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为什么不能介入巴以冲突

俄罗斯为什么不能介入巴以冲突

发布时间:2023-05-22 17:13:55

㈠ 巴以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巴以冲突的根源是土地问题、民族问题。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从19世纪后期起清唯,欧美等地的犹太人资产阶级极力鼓吹犹太主义,鼓动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定居,建立“犹太人之家”。英国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首先支持犹太主义运动。

1920年4月召开的圣雷莫会议,决定把巴勒斯坦交由英国委任统治。1922年7月国际联盟正式批准这一决定。犹太主义者在英国统治当局庇护下,把大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用各种手段占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

巴以和平计划

2003年5月宏哗30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这项计划为永久解决以巴冲突问题,提出了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巴两国和平共处的构想。结束以巴冲突将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始起至当年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

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

第二阶段为过渡期,重点是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斡旋四方(联合国、蔽正行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将为此召开国际会议。第三阶段,以巴双方将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并在2005年达成协议,最终结束双方的冲突。

㈡ 巴以冲突难以遏制的原因

原因有以下几点:。。。。很长时间以来,巴以局势云谲波诡,令人眼花缭乱。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及其继任者兰提西先后被以色列“定点清除”之后,持续已久的巴以冲突更是难见穷期。<p> 巴以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祖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共存。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曾在这里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也是最早的犹太国家。巴勒斯坦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公元135年,罗马人疯狂地捕杀因不满其统治而起义的犹太人,屠杀了上百万犹太人,大批犹太人被驱逐出这片土地,从此开始了犹太人的世界各地的流散史,最后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足千人。后阿拉伯人打败了罗马统治者进入巴勒斯坦,并将伊斯兰教传播到这片土地,并最终使巴勒斯坦归属阿拉伯世界。从此,阿拉伯人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19世纪末,欧洲出现排犹主义浪潮,德国法西斯更是屠杀了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流散在世界誉薯各地的犹太人开始掀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英国的支持下,大批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并同当地的阿拉伯人频频发生冲突。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从此以后,巴以间爆发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流血冲突。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以后,双方决定通过和谈来解决争端,但冲突和摩擦却始终伴随着和平进程一路走来。这充分表明了巴以问题配蠢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说明双方追求的目标与对方实际的心理承受能力之间尚有很大差距,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还不成熟。<p> 巴以之间问题很多,矛盾尖锐,以下是横亘在巴以和平之路上的几大主要难题:<p> ???耶路撒冷问题。巴以都声称对耶路撒冷拥有主权。耶路撒冷在历史上曾是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简明不列颠网络全书》第8卷耶路撒冷条目称:“公元前1000年大卫王占领耶路撒冷,遂成犹太人的都城。大卫王后继承人所罗门王扩建城市并建造第一圣殿,奠定了耶路撒冷作为一神教中心的神圣地位”。尽管犹太人后来长期流落他乡,但他们始终将耶城视为本民族历史的见证和民族存在的象征。<p> 公元7世纪后,伊斯兰教逐渐在耶路撒冷乃至整个巴勒斯坦占据主导地位。阿拉伯人把耶城视作是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如今,虽经长期历史演变,但阿犹两个民族都可以在耶城找到代表本民族宗教和传统文化的历史遗迹。<p> 1980年7月,以色列通过立法将耶城确立为“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1982年9月,阿拉伯国家在摩洛哥非斯城召开第12届首脑会议并通过《非斯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首都。<p> 从现实情况看,巴以双方都无法独占耶路撒冷全部主权。因此,在各种解决方案与设想中,巴以共享耶城是迄今双方讨论最多的一种方案。但巴以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p> ???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巴勒期坦难民问题是1948年和1967年两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是阻碍巴以谈判取得进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多年来,巴以双方对难民形成的历史责任、难民的确切人数以及解决办法一直各培虚陪执一词,互相指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难民问题困难越来越大。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水资源的极度短缺,无论是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都不具备接收所有难民返回家园的必要条件。<p> ???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移民并建立定居点是犹太民族建立国家的主要途径。巴以间涉及的定居点问题,主要指以色列在其公认的边界外所建立的定居点,主要分布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含东耶路撒冷)。目前巴以双方对定居点数量的统计有很大的出入。犹太人定居点不仅涉及土地、水资源以及主权和安全等问题,还涉及以色列内部的安定团结。以色列强硬派至今坚决反对拆除巴控区的犹太人定居点。<p> 2000年7月,美、以、巴在美国总统度假地戴维营举行首脑会议,巴以双方详尽阐明了各自在上述问题上的最新立场,谈判几近达成协议,但在最后时刻功亏一篑。当年9月发生了沙龙强闯耶路撒冷并引发巴勒斯坦人起义,此后,巴以暴力冲突的事件不断,和谈陷入僵局。<p> “9?11”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被与“反恐”挂钩。遏制中东反美激进势力和恐怖活动成为美国中东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对巴以问题的决策,也按着美国的这一战略节拍跳舞:一是听任以色列以反恐为由,打击巴勒斯坦所谓的“恐怖主义”,同时配合以色列对“反恐不力”的阿拉法特进行封杀;二是推出以反恐和在巴建立西方式“民主”制度为前提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而其实质是为改变中东政治格局铺路。<p> 和平“路线图”计划是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出现困难局面、地区民众中的反美情绪有增无减、巴以局势继续恶化、国际社会要求重新关注巴勒斯坦问题的呼声日高的背景下正式出台的。为了稳定中东局势,实施新的中东战略,布什政府于2003年4月30日正式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巴以和平“路线图”计划。这一“路线图”计划是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四方在布什政府2002年6月24日提出的中东和平新计划的基础上共同拟定的。根据这项计划,巴勒斯坦将在2003年6月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临时国家,其后两年,巴以双方将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并于2005年达成协议,以实现巴勒斯坦建国。作为实施计划的第一阶段,“路线图”要求巴方实行政治和司法制度改革,打击暴力恐怖活动,要求以方撤出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领土,停建并拆除2001年3月以后犹太人定居点。<p> 但是由于这项计划的提出只是美国策略性考虑,而非战略性安排,因此本身存在很大缺陷。首先,它预设了不切实际的前提条件,如美国要求巴勒斯坦必须打击所谓的恐怖主义,从而把复杂的巴以冲突简单地归结为反恐问题,掩盖巴以问题的实质。又如,美国要求巴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意在架空进而封杀阿拉法特。这对任何一个巴勒斯坦领导人来说都是难以办到的。其次,计划只有框架,对如何确保实施没有具体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其三,路线图计划对引起以巴分歧的核心问题???边界线的位置、拆除犹太人定居点、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巴勒斯坦难民回归以色列家园等一系列敏感和棘手问题无一涉及,可以说路线图计划是“一个没有地图的计划”,许诺给巴勒斯坦人的只是一个虚拟的国家。<p> “路线图”公布至今始终未能取得任何进展。除了该计划本身的缺陷外,还有如下原因:首先是来自巴以双方内部的强大的反对势力。其次是双方缺乏最起码的互信,彼此不但没有履行相关义务,还都设置了先决条件。以方要求巴方必须采取“决定性的有效措施”打击恐怖活动,解除激进组织武装。巴方则要求以色列解除对阿拉法特的软禁、停止对巴勒斯坦人的“定点清除”、释放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撤除巴控区的犹太定居点并将军队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控区。而美国在“路线图”计划实施前景变得渺茫、伊拉克局势进一步恶化,以及大选日期逐渐逼近的情况下,已无暇推动这项计划。<p> 纵观近年来的巴以局势,可以发现,美以双方坚持以打击所谓的恐怖组织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先决条件,使巴以核心问题被压制,并导致巴以冲突激化。在美以打压下,巴内部力量分化,激进势力反弹,阿拉法特及巴民族权力机构地位严重削弱,处于失控边缘。虽然近期迫于国际社会与内部促和力量的压力,双方都不得不进行自我调整,但由于双方严重缺乏互信,冲突难以避免。此外,由于巴方难以满足美设置的“反恐”先决条件,和平“路线图”计划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㈢ 参加模联 求问巴以冲突问题上俄罗斯的立场 以及所有的bloc利益集团都是怎样分配的

一、美国中东政策的演变
第一阶段:冷战期间的中东政策———与苏联对抗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是与苏联对抗。在冷战的格局下,美国透过抗苏这个棱镜来观察和处理中东事务,其中东政策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同苏联争霸的战略需要
第二阶段:冷战后的中东政策———“稳中求变”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核心就是谋求全球霸权。与中东的关系及对中东的政策,皆围绕此核心展开。
第三阶段:9・11事件后的中东政策———扩展“民主”

二、俄罗斯中东政策演变

第一阶段:俄罗斯“一边倒”时期的中东政策(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这个时期俄罗斯中东政策的特点是:不仅出现了政策“真空”,而且成为西方中东政策的旁观者。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对中东地区的政策
俄罗斯与西方“蜜月”关系结束后对本国在中东地区利益的重新界定
对中东事务的有限参与为了挑战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俄罗斯首先以公正的姿态介入中东和平进程。俄罗斯并不满足于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只扮演“嘉宾主持”的角色,积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与主要中东国家的经贸关系,俄罗斯想要在中东既发挥一种政治作用,也发挥经济上的作用。在经济领域,这个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为俄罗斯的技术、武器及其零部件提供了一个市场。

