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产铁有多少吨

俄罗斯产铁有多少吨

发布时间:2023-05-28 09:53:27

㈠ 俄罗斯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吗

库尔斯克铁矿(Kursk) 简称克马铁矿区。俄罗斯储量最大、富矿比重最高的铁矿区。产量亦居全国第一位。分布在俄罗斯西南部的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及奥廖尔州。十八世纪末发现。面积12万平方公里。贫矿(含铁32—37%)探明储量154亿吨,富矿(含铁52—62%)探明储量294亿吨(1980)。

㈡ 世界钢铁产量排名

世界钢铁产量排名:中国、印度、日本、美国、俄罗斯。

1、中国(103280万吨)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都将钢铁产业作碧蠢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直到1996年,悔仿陪我国终于实现钢铁产量破亿,在这45年里,我们脚踏实地,逐步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转强的历史性转变。

据国家统计局数大并据显示,2021年中国钢产量103279万吨,同比下降3.0%,占了全球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占世界比重为52.95%(全球粗钢产量为19.505亿吨),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更是连续26年稳居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的“头把交椅”。从分地区数据来看,河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位居前三,粗钢产量分别为22496.45万吨、11924.95万吨、7649.31万吨。

㈢ 世界上铁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

世界上铁矿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铁矿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储量占俄罗斯铁矿石总储量的57.4%,该地区的库尔斯克磁异常区拥有世界超大储量的铁矿藏。

乌拉尔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俄罗斯铁矿石总储量的16.7%,西伯利亚地区的铁矿石储量占12.8%,远东地区的铁矿石储量也很丰富,占俄罗斯铁矿石总量的8%。

世界铁矿储量为1700亿t,含铁量为810亿t。世界铁矿石资源总量估计超过8000亿t,含铁量超过2300亿t。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乌克兰、加拿大、委内瑞拉、瑞典、哈萨克斯坦、毛里塔尼亚、伊朗、南非和墨西哥等是世界铁矿资源大国。

(3)俄罗斯产铁有多少吨扩展阅读:

俄罗斯铁矿的特点

俄罗斯贫矿储量十分丰富,拥有许多储量在5亿吨以上、适宜露天开采的大型铁矿区。 俄罗斯自然形成的铁矿石品位明显低于澳大利亚、巴西等主要铁矿石生产国。

不过在选矿之后,俄罗斯铁矿石的品位能够达到较高水平。俄罗斯铁矿石的磷含量明显低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矿石。不过,俄罗斯铁矿石的硅含量较。

俄罗斯铁矿的开采情况

现今,俄罗斯铁矿石市场已被几大公司垄断:冶金投资公司控制着铁矿石市场43%、欧亚控股公司22%、北方钢铁公司11%、新利佩茨克钢铁公司10%、“欧洲化学”矿物和化学公司5%、梅切尔采矿和冶金公司4%、图拉钢铁公司1%,其他公司占铁矿石开采的不到4%。

上述大公司均属于产供销一条龙的大集团公司,它们控制着铁矿石销售市场的83%。

㈣ 俄罗斯的黑色金属

40.俄罗斯的铁矿

俄罗斯的铁矿石储量约有250亿吨,储量基础560亿吨,俄罗斯一半以上的铁矿石资源储量集中在几个大型铁矿床,每个铁矿床的资源储量都超过10亿吨。

含铁石英岩是主要工业类型,其次是磁铁矿型。俄罗斯大部分铁矿石较贫,铁含量不超过30%~35%。

在世界铁矿石的已探明资源储量,俄罗斯占26.9%。

41.西伯利亚与远东的铁矿

西伯利亚与远东的铁矿石储量为89亿吨,其中A+B+C1级储量为68亿吨。该地区铁矿构成也是多种多样的,探明储量中磁铁矿占70%,赤铁矿占15%。预测储量中褐铁矿占50%,居世界第一位;磁铁矿约占30%,居世界第二位;其次是钛铁矿和赤铁矿。

42.西西伯利亚的铁矿

西西伯利亚铁矿A+B+C1+C2级平衡表内储量为16亿吨(占西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储量的18%),工业储量13亿吨,见表2-1。这一地区有3个重要铁矿:

