建立之后,继承了苏军住房保障的基本制度,即现役军人分配或租住公寓房,退役军人由国家免费提供住房。然而,在国家实施大规模裁军的情况下,军人住房保障制度遭遇了严峻考验。一方面,为安置从国外撤回的军人,需要政府增建大量公寓住房,另一方面,大批退役军人也需要国家提供免费的永久住房。整个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军队日常活动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军人住房问题成为困扰军队建设与改革的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俄国防部主要采取了下列三项措施:一是分批分类实行住房保障。由于住房保障缺口过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次性解决问题,俄国防部决定对合同制军人分批分类实行住房保障。按照计划,俄采取支付购房或建房补助金、直接交付住房等形式,为不同批次入伍的军人提供公寓住房或永久住房。

二是建立军人住房保障公积金与抵押贷款制度,合同制军人住房保障开始由现房供给形式向货币积累形式转变。国家为参加该制度的每名军人设立个人账户,在军人服役期间,国家将逐季度向个人账户内存入一定数目的购房款,三年后军人可根据个人意愿将这笔钱作为在国内任意地区购买私人住房的启动资金,而不必等到服役期满。截至2015年底,有超过35万名军人开设了个人公积金账户(未计入因各种原因已关闭的账户),14万名军人获得了住房,可见,利用公积金购房已成为合同制军人获得住房保障的重要形式。

三是调整住房保障领导管理体系。长期以来,俄军住房保障工作由国防部营房管理总局负责领导,往下是各军区营房管理局、军兵种营房管理局、中央军事指挥机关营房管理局,再加上这些单位下辖的直属部队和分支机构,整个住房保障系统大约有9500名军人和文职人员。

3.精神心理保障

俄军一直强调精神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认为精神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并最终决定战斗乃至战争的胜负。俄军事活动家德拉戈米罗夫曾评价过战斗精神的重要作用。他说:“在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也就是决定胜负的时刻,意志力的作用就会越升到首位。”

因此,俄军在加强军人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军人的精神心理保障,注重培育军人的战斗精神。在俄军的战斗精神中,爱国主义是核心、起着凝聚军心的作用。

俄军战斗精神的突出特征表现在崇尚进攻、英勇无畏和集体主义三个方面。俄军强调主动进攻而非消极防御,强调英勇无畏而非畏首畏尾,强调集体协同而非单打独斗,这些都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战斗精神的养成,俄军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达成。

一是培养军人崇尚荣誉的精神追求。俄罗斯民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着名将领,俄军很重视利用本国辉煌的军事历史和传统教育现代军人,培养军人的荣誉感和集体认同感。

2013年,俄将西部军区第5独立近卫摩步旅和第4独立坦克旅分别重新改回塔曼师和坎捷米罗洛夫师,并且恢复了其历史称号,此外分别授予了第154独立警卫团和第130独立摩步旅“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和“谢苗诺夫斯基近卫团”荣誉称号。通过此举在俄军人心中强化了本国的军事传统和光荣历史。

二是尊重士兵及其权利。为了维护官兵的权利,俄军建立了“军官会议”制度,为军人维护权利相互提供支持。俄军于1998年专门通过并颁布了《军人地位法》,明确规定了俄罗斯军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国家对军人实行法律、社会和物质保障的基本政策,特别强调俄罗斯要“在国内营造一种氛围:尊重和信任武装力量、其他军队、队伍和机构、服兵役以及加强国防和保障军事安全有关的活动”。该法律还明确规定了“退役军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权利和自由”,这为军人安心服役、保障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是将宗教作为军人精神教育的重要手段。俄军自组建起就引进了宗教工作,并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宗教工作体制。俄国防部设有信教军人工作局,主要负责了解武装力量的宗教需求、随军神职人员的选拔等工作。在各军区司令部成立了信教军人工作处,主要任务是协调所有信教军人的工作机构,向部队和分队提供适当的宗教工作组织方法指导。在旅级以上单位设置“指挥员信教军人工作助理”职位,由符合要求的神职人员担任。这一职位的设置将神职人员的身份正式军队化,使其成为专门为军队信教人员服务的人员。