第三阶段:普京时期对中东政策
作为俄罗斯传统战略利益区,中东不仅是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的重要舞台,而且对它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经济利益,而不仅仅是传统安全领域中的挑战和威胁成为俄国家利益的重要选择。在这一外交思想原则下,中东被普京列为重点关注地区。普京上台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活动日趋活跃。俄罗斯努力加强同中东国家的双边合作,特别是经贸和军事合作。普京不顾美国反对,坚持与伊朗发展核能合作,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

对待中东的政策就相当于对待巴以问题的,灵活变通一下

㈣ 巴以冲突到底是咋回事

巴勒斯坦在亚洲西部,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公元前三千年,从阿拉伯半岛迁来的半游牧部落的迦南人定居巴勒斯坦,公元前二千年建立迦南国。后来,爱琴海沿岸的腓尼基人来到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巴勒斯坦”这名称在希腊语中是“腓尼基人的土地”的意思。再后来,公元前1200年,犹太人祖先(希伯来人)来到了巴勒斯坦。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135年,犹太人在巴勒斯坦总共居住了约1300年。希伯来人原是游牧民族,以前常在幼发拉底河流域(即今天伊拉克)一带活动,后来迁居到埃及。在公元前1200年前,希伯来人受埃及统治者欺负压迫,在其首领摩西带领下又迁居巴勒斯坦。
犹太人到巴勒斯坦后,就不断与先前早已在此定居的迦南人、腓尼基人作战,并于公元前1025年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把耶路撒冷作为首都。公元前923年,希伯来王国分裂为两部分,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为犹太王国。后来,所有希伯来人都叫犹太人。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征服了以色列王国,其居民被亚述人同化。从此,犹太人向外离散过程开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消灭了犹太王国,其国王和大批居民被掳到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占据今伊朗一带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波斯对犹太人很宽容,积极扶植犹太教,还允许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但犹太人过惯了巴比伦繁华的都市生活,不想回巴勒斯坦,只有小部分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定居,,这些人成为现代犹太人的祖先。此时,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远多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其后几百年,又有许多犹太人从西亚离散到南欧、北非、中亚等地。公元前143年犹太人摆脱了希脂人的统治,建立了独立国家。但此次复国并未使散居在外的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公元前64年,罗马帝国入侵灭掉犹太国,对犹太人实行残暴统治。犹太人在罗马帝国统治期间,先后举行了4次大起义,反抗罗马帝国残暴压迫、统治。但起义全被血腥镇压下去,罗马帝国杀害犹太人100多万。到公元132年,犹太人除被杀外,余者大部分被赶出巴勒斯坦,结束了长达1300年犹太民族主体定居巴勒斯坦的历史。残留的少量犹太人在其后的漫长岁月中,部分同化于当地民族,还保持对犹太教信仰和民族意识的则很少,如1170年,巴勒斯坦只有犹太人1440人。
犹太复国主义以上述历史,作为在20世纪要在巴勒斯坦驱赶巴勒斯坦人来建立以色列国的根据。那么,犹太人祖先曾在现今伊拉克、埃及居住过,是否犹太人也有权利赶走现今的伊拉克人或埃及人,在伊拉克或埃及的一块地盘上建立犹太人国家呢?古罗马人曾占领过巴勒斯坦,古罗马人的后辈是否现在也有权利要求占领巴勒斯坦?
对于犹太复国主义的要求,当初有许多西方人士也是持反对态度。“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指派金.克兰委员会调查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声称的,犹太人对巴勒斯坦的第一次占领给予了犹太人以这块土地的所有权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调查是这样说的:‘犹太复国主义分子的代表经常提出,基于2000年前的一次占领,他们对巴勒斯坦拥有所有权。这种自称的最初所有权简直无法给予严肃的考虑。’事实上,24000居住在那里的犹太人中的绝大多数,都强烈反对在阿拉伯土地上建立一个犹太国。一年后,在英国上议院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一次辩论中,西登汉勋爵对以前和以后的许多观点作出反应说:‘我完全同情犹太人建立一个民族之家的愿望,但是,如果为此要使另一个民族承受巨大的非正义的对待,那么我认为这样的民族之家就不应该建立。巴勒斯坦并非犹太人固有的家园。它是在他们征服后占有的,而且从来没有全部占领过。现在他们则公开索要这些。他们对巴勒斯坦提不出比古罗马后裔对这个国家拥有的更为正当的要求。’”
并且,在犹太人到巴勒斯坦之前,迦南人、腓尼基人就已经在巴生活了许久,他们后来同化了残留的部分犹太人,再后来,他们同进入这一地区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通婚(实际上,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巴勒斯坦已有大量阿拉伯人),同化演变为今日的巴勒斯坦人。因此可以说,迦南人是今天巴勒斯坦人的祖先,他们在巴勒斯坦已生活了5000年。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是这块土地的主人。
在基督教的传说中,耶稣是被犹太当局抓获并迫害致死,有的传说又说出卖耶稣的犹大就是犹太人。反犹活动策划者就此经常煽动基督教徒迫害犹太人。4世纪末,罗马帝国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在欧洲传布更广,其后欧洲犹太人所受迫害更严重。这种迫害从中世纪到现代,一直周期性地发生,使“基督教文明”区的犹太人“不仅遭到一个无权的民族所遭受的一般的经济和政治压迫,而且还遭到剥夺他们起码的公民权的压迫”。例如,从5世纪到7世纪,西欧基督教国家里,大量犹太人被从各个城市赶出去,或被当作麻风病患者隔离起来。11世纪前后,十字军征伐异教徒掀起的歇斯底里宗教狂热中,十字军所到之处,作为异教徒和传说迫害耶稣罪人的犹太人被大肆杀戮。1215年,基督教会宣布禁止一切不佩徽章的犹太人在街上行走,违者处以死刑。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下令将所有犹大人逐出英国,至少1.6万名犹太人被迫离开英国。1182年、1306年和1394年,法国3次驱逐犹太人,还颁布法令规定:任何基督徒庇护犹太人或与犹太人谈话,将被处以死刑。15世纪下半叶,西班牙的宗教法庭以拷打和火刑处死来强迫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并于1492年将20多万拒绝改变信仰的犹太人驱逐出境。由于在西欧天主教区倍受欺凌,部分犹太人向东欧及俄罗斯迁移。但到了近代,大规模反犹运动又在东欧和俄罗斯发生。法国大革命后,西欧各国先后在法律上解放了犹太人,但迫害犹大人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而日常生活中歧视犹太人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天主教“罗马教会在煽动反犹方面起了主导作用,19世纪末期的教皇庇护九世曾说过,犹太人是‘游荡于罗马大街小巷中的野狗,总是在狂吠和骚扰我们’。”当犹太资产阶级与当地资产阶级竞争发生利益矛盾时,欧洲当地资产阶级总是极力煽起反犹情绪来排挤犹太资产阶级,以图挫败他们的竞争。而犹太劳动者更是承受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
反犹、排犹不仅在欧洲存在,在主要信奉基督教的、“民主的”、现在强烈要求巴勒斯坦人承认犹太人生存权的美国,同样存在。甚至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排犹现象也很普遍。排犹情况散见于许多资料中。由在耶鲁大学任教的美国学者斯蒂尔撰写,讲述20世纪美国最有名的专栏作家沃尔特.李普曼一生的《李普曼传》写道:“就连已被同化的德国犹太人也未能躲避19世纪末席卷美国的排犹浪潮。不仅新来的移民,就是有文明教养和完全‘美国化’的老一代德国犹太人也都被上流社会的俱乐部、避暑胜地、大学中的兄弟会和女生联谊会拒之门外。”“20年代初,正当李普曼敦促犹太人不要抛头露面时,排犹主义又卷土而来,它对社会生活影响极大,以至于一些私立大学开始限制招收犹太学生。” 当时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亨利.福特出钱资肋对‘犹太人世界性阴谋’的攻击,三K党又在对排犹情绪火上浇油”。美国“20年代制定的严格的移民法公开歧视南欧人和东欧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希腊人和斯拉夫人。”美国记者兼作家曼彻斯特写道,“1932年……首都(即华盛顿——笔者注)居民有26%是黑人,可是他们却一直默默忍着痛苦……百货店、电影院、政府机关自助食堂都不许黑人进去。黑种工人在宾夕法尼亚大道为司法部新楼挖地基都自带午饭,否则就得挨俄;那怕要一杯水喝,也得走上两英里路,过了第7街,才能找到一家小食店肯卖给他们……最富有异国情调的地区是卡洛拉马高地和马萨诸塞大道,很有些富丽的宅邸,不过犹太人谁都知道那是‘闲人免进’的地方。那时排斥犹太人风气之盛,不下于排斥黑人。”因此,历史并不象有的人所说,20世纪只是希特勒德国才反犹、排犹,其他西方国家都在为捍卫犹太人的权利而斗争。这种说法想将自己国家与反犹、排犹脱掉关系。其实,当时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都程度不同存在反犹、排犹,希特勒德国不过在此基础上,把反犹、排犹浪潮推到了更高的高度。也就是说,西方世界历来的反犹、排犹为希特勒德国反犹、排犹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西方各国资产阶级都有很多反犹、排犹行为,而希特勒德国不过是他们中间的反犹、排犹的激进派。因此,美国匹兹堡大学威廉.薄伟林教授在2004年11月来华作演讲时就讲道:“1899年到1939年间,西方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反犹主义猖獗”
