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861年改革对俄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1861年的农民改革使一百万俄罗斯农奴摆脱了奴隶制,释放了能源,俄罗斯念拿激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农民的解放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密集增长。 农民的出现不仅是财产,而且公民权利也促敏凳进了仔袜他们农业和工业创业的发展。
B.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之一。相较于革命是以暴力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1
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的发展历程:
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领导:彼得一世
材料一:“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
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积极的: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2
废除农奴制
1、背景:
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可见: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
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
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 措施 ,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1)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
(2)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3)其他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
3、开始标志: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4、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自由)(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份土地,但他们必须出钱(高价)赎买。(份地)
5、性质:是沙皇实行的自上而下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6、影响:材料一: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①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②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诸位请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③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知识小结:
异同比较: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①方式相同:都是沙皇自上而下的改革②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彼得一世改革在于改变俄国落后面貌;1861年改革,是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②内容不同: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推动学校 教育 ,改革社会习俗,丝毫未触动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内容主要是废除农奴制度。③性质不同: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④影响不同: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俄国农奴制度,增强了国力,使俄国走上扩张侵略的道路;1861年改革虽然很不彻底,但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学好初中历史的技巧
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 顺口溜 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既容易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领导阶级基本相同, 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影响相同, 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不同点是: 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五, 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 八年级 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六, 集中归类法。
此种 方法 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二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内容
★ 高中历史世界资产阶级的67个知识点
★ 高二历史俄国(苏联)知识点
★ 必修1历史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知识点
★ 高中一年级历史知识点改革变法
★ 常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 苏联历史知识点小结苏联历史知识点
★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 高中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点总结
C. 什么事件是俄国走向现代化的开始
1861年时,俄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社会危机。改变这种情况的方法,就是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1861年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农奴制,又叫农奴改革。
农奴制度是一种盛行于欧洲封建社会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山林、草原和河流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部分占有农奴,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服各种劳役,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欧洲在资产阶级革命时,废除了农奴制。俄国由于非常落后,一直沿用着农奴制。
农奴制改革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进入城市,满足不了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农奴极其贫困,没钱购买商品,限制了工厂产品的销售;农奴制下农奴生活艰苦,起义不断,威胁到统治稳定;欧洲的文明思想已开始传到俄国,很多知识精英对农奴制不满,认为缺乏人道;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部分原因也在于农奴制的落耐态后造成了整个俄国的落后。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使改革不可避免。
1856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现行的农奴所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废除农奴制度,到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为好。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财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留有大量封建残余。改革既没有派亩亏改变封建专制政权的阶级实质,也没有改变地主土地占有制。贵族地主继续掌握着国家政权,照旧控制着大量土地;工役制农奴经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农民在缺乏土地的情况下,为了使用地主耕地、牧场和草地,被迫以最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佃,接受工役尘神制剥削。
当然,改革仍然有它的积极意义。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毕竟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1881年间,布匹的生产增加了两倍,织布工厂排挤了手工织布业。1860~1890年,生铁的产量由2,050万普特增至5,660万普特;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0万普特;煤的产量由1,800万普特增至36,700万普特。1866年俄国的工厂不到3千个,1903年已近9千个了。