四、法律保障

纵观俄军职业化改革历程,立法是俄军公布军事政策、落实改革举措、监督改革进程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俄进行任何领域的一步改革都坚持立法先行。经过20余年的完善与补充,俄军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军队职业化法律保障体系。

目前,俄军实行职业化改革的法律保障体系层次清晰、职能明确。该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一是《俄联邦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国防职能(保障国家领土完整和不受侵犯),为国家制定其他法律文件和军人享受各种保障提供最基本的法律依据。

二是俄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联邦法律。此类联邦法律数量较多,如《兵役义务与服役法》《选择性民役法》《动员准备与动员法》《军人地位法》《老战士法》等,它们是武装力量建设相关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规定了军队建设的组织程序和军人的权利与义务。

三是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它是指通过总统令、政府令、国防部长令等形式批准生效的规范性条例、章程、规定等。如1999年9月16日俄联邦第1237号总统令批准的《服兵役程序条例》、2001年1月16日俄国防部长第30号命令批准的《武装力量士兵和士官补充指南》等,它们往往对武装力量建设和军人权利保障有十分细致的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对联邦法律的重要补充。

另外,俄在法律文件宣传方面下了较大功夫。俄法律文件公开程度较高,只要不涉密,都可以很方便地从多个渠道获取最新文本。在俄罗斯,规范性法律文件基本都是以总统令和政府令的形式公布的,俄总统网站和政府网站每日都会更新法令动态,确保民众第一时间获悉有关政策。(作者:韩喆于淑杰,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

❸ 俄罗斯经济很差,为什么能养得起那么庞大的军事力量啊

俄罗斯军事力量庞大,得益于其传统军工企业发达,向外输入中低端军事产品创收大,自己保留高精尖军事技术和产品发展国内军事力量,其国家的军事力量建设较小依赖国家经济,军费开支占GDP比重也低。中国,印度等新兴军事强国的军事力量处于发展期,军事力量基础设施和设备正在逐步完善,军事力量建设也较多倚重经济发展,军费开支占GDP比重大。所以俄罗斯虽然经济增速稍差,但是依然存在强大的军事力量。俗话说就是“俄罗斯的底子好”。

❹ 面对未来战争,俄罗斯军队如何准备

10月20日,俄罗斯庆祝了通信兵日,而如果在上世纪中叶在堑壕之间建立起这种简易的联络,那么今天,军人们能够使用百余个保密的无线电频道进行联络,通过卫星进行联系和使用侦察无人机拍摄敌人的阵地。而关于俄罗斯军队如何从有线通信时代过渡到网络中心战时代

❺ 俄罗斯经济很差,为什么能养得起那么庞大的军事力量

2010年世界军费开支排名(SIPRI数据)

排名世界16204(亿美元)

001美国6983
002中国1194
003英国596
004法国593
005俄罗斯587

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军费开支在英法之后。但是英法各自军事规模仅仅在30万左右,俄罗斯军队规模120万,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70%的军事力量。

而且俄罗斯的领土广大,必须有一只规模相对较大的军队才能保证这么大领土范围内的安全保障。

原苏联在冷战时期积累的技术、装备的领先优势在现在依然有效,这也决定了俄罗斯目前可以用较少的钱就可以维持这样一只庞大的军队。

❻ 为何俄罗斯军队如此强悍

提起俄罗斯,中国的军迷们一定不陌生,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俄罗斯人性格彪悍,勇猛好斗,中国网友给他们起了个外号,称为“战斗民族”,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人历来强硬,虽然近些年经济不景气,但是在各地的军事行动中,俄罗斯从不手软!

在近几年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中,可以看到俄罗斯军队的风采,战斗勇猛顽强是俄罗斯军队的特点,那么俄罗斯的军队为什么战斗力如此之强,看看下面这些您就明白了!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经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在我们中国少年沉迷于手机、游戏、游乐场、动画片中时,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少年们都在做什么?

