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苏共解体后与俄罗斯如何交换政权

苏共解体后与俄罗斯如何交换政权

发布时间:2023-05-06 05:43:02

⑴ 苏联解体后,为什么俄罗斯接替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

俄罗斯以本身的国土面积,绝大多数的苏联遗留军事装备也是俄罗斯继承的。苏联的联合国地位由俄罗斯继承非常合理。至于和山姆大叔匹敌的力量,在苏联解体后已经消失殆尽。除了核武库,核潜艇和洲际导弹之外。现在的俄罗斯的常规武器已经难以再匹敌山姆大叔。至于为什么制度转变,因为解体最初,俄罗斯希望可以融入欧洲的圈子。具体你可以参见《那些年那些兔》这本漫画。

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性质)

其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普京执政以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活动逐步走上正常的法制化轨道,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经过重新组合,初步形成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还并不成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三个阶段
考察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必然要追溯到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据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草案中关于实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定,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对苏联宪法第六条的修正案,从法律上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承认了多党制原则。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俄罗斯联邦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到1993年12月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在这一阶段,在俄国出现了成百个、甚至上千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它们的政治纲领和主张不一,组织情况也差别很大。在拥护叶利钦的右翼"激进民主派"政党和反对叶利钦的以俄共为首的左翼政党及其他组织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示威游行等街头活动。1993年10月,叶利钦总统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炮轰"白宫"流血事件和解散议会。1993年12月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宪法宣布:"在俄罗斯联邦,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组成社会联合组织的权利"。这奠定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宪法基础。
二、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新变化
普京执政两年多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和政党格局有以下一些新变化:
1、制定《俄罗斯联邦政党法》,逐步把政党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俄罗斯虽然在1995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社会联合组织法》,但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政党活动的政党法。经过多年反复讨论和修改,俄罗斯国家杜马在2001年6月21日三读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政党法》,联邦委员会于6月29日也批准了这一法案。接着普京总统在7月12日签署了《政党法》并予以正式颁布。②《政党法》对政党的成立、登记和撤消、党员的人数和地区组织的数量、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形式、政党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政党必须拥有1万名以上成员,并且至少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内建有人员不少于100名的地区组织,在其他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成员不少于50名;政党必须推举候选人参加全国立法、权力机构和地方各级自治代表机构选举;不允许按职业、种族或宗教属性建立政党;成立政党必须先组成发起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然后召开代表大会,通过党的纲领和章程,并把这些文件提交负责政党登记的部门审核;凡在杜马选举中得票超过3%而组成议会党团,或通过单席位选举制在议会中拥有12名议员的政党都可以获得国家的财政资助。
根据《政党法》这些规定,各政党都大力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地区组织,出现了对政党进行改组、联合或建立新党的高潮,为参加定于2003年12月21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和2004年3月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作准备。与此同时,一些达不到《政党法》要求、而又不准备同别的党联合的小党将不再作为政党进行活动。它们有的可能解散,有的可能改组为"俱乐部"类型的团体。它们将无权提出候选人参加各级立法和权力机关选举。不排除有些政党和组织可能会转入地下活动。
2、 各政党重新进行登记,加强政府对政党活动的控制力度
俄罗斯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什尼亚科夫于2002年7月16日宣布,《政党法》颁布后,有56个政党举行了代表大会,23个全联盟性政党获准在司法部登记,其中只有8个党完成了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的全部登记手续。这些党是?quot;俄罗斯联邦人民党"、"俄罗斯民主党"、"统一的俄罗斯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和平统一党"、"俄罗斯宪法党"、"俄罗斯和平党"。这些党已获得参加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的权利。维什尼亚科夫估计,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下一届杜马选举前,在俄司法部登记的政党要远远少于前三届,大约30多个政党,但能够进入下一届杜马的政党与前三届大约差不多,大约会有8个党的得票率会超过5%。
