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欧五国和俄罗斯比哪个实力更强
看比哪方面。论经济,论人民生活,别说俄罗斯,就算是全世界也北欧五国也是一流的。
但论军事,俄罗斯则是世界顶级的。虽然不如美国(得人心一呼百应,美国真正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世界影响力),但其恐怖的军事实力也不是一般国家能相提并论的……
② 芬兰瑞典的伏特加明显比俄罗斯的伏特加好,俄罗斯的伏特加却更有名气
说到伏特加的话,大家也是不会很陌生,因为现在的人,喝过的洋酒也是不计其数,对于这些酒,也是有一些了解。
但是由于伏特加的发源地本身就是俄罗斯,所以说肯定是有一定的名气的,大家在购买的时候,其实还是会觉一定是原产的国家的酒更加的好,因为会有更长时间的历史,酒的口感会很好,品类也会更多,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的伏特加的名气会更加的高。
那么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被这个限制,还是根据你自己的口感喜好,根据你自己的审美,选择你喜欢喝的酒吧。不管产地是哪里的,只要你觉得好喝,那就是最好的。
③ 芬兰只是个小国,芬苏战争中为何芬兰能击败苏联
芬兰确实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大约有33万平方公里,大概也就是中国云南省那么大,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优势的,毕竟小有小的好处,苏联虽然国家非常大,他们的人多武器也非常的先进,但这也是和天时地利人和有关系的,需要缘分。
首先就是由于芬兰是主动出击的国家所以地理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芬兰作战,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芬兰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逃避隐藏非常快,并且他们的地方有太多的沼泽和树林,基本上没有什么马路,这就让苏联在运用武器比如坦克这些大的武器的时候非常的困难。也就拖延了作战的时间。
还有当时的天气也对芬兰很有利,芬兰的天气寒冷起来要比苏联冷的多,但是作战的时候正好是苏兰最冷的时候,当然面对土生土长的芬兰人这些都不算什么都已经习惯了,但这对苏联人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而且当时苏联认为自己有很大的优势也轻敌了。
④ 苏联与芬兰的战争谁获胜了
苏芬战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芬兰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开始,最终苏联惨胜于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
苏芬战争中,芬兰军队机枪手
自成立以来,苏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国境存有异议,认为威胁到距边境仅32公里之遥的苏联第二大城列宁格勒的安危,且芬兰在独立过程中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视其将可能成为德国入侵本国的帮凶,于是持续以谈判、威胁或尝试颠覆芬兰政府的方式来解决其边界问题,必要时直接透过军事行动并吞芬兰,使其重回以往俄国附属国的地位。芬兰方面则力保独立之成果,视苏联为唯一的假想敌,持续以外交手段来避免战争。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与芬兰之间的几次谈判都没有结果,苏联决心武装入侵芬兰。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以此为借口对芬宣战,在两国边境发动全线进攻。
⑤ 芬兰对俄罗斯有可能打成平手吗
不能。实事求是地说,在俄罗斯的力量面前,三五个芬兰都不是对手。
⑥ 芬兰和俄罗斯相比较哪个更寒冷呢
俄罗斯面积很大的,他有的地方比芬兰寒冷,也有热的地方比芬兰热。
⑦ 2015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芬兰与俄罗斯的比赛结果
5.12 小组赛最后一轮,芬兰和俄罗斯常规时间2:2打平,加时赛不分胜负,点球大战打到第5轮,芬兰打进1球,1:0胜出,总分3:2。凭借本场胜利,芬兰反超俄罗斯,获得小组第二,俄罗斯小组第三。
⑧ 苏芬战争谁赢了苏联还是芬兰
苏联。
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苏联对芬兰进行的战争。又称“冬季战争”。
当时的芬兰政府在德国法西斯政府的怂恿下,妄图成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并为反抗苏联而专门构筑了闻名二战史的曼纳林防线(笑独行按:新译曼纳海姆防线),又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修建了接收能力十倍于芬兰飞机的机场,大肆进行反苏宣传。
1939年10月德国侵占波兰后不久,苏联以列宁格勒等城市过分暴露和维护西北边境安全为由,要求芬兰转让芬兰湾诸岛屿和雷巴奇半岛部分领土,租让汉科半岛军事基地并将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后移。作为补偿,苏联将卡累利阿地区两倍于上述地区的领土转让给芬兰。亲德的芬兰政府以自身安全和中立地位为由,无情拒绝苏方要求。11月9日,双方谈判破裂。11月26日,芬兰炮击列宁格勒苏军。28日,在边界苏军屡次喊话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对付芬兰不可调和的敌对立场,苏联暂时废除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并于次日宣布断交,30日对芬兰宣战。
