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当前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包括什么

当前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包括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14 05:57:02

A. 俄罗斯军事战略是什么

俄罗斯军事战略是欧陆霸权

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名称:“积极防御,攻防兼备”

俄罗斯:实行"现实遏制"核战略

普京就任俄总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开始重新评估自身军事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2000年1月和4月,普京先后签署的《国家安全构想》和《军事学说》,为新世纪俄军事改革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在外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直接干预行动不断升级,最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俄罗斯的海外利益和安全受到挑战。而内部现实威胁主要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及其所进行的恐怖活动,尤其是近年来车臣非法武装的分裂活动更是直接威胁着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此,普京提出俄军事安全战略的目标是凭借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威胁,巩固传统势力范围,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确保经济不受影响。

普京奉行"国家强大首先要有强有力的军队作保证"的方针,提出了较为务实的军事改革思想。其目标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机动快速灵活、善于完成国防任务并能制止任何武装冲突的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基于此,俄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继续裁军,减员消肿;调整军种结构,优化指挥体制;积极推行军队的职业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现行的义务兵役制;加强常备部队建设。

21世纪初俄将奉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其实质就是"核遏制"战略或"加强核遏制"战略。普京首次将"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作为条文颁布,正式提出了"核遏制"战略,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原则,以"核还击-迎击"为主要作战样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核还击",以提高核战略的主动性和适应范围。

首先,提高战略核力量的威慑和打击能力。在强化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主要是加快生产和部署有很强突防和摧毁能力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到2010年其装备总数将超过100枚,可基本实现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换装。而在这一时期美反导系统对新型战略导弹的拦截能力只为7-10枚,这样就可保障俄对美仍有足够的核威慑能力。在增强海基核力量方面,目前已开始建造新一代战略导弹潜艇,预计到2010年,俄可能拥有约1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其次,增强战略核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2001年,俄战略火箭兵新组建了一支1.3万人的值班部队,可通过40余条通信线路对所属部队实施24小时的监控,大大提高了现役战略导弹的安全性和战备程度。同时,2010年前战略导弹部队将全面装备新型计算机,届时其作战指挥系统的效率可提高20%。

第三,促美共同削减战略核力量。俄凭目前的经济条件根本无力维持数量庞大的核武库,按照"质量"和"合理足够"的核武发展原则,进一步核裁军势在必行。但俄又不愿就此失去核大国的地位,为在一定程度上与美保持核均势,普京积极促美共同核裁军。2002年5月24日,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规定俄美两国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将核弹头数量削减到1700-2200枚。

在综合国力衰退、常规力量无法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相抗衡的情况下,俄将核武器作为维护大国地位、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国军事安全、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的有效因素,同时也是维持与美低水平战略平衡、遏制北约东扩的主要盾牌。(中宣部《时事报告》李冬)

B. 俄罗斯的新安全战略

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安全战略》的总统令。该总统令的宗旨,是加强联邦执法机关、各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俄各组织和公民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付出的努力。被称为俄罗斯联邦“综合性基础文件”,阐述了在国防、内政、外交及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应对手段,界定了俄国家安全利益所在。这个文件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详细盘点,将新的挑战、传统威胁和经济安全确定为重中之重。

新安全战略指出,俄罗斯克服了由苏联解体导致的政治及社会经济领域的系统性危机后果,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并开始恢复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与此同时,俄也面临着与10年前完全不同的形势和问题,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进入长期战略发展的高水平时期。俄现在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应对方法。正如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说,新国家安全战略保持了国家安全领域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反映了俄国家发展重点及国家利益体系,其主要思想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新安全战略指出,北约主导的全球及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架构存在的缺陷、国际法律制度及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对国际安全保障构成威胁。大国矛盾及某些国家反复以单边武力手段解决国际矛盾的可能性,对俄国家利益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为应对上述威胁,俄将继续进行军事改革,同时保留战略核武器潜力,完善军队组织指挥结构和部署体系,增加常备部队数量。军队改革新任务是,建立由联邦行政机关负责的部队装备统一采购体系,以及建立统一的军队后勤和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在长远的未来,国际政治的注意力将集中于争夺能源产地。在争夺资源时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这可能打破俄罗斯及其盟国边境附近地区的现有力量平衡。而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大大降低了维护全球及地区稳定的可能。俄为维护国家利益,将推行“合理和务实的对外政策”,避免军备竞赛等耗费巨大的对抗。此外,俄将积极参加多边合作,与独联体国家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是俄外交的优先方向。