如果说,犹太人长时间在基督教区的欧洲饱受欺压的话,历史上,阿拉伯地区的犹太人却在较长时间里受到阿拉伯人的友好对待。曾经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时,加入以色列军队同阿拉伯人作战的、亲认色列的美国学者萨弗兰,在其所着的《以色列的历史和概况》一书中写到欧洲基督教区对犹太人的迫害、杀害时,还写道,“一般说来是宽容的阿拉伯穆斯林的统治下,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又兴旺起来……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在政治、财政、科学和教育各个领域里获得了显要位置。”当阿拉伯人从北非跨海,占领西班牙后,犹太人也跟随到了西班牙,“他们成为阿拉伯人强有力的伙伴,发展起灿烂的文明。城乡一切行业都向犹太人开放,许多人在各个西班牙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得到最高的位置。”所以,萨弗兰也认为,“犹太人在西方世界过的日子远不及在伊斯兰统治地区过得那样好。”可是,后来犹太复国主义者们却恩将仇报,他们不是向那些迫害、歧视他们的欧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主张自己的权利,却是在欧美资产阶级支持下,向长期善待他们祖辈的阿拉伯人大肆进攻,抢夺阿拉伯人的土地和房屋,将上百万阿拉伯人赶出自己的家园。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以色列过程中及其后,用当年罗马帝国对待犹太人的方法来对待长期善待犹太人的阿拉伯人民。
犹太人在“文明的、民主的”欧洲、北美饱受压迫,使许多犹太人认为,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国家,才使自己的民族在1000多年里饱受迫害。所以,在19世纪末,在欧洲和北美的犹太人中间,出现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该运动希望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回到这个自己的国家,以结束自己民族受迫害、受歧视的历史。因此,犹太复国运动,犹太人想建立自己的国家,并不是法西斯德国后来迫害犹太人的结果,因为他们的产生是法西斯德国产生之前许多年的事。
正因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都反犹、排犹,只不过法西斯德国更过激一些(也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差别),因此,当德国大肆迫害犹太人时,西方其余各国并没有对法西斯德国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采取实际行动(而现在西方常攻击不听话的国家造成“人道主义灾难”,然后给予军事侵略或制裁),也未对受迫害的德国犹太人采取多少实际援助,不太愿意接纳他们。欧美其他国家一般只是对德国表示遗憾或进行谴责(谴责都算态度严厉的)。在一个波兰籍犹太人在法国暗杀了一名德国外交官的第2天,“1938年11月,……纳粹集团捣毁犹太人的商店,焚烧犹太教堂,并在街上袭击犹太人。数十名犹太人被杀,数千人被送集中营……这一震惊世界的事件被称作‘水晶之夜’罗斯福总统召回美国大使以示不满……《新共和》杂志建议美国放宽移民条件,让受迫害的犹太人进入美国。但是这一建议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1939年初,议员罗伯特.瓦格纳提出一项提案,要求政府允许20万德国难民儿童不受移民定额限制进入美国,可是政府对此缄默……美国政府和其他许多政府一样……不希望他们逃到美国来,于是建议他们逃往安哥拉、马达加斯加、英属圭亚那和乌干达等欧洲殖民地(以前英国曾建议在其东非的殖民地“为犹太人提供一个民族之家”——笔者注)。……但却未能见效。”犹如现在作为美国黑人上层人士的赖斯完全溶入美国统治集团之后,立场就与统治集团相同而与普通黑人不同一样,作为美国犹太人上层人士的李普曼也认为纳粹迫害犹太人只是“欧洲‘人口过剩’的问题”。“当有人极力要求修改美国移民法,接纳难民时,李普曼却建议‘过剩的’犹太人到非洲去。李普曼没有公开批评罗斯福对犹太人的惨状漠不关心”。1939年中期,“圣路易斯号”客轮“满载930名犹太难民从汉堡出发来到哈瓦那(当时古巴完全被美国控制),但是由于难民们的签证不符合手续而被拒绝登陆,于是他们试图在迈阿密靠岸,可是又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被迫返回欧洲。尽管早在1942年死亡营就尽人皆知,李普曼却没就此写过什么。……国务院实际上对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进行了消息封锁……屠杀犹太人的步骤不断加快,奥斯维辛集中营每天屠杀1.2万人,共有100万人在那里惨遭毒手。而美国政府却对难民采取冷淡态度,并且拒绝炸毁通向死亡营的铁路。”因此,美国政府对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态度是冷漠的,甚至抱着随他的便的态度,更没有它常谈的“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高尚”举动。
战后,迫害犹大人的粹德纳国已不存在,但没有纳粹迫害的犹大人从欧洲外流现象有增无减。“欧洲犹太人的最大潜在避难所是美国,1945年12月22日,杜鲁门总统发表声明,宣告一项迅速接纳来自欧洲的政治避难者和难民进入美国的政策……一年以后,在1946年12月19日,总统宣告,到10月21日为止,只有4767人在这些行政安排下被接纳入境。”似乎非常关心犹大人的人权的美国实际上是口惠而实不至。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惠特森召开的1946年工党大会上宣布,美国压迫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理由是‘因为他们不要犹太人住在纽约’,一位美国的犹太记者承认,……许多对犹太移民进入巴勒斯坦的最热心的大会支持者,同样也是限制犹太移民进入美国的热心鼓吹者。”所以,英国学者柯克写道,美国支持犹大人移居巴勒斯坦的“这些措施并不是全部地为着犹太难民的利益的;在美国,任何大量地在犹太社团增加人数,似乎连犹太社团本身也不赞同;因为犹太人总数业已达到500万以上,而且犹太人集中在美国那些大城市里早已引起程度严重的反犹太主义,而犹太社团则极力希望不要去使它激化。”因此,美国在国际上冠冕堂皇的、支持犹大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国家的口号下,掩盖着其国内的反犹、排犹丑态,掩盖着驱使在美国不受欢迎的人们去占领他人家园以充当自己在中东的鹰犬的祸心。
英美对犹太复国主义及恐怖活动的纵容和支持
如果仅有散居各国的犹太人想复国,没有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根本不能成功。犹太人复国成功,先期主要是有英国支持,20世纪40年代后主要是美国的支持。西方垄断资本根据形势需要,不时掀起排犹浪潮来打击与其竞争的犹太资产阶级,另一方面,有时他们又想利用犹太资本的力量来为其海外扩张势力效力。正是基于后者考虑,英美资产阶级先后大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英国1882年占领埃及后,特别想控制巴勒斯坦。英国想以巴勒斯坦作为向中东腹地扩张的跳板(当时西亚很多地区都是奥斯曼帝国属地),并作为他控制的苏伊士运河的东面屏障。英国认为,如能这样,将加强自己与法国、沙俄等争夺中东时的地位。
英国想去控制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也想去此处复国,英国的侵略野心与犹太复国主义的复国计划相吻合,这使他们后来的勾结有了可能。犹太复国主义最早的领导人赫尔茨(奥匈帝国记者、犹太人)看出这种可能,想通过这种勾结来实现犹太复国计划。他在1896年“发表了《犹太国家》一书,提出建立犹太国家的完整纲领。他宣称,未来的犹太国家将依靠大资本家的金钱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建立起来;这个国家将由富人治理,而穷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至于土着阿拉伯人,必须强迫他们服劳役,然后将他们驱逐出去。”他还明确表示,“由犹太移民在巴勒斯坦建立的国家将充当欧洲防范亚洲的堡垒”。犹太复国主义头目、后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统的“魏兹曼在1914年曾向英国献媚说:‘如果巴勒斯坦进入英国的势力范围,并且英国此后鼓励在那里安置犹太人的话,那么在以后50年中,将有可能引进100万或更多的犹太人,他们将形成苏伊士运河的一支强大的卫队。’”犹太复国主义自愿充当帝国主义对付亚洲人民(首先是中东人民)的鹰犬、打手。
