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国土面积第一的俄罗斯,人口为何少得可怜
这个原因就比较多了,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俄罗斯虽然土地面积广大,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不适于居住的地方。再加上俄罗斯常年征战,战争牺牲导致人口减少,再加上现在新潮思想的兴起,少生或者是不生孩子的趋势也影响到了俄罗斯的生育率。再加上环境影响导致俄罗斯的人口很少。
从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俄罗斯独立建国开始;一直到二战,俄罗斯398年的时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仗。虽灭国无数,领土急剧膨胀,但战争是要死人的,特别是青壮男人。发达国家少子或不生孩子的趋势也影响到了俄罗斯。
㈡ 为什么俄罗斯的人口是负增长
俄罗斯的社会学家普遍认为,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福利体系近乎瘫痪,平民生活水平下降,生活负担加重,这些现实压力令年轻人的家庭观和生育观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导致结婚率持续下降,离婚率却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不愿履行结婚登记和不愿生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 俄罗斯亿万富翁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另一方面,俄罗斯仍然有1/5的国民月收入不超过38美元。俄人口和社会学家指出,用“生育奖金”进行财政上的鼓励,其必须性和重要性当然不应该否定,但提高生育率,仅靠一点金钱来刺激是不行的。目前,心血管疾病、肺结核、酗酒、吸毒、吸烟、艾滋病、自杀、年轻女性外嫁等,都已成为导致俄人口持续减少的重要因素,而基础医疗保障的欠缺,更使得死亡率增长。据统计,俄罗斯每年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的1岁以内儿童达1.5万人以上。另有1000多万名成年人在忍受各种疾病的折磨,占总人口的7%。没有健康的父母,孩子的健康也很难保障,国民的身体素质就无法提高,这还会相应地引起一系列其他后果。 俄罗斯目前共有4100万个家庭,其中34%的家庭只有1个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占15%,;只有3%的家庭有3个或3个以上孩子;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竟达50%。尽管俄国家杜马本月20日通过的《家庭生育补助法》已经批准从明年1月起,将每个1~3岁儿童每月的津贴提升到8000卢布(约合296美元),但一些俄罗斯家庭仍不想生或者多生,因为和生养孩子的高昂代价相比,政府的补贴不过是杯水车薪。
㈢ 世界各国军人和平民人口的比例分别大概是多少
世界各国军人和平民人口的比例分别大概是1:2000
㈣ 俄罗斯死亡人数
俄乌战争人员伤亡情况(截至2022
俄方阵亡人数:3444
较6月9日增加65人。俄军分籍贯阵亡人员表上图
颜色越深则表示来自于该州/共和国/边疆区/扮冲直辖市
人员厅如歼伤亡越多。其中达吉斯坦 192人、布里亚特
155人、车臣125人、伏尔加格勒120人。乌克兰平
民遇难人数 平民死亡4339人 其中包括橡宏274名儿童
比6月9日增加2名(儿童)。5246人受伤。
㈤ 二战为什么苏联平民死了2000万人
更正一下,苏联在二战时总的死亡人数按照苏联官方统计大约是2200万(现在也有2700万的说法,但我们还是以传播最广的2200万来说),其中平民死亡人数在800-1000万左右
其次,再来说原因
比较大头的是德国人入侵以后,对苏联的犹太人的屠杀
早在沙俄时期,毛子就把犹太人集中在乌克兰区域,这里有100万左右的犹太人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国人组建了4个特别行动队,跟在部队后面屠杀犹太人。仅在乌克兰娘子谷,就杀死了大约10万犹太人
总体上,苏联犹太人死亡人数不少于100万人
第二个大头是德国入侵之后,慈父下达的焦土命令,按照该命令,所有无法防御的区域要全面毁灭,不给德国人留下一点有用的东西,那么相应的,来不及撤走的老百姓就倒霉了