新安全战略强调,经济安全问题对其他安全问题影响巨大。从造成损失的规模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与大规模战争相提并论。经济安全甚至超越传统安全问题,被提到了俄未来战略安全保障的首要位置上。特别强调俄罗斯国家安全状况,直接取决于国家经济潜力等因素。俄未来经济领域中的主要战略风险包括:国家无力改变能源出口模式、本国经济的竞争力低下、对本国资源丧失控制权等。同时指出,俄经济发展思路,在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国家重点经济产业,开发新的能源产地,以及完善银行体系和金融服务行业。

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这份战略文件指出,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在能源争夺上,俄罗斯可能面临若干场争夺资源的战争,而俄罗斯将不惜使用武力来捍卫本国利益。

俄罗斯曾在1997年和2000年通过类似的国家安全学说,而新的安全战略则明确了未来10年俄在国防、内政、外交及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应对手段。文件共13页,其中确保能源安全成为焦点之一。文件说,在长远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集中于争夺能源。在争夺能源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这可能打破俄罗斯及其盟国边境附近地区的力量平衡。

世界主要国家也在为控制能源展开竞争,其范围涉及中东、巴伦支海大陆架及北极其他地区、里海和中亚地区。对于资源丰富的北极,俄罗斯一直坚称,没有打算将北极军事化,但分析人士认为,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对能源争夺战的阐述,则暗示俄罗斯可能使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尤其因为全球变暖使在北极开发变得更可行的情况下。近年来,北极争夺战悄然兴起,美国、挪威、加拿大和丹麦目前都已经加入了对北极大陆架的争夺战,这里埋藏着数十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拟在北极建军事基地。为捍卫俄北极利益,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详细规划:2011年前,俄罗斯将完成对北极地区的地理勘探,以获得可以证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区域是俄大陆架延伸的足够证据;2012年至2015年,俄罗斯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拥有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北极资源。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还提出在北极边界建立“军事基地”,从而在不同的军事和政治局势下,保证安全。

此外,俄将积极参加多边合作,与独联体国家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是俄外交的优先方向。文件还指出,俄罗斯将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关系。

C. 俄罗斯目前奉行的军事战略是什么

现实遏制

D. 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是什么

苏联时候战略是灭了美国、统治全球。
现在的俄国估计没什么战略了,一蹶不振。

国民经济结构糟糕。平时也就卖卖资源,这几年煤石油天然气涨价,日子还不错。

怀念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的风光,现在没实力了还要强充老大。没事和美国、欧洲打打嘴仗,和东欧打打真仗,把地球上的国家都得罪光了。

人口越来越少,只有一亿多。自己国家人民都往欧洲跑。还拒绝移民,和世界第一的领土面积越来越不相称,所以老寻衅中国,因为人少镇不住地,晚上睡不着觉怕中国哪天跑来把原来从清朝抢走的土地再夺回来。

