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俄罗斯族到底是什么民族
二十一世纪初,经政府批准在呼伦贝尔市建立全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所以俄罗斯族是我们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中最特殊的一种,也是我们大家庭的一部分。
② 大清时期还有俄罗斯人,他们为何会对清政府忠心耿耿
提起俄罗斯与大清国,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一定是双方在黑龙江畔与雅克萨城中的喋血大战,俄罗斯人入居大东北的企图被康熙大帝无情剿灭,沙皇一系只得暂避锋芒,蛰伏待机。两国的梁子至此算是结下了。不过,俄罗斯帝国虽然心怀怨恨,却不妨碍俄罗斯人出现在大清国的队伍中,为清朝皇帝卖命。
01 罗刹降人
从清朝建立伊始,俄罗斯帝国对东北的骚扰就与日俱增。然而,只要有交锋就必然有投降俘获。黑龙江清军与边民从顺治五年(1648)到康熙七年(1668),陆陆续续将包括“鄂罗斯吾朗格里”、“鄂罗斯伊番(伊凡)”等头目在内的三批俄罗斯俘虏押往北京。
雅克萨大战前后,清军又俘获数十名俄罗斯俘虏,清廷认为“索伦与罗刹近,不宜久留”,便也将之集体运回北京。康熙皇帝宣称“朕体好生之德,未戮一人,皆加眷养,使各得其所”,“应编为一佐领,使其彼此相依,庶有资籍”。
图/今日的阿尔巴津人
今天,这些俄罗斯人后裔依旧存在于北京、天津、哈尔滨与海拉尔等地,皆以俄文名称的第一个音改名汉姓(罗、何、姚、杜),用满族人的身份生活在我们的周围。
③ 八旗除了满蒙汉外还有俄罗斯人,清军中为何会有“俄罗斯佐领”
八旗清军中的“俄罗斯佐领”的由来
而八旗只是个民兵制度,从来不是按血统和民族划分成分的。17世纪的时候,俄罗斯的哥萨克探险队扩张到了中国东北边疆,这使清王朝与俄罗斯人产生了交集。
康熙为展现怀柔 ,还允许他们把一所在北京胡家园胡同的关帝庙改为东正教教堂,这就是今天俄罗斯驻华使馆所在地。 而这些哥萨克人被称为阿尔津巴人。
而在当时,由于俄罗斯人已经有一定规模,所以八旗中有专门的俄罗斯军队的编制——一个佐领,这个佐领全称镶黄旗满洲都统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俗称俄罗斯佐领。阿尔巴津人到了北京得到了很高的政治待遇,原来的俘虏直接成了上三旗的,还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和房子,让他们繁衍生息,融入了普通生活饥携。
④ 俄罗斯人为什么会被称为“老毛子”,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这个渊源还得从近代的东北一带开始说起,因为俄罗斯人大多都是属于西方人种,所以也是白种人了,而白种人的体毛都是比较发达的。所以说当时的东北汉人,看到体毛很多的俄罗斯人就把他们称作为老毛子。而且那时候的俄罗斯人在我国经常会参加一些大力士比赛,所以往往都是光膀子上阵,因此更能凸显出他们胸毛茂盛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贬义的说法,就如同说日本人鬼子,韩国人棒子一样。
可见这个称呼还是比较形象化的,而且那时候俄罗斯人来到北方的一些城市当中,经常会参加擂台大力士比赛,而俄罗斯大力士往往都是光膀子上台,这样他们胸毛就显得更多了,肌肉也相当的发达,不过那时候东北一带的老百姓对俄罗斯人也没什么好感,不像现在很多人就觉得俄罗斯姑娘美,小伙子帅气。
⑤ 1848年中国的外国人处境怎么样
这个100多年前的这群逃难到我国的外国人,他们原本的祖国就是我们熟知的俄罗斯,自然而然的,这群人就是俄罗斯人了。
