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俄宣布合建月球科研站,意味着什么
中俄宣布合建月球科研站,据俄罗斯《记者真理报》4月24日报道,俄“基础”历史研究基金会会长安皮洛戈夫称,俄中共建这一科研站,对两国都是有益的。“这将使我国与中国一起分享开拓者的桂冠。对于人类来说,其意义类似于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这意味着人类在外层空间发展的下一阶段将到来。”
《俄罗斯报》认为,中俄的这一联合声明是对美国质疑做出的有效回应,美国认为,“没有自己的许可不能建立任何联盟哪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19年宣布,依据其“阿尔忒弥斯”计划颂丛,将于2028年前后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中俄两国均未参与该计划。
中俄将与其他国际伙伴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4月野缓樱23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宣介会在南京召开。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中国、俄罗斯将与其他国际伙伴一起,共同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是中俄两国为推动联合国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新的重要贡献,中国国家航天局与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共同推动人类航天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以上内容参考环球网-中俄宣布合建月球科研站,俄学者:意味着人类在外层空间发展下一阶段将到来
② 逐渐兴起的新一轮登月热潮是如何来的
前苏联、美国的月球探测获得了无价的月球样品、数据和探月经验,大大促进了人类对月球、地球和太阳系的认识,带动了一系列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月球探测带动了月球科学,尤其是月球地质学的发展。派老人类第一次对除我们居住的地球之外的天体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包括对物理特性、轨道参数、空间环境、表面结构与状态、矿物岩石与化学组成、内部物质构成等的了解。
月球探测还催生了一些新的学科如比较行星学。大量探测数据和样品分析结果,使得对地球与月球的详细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并依此延伸到探测数据有限的其他行星的对比研究,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其他类地行星的认识同时,由于在地球上研究地球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近视”,要完全了解我们居住的星球,必须研究其他行星,比较其异同之处,因此月球探测科学研究也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
21世纪,月球探测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期,这期间除了发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做进一步深入探测以外,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将成为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的重要目标。
美国:重返月球计划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又发射了“克莱门汀”和“月球勘探者”两颗月球探测器。
“克莱门汀”探测器1994年1月25日,由“大力神”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础发射“克莱门汀”环月探测器,2月21日进入月球轨道,该探测器重424千克,三轴稳定,它装载有紫外/可见光相机、近红外相机、高分辨率相机、激光雷达系统、长波红外相机、星跟踪器相机等设备。其主要目标是对美国国防部下一代卫生所需的轻型成像遥感器及组件技术进行空间鉴定。它获取的180万张月面图像证明月球极区可能有水存在。
“月球勘探者”探测器1998年1月7日,用“雅典娜2”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46号工位发射了“月球勘探者”探测器。它是继“阿波罗”计划后美国发射的第二颗环月探测器,采用自旋稳定方式,质量295千克,环月轨道高度为100千米,其主要载荷为γ射线探测仪、α粒子探测仪、磁场仪和多普勒重力计。这项计划耗资0.59亿美元,主要任务是对月球火山口的寒冷区和极区冰的含量进行测定,为今后建立月球基地获取资伏漏料,还将完成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月球全球磁场和引力场的测绘。“月球勘探者”所发回的数据比“克莱门汀”探测器要详细得多,这对了解月球起源和整体构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宇航局总部发表讲话中,宣布新太空计划,重返月球是其中的最重要的任务。美国航天员最早将于2015年,最晚不超过2020年重返月球,并将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常驻基地,以月球作为跳板,为下一步将人送上火星甚至更遥远的星球做准备。为了实施这一宏大的计划,美国将投入2000多亿美元资金,并研制新的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和月球工作居住舱。
具体来说,前总统布什的太空计划内容包括完成空间站建设、停飞航天飞机、航天员重返月球、人类登上火星等。这个太空计划雄心勃勃,正如布什自己所说:“不知道这次旅行将在哪里结束”。