俄罗斯的未来前景是暗淡的,而且国家覆灭的危险很大,因为他树敌太多,自己本身又是块肥肉,将来一旦衰落无人救护,很可能会被群起灭之

E. 谁能详细谈谈俄罗斯当前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

对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综合评论
一、 俄罗斯"实现遏制"战略的主要特点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核威慑为基础,以常规力量为实战手段,灵活地把机动能力强的作战部队(机动部队)和固定部署的作战部队(掩护部队)结合运用的积极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在战略指导上,突出战略核力量的威慑作用和常规机动力量的实战作用,遏制和反击来自任何方向的侵略,以维护和保卫俄罗斯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在作战理论上,强调攻防结合,机动作战,一旦威慑失灵发生武装冲突时,在利用一线掩护部队抗击的同时,迅速出动部署在纵深地区的快速机动部队,增援一线部队作战,改变兵力对比,采取各种灵活、积极的作战行动,争取速战速决,随着战争的逐步升级,必要时则动用战略预备队,以实现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军队建设上,保持一支常备不懈的战略核力量的同时,重点突出常规机动力量的建设,建立一支规模适中、装备精良、机动性强、指挥灵活、能可靠维护俄大国地位和传统利益的现代化军队;在战略方针上,以防止和应付局部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为主要目的,实施前轻后重的战略部署,力求建立攻防兼备,能应付各种武装冲突和战争的作战体系。该战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积极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积极防御战略。它既不同于前苏联时期奉行的"积极进攻"战略,强调进攻是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防御处于辅助和次要的地位;也不同于后苏联时期奉行的"单纯防御战略",把防御作为军事行动的基本类型,而是在坚持战略防御的同时,强调战役和战术行动中的进攻和防御并重、攻防结合、灵活运用,以一种更加务实的态度重新确定防御和进攻在未来战争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俄军认为,"军事学说政治上的防御方针是指该国反对把战争作为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和不准备对任何国家首先发起进攻,而作战方法则是指导战争爆发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方法,这是在完全不同情况下起作用的两种因素,因此两者不一定吻合的,战争爆发之后,交战双方都不会在采取何种作战方式上束缚自己的手脚,防御一方在抗击侵略同时也将采取非常坚决的行动,对敌军整个部署纵深实施火力突击,为全歼敌人而实施积极防御,既包括首先向侵略国领土及最重要的军事目标实施突击,也包括打到敌国领土上去,使敌人无法恢复力量和重新进行侵略。""在未来战争的战役和战斗中采取何种作战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应选择最符合业已形成的局面并能夺得主动权和打击侵略者的作战方式和手段,而不应拘泥于某种固定的作战类型。""武装力量的准备应能实施各种类型的军事行动,不论是防御,还是进攻,战争需要什么,陆海军应有针对性地训练什么。"以上表明,俄"现实遏制"战略正式放弃了后苏联时期"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首先动用武力"、"不越过边界"的防御理论,具有更加灵活、动植物的性质。
(二) 核威慑性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所采取的主要军事手段是战略核力量和常规机动力量,前者主要用于威慑,后者则主要用于实战。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治承诺,突出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俄"现实遏制"战略的重要特征,也是俄全面转入战略防御,在被动中争取主动而对核力量的一种积极战略运用。1994年11月4日,格拉乔夫在俄全军高级指挥员会议上指出:"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今天战略核力量仍然是安全的主要保障,是制止可能出现的侵略的主要因素。他在布鲁塞尔会见北约代表时说得更为明确:"俄罗斯不再把核武器视为一种实施军事行动的手段,而把它作为一种威慑手段。"俄新的军事学说也明确规定:"俄罗斯联邦在核武器领域的政策目标是,通过遏制对俄罗斯联邦及其盟国发动侵略来消除核战争的危险。"目前,俄罗斯核威慑思想已与美国的核威慑战略在本质上趋于一致,所不同的是俄罗斯在现阶段重视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把核武器作为遏制对俄及独联体国家发动战争的主要手段。1994年,俄着名军事理论家加列耶夫大将在接受《红星报》编辑部采访时强调指出,为了贯彻核威慑思想,当前不仅要研究制度核威慑理论,而且必须改变整个核计划体系和军队的训练方针,侧重打核威慑条件下的常规战争。
(三) 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确保预备役力量,争取以较小的经济代价谋求合理的安全效能,这是俄制定"现实遏制"战略的基本着眼点。俄罗斯认为,随着冷战体制的解体,搞军备竞赛花费巨额资金供养一支庞大的武装力量,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目前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范围,已由应付世界规模战争转变为应付国内危机和周边的地区冲突,因此,俄罗斯保持大规模常备军的必要性减少了。此外,由于俄财政困难,军队满员率下降,俄要保持大规模常备军也有困难。俄空降兵司令波德科尔津在回答俄通社记者提出关于俄为何组建以空降兵为核心的机动部队时,曾明确提出:"像俄这样一个领土如此广阔的国家,应当拥有一支500-600万人的军队,但是我们不能允许自己如此'奢侈',于是,建立空降兵部队应成为机动力量的主干"。基于上述认识,俄从开始组建本国武装力量时就已明确了裁裁兵力的方式。这一兵力裁减方式在"现实遏制"战略中体现为:常备军以能对付目前具有威胁的地区冲突为限度,只保留掩护部队和机动部队,若发生为此不能对付的事态,则采取动员设备役的办法应付。为此,俄目前在裁减常备军规模的同时,为了防备事态的发展,正努力加强预备役力量。俄1993年2月通过了《俄联邦兵役义务与服役法》,同年6月通过了《俄联邦预备役公民军事集训条例》,为了确保预备役力量,俄正在修订有关法律。