表2-1 西西伯利亚铁矿A+B+C1+C2级平衡储量表

戈尔诺绍里亚铁矿位于克麦罗沃南部绍里亚山区,矿石为磁铁矿,质量较好,含硫、磷量低,并含有少量钴、铂等金属。该矿距新库兹涅茨克大型钢铁工业基地较近,但矿床规模不大,埋藏深,不能露天开采。

戈尔诺阿尔泰铁矿为大型褐铁矿,但其质量较差,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科尔帕舍沃区的巴克恰尔铁矿储量10多亿吨,但因其矿石品位较低(含铁量为35%~40%),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加之交通不便,近期难以开采。

43.东西伯利亚的铁矿

东西伯利亚铁矿的A+B+C1+C2级平衡表内储量为47亿吨(占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储量的53%)。在伊尔库茨克州安加拉卡塔地区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铁矿石勘探储量就达40亿吨(表2-2)。

表2-2 东西伯利亚铁矿A+B+C1+C2级平衡储量表

现有矿产地中,下安加尔斯克铁矿比较有名,储量为13亿吨。但该矿的矿石难选。位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雷桑斯科耶矿的储量也超过10亿吨。从1965年开始开采的科尔舒诺沃铁矿选出的全部精矿都运往西西伯利亚冶金联合企业。

44.远东地区的铁矿

远东铁矿石主要集中分布在雅库特共和国的阿尔丹河上游一带、阿穆尔州的结雅河—谢列姆贾河中间地带以及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兴安岭—布列雅山区。此外,在堪察加东岸和千岛群岛的某些岛屿附近也发现蕴藏有丰富的钛磁铁矿藏。远东铁矿A+B+C1+C2级平衡储量为25亿吨(占西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储量的28%)。

雅库特共和国的阿尔丹河上游的阿尔丹矿群铁矿石储量最大,同时还是高品位矿有待开发。在南亚库特已发现30多个铁矿床,最集中分布在阿尔丹台地的中部(在丘利曼东北部80~100千米处)。在纳戈尔内村北部,有大型的赤铁矿和磁铁矿。在阿尔丹河和阿姆加河的分水岭还有一些褐铁矿。阿尔丹铁矿的塔约日诺耶和皮奥涅尔等矿的预测储量为30亿吨,含铁量约为40%。恰拉托克和奥廖克马阿姆加铁矿区的预测储量为400亿~500亿吨。其中恰拉托克铁矿已开始建设。据第一口井取样分析,矿石含铁量达60%,此外,还有上杰尼索夫斯克和季特埃利金斯克等铁矿。

位于奥廖克马斯达诺鲍依地区的恰罗、托金斯卡地区的石英磁铁矿的预测储量为50亿吨。此外对塔约日诺耶(含铁量平均为45%~47%,最大为60%以上),希瓦库利(含铁量平均为53.4%,最大为70%)、皮奥涅尔、约斯4个矿床试采,结果表明,估计总储量为14亿吨,可供工业开采储量为8亿吨。该地区铁矿除储量大、品位高之外,还可露天开采。

阿穆尔州的铁矿床分布在结雅河和谢姆贾河之间的地区,由列别季哈(位于东经80°10',北纬53°40')、伊姆奇坎、谢列姆贾、帕尔季赞各矿床构成,预测储量为4亿吨,磁铁矿为41.7%,大部分可以露天开采。卡拉尔区的磷灰石矿、钛磁铁矿和加里的浅表富磁铁矿都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哈巴罗夫斯克州的小兴安岭铁矿由5个矿床构成。其中,基姆坎矿床约有2亿吨储量,为石英磁铁矿,平均含铁量为35%。虽然含铁量低,但临近铁路,便于运输;新发现的其他矿床有乌达斯克,谢列姆金斯克矿床,预测储量为120亿吨,含铁量为31.5%~43.4%。滨海边疆区的列索扎沃茨克也有铁矿。