一战爆发后,犹太复国组织的头目们也看出英国将从埃及出发攻占巴勒斯坦,他们认为在英国支持下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家的前景就将实现,为此,他们频繁与英国政府要员接触。1917年,英军大举攻入巴勒斯坦,英国政府认为在巴扶植一个亲英犹太实体应提在议事日程上了。英国想利用犹太实体来协助自己在中东的殖民事业(也就是让犹太实体充当自己压迫、镇压阿拉伯人的助手、打手);而在阿拉伯民族之外另加入犹太民族,可利用民族矛盾相互制衡,以分而治之实现统治;另外,如战后其他国家要求各国退出所攻占地域时,可以帮助犹太人建立家园为英军长期留驻巴勒斯坦的借口。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在给犹太复国组织头目、犹太财阀罗思柴尔德的信中正式宣布:“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之家”,这就是着名的“贝尔富宣言”。一个月后,英军赶走土耳其人,占领巴勒斯坦全境。战后的1922年,国际联盟正式批准巴勒斯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在英国纵容下,“依靠国际犹太资本财团的资助,一些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大肆夺占阿拉伯人的土地,驱赶阿拉伯农民……犹太极端分子还建立了专门进行恐怖活动的秘密武装。阿拉伯人忍无可忍,于1929年8月再次举行武装暴动,同犹太人发生激烈冲突。”因此,我们知道为什么巴勒斯坦人要同犹太人斗争,因为犹太复国主义者们霸占了他们的家园。并且知道犹太复国主义者为霸占他人家园不惜采取恐怖主义活动。知道是谁在巴勒斯坦首开恐怖活动的先河,知道侵占他人家园的恐怖活动(包括以色列现在的国家恐怖主义)是引起反抗侵占的恐怖活动(当然,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反抗活动)的原因。
30年代,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数量急剧增加。1880年巴的犹太人仅2万,1918年也仅5万人,占巴总人口的7%。1939年,在巴犹太人达“44.5万人。英、犹默契,夺取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把许多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在阿、犹两个民族之间播下仇恨的种子”。犹太人在巴的急剧增加,就其原因,除英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扶持外,还因为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大肆迫害,而“关注人权”的欧美各国对犹太人的惨状漠不关心,拒绝他们入境避难,大批犹太人只有进入巴勒斯坦定居。因此,我们可以说,犹太人当时进入巴勒斯坦情有可原。但你应与原来一直住在这儿的阿拉伯人和平相处,而不能反而夺占阿拉伯人的土地、房屋,将其赶出家园。就象你避难进入某家,你不能反而将接纳你的人家赶走啊!另外,约1800年前压迫、杀害你们的祖先,并将其从巴勒斯坦赶走的是自欧洲侵入的罗马帝国,而不是阿拉伯人的祖先。即使亲以色列的美国学者费希尔也写道,“犹太复国主义者没有看到他们侵犯了另一个民族的家。”1939年起,英国修正了“扶犹排阿”政策。1939年5月17日,英国发表白皮书,限制犹太移民和“购买”士地。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1936~1939年巴勒斯坦人民反抗英、犹合伙侵占其家园和财产的武装起义,以及阿拉伯各国人民对英国“扶犹排阿”政策的抗议,迫使英国重新考虑他的政策。同时,巴勒斯坦人民起义时,德国宣传机器一再表示支持阿拉伯人,力图拉拢阿拉伯各国反对英国。伦敦深知中东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为避免大战之前自乱阵脚,需拉拢阿拉伯世界,为此必须改变对犹太人的政策。
5.17白皮书遭到犹太复国主义极力反对,因为这将使犹太人永远无法成为巴勒斯坦的多数民族,从而影响他们在巴勒斯坦复国的计划。“他们一般认为巴勒斯坦的政治前途最终主要取决于力量和人数对比的既定事实,而主要不是取决于任何法律上或政治上的公式。”因此“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和全世界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把这份白皮书抨击成一份奸诈的文件,并要不惜任何牺牲来‘挫败’它……一个英国警察在耶路撒冷被击毙;犹太建国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古里安(以色列建国后任首任总理)宣称,这次暗杀就是‘犹太人开始反抗’英国新政策的‘标志’”。犹太人开始袭击英国军警,炸铁路、工厂,1944年11月6日还暗杀了英国常驻中东大臣。从此,犹太复国主义脱离大英帝国轨道,转而投向美国。英国也看出美国要通过扶持亲美的犹太国家,在中东排挤英国。因此在随后一段时间里,英美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上产生了一些矛盾。
“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正式主张……在1942年于纽约市比尔特摩尔旅馆起草的纲领中提出。这个比尔特摩尔纲领由犹太建国会的内部总理事会在耶路撒冷予以批准。该纲领要求成立一个包括整个巴勒斯坦在内的犹太共和国,并且要求移民不受限制,移民事务由犹太建国会实行管理。”可以看出,犹太复国主义根本不想与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共处,他们想独占巴勒斯坦,为此不惜用各种方法(包括威胁和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将阿拉伯人赶出他们世代居住的家园。同样,为使各地犹太人“不受限制”移居巴勒斯坦,犹太复国主义也不惜用恐怖活动对待英国当局。“古里安已经警告过,如果英国政府重又按1939年的白皮书行事,那么所得到的答复将会是在巴勒斯坦发生‘流血恐怖’和‘经常性的残暴行动’。”现在,包括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以色列说,抵抗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武装组织搞恐怖活动,要求解除抵抗占领者的武装(他们说这是非法武装)。但是,为大量移民巴勒斯坦,赶走巴勒斯坦的原住阿拉伯人, 当年犹太复国主义搞了无数计的恐怖活动,成立了专搞恐怖活动的非法武装。“古里安批准了巴勒斯坦的三股非法犹太复国主义武装力量的公开行动。”三股武装力量是哈加纳、伊尔贡和刚毅队,哈加纳成员约6万人。
这三股武装力量除大肆袭击英军警(包括用汽车炸弹炸毁巴勒斯坦英军总部)外,还在巴勒斯坦大搞恐怖活动。1945年10月31日晚,哈加纳突击队“撬起巴勒斯坦铁路的铁轨153处;伊尔贡攻打利达火车站;刚毅队则破坏了海法炼油厂。两星期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的政府大厦被焚,……1946年的头几个月……恐怖主义者的行动仍在继续,……哈加纳却公然夸耀自己参与了恐怖活动。”
犹太复国主义还针对巴勒斯坦人大搞恐怖活动。“巴勒斯坦人外逃的主要原因还是对犹太恐怖主义的恐慌和惧怕。这种恐怖活动的规模是巴勒斯坦人无法相比的。犹太恐怖活动采取两种方式:对巴勒斯坦人的实际暴力行动;有组织的私下散布关于巴勒斯坦人的谎言、诽谤和威胁运动,犹大人称之为‘心理战’。两者的目的都十分清楚,就是要把巴勒斯坦人逐出他们的家园。犹太恐怖主义最可怕的暴行是在名叫代尔亚辛的巴勒斯坦人的村庄犯下的。1948年4月10日,约260名巴勒斯坦男子、妇女和儿童在那里被屠杀,有些人是被砍死的。一位孕妇被屠刀剖开了肚子。”“代尔亚辛不是巴勒斯坦人唯一遭受大屠杀的地方。在纳斯尔.艾尔-丁,安.艾尔-宰通赫,艾尔-比纳,艾尔-巴萨和萨夫萨夫,都发生了巴勒斯坦公众遭受犹太恐怖分子制造的浩劫。”犹太复国主义是现代巴勒斯坦地区恐怖主义活动开创者,并且他们是现在高喊反恐的美国纵容和支持下进行的恐怖活动。“犹太复国分子敢于如此胆大妄为,主要是因为有美国这个后台撑腰。”美国认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恐怖活动将使英国难以管理巴勒斯坦,美国通过犹太复国主义恐怖活动将挤走英国,使这一地区纳入美国势力范围。对于以色列建国,“有些西方学者说:‘是恐怖分子把以色列送给了犹大人。’对于这段历史,后来曾任以色列总理的贝京曾说:‘我们的敌人把我们叫做恐怖分子,……而那些非敌非友的人,……在英国的宣传影响下或出于习惯,也使用这个词。我们的朋友……具有历史眼光的也只用一个词来称呼我们:爱国者。’但是,由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强势地位以及它与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同盟关系,人们却往往倾向于忽略这些事实(即犹太复国主义大肆进行恐怖活动的事实)。”
因此,对于犹太复国主义为在巴勒斯坦建国所采取的大量恐怖主义活动,当时是世人皆知的。贝京也承认,即使是中立人士(贝京所称的“非敌非友”人士)也叫他们为“恐怖分子”。而希望通过犹太复国活动为自己在中东培育一头鹰犬、建立一个堡垒的美帝国主义,却纵容、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恐怖主义行为,并把世人都称为恐怖分子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尊称为“爱国者”。正如张家栋等所言,由于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大力支持,对犹太复国主义在建国前干的大量恐怖活动,西方主流媒体现在都默不做声(他们对以色列现在的、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国家恐怖主义同样默不做声),他们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掩盖(“忽略”)犹太复国主义的恐怖主义历史。
面对犹太复国主义不断的恐怖活动,加上美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和美国对英的压力,以及战后的英国在很多地方都要依靠美国的支持,英国觉得难以进行与犹太复国主义的战争。再加阿犹矛盾难以处理,英国觉得无力继读对巴勒斯坦的统治。英国决定撒手不管,将巴勒斯坦交联合国处理。