(四) 联盟性联盟战略是俄罗斯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为分化敌视营垒,避免两线作战,建立缓冲地业,争取喘息时间而采取的一贯做法。在俄罗斯军事战略发展史上曾有过许多枞横捭阖的战例。沙俄时期,伊凡四世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立沃尼亚战争"中,在东、南、西三面树敌的情况下,采取先东后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从而最终避免了两线作战。叶卡特琳娜二世在发动争战之前,总要进行充分的外交活动,以建立联盟,并分化和孤立敌人。俄国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最成功的行动是二次大战后在欧洲建立了军事联盟集团--华沙条约组织。当前,俄"现实遏制"战略也同样高度重视建立军事聪明和缓冲地带。
苏联解体,统一的军事体系、统一的防御区、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已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各国的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俄军认为,"俄罗斯的安全和独联体各成员的安全密不可分","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防御要在集体防御、统一指挥下,通过独联体各成员国之间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俄罗斯自身的安全与稳定,"不需要尼古拉一世时期的那种牢固的警戒线,需要的牢固的睦邻和相互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建立在经济或军事的软弱上,而应建立在与大国身份和能力相称的力量上。"俄前总参谋长科列斯尼科夫也强调指出,独联体各国不应只是俄罗斯与其它国家的缓冲国,而应成为俄的军事联盟。当前俄罗斯推行联盟战略,建立缓冲地带的主要做法是,将独联体国家方为其传统势力范围,一方面普遍与各主权国家签署军事合作协议,积极谋求建立以俄为主导的集体安全体系;另一方面俄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诸手段,加强与重点方向国家的军事合作,谋求长期驻军并建立军事基地。目前,在中亚地区,俄罗斯与塔吉克斯坦斯坦等中亚四国签署了组建联合防御部队,以俄军为主保卫塔阿边界和控制塔吉克斯坦局势的协定;与土库曼斯坦签署了共同保卫土珂边界和土伊边界的协定,进一步强化了中亚地区的集体安全体系。在高加索地区,俄罗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左右着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局势,迫使阿重返独联体大家庭,迫使格成为独联体的新成员,加以条约的形式确定了在格的军事存在。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向德涅斯待河没岸派驻了维持和平部队,基本控制了该地区动乱的局势。俄推行联盟战略的最终目的的,建立以俄罗斯为盟主、类似北约的军事联盟集体安全体系。
综上所述,俄"现实遏制"战略,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根据新的地缘政治态势和现代战争的特点而重新确立的一种积极防御战略。它既受传统观点的影响,也有新颖之处;既渗透历史的经验,又体现着现实的要求,集"积极性""核威慑性"、"经济性"、"联盟性"于一体,较原苏联军事战略具有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
二、 俄"现实遏制"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俄"现实遏制"战略是在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情况下,俄罗斯接管原苏军的基础上制定的,有着特定的国内国际背景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原因。
(一) 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战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国内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不得不退出美苏全球争霸舞台,重新制定国家战略。这里的关键是俄罗斯已经不是具备原苏联经济实力的基础。据西方国家统计,1975年原苏联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7%;1987年其国民生产总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64%;而1992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只占美国的34%,到了1995年,进一步下降到17%。所以,早在1992年初,叶利钦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布什时就公开地承认,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不正常的大国",俄罗斯"应从新的现实出发,放弃以往超级大国的外交政策,放弃世界救世主的思想,放弃与美国竞争的战略,不再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当然,叶利钦的这番话,有今天来看,显然有他政治和外交上的考虑。但是,他也基本上道出了俄罗斯国家战略的核心思想,即在俄罗斯目前国内政治、经济、军事都极为困难的过渡时期,俄罗斯暂时放弃与美国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重点搞好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以图今后东山再起。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放弃了原苏联那种咄咄逼人,全面扩张的传统做法,而把军事战略的目标,确定在维护大国地位,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这一基点上。
