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罗斯启用的大型水底太空望远镜,有着怎样的功能
萧银诺夫,联合核研究说:“贝加尔湖当然是唯一可以放置的湖泊,因为它的深度”,“淡水是非常重要的,水的透明也是如此冰盖2在2和半月内也非常重要。“
根据“中央社会”,俄罗斯科学家在13日推出了北半球最大的深水,计划更好地了解宇宙的生产和演变。
这个深水,Baikal-GVD,这是“Baikal-GVD”,它是“Baikal-GVD”,它在捷克共和国,波兰,俄罗斯,斯洛伐克,波兰,俄罗斯,斯洛伐克,波兰,斯洛伐克,开始观察最小的颗粒“中等的”。由于培养基非常难以检测,因此水可以用作有效的观察介质,并且科学家在水中确定了这种望远镜。当地时间3月13日,2021年3月13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是北半球最大的深水,在贝加尔湖正式启用。图片来源:Visual China
“Baikal-GVD”慢慢地通过了一座矩形洞,当天从湖冰切割,距离湖泊约4,000米,750至1300米,就像湖泊的一个浮动实验室。
联合核研究国家诺沃在冰冻贝加尔湖的雪中说:“中型望远镜在我们的脚下。”
他说,在几年内,这种望远镜可以扩大到1立方公里,它可以诱使美国南极研究站的“冰块”(冰块)。
俄罗斯科学家表示,“Baikal-GVD”是北半球最大的中子探测器,最大的集装箱湖帕卡尔是放置这个浮动实验室的理想场所。
萧银诺夫,联合核研究说:“贝加尔湖当然是唯一可以放置的湖泊,因为它的深度”,“淡水是非常重要的,水的透明也是如此冰盖2在2和半月内也非常重要。“
❷ 2000年航天技术有哪些
2000年是航天领域的重要年份,以下是一些2000年的航天技术和事件:
国际空间站(ISS):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长期驻留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抵达空间站。
火星探测:2000年10月24日,NASA的火星探测器“奥德赛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该探测器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对火星进行了广泛的勘测和探索,揭示了火星表面的水冰和其他重要特征。
欧洲火箭Ariane 5首次发射失败:2000年12月11日,欧洲航天局的Ariane 5火箭首次发射失败,这是Ariane 5历史上唯一一次发射失败。该事件导致航天局损失了几亿美元。
NASA的“先驱者10号”太阳系探测器:2000年1月19日,NASA的“先驱者10号”太阳系探测器成功掠过了海王星,并成为首个进入太阳系外层空间的人造物体。该探测器还在整个太阳系中发现了许多新的行星和其他天体。
俄罗斯的“莫斯科”号火星探测器:键腊桐2000年11月16日,俄罗斯发射了“莫斯科”号火星探测器,但该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坠毁,导致了严重的失误。
中国发射长征三号火箭:2000年5月,中国成功发射了长征三号火箭,将“天宫一号”试验舱送入轨道。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进入太空的亚洲国家。
总的来说,2000年是航天领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中包括国际空间站稿坦的建设局衡和火星探测等项目的开展。
❸ 历史上所有的火星探测器有哪些
1962年前苏联火星1号探测火星失败
1965年美水手4号探测器飞越火星
1971年前苏联火星2号在火星着陆
1972年美水手9号沿火星轨道飞行
1976年海盗1号和2号在火星着陆
1989年福波斯1、2号飞往火星途中失踪
1993年火星观察者抵火星轨道前失踪
1996年俄“火星-96”发射失败
1997年火星环球勘探者进入火星轨道
1997年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着陆
1998年美国发射火星气候探测器
1999年美发射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
2003年美国发射了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器着陆
2003年欧洲发射“火星快车”
2007年美国发射凤凰号火星极地着陆探测器
2009年俄罗斯探测“火卫一”
❹ 复杂而遗憾的火星96任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首次深空探测项目
作者 LM-51D-YZ4D2
1.1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深空项目.
