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有多少雌鹿

俄罗斯有多少雌鹿

发布时间:2023-04-05 19:56:28

① 俄罗斯的雌鹿武装直升机性能火力如何现在还在服役吗

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又叫纳滚空中坦克。其威力可见一斑。其庞大的身躯是由于其兼顾运输职能,也因此成为有点如渗不伦不类。而且据分析其运载士兵后武器是无法满载的,渣茄脊而且机动性也会大幅降低。目前仍然在服役。其出口型又叫米-35.功能有所简化。

② 俄罗斯远东地区都有什么野生动物

东北虎

花豹

猞猁

梅花鹿

棕熊

狍子

獐子

驯鹿

水獭

山猫

狐狸

乌苏里鳖







③ 驯鹿和麋鹿有什么区别

一、形态特征不同。

1、麋鹿,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 雄性肩高122-137厘米,雌性70-75米厘米,体形比雄性略小。一般麋鹿体重120-180千克,成年雄麋鹿体重可达250千克,初生仔12千克左右。

角较长,每年12月份脱角一次。雌麋鹿没有角,体型也较小。雄性角多叉似鹿、颈长似骆驼、尾端有黑毛,麋鹿角形状特殊,没有眉杈。

二、分布范围不同。

1、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西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

2、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

三、栖息环境不同。

1、从麋鹿宽大的蹄及蹄间有皮腱膜分析,适于在沼泽地活动;长而多毛的尾,利于驱赶飞扰的昆虫。

从饲养麋鹿喜泡水和泥浴的习性判断,它们过去生活于温暖潮湿泽地。喜平原、沼泽和水域,长江三角洲平原湿地显然是它栖息的理瞎枯想生境。

2、驯鹿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

鄂温克猎民照顾驯鹿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

(3)俄罗斯有多少雌鹿扩展阅读:

中国驯鹿都是半家养的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生死数量大致相抵。1950年至2000年来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1939年853只,1945年400只,1957年629只,1967年795只,1976年955只,1985年904只。

驯鹿是鹿科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种,据调查全世界的野生驯鹿在1986年有390万只。前苏联是拥有驯鹿最多的国家。据1985年统计,俄罗斯野生驯鹿有98万头,半家养驯鹿有223万只,每年利用约15-20%。

驯鹿致危因宽槐素

遗传衰退及疾病。饲养情况 中国现有的种群都属于半家养。现有保护措施依据牧业承包责任制办法,分群负责,承包给有管理经验的鄂温克猎民,按劳力按户分配只数和游牧地区。此外,额尔左纳左旗畜牧局定期选派有经验的兽医师上山为驯鹿检查治病。

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来源,同时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为运输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岛上的萨哈来人和亚洲北部的鄂温克族,都很相似,他们对驯鹿的磨巧洞管理和保护都很重视。国际驯鹿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交流各国驯鹿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经验。

驯鹿保护措施

可考虑由俄罗斯引进的新的健康种鹿,采取种群遗传复壮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时,应扩大游牧区或引进新鹿群,结合林区发展规划在大兴安岭东坡开辟新的饲育基地。应建立驯鹿疾病防治站,全年进行结核病、寄生虫等的防治工作。

此外,当考虑建立种群谱系,开展驯鹿种群遗传学研究,发展这一森林型鹿类资源,为中国亚寒带针叶林的综合发展提供多样性模式。

④ 苏联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有哪些型别

米-24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研制的武装直升机,是前苏联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60年代末开始研制,1969年首飞,1973年装备部队。约有1250架在独联体服役,并装备包括阿富汗、越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等国家。

现有型别:米-24A,武装攻击型,主舱可乘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有挂导弹的导轨,机头装一挺12.7毫米机枪;米-24D,武装型,用于空空及空地攻击,座舱重装甲,武器系统有USUP-24机炮,机头装12.7毫米机枪,KPS-53A光电瞄准具;

米-24V,类似米-24D,改进翼尖发射巢及4个翼下挂架,最多可携带8枚AT-6“螺旋”无线电制导的反坦克导弹,翼下挂架可选装AA-8“蚜虫”空空导弹,类似米-24,但机头换装双管30毫米机炮;米-24R,每次可采集6个土壤样本,以供NBC战分析;米-24K,在机舱装更大照相机;米-24BMT,扫雷型;

米-24生物勘查型,用于探索水面上油污染及季节性水位变化;米-25,米-24D的出口型;米-35,米-24V的非武装出口型;米-35P,米-24P的出口型,米-35M,为满足俄罗斯军方最新机动性要求而升级,装米-28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减轻了重量,装备新的电子设备。

总体布局

前三点式可收放轮式起落架,5片矩形桨叶的全铰接式玻璃钢旋翼,由钛合金大梁和玻璃钢蒙皮组成,垂尾式尾斜梁,尾桨为3片桨叶。

动力装置

两台卡里莫夫TV3-117涡轴发动机,每台功率为1633千瓦。

武器

一挺4管“卡特林”12.7毫米机枪,储弹量1470发,4枚AT-2“蝇拍”式反坦克导弹,多种火箭、炸弹、布雷器,最多可装1500千克常规炸弹,试装AA-8“蚜虫”、AA-11“射手”空空导弹。

尺寸数据

机长21.35米,机高3.97米,旋翼直径17.30米,尾桨直径3.91米。

主要机载设备甚高频、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重量数据

空重82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12万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2万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335千米/小时,巡航速度270千米/小时,经济巡航速度217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12.5米/秒,实用升限4500米,悬停高度1500米,作战半径160千米,航程5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4小时。

⑤ 战争之王里的武装直升机是什么型号

就是米-24雌鹿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米-24是苏联陆军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由米里设计局于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苏联陆军最初于1968年提出设计要求,米里本人亲自担任总设计师。1972年西方首次报道这种直升机的情况,1972年底试飞并投入批生产,次年1973年装备部队。 米-24在苏联陆军近距支援及特种作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970年,在米里逝世后接任其职务的季申科主持设计了真正大量装备部队的米-24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代号为“雌鹿”(Hind)。