苏军企图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主要突击,在拉多加湖以北边境以积极行动牵制芬军。据此,苏军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为梅列茨科夫)从巴伦支海至芬兰湾展开4个集团军,由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提供支援。其中,第7集团军(辖13个步兵师、5个坦克旅,戈列连科指挥)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旧俄领土维堡),进逼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第8集团军(辖6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索边尼科夫指挥)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展开,以正面攻击支援第7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第9集团军(辖8个步兵师,崔可夫指挥)在坎达拉克沙、乌赫京斯卡亚、雷博勒方向展开,占领奥卢和凯米,切断芬兰南、北之间的联系;第14集团军(辖3个步兵师,弗洛洛夫指挥)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展开,占领佩特萨莫(今佩琴加),切断芬兰北部与挪威的联系。苏军展开总兵力约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1800余门、飞机约800架。
芬军总兵力包括民兵、预备役在内约40万人,坦克约60辆、飞机100余架、火炮100余门,总司令为曼纳海姆元帅。芬军的战略企图是利用高寒和湖泊众多、森林密布等天候地理条件并依托曼纳海姆防线,发挥士兵擅长滑雪、精于射击、熟悉地形等特点,以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阻滞苏军进攻,等待英、法等国援助,幻想在有利条件下与苏媾和。为此,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第2、第3集团军(共5个师、4个骑兵师,由奥斯泰尔曼统一指挥),坚守曼纳海姆防线;拉多加湖北岸的防御由第4集团军(2个师又1个团)负责;中部边境地区为第5集团军的9个边防营;北部拉普兰地区为4个独立营。预备队为第1集团军的2个缺编师和1个骑兵旅。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苏军全线进攻,芬军顽强抗击(1939.11.30~1940.2.10)
战争爆发后,苏军第7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迅速进抵曼纳海姆防线。12月6日至20日,该部右翼在炮兵和舰炮火力支援下,对泰帕莱发起进攻,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芬军防御,未果;15日至23日改从左翼向苏马发起重点进攻,因步、炮、坦协同较差,战术呆板而受挫。第8集团军至12月5日在拉多加湖北岸推进10~20公里;9日起,该部所属各师先后遭到芬兰第4集团军反击,损失惨重。
在边界中段,第9集团军左翼第54师向库赫莫发起进攻,12月8日在进军途中遭芬军伏击和分割,随后转入防御;中路第163、第44师沿森林公路向奥卢推进,在苏奥穆斯萨尔米遭芬军阻截、袭扰,至次年1月7日先后被歼;右翼第122师、第88师从坎达拉克沙实施突击,12月16日进抵距凯米耶尔维25公里处,遭芬军反击后被迫撤至萨拉地区设防,直至停战。
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第104师在海军协同下迅速攻占佩特萨莫和雷巴奇半岛,随后分兵南下,次年1月28日在瑙齐受阻。
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战败求和(1940.2.11~3.13)
苏军及时总结失利教训,确定单靠列宁格勒一个军区的力量,无法获得全胜,只得调整部署,从其他军区增调兵力,于1939年12月底在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增编第13集团军(辖9个步兵师又1个坦克旅),接替第7集团军右翼防务;次年1月7日组建西北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军事委员日丹诺夫),统一指挥第7、第13集团军。其企图是:由第7集团军从左翼实施主要突击,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由第13集团军从右翼实施辅助突击,占领凯基萨尔米。
经周密准备后,西北方面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于2月11日对曼纳海姆防线发起猛烈突击。14日,步兵12师率先进入突破口,第7集团军在苏马附近突入芬军主要防御地带,并形成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但其右邻第13集团军进攻受阻,未能突破芬军防御。至18日,芬军主力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第7集团军企图以不间断的进攻继续突破,但未能如愿。28日,苏军经变更部署后重新发起进攻,当日粉碎芬军抵抗。
3月2日,苏军进抵芬军后方防御地带,从东北方向包围芬军维普里集团;其左翼部队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渡过冰冻的维堡湾,从西面迂回,切断维普里通往赫尔辛基的公路。3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被全线突破,第13集团军强渡武奥克萨河,向凯基萨尔米发动进攻。芬军精疲力竭,弹尽粮绝。为避免亡国,芬兰政府被迫向苏联求和,本来可以占领芬兰的苏军随之立即撤军。
1940年3月12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和约,次日停止军事行动,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