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维和部队有哪些

俄罗斯维和部队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16 13:25:02

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收了多少苏联军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收了在其境内的约170万苏联军队。
俄罗斯军队是在前苏联军队基础上组建的。1992年3月16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布关于组建俄罗斯国防部的命令,同年5月7日发布了关于组建俄联邦武装力量的命令。

俄罗斯联邦总统、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俄罗斯联邦会议、俄罗斯联邦政府对保障国家安全、国防能力、武装力量和其他军队的战斗准备程度、动员准备程度和战斗力负责。

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和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

俄联邦武装力量由管理机关、军团、兵团、部队、军事院校以及后勤部门组成。在组织编制结构上分为陆军、空军、海军3个军种和战略火箭兵、航天兵、空降兵3个独立兵种。未编入武装力量的其他军队包括边防军、内卫部队、联邦安全局所属部队、政府通信部队、联邦保卫总局、铁道兵、民防部队、国家消防局等。
俄军目前的总兵力为113.4万人,其中陆军37万人,空军20万人,海军17万人,战略火箭兵10万人,航天兵7万人,空降兵3.6万人,此外,还包括18.8万人的其他部队(总部机关、后勤、建筑与营房部队、核管理部队、兵役系统等)。
截至2007年5月,俄境外驻军总数约为5万余人。驻摩尔多瓦共和国德涅斯特河沿岸俄军战役集团1000人;驻南高加索俄军集群近6000人,下辖第12军事基地(驻格鲁吉亚巴统)、第62军事基地(驻格鲁吉亚阿哈尔卡拉基,已于2007年6月关闭并移交格方)、第102军事基地(驻亚美尼亚久姆利);驻塔吉克斯坦斯坦杜尚别第201军事基地7000人;驻乌克兰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1.3万军人和1.6万文职人员;驻吉尔吉斯斯坦坎特空军基地140人;驻叙利亚塔尔图斯海军物资技术保障站150人;驻非洲国家100人。俄在独联体国家还派有维和部队,其中驻格鲁吉亚阿布哈兹1600人;驻格鲁吉亚南奥塞梯500人;驻摩尔多瓦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500人。俄航天兵在哈萨克斯坦萨雷沙干、塔吉克斯坦斯坦努列克、阿塞拜疆加巴拉、白俄罗斯甘采维奇分别设有1个雷达站,在白俄罗斯维列伊卡设有第43通讯站;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设有第5航天发射场,驻兵约3000人。

❷ [军事基地:俄格战争的背后]这是我的战争军事基地

尽管这场战争由南奥塞梯问题而引发,实际上却是俄格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自苏联解体以来,俄格两国围绕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独立、俄驻格军事基地以及格加入北约等问题一直龊龌不断,曾数次接近战争边缘。其中,俄军驻格军事基地问题作为苏联解体时留给两国的一个历史性问题,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其存在与撤除体现着两国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格国内冲突加剧俄巩固驻格军事基地

苏联在格鲁吉亚共和国境内共有四个军事基地,分别为驻扎在距格首都第比利斯30千米的瓦济阿尼第137号军事基地(题图,第销烂405摩步团驻防)、驻扎在阿布哈兹古达乌达的第50号军事基地(第10独立维和伞降团驻防)、驻扎在阿哈尔卡拉基的第62号军事基地(第147摩步师驻防)和驻扎在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巴统的第12号军事基地(第145摩步师驻防)。1992年,俄军还接管了司令部设在第比利斯的南高加索军区,并于1993年1月将其改组为驻南高加索俄军集群。
苏联解体前后几年,格鲁吉亚一直为分裂问题所困扰,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南奥塞梯主张并入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共和国,并与格中央政府发生多次武装冲突。被搞得焦头烂额、频繁更替的格政府当时的确没有能力处理这一事关国家领土完整的重要问题。由于美国正忙于巩固其在中东欧地区的冷战成果,尚无暇顾及俄罗斯的“后院”――南高加索地区,格鲁吉亚不得不向俄罗斯求助。格鲁吉亚的请求正好符合俄罗斯欲保留在南高加索军事基地、尽力将该地区纳入其势力范围的战略目标。1992年6月24日,在俄罗斯主导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达成停火协定,由俄罗斯军队和欧安会观察员的维和力量进驻南奥塞梯。1993年2月3日,叶利钦总统访问格首都第比利斯,两国签署了友好、睦邻与合作条约。条约规定,俄罗斯将继续保持在格鲁吉亚的四个军事基地,并由俄罗斯边防军负责把守格鲁吉亚与土耳其的陆路边境,黑海海域由俄罗斯舰船代为巡逻。1994年4月,莫斯科又出面调停格鲁吉亚同阿布哈兹间的冲突,有关各方在莫斯科通过了政治调解格阿冲突的措施宣言,签署了向冲突地区派遣俄罗斯维和力量的协定。在格鲁吉亚独立初期,俄军驻格总兵力一度达到2万余人,使俄基本上掌握了格鲁吉亚乃至整个南高加索地区的军事政治主导权,实现了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格政局趋稳俄驻格军事基地难保全