点击查看:米-24阿富汗实战 | 车臣战争使用教训 | 陆军航空兵使用经验 | 米-24实战视频

点击查看大图

设计的背景是美国陆军在越战中装备了AH-1型武装直升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取得了很好的作战效果,因此苏军决定仿效其设计思想研制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正如AH-1是由UH-1改进而来,米-24也是在成熟的米-8运输直升机上发展来的,后机身几乎照搬了米-8设计。

米-24设计时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为己方坦克集群提供掩护,压制地面敌军和防空火力,强行空降少量步兵部队,压制空降区敌人的先头部队。但经过长期训练和使用,米-24更多的担当了反坦克任务,并具有了一定反直升机的能力。米-24还可以担负为米-8和米-17机群护航的任务。

米-24生产装备数量巨大,据统计苏联阿尔谢涅夫和罗斯托夫的两家直升机工厂已生产了2300多架各种型别的米-24直升机。现约有120架仍在俄罗斯和周边国家服役,各军区都编有直升机中队。单价约为550万美元。其出口型还出口到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古巴、印度、伊拉克、利比亚、尼加拉瓜、越南、也门等国家,参与了两伊战争等多次局部战争。

由于米-24A并未大量装备部队,我们研究一下成熟的米-24D的机体结构。米-24D所有的动部件以米-8相应部分为基础。5片桨叶的旋翼采用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3片桨叶的尾桨类似米-8,但在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与米-8演变为米-17相似。

欢迎您对本文进行评论:

开始评论@ Controls(Powered by JS-Kit)

旋翼大梁采用钛合金,敷以玻璃钢蒙皮,以蜂窝结构夹芯填充。旋翼桨毂为锻造/机加工钢制桨毂,采用传统的全铰接式旋翼。桨叶大梁充增压氮气,以便检查裂纹。每片桨叶安装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前缘防冰装置和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使用铝合金材料。

米-24延续了米-8宽大的机身,有一个装8名步兵的运兵舱,这是米-24与AH-1为代表的西方武装直升机的重大差异。这一运兵舱使得米-24能先以自身火力压制地面敌军,然后迅速将步兵空投到特定区域,非常适合用于陆军部队协同空降作战。但这也使得米-24机体臃肿,比AH-1要硕大得多,飞行性能下降,被敌方命中的几率增大。

在多年的阿富汉战争中,米-24反复使用上述战术攻击游击队,能有效的克服高山峻岭的阻碍,甚至直接携带航空炸弹进行轰炸。但米-24也被游击队击落了不少。

机身为普通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尾梁结构。机身前部根据任务不同可作不同配置。机身两侧有比西方设计大得多的全金属悬臂式短翼,平面为梯形,具有大约16°下反角和20°安装角,翼面为固定翼面。

在巡航飞行时,短翼大约可提供25%的升力。垂尾偏置3°,兼作尾斜梁,水平安定面可调。旋翼桨叶和尾桨桨叶均装有电加热防冰系统。米-24采用米-8的可收放前三点起落架,前起落架为双轮,主起落架为单轮,低压油-气减震支柱和低压轮胎。主起落架向后收在机身短舱后部。尾梁下面有管状的三角尾橇,可保护尾桨。

米-24D采用两台单台最大功率为1640千瓦(2230轴马力)TV3-117涡轮轴发动机,并排安装在座舱上面。该发动机与米-8MT、米-17的发动机属于同一系列,便于减低陆航地勤的维护工作量。发动机经由输出轴、并车减速器驱动旋翼轴。动力系统关键部位装有8毫米厚的淬火装甲钢板。机舱后机身内装有主油箱,机舱底部有软油箱。机舱中可安排1000千克辅助油箱,使内部燃油量增加到1500千克。同时可带4个外挂油箱,每个外挂油箱容量为500升。外挂油箱只可装在短翼两个靠内的挂点上。可选用转向器和分离器滤除进气中的异物和沙尘。旋翼桨毂整流罩尾部装有辅助动力装置,横向安装。

米-24的步兵舱

米-24A和D的驾驶舱有所不同。A型采用并排式布局平板玻璃大型座舱,D型采用不同于西方平板玻璃舱盖的纵列气泡式舱盖,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驾驶员在后,射手在前,均有装甲座椅。两个铰接式座舱盖是分别独立的,向右打开。后座比前座高,两人视野良好。前后舱之间有防碎片屏蔽。运兵舱设有8个可折叠座椅,或安排4个长椅。两侧各有一个铰接主舱门,分两部分向上和向下打开。舱内备有加温和通风装置。

机内系统包括3台发电机,相关的双套电气系统和增稳系统。机载设备包括甚高频和特高频无线电台、自动驾驶仪、雷达高度表、盲目飞行仪表设备,以及有地图显示器的无线电罗盘。

米-24的武器配备火力强大。机头下方炮塔装有一挺可俯仰旋转的12.7mm四管“加特林”机枪,部分后期型号采用了双联23mm或30mm机炮。短翼翼尖武器挂架可挂4枚AT-2“蝇拍”反坦克导弹,其他挂架可携带UV-32-57 32管57mm火箭发射器、其他大口径火箭发射器、1500千克常规/化学炸弹等。

米-24系列共有7种型号。机体构架,动力装置和传动系统都是一样的,武器、作战设备和尾桨位置有所不同。简述如下:

米-24A(“雌鹿”A)。该型号是原型,保留了较多米-8的特点。平板玻璃大型驾驶舱(见下图)内可乘3名机组人员——驾驶员、副驾驶员兼射手和随机工程师。主舱搭载8名全副武装士兵。机身两侧短翼后掠角为20°,下反角为16°,每侧短翼各有4个武器挂架。翼尖挂架可挂4枚AT-2“绳拍”反坦克导弹。机头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和瞄准系统。左侧内武器挂架的上部装有摄像机。原型机尾桨位于尾斜梁右侧,后来的改进型移至尾斜梁的左侧。A型并未大量装备,其三人机组也未被正式装备的米-24沿用。