前苏联原计划在两次火卫一探测计划之后进行火星地表研究项目,计划于1992年发射。后来因为资金问题推迟到了1994年。该计划需要在1994年发射两个轨道器,每一个都会携带 火星悬浮气球 并且向火星表面发送 小型着陆器 。随后1996年的第二个窗口期内计划向火星发射另外两个轨道器,并且部署 火星表面巡视器 。最后在1998年发射 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
后来经过计划修改,计划被调整为1994年发射一个携带小型着陆器和穿透器的轨道器,1996年发射第二个轨道器,配备一个火星气球和一个巡视器。按照计划,它们分别被称为火星-94(Марс-94)和火星-96(Марс-96)。
火星-96探测器执行MTI插入点火的效果图
1991.12.25,苏联解体 。随着新生的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资金匮乏,1994年的计划被推迟到了1996年,而1996年的计划被推迟到1998年(所以原Марс-94变成了Марс-96,同理原Mapc-96变成了Mapc-98)。
这就是俄罗斯第一次深空探测工程:火星-96(编号 M1 520 )
1.2 从火卫一探测工程到火星96.
随后IKI内部出现了是否在1992年复现两次火卫一任务亦或设计一个新任务的争论。
在两次火卫一探测计划进行的同时,后续计划已经开发,并且被命名为“哥伦布”。计划分别在1992和1994年发射火星巡视器。但是到了1989年,苏联政府没有足够资金来支持项目,于是计划被推迟。改为1994年发射——正如1.1中提到的。1994年任务的第一笔研发资金在1990年4月到位,并且法德同意提供等价于1.2亿美元的研发支持。
在1984年发射的两个织女星多目标探测器任务中,都携带了前苏联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两个 金星悬浮气球探测器 。这两个气球探测器取得了极大成功,于是前苏联计划在火星探测器上也部署这种气球探测器。
同样的,一种新型巡视器的也将用于该任务。该巡视器设计质量达到 200kg ,配备有RTG电源,极速可以达到 500m/h ,设计寿命 1-1.5个火星年 ,设计漫游行程 500km 。
按照计划,该巡视器配备有以下科学研究设备:
• 4个全景摄像机,可以拍摄火星全景图像
• 一个用于大气分析的4级质谱仪
• 一个激光悬浮微粒光谱仪
• 一个地表分析用可见光-红外光谱仪
• 用于揭示土壤磁属性的若干个磁体
• 一个用于探测地层结构的无线电探测器,最大探测深度达到150m
• 一个气象探测器
• 一个机械臂,用于采集样本,带有土壤观测摄像机,两个光谱仪(其中一个用于分析土壤含铁矿物)和一个气体分析仪用于确定痕量气体。
原计划的火星-94,包括一个气球和一个巡视器
然而,由于资金问题,这两个令人激动的探测器被推迟到原计划的1996年,并且降低1994年任务的复杂度——当时计划仅携带一个类似Mapc-3的着陆器的缩小版着陆器和沃尔纳德斯基研究所提供的新型穿透器。
然而,苏联解体后带来的经济衰退导致俄罗斯航天局(RSA)得不到足够的研发资金,担心1994年计划的发射不够顺利的RSA于是将其推迟到1996年发射,而1996年计划被推迟到1998年发射。RSA将其优先级提到最高,提供了全力支持——如果不是要承担国际义务和西方资金的介入 该计划原本可能被取消。
但是因为经济低迷,俄罗斯政府还是不能提供承诺的全部资金。RSA从低优先级任务中抽调了一部分资金,西方合作方又提供了1.8亿美元的资金。到1996年初期,RSA已经欠债8000万卢布,为了完成火星-96的最终整合和测试。
最终,历尽艰难之后,装载着火星-96探测器和Fragat ADU的Proton K-Blok D-2火箭推到了发射台。并于 1996年11月16日 拜科努尔当地时间 20:48:53 发射升空。
2.1 火星-96的任务目标.
火星-96探测器由六个部分组成:火星-96轨道器主体,两个微型火星着陆器,两个穿透器和Fregat ADU。 计划进行对火星当前状态和过去演变的全面研究,包括研究大气、地表及内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2.2 火星-96的任务序列和机动/着陆计划.