(二) 对40年"冷战"反思的结果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遏制性的防御战略,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实践,来遏制侵略,防止战争,从而确保其国家战略的实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俄"现实遏制"战略有是战争性的战略,它的本意不是为了战争而战争,而是为了防止战争。这和原苏联时期"要和平就要战争"、"只有战争才能实现和平"的传统思想截然不同。那么,在40年"冷战"后的今天,俄罗斯的军事思想、军事政策,为何会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呢?这和美苏40年"冷战"的教训是分不开的。今天,苏联为何从一个超级大国,最后落到崩溃瓦解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前苏联军备负担过重。据俄国人自己统计,战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苏联电子工业的绝大部分,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的1/3,冶金工业的1/5,以及化工产品和能源的1/6,都用在了国防。除此之外,还由于苏联长期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积极向外扩张,使苏联在国际上又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据西方统计,战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苏联每年为越南花费35亿美元,为古巴和尼加拉瓜提供60亿美元,为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埃赛俄比亚支援30多亿美元,仅为这6个国家,苏联每天就要消耗3500多万美元。俄国人称,苏联在阿富汗的这场战争,像一根稻草压垮了苏联这头骆驼的背。所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当局在总结"冷战"历史教训时,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现代战争不能轻易打;二是穷兵黩武,过度地发展军备将给国家经济造成严重的恶果。正是基于这些教训,苏联解体后,俄政府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困难,不得进一步减少军费开支,压缩军工生产,裁减军队员额。正如俄外交部长普里马科夫所讲,在指望大力加快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合理地安排国家生产开支和国防军费开支。
(三) 适应俄安全环境的变化安全环境是俄罗斯制定军事战略的一个重要依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 地缘政治环境严重恶化。这一点在俄罗斯的欧洲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俄罗斯先后先去了纵深约2000多公里的战略掩护地带。在俄罗斯西部主要战略方向,俄罗斯的战略边界,已经从原东、西德的边界,向东后退了1500多公里,直接退到原苏联的战略腹地--斯摩棱斯克城下,俄罗斯的战略重心门户洞开,完全暴露在外。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战略方向,不仅俄罗斯对欧洲的两个重要海洋方向--黑海和波罗的海同时受阻,而且其陆地的西翼--南高加索和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相继丢失,使其西部主要战略方向失去了重要的依托。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心脏地区很容易遭受外来的入侵。1996年4月,俄罗斯为何要不惜血本,免去白俄罗斯欠它的一切经济债务,与白俄罗斯搞统一?当然,双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是俄罗斯更多地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考虑。所谓地缘政治,简而言之,是指在国际政治中,从地理环境角度来分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在俄罗斯的历史上,东欧是西方列强入侵俄罗斯的基地。从中世纪条顿骑士的入侵,到近年拿破仑对俄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两次入侵,都是从这里直取莫斯科。1812年,拿破仑军队在攻下斯摩棱斯克城以后,不到一个半月就占领了莫斯科。历史学家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军在1941年7月攻克斯摩棱斯克后,如果当时希特勒不临时改变其作战计划,不把其主力部队调向列宁格勒和基辅,而继续攻打莫斯科,那么莫斯科很有可能被攻下来,苏德战争的历史将改写。要知道,从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只有400多公里。从这里可以看出,白俄罗斯从地缘政治上讲对俄罗斯太重要了。
2. 原苏联的国防战略体系遭到结构性破坏。苏联解体后,不仅原苏军被所在国瓜分掉,而且最关键的是原苏联多年经营起来的统一的战略预警系统、统一的战略防空系统、统一的战区指挥体系和统一的国防工业体系等,都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被割裂开,遭到了结构性的破坏。而在俄联邦境内,一直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防战略体系。因此,俄国人在军事安全上始终有一种危机感。
3. 原苏联地区战乱直接威胁俄安全。俄罗斯总参军事战略研究中心最近报道,在原苏联地区的领土争端高达200多处,而且自1992年以来就领土和民族问题已发生了20多场武装冲突和70多次争端。俄罗斯着名军事历史学家佐洛塔廖夫教授曾预测,在原苏联地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要发生80~85起武装冲突,而且在这些冲突出,将有50万军人战死疆场,800多万居民可能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总而言之,当前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比原苏联时期显得更为复杂、严峻。俄外长普里马科夫明确指出,俄罗斯所面临的安全环境,迫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全部防御构想,不得不改组武装力量,调整军事部署,修改作战计划。"(四) 顺应军事革命的潮流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形成,与当今正在兴起的这场军事革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早在80年代初,俄国人就预见到这场军事革命即将到来。当时,苏军总参谋长奥尔加科夫明确指出:"先进的非核技术的出现,正在引起一次新的军事革命。"