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白俄罗斯怎么评价克里姆林

白俄罗斯怎么评价克里姆林

发布时间:2023-07-14 13:29:10

① 如何评价白俄罗斯女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据新华社电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宣布获奖者姓名。
阿列克西耶维奇1948年5月31日出生在乌克兰,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她现居白俄罗斯,主要代表作品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
档案
作品已在中国出版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于瑞典当地时间8日揭晓,获奖者为白俄罗斯作家、记者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颁奖词为:她的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1948年出生的阿列克西耶维奇,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阿列克西耶维奇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在中国出版的着作有《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锌皮娃娃兵》等。本月,她的两部作品《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和《我还是想你,妈妈》出版。
阿列克西耶维奇作品曾多次获奖,包括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13年德国出版商与书商协会和平奖等,去年,她还获颁法国艺术和文学骑士勋章。
德国出版商与书商协会为其授奖时曾称:“她自己创造了一个将在全世界得到回响的文学门类,必将掀起证人与证词涌现的浪潮”。瑞典资深专栏作家梅·斯文森也曾公开表示,“她早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② 近期去过莫斯科的朋友请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谢谢。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于俄罗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亚高地(最高点253米)。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10.2℃(最低-42℃),7月平均气温18.1℃(最高37℃)。全市绿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3,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从飞机俯瞰莫斯科,映入眼帘的是蓝天下葱绿的树丛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洁干净。

历史概况:莫斯科是一座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传统的城市,始建于12世纪中期。

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关于莫斯科河的语源,说法有三:低湿地(斯拉夫语)、牛渡口(芬兰-乌戈尔语)、密林(卡巴尔达语)。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泥木结构的克里姆林城堡。“克里姆林”一词,一说源出希腊语,意为“城堡”或“峭壁”;一说源出早期俄语词“克里姆”,指一种可作建材的针叶树。后来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围逐渐形成若干商业、手工业和农业村落。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莫斯科建城860周年庆典

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国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今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1812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莫斯科后,这个城市在大火中焚毁,但很快又重新建设起来。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设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铁路。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期间,莫斯科紧随彼得格勒之后,也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3月从彼得格勒(后改名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为苏联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镇纳入城市范围,组成大莫斯科区。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1991年12月21日苏联解体,莫斯科成为俄罗斯联邦的首都。

1987年,莫斯科市政当局将每年9月的第一个双休日定为城庆日,举行各类城庆活动。

行政区划和人口:1968年全市分为30个区(包括环城公路外的新兴城镇泽廖诺格勒),其中13个内城区的人口、面积均少于17个外城区。人口中俄罗斯人占89.2%,其余为犹太、乌克兰和鞑靼人。

从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从103.9万人增加到208万人。从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达到460.9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莫斯科的人口继续增加,但速度有所缓慢。1959年为613.3万人,1970年为719.4万人,1979年为814.2万人,1995年为887.5万人,1989年为897.2万人。自1989年以后,莫斯科的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1993年为871.7万人,1997年为863.9万人,1998年为850万人,2000年为838. 9万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统计,常住人口为1000万,连同外来人口约为1200万。截至2006年1月,人口约1415万。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达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占55%,比男性多77.4万人(1976),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仅为2.5‰(1976)。

生态环境:莫斯科生态保护良好,在环保问题上执法严格。1997年俄罗斯全国对破坏生态的行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一般大城市预算中生态保护费占百分之三,莫斯科达百分之五。早已实行汽油无铅化,但汽车尾气排放量已占污染汽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强了汽车废气检测,禁止污染超标车上路,限制二手车进口和老汽车登记。由于历史原因,市中心区64万居民人均绿地仅9平方米,市政府决定市、区政府每年各拨款200万卢布,把6000个小公园改造为自然保护地,禁止在那里修建任何建筑物。1998年,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签发了在全市新辟8个自然保护区的决议,其中包括市东工厂区附近1200公顷伊兹迈洛沃森林松园、叶利钦总统等领导人居住区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学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宁山)。新辟的自然保护区加上原有的四片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7200公顷,再加上全市星罗棋布的街心花园和公园,使绿地面积共达达2万4千公顷,约占全市面积40%,人均绿地30多平方米,成为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卢日科夫因此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最佳生态师”奖。

