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有多少大将军

俄罗斯有多少大将军

发布时间:2023-06-07 04:56:45

㈠ 求所有的俄国、苏联着名的元帅和将军的俄文全名以及斯大林、列宁的俄文全名.(会给加分啊)

列宁(Лéнин),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马克思主义者、俄国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苏联创建者、列宁主义的提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苏联元帅列表】

前苏联的元帅军衔共分四级,“苏联大元帅”为第一级,“苏联元帅”和“苏联海军元帅”同为第二级;“军兵种主帅”为第三级;“军兵种元帅”为第四级。
前苏联时期,共先后授予1人“苏联大元帅”军衔,40人“苏联元帅”军衔,3人“苏联海军元帅”军衔,13人苏联“军兵种主帅”军衔(空军主帅7人,炮兵主帅4人,装甲兵主帅2人),60人苏联“军兵种元帅”军衔(空军元帅25人,海军元帅9人,炮兵元帅10人,装甲兵元帅6人,工程兵元帅6人,通信兵元帅4人)。

【第一级】

苏联大元帅:

1945年授衔: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Джугашвили; Сталин)(1879.12.9—1953.3.5)

【第二级】

苏联元帅:

1935年授衔:
克里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Климент Ефремович Ворошилов)(1881.2.4-1969.12.2)
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Васил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Блюхер )(1890.12.1-1938.11.9)
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2.16-1937.6.11)
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1883.10.25-1939.2.23)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1883.4.25-1973.10.26)

1940年授衔:
铁木辛哥(1895.2.18-1970.3.31)
沙波什尼科夫(1882.10.2-1945.3.26)
库利克(1890.11.9-1950.8.24)注:1942年被降为少将,1957年恢复元帅军衔

1943年授衔: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1896.12.1-1974.6.18)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Alexander Mikhaylovich Vasilevsky)(1895.9.18-1977.12.5)

1944年授衔: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1896.12.21-1968.8.3)
科涅夫(1897.12.28-1973.5.21)
戈沃罗夫(1897.2.22-1955.3.19)
马利诺夫斯基(1898.11.23-1967.3.31)
托卢布科(1894.6.16-1949.10.17)
梅列茨科夫(1897.6.7-1968.12.30)

1945年授衔:
拉夫连季•巴夫洛维奇•贝利亚 (Лаврентий Павлович Берия)(1899.3.17-1953.12.23)

1946年授衔:
索科洛夫斯基(1897.7.21-1968.5.10)

1947年授衔:
布尔加宁(1895.6.11-1975.2.24)注:1957年被降为上将

1955年授衔:
巴格拉米扬(1897.12.2-1982.9.21)
格列奇科(1903.10.17-1976.4.26)
叶廖缅科(1892.10.14-1970.11.19)
崔可夫(1900.2.12-1982.3.18)
比留佐夫(1904.8.21-1964.10.19)
莫斯卡连科(1902.5.11-1985.6.17)
扎哈罗夫(1898.8.17-1972.1.31)

1961年授衔:
戈利科夫(1900.7.29-1980.7.29)

1962年授衔:
克雷洛夫(1903.4.29-1972.2.9)

1967年授衔:
雅库鲍夫斯基(1912.1.7-1976.11.30)

1968年授衔:
巴季茨基(1910.6.27-1984.2.17)
科舍沃伊(1904.12.21-1976.8.30)

1976年授衔: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Леони́д Ильи́ч Бре́жнев)(1906.12.19-1982.11.10)
乌斯季诺夫(1908.10.30-1984.12.20)

1977年授衔:
奥加尔科夫(1917.10.30-1994.1.23)
库利科夫(1921.7.5- )

1978年授衔:
索科洛夫(1911.7.1- )

1983年授衔:
彼得罗夫(1917.1.15- )
阿赫罗梅耶夫(1923.5.5-1991.8.24)
库尔科特金(1917.2.13-1990.9.16)

1990年授衔:
亚佐夫(1924.11.8- )

苏联海军元帅:

1955年授衔:
库兹涅佐夫(1902.7.24-1974.12.6)注:1956年被降为中将,1988年恢复元帅军衔
伊萨科夫(1894.8.22-1967.10.11)