长缺羡烂期以来,美国航天界对美国载人航天的下一步目标,是登上火星还是重返月球,一直存在争论。虽然美国有许多人对火星情有独钟,但登火星在技术和经费上都有巨大困难。显然,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基地,要比登上火星容易得多。首先,月球与地球的距离较近,事实证明,采用现有的火箭技术,可以将人和货物送上月球,月球与地球之间的通信也没有任何问题。其次,月球没有火星上的那种沙尘暴,在月球表面较容易着陆。当然月球上丰富的资源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为了达到重返月球的目标,美国必须重新设计在月球着陆的航天运输系统。在1969~1972年,美国在执行登月任务时使用的“阿波罗”号飞船系统,只是为一次着陆和短暂逗留设计的,指挥舱只能装载3人,月球登陆舱则只能容纳2人。因此,美国必须设计出布什称为“乘员探索飞行器”的新一代飞船。这种飞船能够向月球运送一组航天员和大批物资设备。显然,它将不同于美国原有的“阿波罗”号飞船和现有的航天飞机。另一个技术难题是能源问题。在月球上建立太空基地,需要建立太阳能电站或核反应堆。如果美国计划在2030年之后将航天员送上火星,看来还必须发展采用新能源的火箭如核动力火箭,以缩短航天员的飞行时间。
美国在通过“水星”号飞船和“双子星座”号飞船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之后,在1961~1972年,耗费240亿美元研制了“土星”号系列运载火箭和“阿波罗”号登月飞船,先后完成了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登月方面超过前苏联的目的,也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但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由于缺乏应用目标而无法继续下去,美国不得不转向近地太空的开发,研制航天飞机和空间站。这样,在登月计划中研制的“土星”号系列火箭(“土星5”号的低轨运载能力为126吨)和发展得比较成熟的飞船技术,至今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美国在研制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过程中,虽然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在太空科学实验方面,也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它所花的费用远远大于它的科学目的和实际用途。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毁人亡,又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国际空间站的广泛争议。在这种背景下,布什提出太空新计划既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也可以重新修正美国航天的发展方向。
2005年9月19日,美国正式宣布新的登月计划,新登月计划将耗资1040亿美元,将采用新一代航天工具,包括新型运载火箭、形同“阿波罗”号的宇宙飞船和登陆舱。如果一切顺利,美国航天员将在2018年(最迟2020年)重新登上月球。
新型载人航天器将结合航天飞机和“阿波罗”登月工程中安全可靠的设计和技术,性能更佳。新运载火箭将使用航天飞机的主要部件,诸如外挂燃料箱、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主发动机,并分为体积较小的载人火箭和体积较大的货运火箭两种,其中货运火箭大小与109米高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接近,用来把货物运到月球表面,留做储备。航天员乘坐的宇宙飞船,名叫“载人探索飞行器”,将被置于运载火箭顶部,它的外形酷似放大了的“阿波罗”号,但质量增加1/2,能搭载6名航天员,在月球轨道运行达6个月之久,并能送4名航天员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逗留4~7天。
着眼国际合作的俄罗斯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苏两个航天大国之间的那场登月竞赛给俄罗斯人留下的是失败的痛苦回忆。
1958年,前苏联完成了对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火箭的改造,使之可以发射月球探测器。当时有一些科学家建议把一枚原子弹送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引爆,让全世界的天文学家都来拍摄爆炸时的情景,以此显示前苏联的技术实力。但物理学家认为,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核爆炸的时间可能会很短,很难让地面上的天文学家拍摄到爆炸时的景象。因此,前苏联当局否定了这个建议。后来,前苏联政府把注意力转向载人登月上,从此开始了与美国长达10年之久的登月竞赛。
与美国一样,前苏联的登月飞行任务也打算使用一种大型运载火箭和一个轨道联合体来完成。登月运载火箭代号为“N1”号。1964年,前苏联政府决定要赶在美国之前率先将航天员送上月球。为完成这项任务,1962~1966年,“N1”号方案几经修改,有效载荷质量从最初的50吨增加到近98吨,第一级发动机的数量也从26台增加到30台。为了赶进度,第一次发射时,这些发动机都没来得及集体试车,就组装在一起发射,结果酿成了重大的发射事故。由于技术问题和设计过于复杂,“N1”号火箭在后来的几次发射中,也都以惨败而告终,导致了前苏联登月计划的破产。后来,俄罗斯航天专家总结经验时说:“这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当时美国比我们富裕多了,特别是当时苏联的国力由于与德国法西斯的战争和军备竞赛而被削弱了很多。登月竞赛一开始,我们就知道,我们不可能赢。”
而现在,在新一轮月球开发热中,俄罗斯人以低调和务实的姿态开始月球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将重点放在月球车的开发和人类在长期宇宙航行中的生命保障系统研究上,并在各项航天事业中积极谋求国际合作。
除了准备参加印度的月球探测计划外,俄罗斯与欧洲空间局在太空开发和卫星的商业发射领域的合作已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通过俄罗斯独一无二的宇航技术与欧洲空间局的科技和资金二者的结合,全新的六座位宇宙飞船“快船”号有可能在2010年前取代“联盟”号载人飞船。新飞船能将人员与货物送入轨道站,需要时可将航天员与设备紧急撤回地球。它能用于长达10昼夜的自动轨道飞行,也可用于科研目的。此外,俄罗斯还与德国加紧合作,研究航天员如何预防空间辐射这一当代航天事业中最为复杂、最为紧迫的任务。
俄罗斯在载人航天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因此也有可能参与美国新太空计划,包括火星考察人员的培训等。
俄罗斯的月球计划大体分3个阶段:2010~2015年为第一阶段,使用“联盟”号系列飞船开展月球探测;2015~2020年为第二阶段,实现航天员登月,建立经常性的月球交通体系,即先用“快船”号新型飞船把氦-3从月球运到停在国际空间站的太空拖船上,然后再用这种可携带25吨货物的太空拖船把氦-3运回地球。2020~2025年为第三阶段,在月球上建立常设基地,开发氦-3能源。