3、初步形成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
首先,中派政党实行联合,成为杜马中的第一大党,组成了支持政府的多数派。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右翼激进自由派在俄罗斯掌握了国家政权。以俄共为代表的左翼政党在杜马中组成了强大反对派,并联合俄国社会上其他左翼力量,与右翼自由派势力相抗衡。而中派组织当时在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有限。从1999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杜马选举起,俄国的政党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虽然俄共仍在选举中赢得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成立不久的、持中派立场的"团结"竞选联盟在选举中取得很大成功,在杜马中占据了第二大党的位置(2000年5月改组为"团结党")。2001年4月17日,国家杜马中的四个中派议员团"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人民代表"、"俄罗斯地区"经过协商,决定成立跨党团的协调委员会,从而大大加强了中派的势力。2001年7月12日"团结党"与"祖国"运动组成"团结-祖国联盟",并着手建立统一的政党 。12月1日,"团结-祖国联盟"在莫斯科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改组为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全俄罗斯"运动也加入了该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并原则上通过了党的纲领。大会还选举了由18人组成的最高委员会,选举绍伊古、卢日科夫、沙伊米耶夫三人共同担任党的主席。普京总统对新党成立表示祝贺。2002年4月全俄罗?quot;团结-祖国"党举行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改称"统一的俄罗斯"党,并完成了在司法部的登记手续。"统一的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中的议员数已超过俄共,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从而使普京总统在议会中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依靠力量。
据"俄罗斯杜马"网站公布的资料,现在俄国家杜
马中各个议会党团、议员团和独立议员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如下③:
"团结党"党团 83人 ?18.44%? "俄共"党团 85人 ?18.89%? ④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党团 12人 ?2.67%? "祖国-全俄罗斯"党团 49人 ?10.89%? "右翼力量联盟"党团 32人 ?7.11%? "亚博卢"党团 17人 ?3.78%?
农工议员团 43人 ?9.56%? "人民代表"议员团 56人 ?12.44%?
"俄罗斯地区"议员团 47人 ?10.44%? 未加入已登记的议员联合组织的议员 21人 ?4.67%
? 以上统计数字表明,?quot;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组成的"统一的俄罗斯"党在杜马中拥有132个席位。如果再加上"人民代表"议员团和"俄罗斯地区"议员团,杜马中的中派议员的总数达到235人;左翼(包括"俄共"和"农工议员团")的议员总数为128人;右翼(包括"右翼力量联盟"、"亚博卢"和自由民主党)的议员总数为61人;其他的21个独立议员的政治倾向不一。国家杜马的这种组成与叶利钦时期有很大不同。在第一、二届杜马中,左翼占优势地位,可以对叶利钦及政府提出的各种法案进行强有力的抵制,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普京总统和政府在杜马中拥有了以"统一的俄罗?quot;党为主的稳定多数。左翼很难阻止克里姆林宫提出的法案在杜马中获得通过。如果说普京以前常常同包括俄共在内的各党派领导人会晤并征求他们的意见,那么现在普京只会见中派政党领导人,基本上不再听取别的党、特别是俄共领导人的看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杜马不顾左翼的强烈反对,先后通过了《所得税法》、《劳动法典》、《土地法典》等重要法案。最近又通过了允许自由买卖农业用地的法案。
俄罗斯的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也属于中派范畴。2001年11月24日,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与以康斯坦丁·蒂托夫为首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quot;精神遗产"、俄罗斯社会党、"现实主义者联盟"举行了联合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草案,选举戈尔巴乔夫为党的领袖,蒂托夫为党的主席。戈尔巴乔夫表示,社会民主党人支持普京总统。蒂托夫在谈到党的意识形态时说,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主张"第三条道路",既不赞成"共产主义的空想主义",也不赞成"新自由主义的原教旨主义"。不过,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实行联合以来,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大。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于2002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该党在群众中的支持率只有2%。
其次,俄共在群众中的支持率有所下降,面临严峻挑战。
普京执政初期,由于还没有站稳脚跟,而俄共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俄共采取怀柔与笼络态度,设法改善同俄共的关系。普京在当选总统后的一次讲话中说,尽管人们对俄共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他认为俄共是俄罗斯目前惟一形成了体系的党。俄共当时对普京也采取合作态度,在杜马中支持普京提出的一些法案。但是,随着普京在群众中的威望提高及其政治地位的巩固,普京与俄共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甚至对立。普京转而对俄共公开提出指责,采取打压与分化的政策。