米-24B(“雌鹿”B)。B型的短翼无上、下反角,其它与“雌鹿”A相同。每侧短翼内侧有2个武器挂架。“雌鹿”B性能优于“雌鹿”A,但没有大量生产。

米-24U(“雌鹿”C)是一种教练型。基本上与“雌鹿”A相似,但没有机枪、天线整流罩和导弹发射器。

米-24D(“雌鹿”D)是第一个真正大量装备的米-24。装TV3-117涡轮轴发动机,驾驶舱装甲增厚。尾桨改在尾斜梁左侧。由于A型的驾驶舱不利于机组执行攻击任务,前机身进行了重新设计,溶入了西方设计思想。驾驶舱改为纵列式布局,射手在前,驾驶员在后。前舱水平视野为270°,前下方视野为45°;后舱视野水平视野为20°,前下方视野为15°。机头防弹玻璃右上方装有探测器,用于指示火箭弹最大散布面的最佳条件。前起落架支柱加长,以适应机头下方体积更大的探测器。前起落架收起后半露在机体之外。

短翼挂架,有两个57mm火箭发射器和两个AT-2反坦克导弹发射器。挂有一串12.7mm枪弹。

机头下方装一挺12.7mm加特林机枪炮塔,旁边是KPS-53A光电瞄准具舱。备弹1470发。12.7mm枪弹虽然威力小于西方通常的20mm炮弹,但射速高达4000到4500发/分;备弹量大,适合对付游击队等目标。机枪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增大。机头下方装有雷达和微光电视系统。采用的AT-2“蝇拍”反坦克导弹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整个发射到命中的过程必需由射手手动瞄准。D型的教练型不装炮塔。D型真正具有了空空和空地攻击能力,大量装备部队使用。

D型的座舱

米-24BMT是扫雷改型。

米-24V(“雌鹿”E)采用无线电制导的9K114“螺旋”(Shturm,北约代号AT-6)反坦克导弹,改装TV-3-117A发动机。相应的在机头下方左侧改装大型制导设备舱。有4个翼下挂架,可选装R-60红外制导空空导弹。驾驶舱加装平视显示器,代替了以前的反射式射击瞄准具。其出口波兰型号称米-24W。出口型为米-35。

9K114反坦克系统同样采用红外测角半主动无线指令制导方式,但性能远优于AT-2,使得米-24的作战能力有较大提高。

米-24E,民用生物勘查型,用于探索水面上油污染及季节性水位变化。

米-24R(“雌鹿”G1)。G1是用于原子战、生物战、化学战的改型。可进行土壤样本采集工作,每次可采集6个土壤样本。在1986年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去掉了翼尖武器挂架,在翼下加长的武器挂架上加装机械爪,用于执行核/生物/化学战用途。该型单独部署,不编入陆军航空兵一般部队。

米-24P(“雌鹿”F)在1982年首次被西方发现。该型与E型相似,但机头右侧装一门以GSH-230机炮为原型的AO-18型双管30mm机炮,取消了机枪炮塔。该炮采用30×165mm炮弹,弹重400克。初速850到950米/秒,射速3000发/分,炮重105千克。可挂AS-10空地导弹。出口型为米-35P。下图为俄陆军航空兵飞行表演队。

美军拥有的一架可使用的米-24P。用于为美军提供相关防空、对空观瞄设备的训练。

GSH-230机炮及炮弹

米-24PS是警用/半武装改型。注意米-24独特的主舱门。下门可作为跳板。

米-24K(“雌鹿”G2)类似于同米-24R。机舱中有大型照相机,右侧开有镜头舱门,用于侦察和高炮射击观测。

米-24VP(“雌鹿”V)机头炮塔改装双联GSH-23L型23mm机炮,出口型为米-35VP。GSH-23L炮采用23×115mm炮弹,炮重50千克,射速3200发/分。该炮可看作12.7mm机枪和30mm机炮之间的优化选择,能较好的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要求。

GSH-223

按苏联的惯例,出口型性能不如苏军相应装备。自1978年起,已经有25个国家进口了约600架米-35。下图为印度的米-35。

米-24VM(“雌鹿”VM)改进了夜战能力,采用了部分西方电子设备,实际上是米-35出口型的基型。俄罗斯军队目前暂时无法装备这一改型。

目前最新的出口型为米-35M。米-35M型改装米-28武装直升机的旋翼、尾桨和传动系统,全机重量减轻300千克,发动机输出推力增大300千克。装备包括机头右下方乌拉尔光电工厂(UOMZ)光电观瞄系统在内的电子设备。该观瞄系统包括白光、夜视、激光等通道。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机枪,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时,米-35M已改用GSH-23L机炮。可挂装使用S-13型130mm火箭弹的B-13L1发射器。

米-35M于2004年上半年成功首飞。它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这引起了俄罗斯国防部和订购米-35M的外国用户的广泛兴趣。由于采用了延长使用寿命模块,米-35M技术寿命为4000多个飞行小时,就是说米-35可服役到2020 年,比原机延长使用寿命15年。采用改善飞行性能模块,米-35M换装了功率更大的TBЗ-117BMA发动机,配装全玻璃钢旋翼桨叶和气动效率更高的X 型尾桨。改进使米-35M比米-24减轻300公斤,航程增加100公里,达到700公里;实用升限达5100米,增加了600米;爬升率由9.6米/秒提升到12.4米/秒。它显示出的机动灵活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让行家惊叹。