火星-96采用类似两个火卫一探测器的发射任务序列:由Proton K-Blok D-2火箭将火星-96探测器送入大椭圆轨道,Blok D分离后Fregat ADU点火将探测器送入地火转移轨道。最优发射时间是1996.11.16。
10个月巡航后,1997年9月,Fregat ADU执行MOI(Mars Orbit Inject,火星轨道插入),随后抛弃ADU。
在执行MOI前4-5天,两个微型着陆器会与主体分离并转入 12rpm 的自旋稳定。随后ADU进行一次偏移机动拉正近火点。俄罗斯人为两个着陆器选择了三个着陆区:41.31 N,153.77 W的阿卡狄亚,32.48 N,163.32 的亚马逊。备用着陆点则位于3.65 N,193 W。
MOI后火星-96轨道器会进入 500km 52000km ,倾角 106.4 的环火星轨道,并且逐步降低到周期为 43.09 小时的7:4火星周期轨道。近地点为300km。
两个穿透器会在抵达预定轨道后7-28天内部署,设计落点是阿卡狄亚和乌托邦平原。它们会进入75rpm的自旋稳定,分离后使用减速火箭再入。两个穿透器分离后ADU被抛弃,轨道器使用一个小的发动机进行轨道维持。一个穿透器会部署在一个着陆器附近,另一个则会部署至少差90 的位置,来为测震仪提供良好的基线。
轨道器设计寿命为1个火星年。每个月进行一次1-2m/s的轨道修正。
2.3 火星-96探测器的布局.
火星-96探测器布局类似两个火卫一探测器,轨道器在上,Fregat ADU在下。两个着陆器位于轨道器上方,而两个穿透器被布置在Fregat ADU上。
火星-96探测器三视图
探测器高 3.5m ,宽 2.7m ,在太阳能板展开后宽度为 11.5m 。
发射质量: 6824kg
轨道器干质量:2614kg
穿透器:88kg 2
着陆器:120.5kg 2
连接机构:283kg
ADU干质量:490kg
燃料:2832kg
姿控肼:188千克
3.1 火星-96轨道器的科学仪器及使命.
火星-96轨道器基于火卫一探测器的轨道器研发,仍然使用加压平台。计算机和用于科学研究的大多数航天电子设备、热调节设备、通信设备、电池和电子设备被固定在环形加压平台上。加压平台之上是一个扁平的甲板,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两个着陆器进入系统和仪器。太阳能电池上还安装有低增益天线和姿控系统。
环形加压平台上安装有一对扫描平台(一个三轴 TPS 和一个双轴 PAIS ),可以精确调整摄像机和光谱仪的方向。结构一侧安装高增益天线,另一侧安装中增益天线。高增益天线不能控制指向,设计对地通信码速率为 130kbps 。热控、导航及星敏感器也安装在环形加压平台之上。
因为火卫一探测器的前车之鉴,西方表示对它的计算机不信任并且由欧洲方提供了新的,更加强大的导航计算机。
火星-96轨道器有12个用于研究火星大气和地表的仪器,7个用于研究等离子体、场、颗粒和电离层成分的仪器,以及5个进行太阳和天体物理研究的仪器。它们位于两个扫描平台(TPS和PAIS)和太阳能电池板上。ARGOS包和导航摄像机位于TPS上,而SPICAM、EVRIS、PHOTON
位于PAIS上。
研究火星大气和地表的仪器:
• ARGOS HRSC多功能立体高分辨率电视摄像机 (德国[西德]-俄罗斯)
• ARGOS WAOSS广角立体电视摄像机 (德国[东德]-俄罗斯)
• ARGOS OMEGA可见光和红外绘图光谱仪 (德国-俄罗斯)
• FPS行星红外傅立叶光谱仪 (意大利-俄罗斯-波兰-法国-德国-西班牙)
• TERMOSKAN绘图辐射计 (俄罗斯)
• SYET高分辨率绘图分光光度计 (俄罗斯-美国)
• SPICAM多通道光学光谱仪 (比利时-法国-俄罗斯)
• UVS-M紫外分光光度计 (俄罗斯-德国-法国)
• LWR长波雷达 (俄罗斯-德国-美国-奥地利)
• PHOTON伽马射线光谱仪 (俄罗斯)
• NEUTRON-S中子光谱仪 (俄罗斯)
• MAK四级质谱仪 (俄罗斯-芬兰)