此外,在远东地区还分布有许多综合矿群,其中铁的储量也相当大。如奥泽尔诺耶是一个储量很大的黄铁矿产地,在每吨黄铁矿中还含有数十或数百千克的铊。在离马多坎15~25千米的齐纳河地带还有一处钛磁铁与铜共生矿,在基连斯基褐铁矿富集有品位很高的磷矿。

45.俄罗斯的锰矿

俄罗斯拥有锰矿石储量1.88亿吨。俄罗斯锰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是沉积型,多为产于中乌拉尔地区的小型锰矿床;其次是地表风化型,主要产于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克麦罗沃州有一特大型锰矿床正准备投入开采,其锰储量有9850万吨,约占俄罗斯总储量的60%。在俄罗斯的锰矿石中,锰的平均含量不超过20%。在俄罗斯锰矿石的表内储量当中,这类较贫的矿石占90%以上,开发困难。

从锰矿石的储量构成上看,A+B+C1级占13%,C2级占2%,表外储量占6%,P1级和P2级资源量各占17%,P3级资源量占45%。

46.俄罗斯的铬矿

俄罗斯铬矿石储量丰富,约有5000多万吨,主要集中在4个已探明的铬矿床。卡累利阿地区的阿加诺泽尔是俄罗斯最大的铬矿床,拥有矿石储量2600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50%左右。中乌拉尔地区的萨拉诺夫铬矿床和极地乌拉尔地伏的岑特拉利内铬矿床目前正在开采。俄罗斯的铬矿石多较贫,眼下开采不能赢利,产量不大。

近些年来,俄罗斯铬矿石的年进口量都在50万吨左右,约占国内需求量的1/2。在极地乌拉尔地区发现了几个新铬矿床,其总储量达1500万吨,预测资源量大于4亿吨。铬矿物原料基地的构成情况如下:A+B+C1级占3%,C2级占5%,P1级占24%,P2级占39%,P3级占29%。

近年来,俄罗斯表内储量铬矿石中Cr2O3的平均含量逐年下降,已从38%减至28%。

47.俄罗斯的钛矿

俄罗斯钛储量巨大,居世界第二位。科米共和国的亚列加和赤塔州的奇涅伊是俄罗斯两个最大的钛矿床,前者占俄罗斯总储量的40%,后者占33%。砂矿是主要的工业类型,占表内储量的60%。原生钛矿石质量较差,其TiO2含量大多低于其他国家的类似在采矿床。库拉纳赫钛矿床的矿石质量较好,矿石中TiO2含量为14.12%,是唯一可与国外矿床相比的俄罗斯钛矿床。

俄罗斯砂钛矿的质量与其他国家砂矿相近,但略逊于澳大利亚和印度的砂矿。俄罗斯砂矿中主要钛矿物(钛铁矿、金红石)的含量变化较大,为每立方米几十千克至200千克。

总体来看,俄罗斯80%左右的钛矿石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矿床,目前仅开采了两个矿床,尚有8个矿床未开发。