1996年以后,格鲁吉亚政局趋于稳定,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问题暂时被“冷冻”起来。而此时,美国也公开宣称南高加索三国“对美具有生死攸关的政治和经济意义”,通过向三国提供军事政治和经济援助,同俄罗斯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争夺。与此同时,格政府也逐渐丧失对俄罗斯的耐心和希望,开始奉行亲美反俄的对外政策。因此,要求俄撤离驻格军事基地既成为了格实施反俄政策的主要内容,又是格向美靠拢的重要手段。格议会于1996年通过了边界保卫法,要求俄罗斯边防军必须在1997-1998年撤出格鲁吉亚,将格土边界的保卫任务移交格边防军。此后,格国内一些激进耐斗唤派又以格议会从来没有批准俄军驻扎在本国境内的协定为由,要求“非法驻扎”在格境内的俄军撤离。格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也多次表示,格鲁吉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不希望外国军事基地驻扎在本国领土上。对于俄驻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维和力量,格政府也呼吁维和力量“国际化”,要求俄撤出其维和部队并以北约军队取而代之。

1999年11月,深陷车臣动乱和北约东扩双重压力的俄罗斯将驻格边防军撤出,关闭驻格军事基地问题也随之被提到日程上来。相对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取决于俄罗斯的态度,还牵扯到欧洲常规武器裁减协定中给俄罗斯和格鲁吉亚规定的限额。从主观方面来说,驻格军事基地对于解决国内问题和控制南加索局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俄不愿意撤出。从客观方面来讲,撤出人员和装备、关闭基地还需要一笔数额不小的费用,俄短时期难以筹措资金。1999年11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欧安组织首脑会议上,双方达成分阶段撤除俄军事基地的协议。协议规定从2000年8月1日起,俄将分四个阶段撤除两个驻格军事基地,到2001年7月31日,俄将第137号军事基地和古达乌达军事基昌凯地交还给格政府。关于另外两个基地的问题,格将与俄继续协商。
2000年8月1日,随着俄军驻南高加索集群司令安德烈耶夫中将一声令下,俄罗斯驻格第137号军事基地结束了驻防使命,转入撤除状态。该基地的第一批军事装备经巴统港运回俄罗斯本土,位于阿布哈兹的古达乌达基地稍后也开始关闭。但由于阿布哈兹地区的居民担心俄军撤离后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之间重新爆发战争,反对俄军撤离,俄并未全部撤出该基地的军事设备和人员。
2001年10月26日最后一批军事设备和部分军人的车队撤离后,古达乌达基地还保留有500-600名俄罗斯军人和153辆坦克,241辆装甲运兵车和140套火炮系统。继续驻留基地的俄罗斯军人主要负责保护俄军事设施和在阿布哈兹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任务。
俄军尚未撤离的第12号军事基地和第62号军事基地分别驻有2597人和2010人,共装备115辆坦克、2200辆装甲车和170门火炮。此外,俄军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还驻有约2000多人的维和部队。俄派驻阿布哈兹的维和部队编成2个摩步营、1个独立迫击炮连、1个道路工程营、1个工程兵连,以及数个服务保障分队,总兵力为1682人,装备114辆装甲车,189辆汽车和4架直升机。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有557人(编为1个步兵营),36辆装甲车,252辆汽车和9门火炮。