D. 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
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
E. 俄国的历史
两次转变:由二月革命转变为十月革命;由战时共产知腊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
原因:
第一次转变:(1)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2)布尔搭裂滑什维克党进行正确的领导。
第二次转变:(1)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源慎经济占优势。(根本原因)(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恢复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直接原因)
F. 经历了什么改革的俄国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
经历了彼得一世改革这次改革的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彼得一世改革,17世纪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对俄国影响
1、国力壮大,跻身欧洲强国行列。通过俄国与瑞典的两次战争结果的比较,凳裤可清楚认识到,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整罩消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增强。
2、保留封建农奴制,走上扩张道路。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枣闷简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G.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近代化的表现是什么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担任公职和工商业,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农奴的生活;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谈扰宏一含册定数量的分地,但必须出钱向地主赎买;农民仍旧归村社管李手理
H. 俄国农奴制改革怎样推动俄国的近代化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一、资余宽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 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推动俄国封建经济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农奴制改革后,由于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享有公民的权利;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就大大促进了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粮食产量和耕地面积增加: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从经济结构来看,改革后,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靠输出谷物换取外国工业品的农业国,80%左右的人口仍在村社的份地或地主的土地上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2/3的国民经竖迟亮济产值来自农业. 2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在农村,农民阶级一方面分化出少数富农,他们拥有优良的牲畜、农具和大量土地资金,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他们不仅购买农民所出卖的份地,而且还买进地主所出售的庄园.另一方面是分化出了一大批破产的农民,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而且丧失了其他生产资料,沦为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这些农村无产阶级和农奴制改革所造成的无地农民就形成了一支雇佣大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十九世纪末,根据全俄人口调查材料,俄国雇佣工人大约已有1千万. 3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分化促进地主经济循着资本主义道路演进.农民破产后,由于失掉了马匹和农具,不能再为地主服工役了,这就迫使地主不得不采取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80年代末,欧俄(俄国欧洲部分)43个农业省份中,有19个省已是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了.农民的分化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农村和市场的联系也日益频繁,这些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工业: 农奴制改革后,由于俄国拥有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和不断扩大的市场,加上政府采取措施扶植工业的发展,俄国的工业发展赶速度也明显加快 ① 19世纪后期,在主要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② 工业部门增加: 随着纺织、钢铁、煤炭等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石油、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迅速崛起;火车和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发挥重要作用.1865~1895年,俄国的铁路已由3,374俄里增至31,728俄里旦码.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俄国已基本完成工业革命.走上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一大工业强国. 3、存在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就总体而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较西欧、美国仍然落后: 1861年后的俄国还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2)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1887年法国借款5亿法郎给俄国,1888~1889年,俄国又在法国发行19亿法郎的公债;到1906年,俄国向法国借款已达79亿法郎之巨.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表现在一是教材所提到的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二、改革的拓展: 为了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亚利山大二世也在其他方面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政治近代化) 1)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废除原来按登记审判的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亚历山大二世认为,废除农奴制使原来的等级法院无法再存在了,必须改造以适应新的形势.1864年11月,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规定了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的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保证法官的独立性等. (2)军事方面的改革:缩短服役年限,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促进军队的近代化进程.(军事近代化) 亚历山大二世意识到,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沙俄帝国军队的许多弊病,如军事机构重叠、庞杂;装备落后,战术陈旧;军官指挥无能,士兵地位低下,没有能动性,必须进行军事改革.军事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士兵的地位,废除对士兵的体罚,缩短服兵役的期限;在全国成立15个军区,直接受陆军部管理;炮兵、近卫军、工程兵、作战军和军事院校转归陆军部管辖,结束政出多门的现象;加强对军官的培训,高等军事学院培养高级军官,士官学校培养军事工程专门人才;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男性居民不分财产多少,均应服兵役. (3)教育方面的改革: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教育近代化) 2、成果: (1)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沙皇专制政权逐渐成为俄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2)客观上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的传播,出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近代化. 