HRSC由西德提供,WAOSS由东德提供,后来二者整合至统一项目之中。ARGOS包中每个仪器都是一个推扫式扫描器,采用 5184 像素的CCD平行线性阵列。窄角摄像机有9个阵列,用于 多光谱、光度测量和立体成像 ,分辨率 12m 。广角摄像机拥有3个阵列,用于 立体成像 ,分辨率 100m 。
TPS平台拥有一个称为 MORION-S 的机载处理单元,重 25.3kg ,包括一个重 21kg ,和ESA合作制造的固态内存系统。容量为 1.5GB ,用于降低传输要求。同时TPS上还有一个重 23.7kg 的OMEGA,用于 测量大气成分和绘制地表成分。
重 28kg 的TERMOSKAN用于 测量风化层的热属性 。
12kg 的SVET用来 分析地表和悬浮微粒的光谱 。
20kg 的PHOTON用于 绘制地表元素成分 。
8kg 的NEUTRON-S用来 确定冰和水的丰度 。
35kg 的LWR用于 探测近地表层,衡量垂直结构和冰沉淀 。也可以 测量电离层中的电子分布,以及电离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 。
25.6kg 的FPS用于 绘制二氧化碳分布图,并测量大气温度,风和悬浮颗粒 。
46kg 的SPICAM 利用太阳和恒星掩星数据来得到水蒸气、臭氧、氧和一氧化碳的垂直分布图 。
9.5kg 的UYS-M用来 绘制火星上层大气中的原子氢、氘、氧和氦及其星际介质结构图 。
10kg 的MAK用来 测量上层大气中的离子和中子的成分和分布
研究等离子体、场、颗粒和电离层成分的仪器:
• ASPERA-C能量-质量离子光谱仪和中子粒子成像器 (瑞典-俄罗斯-芬兰-波兰-美国-挪威-德国)
• FONEMA快速全向非扫描能量-质量离子分析仪 (英国-俄罗斯-捷克-法国-爱尔兰)
• DYMIO全向电离层能量-质量离子分析仪 (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
• MARIPROB电离层等离子体光谱仪 (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德国-匈牙利-爱尔兰-俄罗斯-美国)
• MARENF电子分析仪和磁力计 (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匈牙利-爱尔兰-俄罗斯-美国)
• ELISMA等离子体波仪表 (法国-保加利亚-英国-欧洲空间局-波兰-俄罗斯-乌克兰)
• SLED-2低能带电粒子光谱仪 (爱尔兰-捷克-德国-匈牙利-俄罗斯-斯洛伐克)
12.2kg 的ASPERA用来 测量离子和快速中性粒子的能量分布 。
10.7kg 的FONEMA用来 测量上层大气等离子体的动态和结构 。
7.9kg 的MARIPROB和7.2kg的DYMIO用于为以上仪器 提供数据补充 。
12.2kg 的MARENF可以 分析等离子体电子 ,其携带的两个磁通量磁力仪可以用来 测量星际间及火星轨道内的磁场 。
12kg 的ELISMA用来 测量火星环境中的等离子体波 ,其配备有3个朗缪尔探测器和3个搜索线圈磁力仪。
3.3kg 的SLED-2用来 在星际航行及火星环境中测量低能宇宙射线 。
进行太阳和天体物理研究的仪器:
• PGS精密伽马射线光谱仪 (俄罗斯-美国)
• LILAS-2宇宙和太阳伽马射线暴光谱仪 (俄罗斯-法国)
• EYRIS恒星振荡光度计 (法国-俄罗斯-奥地利)
• SOYA太阳振荡光度计 (乌克兰-俄罗斯-法国-瑞士)
• RADIUS-M辐射剂量监控器 (俄罗斯-保加利亚-希腊-美国-法国-捷克-斯洛伐克)
25.6kg 的PGS用于 在星际航行期间测量太阳耀斑 ,然后 在火星轨道上测量伽马射线辐射 。
5kg 的LILAS-2用于和地球轨道上的若干航天器和Ulysses探测器共同 进行太空伽马射线暴定位 。另外还计划 通过火星掩星观测来研究其天体来源 。
1kg 的SOYA和 7.4kg 的EVRIS光度计分别用来进行 日震和天体震动测量 。
RADIUS-M用于 获取未来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的相关数据 。
3.2 火星-96着陆器的科学仪器及使命.