在俄罗斯,军事训练是从儿童开始抓起的,俄罗斯拥有针对儿童的军事训练营,在那里,这些儿童将经历包括体能、武器操作和驾驶等准军事训练,“明天从今天开始”,是阿列克谢叶儿莫洛夫培训中心的座右铭,该中心是俄罗斯着名的少儿军事训练营,训练营里的教官都来自于参加过战斗的俄罗斯军队!

这些儿童有一部分会加入俄罗斯军队或者执法机构,大部分还是会从事普通职业,但是一旦发生战争,需要这些人上前线,他们用不着丝毫准备,战场上的事他们都非常清楚,无论是武器的使用还是战术的执行,他们都可以胜任,对于俄罗斯的儿童,游乐场和各种电子游戏对他们显得毫无乐趣,他们似乎生来就喜欢战斗!!

大家看到了吧,这就是俄罗斯军队强悍的秘密,也是俄罗斯敢于同美国为首的北约硬碰硬的筹码,相比俄罗斯,在这点上中国还差的太远,这点我们必须要认清,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欢迎发表评论!

❼ 俄罗斯大力发展军力的原因是什么


❽ 请问俄罗斯军队军官晋衔和晋级的难度是怎样的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通常由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军衔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具有一定功绩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所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

军衔等级的设置,同军队的规模和体制编制密切相关。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是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扩大,将军遂划分为若干等级,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各国军官军衔同军队职务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是一职两衔,即:上尉(中尉)一连长,少校(上尉)—营长,上校(中校)一团长,大校(上校)一旅长,少将(大校)一师长,中将(少将)一军长,上将(中将)一方面军(或大军区)司令官。军衔授予的条件和程序,各国都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历史上存在过的最高军衔为纳粹德国的“帝国元帅”,世界上仅有一人获此军衔——赫尔曼·戈林 Herman Wilhelm Goering (1893-1946)
授予军衔,一般以军人所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政治品质、服役经历及劳绩贡献为依据。军官军衔的授予,许多国家集中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手中,也有的国家将中、下级军官军衔的授予权赋予国防部和高级军事机关。军衔晋升是军人的一种权利。各国对校级以下军官及士兵军衔的晋升期限,都有具体、严格的法律规定;将官军衔的晋升,通常实行择优选升,不规定具体期限。和平时期,军衔一般都是按期逐级晋升,因职务提升而军衔低于新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或在工作中建有突出功绩的军官,军衔可提前晋升。为使军人的军衔与其所任职务相一致,有的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如美国规定,下士以上军人正式军衔尚未期满,而被正式任命或临时任命为比其正式军衔高的职务时,则授予同新任职务相适应的临时军衔。临时军衔,一般都高于本人的正式军衔。被授予临时军衔的人员,其权力和服装式样与正式军衔相同。职务下降时,临时军衔亦随之下降,但不得低于原有的正式军衔。英国、印度等国,亦实行临时军衔制度。
军衔是多数国家规定军官服役年龄和军人享受物质待遇的重要依据。军官服役年龄的大小,同军衔的高低成正比,不过这种比率逐步呈缩小趋势。如20世纪初,日本规定上将65岁,少尉45岁,而80年代末规定上将60岁,少尉53岁,上将与少尉的最高服役年龄之差,由20岁缩小到7岁。西方国家军官的薪金,大多以军衔作为依据,东欧一些国家的军官,军衔则为薪金构成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称“石”。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18级(每品分正、从两级)。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32级。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阶,少则18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着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从1904年开始至1911年3月,历时6年多,逐步地在中国军队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衔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武阶制度。中国初次建立的军衔设6等18级:上等第一级包括大将军、将军、正都统,第二级为副都统,第三级为协都统;中等第一级为正参领,第二级为副参领,第三级为协参领;初等第一级为正军校,第二级为副军校,第三级为协军校;额外军官一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6级:上等军官称将军,中等军官称都尉,初等军官称军校,每等分大、左、右3级;额外官佐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重新命名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级;准尉官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用上述军衔称谓,除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外,其余等次相沿不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设7等19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设而未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在实际授衔过程中,还授予了准尉军衔作为尉官的最低一级。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度,军衔设6等18级: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专业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93年4月,士官军衔增加等级,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军衔,由高至低各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994年5月,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军衔出现于15~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故习惯上称其为西欧式军衔。17~18世纪,西欧式军衔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形成一种国际性军队等级制度。各国军衔的形式大同小异,通常以将、校、尉、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其等级设置数量的多少不一。将官,多者设5级,少者设1级,设2级、3级、4级者皆有。校官、尉官,有的国家各设3级,有的国家设4级。准尉,有的国家不设,有的国家设置,但其等级数量不同,少者1级,多者6级。军士,多数国家设3级或4级,少数国家设两级或5级、6级、7级。兵,多数国家设两级或3级,少数国家设1级或4级。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军衔设置,多数国家三者基本一致,少数国家略有差异。平时与战时军衔的设置,绝大多数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但有的国家的最高军衔,如苏联的大元帅、美国的五星上将,平时一般不授。
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军衔等级设置情况如下:
美国军衔设6等26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五级准尉、四级准尉、三级准尉、二级准尉、一级准尉;总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朝鲜军衔设6等23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
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
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韩国军衔设6等20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
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军衔制度在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晚清军队引入世界通用的军衔制度。以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