文化教育:莫斯科是全国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设施众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学校和84所高等学校。大学以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学生2.6万余)为最着名。列宁图书馆是世界第二大图书馆,藏书3570万册(1995年)。每年出版4万种图书,发行近3600种刊物。科研机构1000多所,科学工作者人数达20多万。除国家科学院外,还设有全国性的艺术、医学、教育和农业研究院。

市内有121个剧院。国家大剧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国家中央木偶剧院、莫斯科国家马戏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享有世界声誉。有110个电影院、31个歌舞厅和72个文化宫。电视以4个频道播出。莫斯科广播电台以多种国内语言和60余种外语播出。出版34种报纸。市内有65座博物馆,美术馆中以国立普希金艺术博物馆、特雷塔雅科夫美术馆以及兵器馆(克里姆林宫内)、国立历史博物馆等较为着名。

体育设施有大型体育馆(座位在1500个以上)1970个(1997年),体育场96个(1997年),其中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面积达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举办第22届奥运会。还有65个游泳池、290处足球场、1200个健身房赛车场4个和1600个蓝球排球场。

医疗设施包括193所医院和1000个诊所。

工商业: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纺织工业而着名,被誉为“花布城市”。以后先后成为苏联、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工业门类齐全,拥有两万多家工厂。以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为最重要,其他工业项目有汽车制造、化工、纺织、电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纸、建筑、印刷等。机械制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业很发达,市郊农业也很发达。

当地发电站以经管道从中亚、北高加索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输入的天然气为燃料。建有大型天然气库和环城管道。伏尔加河上的乌格利奇、雷宾斯克、高尔基、萨马拉、伏尔加格勒水电站经高压输电线向莫斯科供电。市东有热电站。

莫斯科也是独联体最大的商业中心,俄罗斯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业办事机构都设在这里。设有全国银行、保险机构总部、66家大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中以“儿童世界”、中央百货公司和国家百货公司为最大。

交通运输:莫斯科交通发达,是全国铁路、公路、河运和航空的枢纽,电气化铁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为俄罗斯铁路系统的中心,莫斯科营运货物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10。该市有9个客运火车站,在离市区约50公里的外围修筑了全长550公里的大环形铁路。铁路通往圣彼得堡、基洛夫、基辅、弗拉迪沃斯克、哈尔科夫、顿巴斯、明斯克、华沙、柏林等国内外城市和乌拉尔、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亚、克里米亚、西伯利亚、波罗的海等地区。

地铁是莫斯科客运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条地铁线路,营运里程达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河流经市区,有3个河港。莫斯科运河的开凿,将莫斯科河与伏尔加河沟通,水上交通可达海上。伏尔加河-顿河运河通航后,莫斯科成为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及里海的“5海之港”,当地3个河港年货运量2900万吨。

莫斯科作为独联体航空网的中心,拥有4座机场,与大部分欧洲国家首都和纽约、蒙特利尔、东京等外国城市有直达航线,与97个国家、122个城市有国际航运业务。市内交通较发达,地铁和公共汽车为主要工具,私人汽车在稳步增加。

市政规划:1971年通过《莫斯科发展总规划》。城市布局严整,呈环形和放射状,从内向外分别为街道环、园林路环、大莫斯科环城铁路和莫斯科环城公路。每个环区的作用和建筑风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发展阶段。克里姆林宫城堡处在全市中心,早期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后成为苏联国家的象征。

全市共分八个区,高尔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干道,也是最繁华的大街。列宁大街宽50多米,加里宁大街是全市最现代化的大街。市区内花园、街心花园、文化休息公园、绿化园林带比比皆是。