海湾战争使俄国人更加确信,"军事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俄军认为,海湾战争已具有核后时代战争的一些特征,特别是当今信息技术和精确制导武器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已经使军事思想实现了完全不同于核时代的一次质的飞跃,包括从战争观、建军理论到作战思想等。所以,苏联解体后,俄军在重视发展高技术兵器的同时,结合海湾战争不断地探索由军事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军事理论上的重大变革。西方军事专家曾分析指出,当今的军事革命和海湾战争的实践,从一个侧面为俄军改变传统的军事理论提供了现实的依据。这也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俄罗斯的"现实遏制"战略,有以下几个着眼点:一是尽快摆脱俄内外交困的局面,改善俄罗斯的安全环境;二是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平时最大限度地缩小常备军规模,减轻国家经济负担,重点保障俄国内经济建设;三是力争在21世纪的军事高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和增强综合国力。
三、 俄罗斯"现实遏制"战略的发展趋势一个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从理论上的提出,到全面实行,客观上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这是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军事体制的转轨、军队结构的改组、战略部署的调整等,都需要时间上的保证。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从"大规模报复战略"转向"灵活反应战略",前后整整花了10年多时间。当前俄军事战略调整,本身包括一整套对国家和军队进行根本性改组的复杂问题。俄不仅要继续裁减军队50多万,而且要彻底改变原苏军7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建军原则、军事学说、指挥体系、军队结构、战略部署等,其军事改革难度大,牵扯面广。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时间。俄国进行军事改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进行这种改革通常需要几十年时间。因此,俄"现实遏制"战略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其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一是受俄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为此相应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客观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而当前俄罗斯正处在政治动荡、民族分裂、经济危机的历史性过渡时期,而且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将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扭转。因此,在近几年内俄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改革将不可能有很大的进展。值得注意的是,俄"现实遏制"战略形成时间不长,尚需不断完善。特别是俄军内部目前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存在严重分歧,如在军队员额、指挥体制、军队对内职能等问题上,意见还不统一,而俄罗斯军方的态度又是促进军事战略调整变化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俄军事战略的调整将不可能顺利地进行。
二是受俄国内财政状况的制约。军事改革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保障,无论是进行军兵种的合并,还是组建机动部队,进行现代化改造,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但就目前俄经济形势而言,首先,虽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但改革将在军费紧缩的情况下进行,国家领导层尚未就改革所需资金的数额等进行最后的预算及评估,这笔资金的来源也不得而知。其次,改革善后工作也需要大笔资金。仅1997年,俄计划裁军20万人,其中将有5万名军官被裁减,仅为被裁减人员提供社会保障和安置就业等需要3。5万亿卢布,这对经费本来就很紧张的俄军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尽管俄已成立了以丘拜斯为首的军事改革财政与经济保障委员会,但俄国内有关方面认为,仅付清施欠军队的债务就需要目前联邦税收的一半以上资金。而军事改革所需的高出其清还债务几倍的资金是其联邦预算所无法承受的。因此,经费问题必将成为俄军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三是受独联体、美国、北约等外部因素的制约。据西方报道,目前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企图重树大国地位,恢复传统势力范围的举动有所警惕。乌克兰指责俄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做法是不道德的;格鲁吉亚宣布,保留退出独联体的权力,可随时打发俄军回家,并也对黑海舰队提出主权要求;中亚五国尽管在安全方面对俄的依赖性增加,但对大俄罗斯主义的复活和俄罗斯军队的驻扎深怀戒心,曾严格规定便宴在中亚的军事行动必须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首肯。而这种戒备心里将导致独联体军事合作的深度和力度都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俄罗斯军事战略不断"趋硬"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西方快不会容忍俄罗斯独霸独联体的军事事务。目前,西方国家接纳东欧国家加入北约,既而向东方推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故西方国家削弱俄国的军事实力,插手独联体军事事务的意图和行动是制约俄罗斯军事战略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俄军事战略调整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军事改革进程将不会一帆风顺,"现实遏制"战略的全面实行将至少是下个世纪初的事。