参考资料: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4/200605/7028.html

㈤ 巴以冲突的原因及其现状,分析难以遏制的原因

历史
巴以冲突是从19世纪80年代后的巴以冲突开始而持续至今的。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起冲突进一步激化,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zionism)盛行,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自我解放》提出并兴起了犹太建国思想,同时,犹太人开始向巴勒斯坦迁徙,初期犹太人作为少数民族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相处相对融洽,没有大规模冲突。一战期间英国获得对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同时国际联盟忽视阿拉伯世界的反对声音,强行将巴勒斯坦的领土划分给犹太人,作为犹太建国的根本。不能忽视的是犹太人也用恐怖主义手段袭击英国驻外机构,逼迫英国退出对巴勒斯坦境内的统治。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英国退出对巴勒斯坦地区委任统治权,阿拉伯联盟向以色列宣战,自此以后,共发生了5次中东战争。

[编辑] 阿克萨群众起义
主条目:阿克萨群众起义
2000年9月28日,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拜访了圣地-圣殿山( 也被称为Haram Ash-Sharif),这是全球宗教争夺最激烈的地点之一。这一地点对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维持宗教的重要性是相似的。沙龙的行动被许多巴勒斯坦人团体认为是故意的挑衅的行为并且在那里引起了暴乱。虽然双方对此后事件的动机有争论,这个事件即 阿克萨群众起义。

根据2004年5月18日中东政策政务会资料,超过3,867人在2000年9月29日以后的冲突中被杀。892个以色列人(非战斗者公民和以色列防卫军人)被巴勒斯坦战斗者或自杀炸弹客杀死,2975个巴勒斯坦人(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除了自杀炸弹客和被以色列暗杀的目标)被以色列军队或以色列人杀死。

[编辑] 以军士兵被绑架事件
2006年6月25日凌晨,8名巴武装人员通过地下通道潜入位于加沙地带南部附近的以军哨所,向坦克和碉堡发射火箭弹,并炸毁一辆装甲车。以军发言人证实,2名士兵被炸身亡,4名士兵受伤。遭绑架的以军士兵是19岁的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当晚,以色列内阁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同意国防军着手营救这名士兵。[1]

6月26日,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边境附近大规模集结。[2]哈马斯下属军事派别卡桑旅、人民抵抗委员会和伊斯兰军当天发表的声明,要求将其所劫持的以色列士兵交换在以色列监狱内关押的所有巴勒斯坦女囚犯和未满18岁的少年囚犯。[3]

6月28日,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发动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袭击行动。[4]6月29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城市展开大规模抓捕行动,逮捕了64名哈马斯官员,其中包括自治政府副总理纳赛尔丁·沙伊尔、7名自治政府部长、20多名立法委员会委员。[5]6月30日,以色列军队出动战机,袭击了巴勒斯坦政府位于加沙的内政部大楼。[6]7月2日,以色列武装直升机向位于加沙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府发射导弹,造成大楼部分受损。[7]8月6日,巴立法委员会主席杜韦克在约旦河西岸的家中被以色列安全部队抓走。[8]

[编辑] 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
2007年6月,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并使用火箭弹对以色列进行攻击。以色列除了以军事行动还击哈马斯之外,同时也对加沙进行经济封锁。 而从2008年1月18日开始,以色列更完全关闭了加沙边界,使加沙地区150万人民立刻陷入缺乏食物,饮水,燃料,电力的人道危机。[9]哈马斯在1月23日爆破了与埃及间的拉法边界围墙,数十万加沙居民涌入埃及抢购民生物资。[10]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利比亚代表形容被封锁的加沙地区如同集中营。[11]

[编辑] 和平进程
参见奥斯陆协议
在1991年,就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之后,当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召开了一次被称作1991年马德里和平会议之后,突破性发展发生了。在主办国挪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举行了一系列的秘密会谈。会后,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还有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在白宫草坪上签署了1993年巴以奥斯陆和平协定。对于他们的努力,拉宾、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外交部长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被授以199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编辑] 以色列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参见以色列人 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编辑] 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参见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观点

[编辑] 2000年戴维营政府首脑高峰会晤
参见2000年戴维营政府首脑高峰会晤

在1995年拉宾被暗杀之后,和平进程减慢到几乎停止的地步。巴勒斯坦人在被占领土上看不见他们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另外,被巴勒斯坦人看作对和平的最大障碍之一的以色列定居点,没有得到拆除。相反的,西岸地区几乎两倍于以色列人的巴勒斯坦人遭受到了来自巴勒斯坦军事组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以及后来招致的以色列人的相关行动使他们感觉无法支撑下去了。

2000年,克林顿召集了一次巴勒斯坦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之间的和平高峰会。以色列总理巴拉克称已经提供了巴勒斯坦人大约 95%的有争执的领土,连同在东耶路撒冷上的巴勒斯坦主权。

但很多人说,被巴拉克提起的那69个犹太人的定居点(包括 85% 的西岸犹太人)被划分给以色列,共计是10% 的西岸区领土,巴拉克也提议“以色列临时控制”的另外的10% 的西岸区是有争议的领土,这一个地区包括许多其他的犹太部落。剩余的 80% 的被提议的属于巴勒斯坦的西岸地区被以色列公路旁的检查站所瓦解,因为这让巴勒斯坦人削弱他们自由地旅行在领土上旅行而且减少吸收巴勒斯坦难民的能力,尽管克林顿总统先生努力,阿拉法特仍抵制了这个提议并且和谈破裂。

在2001年一月在Taba的协议稍后,以色列谈判者呈现了一个新的地図。建议移走“临时受以色列人管制的”地区,巴勒斯坦方面接受了这个提议。不幸地,巴拉克没有一个有利的位置来把这呈现给以色列的民众因为他的支持率很低还有西岸的公共暴行攻击,他没有作更多是要求。和谈并没有任何协议签署。之后,右翼联合党候选人沙龙在2001年二月被人民选举为以色列总理。

[编辑] 和平“路线图”
参见和平路线图

在2002年7月,在美国的“四方”斡旋下,向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概略的说明了一个称作“和平路线图”的原理,它包括了一个中立的巴勒斯坦国。路线图在2003年四月会见首任被指定的巴勒斯坦当局总理阿巴斯后(Abu Mazen)发布。美国和以色列为这个首任新总理上台高兴,他们两者都拒绝与阿拉法特进行和谈。

这个计划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当局各自独立行动,暂时搁置争议直到一个亲善的关系能被建立为止。

第一步,巴勒斯坦当局必须 “立刻在其土地上以可见的效果努力拘捕,打乱,抑制个人和团体引导和计划的在若何地方针对以色列人的暴力攻击”并且,“重建并重新集中巴勒斯坦当局的安全设施‘必须’开始维持,对准,而且有效的运用以对抗所有那些专注于恐怖的人并且毁坏恐怖份子制造恐怖活动的能力和基础设施”。
以色列要拆除在2001年3月份之后建立的定居点,停止所有那些定居点的活动,把军队从在2000年9月28日之后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移开,结束宵禁而且减轻对人和物在行动方面的限制。[12]
在成功当选之后,阿巴斯说他无法不挑起内战的反对哈马斯。很清楚的是阿巴斯只控制了巴勒斯坦安全设施的一小部份,大部分依然由阿拉法特牢牢控制着。在 2003年6月29日,哈马斯和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同意了3个月的“hudna”(临时停火), 附加条件是以色列停止暗杀巴勒斯坦领袖和停止处死被以色列管理拘留处释放的巴勒斯坦人。以色列则答应撤回在巴勒斯坦地区的一些军队但是不答应撤销它的暗杀行为。

大约6个星期之久,暴行行为真正的减少了:除了在边界。在hudna在8月12日快速地被阐明之后。以色列暗杀了二名哈马斯战士和另外二个进入那布卢斯的人。隔天来自那不勒斯的一架哈马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和一个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各杀了一个以色列人,并打伤数人。8月14日,以色列暗杀了穆罕默德播种者-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领袖军事执行官希布伦。8月19日一个哈马斯自杀式炸弹袭击者杀死了34个刚刚在哭墙祈祷后坐公共汽车回来的犹太人。二天之后,以色列直升飞机杀了一个第4级别的哈马斯领袖分子,Ismail Abu Shanab。哈马斯和回教讨伐异教徒组织申明在现阶段与hudna脱离关系,虽然它实际上早已停止。接下来的几天,以色列直升飞机发射导弹攻击了哈马斯领导所在的加萨走廊。以色列突击队也在希布伦对寻找哈马斯头目Abbedalla Quwassama, Ahmed Bader和那不勒斯的Mohammed Hanabli目标。很多行动造成了附近(无辜)人士的伤亡意外。

武装法塔赫活跃份子公然地威胁要杀死阿巴斯。阿巴斯没有从阿拉法特那得到权利去执行和平路线图的任何一个方面。在他的下台演讲中,阿巴斯把他的失败归咎于同时缺乏来自巴勒斯坦的当局和民众的政治支持。

[编辑] 更变的和平提议
借由困难的路线图计画,压力促使去找寻一个替代方案代替。 在2003年12月7日,以色列的代理总理 艾胡德·奥尔默特 提议单方面的大规模从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撤出,放弃一些犹太人的定居点和一些领土。 这行为被解释为沙龙的试验行为,他在12月18日对巴勒斯坦当局的演讲中给巴勒斯坦当局在以色列采取 “单方面行动”之前 “几个月”时间去落实路线图计画。演讲被美国政府强烈批评,美国警告说反对先发制人的夺取路线图成果。为了以色列人的利益,这応是以以色列人民对安全的关心和达成互惠让步的需要应当作为交换的。