两个着陆器或者说“小型站”被安装在火星-96顶端,类似M-71和M-73(Mapc-2和Mapc-3)的着陆器。只不过要小的多。
火星-96着陆器地面试验
着陆器尺寸:
直径:60cm
质量:30.6kg
有效载荷:8kg
进入器总质量:120.5kg
前为“小型站”,左后为火卫一-2的DAS小型着陆器,右侧为原计划携带的火星巡视器
着陆器在MOI前4-5天分离,在100km高度开始进入火星大气,速度为 5.75kmps ,进入角为 11 -21 。开始EDL后大约180s,在19-44km高度,200-320m/s的速度下展开降落伞。10s后抛弃减速伞,通过一个130m的线束展开着陆器。在大约4-18km高度,20-40m/s的速度下着陆器气囊充气,来承受20m/s的着陆速度。着陆器撞击地表瞬间降落伞被切断,并且开始翻滚至停止。然后气囊从接缝处裂开并且被分离。随后着陆器4个三瓣式结构展开,其中三个可以通过弹簧把仪器部署到较远的地方。
每个着陆器配备有两个咖啡杯大小的RTG,每个RTG可以提供220mW的功率。对环绕器上行码速率2kbps,下行码速率8kbps,轨道器提供UHF中继。为度过火星夜晚,着陆器配备有8.5W的加热器,设计寿命为1个火星年。
着陆器配备科学仪器:
EDL阶段:
• DESCAM下降成像器 (法国-芬兰-俄罗斯)
• DPI三轴加速计及用于温度和压力测量的传感器 (俄罗斯)
着陆后:
• PANCAM中央桅杆全景摄像机 (俄罗斯-法国-芬兰)
• MIS中央桅杆气象仪表系统 (芬兰-法国-俄罗斯)
• OPTIMISM测震仪、磁力计和倾角仪 (法国-德国-俄罗斯)
• APXα粒子、质子和X射线光谱仪 (德国-俄罗斯-美国)
• MOX氧化剂传感器 (美国-俄罗斯)
“小型站”的科学仪器布局
DESCAM用于在着陆器底部拍摄图像来为着陆后的全景拍摄提供背景。它带有一个 400 500 像素的CCD,在气囊分离的同时被抛弃。
DPI用于使用其配备的加速计、温度及压力传感器来测量EDL期间的温度,压力和密度分布图及着陆动态情况。
PAMCAM可以提供 6000 1024像素 的 360 60 全景图。
MIS气象包被安装在可展开桅杆上方,用于测量火星表面的温度、压力、湿度、风和光学深度。其中的ODS光学传感器能够在270、350和550nm三个窄波段以及250-750nm的宽波段下可以测量天顶处的直射太阳光和散射光。DPI用于测量温度和地表风速。APX自重仅0.85kg,用于研究氧化剂,来验证Viking探测器着陆器所做的推断: 火星土壤富含氧化剂,不利于生命存活 。
3.3 火星-96穿透器的科学仪器及使命.