㈤ 关于俄国农奴制

一、来自俄国外部的挑战

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无论是从疆域,还是从人口上看,都是欧洲的第一大国。俄国很早就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早在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彼得一世就意识到对外贸易是俄国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发展本国经济实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因而采取了一些鼓励对外贸易的措施,如让商人组织贸易公司同外国建立商务关系等。到1715年时,俄国在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等地分别建立了领事馆,以保证商务的发展。彼得一世还指定波罗的海沿岸的几个海港专门从事对西方的贸易〔1〕。彼得一世之后继位的叶卡特琳娜女皇,基本上沿袭了这种政策。在她执政时期,俄国的对外贸易有增无减。1762年的对外贸易额是2100万卢布;1780年时增至3000万卢布。叶卡特琳娜之后继位的沙皇也都重视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824年至1826年间,俄国对外贸易的周转额平均每年为1.5亿卢布,到1851年至1853年间,这一数字增长为1.93亿卢布。同一时期内,俄国每年的出口额,从5460万卢布增加到1.072亿卢布〔2〕。但是,从政治、经济体制上来看,俄国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政治上,俄国实行的是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沙皇的权力要多大有多大,人民根本不能参加国家的机构和管理国家。沙皇一个人有独揽的无限专制的权力,什么法律都由他颁布,什么官吏都由他派遣。……管理俄国的是一小撮最富最显贵的官吏。沙皇所知道的只是这一小撮人愿意告诉他的事情”〔3〕。而同时期的西方诸国如英国、法国等,却早已砸碎了封建制度的枷锁,建立起强大的资产阶级政权。在当时,资产阶级政权是最先进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俄国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的农奴制经济,这种经济以农业为主。直到1861年废除农奴制度前夕,俄国的农业劳动力仍占劳动力总数的89%,国民财富收入的71%是由他们创造的〔4〕。俄国工业劳动力只占到劳动力总数的10%左右,且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以手工劳动为主。同时期的英、法等国却已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生产。到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在进行之中,而在俄国,却见不到一点这样的迹象。因此,当俄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时,俄国处于明显的劣势。手工生产是竞争不过机器生产的。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9万吨,德国的铁产量在1850年时就已达到40.2万吨,英国在1850年时的铁产量为225万吨〔5〕。铁路建设最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1860年,俄国建成的铁路只有l600公里〔6〕,同年的英国建成的铁路则有14603公里,法国到1861年时建成的铁路有9160公里〔7〕。除此之外,在许多行业中,俄国与西方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

俄国与西方的这种差距,在俄国与西方国家进行面对面的较量时更暴露无遗。

1853年至1856年,俄国为夺取黑海出海口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的主要对手是英国、法国。在战争中,俄国的士兵英勇善战,但形势却令人绝望;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要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不得不用马车来拉军需品,不得不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因而,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8〕”对于战争的结果也早就有人做出过这样的预言: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9〕。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是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沙皇制度不仅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护〔10〕。这种状况迫使沙皇政府静下心来思考改变自己处境的对策。沙皇政府认为,“必须立即进行改革,没有时间再耽搁了”〔11〕。

二、俄国国内的压力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政府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缩短俄国同西方国家间的距离,增强俄国抵御西方国家的能力。当国内政局稳定、一片欢乐景象时,改革恐怕难以进行下去。然而,当时的俄国却是危机四伏,难见太平盛世的踪影。

1.农奴制度的危机。

变革以前,俄国实行的是农奴制度。这种制度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为特点。

19世纪初期,商品经济已经渗透到俄国农村,农奴制度的危机日益加深。农村中的一些地主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放弃封闭的自然经济,逐渐转向商品经济。如在向市场销售的粮食中,90%的粮食是由地主提供的,农民提供的粮食仅占10%。当然这与农民租种土地的多少有关系。俄国的粮食不但满足了本国的需要,而且开始出口。1846年,英国废除粮食进口税后,俄国出口的粮食,1836年至1845年间,大约是2700万普特到2900万普特;到1856年至1860年间,俄国出口的粮食达到6900万普特〔12〕。地主不但从事商品粮的生产(列宁曾指出,地主用于出售的粮食的生产,是旧制度即农奴制度崩溃的前兆),而且开始在自己的领地上经营手工工场。1856年时,俄国南部的一些大地主便开始雇用工人进行劳动〔13〕。这样一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便遭到破坏。地主同国内外市场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就遭到侵蚀,从而造成了一个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

商品经济在农村的发展引起了农奴的分化。一些交纳代役租的农奴逐渐富裕起来,成为商人或手工工场主。另一些破产的农奴则逐渐流入城市沦为雇工,直接进入当地地主的农场或手工工场中充当雇工。19世纪50年代,每年外出当雇工的农奴,在乌克兰南部约有三十万人;伏尔加河东岸约有十五万人;波罗的海沿岸约有十二万人〔14〕。结果,农奴逐渐与生产资料(土地)相分离,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得以确立的前提之一。以农奴劳动为基础的农奴制度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2.手工工场向工厂的过渡。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以轻工业(棉纺、麻纺、呢绒、丝绸、制革等)为主的手工工场已达到相当发达的程度。据统计,1725年时,俄国拥有手工工场200个;1767年增加到663个;1799年时则增加到1200个〔15〕,到18034年时,全国共有手工工场2424家,1825年为家,1854年则增加到9994家。其中棉纺织业和冶金业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的两个工业部门。