欧洲未来的月球探测早在1994年,欧洲空间局就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详细计划。1994年5月欧洲空间局召开了一次月球国际讨论会,会议一致认为人类在机器人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发展,已使人类对月球进行低成本的探测和研究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欧洲空间局成立了月球研究指导小组,提出了今后应加强月球探测与研究,主要包括:发射月球极地卫星,研究和获取高分辨率的月面地貌、化学和地质图像;设立月面站和机器人系统,测量月岩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采取月球样品,用于地面研究。2020~2035年载入登月,建立月球基地。
2003年9月27日格林尼治时间23:00,欧洲空间局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这是21世纪人类发射的第一颗探月卫星。虽然“智慧1”号只是一颗小卫星,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月的实践,检验在未来深空探测中将使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但它已经把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序幕拉开了。
“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的英文名为SMART—1,它是Small Missions for Advanced Research in Technology的缩写,意思是研究先进技术的小型航天器。作为欧洲探月的急先锋,“智慧1”号就像一个飞向月球的小精灵,它的外形近乎正方体,尺寸为1570×1150×1040毫米,发射时的质量为370千克,太阳能帆板展开后翼展为14米,能提供1.9千瓦的电力,造价约1.08亿美元。由于总经费较少,“智慧1”号大量采用了模块化、通用化设计,结构紧凑,而且它上面的许多零配件都是直接从商店购买,这使其成为了小型化的杰作。它携带的用于完成10多项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的有效载荷的质量仅为19千克。
“智慧1”号装载着6种科学仪器,其中3套遥感仪器用于月球探测,它们分别是多光谱微型照相机、高分辨率的红外光谱仪和小型X射线光谱仪。
多光谱微型照相机平均分辨率为80米,在300千米近月点的分辨率为30米(美国月球“勘测者”号的空间分辨率为200米)。通过对极区高分辨率成像,可辨别阴影区,进而寻找陨石坑中的水冰。此外,微型照相机还与地球上的光学地面站相配合,进行激光通信试验。
红外光谱仪在0.93~2.4微米范围内划分256个谱段。利用这些数据,可精确地确定各种矿物的成分。例如,可将月壤中的辉石与橄榄石辨别出来,这对了解月球外壳物质的演变是很重要的。这种红外光谱仪是由欧空局第一次研制和使用的,如果在探月中获得成功,将在未来的火星探测、水星探测、小行星和彗星探测中进一步应用。
小型X射线光谱仪用来测量X射线荧光,从而绘制月球表面的元素成分图。利用这些数据,可准确地计算月球外壳的成分,研究南极的陨石坑结构特征,绘制月球资源分布图。这种小型X射线光谱仪也是今后水星和太阳系其他行星探测的必备仪器。
“智慧1”号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太阳能电火箭作为推进装置进行远距离飞行的航天器。
按照预定计划,“智慧1”号的整个飞行过程分为发射与早期入轨、地球逃逸、月球俘获和月球观测4个阶段。除了发射采用化学火箭外,包括早期入轨在内的其他阶段的飞行都依靠太阳能电火箭提供推力来完成。这是它最为突出的特色和亮点。但是,由于电火箭产生的推力很小,加速很慢,故而进入最终飞行状态需要的时间要比采用化学火箭所用的时间长得多。
为“智慧1”号提供飞行动力的太阳能电火箭发动机,严格说来是太阳能等离子体发动机。它使用氙气作为工作介质,并采用高效的砷化镓太阳能帆板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进而产生电磁场,利用电能电离氙气原子,形成等离子体,再通过电磁场的作用,使氙离子流高速喷出,从而为“智慧1”号提供推力。这种太阳能电火箭比通常使用的化学火箭效率要高10倍,所需推进剂即工作介质较少,可使航天器有更多的空间装载有效载荷。由于它利用的是取之不尽的太阳能,故而能在太空无重力状态下连续运转几年时间。它的缺点是推力和加速度都很小,要使航天器达到预定的飞行速度,用时很长。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假若这次飞行试验成功,今后就会在更远距离航行的航天器上采用这种推进系统。
为了掌握太阳能等离子体发动机的实际技术性能,“智慧1”号上装置了电推进诊断组件,用来监测推进系统的工作情况及其对航天器的作用效果。同时,它还携有航天器电势、电子与尘埃实验件,用以监测推进系统对电子通量、电场和航天器电势的影响,并研究地月空间的带电环境。此外,它还载有用来试验地球与遥远航天器之间的激光通信技术、实验航天器自主导航计算机技术等先进设备。
在“智慧1”号上所试验的太阳能等离子体发动机等新技术和它采用的多项探测技术,如被证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将会对未来欧洲乃至世界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欧洲“智慧1”号携带的主要科学仪器及其任务仪器名称目的主要任务电推进诊断组件新技术实验监测推进系统的工作及其对航天器的影响航天器电势、电子与尘埃实验件新技术实验监测推进系统对电子通量、电场和航天器电势的影响,研究地月空间的带电环境深空X/Ka波段测控试验件新技术实验试验地球与高速飞行的航天器之间的下一代无线电通信技术,由深空转发器在X波段接收指令,并在X和Ka波段发射遥测数据
不甘示弱的日本1996年,日本提出了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计划,预计投资260多亿美元,在2030年建成月球基地,包括居住舱、氧和能源生产厂以及月球天文台。
日本于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都处于国际航天业的前列。在“飞天”号科学卫星绕月成功后,日本航天界信心大增,1991年又制定了别出心裁的月球探测计划,其中包括研制和发射“月球A”号和“月女神”等探测器。1994年,日本制定了一个更加雄伟的计划:投资260多亿美元,在2024年建成一个6人的月球基地,包括居住地、氧和能源生产厂以及月球天文台等。