格谋求加入北约俄撤除全部基地

俄驻格第137号和古达乌达军事基地的撤离并没有使俄格关系得以改善。因为对于谋求加入北约的格鲁吉亚来说,俄罗斯军事基地的存在是一个极大的障碍。2002年,格鲁吉亚指责俄罗斯违反有关协定,利用军事基地向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分裂分子提供武器装备,要求俄罗斯在3年内撤除军事基地,并对基地内俄军行动采取限制措施。俄方则否认了格方的指责,时任俄第一副总参谋长的巴卢耶夫斯基称俄军“对其邻国格鲁吉亚的形势发展不会无动于衷”,也“不可能不带武器和军事装备就撤出格鲁吉亚”。在俄格围绕军事基地问题争论的同时,美国的支持又为格方注入了强心剂。美国在格美国防合作计划框架内向格提供了巨额军事援助和武器装备,举行了多次军事演习,培训了数百名高级军官。2003年底,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格鲁吉亚时明确表示,俄罗斯应该尽快撤除其驻格军事基地, 美方的态度使格方在俄军事基地问题上态度日趋强硬。萨卡什维利当选总统后,又多次要求俄罗斯就撤出军事基地问题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格方始终坚持3年撤离期限的底线。格方之所以要求3年期限,是为了尽早实现其加入北约的目标,希望依靠北约来加强其国防现代化,解决国内冲突。为实现这一目标,格鲁吉亚必须先将驻格俄军清除出境。俄罗斯出于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在谈判中分别提出了为期11年、8年和4年的撤军时间表。俄罗斯的理由是从格撤军之前要在俄罗斯境内兴建新的军事设施,这一工程巨大,至少需要十年以上时间,且俄尚未落实这笔预算资金。
2005年3月10日,格议会通过《关于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军事基地的决议》,宣布俄罗斯军事基地“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要求俄方在5月15日前就军事基地的撤出提出“具体的、令格方满意的”时间表,否则格方将单方面要求俄在2006年1月1日前“结束在格鲁吉亚的军事存在”。5月9~10日,布什总统在访问格鲁吉亚时再度表示“所有国家必须尊重格的领土完整”,美国务卿赖斯随后称美愿意为加快撤军进程做出努力。在美国的支持下,格议会还表示一旦俄方不能按期撤出,格准备采取停发俄罗斯军人入境签证,限制俄罗斯军事基地人员、装备、物资在格境内调动等措施。面对格鲁吉亚的强硬态度,俄罗斯表示不会于屈服讹诈,如果俄驻格军事基地的人员和武器安全受到威胁,俄罗斯不会坐以待毙。
经过此后几轮艰难的谈判,2006年3月31日,俄格两国在俄南部城市索契达成协议,宣布俄将在2008年全部完成从格境内的撤除任务,并签署了两项协议,就俄从格撤除军事基地的期限以及俄军事基地从格运出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俄格两国还在第比利斯成立了专门委员会,以监督协议的落实情况
虽然双方定于2008年最终完成撤军,但由于格俄两国矛盾不断,格方不断干扰驻格俄军的正常训练,俄军实际上提前完成了撤军进程。2006年底,位于第比利斯的俄军驻南高加索集群司令部关闭。2007年6月底,俄罗斯关闭了驻格阿哈尔卡拉基军事基地,并将该军事设施移交给格方。格方对此十分满意,因为俄军留下的是一个设施完备的军事城,基地占地128公顷,可容纳1.5万人,共有196幢大楼,包括7幢司令部大楼、7座兵营、3家食堂、1座军官楼、1家医院、2所学校和幼儿园、2所俱乐部以及一系列军事设施。2007年11月8日晚,随着最后一列运送俄军事装备的火车驶离第12号军事基地,俄军驻格军事基地全部撤除。其中一部分车辆和物资被运往俄驻亚美尼亚久姆里的第102号军事基地。

昔日俄军基地来日将属谁手?