目前俄共的处境比较艰难,面临严峻挑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俄共失去在国家杜马中第一大党的地位。在1999年12月选出的俄罗斯第三届国家杜马初期,俄共及其盟?quot;农工议员团"在议会中拥有大约1/3的席位。后来,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即"统一的俄罗斯"党)取代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俄共的重大变化。其次,俄共被剥夺了在杜马中一系列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第三届杜马开始工作时,俄共与"团结党"达成一揽子协议,瓜分了杜马的大部分领导职务,俄共党员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为杜马主席。俄共还得到了杜马下设的许多委员会的领导职务。但是后来中派政党与右翼政党逐渐靠拢,联手对付俄共。
2002年 4月3日,杜马中的"团结党"等4个中派组织联合提出一项议案,要求重新分配杜马委员会的领导职位。这一议案获得通过,俄共失去了原先拥有的10个委员会中8个委员会的领导职务。"祖国-全俄罗斯"的杜马代表费杜洛夫甚至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取缔俄罗斯共产党在司法部注册,彻底禁止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并追究其党首久加诺夫的刑事责任"。虽然这一提案遭到包括"祖国-全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人和司法部的反对,但俄共在议会中失去了一系列重要阵地。第三,俄共的内部分歧激化。为了对杜马的上述决议表示谴责和抗议,俄共立即宣布放弃包括杜马主席和其他两个委员会主席的职位。但是,谢列兹尼奥夫拒绝辞职,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古边科和戈里亚切娃也不同意放弃自己的职位。俄共于是在4月3日和10日分别召开了第6、7次中央全会并通过决定,要求谢列兹尼奥夫等辞职,并声称如果他们拒绝服从中央的决定,就要给予组织处分。但是谢列兹尼奥夫在同普京总统会晤后,拒绝了俄共中央要他辞职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于5月25日召开第8次非常中央全会,通过了将他开除出党的决议,同时被开除出党的还有古边科和戈里亚切娃。接着他们3人又被开除出俄共议会党团。普京总统在5月27日公开批评了俄共中央关于开除谢列兹尼奥夫等人的决议,表示继续支持谢列兹尼奥夫留任杜马主席。其他政党也支持谢列兹尼奥夫继续担任杜马主席,直到2003年新一届杜马选举为止。第四,中派和右翼联手打压俄共,使俄共在地区选举中屡遭失败。2001年11月5日,中派?quot;祖国"、"团结党"与右翼的"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四个政治团体的领导人就莫斯科市杜马代表的选举问题举行会谈,决定共同提出一个候选人名单。"团结党"的杜马党团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佩赫金声称,四党的协议是针对左翼反对派的。这一做法将使"左翼反对派失去在立法机构中的讲坛"。⑤此后,俄共在许多地区的杜马选举中遭到严重挫折。据俄国《独立报》报道,俄共在许多地区选举中失利是俄共力量遭到重大削弱的一个标志。共产党人已不敢在大多数联邦主体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在地区选举中也很少能够取胜。即使获胜的候选人也很少与党保持密切联系,更谈不上服从党组织了。第五,俄共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下降。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在2002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俄共在群众中的支持率为29%,虽然仍居各党之首位,但比4月的35%下降了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quot;统一的俄罗斯"党从4月的18%上升到6月的25%,增加了7个百分点,只比俄共差4个百分点。这次围绕谢列兹尼奥夫问题的争论在不仅损害了俄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也标志着俄共的分裂。谢列兹尼奥夫就公开表示在今年9月建立一个新的左翼政党。
俄共的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国际背景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资本主义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显示出还有继续发展的能力。这对社会主义造成巨大冲击,社会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影响普遍出现下降的趋势。从国内背景来看,普京执政以来,实行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国策,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据2002年6月举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普京在群众中的支持率达到75%。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作为反对派进行活动困难重重。此外,俄国的中派与右翼政党有计划、有步骤地联手打压、排挤俄共,也是俄共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
从主观因素来看,苏联解体后,俄共虽然对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总的说来落后于时代的要求。2002年4月8日久加诺夫在接受俄国《独立报》记者采访时说:"局势发生了激变:克里姆林宫、政府和杜马变成了从事犯罪活动的资产阶级和盗窃国家财富的买办的堡垒。"⑥这样的判断恐怕得不到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认同。此外,俄共虽然表示要争取社会主义的"更新"和"复兴"。但是,迄今为止,俄共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还比较抽象和笼统,对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缺乏全面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在斗争策略上,俄共从叶利钦时代的"不妥协的反对派",到普京执政初期的"建设性反对派",现在又转回"不妥协的反对派",并把工作重点从议会内转向议会外,把组织群众性抗议运动作为党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方针。2002年6月10日俄共中央第8次全会作出决定,责成俄共党团在国家杜马中提出议案,要求卡西亚诺夫政府辞职,并着手准备就"是否允许买卖土地"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事实上,俄共的这些提案在杜马中无法获得通过。在组织问题上,俄共内部派别林立,既有坚持传统观点的"正统派",又有"强国爱国主义派",还有社会民主主义派。党内民主和纪律也存在一些问题。俄国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以前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孙子安德列·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新共产党",该党于2002年6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成立大会。持正统立场的"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对俄共一直持批评态度,它们在2002年实行了合并。共产主义政党的这种严重分裂局面不利于左翼力量的发展。当然,目前俄共在群众中仍有相当高的支持率,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4、右翼政党争取实行联合,但进展不大