“月球A”号由日本空间和宇宙科学研究所研制,重540千克,计划在上面搭载两个各高80厘米、直径16厘米的“矛型”钻探装置,卫星到达月球表面以后,两个钻探装置将插入月球地表,装置上携带的地震测量仪、热流量计等科学仪器将探测到的数据向卫星传送,再传回地球。
“缪斯A”月球探测器
1990年1月24日,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用M—3S2—5型火箭成功发射了“缪斯A”月球探测器(又名“飞天”号探测器),同时还搭载有“羽衣”环器,由于星箭分离时速度太低,探测器的远地点只有290000千米,后经多次变轨才达到远地点为476000千米的正常探测轨道。“飞天”探测器共绕月飞行了10圈,离月球最近的探测距离为16472千米,它于1993年4月10日在结束其使命后撞向月球。
子卫星“羽衣”重12千克,外形是一个26面体,上面装有一个4千克的固体发动机,用于环月探测,其太阳翼可以提供10瓦的电力,在“羽衣”的顶部安装有转发器和全向天线,用于数据传输和测控。原计划在1990年3月18日“飞天”探测器首次到达近月点时被释放,但由于转发器发生了故障,“羽衣”未能被释放,无法开展探测工作。
“月女神”
2007年9月14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月女神”环月探测器,并搭载有“中继星”和“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星”两个子探测器。两个子探测器均分离成功。“月女神”重量为3000千克,设计寿命1年,环月高度为100千米,共载有X射线光谱仪、γ射线光谱仪、多波段成像仪、光谱剖面仪、地形相机、月球雷达探测器、激光高度计月球磁强计、带电粒子光谱仪、等离子体分析仪等15种探测仪器。两个子探测器各重50千克,分别负责从探测器到地球的通信传输和精确测量月球的位置及运动情况。
“月女神”探月计划是自美国“阿波罗”计划以后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复杂的探月计划。日本科学家希望通过随身所带的仪器了解月球表面成分和矿物组成、月球表面的结构、重力场、磁力场、高能粒子环境以及月球的等离子区等。通过上述研究活动,希望进一步揭开月球的起源及演进的秘密。
“月女神”探测器计划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与日本空间和宇宙科学研究所共同实施。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探索太阳系所必需的关键问题,特别是软着陆和数据中继技术。日本称“月女神”是日本未来月球探索计划的第一步,将为2024年日本建立有人月球基地奠定基础。
目前,日本已在月球机器人上技高一筹,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开发成功了一种月球探测鼹鼠机器人,它的外形是一个直径10厘米、长20厘米的圆筒,可以像鼹鼠一样钻入月球地下11米,采集矿物质加以分析,弄清月球地表的结构。它有排沙和掘进两种装置,排沙装置有两根旋转的滚柱,能把挖出的沙石碾轧结实,掘进装置则把活塞顶在碾轧后的沙石上,用活塞推动身体前进。研究人员下一步的任务是制作月球地面配合设备,设计中的地面设备直径为20~30厘米,内装有太阳能电池。月球地面设备除了向机器人供应电力之外,还负责接收机器人的探测数据,向地球发送信号。
印度:后生可畏
印度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在2011~2012年间,实现“钱德拉扬2”号探测器登月计划,在月球表面进行探测。
印度的航天事业从1962年起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在世界航天国家中占据重要的一席。在月球探测中,印度同样不甘落后。
2003年年底,印度设计制造的一台使用液氢、液氧为燃料的低温火箭发动机在地面试验中成功燃烧了1000秒,超过了太空飞行所需的721秒的最低要求。这次试验的成功使得印度成为继美、俄、法、中、日之后世界上第6个有能力自行制造低温火箭发动机的国家。随着印度研制的低温发动机取得巨大进展,加上已有的卫星遥感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印度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技术已经成熟。
也是在这一年,印度启动了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代号为“钱德拉扬”(即“月球初航1”号),准备耗资8500万美元,在2007年发射一颗重1050千克的绕月卫星。
印度绕月卫星将由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发射,最终进入距离月球100千米的月球极地轨道运行,对月球表面进行两年的探测,主要任务是测绘地貌、分析化学成分和调查矿物分布。
印度科学家目前正在加紧研制32通道的频谱仪、低能和高能X射线频谱仪、太阳X射线频谱仪和激光测高计。另外,用来测量极地水冰的合成孔径雷达将由美国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为了接收月球探测器的信号,印度正在建设34米直径的天线,印度卫星测控中心的专家认为,对于印度的探月任务来说,25米直径的天线就足够了,但为了今后的深空探测任务,必须留有余地。
2004年11月22日~26日,第6届月球探测与应用国际会议在印度召开,印度不但以自己的月球计划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也以辉煌的航天成就向世界证明了,印度正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航天大国。
美国与八国合作探月2008年7月29日,美国宇航局在华盛顿总部宣布,美国与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署一份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展探月活动。
③ 斯诺登发微博说:俄罗斯是首个登月的国家 这是真的吗这样说其目的何在
斯谈嫌诺登那纯属闲的没事干,或者就是为了迎合俄罗斯人。这种叛徒就该死,死得越惨越好。
大家都知道登月的照片没有星星,这是为了能把反射强烈的宇航员穿着的宇航服正常的拍下来,采取了较短时间的曝光,无法将暗淡的星星纳入照片。
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心智健康的检查培棚,假如NASA知道无法把人送上月球,并且绝对不能废止登月计划,于是他们精心制造了全套设备,雇佣了数万名专业人员和科学家,这些人知识渊博到了可以伪造所有一切,并且最终为这个计划花了大笔大笔的钱。结果,他们拼凑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完美的骗局并且配侍则在全球,尤其是苏联那空间技术强国面前播放,却忘记了在摄影棚上加星星?