尽管俄军已全部撤离驻格军事基地,但俄格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好转。相反,却变得更加复杂,并爆发了战争。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两国关系的根本矛盾没有得以解决。格鲁吉亚要求俄军撤出的目的在于尽早加入北约,彻底摆脱俄罗斯的影响,并依靠美国和北约保障其国家安全。而俄罗斯当时迟迟不愿撤军的重要原因在于,担心美国或北约军队进驻格境内,直接威胁到俄罗斯的安全。普京曾在2005年两国外长签署协议前表示。俄撤除驻格军事基地后,俄方不希望看到第三国军队出现在格鲁吉亚,并要求格方给予书面承诺。对此,格总统萨卡什维利予以拒绝,但表示可以给予俄口头承诺,“俄驻格军事基地撤除后,格鲁吉亚永远不会成为其它国家军队的通道或战略基地。格鲁吉亚愿意努力发展与俄罗斯的睦邻关系,而不是疏远俄罗斯”。但格方同时表示,这种口头承诺不能妨碍格鲁吉亚同意其它国家为了“某种行动的需要”在格境内“临时驻扎或部署军队”。格方的这一表态更使俄罗斯放心不下,对其南部安全的担心与日俱增。而这场突如其来的俄格冲突不仅为格加入北约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更为美国和北约进入南高加索地区提供了机会。看来昔日设备齐全的俄军基地恐怕要为北约军队所用了。

❸ 俄罗斯陆军部署情况

列宁格勒军区
军区司令部在圣彼得堡市,现任军区司令瓦列里�6�1博布雷舍夫大将,约3.3万名军人,军区部队构成有1个空降师、2个摩步旅、1个导弹旅、4个防空导弹旅、1个反坦克炮兵团、1个火箭炮兵团、2个炮兵旅、1个独立直升机团、数个装备储存基地和其它军事部队,约333辆坦克、939门火炮、500辆战斗装甲车、74架武装直升机和其它武器装备。
莫斯科军区
军区司令部在莫斯科市,现任军区司令伊万�6�1叶夫列莫夫大将,约74230名军人,辖区部署有2个集团军、2个摩步师、2个坦克师、2个空降师、1个独立摩步旅、1个炮兵师、3个炮兵旅、4个防空导弹旅、1个反坦克炮兵团、4个火箭炮兵旅、2个独立直升机团、3个独立直升机大队、2个军区训练中心、数个武器和装备储存基地和其它军事部队,约有2040辆坦克、2246辆战斗装甲车、1740门火炮、206架武装直升机和其它武器装备。
俄罗斯驻摩尔多瓦维和部队在战役上隶属于莫斯科军区,约1500人,包括1个独立摩步旅、1个防空导弹团、1个独立直升机分队、数个军事仓库,约装备104辆坦克、71辆战斗装甲车、89门火炮、数套“黄蜂”近程防空导弹系统、2架米-24武装运输直升机、5架米-8军事运输直升机。
北高加索军区
军区司令部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市,现任军区司令亚历山大�6�1巴拉诺夫大将,编制人数约6.8万人,构成如下:1个集团军、3个摩步师、1个空降师、2个炮兵旅、3个独立摩步旅、1个独立摩步团、3个防空导弹旅、2个火箭炮兵旅、1个火箭炮兵团、1个火箭炮兵营、3个反坦克炮兵团、3个独立直升机团、1个独立直升机大队、2个防空导弹旅、1个防空导弹团和其它军事部队,约有600辆坦克、1940辆战斗装甲车、755门火炮、70架武装直升机和其它武器装备。
俄罗斯驻外高加索地区军队集群也隶属于北高加索军区,战役构成为3个军事基地,第12军事基地约2590人,74辆坦克,80辆步兵战车,120门火炮,第62军事基地2000多人,40辆坦克,130辆战斗装甲车,不足50门火炮,第102军事基地2990人,74辆坦克,148辆战斗装甲车,84门火炮。
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军区
军区司令部在叶卡捷琳堡市,现任军区司令弗拉基米尔�6�1博尔德廖夫大将,约8万名军人,部队构成如下:1个集团军、3个摩步师、1个坦克师、1个独立摩步团、1个炮兵旅、1个火箭炮兵团、1个防空导弹旅、3个独立直升机团、2个独立直升机大队、3个军区训练中心、军区其它直属部队,有731辆坦克、1041辆战斗装甲车、650门火炮、16架武装直升机和其它武器装备。
西伯利亚军区
军区司令部在赤塔市,现任军区司令尼古拉�6�1马卡洛夫上将,许多军事部队仅由司令部及其保障分队组成,部队满编率低,具体人数不详,构成如下:3个集团军、4个摩步师、2个坦克师、2独立摩步旅、1个空降突击旅、1个炮兵师、1个炮兵旅、1个火箭炮兵旅、1个反坦克炮兵团、1个导弹旅、2个防空导弹渡旅、3个独立直升机团、2个军区训练中心、数个武器和装备储存基地、军区其它直属部队,约有4000多辆坦克、6000多辆战斗装甲车、4300多门火炮、35架武装直升机。
远东军区
军区司令部设在哈巴罗夫斯克市,现任军区司令尤里�6�1雅库博夫上将,许多部队仅由司令部和保障分队构成,具体人数不详,构成如下:2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军、5个摩步师、4个机枪炮兵师、1个坦克师、1个空降旅、2个摩步旅、1个机枪炮兵旅、1个炮兵加强旅、2个炮兵旅、1个火箭炮兵旅、1个炮兵团、2个火箭炮兵团、3个战役战术导弹旅、3个防空导弹旅、1个防空导弹团、5个独立直升机团、2个军区训练中心、数个武器和装备储存基地、军区其它直属部队,约有3900辆坦克、6000辆战斗装甲车、3000门火炮、85架武装直升机。
,,具体番号,,这个真的很难搞了