另外的一组两年半的谈判是由前以色列前司法部长Yossi Beilin和前巴勒斯坦新闻局部长Yasser Abed Rabbo秘密举行的。12月1日,二个当事人在日内瓦(被称为日内瓦协定)为和平签署发表了一个非正式的蓝图,它为解决冲突制定了基本的架构。它的最终目标与路线图计画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它解决问题采取了“大爆炸”的方法而不愿采取一个按部就班的方法。它被以色列政府和许多巴勒斯坦人谴责发对,巴勒斯坦的当局对其不置可否,但是它被许多欧洲政府和布什政府的重要成员包括国务卿鲍维尔所欢迎。

另外一个被以色列内外人士所提议的方案:“两国的溶和”。这个方案准备以色列先正式地并吞巴勒斯坦领土,然后建立一个不可分割的单一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州。它被纽约教授Tony Judt所支持,对这个建议既有表示赞同的也有表示指责的。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新主意,它早在1920年代就存在,但是因为阿拉伯人口数量在以色列领土的突飞猛进而受到越来越多到重视。有些令人惊讶地,一些以色列定居者支持这个方案,他们希望以色列可以永远地合法拥有西岸地区和加萨走廊。 考虑到大量的人口和政治问题可能升级,无论如何,它似乎对问题未必会有真正的解决。

[编辑] 和平提议列表
参见中东和平提议列表

[编辑] 调解和和谈
参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和平谈判工作

尽管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之间有如此长时间的矛盾, 仍然有很多人致力与在考虑到双方面利益的前提下, 和平解决问题的人.

[编辑] 冲突
人们对解决巴以冲突的方式并没有一致看法。 有人认为消灭以色列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他们认为以色列是犹太人以不正当的建国手段所产生。

㈥ 中东问题巴以冲突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巴勒斯坦问题长期以来未能得到解决,已成为国际问题中一个持续时间最长、所涉及因素最复杂、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地区热点问题。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问题的核心,涉及到大国争夺、历史恩怨、宗教信仰、民族感情、领土争端、阿以冲突、各国利益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使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困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经过半个多世纪刀与火的争斗后终于在1993年9月,双方签署了着名的奥斯陆协议,决定通过和谈的方式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但在长达7年多的和谈过程中,巴以双方未能达成和平协议,并在2000年9月底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由于双方在冲突中的利益不同,导致冲突越演越烈,以致使巴以冲突在2002年3月底后进一步恶化,双方陷入了“全面战争”的状况。目前,由于巴以对和平协议立场相距甚远,双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弥合,巴以间停止冲突实现和平仍需时日。



中东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除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外,它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制高点。冷战后,美国利用在中东地区建立起来的强势,将中东地区纳入其构筑全球霸权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并极力排挤欧洲和俄罗斯等大国染指中东地区事务。欧洲和俄罗尺掘扒斯并不甘心被挤出中东地区,他们与美国围绕各自的利益在中东地区明争暗斗。

中东地区特别是耶路撒冷老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祥地,巴勒斯坦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难点之一是,巴以双方同时对这块土地表示拥有主权。这个问题既涉及到过去的历史,又关系到目前的现状。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迁徙到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延续了几百年。后来犹太人的国家被征服,犹太人便开始了浪迹天涯、漂泊四方的生活。英国在1917年发表支持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的《贝尔福宣言》后,世陵昌界各地主要是欧洲的犹太人开始大批迁移到巴勒斯坦。在二战期间,欧洲犹太人惨遭希特勒迫害的命运,使更多的国家对犹太人的命运表示同情。大量涌入的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促使联合国在1947年通过了第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家和一个犹太人国家。但阿拉伯国家认为,联合国分治决议是外部大国强加给他们的,所以坚决反对。在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宣告独立的第二天,阿拉伯联军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在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大片巴勒斯坦土地,造成大约100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从此便产生了巴勒斯坦问题。

巴勒斯坦人民在1964年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散散),旨在:“从犹太复国主义占领下完全解放整个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没有宗教和种族歧视的民主的巴勒斯坦国”。“武装斗争是解放巴勒斯坦的唯一方式”。以色列长期将巴解组织视为“恐怖组织”,对其进行军事打击。随着中东局势的发展,巴解组织斗争目标也趋于更加实际,逐步地修改了早期确立的斗争目标,表示将放弃武装斗争,接受联合国分治决议,将通过政治和外交斗争来实现建国的目标。在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终于在1993年9月签署了奥斯陆协议。这标志着两个民族在暴力争斗了近半个世纪后终于相互承认,并承诺将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的争端。巴以从此开始了长达7年多的奥斯陆和谈进程。




奥斯陆协议不是巴以间的和平协议,而是巴以和谈进程的开始。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认为,奥斯陆协议只是粗线条地勾画出巴以实现和平的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有80%的问题需要双方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些基本原则包括:以联合国第242号决议为基础,实行“土地换和平”;巴以相互承认,双方承诺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在和谈过程中,任何一方不得擅自采取任何有可能破坏现状的行动等。巴以在和谈中主要谈判的内容有巴勒斯坦建国、巴以未来边界、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和耶路撒冷归属等棘手的问题。考虑到巴以在和谈中所要解决的问题难度极大,阿拉法特和拉宾决定,奥斯陆协议采取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三个阶段实施的方式,在1999年双方完成和谈,达成和平协议。他们原来设想巴以两个民族通过逐步地和平相处,建立相互信任,慢慢地化解双方长期冲突积累的冤仇,使和谈所涉及的盘根错节的问题变得容易一些。

巴以从1993年9月签署奥斯陆协议到2000年9月底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在7年多的和谈进程中经历了以色列拉宾、内塔尼亚胡和巴拉克三届政府。由于以色列在和谈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因此,以色列每届政府对奥斯陆协议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巴以和谈的进展情况。在拉宾政府时期,虽然第一阶段协议的实施比原计划晚了4个月,但基本上还是顺利的。阿拉法特于1994年7月重返加沙,成立了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巴勒斯坦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始自治。由于内塔尼亚胡从一开始就反对奥斯陆协议,所以在他执政的3年里,巴以和谈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况,不仅耽误了奥斯陆协议实施的原定时间,还破坏了巴以在早期和谈中建立起来的信任。

巴拉克在1999年上台后,虽表示将继承拉宾的遗志争取同巴勒斯坦达成和平协议,但奥斯陆协议实施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克林顿仿效当年卡特总统的做法,在2000年7月邀请阿拉法特和巴拉克到戴维营,举行了长达14天全封闭性的马拉松谈判。在戴维营峰会上,尽管巴拉克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撤出范围问题上越过了自己所设置的“红线”,但仍没有满足巴勒斯坦要完全收复耶路撒冷东城的要求。耶路撒冷被全世界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教视为圣地,涵盖着民族感情、文化遗产、宗教信仰和精神象征等诸多因素,并非是简单地用“土地换和平”所能解决的。戴维营峰会不欢而散后,双方的关系趋于紧张。

导致巴以冲突的直接原因是2000年9月以色列反对党领袖沙龙不顾巴勒斯坦的反对“访问”耶路撒冷伊斯兰圣地。但一般认为,巴以冲突迅速蔓延,并持续不断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巴以和谈没有达成双方满意,特别是巴勒斯坦满意的结果。在过去7年多的和谈中,以色列常常对自身安全考虑过多而忽视了巴勒斯坦的尊严。巴勒斯坦至今收复的一块块互不接壤的“飞地”,需通过以色列设置的“安全通道”相连接。以色列在安全通道上进行严格检查,使巴勒斯坦人蒙受了侮辱。巴勒斯坦人民在7年多和谈的进程中既没有得到经济实惠,也没有满足民族独立的愿望,因此,普遍存在着对和谈失望和对以色列不满的情绪。


巴以最后没有达成和平协议的原因很多,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双方在理解联合国第242号决议上存有难以调和的差异。奥斯陆协议是以联合国第242号决议为基础,以“土地换和平”为原则。巴勒斯坦坚持认为,根据联合国第242号决议,以色列必须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包括耶路撒冷东城在内完全撤出。但以色列认为,联合国第242号决议只是笼统地要求以色列撤出占领的土地,至于具体撤出的范围则需要巴以通过谈判来确定。巴以爆发冲突使中东和平进程遭受了重大的挫折。



巴以冲突的爆发给以色列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震动。以色列大多数主张与巴勒斯坦实现和平的党派和社会团体认为,巴以应在联合国第242号决议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既满足巴勒斯坦基本要求,同时又能为以色列绝大部分民众所接受的方案。他们中间有相当部分人包括前总理拉宾的遗孀都认为巴拉克对巴让步太大,但绝大多数人认为,如能以巴拉克建议与巴实现和平,他们愿意“痛苦”地接受。在巴拉克的建议被拒绝和随后爆发的巴以冲突后,许多和平运动的成员开始对巴以实现和平丧失了信心,重新唤起了以色列“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更加关注本国的安全保障问题,导致对和平的主张趋于保守。2001年2月强硬派沙龙在以色列总理特别选举中轻取巴拉克充分反映出以色列民众对和谈态度的情绪变化。