下图为阿富汗战争时的米-24图片,包括乘员在机舱内架设了一挺7.62mm机枪。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米-35M采用的增强机载武器系统效能模块。它使米-35M可挂16枚更为先进的9M120空地导弹。9M120导弹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以取代激光驾束制导方式,具有抗自然和人为干扰能力。它的串联式战斗部威力强大,不单能攻击空中目标,也可攻击地面目标,足以击穿有850毫米厚装甲防护的坦克。米-35M装备“针”-B型空空导弹,拥有与敌低空飞行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进行空战的能力。米-35M用双管23毫米航炮代替了米-24的4管12.7毫米机枪,使其对小目标的杀伤能力提高了60%。 采用夜间作战能力模块把米-35M推进当今世界先进直升机行列。它加装了全昼夜多通道光电观察瞄准系统,具有很强的夜间观察和搜索能力。它的飞行员配备了前视红外头盔显示系统,使飞行员在夜战时能与地面保持目视接触。机上装置的卫星导航系统可将导航数据实时传到头盔显示器上,以利飞行员及时修正航向。有了夜间作战能力模块,米-35M似获得某种魔法一样,拥有了可靠的全昼夜作战能力,也使全机整体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1999年8月,以色列飞行器工业公司的塔曼姆分部展示了一架改进的米-24,该机采用一套称为“任务24”的航空电子装置,拓展了昼夜作战能力。同时,该公司宣布了一项合同,为一个未名用户(据信是印度)的大量米-24/35直升机装备“任务24”装置。IAI公司塔曼姆分部设计的任务24装置用来改进现有的“雌鹿”机群,而不用对直升机的主要结构进行改动。该装置包括:·直升机多任务光电负载(HMOSP),包括用于昼夜观察和瞄准的前视红外、电视摄像机和自动跟踪设备。·一个头部运动传感器,从动于安装在机头的四联12.7mm炮塔,以便快速有效地与目标交战。·组合在一个头盔中的夜视镜和头盔显示器,用于驾驶员和炮手的安全低空夜间飞行作战。·一个集成了数字移动地图和键盘/显示装置的GPS/多普勒导航系统,用于飞行任务计划。·每个座舱中用于导航、瞄准、飞行数据与视频记录的多功能显示器。·一个操作新系统的任务计算机,以减小乘务员的工作负荷。HMOSP中还配装一个激光测距仪。每个座舱都具有充分的夜视功能。除了雷达、激光器以及导弹报警系统外,“雌鹿”直升机也装备了驾驶员控制的铂条/曳光弹干扰投放系统,该系统安装在尾架上用以自卫。直升机的武器装备保持不变,包括使用原来的俄罗斯9M114ShtumV8反坦克制导武器系统和各种反制导火箭吊舱。一个小口径机枪安装在机舱窗的左前方。此外,该飞机还携带拉法尔公司的“长钉”光电制导、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表明“雌鹿”直升机的武器容纳能力强于俄罗斯原型。

东欧各国正在寻求改进自己的米-35。图为其中一种方案,采用西方观瞄吊舱、机炮。2002年5月,捷克、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四国国防部长签署了关于共同改进米-24的协议。改进按照北约的标准进行,延长其服役期限。由波兰负责协调,样机在18个月之内完成,批量生产将在2004年开始,费用总额约需1000万美元,每个国家将承担开支的四分之一。

2002年10月,俄军表示未来的15年,很可能继续由米-24担当武装直升机的主力。米里设计局计划对米-24进行延寿和换装制导和导航系统,加装新武器。新型号为米-24P型,计划使用米-28的复合材料主旋翼和X型尾桨。采用新型装甲和其他一些新型设备,生存性将大大提高,同时飞行高度和机动性等飞行特性也将有明显改善。2004年1月,俄罗斯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将进行改进型米-24PM的首飞。根据2004年俄罗斯国家国防订货,莫斯科米里直升机制造厂研制了米-24PM,使用性能大为提高,并且拥有更高的作战效能。不仅安装了功率更大的新型VK-2500发动机,也安装了改进型机载设备。预计改进型直升机的联合国家试验将持续一年时间,计划于2005年中期结束。直升机的改进是利用国防部资金完成的,未来将对俄罗斯武装力量直升机进行改进的还包括改进型米-35。俄罗斯空军装备的5架米-24PN型的交接仪式将于1月28日在罗斯托夫直升机公司举行。

2003年9月,捷克共和国计划年底前开展现代化它的18架老龄俄制米-24作战直升机的招标。捷克国防部官员近几年里与匈牙利、波兰和斯洛伐克等伙伴国就联合开展米-24现代化项目进行了讨论,以延长该机使用寿命到35年。为克服各国立法不同带来的问题,4国最近同意开展框架宽松的合作。捷克共和国是首个宣布招标的国家,知情人士未排除该国未来与匈牙利开展密切合作的可能。捷克国防部9月9日称,正在准备招标的全套资料,与俄罗斯的升级该直升机航电系统的谈判也一直在进行。国防部不能确定有多少架直升机需要升级,但熟悉情况的消息灵通人士称可能多达18架。包括BAE系统公司在内共有7家防务公司对该项目表示了兴趣。斯洛伐克国防部长Ivan Simko最近暗示,该国可能与波兰合作开发米-24改进型原型机。

2004年12月,保加利亚国防部选择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的小组作为保加利亚直升机改进项目的中标方。该改进项目包括改进12架米-24武装直升机和6架米-17运输直升机,使它们满足北约标准。埃尔比特公司将作为该改进项目的主合同商,该项目的金额对埃尔比特公司来说也非常重要。不过,该项目还有待于完成谈判并正式签署合同。2005年12月6日,保加利亚国防部日前授予以色列Elbit系统公司一份为期3年、价值5730万欧元合同,为其12架MI-24型作战直升机以及6架MI-17型运输直升机提供升级,与北约标准兼容。Elbit系统公司在过去数年内为苏制装备升级,使其与西方/北约标准相兼容。在2004 年3月加入北约后,保加利亚一直在进行将其装备进行升级以与北约标准兼容并确保护操作性方面的工作。保加利亚2006年国防预算达到6.87亿美元,约占GDP的2.6%。目前计划逐步实现其装备的现代化,计划于2015年结束。