第三个大头是游击区,当时德国人采用了比较严酷的策略,一旦死一个德国兵,就要杀死10个以上的俄国人偿命,据估算,死掉的平民不下几十万人
第四个大头是慈父将不可靠地区的人迁移到中亚和远东,比如车臣(当时死亡率高达20%)还有住在伏尔加流域的德意志人,包括远东的朝鲜人,算下来,慈父的政策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少也百万人
第五个大头是德国人抓劳工,当时德国人抓了不少于80万的青壮年到德国当劳工,死亡率也不低
第六个大头是德国人撤退时的焦土政策,按照二战后苏联人的统计,仅曼施坦因在撤退时就谢过了80万青壮年,还屠杀了20万左右不愿撤退的人
第七个大头是内部的民族仇杀
最后一个是饥饿造成的,当时苏联把一切可用的物资全部提供给了军队,老百姓真心没东西吃,非正常死亡比率非常高
㈥ 二战时苏联人口是多少
1941年,苏联人口大约为1亿9300万。战争爆发后,苏联共动员了2960万人。二战结束时,苏联红军总兵力达到了1136万人。
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苏联伤亡惨重。据统计,伤亡人数超过2700万人,其中有苏联红军累计死亡人数为865.6万人左右(包含300万上下死亡的俘虏,其余1800多万伤亡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伤亡人员。
战争让苏联损失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那为何苏联面对德国的步步紧逼。
第一个原因是苏联人口基数大,军队多。苏德战争是突然爆发的,苏联没有任何准备,德军就直接兵临莫斯科,在5个月内苏联损失了几百万人,但苏联没有放弃,调动东部军队和德军开战,充足的兵员是苏联没被打败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前期和中期苏联被德军打压,斯大林发表演说,号召全民积极参军,不仅有很多青年响应征兵,还有苏联女兵,整个战争期间,女兵数量累计有80万人,什么女狙击手,坦克兵,炮兵都有女兵的身影存在。苏联军队虽然不断在减少,还是能与德军抗衡。
苏联以为持久的消耗战德军很快就撤退,结果希特勒非常好战,往苏联战场调用了大量机械化部队,导致苏联伤亡惨重,有超过300万人被德国俘虏,送往集中营被杀害。斯大林号召全国人民统一战线,男女老少都是士兵,战争后期,苏联基本上是全民皆兵。
甚至连未成年的孩子都被送往了柏林战场。
虽然苏联胜利了,但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苏联由于征兵素质比较低,武器被德国秒杀,和德国身经百战的老兵相比,在士兵素质不对等的情况下,两军交锋几乎就是德军单方面的屠杀,苏联士兵如同飞蛾扑火一样不断送往战场。
苏联人民的战斗精神是为祖国而战,很多苏联军民都为国奉献或英勇杀敌,在国家危难之时,无疑就是士兵最好的补充来源,他们有体力、有激情、更是无比的爱国家。
涌现了以彼得罗夫斯基中将、马特洛索夫、卓娅、波克雷什金、帕夫柳琴科、阔日杜布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典型。据统计,战争期间,苏联军民共有1.16万余人成为“苏联英雄”,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的有700苏联军人。
㈦ 二战时苏联总人口是多少
苏联在1939年统计人口约1.6亿
1939-1940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比萨拉比亚、卡累利阿、波兰东部以后,人口约1.8亿。
二战中苏联军人因战事死亡688万(作战伤亡共2335万),加上被俘后遇害共死亡866万人,再加上平民牺牲,全国共死亡2700万人。战后人口1.53亿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
苏联1938年的国土面积达22,403,000 平方公里,并在1939年9月-1940年将国界向西推进了300到400公里,增加了2000多万人口,1940年人口达到了1.94亿。
十月革命后,苏联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都在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87年1月止,城市数量已达到2176个,城市人口达1.8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6%。1989年人口普查数字表明,总人口为286,731,000人。