俄国的冶金业以铁为主。铁的生产不但能满足本国的需求,而且还输往国外。1782年时输出铁为380万普特。到19世纪20年代时,俄国生产的生铁比法国多0.5倍,比普鲁士多3.5倍,比比利时多2倍〔16〕。进入40年代,俄国的铁产量却远远落到欧洲国家的后面。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德国是20万吨。1860年时,俄国的铁产量达到29.8万吨,同期的英国则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德国50万吨〔17〕。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已开始并陆续完成工业革命,在生产中广泛使用新的技术设备,俄国却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

随着俄国手工工场的发展,手工工场中已普遍使用雇佣工人劳动。有的工场中雇佣工人达2000人左右。18世纪60年代,整个俄国工业中有雇佣工人10万人,加上运河的纤夫、船工等,则达到22万人。到18世纪末,这一数字增长为42万人,其中工业中的雇佣工人占到全部雇佣工人人数的42%以上〔18〕。进入19世纪,这一变化更为明显。1860年,全国有雇佣工人86万人。尽管其中有不少农奴,自由雇佣工人人数在工人总数中的比例却在不断增长,尤以棉纺织业较为典型。1860年时,棉纺织业中自由雇佣工人已占到该行业工人总数的94.7%。雇佣工人人数在工业中的增长,说明俄国的工业生产已走到大机器生产的门槛。

从技术发明来看,1765年,俄国的伊·伊·波尔祖诺夫已制造出通用蒸汽机,由于成本昂贵未能推广。此外,在现代化学、铁路设计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从19世纪上半叶的情况来看,俄国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分已发展得比较充分,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英、法等国早已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并逐渐向工业化国家过渡。当时的俄国完全可以向西方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借鉴学习先进的技术、制度来充实发展自己。但是俄国却未能顺利地做到这一点,以实现由工场向工厂的根本性转变〔19〕。

3.阶级矛盾的激化。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农奴制度出现危机,农奴制度的危机又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加或支持农民的骚动。据统计,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143次,这较上个10年虽有所减少,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平静。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间,农民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农民骚动则超过591次〔20〕。农民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严重威胁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很难想象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经济会有长足的发展;也很难想象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统治集团的统治能长治久安。而从当时的国际环境来看,俄国的农奴制度是与现代化的经济相矛盾的。要么放弃农奴制度,发展现代经济;要么放弃现代经济,保住落后的农奴制度。从当时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要保住农奴制度恐怕很难。农奴制度既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广阔市场,也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和大量的资金。没有经常不断的资金注入,工业就无法发展。因而,作为统治集团核心人物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也意识到,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最主要的根源,就是当时俄国落后的政治制度——农奴制度。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这种落后的政治制度。借用莎翁着作中的一句话来说:是生存还是毁灭?