AT-9反坦克导弹

12.7mm加特林机枪吊舱和双头12.7mm弹

2004年1月,俄罗斯空军副总司令兼航空兵司令捷林中将表示,俄空军开始装备专门用于实施夜间作战行动的改进型米-24PN型武装运输直升机。到目前为止,空军已经装备了数架米-24PN型机,现已开始这些直升机的飞行人员培训。这些直升机将首先配备给部署在北高加索地区的第4空防集团军。他表示,该型直升机的能力大为扩大,打击的精确度也得到提高,无论是白天,还是在夜间,都可对目标进行有效的打击。同时,中国、委内瑞拉等国都对该型机极感兴趣。米-24PN(PN意指带机炮的夜间型)直升机的改进工作由“罗斯托夫直升机”厂进行实施,它是由米-24P型直升机改进而成。在米-24PN型直升机上安装有BREO-24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系统和“镜子”型夜视热成像瞄准引导分系统。这一系统包括有“彩虹-SH”型搜索瞄准系统,它与“镜子”热成像仪联合工作。在直升机的瞄准系统中,还加入有热成像分系统、激光测距仪和反坦克导弹控制通道。BREO-24型一体化系统包括有液晶显示器、夜视仪并与驾驶舱的光学技术设备配合使用。新型机载无线电电子设备可保证直升机的全天候作战使用,并且可使用所有编制内的武器系统,夜间条件下在50~200米的高度飞行,由于采用有数字地图,故有较高的导航精确度。该直升机的武器系统包括全天候使用的、高精确制导的“冲锋”或“攻击”反坦克导弹、火箭弹发射装置,以及内置和悬挂式射击武器,包括带有23毫米口径 GSH-23型机炮的NPPU-23型固定式机炮装置。该直升机的悬挂武器包括“攻击-V”系统16枚9M-120型反坦克导弹或9M-120F或9M- 114型导弹;10枚S-13型火箭弹;80枚S-8型火箭弹;带23毫米机炮的悬挂式机炮装置,带弹450发;数枚空空导弹。改进型直升机的作战效能要比基本型米-24高出50%~70%。俄罗斯共制造了620架米-24P型直升机。