1967年授衔:
戈尔什科夫(1910.2.26-1988.5.13)

【第三级】

军兵种主帅-空军主帅:

1944年授衔:
诺维科夫(1900.1.19-1976.12.3)
戈洛瓦诺夫(1904.8.7-1975.9.22)

1955年授衔:
日加列夫(1900.11.19-1963.10.2)

1959年授衔:
韦尔希宁(1900.6.3-1973.12.30)

1972年授衔:
库塔霍夫(1914.8.16-1984.12.3)

1977年授衔:
布加耶夫(1923.7.29- )

1978年授衔:
科尔杜诺夫(1923.9.20-1992.6.9)

军兵种主帅-炮兵主帅:

1944年授衔:
沃罗诺夫(1899.5.5-1968.2.28)

1959年授衔:
涅杰林(1902.11.9-1960.10.24)

1961年授衔:
瓦连佐夫(1901.8.10-1971.3.1)

1983年授衔:
托卢布科(1914.11.25-1989.6.17)

军兵种主帅-装甲兵主帅:

1962年授衔:
罗特米斯特罗夫(1901.7.6-1982.4.16)

1975年授衔:
巴巴贾尼扬(1906.2.18-1977.11.1)

【第四级】

军兵种元帅-空军元帅:

1944年授衔:
胡佳可夫(1902.1.7-1950.4.18)
阿斯塔霍夫(1892.2.8-1966.10.9)
法列拉列耶夫(1899.5.31-1955.8.12)
斯科里普科(1902.12.5-1987)
沃罗热伊金(1895.3.16-1974.1.30)
扎沃龙科夫(1899.4.23-1967.6.8)

1955年授衔:
鲁坚科(1904.10.20-1990.7.10)
苏杰茨(1904.10.23-1981.5.6)

1959年授衔:
克拉索夫斯基(1897.8.20-1983.4.21)

1961年授衔:
萨维茨基(1910.12.24-1990.4.6)

1962年授衔:
阿加利佐夫(1900.1.20-1980.6.29)

1967年授衔:
洛吉诺夫(1907.10.23-1970.10.7)

1972年授衔:
博尔佐夫(1915.10.21-1974.6.4)
波克雷什金(1913.3.6-1985.11.13)

1973年授衔:
济明(1912.5.6-1997)

1975年授衔:
叶非莫夫(1923.2.6- )
普斯特科(1918.4.10- )

1976年授衔:
西兰季耶夫(1918.8.23-1996.3.10)

1980年授衔:
斯科里科夫(1920-2002)

1981年授衔:
斯科莫洛霍夫(1920.5.19-1994.10.14)

1982年授衔:
基尔萨诺夫(1919.1.1-1991)

1985年授衔:
阔日杜布(1920.6.8-1991.8.12)
康斯坦丁诺夫(1923.6.12- )

1989年授衔:
博利科夫(1929.3.25- )

1990年授衔:
沙波什尼科夫(1942.2.3- )

军兵种元帅-海军元帅:

1965年授衔:
卡萨托诺夫(1910.7.21-1989.6.9)

1970年授衔:
洛博夫(1913.2.15-1977.7.12)
谢尔盖耶夫(1909.10.5- )

1973年授衔:
叶戈罗夫(1918.10.30- )
斯米尔诺夫(1917.10.5-1992)

1983年授衔:
切尔纳温(1928.4.22- )

1988年授衔:
卡尔加尼(1928- )

1989年授衔:
马卡罗夫(1931.7.18- )
索罗金(1922.3.28- )

军兵种元帅-炮兵元帅:

1944年授衔:
奇斯佳科夫(1896.11.18-1980)
雅可夫科夫(1898.12.31-1972.5.9)

1955年授衔:
卡扎科夫(1898.7.18-1968.5.25)

1962年授衔:
卡扎科夫(1902.11.18-1989.8.25)

1965年授衔:
巴扎诺夫(1905.4.23-1975.1.8)

1967年授衔:
库利绍夫(1908.12.26-2000)

1968年授衔:
奥金佳夫(1900.3.6-1972.3.1)