④ 俄专家期待中俄携手登月,谈得很好,这一次美国将被抛弃
图为嫦娥五号
图为嫦娥五号升空
俄专家描绘中俄合作蓝图
图为俄罗斯总统普京
俄罗斯或将退出国际空间站
在11月,俄罗斯又一次发出警告,要重新考虑2024年之后是不是还继续参加国际空间站,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导致俄罗斯和西方关系恶化之后,就不断有友旁消息称,俄将退出国际空间站。但这更多是俄方用自己的空间技术作为要挟合作国家航天局的一种手段。可在美国飞速发展载人火箭及航天技术的同时,俄罗斯的底牌渐渐失去效果。而在美俄打擂台的情况下,美方的步步紧逼也让普京感到生气。在前不久的限制战略进攻性武器的措施条约的续约仪式中,俄方表示,特朗普政府的接连背约行为让他们失穗辩去了信用。双方关于武器的约束要更加严格。甚至考虑冻结美国的核武库,这样剑拔弩张的 态度,彼此之间的杀意都已经无法掩盖了。
图为中国空间站
中国变得抢手
在美俄又一次互相博弈的情况下,中国变得抢手起来。曾经态度强硬的前国务卿基辛格甚至喊话拜登,务必和中国建立新的好族橡合作关系,以度过目前美国经济上的窘境,在特朗普的政策下,连年财政赤字的巨大亏空变得棘手起来。而苏联作为中国曾经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较为熟系,重新建立合作关系更为简单快捷。无论是中俄恢复合作还是美俄建立关系,主动权还是在中国手里。(夏术)
⑤ 拒绝美国,选择中国联合登月,俄罗斯是雪中送炭或是想搭顺风车
根据俄罗斯《观缓衡点报》在2021年2月15日的消息称,俄罗斯正式拒绝了美国的“重返月球”计划邀请,转而宣布将与中国联合建立月球科研站。目前,俄罗斯与中国的航空扰肆做界人士正在研究该项目的技术实施问题。这意味着,随着俄罗斯的选边站,新世纪登月太空竞赛格局正式形成。
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与苏联两个大国展开了航天领域的竞争。在1995年时,苏联在航天领域是领先于美国的,他们率先发射了人造卫星,又向月球发射了几个探测器。但是随着苏联重型火箭计划几度受挫,以及苏联航天核心科学家科罗廖夫不幸辞世,苏联最终在登月大战中落败。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苏联依托“礼炮”系列和“和平”号国际空间站项目,在长时间载人航天领域经验非常丰富。至今俄罗斯航天员仍然保持着太空停留时间最长,出舱行走次数最多的世界纪录。中国载人航天起步较晚,并且由于诸多的原因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的使用。所以俄罗斯拥有的宝贵经验,对解决未来月球轨道空间站和永久居留月球科考站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之前俄罗斯公布了新一代的载人登月计划,计划表明,俄罗斯宇航员将在2031年完成登月。但是俄罗斯登月计划面临的最大的问雹衫题有三个:
没钱、没钱、还是没钱
目前俄罗斯新一代载人航天器依旧只是草图和模型,并且俄罗斯缺乏能够承载几十吨重量进入月球轨道的重型火箭。现在看来,登月的费用将不低于300亿美元,而2017年俄罗斯宇航局的预算只有30亿美元,单凭目前俄罗斯一家的力量完成登月计划是非常困难的。
目前看来,中国的航天技术虽然与美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世界范围来看依然属于前列。其中4项俄罗斯极为缺乏的技术突破,也成了中俄此次登月合作的基石。
月背探测与通信中继
由于月球与地球潮汐锁定,使得月球有一面一直正对地球。这使得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通信会被月球本身阻隔,这也是限制月球背面探测的主要原因。
但是中国通过“鹊桥”通信中继卫星,使得玉兔2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持续探测。虽然美国成功进行了阿波罗登月计划,但是目前月球背面依旧是一片处女地。如果可以完成月背载人登月 探索 任务,这将不是对航天界已有成果的简单重复,而是一项全新的创举,意义非凡。
月球轨道自主对接
苏联发射了几次可返回月球探测器,都只带回了数量很少的月球土壤。归根结底在于苏联没有掌握月球轨道器自主对接技术。相对于中国使用上升器和着陆器组合体采集月壤,在轨道中对接,再使用返回器运送月壤的计划,苏联人的方式则简单粗暴得多。由于自动化技术的缺失,他们的上升器直接返回地球,虽然带回的月壤数量大幅下降,但是这样就避免在月球轨道上进行对接。
目前中国嫦娥5号月球探测器,对于空间无人对接技术的突破,弥补了俄罗斯在自动控制方面的劣势。为未来的国际科学月球站的无人建造工作和无人飞船货物补给任务奠定了基础。
新一代载人飞船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美国,俄罗斯和Space X都提出了自己的下一代载人飞船。除了space X,其他三家的下一代载人飞船都考虑了未来可能进行的月球任务。
但是从进度上来看,美国的“猎户座”飞船目前进度严重滞后于计划,俄罗斯的“联邦”飞船连实验机都还没造出来,而中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已经在去年完成试飞任务,并且进行了一次轨道空投实验。
不仅如此,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布的消息,猎户座计划最终总成本估计为2,170亿美元,这远远超出了美国的预期,这也是为何目前猎户座飞船陷入停滞。如此庞大的经费需求,对于现在的俄罗斯来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与中国在登月计划上进行合作,有助于俄罗斯节约资金,转向月球科考站和环月空间站技术的研发。
重型火箭技术
之前俄罗斯提出了“叶尼塞”超重型运载火箭,该型火箭可以将27吨的物资运往月球轨道,并且计划在2028年进行试射。但是今年年初俄罗斯媒体宣布,“叶尼塞”火箭计划正式下马,今后将不再为该项目提供任何资金。
除却“叶尼塞”火箭,目前俄罗斯正在开发的新式重型火箭名为“安加拉a5”。该火箭与我国长征五号十分相似,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左右和长征5号基本一样,不过它的地球同步轨道运转能力只有长征五号的一半——7吨左右。
之前俄罗斯的计划是使用4枚“安加拉”运载火箭。将一个有人驾驶的宇宙飞船、一个月球登陆返回舱以及两个氢氧助推器运送至地球轨道。这4个单元将在地球轨道上完成组合,最终完成载人登月返回的任务。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多枚火箭组合式任务失败率极高,再加上俄罗斯航天界传统的高故障率风格,如果真的使用4枚火箭完成一次载人登月,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而中国在长征5号运载火箭多次成功之后,下一代重型火箭技术也正式提上了日程。根据航天 科技 集团一院的消息,中国航天的下一代火箭直径将达到10米,从尺寸上来说,并不亚于美国当年的土星5号重型火箭以及目前美国正在研制SLS火箭。