三、统治集团的正确决策

早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年)和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统治时期,农奴制度的存在就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并且使用农奴劳动已无利可图。因而作为沙皇政府的最高统治者,曾专门设立秘密委员会,研究农民问题。还曾颁布诏令,由地主按照自愿与农奴达成协议,由农奴交出大量赎金以度得人身自由。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年)即位之后,“强迫的农奴劳动,无论是在工业方面或农业方面,经济上之不利情形已经是很清楚的了。如不废止农奴制度,国内生产力之进一步发展是不可能的”〔21〕。加之亚历山大二世“不喜军国主义”,“颇似18世纪时代的开明专制君主,采取革命与反动的中间路线”〔22〕。因而即位之初即着手对农奴制度进行改革,却因此遭到封建贵族的抵制。1856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对莫斯科贵族的一次讲话中指出:谣传我想给农奴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你们可以随意议论这件事。但是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1857年1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召开了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这个委员会由高级政府官吏及大农奴主组成。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在给西部边区总督的敕令中,允许立陶宛3个省先后成立贵族代表委员会,拟订解放农奴的草案。1857年至1858年间,各省相继成立了贵族代表委员会来制订废除农奴制度的草案。各省委员会制订的草案送往彼得堡,交由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然后以此制订总的改革法案。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各地提出了几十种不同的改革方案。“几乎占有全国半数农奴的大地主,建议在释放农民时,除农民房屋所在的地面外,不另给土地,并永远保留其为地主服强迫劳役的义务”,“中等地产的贵族,关心资产阶级农业的发展。这些地主占全部贵族的半数,却占有最多的农奴。他们中间又可分为两个主要的集团:摇役农民所有者和免役钱农民所有者。他们的利益是不同的。在非黑土地带,以免役钱制为主,农奴所有者不以土地而以农奴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地主允许他们的农奴到工厂去作工,或从事季节性工作,以换得免役钱。因此,举例来说,特维尔地主们,主张农民连土地一齐解放,不过要一笔高额的赎款,连农奴农民本身的赎价在内(温可夫斯基计划)。黑土地带的地主则正相反,因为肥沃的土地是主要的财富,故在当地推行徭役制。拥有徭役领地的所有者要把土地仍然握在自己手里,使解放了的农民变成雇佣劳动者,所以要求解放农民而不给土地。〔23〕”由于存在严重的分歧,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工作几年而无结果。1861年1月28日至2月17日,沙皇俄国国务会议就农奴制改革草案进行讨论和审批。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强调: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2月17日,国务会议批准了改革方案。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了改革法令和废除农奴制度的特别宣言,给农奴以自由。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是在受到内外挑战的情形下进行的。应该说当时的俄国所遇到的挑战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沙皇政府的当权者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改革无疑是利益的再分配。如何协调好各阶级、阶层的利益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农民事务机密委员会工作几年而无结果就说明利益再分配的困难。对此,亚历山大二世很清楚,但他更清楚,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因而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但他也承认“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他都做到了”。历史证明,俄国抓住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应归功于沙皇政府的当权者的正确抉择。

注释:

〔1〕孙祥秀:《彼得一世改革》,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第69页。

〔2〕(苏)察哥洛夫:《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经济思想概论》,厉以宁、赵辉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3〕列宁:《给农村贫民》(1903年)。《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393-394页。

〔4〕〔6〕I·T·布兰德、G·兰基:《欧洲外围与工业化(1780-1914)》,布达佩斯1982年版,第159、98页。

〔5〕穆哈尔:《工业和国家财富》,伦敦-纽约,1896年版,第164、143、76页。转引自《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经济思想概论》,第60页。

〔7〕《苏联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历史统计集》,第748、860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5页。

〔9〕转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1500年以后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83页。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4页。

〔11〕〔13〕安东尼·伍德:《1815—1960年的欧洲》,朗曼公司1984年版,第170、203页。

〔12〕费多索夫主编:《苏联史》第19页。转引向孙成木等编:《俄国通史简编》(上册),第405页。

〔14〕孙成木等编:《俄国通史简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O7页。

〔15〕〔17〕〔18〕(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郑虎等译,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9、40、40页。

〔16〕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5页。

〔19〕参见M·E·福克斯:《俄国的工业化(170—1914)》,纽约1983年版,第31-36页;克里弗·特里比尔科克:《欧洲大国的工业化(1780-1914)》,朗曼-纽约,1981年版,第211页。

〔20〕转引自察哥洛夫:《俄国农奴制解体时期经济思想概论》,第62页。

〔21〕〔23〕潘克拉托娃主编:《苏联通史》第2卷,张蓉初等译,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96、273-274页。

〔22〕王曾才编着:《西洋近代史》,台湾正中书局1990年版,第233页。

㈥ 俄罗斯铁矿石产地

伊尔库茨克州斯路江斯克区铁矿石资银纤源丰富。该区位于贝加尔湖南部,矿产资源极其掘搏如丰富,铁矿石储量判启达4亿吨。
还有卡奇卡纳尔

㈦ 俄罗斯的煤、铁探明储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多少,居世界第几位

俄罗斯煤炭资源丰富,其探明的可开采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居世界第三位。俄罗斯的铁矿石储量约有100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稳居世界第一位。