1973年授衔:
佩利捷列斯基(1913.4.7-1987)

1980年授衔:
博伊丘克(1918-1991)

1989年授衔:
米哈利金(1927.6.30- )

军兵种元帅-装甲兵元帅:

1944年授衔:
费多连科(1896.10.22-1947.3.26)

1945年授衔:
雷巴尔科(1894.11.4-1948.8.28)
波格丹诺夫(1894.8.29-1960.3.12)

1959年授衔:
卡图科夫(1900.9.17-1976.6.8)

1962年授衔:
博卢波雅诺夫(1901.6.16-1984.9.17)

1975年授衔:
洛西克(1915.12.4- )

军兵种元帅-工程兵元帅:

1944年授衔:
沃罗比耶夫(1896.12.29-1957.6.12)

1961年授衔:
普多什利亚科夫(1901.2.18-1973.12.12)

1972年授衔:
哈尔琴科(1911.7.31-1975.1.10)

1977年授衔:
格洛瓦尼(1915.11-1978.10)

1980年授衔:
阿加诺夫(1917-1996)

1981年授衔:
舍斯托帕洛夫(1919.12.19- )

军兵种元帅-通信兵元帅:

1944年授衔:
佩列舍普金(1904.6.18-1978.10.12)

1961年授衔:
列昂诺夫(1902.5.20-1972.11.24)

1973年授衔:
别洛夫(1917.8.19-2001)

1979年授衔:
阿列克谢耶夫(1914.6.13-1980.11.12)

㈡ 请问俄罗斯军队军官晋衔和晋级的难度是怎样的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通常由元帅、将官、校官、尉官、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军衔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具有一定功绩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所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

军衔等级的设置,同军队的规模和体制编制密切相关。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是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扩大,将军遂划分为若干等级,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各国军官军衔同军队职务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是一职两衔,即:上尉(中尉)一连长,少校(上尉)—营长,上校(中校)一团长,大校(上校)一旅长,少将(大校)一师长,中将(少将)一军长,上将(中将)一方面军(或大军区)司令官。军衔授予的条件和程序,各国都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历史上存在过的最高军衔为纳粹德国的“帝国元帅”,世界上仅有一人获此军衔——赫尔曼·戈林 Herman Wilhelm Goering (1893-1946)
授予军衔,一般以军人所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政治品质、服役经历及劳绩贡献为依据。军官军衔的授予,许多国家集中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手中,也有的国家将中、下级军官军衔的授予权赋予国防部和高级军事机关。军衔晋升是军人的一种权利。各国对校级以下军官及士兵军衔的晋升期限,都有具体、严格的法律规定;将官军衔的晋升,通常实行择优选升,不规定具体期限。和平时期,军衔一般都是按期逐级晋升,因职务提升而军衔低于新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或在工作中建有突出功绩的军官,军衔可提前晋升。为使军人的军衔与其所任职务相一致,有的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如美国规定,下士以上军人正式军衔尚未期满,而被正式任命或临时任命为比其正式军衔高的职务时,则授予同新任职务相适应的临时军衔。临时军衔,一般都高于本人的正式军衔。被授予临时军衔的人员,其权力和服装式样与正式军衔相同。职务下降时,临时军衔亦随之下降,但不得低于原有的正式军衔。英国、印度等国,亦实行临时军衔制度。
军衔是多数国家规定军官服役年龄和军人享受物质待遇的重要依据。军官服役年龄的大小,同军衔的高低成正比,不过这种比率逐步呈缩小趋势。如20世纪初,日本规定上将65岁,少尉45岁,而80年代末规定上将60岁,少尉53岁,上将与少尉的最高服役年龄之差,由20岁缩小到7岁。西方国家军官的薪金,大多以军衔作为依据,东欧一些国家的军官,军衔则为薪金构成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称“石”。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18级(每品分正、从两级)。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32级。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阶,少则18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着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从1904年开始至1911年3月,历时6年多,逐步地在中国军队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衔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武阶制度。中国初次建立的军衔设6等18级:上等第一级包括大将军、将军、正都统,第二级为副都统,第三级为协都统;中等第一级为正参领,第二级为副参领,第三级为协参领;初等第一级为正军校,第二级为副军校,第三级为协军校;额外军官一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6级:上等军官称将军,中等军官称都尉,初等军官称军校,每等分大、左、右3级;额外官佐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重新命名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级;准尉官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用上述军衔称谓,除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外,其余等次相沿不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设7等19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设而未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在实际授衔过程中,还授予了准尉军衔作为尉官的最低一级。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实行军衔制度,军衔设6等18级: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专业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93年4月,士官军衔增加等级,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军衔,由高至低各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994年5月,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军衔出现于15~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故习惯上称其为西欧式军衔。17~18世纪,西欧式军衔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形成一种国际性军队等级制度。各国军衔的形式大同小异,通常以将、校、尉、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其等级设置数量的多少不一。将官,多者设5级,少者设1级,设2级、3级、4级者皆有。校官、尉官,有的国家各设3级,有的国家设4级。准尉,有的国家不设,有的国家设置,但其等级数量不同,少者1级,多者6级。军士,多数国家设3级或4级,少数国家设两级或5级、6级、7级。兵,多数国家设两级或3级,少数国家设1级或4级。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军衔设置,多数国家三者基本一致,少数国家略有差异。平时与战时军衔的设置,绝大多数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但有的国家的最高军衔,如苏联的大元帅、美国的五星上将,平时一般不授。
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军衔等级设置情况如下:
美国军衔设6等26级:五星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五级准尉、四级准尉、三级准尉、二级准尉、一级准尉;总军士长、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朝鲜军衔设6等23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列兵。
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
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韩国军衔设6等20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
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军衔制度在中国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晚清军队引入世界通用的军衔制度。以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几个时期实行的军衔制度,基本上都是在清末军衔制度基础上的发展和沿革。