目前已知的是重型火箭10米及直径过渡环研发成功,燃料储存箱、超大型弯管、新型隔热层技术、分离气囊技术等子项目先后突破,项目推进符合计划。该运载火箭的最终技术指标为近地轨道运力不小于140吨地月转移轨道运力不小于50吨,地火转移轨道运力不小于44吨,运力指标全面超越土星5号,完全满足月球计划的火箭需求。
从目前已有的技术水平来看,在中国有俄罗斯联合的载人月球探测、月球空间站以及月球表面科考站建立任务中,中国将提供新一代载人飞船、重型火箭、自动控制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俄罗斯将在空间站建设、长时间滞留太空航天员心理及生理变化以及低重力条件下突发情况解决方法等方面提供宝贵的经验。
201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宣布,中国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地月空间经济区。在2030年完成基础问题研究,突破关键技术;2040年,建成高可靠性、低成本、航班化的航天运输体系;到本世纪中叶,完成月球永久居留科考站和月球轨道大型空间站建设。随着新一代载人飞船以及下一代重型火箭技术的进步神速,再加上与俄罗斯航天界的精诚合作,30年之后月球之旅,能否像当下的出国 旅游 一般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兔子还是非常期待的。
⑥ 真好意还是另有所图嫦娥五号成功落月,俄罗斯美国纷纷送上祝福
11月24日,中国文昌发射场传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这不仅标志着月球探测工程又向前迈出了巨大一步,还对人类研究月球的 历史 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经过数天的等待,12月1日,嫦娥五号正式于月球着陆,开始进行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最复杂,最艰难的任务之一。
根据我国航天局的计划,本次嫦娥五号将采集大约2千克的月球土壤。据悉,本次嫦娥五号的着陆地点是在月球正面风暴洋北岸的吕姆克山,与之前美国和苏联采集的玄武岩不同,本次嫦娥五号采集的是吕姆克斯山喷出的相对“年轻”的玄武岩,大约有10到20亿的 历史 。所以人类有望通过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进一步填补在月球研究方面的空白。
本次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不仅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同时将有助于人类对月球的研究,于全人类有益,也因此也备受其他国家专注。
12月1日,俄罗斯国家航天局副槐梁局长谢尔盖·萨维列耶夫代表该机构对中国嫦娥5号的成功着陆表示祝贺。
萨维列耶夫说,这对中国的太空计划来说是一个真正的 历史 性事件,在中国的太空研究 历史 上,中国国家航天局第一次完成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的落月环节,并表示希望通过向地球运送月球土壤样本,中国能全面完成科学计划。
与此同时,萨维列耶夫表示,月球研究仍然是所有国家太空计划的优先事项,俄罗斯和中国经常讨论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合作。
萨维列耶夫似乎“话中有话”。有媒体报道,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之后,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位主任表示俄方愿意与中国联合研究,不过中国需要提供少量的月球土壤。而本次嫦娥五号着陆之后,俄罗斯航天集团领导人也貌似表现出了这个意愿。
众所周知,在苏联时期,该国的航天技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也曾带回过月球土壤,但是由于经费有限,近些年俄罗斯的登月计划被搁浅,甚至有美国研究员认为,在“登月竞赛”中,俄罗斯已经落后于美国和中国。从“航天大国”到被别人指着鼻子嘲笑,任谁也不愿意,俄罗斯想要实现自己月球计划的心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的托马斯祖尔布琴博士也对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着陆表示祝贺,宴带他在社交媒体上先是强调了本次嫦娥五号执行的任务异常困难,然后称,从月球带回的样本是一种能促进国际科学界进步的宝物,当所收集样本被送回地球后,希望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美国航天局也发布过一条推文。推文中称,他们希望中国和全球科学界分享自己所得数据,以增进他们对月球的了解,就像阿波罗计划和阿尔忒弥斯计划一样。
据悉,上世纪70年代,美国采回了大约382公斤的月壤,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只有美国有能力做到。后来美晌明芦国总统安全事务顾问访华时,向中国赠送了1克的月岩样本,还让我们分成了两份,用其中的0.5克进行了研究。
就算是中国可以为了报答当年美国给予1克样本的恩情,他们也没有道理直接要求我们公开研究数据,并且在不久之前,美国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卢森堡,阿联酋刚刚缔结了一份《阿尔忒尼斯协定》,组成了太空联盟,而这份由8国联合制定的2024年登月计划还试图将中国和俄罗斯排除在月球开发领域之外。现在让我们共享成果,果然是美国能做得出来的事。
总之,嫦娥五号本次肩负着重大的任务,不仅我国对它即将取回的土壤翘首以盼,还有不少国家打着它的主意。不过能顺利取回月壤终究是一件好事,只要它被成功带回,那就将成为航天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⑦ 中俄合作建立月球基地,美国醋意大发,指责中俄武装太空
俄罗斯和中国目前正处于双方关系很好的蜜月期,中国和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也将迎来蜜月期。
未来中俄两国将在空间站,载人登月等领域展开合作,并将很有可能在完成载人登月后合力建造月球基地。
中国和俄罗斯在未来将会运用对方的运载火箭来发射自己的飞船。中俄还将在月球一起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