❹ 俄罗斯维和部队将前往纳卡,维和部队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

联合国维和部队不能主动攻击,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总司令是联合国秘书长。

部队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自愿提供。维持和平部队是由武装部队的分遣队组成,士兵可以配备轻型防御性武器。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戴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因为蓝色代表和平,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地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派遣军事观察团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另一种形式。

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组,需由安理会或大会决定,并征得有关各方同意,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织。观察组的人员由联合国成员国提供,由非武装的军官组成。它的使命是维持和平行动。在执行任务时,观察员不能携带武器,必须严守中立,不得卷入冲突的任何一方,更不能干涉所在国的内政。

❺ 世界上有哪几个国家有维和部队

分别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泊尔、韩国、约旦、乌拉圭、意大利、加纳、尼日尔爾利亚、法国、加拿大、英国、俄罗斯、巴西、波黑。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1956年苏伊士危机之际;
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维和部队士兵头戴天蓝色钢盔或蓝色贝雷帽,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
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人员,必须被送到设于北欧四国的训练中心接受特种训练,以熟悉维和部队的职能、宗旨、任务和进行特种军事训练;
2015年4月8日,中国第十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225名官兵被联非达团授予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授勋仪式在联合国尼亚拉超级营地举行。联非达团总司令梅拉中将以及南战区各部门和各出兵国指挥官参加了仪式。

扩展知识: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 联合国为帮助维护和恢复冲突地区的和平而组织的有军事人员参与的、但无强制执行权力的武装力量。简称维和部队。《联合国宪章》没有关于维和部队的规定。维和部队是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一项创新。 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使者。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冲突的扩大或防止冲突的再起,并为冲突的最终政治解决争取时间,创造条件。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体可分为两类: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团。前者一般由武装的军事人员组成,后者一般由非武装的军事人员组成。它们的任务是监督停火、停战、休战和撤军;观察并报告冲突地区的局势;隔离冲突各方,协助恢复冲突地区治安或维持冲突地区秩序;运送和保护人道主义援助;监督大选或公民投票等。 维和部队一般由安理会(个别情况下由大会)决定、组织和领导,并由秘书长指挥,通常具有以下4个特点:①须事先征得驻在国及其他有关各方的同意;②行动中严守中立,不干涉驻在国内政或偏袒冲突中的任何一方;③除自卫外不得使用武力;④维和行动是临时的和非持久的。 自1948年联合国首次在中东建立停战监督组织至1994年联合国派往塔吉克斯坦军事观察团,联合国共进行34次维和行动。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①早期阶段(1948~1955)。联合国先后派出两个军事观察团;②发展阶段(1956~1978)。联合国曾先后进行11次维和行动;③停滞阶段(1978~1987)。因美苏全面冷战,联合国没有出台新的维和行动;④振兴阶段(1988~1994)。因冷战的结束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联合国先后启动了21次维和行动。 维和部队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于198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维和部队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8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5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8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6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2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3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61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7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01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9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2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5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