㈢ 二十世纪初,俄国有哪些着名将领越多越好……

绍俄罗斯历史上的着名将领?
太多了,我就说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俄国将领吧。

鲁缅采夫

鲁缅采夫(1725.1.15~1796.12.19),俄国着名将领,陆军元帅。将门出身。
6岁登记为禁卫军列兵,15岁起担任军官。曾参加1741~1743年俄瑞战争。18岁任步兵团长。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末年)参加莱茵河远征。七年战争期间任旅长、师长。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初期一度失宠,调任小俄罗斯(乌克兰)总督。1768~1774年俄土战争期间任集团军司令。1770年晋元帅。同年夏率部沿普鲁特河左岸南下,以少胜多,连战皆捷,至1771年底控制多瑙河下游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两公国。随后渡过多瑙河,于1774年6月攻占土军舒姆拉、鲁什楚克和锡利斯特拉要塞,并向巴尔干山脉推进,迫使土耳其签订《小凯纳尔贾和约》。次年任小俄罗斯总督兼重骑兵司令。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复任集团军司令,因与总司令G.A.波将金意见相左,1789年从前线被召回。1794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期间,与A.V.苏沃洛夫共同拟定作战计划,任侵波俄军总司令,但因年迈未到职。
他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进攻作战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线式战术,重视建立和使用预备队,强调正面突击和侧翼突击相结合以及诸兵种密切协同(见鲁缅采夫的军事思想)。着有《指南》、《军规》等。

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1730.11.24 ~ 1800.5.18),俄国着名将领、大元帅。生于莫斯科一军人贵族家庭,自幼酷爱军事。
1742年在禁卫军注册,1748年正式服役。1756~1758年在陆军院供职。七年战争中在P.A.鲁缅采夫麾下任职,崭露头角。1763年任苏兹达尔步兵团长,编写《苏兹达尔团条令》。1768年晋准将,1770年晋少将。1773年率部参加俄土战争,屡建战功。1774年参与镇压Y.I.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1776~1783年率部完成俄国对克里木的兼并。1786年晋上将。1787~1791年俄土战争中,先后参加金布恩防御战、奥恰科夫围攻战和伊兹梅尔要塞攻坚战,并在勒姆尼克河之战中击败土军主力,受封勒姆尼克伯爵。1791年奉命指挥驻芬兰俄军,加强对瑞典防御。1794年率部镇压波兰民族起义,晋元帅。后任驻波兰和乌克兰俄军司令。1797年6月,因抵制沙皇保罗一世推行普鲁士军制被革职。1799年2月重被起用,任欧洲第二次反法联盟意大利北部战场俄奥联军总司令,率部远征意大利,击败法军,一度扭转战局。随后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在瑞士境内突破法军包围。俄奥联盟破裂后,奉命回师俄国。同年10月获大元帅称号。不久再遭贬谪,抑郁而死。
他久经沙场,一生指挥过60余次会战和战斗。他关心士兵疾苦,深得将士信任;精通多门外语,熟谙俄国和欧洲战史,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他摒弃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主张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歼灭敌有生力量;强调快速机动,积极进攻;提出观察、快速和猛攻三项战术原则;提倡严格治军,从实战需要训练部队(见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着有《制胜的科学》。