而这群俄罗斯人他们之所以会逃到我们中国来,这主要就是因为当时的这些俄罗斯人的祖先因为不愿意受到沙皇的剥削,因此便是不远万里的来到了中国。他们通过西伯利亚、穿过蒙古,路经贝加尔湖,终于是来到了中国,并且在中国的北部开始定居。
而后来在1934年,俄罗斯人便是初步成为了我国的正式民族之一,并且还参加当地的议政。不过也有人认为俄罗斯族在中国其实早在顺治年间便是有的了。因为当时的顺治是四处南征北战的,因此清朝的一些奴隶当中也是有着俄罗斯人的存在的。并且在如今的北京也是有着一些俄罗斯人的,这也是足以证明我国内早有俄罗斯族人出没了。
更重要是俄罗斯人在民国时期对付马家军之时,也是为我国政府的军队贡献了不少的力量的。而如今他们也是正式的成为了我国56个主要的民族之一,而他们的后代也是自称为中国人。而他们在我们中国也是入乡随俗,日子过的是十分好的。其实不管那个人他是来自哪个民族,只要他是真正的喜欢我们中国的,那么他都是会受到我们中国人热心的接待的,毕竟我们一直在说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
⑥ 老毛子的网络解释老毛子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老毛子的网络解释是:老毛子老毛子(简称毛子)是清朝后期开始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名词,用以代指俄罗斯人,是中国百姓对于外国侵略者的一种蔑称。今常用于网络。由此延伸出乌克兰(二毛)和白俄罗斯(白毛)。有二分之一俄罗斯血统,二分之一中国血统的人则被称为二毛子。有四分之一俄罗斯血统,四分之三中国血统的人则被称为三毛子,如此类推,不过四毛子之类的说法比较罕见。一部分人认为是俄罗斯人的胸毛浓密,而且长。另一部分人认为是俄罗斯人的体毛浓密,而且长。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不过先要照看一下,外面可有打熊猎人或是老毛子(俗称俄罗斯人)军队经过没有。”王统照《银龙的翻身》:“老师,水云观里新到的是不是外国人?人家说是老毛子,对不对?”。
老毛子的网络解释是:老毛子老毛子(简称毛子)是清朝后期开始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名词,用以代指俄罗斯人,是中国百姓对于外国侵略者的一种蔑称。今常用于网络。由此延伸出乌克兰(二毛)和白俄罗斯(白毛)。有二分之一俄罗斯血统,二分之一中国血统的人则被称为野做二毛子。有四分之一俄罗斯血统,四分之三中国颂橡衡血统的人则被称为三毛子,如此类推,不过四毛子之类的说法比较罕见。一部分人认为是俄罗斯人的胸毛浓密,而且长。另一部分人认为是俄罗斯人的体毛浓密,而且长。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不过先要照看一下,外面可有打熊猎人或是老毛子(俗称俄罗斯人)军队经过没有。”王统照《银龙的翻身》:“老师,水云观里新到的是不是外国人?人家说是老毛子,对不对?”。结构是:老(半包围结构)毛(独体结构)子(独体结构)。拼音是:lǎomáozǐ。注音是:ㄌㄠˇㄇㄠ_ㄗˇ。
老毛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1.旧时对俄国人的蔑称。
二、引证解释
⒈旧时对俄国人的蔑称。引张西曼《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不过先要照看一下,外面可有打熊猎人或是老毛子(俗称俄国人)军队经过没有。”王统照《银龙的翻身》:“老师,水云观里新到的是不是外国人?人家说是老毛子,对不对?”