❾ 为何俄罗斯军队如此强悍

生长在战斗民族这个国家的人,对待任何一个敌人都不虚。俄罗斯人非常强悍,可能源于他们的地理位置。

常年积雪和严寒的苦逼,使得这帮俄罗斯人在自己冬天闲着无聊的时候,会带着全家老小,光着膀子上外面用雪擦身体。这长时间下来,自己的身体怎么可能不练就一番钢筋铁骨呢?

甚至我曾经还看到过一篇新闻,在足球比赛上,200名俄罗斯球迷追着好几千其他国家的球迷一顿疯狂的追打。其他国家的球迷想攻击俄罗斯的球迷,却发现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甚至在某些综艺比赛上面,还有5对5,一百对一百这样的视频,俄罗斯人都碾压欧洲人和美国人取得了冠军。

你要问我他们为什么这么强悍?可能就是先天骨子里面所带的战斗基因。当这种战斗基因被勾起来之后,他们就是斯巴达人的后代,只知道往前冲,而不知道后退。

❿ 俄军征兵制度

俄军在组建初期就确立了建立职业化军队的发展方向,并把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同军士队伍,作为建成真正职业化军队的首要目标。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统一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构想,俄军建立职业化军队的道路十分曲折,几经反复。 1993年,根据叶利钦总统签署的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俄罗斯决定放弃普遍义务兵役制,确立了义务兵役制和合同兵役制相结合的混合兵员补充制度。1996年5月16日,叶利钦又签署了俄军向职业化转变的命令,宣布到2000年前完成实行合同兵役制。然而,由于俄政局不稳和经济困难等因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 普京上台后,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进程,把建立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精干高效的新型职业化军队作为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其中,兵役制度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当时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就是这一改革的积极推动者。俄国防部于2003年制定了全面建设职业化军队的规划,要求到2010年,俄将在所有部队实行合同制。但实际上,截止到目前,俄合同制军人仅有15万左右,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已服役的合同制军人根本不愿意续签合同。俄显然无法按期完成建设职业化军队的目标。 谢尔久科夫2007年初担任国防部长后,对俄军兵役制度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基于国家当前经济水平,俄罗斯无法建设一支完全职业化的军队,也不应当急于向完全职业化的军队转变。在2008年底启动的建设武装力量新面貌改革中,俄军放弃了建立一支完全职业化军队的发展目标和全面转向合同兵役制的军队补充原则,改为实行以合同制为基础的武装力量补充原则。根据2009~2015年俄武装力量建设纲要,国防部计划在2015年前,将合同制军人逐步扩大到占士兵和军士总数的70%,达到25万人。 但是,新的兵役制度实行刚一年,俄军就又来了个急刹车。今年9月,谢尔久科夫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即减少合同制军人的比例,由原计划的占士兵和军士总数的50%~70%减少到20%,保持在10.5万人左右的规模,同时相应扩大义务兵的比例。 谢尔久科夫的提议得到了俄罗斯总统的认可。俄总统在10月1日签署的秋季征兵令中指出,俄罗斯今秋共招收27.88万名新兵,削减现有合同制军人的数量,并暂停招收合同军人。 俄新一轮兵役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实际上,俄军新一轮兵役制度改革的总设计师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作为一名商人出身的国防部长,他十分注重军费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他坦率地指出,俄军在兵役制度改革方面犯了不少错误,俄军需要一种“全新的思路”去建设军队。