穿透器由沃尔纳德斯基研究所研制。被安装在ADU侧面。用来穿透火星土壤并且进行科学研究。
火星-96携带的穿透器设想图
穿透器尺寸:
前体直径12cm
后体直径17cm
漏斗状尾部最大78cm
长2.0m
总重88kg
穿透器自重45kg
有效载荷4.5kg
火星-96的穿透器
穿透器与ADU分离后,一个固体火箭会在远火点进行30m/s的减速,随后被抛弃。穿透器以75rpm的速度自旋稳定,随后给其柔性防热减速系统第一阶段充气。在分离后21.5h进行EDL,速度为 4.6-4.9kmps ,进入角为 12 。随后给柔性防热减速系统第二阶段充气使其充分展开,EDL开始后6min,穿透器会以约 75m/s 的速度撞击火星表面,并且通过一个储液罐来吸收约 500G 的冲击。穿透器前体会与后体分离并且钻入地下约 6m ,后体则刚好卡在火星表面,二者通过线圈型电缆连接。随后,后体桅杆展开,部署实验仪器。
火星-96部署穿透器
穿透器对环绕器码速率为8kbps,其通过一个0.5W的RTG和150W•h的锂电池供电,设计寿命为1火星年。
穿透器携带的科学仪器:
地表以上后体:
• TVS电视摄像机 (俄罗斯)
• MEKOM气象传感器 (俄罗斯-芬兰-美国)
• IMAP-6磁力仪 (俄罗斯-保加利亚)
地表以下后体:
• PEGAS土壤分析伽马射线光谱仪 (俄罗斯)
• TERMO测量热流的温度传感器 (俄罗斯)
前体:
• KAMERTON内部结构测震仪 (俄罗斯-英国)
• GRUNT土壤力学测量加速计 (英国-俄罗斯)
• TERMO测量热流的温度传感器 (俄罗斯)
• NEUTRON-P水检测中子探测器 (俄罗斯)
• ALPHA土壤分析质子光谱仪 (俄罗斯-德国)
• ANGSTREM土壤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仪 (俄罗斯)
穿透器的科学仪器布局
GRUNT用于 在撞击和穿透过程中测量地表属性 。
KAMERTON用于 搜索火星活动 。
TERMOZOND用于 测量热流,并提供关于热扩散率和热容量的数据 。
TVS线性摄像机拥有 2048 个像素,可以 拍摄现场全景图像 。
MEKOM用于 监控温度和风速 。
IMAP-6用于 测量本地火星磁场 。
4.1发射.
1996年11月16日,Proton K-Blok D-2在LC-200/39发射升空,当时是拜科努尔当地时间20:48:53。前三级工作正常。按照计划,Blok D-2第一次点火将把探测器送入一个低停泊轨道,随后第二次点火进入一个大椭圆轨道。
然而,Blok D-2的第一次点火没有执行或者仅执行了20s就提前关机,把Blok D-2扔在了 80km 320km 的轨道上,随后Blok D-2自动分离,Fregat ADU点火将探测器送入了 87km 1500km 的轨道。11月17日,Blok D-2在复活节岛到智利海岸间再入。11月18日,火星-96探测器化作一团流星在智利上空再入,被认为坠落在智利与玻利维亚接壤的安第斯山脉中。
通过搜索,没有找到航天器的碎片,也没有找到其携带的,安装在能够承受高热和撞击的托盘上的RTG。
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陷入经济危机,大部分的远洋航天测量船都被召回,随后被卖掉,导致在关键的点火点没有船只测控,因而甚至无从而知究竟是Blok D-2故障还是航天器发出了错误的关机指令,这是极难判断的情况。
5.1对火星-96发射失利带来的反思.