㈧ 俄罗斯铁矿和煤矿储量在世界排第几啊

煤矿居世界第三的俄罗斯储量只有6000万吨
铁矿 原苏联的铁矿储量大部集中在欧洲部分,主要有库尔斯克、克里沃罗格和卡奇卡纳尔等巨型铁矿区;邻近我国的原苏联亚洲部分,铁矿储量相对较少,主要的有哈萨克斯坦的土尔盖和利萨科夫、乌兹别克的杰特姆、俄罗斯的恰拉一托科、南阿尔丹和小兴安岭等储量大于10亿t的大型铁矿区。俄罗斯远东联邦区和西伯利亚联邦区是俄罗斯铁矿的重要产区,铁矿石储量为89亿吨,其中远东联邦区储量为25亿吨,西伯利亚联邦区储量为64亿吨。而俄罗斯的铁矿储量更大,按一年的最大开采量2000万吨计,能采60年。运输距离离八钢较近的是俄罗斯塔什塔格尔铁矿,其矿床储量超过4亿t;舍列格什铁矿床储量超过4亿t;捷亚铁矿床储量2.16亿t;伊尔巴铁矿床储量超过亿t。

据估计,其主要煤田如顿涅茨克煤田的俄罗斯部分(顿巴斯)、位于欧洲的莫斯科煤田、位于北极和西伯利亚的彼乔拉煤田、库兹涅茨克煤田、坎斯克一阿钦斯基煤田、南雅库塔煤田和无数小煤田估计赋存有3000~4000亿t虽未必经济但完全可收回的煤炭。

㈨ 在历史中,一战时的沙俄跟德国相比到底有多弱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世纪前期,欧洲王室之间相互通婚,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与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都是血浓于水的表兄弟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祖母(外祖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一战又被后人称作是一场表亲之间的战争。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俄国经济建设步入正轨,这时才真正开始实现腾飞!

㈩ 二战前俄国钢铁产量

苏联工业在二战前发展历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俄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6%,俄国工业产量只是法国的1/2.5,英国的1/4.5,德国的1/5.9,美国的1/14。
1913年人均工业产量,俄国分别为德国、英国的1/13和1/14,不到美国的1/21。在机器制造工业方面,俄国落后的程度更大。俄国生产的机器只及德国的1/40,美国的1/33。
二、一战后的1920年,苏俄工业生产只是1913年的14%,煤产量是1913年的23.4%,铁矿石、生铁、原钢、水泥、硫酸产量分别只是1913年的1.6%、2.4%、4.6%、3.2%、9%。机械工业产量是1913年的7%。就总的工业生产水平而言,俄国倒退了几十年:1920年煤炭产量为870万吨,相当于1898年的产量;生铁产量11.6万吨,比1862年还少一半;棉织品产量相当于1857年的水平。
在1920年,苏俄工业产量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0.5%,而美国占47%,英国占14%,德国占9%,法国占5%,日本占2%。当时苏俄不但在工业产量上落后于美、英、德、法,日本、意大利、加拿大也超过了他,甚至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的钢铁、煤炭产量也超过他。列宁把当时的俄国比做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就是在这样极其复杂而艰苦的情况下开始建没社会主义的。
三、1938年当初的苏联,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由于有计划地桥高发展工业,由于慎袭苏联人民的努力,苏联工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发展。例如,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工业生产在1937年比1913年分别增长1%、10.4%、19.4%、54.3%,而苏联同期工业增长7.5倍,同期苏联机器制造工业增长了19倍。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比1913年增长11倍左右,工业产量超过德、英、法,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
以钢产量为例,俄国1913年钢产量为420万吨,只占世界钢产量的4%,落在美德英法之后。1938年的钢产量比一次大战前增加近三倍宽消兄、比1920年的最低潮高出百多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比英国和法国的产量总和还高:(参见下表)
1913年至1940年苏联和其他列强钢产量之比较(单位:万吨)
年份 1913年 1920年 1930年 1938年 1940年
苏联 480 16 590 1800 1770
美国 3180 4230 4140 2880 6080
德国 1400 760 1150 2320 1900
英国 650 920 740 1050 数据不详
法国 350 270 940 610 440
意大利 93 73 170 230 100
日本 25 84 230 700 数据不详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产铁有多少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2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7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1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