F. 俄罗斯目前所奉行的军事战略是( )战略。

选C

俄罗斯:实行"现实遏制"核战略

普京就任俄总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俄罗斯开始重新评估自身军事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2000年1月和4月,普京先后签署的《国家安全构想》和《军事学说》,为新世纪俄军事改革奠定了理论和法律基础。在外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外直接干预行动不断升级,最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俄罗斯的海外利益和安全受到挑战。而内部现实威胁主要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及其所进行的恐怖活动,尤其是近年来车臣非法武装的分裂活动更是直接威胁着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此,普京提出俄军事安全战略的目标是凭借自己的强大军事实力,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威胁,巩固传统势力范围,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确保经济不受影响。

普京奉行"国家强大首先要有强有力的军队作保证"的方针,提出了较为务实的军事改革思想。其目标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纪律严明、高度职业化、机动快速灵活、善于完成国防任务并能制止任何武装冲突的与国家经济实力相适应的武装力量"。基于此,俄启动了新一轮军事改革:继续裁军,减员消肿;调整军种结构,优化指挥体制;积极推行军队的职业化改革,以合同兵役制取代现行的义务兵役制;加强常备部队建设。

21世纪初俄将奉行"现实遏制"军事战略,其实质就是"核遏制"战略或"加强核遏制"战略。普京首次将"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作为条文颁布,正式提出了"核遏制"战略,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原则,以"核还击-迎击"为主要作战样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以前的"核还击",以提高核战略的主动性和适应范围。

首先,提高战略核力量的威慑和打击能力。在强化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主要是加快生产和部署有很强突防和摧毁能力的"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预计到2010年其装备总数将超过100枚,可基本实现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换装。而在这一时期美反导系统对新型战略导弹的拦截能力只为7-10枚,这样就可保障俄对美仍有足够的核威慑能力。在增强海基核力量方面,目前已开始建造新一代战略导弹潜艇,预计到2010年,俄可能拥有约1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

其次,增强战略核力量的快速反应能力。2001年,俄战略火箭兵新组建了一支1.3万人的值班部队,可通过40余条通信线路对所属部队实施24小时的监控,大大提高了现役战略导弹的安全性和战备程度。同时,2010年前战略导弹部队将全面装备新型计算机,届时其作战指挥系统的效率可提高20%。

第三,促美共同削减战略核力量。俄凭目前的经济条件根本无力维持数量庞大的核武库,按照"质量"和"合理足够"的核武发展原则,进一步核裁军势在必行。但俄又不愿就此失去核大国的地位,为在一定程度上与美保持核均势,普京积极促美共同核裁军。2002年5月24日,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了《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规定俄美两国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将核弹头数量削减到1700-2200枚。

在综合国力衰退、常规力量无法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相抗衡的情况下,俄将核武器作为维护大国地位、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国军事安全、维护国际稳定与和平的有效因素,同时也是维持与美低水平战略平衡、遏制北约东扩的主要盾牌。(中宣部《时事报告》李冬)

G.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目标和总体框架

俄罗斯自独立以来,外交政策始终与其民族历史、国家安全、经济和军事利益密切相连,而大国思想、强国之梦为立国之本。因此,俄罗斯对外政策及时调整方向,适时地维护国家民族利益。1999年12月31日普京接替叶利钦总统,入主克里姆林宫。普京务实、灵活的外交风格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面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和俄罗斯衰弱的经济实力,刚刚上任的普京总统于2000年7月推出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新构想对“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及其保障手段进行重新认识”,在总体继承叶利钦时期的外交战略和目标的基础上,调整了对外政策及其策略。强调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对外政策的宗旨为“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即外交最迫切的任务是为国家经济振兴服务,为顺利实施国内改革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目标:通过振兴经济,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

俄罗斯务实灵活外交的整体框架:独立自主和建设性的外交政策。

对外政策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而不再是某种意识形态。

致力于建立符合于当今世界现实及利益多样性的多极国际关系体系,联合国应当是调解国际关系的主要中心。

力求平衡、全方位的对外政策,既侧重发展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又重视发展同东方国家的关系。俄罗斯欧亚大国的地缘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既面向西方又朝向东方的“双头鹰”外交。