沙龙在竞选时承诺将采取措施尽快平息冲突,为以色列民众带来安全。沙龙在和谈上的立场比巴拉克明显后退,认为巴以达成最后和平协议的条件还不成熟,巴以间只能达成一个长期的过渡协议。沙龙执政后采取了软硬兼顾的手法想尽快地平息冲突,但冲突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呈升级的趋势。沙龙面临着以色列国内极右势力越来越大的压力(认为他采取措施平息冲突的力度不够)。“9·11”事件后,美国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战争,沙龙认为,以色列可搭乘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便车,将打击巴勒斯坦的“恐怖活动”纳入到美国国际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中去。但布什当时为了争取阿拉伯国家支持美国在阿富汗打击“塔利班”的军事行动,不仅拒绝了沙龙的想法,反而压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保持“克制”。以色列和美国在打击巴勒斯坦“恐怖主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沙龙认为,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实行的是利己的“双重标准”。但在阿富汗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后,美国的打击恐怖主义目标已开始转移到打击中东地区的反美极端势力上。美国指责阿拉法特在巴以冲突中对巴勒斯坦恐怖主义打击不力,并警告阿拉法特,不能在参加美反恐联盟的同时与“哈马斯”和“真主党”站在一起。此时,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的立场开始与以色列接近。

2001年12月初,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在以色列制造了连续自杀性爆炸事件后,美国对巴以冲突的立场开始发生变化,布什多次表示,“以色列有权利保卫自己”,“以色列不能在恐怖的威胁下进行和谈”。在美国的默认下,沙龙指责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实际上是“支持恐怖活动的实体”,沙龙决定效仿美国在阿富汗的做法加大了在冲突中打击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的力度。与以往以色列军事报复不同,在这之后以色列军事行动有削弱和推翻阿拉法特的明显的政治目的,以色列军事打击目标包括阿拉法特的总统官邸、总统专机和加沙国际机场跑道等重要的巴勒斯坦国象征性的建筑,并将阿拉法特“软禁”在总统府内。与此同时,沙龙指责“阿拉法特是以色列的本·拉丹”,已不再是以色列和谈的对手。

面对以色列军队严厉的打击,巴勒斯坦各组织宣布对以色列发动全面的“圣战”,开始频繁地对以色列进行袭击和在以色列制造大规模的爆炸事件。此阶段巴以间冲突激烈的程度,惨烈的场面和双方死伤人数都是罕见的,双方冲突实际上都已经情绪化了。2002年3月27日,巴勒斯坦极端分子在以色列制造了一起惨案后,以色列于3月29日开始了“防护墙军事行动”,全面攻占了巴勒斯坦控制的地区,闯入巴勒斯坦总统府,将阿拉法特“监禁”起来。巴以冲突正在逐步失控,处在一个十分危险的阶段。



巴以冲突局势全面恶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一致要求以色列立即从最近占领的巴勒斯坦地区撤出。由于美国在冲突中明显地偏袒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反美反以高潮,影响了美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国际社会甚至连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人对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表示出强烈的不满。同时,日趋恶化的巴以冲突局势也打乱了美国准备对伊拉克采取军事打击的战略部署,对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了威胁,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再次调整中东政策,明确地要求以色列从巴勒斯坦控制的地区撤出,并决定派国务卿鲍威尔前往中东地区调解巴以冲突。但以色列坚持只有在缉拿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和阿拉法特宣布停火后再撤军,使鲍威尔的调解无功而返。最后在布什总统的直接干预下,巴以达成了一个折中的协议,由美英安全人员负责关押被以色列通缉的6名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有条件地让阿拉法特自由活动。

为了防止巴以冲突再次发生失控的危险局势,最近鲍威尔提出了今年夏季在土耳其召开一个解决巴以冲突的部长级国际会议,试图打破巴以间报复与反报复恶性循环的僵持局面。尽管目前有关围绕召开巴以和谈国际会议各方正在展开活动,但很多人对会议能否召开,或这样的国际会议对结束巴以冲突有多大作用表示怀疑。首先,目前各方对召开会议的有关问题仍争执不下:哪些国家被邀请参加会议;阿拉伯国家认为,以色列应在会议召开前撤回到巴以冲突爆发前的地区,但以色列坚决反对;最重要的是各方对会议的议题难以统一。以色列担心巴以冲突国际化,坚持会议仅仅讨论巴以停止冲突的问题。其次,作为发起国的美国本身对这次会议信心不足,告诫人们不要对会议寄予过高的期望。最后,持续的巴以冲突已造成双方特别是巴勒斯坦大量的人员伤亡,两个民族的仇恨加深了。布什政府因国内政治的需要难以改变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巴以双方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尽管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巴以冲突局势可能会出现暂时的缓解,但冲突完全平息的可能性不大,仍会持续下去。现在看来,巴以间实现和平仍然需要相当长

的时间。

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㈦ 急!!有关巴以冲突

资料一

沙龙政府2001年3月上台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特别是“9·11”事件后,沙龙借“反恐”之名,不断强化对巴勒斯坦地区的军事打击,指认阿拉法特领导的巴民族权力机构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实体”,要求改变巴领导层,从而导致巴以和谈陷入僵局。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一个中东和平计划。此后,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在此基础上几经磋商,最终形成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并在2002年12月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但由于以色列的阻挠,美国没有及时公布方案的具体内容。

去年3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并组成新内阁。4月30日,中东问题四方会议代表分别向巴以双方递交了“路线图”计划文本,并公布了“路线图”计划内容。6月4日,巴以美三方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举行峰会,宣布“路线图”计划正式启动。

“路线图”计划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公布之日至5月),巴以双方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使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恢复正常。第二阶段(2003年6月至12月)为过渡期,重点是在2003年底,建立一个有临时边界和主权象征的巴勒斯坦国。此后的两年为第三阶段,即在2005年完成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巴勒斯坦国。

为落实“路线图”计划,巴以首脑曾多次举行会晤,巴激进组织也一度宣布停火。由于以色列坚持其强硬政策,导致巴激进派别中止停火,巴以冲突再起,和平努力再次受挫。去年9月巴以和谈中断,“路线图”计划搁浅。

资料二
中东和平“路线图”裂老做计划去年6月正式启动以来,人们一直担心它可能成为一个有图无路的装饰品。一年半过去了,由于各种原因,“路线图”确实仍停止在起跑线上。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11月11日去世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能否在新一年里重启含猛“路线图”,终止暴力冲突,返回和平轨道,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由美国、欧盟、俄罗斯和联合国有关中东问题四方提出,其核心目标是建立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路线图”计划不仅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也被巴以双方所接受。对陷入僵局近3年的中东和平进程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遗憾的是,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里,巴以双方陷入以暴易暴肆衡的怪圈而难以自拔。以色列针对巴勒斯坦的军事打击和“定点清除”逐渐升温,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也不断制造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事件。以色列以阿拉法特“推进民主改革和打击恐怖活动不力”为借口,称他为“和平的障碍”,并拒绝与其接触。以色列总理沙龙后来抛出所谓的单边行动计划,试图通过撤出位于加沙的所有定居点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部分定居点来实现与巴方分离,然后再根据以方的主张界定一个巴勒斯坦国。这一计划遭到了巴勒斯坦方面的反对,也遭到了以色列极右势力的抵制,但是沙龙还是设法在10月26日获得以色列议会通过。

阿拉法特去世后,巴以局势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沙龙的强硬姿态表面上有所缓和,他日前发表讲话称2005年对中东和平来说是“等待多年的历史性突破年”。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方面顺利完成了权力过渡,并表示将通过明年1月举行的巴勒斯坦大选来推动巴方的政治改革。这些变化为重启已搁浅的“路线图”计划提供了契机。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联合国以及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都强调,有关各方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美国总统布什也表示,建立巴勒斯坦国将是他在第二个任期内优先考虑的事情。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方面也对重开谈判态度积极。沙龙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阿巴斯日前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的专访时均表示愿意举行会晤,沙龙还表示将同巴方面讨论以色列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可以预见,推动巴以恢复和谈、实施“路线图”计划,将在新一年里成为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调。

然而,“路线图”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将面临众多严峻挑战。首先是如何处理好“路线图”计划与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关系。沙龙政府极力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并已闯过数关,这一计划不仅赢得了美国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以色列议会的认可,沙龙决不会轻易放弃。而巴勒斯坦以及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单边行动计划必须纳入“路线图”计划之内,应以“路线图”计划为主线来实施巴以和平的步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认定和处理好“路线图”计划和单边行动计划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美国能否摈弃“偏以压巴”政策,在巴以和谈中充当公正、公平的调解人角色,是中东和平能否向前推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偏以压巴”的政策过去一直制约着巴以和谈,美国支持并帮助以色列孤立和打压阿拉法特是巴以和谈陷入僵局的重要原因之一。阿拉法特“自然离去”,对于早就希望他在巴以和谈中“靠边站”的布什政府来说,重启巴以和谈的机会成熟了。特别是蝉联总统的布什在伊拉克问题上焦头烂额,重启中东和平进程,不仅可以缓解他在伊拉克问题上面临的压力,还可以争取阿拉伯国家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然而,只要美国不放弃一贯偏袒以色列的政策,中东就很难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的实施是其成败的关键。根据计划,以色列需要拆除2001年3月以后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60多个小型定居点,大约有6万名犹太定居者将被迁回以色列境内。沙龙提出的涉及7000多名犹太定居者的加沙撤离计划,已遭到定居者和以国内极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还要求巴方进行政治改革,打击恐怖活动、解散激进武装组织。在落实“路线图”方面,巴以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资料三