乌沙科夫

乌沙科夫(约 1744 ~ 1817.10.14),俄国海军上将 。生于坦波夫省一小贵族家庭 。
1766年彼得堡海军武备学校毕业后,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768~1774年俄土战争中曾在黑海作战。1775年任巡航舰舰长。1780年任战列舰舰长,为往返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的俄国商船护航。1783年调往黑海舰队,监督造船并参加塞瓦斯托波尔的基地建设。1787~1791年俄土战争中,曾指挥俄国分舰队前卫在菲多尼西亚海战中重创土耳其舰队。1789年晋海军少将。1790年起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取得刻赤海战及坚德拉岛和卡利阿克拉角等海战的胜利。1798~1800年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中,率俄土联合舰队进入地中海,执行封锁、运送登陆兵、夺取要塞和破坏敌海上交通线等任务,支援A.V.苏沃洛夫指挥的俄奥联军在意大利北部作战。1799年组织舰队和登陆兵攻击法军地中海重要基地科孚岛,首创俄国海军从海上攻占要塞的战例,晋海军上将。回国后失宠。1802年任波罗的海帆船舰队司令。1807年退役。
乌沙科夫强调按实战要求训练部队,反对死板和华而不实的训练方法;作战中不拘泥于传统的战列线战术,强调根据情况采取灵活机动战术,对俄国和苏联海军学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1745.9.16~1813.4.28),俄国元帅,着名将领,军事家。出身将门。
1759年炮兵工程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761年晋准尉并任连长。次年参加远征波兰。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先后在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麾下任职,作战勇敢,指挥有方。1774年在战斗中负伤,失去右眼,得名“独眼将军”。出国治疗期间,考察普鲁士、英国、荷兰等国军事。1782年晋准将,1784年晋少将。1792年起先后任驻土耳其大使、陆军贵族武备学校校长、驻芬兰俄军司令、立陶宛督军和圣彼得堡督军。1805年俄、奥、英等国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后,率俄军主力前往奥地利,迎击拿破仑一世统率的法军。鉴于奥军在乌尔姆被歼,指挥俄军主力后撤400余公里,从而保存了实力。奥斯特利茨之战中,俄军由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干预遭惨败。1806~1812年俄土战争中,于1811年出任摩尔多瓦俄军总司令,采取退避三舍、相机反击战法,在同年8月鲁什丘克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土军主力,迫使土耳其签订和约。1812年法俄战争中,在俄军失利情况下出任总司令,面对优势法军实施战略撤退和坚壁清野,在博罗季诺之战中重创法军后继续后撤,直至放弃莫斯科。在人民群众支持下开展游击活动并组织预备队,形成兵力优势后适时转入战略反攻,指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进攻法军,歼敌于别列津纳河畔鲍里索夫地区。1813年4月率部向法国本土推进前夕,病逝于西里西亚小城本茨劳(今波兰博莱斯瓦维茨)。
他精通法、德、英、波、土等多种语言,知识渊博,驰骋沙场50余年,作战指挥经验丰富。他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等进攻作战思想,而其战略防御理论更为各国军事家所称道。他强调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应避免不利决战,以保存实力;主张疲惫和消耗敌有生力量,不失时机地实施战略反攻。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有多少大将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6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30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5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6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7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7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1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3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