中国人的航天梦一直都没有断过,虽然近代美国一直在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禁止中国参加航天领域的技术合作。但是中国依然白手起家成为了第三个自主完成载人航天的国家,现在又在着手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最近,中国又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火星轨道。祝融号探测车成功降落火星表面开始探测火星并发回照片。许多俄罗斯航天专家都对中国表达了祝贺。他们表示,天问一号的成功表示中国在火星探测中已经比肩美国了。他们很敬佩中国航天人最近取得的伟大成就。
俄罗斯是世界航天大国,拥有着非常完备的航天理论和非常丰富的航天经验,而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沉淀,已经逐渐赶超美俄了,中国在航天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俄罗斯与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属于“强强联合。”对中俄双方来说都具备很高的价值。
中俄航天合作其实都是美国逼的,美国制定了针对中俄的瓜分月球势力范围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这一针对中俄的计划这将大大推进中俄两国登月计划的进程。中俄两国未来在火星探测领域也会有相关的合作。
中俄之间在太空领域正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美国难免会醋意大发,这也难怪,当初为了限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出制定了禁止中美航天技术交流的法案,现在看来是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
有消息称中国准备在天河号主模块上安装机械手臂,这瞬间就让美国产生了担忧,他们觉得中国会用机械手臂击落美国的卫星。他们还强调,中国和俄罗斯都拥有大功率的激光武器系统,拥有摧毁美国卫星的能力。指责中国和俄罗斯轿瞎弯大搞太空武装。
如今,在美国极力遏制中国和驱逐俄罗斯外交官的背景下,无法想象到美国会与中俄一起联合开发太空。而美国对神岩于中俄关于太空的合作一再指责,大有一种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闭闷酸的感觉。(无缺)
⑧ 俄批准与中国合建月球科研站计划,此次合作都有哪些意义
俄罗斯政府批准了与中国合作建设月球科学研究站的计划。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曾拒绝美国提出的合作计划。据当地媒体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已获总理米舒斯金批准,即将与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签署了空间合作文件,以期对月球和太空进行科学探索。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在俄罗斯联邦理事会会议上证实,北京向莫斯科提议合作探索木星卫星。
我国近年来的科研成果确实取得了非常实质性的突破。例如,对月球的探索甚至震惊了世界各国。毕竟,中国的嫦娥四号能够登陆月球,并成功地在月球上播种生命的种子。这种成就不是靠吹嘘来推动的。中国目前的科研成果确实非常先进,但并不意味着中国能够在所有科研领域取得顶尖的成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获得的利益最大,其科技实力甚至可以与美国媲美。中国怎么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突破而忘却自己呢?也就是说,在当今世界,只有合作才能实现共鸣,闭门造车也不会带来好的效果。虽然我们不知道俄罗斯这次中俄合作建设月球基地是善意还是恶意,但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是任意能欺负的。
⑨ 再次传来喜讯!“坐中国火箭上月球”引发热议,俄罗斯这回来真的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同中国在航天领域展开合作。俄罗斯方面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想法,当地时间5月24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执行总监亚历山大·布洛申科就表示,俄罗斯方面正计划借用中国的超重型运载火箭来发射载人登月飞船。
布洛申科所提到的中国超重型运载火箭,实际上就是中国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
事实上,“长征九号”并不是一款专门为载人航天任务而设计的火箭,虽然“长征九号”的确是中国规划中的下一代主力运载火箭,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实际上还有其它飞船,那便是被称为“921工程”的新一代载人火箭。
这款新一代载人火箭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200吨,可以将中国最新一代的载人飞船直接送达地月轨道。这也就是说,凭借着这款新一代载人火箭,中国将可以实现登月任务。
俄罗斯方面所希望做的,实际上也是这一点。俄罗斯希望借助中国的航天飞船,将俄罗斯的载人飞船送上月球,完成俄罗斯方面的登月任务。
同时,俄罗斯方面也表示,中国方面也可以搭乘俄方火箭登陆月球。事实上,俄罗斯方面正在筹划打造新一代的重型运载火箭以及载人飞船。
中俄在航天领域加强合作,不仅对于中俄两国对于外太空的 探索 是有利的,对于全人类的航天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反,美国等西方国家则不愿意同中国展开类似的合作。2020年,美国政府针对开采月球资源一事,就拟定了一项名为“阿尔忒弥斯协定”的项目。这一计划是由美国牵头,加拿大、日本以及欧洲多国共同参与的,其目的就是要将中国和俄罗斯排除在登月项目之外。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早就已经禁止NASA与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合作,这实际上断绝了中美两国展开航天合作的任何可能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俄两国更要加强合作。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航天经验以及航天技术,而中国的航天技术也在迅速发展。中俄两国的合作,是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的。