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俄一方面应削减合同兵数量,增加义务兵数量,另一方面,要提升合同兵的津贴标准和福利待遇,改善义务兵的服役条件。 俄军此轮改革的目标是合同兵保持在10.5万人左右,准确地说,是制定了10.5万个合同制军人岗位。俄军认为,这些都是技术性较强、能够决定部队战斗力且较为危险的重要岗位。这些军人将担任初级指挥员,主要是班长、排长或副排长。这些岗位主要包括鱼雷兵、雷达兵、飞机机械师、无线电话务员、空中射击员、装弹机操作员、无线电测向班班长及遥测站站长等。 俄军此次兵役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兵役威望,吸引文化素养高、身心健康的优秀青年到军队服役。因此,提升军人津贴标准和福利待遇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合同制军人数量减少后,其津贴标准福利待遇将会有所好转。俄总参谋部组织动员总局局长斯米尔诺夫表示,到2012年,俄将为合同制军人制定新的津贴标准,届时其津贴将大幅增加。 俄军还大力改善义务兵服役条件。由于人口危机,俄兵源储备严重不足,与此同时,俄罗斯青年人参军的积极性一直不高,逃服兵役现象十分严重。如何解决兵源严重不足而义务兵招收比例明显增加这一矛盾,就成为俄军今年秋季征兵面临的首先任务。 为此,俄罗斯在改善士兵服役条件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延长征兵时间。春季征兵将从5月1日持续到8月底,秋季征兵从10月1日~12月30日。其目的是让各级兵役局有足够的时间去宣传,说服更多的青年参军。二是增加服役透明度。从今年秋季开始,允许新兵的家长出席兵役局征兵委员会会议,还允许家长陪同新兵一同到达服役地点。此外,国防部还准备恢复各部队中的家长委员会,每年不定期召开3次家长会议,家长的差旅费由国防部承担,以使士兵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服役情况和思想动态。三是放宽服役限制。新的兵役制度规定,对于家庭困难、父母生病或已婚的新兵,原则上可考虑就近服役。四是减轻士兵负担。俄军认为,士兵的职责是进行体能锻炼和作战训练,学习使用武器装备,其他与战备无关的勤务性工作如烹饪、打扫卫生等,则一律实施社会化保障,由专门的地方公司负责。 俄军建立职业化军队受挫的三大原因 俄军此次兵役制度调整表明,经过10多年的改革探索,俄军职业化军队建设再次搁浅,而兵役制度又再次回到以义务兵为主的混合兵役制度上。同时还表明,建设职业化军队是一项耗时、耗力、耗钱的巨大工程,绝对不可一蹴而就。 分析看来,此次俄军建设职业化军队受挫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改革方案既缺乏充分论证,又没有循序渐进的落实机制。在进行兵役制度改革之前,既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更要从自己的国情军情出发;既需要着眼武装力量当前的任务和需求,又要着眼未来战争的需要。而俄军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军队补充方式数次调整改变,每次改革都是在未经充分论证和试验的基础上就匆忙实行,缺乏循序渐进的落实机制。 而且,对于兵役制度改革这样一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庞大工程,俄军却希望在三五年内就完成。而美军上世纪70年代向合同制补充方式的转变,不仅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而且用了近20年的时间。同时,俄军改革经常在出现了预料不到的情况时,马上调整方案,甚至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改变,这显然不利于军队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是俄罗斯经济实力有限,无法保障建立职业化军队所需要的经费。俄军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职业化军队。