俄罗斯主张自由主义的右翼政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盖达尔、丘拜斯、涅姆佐夫等为首的"右翼力量联盟",另一个是以亚夫林斯基为首的"亚博卢"。二者都赞成实行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但在一系列问题上也有争议。盖达尔和丘拜斯是"休克疗法"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亚夫林斯基则对"休克疗法"持批评态度。右翼政党对普京总统采取既支持又批评的态度。它们自称"右翼反对派"。这两个党一直在谈判联合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最近,"右翼力量联盟"向"亚博卢"提出建议,在下一届总统选举中推举统一的总统候选人。但是,"亚博卢"对"右翼力量联盟"的建议不太感兴趣。这为两党的联合投下了阴影。在2002年6月的民意调查中,"右翼力量联盟"的支持率是8%(4月是10%),居第4位;"亚博卢"的支持率是6%(4月是7%)。两党的支持率加在一起是14%。如果不出意外,两党在下一届杜马选举中都有可能突破5%的门槛而进入议会。
2001年11月21日,俄罗斯金融寡头之一鲍·别列佐夫斯基加人了右翼社会政治运动"自由俄罗斯"。这个运动的领导人是杜马代表谢尔盖·尤申科夫。由于别列佐夫斯基遭到俄罗斯总检察长发出的国际通缉令的通缉而逃到国外,他只能通过电话或派代表参加该运动的有关活动。2002年3月30?quot;自由俄罗斯"运动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改组为政党。谢·尤申科夫、鲍·别列佐夫斯基等5人当选为该党的共同主席。该党自称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党,对当局持反对派立场,要求实现个人自由化、政权自由化、社会自由化、国家自由化和国家对外政策的自由化。⑦该党在6月的民意调查中得到的支持率小于1%。迄今为止该党没有被司法部核准登记。
5、制定打击极端主义的法律
在俄国同样存在一些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极右翼政党,例如以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为首?quot;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以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为首的"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以亚历山大·伊凡诺夫为首的"俄罗斯人民民族党"、以尼古拉·李森科为首的"民族共和党"等。日里诺夫斯基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的盟友。当勒庞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击败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出线后,俄国自由民主党立即于5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庆祝集会,日里诺夫斯基在会上发表演说,向勒庞表示祝贺。
2002年6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了极右翼势力在俄罗斯有上升的趋势。⑧。在被调查者对"请您列出您最信任的5-6名政治家"这个问题的答卷中,日里诺夫斯基得到10%的支持率,排在普京、久加诺夫、绍伊古之后,居第4位。在被调查者对"假如在下星期日举行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您将投票赞成哪一个政党或联盟?"这个问题的答卷中,"自由民主党"的支持率是9%(4月是10%),居第3位;"俄罗斯民族统一党"获得2%的支持率。可见,极右翼势力在俄国的影响不容忽视。《俄罗斯的政党与运动》一书中说:"俄罗斯民族统一党是俄国最大的极端主义的军事化组织。该党的主要纲领性要求是:确立俄罗斯民族在俄国的统治地位,该党把犹太人看作主要敌人。"⑨该党提出要通过"民族革命"取得政权。党的主要领导人是亚·巴尔卡绍夫。"人民民族党"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主张对"非俄罗斯人"采取暴力手段,把反犹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民族共和党"鼓吹"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
另外,还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例如,"光头党"90年代以来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活动十分猖獗。其成员多半是十几岁到20多岁的年轻人。目前大约有10000-15000名成员。他们鼓吹用极端手段建立纯粹的俄罗斯民族社会,崇拜希特勒,拥护法西斯主义,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赶走一切外国人。今年4月"光头党"曾经向莫斯科的10来个外国使领馆寄去恐吓电子邮件,威胁要在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那一天对外国人采取暴力行动,结果引起在俄的外国人的极大恐慌。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光头党"的所作所为引起俄国广大民众的愤怒,俄国政府和普京总统对此也十分关注。普京在今年4月18日的国情咨文中说,"极端主义的泛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大威胁。这里所指的首先是那些高喊法西斯、民族主义口号并拿着它们的标志的人,那些制造浩劫、毒打和谋杀人的人。"⑩政府专门向国家杜马提出一项反对极端主义的法案,杜马于6月20日二读通过了该法案。它对极端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极端主义活动是指用强制手段修改宪法体制的基础,挑起种族和宗教敌对情绪,宣传某些公民或者民族凌驾于其他公民或民族之上,以及公开展示法西斯标志和传播法西斯文学作品?quot;紒纭矠这个法案的通过有利于加强打击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力度。而,只要俄国存在的那些社会、政治、经济和民族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极端民族主义就会有滋长的土壤。但是,应该相信,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是坚决反对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