三、国语词典
西洋人的通称。如:“中国总得有点自己的东西,如薯不能老是模仿老毛子的那一套。”词语翻译英语Westerner(esp.aRussian)_(derog.)_
关于老毛子的成语
老身长子老油子毛毛楞楞毛毛腾腾老八辈子老子长孙小范老子
关于老毛子的词语
老油子小范老子老身长子老八辈子天王老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老毛子的详细信息
⑦ 为什么叫俄罗斯人是“老毛子”
1、老毛子是清朝后期开始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名词,用以代指俄罗斯人,是中国百姓对于外国侵略者的一种蔑称。清末产生的词汇,用以称呼当时的洋人。
2、老毛子由来的背景
沙皇俄国最初源于莫斯科公国,经过不断的扩张,到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女皇时期成为横跨欧亚的大帝国,此时的沙俄已将元代时属于中国领土的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大片土地据为己有,并逐渐开始与我国的清王朝产生领土争端和地区冲突。
清朝后期,国力衰落,沙皇俄国乘机南下,强迫清政府割让黑龙江外兴安岭以北原属中国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居住的大片领土,并开始向东北腹地渗透,疯狂攫取利益。
在不断入侵我国的过程中沙俄制造了包括江东六十四屯海兰泡在内的多起惨案,残忍杀害包括汉族在内的当地各民族同胞。沙俄的野蛮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老百姓的愤慨,老毛子一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结合俄罗斯人的外貌特征和性情而产生的。
⑧ 由满、蒙、汉组成的清代八旗为什么还有一批外国人
清代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具有浓厚的满族特色,其最初的社会、军事组织就是八旗。从清代二百多年的历史来看八旗始终被视为统治集团的根本。我们知道“旗人”一般情况下是指满洲、蒙古、汉军所属八旗的佐领下人,然而还有一种旗人最为特殊,也是鲜为人知的,这就是隶属满洲八旗的俄罗斯旗人。
从清初到清末,这支俄罗斯佐领一直生活在中国,他们也由表及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晚清时期,俄国使臣来到北京见到这些人后,感到十分惊愕,说他们的服饰、语言、容貌一点都不像俄罗斯人。
⑨ 清朝时有没有俄罗斯
清朝时俄罗斯叫沙俄,沙皇是最高统治者
⑩ 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和俄罗斯族是怎么来的
中国的俄罗斯族早在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8世纪后期,由于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残酷统治,大批俄罗斯人迁来中国,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从西伯利亚等地涌入我国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各地和内蒙古东北地区。俄国十月革命后,又有一些人为躲避战争,进入中国。那时他们被称为“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俄罗斯族,被确认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样,享有平等的权利。我国俄罗斯族的生活习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相同。
由于俄罗斯族迁来我国的时间不长,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在前苏联国家还有自己的亲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之间又恢复了关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乡与亲人团聚。50年代,经中苏两国政府协商同意、并帮助他们陆续迁回家乡。此外,也有部分俄罗斯族迁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地,因为那里也有他们的亲族,因此,中国现有俄罗斯族的人口数量已经不多了。
中国的朝鲜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1677年,清朝为保护其民族发祥地,将包括长白山区在内的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令,持续近200多年。不过,公元1700年之后一些不堪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自然灾害的朝鲜人仍然携家眷、牵牛马而潜居中国东北谋生。特别是1869年朝鲜北部遭受大灾难,一些苦难的朝鲜农民越过鸭绿江和图们江来到中国,在两江沿岸一带开垦。但此时迁入人数还不很多,大多数春来秋去,居住尚不稳定。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对入境的朝鲜农民尚采取封禁政策。后来改行招民开垦政策。1881年在吉林设置荒务局,在南岗(珲春)、延吉、东沟等地设置招垦局,招募移民,凡应募移入者,均为中国臣民。日俄对东北的争夺战争使摇摇欲坠的清廷意识到人烟稀少对东北边疆防卫的巨大不利影响,于是正式彻底废除了延续200多年的封禁令。1885年清政府将图们江北岸长约700里、宽约50里的地区划为朝鲜族农民专垦区,使更多朝鲜人进入东北。随着日本在朝鲜侵略的加剧,大批居民为寻找生路,不顾朝鲜政府禁令,纷纷徙入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定居。据统计,1870年在鸭绿江北岸一带已有28个朝鲜族聚居乡。清光绪七年(1881)延边地区朝鲜族已达1万多人。1883年在集安、临江、新宾等县的朝鲜族居民已有3.7万多人。同一时期,乌苏里江沿岸一带也移入为数不少的朝鲜族农户。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半岛,不堪忍受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朝鲜人民和部分抗日爱国人士,更是大批移入中国东北各地,到1918年已达36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