同世界各国建立伙伴关系的顺序是:外交的优先方面是继续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传统的优先方面是发展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同美国的关系是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同亚洲国家关系,特别是同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向;发展同传统盟友朝鲜、古巴和中东等国家的关系对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俄罗斯周边建立睦邻地带,努力消除和防止紧张和冲突的策源地。

在解决优先任务时,特别是处理同美国和西方国家关系时,既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又努力通过对话与合作的途径解决分歧;努力寻求共识和共同利益,避免对抗。

俄罗斯总统普京批准了由外交部制订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俄罗斯总统是在2006年6月27日召开的俄罗斯大使及常驻代表大会上,责成外交部对外交政策进行这样的综合性分析的。这一概论及其中的建议将作为俄罗斯领导层在各个相应方向上,执行外交方针时采取行动的参考。公布这一概论是俄罗斯外交政策公开性的又一个例证,同时也表明俄罗斯运用理论依据探讨国际现实问题中的所有实质性领域的意愿。

对外政策概论是为了巩固在俄社会中业已形成的对国家外交政策基本问题的广泛共识。俄罗斯联邦议会两院的下属专门委员会、俄罗斯社科问题研究机构和政策研究中心、非政府组织、企业家协会参加了外交政策概论的起草工作。概论还参考了外国专家的意见。

俄罗斯的对外政策是建立于保障国家稳定、安全发展和促进加强国际关系的原则基础上。这些宗旨都源于《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并在《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中明确地体现出来。国家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宪法》和联邦法律。国际法准则和俄罗斯签署的国际条约也是俄罗斯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方向由俄罗斯联邦总统来制定,外交部负责具体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相关的职能根据总统令赋予外交部。近年来俄罗斯对外政策变得比较灵活。灵活的对外政策可以避免冲突、与所有国家探寻共同利益和采取互利的解决办法。俄罗斯对外政策是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也反对任何破坏国际稳定、妨碍国际合作的挑衅行为和计划。俄罗斯联邦在国际关系上主张防止包括核武器对抗在内的任何性质的军事对峙。因此在2003年俄罗斯与美国签署并批准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在八国集团范围内俄罗斯与世界发达国家保持着互利关系,这对国际社会所有国家间的发展、友好及保护全球文化和自然遗产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机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和经济结构一体化(例如:加入巴黎俱乐部、伦敦俱乐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及正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使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了新的角色。

目前俄罗斯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驻外机构包括140个大使馆和12个驻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处、74个总领馆和4个领事馆。俄罗斯联邦外交部总部有3300名工作人员,在全俄境内有36个办事机构。在莫斯科有包括欧盟委员会和马尔他骑士团代表处在内的140个国家驻俄使馆。用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话说,2006年,“俄罗斯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明显增强。《美国思想者》等西方媒体的评论或许更直接:“北极熊终于睡醒了!”

H. 当今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内容

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在苏联解体以后,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起初,实行“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企图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和“盟友”关系。后来,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它力求实行“全方位”的对外政策,即既同西方国家建立伙伴关系,也同东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努力维护国家利益,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普京上台之后,本着“强国富民”的目的,大刀阔斧地采取行动,使俄罗斯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

在经济方面,调整经济政策,振兴经济。在产权结构上,保持国家的合理控制,反对全盘私有化。在宏观运行机制方面,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建立有效财政金融体系。此外,普京还采取断然行动,打击官僚资本集团,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以上措施,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俄罗斯经济出现了好转的迹象。

在政治方面,普京加强、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横向上,加强总统权威,拓展权力空间。纵向上,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分立。普京的这些做法,使俄罗斯政坛出现了难得的稳定局面。两年来,总统、议会、政府三者关系保持正常,社会趋向和谐。

在外交方面,普京推行与俄罗斯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全方位外交。普京强调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以民族精神为动力,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重振大国地位。普京的外交战略更多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将维护俄罗斯国家利益置于对外政策的首要地位,反对对外政策意识形态化,突出强调军事安全和推动经济发展,实行务实外交政策。

他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单极世界;主张建立新型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强调这一过程中应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强调俄罗斯“有足够的力量”捍卫主权与安全和民族利益;积极融入国际社会,通过合作促进自身利益。可以说,普京外交思维的核心内容就是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实用主义外交和以地缘政治利益为中心的大国均衡外交。

阅读全文

与当前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包括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2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