(7)俄罗斯有多少平民扩展阅读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㈧ 俄国历史上的农奴制
在《叶卡捷琳娜大帝——通往权力之路》这本书里,我看到了18世纪的俄国农奴制所造成的灾难与动乱,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书中记载:
俄国社会与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一个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根基,即农奴制,最早出现在16世纪,这种制度把农民永久性地捆绑在土地上,被当作土地的附属物赠,同属于土地的所有人。1762年,大约两千万的俄国人中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结构——君主、贵族、教会、商人、市民,位于这个阶梯底层的是多达一千万人口的农民。而他们中占据最大比例的农奴,属于大大小小的贵族,达到五百五十万人。有少数极其富有的贵族往往几个人名下就有数千名农奴,还存在着产业农奴,这部分人都在乌拉尔地区的矿场与铸造厂里务工。经年累月,农奴的地位日益恶化,经常成为与土地脱离的“动产”被廉价地进行买卖。农奴的价格常常比不过一条得过奖的猎犬,有时候一匹马或者一条狗就可以换得一名农奴,贵族们一个晚上的牌局就能让一家农奴易主。为了促进俄国工业化进程,1721年彼得大帝允许非贵族出身的企业主向国家购买劳动力,他们就是像机器一样的产业农奴。
农奴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工作时间没有限制,维持生计的收入却微不足道,而且管理者有权对他们进行体罚。农奴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主人可以随时剥夺他们的一切,不仅是劳动果实,乃至贞操和生命。农奴的死亡率总是高居不下,难以想象他们除了自生自灭还能享有什么医疗条件,很少有人能活到中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农奴发起的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影响最大的是席卷整个乌拉尔地区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的普加乔夫起义。这次改革让叶卡捷琳娜意识到要打破农奴所有者与农奴之间形成的传统、偏见与无知,只有智慧与善意是不够的。1976年,女皇提出有必要采取措施将农奴从“令人发指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以免全国爆发大规模的起义,否则难以容忍的生存条件终将挑起农奴们为自己去主动争取。
叶卡捷琳娜深知启蒙思想强调人的权利,从理智上来说她并不赞成农奴制,还未成为女皇的时候她就曾建议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直至将其废除,哪怕花费上百年的时间。但在她执政的第一个月里,她就将不少于一万八千名原本享有一定自由的皇室农奴与官属佃农当作礼物送了出去。对那些帮助她夺得皇位的人,除了要拜官封爵、赏赐珠宝,女皇还要给他们大量的财富,包括农奴。因此她只能将理想与现实进行调和。
俄国农奴的生存处境很多方面非常类似于美洲黑奴,他们被主人视为低等生物。但是俄国的农奴并不是异国的外乡人,而是和他们的主人同一语言、同样的宗教信仰、同属一个种族、流淌着同样的血液,只是一代代缺乏教育的穷人。然而他们的处境是:未经主人的允许不能私自结婚,法律中不存在对农奴主体罚农奴的限制,任何不顺从、懒惰、醉酒、偷窃、斗殴以及反抗的行为都有可能招来一顿鞭子或者棍棒。贵族唯一不能作的就是将农奴处死,不过他们可以处以严厉的惩罚,这些惩罚往往能导致农奴身亡。女性农奴一生都得从事单调乏味的苦差事,频频怀孕,但终日煮饭、洗衣或生养儿女,制造更多的小奴隶,为主任增加更多的财富。在这个恐怖的父权社会,受到虐待奴役的男人继续奴役这他管辖范围之内的女性,后者通常就是他们的妻儿。农奴家庭的男性家长对全家人基本上具有绝对权威,这往往意味着父亲有权将儿媳当作自己的性工具。总而言之,在俄国农奴的历史中充满了惨无人道的暴行。
在1774年的普加乔夫起义中,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却掀起了狂风骤雨,起义军一日之内就横扫了伏尔加流域的喀山,扫荡了这座毫无防御措施的城镇,以木材建筑为主的城市被淹没在火海中。起义的农奴所到之处,都是只剩下复仇和屠杀,队伍越长越大,逼俄罗斯的心脏而去。复仇的风暴裹挟着农奴暴军杀死地主及其家人,还有他们憎恨已久的监工。他们大开杀戒,把躲藏起来的贵族揪出来,然后活活抽死、烧死、大卸八块,或者把他们吊死在树上;孩童被当着父母的面砍断手脚或残杀,妻子在当着丈夫的面受尽凌辱后被割喉,或者被当作奖品一样丢进马车,被农奴们带回家。暴军所经之处,都在气势汹汹地烧杀抢掠,山沟和村庄都堆满了尸体。