⑶ 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

俄罗斯是苏联的面积最大一个加盟共和国。

1917年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 成立,1922年末,苏俄与 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其它苏维埃国家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取代苏联在联合国位置,继承了苏联的政治遗产。

即现在的俄罗斯全称为“俄罗斯联邦”,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正式独立,是苏联及其最大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继承国,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

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获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维埃俄国这个名字从1917年十月革命后一直用到1922年12月30日。

从那之后,苏维埃俄国正式更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俄共中央会议上宣布成立,简称苏联。1918年1月1日,苏维埃俄国设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它是当时最大行政区。

在苏联成立的时候是作为最大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然后就是在1991年12月25日,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

苏联最大的加盟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独立,并改名为“俄罗斯联邦”。

拓展资料:

俄罗斯的历史发展: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⑷ 关于苏联解体后如何分配

有分配协议。
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各自继承了驻扎在其境内的前苏联军队。所以俄罗斯确实继承了原苏联的大部分军事盯罩宏力量,俄罗斯还掌握了驻扎在乌克兰的黑海舰队、摩尔多瓦境内的14集团军。在哈闷侍萨克斯坦的航天部队、吉尔吉斯斯坦的空军部队和塔吉克斯坦斯坦的陆军山地师等部队,因为以俄罗斯人为主,也控制在俄罗斯手里。俄罗斯还接收了从各加盟共和国返回的大量原苏军俄罗斯籍官兵。我估计,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正规武装力量的80%以上。
但是凯册,俄罗斯掌握的苏军部队,其装备和人员素质较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境内的苏军要弱一些。前苏联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驻军属于前线部队,装备最为精良。