自4月30日“路线图”推出以来,中东和平进程明显加快,有关峰会接连不断,巴以也都表示出了一定的善意。尤其是5月29日以总理沙龙和巴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的第二次会晤,更是在一些棘手问题上取得了进展。这也是巴以爆发冲突两年半来最有成果的一次会谈。如果这种趋势得以继续,中东和平就有希望。

观诸过去一个月的巴以局势,至少在两个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是以色列经过长时间的犹豫之后,终于接受了“路线图”;另一个则是巴勒斯坦改革取得进展,与哈马斯等激进武装的停火谈判也峰回路转。

在5月29日的巴以领导人会面时,承接这两大突破,沙龙和阿巴斯还在一些长期扯皮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比如,沙龙承诺解除对约旦河西岸城市的封锁,撤离部分巴控区,允许巴工人进入以色列工作,释放部分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

相对于以方的“重建信任”举措,阿巴斯也表示出了强烈的和平意愿。他表示,巴方将打击暴力行为,为和平创造良好条件。他并且向沙龙通报了与哈马斯等激进组织的谈判情况。

这些“善意”举措如果能付诸实施,无疑为巴以双方落实“路线图”计划创造了良好氛围,也为下一步和谈奠定了基石。

巴以和谈之所以能在现在这个时刻出现进展,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最近的压力。作为启动和平关键一步,美国总统布什下星期将前往中东,分别与阿拉伯国家领袖和巴以总理举行高峰会谈,推动“路线图”付诸实施。面对这种大趋势,巴以也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和平意愿。

从巴以内部来看,双方也确实都有实现和平的意愿。在经历了长达两年半的流血冲突后,双方都认识到,暴力不能解决问题,“路线图”确实是一个历史机遇。沙龙此前也曾说,尽管他本人对“路线图”不“热衷”,但“路线图”却是目前最好的一个和平方案。

但也应该看到,盘根错节了50年的巴以问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巴以和谈出现了一些转机,但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巴以仍然存在着明显分歧。沙龙就为接受“路线图”设置了14条“保留意见”,其中包括巴方必须放弃难民“回归权”,以色列不停止犹太定居点建设。这些保留意见,自然遭到巴方拒绝。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很可能成为和平进程的“绊脚石”。

同时应该看到,对于“路线图”,巴以内部都有强烈的反对意见,也不排除会有阳奉阴违甚至故意制造事端者。这就需要巴以双方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果断的政治决策,放弃“以暴遏暴”的手法,以最大的诚意和努力保持克制,为对方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条件。国际社会同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对巴以施加公正而强大的压力,确保“路线图”不再重蹈以前和平计划的覆辙。只有这样,中东初现的和平曙光才能最终转化为和平的果实。

资料四

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着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资料五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着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 “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目前,很多国家都公开指责以色列严重违反国际法一般原则和准则,抨击以色列犹太民族由一个饱受苦难和折磨的民族变成了超级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刽子手,称其在巴勒斯坦地区的行动是侵略行径。

资料六
巴以冲突的由来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上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成为该地区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也来此并于公元前11世纪建立希伯来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该地区后,将犹太人逐出该地并使之流落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着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公元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始统治巴勒斯坦。

中东问题涉及巴勒斯坦问题和阿以争端两方面,巴勒斯坦问题是其核心。欧洲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19世纪末兴起,主张犹太人回到故土巴勒斯坦建立家园,随后许多犹太人开始移民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统治巴勒斯坦400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接管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并以约旦河为界把该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1917年,英国发表着名的《贝尔福宣言》,准许犹太人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纳粹德国的屠犹政策,大批犹太人想方设法移居巴勒斯坦,并不断与英国统治当局和当地阿拉伯人发生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该地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耶路撒冷市为国际城市。犹太人于1948年5月14日建立以色列国,但阿拉伯人坚持反对并最终没有建立国家。阿以矛盾此后不断激化,并于1949、1956、1967和1973年相继发生四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不仅占领了联合国决议划分给阿拉伯人的土地,而且占领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黎巴嫩南部地区以及整个耶路撒冷市,近150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㈧ 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涉及整个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矛盾,其核心是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巴勒斯坦建国: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2012年11月29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给予巴勒斯坦联合国观察员国地位。
目前,联合国安理会15国承认巴勒斯坦的有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黎巴嫩,尼日尔爾利亚,加蓬8国
弃权:法国,英国、哥伦比亚,波黑,葡萄牙,德国。
反对:美国
国土面积:巴勒斯坦实际控制约2500平方公里,以色列约1.49万平方公里。
巴以问题一直是中东地区的火药桶。巴以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㈨ 各国对巴以冲突立场是什么

美国:支持以派启色列。北约诸国:以色列。俄罗斯:一次中东战争之前是支持,打完后完全倒向阿盟,苏联解体后呼吁双方上谈判桌。阿盟:支大羡并滚迹持巴勒斯坦(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同俄罗斯一致。

㈩ 巴以冲突的渊源和解决方法

巴以冲突的渊源:

1、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公元135年,现在的巴勒斯坦是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镇压了犹太人的叛乱。在镇压叛乱后,哈德良将犹太人驱逐出了巴勒斯坦。在之后的1700年里,大部分犹太人并没有生活在巴勒斯坦,他们在欧洲、中东、非洲过着群居生活。

这些犹太人在不同的社会中繁衍生息,但不幸的是,他们的历史满是被迫害、被歧视、成为他人替罪羊的悲惨遭遇。尤其在欧洲,基督教教会因为宗教原因经常指责他们,他们总是在困难时期成为一切灾祸的替罪羊,例如:犹太人遭到种族清洗和屠杀,犹太人长期遭受迫害。

2、贝尔福宣言

当今中东地区的许多纷争,实际上都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10月,英国已经和奥斯曼开战,但英国想拉拢其他协约国成员一起向奥斯曼发动进攻,尤其是渴望得到阿拉伯人的帮助,而奥斯曼已经统治阿拉伯人长达几个世纪。

为了拉拢阿拉伯人,英国驻埃及的高级专员麦克马洪向志在成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领袖的麦加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承诺,如果侯赛因帮助他们尽快发起反对奥斯曼帝国的起义,他们将帮助他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

然而英国人在说服阿拉伯人帮助抵抗奥斯曼的同时,还与法国人和俄国人进行秘密协商:如果他们打败奥斯曼,将如何瓜分中东地区。1916年5月,英、法、俄三国达成秘密协议,即《赛克斯—皮科协定》,此协定规定英国人可以在打败奥斯曼后得到巴勒斯坦。

3、联合国分治决议与五次中东战争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对巴勒斯坦实行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181号决议》。分治决议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结束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最迟不得超过1948年8月1日;第二,在委任统治结束后两个月内成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犹太国领土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

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阿拉伯国领土面积约为1.12万平方公里,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第三,耶路撒冷及其附近郊区村镇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由联合国管理。

解决方法:

1、中东和平进程

美国一向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在阿以停火谈判中以调停者身份出现,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日内瓦和会、戴维营协议以及埃以和约基本上都是在美国的策动之下达成的。

冷战结束后,马德里和会的召开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全面启动,巴以奥斯陆协议、约以和约等都是这一阶段的成果。中东和平进程同美国的参与密不可分,但美国的作用始终具有两面性,在谈判立场上持双重标准。

2、和平谈判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出路

巴以冲突不是对等的国家战争,而是民族冲突。并且这不仅仅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还涉及美国和俄罗斯,以及埃及、黎巴嫩、伊朗、沙特、叙利亚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利益,冲突的背后是各种势力的博弈。

巴以之间的这些问题出现在英国托管时期,但这并不是无休止的战争,也不是不能解决的。通过竞争的民族主义视角来理解巴以冲突的内部逻辑是很重要的,而且要明白,巴以双方都有存在的合法性。


(10)俄罗斯为什么不能介入巴以冲突扩展阅读

巴以冲突,以色列持续向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起多次空袭,造成318人死亡、1400余人受伤。哈马斯向以色列南部地区发射了大约300枚火箭弹。

空袭发生后,哈马斯即向距加沙30公里的以色列南部城市阿什杜德发射两枚长程“冰雹型”火箭炮,为历来哈马斯攻击的最远射程,已造成1名以色列人死亡,另有7人受伤。

“够了,够了,血和泪已经够了,给和平一次机会吧”,经历过“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话语犹在耳边,但对陷入战争的人来说,流血本身就是流血的理由。

29日,以色列坦克在加沙边界集结,酝酿发起地面行动,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表示,他不排除对加沙扩大军事行动,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则对巴勒斯坦人说:“遍地染血、到处都是烈士。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受伤、牺牲,但是加沙绝不会投降。”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为什么不能介入巴以冲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3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9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7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