⑥ 全球性能最好的十大武装直升机是

一、美国AH-64阿帕奇。

二、美国RAH-66科曼奇。

三、AH-1F眼镜蛇。

四、M1973管20mm“加特林式”机炮(备弹750发)。

五、卡-50机。

六、米-24雌鹿直升机。

七、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

八、“猫鼬”(Mangusta)反坦克直升机。

九、SA341/342“小羚羊”轻型直升机。

十、南非CSH-2石茶隼武装直升机。

⑦ 驯鹿的迁徙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等级】: 稀有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生态环境】:森林、沼泽地带
【保护措施】:迁地保护
【国内分布】:黑龙江
【保护价值】:驯鹿为珍贵动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国黑龙江省的鄂温克族用它作交通运输工具。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态特征 体型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弯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体背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开始脱毛,9月长冬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亚种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目前仅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尚有少量饲养。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驯鹿是环北极分布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此外人工引进南乔治亚岛上,也生存得很好。据考证,我国的驯鹿与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温多苔原高地的驯鹿有渊源关系(马逸清,1992)。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编辑本段]生境与习性
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鄂温克猎民照顾驯鹿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定期饲以食盐,夏季建栏熏蚊,在驯鹿产仔期间,帮助母鹿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其余时间,驯鹿皆自由在林中采食活动,不予看管。每年9月中至10月为交配季节,争雌斗争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产仔。每产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 165-180天。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个体当年即能参加繁殖,一直到14岁,繁殖能力很强,雄鹿性成熟较晚。驯鹿寿命可达20年。种群现状我国驯鹿都是半家养的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生死数量大致相抵。
[编辑本段]种群数量
在近50年来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 1939年853只,1945年400只,1957年629只,1967年795只,1976年955只,1985年904只(马逸清,1992)。驯鹿是鹿科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种,据调查全世界的野生驯鹿有390万只(William, 1986)。前苏联是拥有驯鹿最多的国家。据1985年统计,俄罗斯野生驯鹿有98万头,半家养驯鹿有223万只,每年利用约15-20%。因而,如果我国就近引进部分驯鹿种源,来发展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综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编辑本段]致危因素
遗传衰退及疾病。饲养情况 我国现有的种群都属于半家养。现有保护措施依据牧业承包责任制办法,分群负责,承包给有管理经验的鄂温克猎民,按劳力按户分配只数和游牧地区。此外,额尔左纳左旗畜牧局定期选派有经验的兽医师上山为驯鹿检查治病。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来源,同时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为运输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岛上的萨哈来人和亚洲北部的鄂温克族,都很相似,他们对驯鹿的管理和保护都很重视。国际驯鹿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交流各国驯鹿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经验。
[编辑本段]保护措施建议
可考虑由俄罗斯引进的新的健康种鹿,采取种群遗传复壮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时,应扩大游牧区或引进新鹿群,结合林区发展规划在大兴安岭东坡开辟新的饲育基地。应建立驯鹿疾病防治站,全年进行结核病、寄生虫等的防治工作。此外,当考虑建立种群谱系,开展驯鹿种群遗传学研究,发展这一森林型鹿类资源,为我国亚寒带针叶林的综合发展提供多样性模式。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驯鹿的中文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驯鹿实际上并不是人工驯养出来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于北美的野生驯鹿,而把分布在北欧,经过拉普人管理和驯养的驯鹿叫做Reindeer。驯鹿的个头比较大,雌鹿的体重可达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宽可达1.8米,且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
就历史而言,鹿类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约在 200多万年以前,地质上称之为更新世后期,分布在欧亚大陆上的驯鹿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时的人类主要依靠捕食驯鹿吸取营养,维持了大约有几千年。所以,我们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西方也是如此,他们让鹿给圣诞老人拉车,给孩子们送礼物。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它们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扬起满天的尘土,打破草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驯鹿生长速度之快是任何动物也无法比拟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移途中产仔。幼仔产下两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每小时48公里。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真正意义上的驯鹿为北欧拉普兰人和中国北方鄂温克人驯养的驯鹿,但在中国已经不会有真正的驯鹿了,在北方广阔的森林中,再也不会响起鄂温克人召唤驯鹿时敲响桦皮桶的声音了。
[编辑本段]鄂温克驯鹿文化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驯鹿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捕抓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驯养成为今日的驯鹿。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编辑本段]圣诞老人与驯鹿
圣诞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驯鹿(Reindeer)来拉的,领头的圣诞驯鹿名字叫鲁道夫(Rudolph),有个红红鼻子。
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有9只: Rudolph鲁道夫, Dasher 猛冲者, Dancer 跳舞者, Prancer欢腾, Vixen凶婆娘, Donder大人物, Blitzen闪电, Cupid丘比特 ,Comet彗星. 八只负责出力拉,其中一只“红鼻子鲁道夫---Rudolph”是开路的领头鹿。
从前有一只驯鹿名叫鲁道夫,它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长着大红鼻子的驯鹿。人们很自然地叫它红鼻子驯鹿鲁道夫。鲁道夫为自己独一无二的鼻子感到非常难堪。其他的驯鹿都笑话它,就连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此被嘲笑。有一年的平安夜,圣诞老人正准备驾着四只健壮的驯鹿去给孩子们送礼物,这时,一场浓雾笼罩了大地,圣诞老人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无法找到任何烟囱的。突然,鲁道夫出现了,它的红鼻子显得比任何时候都亮。圣诞老人立刻意识到他的难题解决了。他把鲁道夫领到雪橇前,套上缰绳,然后自己坐了进去。他们出发了!鲁道夫驮着圣诞老人安全地到达了每一根烟囱。不论雨雪风霜,什么都难不倒鲁道夫,因为它的亮鼻子像灯塔一样穿透了迷雾[1]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等级】: 稀有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生态环境】:森林、沼泽地带
【保护措施】:迁地保护
【国内分布】:黑龙江
【保护价值】:驯鹿为珍贵动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国黑龙江省的鄂温克族用它作交通运输工具。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态特征 体型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弯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体背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开始脱毛,9月长冬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亚种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目前仅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尚有少量饲养。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驯鹿是环北极分布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此外人工引进南乔治亚岛上,也生存得很好。据考证,我国的驯鹿与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温多苔原高地的驯鹿有渊源关系(马逸清,1992)。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编辑本段]生境与习性
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鄂温克猎民照顾驯鹿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定期饲以食盐,夏季建栏熏蚊,在驯鹿产仔期间,帮助母鹿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其余时间,驯鹿皆自由在林中采食活动,不予看管。每年9月中至10月为交配季节,争雌斗争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产仔。每产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 165-180天。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个体当年即能参加繁殖,一直到14岁,繁殖能力很强,雄鹿性成熟较晚。驯鹿寿命可达20年。种群现状我国驯鹿都是半家养的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生死数量大致相抵。
[编辑本段]种群数量
在近50年来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 1939年853只,1945年400只,1957年629只,1967年795只,1976年955只,1985年904只(马逸清,1992)。驯鹿是鹿科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种,据调查全世界的野生驯鹿有390万只(William, 1986)。前苏联是拥有驯鹿最多的国家。据1985年统计,俄罗斯野生驯鹿有98万头,半家养驯鹿有223万只,每年利用约15-20%。因而,如果我国就近引进部分驯鹿种源,来发展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综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编辑本段]致危因素