三、对1861年改革的认识: 1、改革的评价: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 (2)目的: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根本目的)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改革后,俄国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动,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体制趋于瓦解;另一方面,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这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2、改革后面临的新社会矛盾: (1)新兴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封建地主阶级. (2)农民阶级: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生活贫困,反抗斗争不断. (3)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形成民粹派. 主张:①号召知识分子去农村发动农民革命; ②消灭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残余; ③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遭沙皇镇压,分化后的民粹派主张通过恐怖手段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展开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3、沙皇遇刺: 经过: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遭暗杀身亡. 影响: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中止了许多改革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济方面: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政治方面:在政治体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军事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教育方面:鼓励社会和私人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思想方面: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I. 俄罗斯近代史谁知道
18 世纪初至20 世纪初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长期演变,直至资本主义最终确立及其终结的历史。在200 年左右的时间内,俄国从处于东欧一隅的内陆国家发展为横跨欧亚两大陆、在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大帝国;由于溶欧亚两大洲的历史文化传统于一身,沉重的封建关系赘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上,俄国最终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史学界一般以彼得大帝启动俄国近代化过程的改革为俄国近代史的开端。彼得大帝执政时期(1689—1725 年)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更加完善,完成了从等级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转变。沙皇个人拥有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不受任何限制。贵族数虚地主阶级是统治的支柱,广大人民没有任何权利。经济上由于国家的扶持而出现近代工业,但农奴制也日益强化。手工工场基本上也使用农奴劳动。18 世纪下半叶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商品货币关系有所增长,使用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增多。但是农奴制也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轮宴资本主义因素成长的严重桎梏。因此,俄国近代前期的一大特点是,当西欧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农奴制早已消灭的时候,俄国农奴制方兴未艾;当西欧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根基越来越稳固。
俄国历代沙皇都是野心勃勃的扩张主义者。18 世纪前,由于力量不足,只实行地域性蚕食政策。彼得大帝使俄国转向争夺世界霸权。通过与瑞典的北方大战和不断的对土耳其战争,俄国终获波罗的海和黑海出海口。18 世纪后期三次瓜分波兰,实现对乌克兰的完全占有。19 世纪上半叶又征服中亚、高加索地区,占领整个东西伯利亚。1809 年合并芬兰。1801—1812 年合并格鲁吉亚、比萨拉比亚等地。俄国成为庞大帝国,从单一的俄罗斯民族变成拥有100 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俄国政府在各民族地区推行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强迫俄罗斯化。在国际舞台上,沙俄充当扼杀一切进步事业的“国际宪兵”。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参加反法同盟,镇压法国大革命。1848 年欧洲革命时出兵镇压。19 世纪俄国资本主义有长足进步,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取得优势。到30年代至50 年代广泛使用机器,工业革命开始。农村出现为出卖而进行的生产,开始使用雇佣劳动,农民进一步分化。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农奴制问题成为19 世纪上半叶一切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焦点。俄国先进思想家认识到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孪生关系,提出推翻专制制度、废除农奴制的革命要求,开始了几代革命志士前赴后继的俄国解放运动的漫长历程。18 世纪末拉吉舍夫是擎起这一旗帜的第一人。19 世纪20 年代出现第一代解放运动:贵族革命家——十二月党人运动。从40—50 年代起进入第二代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时期。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是这一代的杰出代表。
俄国是通过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而不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1861 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到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但是俄国仍保存大量农奴制残余,政治上从专制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演变极其缓慢,专制制度仍然拥有绝对权力,继续实施黑暗统治。俄国社会各阶级间的矛盾也因此表现得更加深刻和复杂。革命民主主义运动在60 年代继续发展,70—80 年代展开大规模的民粹派运动。80 年代至90 年代初工人阶级的作用愈加显着。普列汉诺夫和劳动解放社的活动对传播马克思主义有重大作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俄国解放运动进入第三代——无产阶级时期。列宁是这一时期运动的卓越领导者。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1905 年革命被镇压下去后,虽然国家杜马的召开和斯托雷平土地改革使国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道路上进一步演变,但不能彻底挽救危机。俄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国内危机,导致1917 年二月革命的胜利和沙皇腊毕银制度的覆亡
J. 引领俄国走向近代化道路的是什么
引领俄国走向近代化道路的是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统治俄国期间(1682年至1725年),他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
彼得大帝推进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丛银个领域的改革。他建立了现代化的军队和政府机构,修建了道路、港口和城市,推进了工业化和科技发展。他还推行了新的教育制度,提高了文化水渗做宴平。彼得大帝还引胡历进了西方文化和科技,推动了俄国走向近代化。
彼得大帝的改革不仅推动了俄国的现代化进程,还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东欧和中亚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者之一,被誉为俄罗斯近代史上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