⑸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政策

俄罗斯从1993年后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全方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叶利钦于1997年12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安全构想》,初步确立了跨世纪的国家战略构想。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当今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两根主线是反恐与经济。俄罗斯在努力改善与西方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基础以及进一步的改革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并使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连续5年下滑。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还是相对快速的从世界最大的中央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2006年底,俄罗斯完成了持续八年的增长,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年均6.7%的增长率,尽管其间人口呈高负增长。

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外交政策

俄罗斯从1993年后开始调整外交政策,实行春裤东西方平衡外交。全方位、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特点。叶利钦于1997年12月签署《俄罗斯联邦安全构想》,初步确立了跨世纪的国家战略构想察举。普京政府推行全方位外交,提升扒没简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当今俄罗斯全方位外交的两根主线是反恐与经济。俄罗斯在努力改善与西方关系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联邦依然挣扎着建立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以及实现较强的经济增长。俄罗斯联邦的行政和立法机构也意识到,国家的工业基础以及进一步的改革面临了严重的问题,并使俄罗斯联邦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后连续5年下滑。尽管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还是相对快速的从世界最大的中央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2006年底,俄罗斯完成了持续八年的增长,从199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年均6.7%的增长率,尽管其间人口呈高负增长。

⑺ 苏联解体后,俄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和经济改

政治改革很简单,就是仿照美国实行多党制、议会制和三权分立,这种形式化的东西立杆见影,速见成效。但因积重难返,经济改革就复杂多了。
1991年8月政变后,叶利钦终于掌权,他批评戈氏的渐进改革,指出苏联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果断送了苏联的前程。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1991年秋,在经济学家盖达尔的协助下,叶利钦提出一系列“休克疗法”对经济进行改革,他要求到年底放开一切价格,把工厂和土地私有化,大量削减政府支出,实行强硬的货币政策,强调了尽快采取这些措施的必要性。叶利钦认为,这些大胆的新政策很快就能见效。
所谓“休克辽法”,就是政府完全不干预经济,让市场按照经济规律自发建立 起来,这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法宝。但是在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后,市场机制几乎完全失灵,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市场自发建立和完善,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上,财富人才大量流失,人民群众饥寒交迫,俄罗斯彻底沦为三流国家,叶利钦也因 此由民族英雄沦为民族罪人。

⑻ 苏联为什么解体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是怎样丧失政权的

十月革命的胜利,固然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无需讳言,它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态毕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着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神空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帆瞎芹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渡假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巴契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联盟中央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8·19政变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各加盟共和国独立时间如下:
立陶宛:1990年3月11日
格鲁吉亚:1991年4月9日
爱沙尼亚:1991年8月20日
拉脱维亚:1991年8月21日
亚美尼亚:1991年8月23日
乌克兰:1991年8月24日
白俄罗斯:1991年8月25日
摩尔多瓦:1991年8月27日
阿塞拜疆:1991年8月30日
乌兹别克斯坦:1991年8月31日
吉尔吉斯斯坦:1991年8月31日
塔吉克斯坦斯坦:1991年9月9日
土库曼斯坦:1991年10月27日
哈萨克斯坦:1991年12月16日
俄罗斯:1991年12月25日宣布国名由“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更名为“俄罗斯联邦”(1990年6月宣布收复主权)

⑼ 安理会的五常原是中苏美英法,苏联解体后,为什么苏联直接换成了俄罗斯呢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是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并得到了苏联的大部分军队和核武器,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较其他盟国要好,入常对于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可起到牵制作用,平衡美国影响力,同时对俄罗斯本身也起到约束作用,遵守游戏规则。

⑽ 苏联是怎样解体的又怎么样过度到俄罗斯当时的军队怎么没兵变

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是当时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受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转而民主社会主义对苏联历史全盘否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首脑签署协议,正式确认了苏联的已成现实的终结。 然后就有了俄罗斯,具体的查一下资料在这里说不清出

阅读全文

与苏共解体后与俄罗斯如何交换政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2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