遗传衰退及疾病。饲养情况 我国现有的种群都属于半家养。现有保护措施依据牧业承包责任制办法,分群负责,承包给有管理经验的鄂温克猎民,按劳力按户分配只数和游牧地区。此外,额尔左纳左旗畜牧局定期选派有经验的兽医师上山为驯鹿检查治病。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来源,同时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为运输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岛上的萨哈来人和亚洲北部的鄂温克族,都很相似,他们对驯鹿的管理和保护都很重视。国际驯鹿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交流各国驯鹿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经验。
[编辑本段]保护措施建议
可考虑由俄罗斯引进的新的健康种鹿,采取种群遗传复壮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时,应扩大游牧区或引进新鹿群,结合林区发展规划在大兴安岭东坡开辟新的饲育基地。应建立驯鹿疾病防治站,全年进行结核病、寄生虫等的防治工作。此外,当考虑建立种群谱系,开展驯鹿种群遗传学研究,发展这一森林型鹿类资源,为我国亚寒带针叶林的综合发展提供多样性模式。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驯鹿的中文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驯鹿实际上并不是人工驯养出来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于北美的野生驯鹿,而把分布在北欧,经过拉普人管理和驯养的驯鹿叫做Reindeer。驯鹿的个头比较大,雌鹿的体重可达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宽可达1.8米,且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
就历史而言,鹿类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约在 200多万年以前,地质上称之为更新世后期,分布在欧亚大陆上的驯鹿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时的人类主要依靠捕食驯鹿吸取营养,维持了大约有几千年。所以,我们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西方也是如此,他们让鹿给圣诞老人拉车,给孩子们送礼物。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它们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扬起满天的尘土,打破草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驯鹿生长速度之快是任何动物也无法比拟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移途中产仔。幼仔产下两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每小时48公里。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真正意义上的驯鹿为北欧拉普兰人和中国北方鄂温克人驯养的驯鹿,但在中国已经不会有真正的驯鹿了,在北方广阔的森林中,再也不会响起鄂温克人召唤驯鹿时敲响桦皮桶的声音了。
[编辑本段]鄂温克驯鹿文化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驯鹿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捕抓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驯养成为今日的驯鹿。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编辑本段]圣诞老人与驯鹿
圣诞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驯鹿(Reindeer)来拉的,领头的圣诞驯鹿名字叫鲁道夫(Rudolph),有个红红鼻子。
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有9只: Rudolph鲁道夫, Dasher 猛冲者, Dancer 跳舞者, Prancer欢腾, Vixen凶婆娘, Donder大人物, Blitzen闪电, Cupid丘比特 ,Comet彗星. 八只负责出力拉,其中一只“红鼻子鲁道夫---Rudolph”是开路的领头鹿。
从前有一只驯鹿名叫鲁道夫,它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长着大红鼻子的驯鹿。人们很自然地叫它红鼻子驯鹿鲁道夫。鲁道夫为自己独一无二的鼻子感到非常难堪。其他的驯鹿都笑话它,就连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此被嘲笑。有一年的平安夜,圣诞老人正准备驾着四只健壮的驯鹿去给孩子们送礼物,这时,一场浓雾笼罩了大地,圣诞老人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无法找到任何烟囱的。突然,鲁道夫出现了,它的红鼻子显得比任何时候都亮。圣诞老人立刻意识到他的难题解决了。他把鲁道夫领到雪橇前,套上缰绳,然后自己坐了进去。他们出发了!鲁道夫驮着圣诞老人安全地到达了每一根烟囱。不论雨雪风霜,什么都难不倒鲁道夫,因为它的亮鼻子像灯塔一样穿透了迷雾[1]【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89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6
【濒危等级】: 稀有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 生效年代: 1997
【生态环境】:森林、沼泽地带
【保护措施】:迁地保护
【国内分布】:黑龙江
【保护价值】:驯鹿为珍贵动物,茸、肉、皮、乳均可利用。中国黑龙江省的鄂温克族用它作交通运输工具。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易危 生效年代: 1996 形态特征 体型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雌雄都具角;角干向前弯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体背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5月开始脱毛,9月长冬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亚种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目前仅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尚有少量饲养。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驯鹿是环北极分布动物,广泛分布在欧亚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此外人工引进南乔治亚岛上,也生存得很好。据考证,我国的驯鹿与贝加尔湖东北部尼布楚河上游温多苔原高地的驯鹿有渊源关系(马逸清,1992)。目前,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编辑本段]生境与习性
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处于半野生状态。食物主要是石蕊,也吃问荆、蘑菇及木本植物的嫩枝叶。鄂温克猎民照顾驯鹿很粗放,过着“逐石蕊而居”的游牧生活,不定期的迁居,主要活动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激流河、阿穆尔河、呼玛河、阿巴河一带。定期饲以食盐,夏季建栏熏蚊,在驯鹿产仔期间,帮助母鹿照顾幼仔,驱赶狼、熊等天敌。其余时间,驯鹿皆自由在林中采食活动,不予看管。每年9月中至10月为交配季节,争雌斗争激烈,性周期13-22天。受胎率较高,妊娠期225-240天,4-5月份产仔。每产1仔,偶有2仔者。哺乳期 165-180天。雌鹿1.5岁性成熟,个别发育好的个体当年即能参加繁殖,一直到14岁,繁殖能力很强,雄鹿性成熟较晚。驯鹿寿命可达20年。种群现状我国驯鹿都是半家养的种群。由于长期近亲繁殖,遗传衰退严重,加之疾病、天敌为害,生死数量大致相抵。
[编辑本段]种群数量
在近50年来一直徘徊在1000只左右, 1939年853只,1945年400只,1957年629只,1967年795只,1976年955只,1985年904只(马逸清,1992)。驯鹿是鹿科动物中数量最多的种,据调查全世界的野生驯鹿有390万只(William, 1986)。前苏联是拥有驯鹿最多的国家。据1985年统计,俄罗斯野生驯鹿有98万头,半家养驯鹿有223万只,每年利用约15-20%。因而,如果我国就近引进部分驯鹿种源,来发展大兴安岭林区经济综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编辑本段]致危因素
遗传衰退及疾病。饲养情况 我国现有的种群都属于半家养。现有保护措施依据牧业承包责任制办法,分群负责,承包给有管理经验的鄂温克猎民,按劳力按户分配只数和游牧地区。此外,额尔左纳左旗畜牧局定期选派有经验的兽医师上山为驯鹿检查治病。驯鹿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的北方民族的肉食来源,同时也利用其毛皮、鹿乳或用为运输工具。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科拉半岛上的萨哈来人和亚洲北部的鄂温克族,都很相似,他们对驯鹿的管理和保护都很重视。国际驯鹿会议每3年召开一次,交流各国驯鹿研究、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经验。
[编辑本段]保护措施建议
可考虑由俄罗斯引进的新的健康种鹿,采取种群遗传复壮措施,提高存活能力;同时,应扩大游牧区或引进新鹿群,结合林区发展规划在大兴安岭东坡开辟新的饲育基地。应建立驯鹿疾病防治站,全年进行结核病、寄生虫等的防治工作。此外,当考虑建立种群谱系,开展驯鹿种群遗传学研究,发展这一森林型鹿类资源,为我国亚寒带针叶林的综合发展提供多样性模式。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驯鹿的中文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驯鹿实际上并不是人工驯养出来的。英文 Caribou是指分布于北美的野生驯鹿,而把分布在北欧,经过拉普人管理和驯养的驯鹿叫做Reindeer。驯鹿的个头比较大,雌鹿的体重可达 150多公斤,雄性稍小,为90公斤左右。雄雌都生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宽可达1.8米,且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
就历史而言,鹿类与人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约在 200多万年以前,地质上称之为更新世后期,分布在欧亚大陆上的驯鹿曾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那时的人类主要依靠捕食驯鹿吸取营养,维持了大约有几千年。所以,我们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西方也是如此,他们让鹿给圣诞老人拉车,给孩子们送礼物。
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千米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自己越冬的亚北极地区的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路线往北进发。而且总是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秩序井然,长驱直入,边走边吃,日夜兼程,沿途脱掉厚厚的冬装,而生出新的薄薄的夏衣,脱下的绒毛掉在地上,正好成了路标。就这样年复一年,不知道已经走了多少个世纪。它们总是匀速前进,只有遇到狼群的惊扰或猎人的追赶,才会来一阵猛跑,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扬起满天的尘土,打破草原的宁静,在本来沉寂无声的北极大地上展开一场生命的角逐。
幼小的驯鹿生长速度之快是任何动物也无法比拟的,母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移途中产仔。幼仔产下两三天即可跟着母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时速可达每小时48公里。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真正意义上的驯鹿为北欧拉普兰人和中国北方鄂温克人驯养的驯鹿,但在中国已经不会有真正的驯鹿了,在北方广阔的森林中,再也不会响起鄂温克人召唤驯鹿时敲响桦皮桶的声音了。
[编辑本段]鄂温克驯鹿文化
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驯鹿在鄂温克族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古鄂温克人从野生动物“索格召”捕抓之后,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驯养成为今日的驯鹿。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编辑本段]圣诞老人与驯鹿
圣诞老人坐的雪橇,就是用驯鹿(Reindeer)来拉的,领头的圣诞驯鹿名字叫鲁道夫(Rudolph),有个红红鼻子。
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有9只: Rudolph鲁道夫, Dasher 猛冲者, Dancer 跳舞者, Prancer欢腾, Vixen凶婆娘, Donder大人物, Blitzen闪电, Cupid丘比特 ,Comet彗星. 八只负责出力拉,其中一只“红鼻子鲁道夫---Rudolph”是开路的领头鹿。
从前有一只驯鹿名叫鲁道夫,它是这个世界上唯一长着大红鼻子的驯鹿。人们很自然地叫它红鼻子驯鹿鲁道夫。鲁道夫为自己独一无二的鼻子感到非常难堪。其他的驯鹿都笑话它,就连自己的父母兄弟也因此被嘲笑。有一年的平安夜,圣诞老人正准备驾着四只健壮的驯鹿去给孩子们送礼物,这时,一场浓雾笼罩了大地,圣诞老人知道,在这样的天气里是无法找到任何烟囱的。突然,鲁道夫出现了,它的红鼻子显得比任何时候都亮。圣诞老人立刻意识到他的难题解决了。他把鲁道夫领到雪橇前,套上缰绳,然后自己坐了进去。他们出发了!鲁道夫驮着圣诞老人安全地到达了每一根烟囱。不论雨雪风霜,什么都难不倒鲁道夫,因为它的亮鼻子像灯塔一样穿透了迷雾[1]