美国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之狭隘的,而中俄的合作,则是向全世界其他国家敞开大门的。只有这样,人类对于太空的 探索 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⑩ 美俄宇航员一同返回地球!国际空间站“矛盾”加深,为何俄愿意
回来了!这就是俄罗斯的“格局”!载有美俄宇航员的俄罗斯“联盟MS-19”号飞船着陆舱已在哈萨克斯坦草原完成着陆,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一起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此前,曾有美国媒体质疑俄罗斯是否会拒绝将美国宇航员送回地球,这下“质疑”变成了真实结果,并不是美国媒体质疑的那样,这就是俄罗斯的“格局”。
不过,很多人也在问,为什么要把美国宇航员送回,为什么愿意这样做?这有点不可思议。我们下面就一步一步地来看。
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它的出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阿尔法磁谱仪的运用,对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寻找等物理学前沿研究有重大意义。
双胞胎实验,发现了人体端粒出现了不规则的变化等等。而这些研究成果,在地球上是无卜胡世法做到的,所以,随着国际空间站“矛盾”加深,的确,未来再想看到新成果,这个可能性较低。
本身站在国际空间站的角度来讲,都是以“科学研究”打造的。是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用等等,这说明了人类在太空的和谐是可以做到的。它是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
然而,关于国际空间站“矛盾”加深背后的因素,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这也说明了国际空间站未来的命运已经进入了“坎坷”状态。
不过,在2022年2月,美国宇航局(NASA)指出,计划在2031年摧毁国际空间站(ISS),残骸将沉入南太平洋的无人区“尼莫点”(Point Nemo),所以无论怎么样,国际空间站的最终命运,可能就是“摧毁”,未来可能再也没有了,除非型肢大家再建一个。
这不,在国际空间站“矛盾”加深之中,美国媒体质疑美国宇航员送回地球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证实。这是彻彻底底得“打脸”了。
据法新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莫斯科时间30日下午,载有美俄宇航员的俄罗斯“联盟MS-19”号飞船着陆舱已在哈萨克斯坦草原完成着陆,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一起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
俄罗斯“联盟MS-19”号载人飞船是在2021年发射升空,并且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而在它进入国际空间站之后,还为宇航员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避难所。
在2021年11月,一块危险的太空垃圾将在国际空间站附近飞过,有发生撞击的危险。俄罗斯宇航员接到指令进入“联盟MS-19”号飞船躲避。
所以,在“联盟MS-19”号载人飞船还没有送宇航员回来之前,还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当然说到太空垃圾的问题,这里我们也就简单说明下。
太空垃圾威胁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太空垃圾在太空运行的速度非常快,动能可达到7km/s以上,若与它们相撞可能会严重损坏尚在运作的航天器,甚至威胁到宇航员在舱外活动时的生命安全。
而近些年来,随着人类不断发射卫星等等,带来的太空垃圾越来越多,据统计,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至少有1.6万,如果出现了碰撞或可“摧毁”航天器。
所以,这下来看,宇航员们在“联盟MS-19”号飞船之中躲避,完全是正常的。要是真的撞击上了国际空间站,那必然可能是灾难性的影响,这里就多说了一点。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美俄这种背景之下,的确,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一起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这个确实让不少人感觉到意外。但是,这也并非是真实的意外,俄罗斯愿意将美宇航员带回地球,其实原因也非常地简单。
俄联邦航天局强调,国际空间站成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优先事项。所以,俄罗斯给出的原因很简单,这也是为何大家认为“俄罗斯大度”的原因。
至少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讲,把美国宇航员还是放在首位的。大家要知道,西方对俄罗斯的动物都制裁了,这也是为何曾有美国媒体质疑俄罗斯是否会拒绝将美国宇航员送回地球。
这下,美俄宇航员共同乘坐俄飞船着陆,也说明了,俄罗斯并没有在意这些,将这些问题追加到美国宇航员身上,这就做宏是大概的情况。
整体上来说,如果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讲,我们还是期待国际空间站能够长留,毕竟建设一个不容易。国际空间站在合作之下,带来的成果已经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国际空间站最终会面临被“淘汰”,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之中,我们还是期待好好合作。而在国际空间站“矛盾”加深的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也公开说明了,与俄罗斯的合作也还是存在。所以最终会不会在这次美国宇航员回来之后,不再进行合作,暂时就不明确了。
我们“旁观者”也只能继续等待,看看未来国际空间站如何发展,毕竟国际空间站上也没有我国的“足迹”。我国自己倒是在建立空间站,未来在国际空间站退休之后,将可能成为唯一的空间站,这就是大概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