但是,把服役作为终生职业的青年人必须得到应有的物质待遇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才能认真履行其军人使命,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军费投入,特别是加大武装力量维持费在军费中的比例。 但是,在目前俄罗斯军费占GDP不到3%且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俄无力大幅提高军队维持费,有限的军费主要用于为军队换装。难怪早在2009年初,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就表示,即便德国这样实力雄厚的国家,也无法供养一支完全职业化的军队,其合同兵比例为70%。据估计,俄军维持一名合同制军人的开支是一名义务兵的10倍左右。今年9月23日,谢尔久科夫正式对外宣布,由于资金不足,俄决定削减合同制军人的数量。这表明,经济实力已成为俄罗斯建立职业化军队的严重掣肘。 最后是俄军士培养能力有限,后备兵员储备严重不足。实行合同兵役制、建立职业化军队的优势在于,武装力量的员额大幅减少,而人员的素质和训练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这就需要相应地改变军人的培养和训练方式,特别是合同制军人的培训体系。然而,由于俄军正在进行院校调整,无法建立足够的培养职业军士的院校。在新面貌改革框架下,俄军仅在梁赞建立了一所培养职业军士的院校,2009年开始招收学员,目前只招收了2000人,首批学员2011年底才能毕业。这对于职业化军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后备兵员储备严重不足也是制约俄建立职业化军队的重要原因。据俄国防部总参组织动员总局局长斯米尔诺夫日前透露,1980~1985年间,俄每年出生150万男婴,而1988年仅出生80万男婴,致使目前俄役龄青年大幅减少,其中一部分还为吸毒者和有犯罪前科者,而这些人显然不适合被招募到军队当军士。 俄军兵役制度的发展方向 根据俄政治、经济和人口发展形势,可以预测,俄未来兵役制度可能会向以下方向发展。 首先,延长义务兵服役期,放宽服役年龄上限。为减轻征兵压力,俄总参谋部组织动员总局局长斯米尔诺夫今年春天曾在联邦委员会听证会上建议,将义务兵的服役期由目前的一年恢复到以前的一年半甚至两年,同时把服役年龄的上限由27岁增加到30岁。由于俄明年将举行国家杜马选举,为赢得选民的支持,这一建议没有得到批准。但在合同制军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几年俄征兵形势特别严峻时,不排除采取这一措施的可能。 其次,有条件取消异地补充原则。长期以来,俄一直施行武装力量异地补充原则,但由于军人及其家属的住房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原因,俄可能将被迫采取主要按居住地从预备役军官中招募合同制军人的措施。俄军今年已在招收义务兵时施行了这一规定,新的兵役制度规定,对于家庭困难、父母生病或已婚的新兵,原则上可考虑就近服役。根据施行情况,俄不排除在招募合同制军人时部分取消异地补充原则,视情况实施就地补充原则。但同时,俄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在俄各联邦主体建立武装集团的可能性。 最后,加大公民役前训练力度。目前,俄罗斯军事理论界正在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合同制军人大幅减少而义务兵服役期仅为一年的情况下,如何保障俄罗斯战时的动员能力。俄认为,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加大公民役前训练力度。2010年初,俄政府总理签署了《2020年前俄联邦公民役前训练联邦体系构想》。其主要内容是依托现有的支援陆海空志愿协会这一役前训练体系,提高役龄青年的身体素质、道德心理素质、爱国主义情操和军事素养。主要手段是加大体育训练力度,中学八年级以上学生每学期安排5~7天的军事训练课程等。

求采纳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军队如何养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