⑧ 世界上最大的重型武装直升机是什么

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专用武装直升机:米-24
在担任总设计师的21年中,他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战斗直升机的研制上,其次是重型民用直升机的研制。
首先,季申科领导设计局对米—24进行重大改进。由于米里领导研制的米—24A存在不少缺点,它不是“纯”战斗直升机,又要作战,又要运兵,势必顾此失彼;并列驾驶舱设计影响飞行员的视界,不利于作战;驾驶舱后面的运兵舱,使机身特别宽大,雷达截面积大、被弹面积大,容易被探测和攻击;同时,由于“包袱”沉重,直升机的机动性受到影响。
从1970年开始,季申科领导设计局重新设计了米—24的前机身:将并列双座的宽大驾驶舱改为两个各自独立的串行式阶梯型座舱,射击员在前,驾驶员在后。这样的改进有很大益处。
第一,大大改善了飞行员的视界,有利于贴地飞行时观察地面障碍物,有利于搜索和攻击目标;第二,前机身变窄,减小了阻力,能防止一弹击中两名机组人员,有利于提高生存力。此外,武器系统也有所增强,其导弹攻击目标的准确性提高了两倍。军事专家们认为,经过重大改进的新型号米—24D优于 美国AH—1S“眼镜蛇”。米—24D型战斗直升机连续生产20多年,共生产数千架,其出口型米—25和米—35销往世界二十多个国家。70年代中期以后,季申科领导设计局开始根据军方要求研制新一代战斗直升机米—28。同米—24相比,米—28具有重大改进。首先米—28不再担任运兵任务,是专门用于作战的“纯”战斗直升机,直升机的性能和机动性明显提高;其次由于机身变细,减小了雷达截面积,降低了被探测概率、有利于提高直升机的生存力。该机在设计上采取巧妙的安排,让不太重要的部件作为屏障,保护那些关键部件。两台发动机距离较远,中间由主减速器隔开,防止一弹击中两台发动机。前后驾驶舱防护增强,前有防弹玻璃,周围有陶瓷装甲,能经受子弹的多次打击。可以说,米—28是世界—上防护最强的战斗直升机。米—28装有新型的瞄准—驾驶—导航综台系统,其武器威力大,所携带的16枚反坦克导弹,射程可达8千米。优于西方的导弹。许多西方军事专家认为,米—28的生存力高于美国的 AH—64“阿帕奇”。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是俄罗斯的米-26,绰号叫“光环”,是米里设计局研制的重型运输直升机。该机旋翼直径为32米,机身长为33.727米,最大载荷为25吨,可装载坦克、步兵战车、自行榴弹炮等辎重,可装运100多名士兵或85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米-26在1981年第34届法国巴黎航空展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1982年2月3日,在前苏联波得莫斯科夫纳机场,米-26载重20吨飞至4600多米高,载重25吨飞至4100多米高,创造了直升机载重爬升高度的世界记录。 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巨型”直升机,不过武装类还是长弓阿帕奇比较牛逼。

⑨ 俄罗斯军队现役的代号为“雌鹿”和“浩劫”的两种武装直升机哪个更先进些

浩劫嘛 浩劫简直就是阿帕奇的翻版 雌鹿只是通用机 不过雌鹿的战绩比浩劫辉煌而且 浩劫脱胎于雌鹿 但如果单纯的哗好比谈肢较两款武直 还是选乱侍铅择浩劫

⑩ 目前世界上拥有驯鹿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最多的是俄罗斯,野生驯鹿有98万头。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s),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驯鹿并非人工驯养出来的。北美的驯鹿是纯粹野生的;而分布于北欧,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驯鹿则属于大范围圈养的。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驯鹿体型中等,体长100~125厘米,肩高100~120厘米;角干向前弯曲,各枝有分杈,雄鹿3月脱角,雌鹿稍晚,约在4月中、下旬。驯鹿头长而直,嘴粗,唇发达,眼较大,眼眶突出,鼻孔大,颈粗短,下垂明显,无鼻镜,鼻孔生长着短绒毛,耳较短似马耳,额凹;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尾短;主蹄大而阔,中央裂线很深,悬蹄大,掌面宽阔,是鹿类中最大的,行走时能触及地面,因此适于在雪地和崎岖不平道路上行走;体背毛色夏季为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白色,冬毛稍淡、灰褐或灰棕,髯毛和会阴毛密生,呈白色。5月开始脱毛,9月长冬毛。仔鹿生后10 天左右就开始生长初角茸。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有多少雌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1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4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4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6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5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5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8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1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