叶卡捷琳娜从一开始认为偏远地区的局部暴乱不足为惧,很快她就惊讶于暴军的势力崛起之快,对他们宰杀贵族和平民感到愤怒,她的态度也从警惕转向了坚决的镇压。本来,在这个国家里,就没有多少贵族能像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叶卡捷琳娜那样主张对农奴制主张宽松的政策直至废除,这次农奴起义中的暴行,以及军队镇压过后贵族对农奴变本加厉的还击,更加加剧了两个阶级的势不两立,至少当时很少有人再能理性地就这个问题发出声音了。
普加乔夫掀起的这场叛乱是叶卡捷琳娜执政期间遭遇的最严峻的挑战,挫败普加乔夫并将他处死并没有让叶卡捷琳娜心满意足。她一心想要改善百姓的生活,但是在自己执政11年后还是发生了这样的事。叶卡捷琳娜曾经鼓励地主对农奴和农民仁慈以待,经过这场内乱之后,女皇深信在一个绝大部分百姓目不识丁的国家,除非人民能接受教育,否则不应将启蒙精神贯彻在治国方略中。她开始讲目光全面转向扩张帝国版图和繁荣民族文化这两件事情上,在她看来这才是俄国的利益至所在。而农奴制在俄国的废除,却要等待到叶卡捷琳娜死后40年,在她的孙子亚历山大大帝手里来完成。
㈨ 二战苏联和德国谁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大为什么苏联即使在占绝对优势还死了这么多人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二战德国的损失肯定最大,不仅仅是人口上的损失,还有经济损失,最重要的是国际地位。
二战德军共计动员兵力1700多万,苏联2200万,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一,死亡率将近50%,不光是军人,德军和苏军都相互对彼此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清洗。总体来说苏联死人要比德国大。
经济方面,苏联整个在东欧部分一半以上遭战火的践踏,但80%以上的国土还算保有生产力。但德国几乎全国被踏平,战后基本都是从零开始建的。
论国际地位,希特勒利用鲁登道夫《总体战》理论,靠国民经济军事化度过了经济危机,虽然这方法有“不战争,就破产”的缺点,但德军经历波兰、法国两战后,陆军总兵力将近600万,在当时仅次于中国的800万,而且后者有量无质,而德军有又质有又量,已经是世界第一陆军了,在国际上说什么都会引起任何国家的重视。但战后,德国沦为二流国家,虽然后来法国为了与美英对抗而拉德国一把才使现在德国地位有所恢复,但依旧大不如前。
苏联正相反,战争爆发前兵力也不少,但比德军要少得多,而且军事科技很较落后,虽然也生产国一些较好的武器,但由于ZF混乱的原因都很少生产,大部分都还是旧式的武器装备。后来之所以会强大,就是因为苏联为了满足战争需求而日益提高兵力和科技,没有二战,苏联也不可能成为冷战的一极。
因此总体来说,德国的损失还是大于苏联。
第二问题
首先我不认为当时苏联有啥优势,如果你说的优势是指租借法案,那我觉得那是全盟军的优势。
苏联损失大比德军大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战争前期苏联败得确实不是一般的惨,确切来说那个时候苏军士兵的战斗力比某些小国还低,这一点从苏芬战争就能看出来。而且指挥也不行,当时苏联刚刚经历过大清洗,有能力的指挥官很少,多数都是瞎指挥,包括斯大林本人在瞎指挥方面首当其冲。苏军在41年到43年的损失占了整个二战损失的75%到80%之间。
第二个原因因为是朱可夫的大纵深战略,和德国比,苏联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地广、人多、物多,因此朱可夫才会专门为战斗素质较低的苏军定制了这个【大纵深战略】。
比如面对一听MG42,美军可能会绕到侧面或想其他各种各样的办法,而苏军会直接靠人浪来解决,苏联的人浪在很多影视和游戏里都见过,其实这招对德军的心理打击要高于物理打击,尤其是战争后期德军新兵居多的时候,很多初到战场的德军失去战斗力都是因为苏军被人浪吓坏了。
还有焦土战术也是【大纵深战略】的一部分,在1942年死于苏军焦土战术的俄国平民非常多。
当然这两个主因,还有数不清的小原因,比如苏联的武器都不怎么注重安全性,导致人员死亡率高。一辆T-34坦克坦克被击毁后,其乘员殉爆率高达78%,而豹式坦克不足50%,谢尔曼更是只有3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