火星-96这个高度复杂且目标宏大的任务的失败是行星探测 历史 上的重大损失,其工程系统、观测平台、科学仪器和附属飞行器都比以往的任何行星探测任务都要多,并且计划进行大量的测量。如果成功,其带来的数据和发现将是惊人的。另外, 这种高度国际合作的,相当复杂昂贵的探测任务,一旦失败,在其后的很多年都不会开展此类行星探测任务 。火星-96的失败使得俄罗斯的深空项目大伤元气,直到2011年才开启另一个火星探测计划,这就是福布斯-土壤探测器。
从火星-96到福布斯-土壤,过了整整15年,可惜15年后,福布斯-土壤也化作另一道流星,烧毁在太平洋上空。
❺ 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国家有哪些
截至2020年,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国家有:美国、前苏联(俄罗斯)、日本、印度、中国、阿联酋。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地区有:欧空局。成功18次,成功率不足40%,其中着陆任务17次,成功8次,成功率不足50%。
截至2020年,在全球发射的47个火星探测器里边,美国以22个和前苏联(俄罗斯)20个承包了其中的42个。美国有5次成功实现火星软着陆并传回了大量的数据。
前苏联(俄罗斯)还没有实现完全意义的软着陆,前苏联1971年发射的“火星3号”着陆后因为遇见火星沙尘暴只工作了20秒便失联,没有传回任何有效数据。
日本曾经在1998年7月3日发射过火星探测器,但由于技术故障,探测器在茫茫太空飞行了5年后被放弃,此后再没尝试。
欧空局曾经在2003年以及2016年用俄罗斯火箭发射过两次,两次都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但软着陆时出现意外。
印度曾经在2013年10月5发射过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在美国的帮助下,曼加里安号于2014年9月24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这是印度第一次对火星进行探测就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曾经在2011年搭载俄罗斯“天顶号”运载火箭升空,但未能成功入轨。
发射升空的阿联酋火星探测器,是用日本的火箭发射的。
❻ 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有哪些
有火星探测器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阿联酋、欧洲。
1960年,前苏联向火星发射了火星1A号探测器,它是人类探测火星的开端。1964年,美国成功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
2013年,印度发射了曼加里安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入轨火星并向地球传回了清晰影像。这也是亚洲第一台成功探测火星的探测器。
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发展:
祝融号”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执行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个阶段!
2020年7月23日,“祝融号”探测器乘载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空。“祝融号”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到5吨左右,是世界上最重的火星探测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火星探测器
❼ 俄罗斯计划2025年前“重返月球”
中国航空报讯: 1976年,苏联发射了最后一台月球登陆器“月球-24”号,现在, 俄罗斯希望继续此前的探月事业。据美国太空网5月7日报道,俄罗斯计划2025年前将3款探测器送上月球。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 下属知名航天企业拉沃奇金科研生产联合体总裁弗拉基米尔·科尔梅科夫表示,新航天器分别名为“月球-25”号(Luna-25)、“月球-26”号(Luna-26) 和“月球-27”号(Luna-27)。
科尔梅科夫此前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月球-25’号探测器目前处于组装和初试阶段,希望2021年我们能成功发射这款探测器。”
Roscosmos官网发布的消息称,“月球-25”号探测器应该可以在明年3月完成,该机构希望明年10月1日发射。据俄罗斯媒体此前报道,“月球-25”号探测器将在月球南极地区寻找水的痕迹,并测试软着陆技术。据悉,ESA将为该任务提供视频摄像机和地面支持团队。
“月球-26”号将绘制月球表面地图;而“月球-27”号将在欧洲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在月球着陆,并对月壤、覆盖月球表面的岩石和尘埃开展研究。科尔梅科夫说:“我们非常有信心,‘月球-26’号、‘月球-27’号能分别于2024年和2025年成功发射。”
俄罗斯的探月计划不止于此。2027年,“月球-28”号探测器将携带一辆小型漫游车,并将月球岩石送回地球;而之后发射的“月球-29”号会携带一辆更大的月球车。
如今,月球是个受欢迎的目的地。中国的“嫦娥四号”在一辆月球车的陪伴下,已在月球背面呆了一年半;“嫦娥五号”也拟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射,并将月球物质样本带回地球。美国正在开展“阿耳忒弥斯”(Artemis) 计划, 拟2021年让机器人登陆月球表面,并在2024年将宇航员送往月球南极。
当然,并非所有登月任务都取得成功。去年,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探测器和印度的“月船2”号着陆器就“折戟”月球表面。科尔梅科夫并表示,他很有信心俄罗斯的探测器不会重蹈这两款探测器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