主要建筑和景点:莫斯科是一座历史名城,以布局严整的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伸展。克里姆林宫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原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都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克里姆林宫城堡内有精美的教堂、宫殿、钟塔、塔楼,建筑气势雄伟,举世闻名。在克里姆林宫的中心教堂广场,有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装的报喜教堂,有容纳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历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克里姆林宫东侧是国家仪典中心——红场,红场内有列宁墓,南端有波克罗夫斯基教堂(1554-1560)。园林路环以内主要为政府机构和商业区,大部分国家机关和主要饭店、商店、剧场、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以及原经互会总部均建在此。园林路环和环城铁路之间多工厂、火车站和货场。

其他名胜有诺沃德维奇女隐修院教堂钟楼、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驻地、列宁中央体育馆、乌克兰饭店和国立莫斯科大学。环城铁路以外是20世纪60、70年代发展起来的工厂和住宅区。

雕塑是莫斯科市内别具风格的装饰,市内多处屹立着用青铜或大理石雕塑的塑像和纪念碑。全市有11个自然森林区,近百座公园,占地约2000公顷,市区内有街心花园800多个。

在莫斯科近郊有新圣母修道院、特罗伊察东正教大修道院、西蒙诺夫修道院等。城郊的新村银松林、希姆基、奥斯坦基诺等地翠林茂盛,清幽宜人。

1995年5月16日,莫斯科与北京结为友好城市。

③ 俄罗斯 白俄罗斯 合体

白俄罗斯是个小国家,自然资源匮乏,希望得到俄罗斯的优惠价能源、
原料和高科技技术;作为内陆国家对俄罗斯出海口感兴趣。从地缘政治观点来
看,俄罗斯也对白俄罗斯感兴趣,白俄罗斯能够帮助确保俄罗斯西部边界的不
可侵犯性。此外,白俄罗斯还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西部“大门”。
作者认为,俄白两国一体化经历了四个阶段,但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并不多。俄
白两国一体化进程不仅取决于两国现状和历史文化传统,还取决于整个欧洲的一体
化。
【新华社莫斯科5月30日俄文电】俄罗斯《独立报》今天刊登独联体国家研究所所长康斯坦丁·扎图林的一篇文章,题为《后苏联地区的联盟国家》,摘要如下: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在后苏联地区最先感受到自我孤立的后果,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最尖锐地经历了数世纪历史和文化联结的土崩瓦解,并对语言共同性遭破坏的状况进行了抗争。因此,俄白两国接近的任何步骤在社会意识中都被看作是完全自然和合理的进程。当代白俄罗斯人都记得,白俄罗斯在前苏联中的崇高地位,当时该共和国是苏联国土中一个权利平等的主体,是经济繁荣的地区,在统一的国民经济综合体中扮演着责任重大的角色:许多工业生产在这里完成最后阶段,最后的工艺流程在这里结束。难怪白俄罗斯被冠以国家“组装车间”的美名。
现在,绝大多数白俄罗斯人和俄罗斯人都意识到,在地缘文化、地缘经济和地缘人口方面,他们是东斯拉夫统一的文化历史整体中的一部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统一的整体。两国人民没有难以克服的旧的不良框框,他们肩并肩地和睦相处了几个世纪。1992年,防止白俄罗斯确立邻国立陶宛那样的制度的斗争取得成果,广大群众提出了停止“白俄罗斯化”问题,提出了恢复俄语地位和恢复中断了的对俄联系的问题。
短时期的独立表明,两国政治上层意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从他们的观点来看,重新统一进程的重点是,维护国家安全,捍卫领土完整不遭受外来威胁。白俄罗斯是个小国家,自然资源匮乏,希望从俄罗斯通过优惠价格得到能源、原料和高科技技术,作为陆地国家对俄罗斯这个拥有出海口的国家感兴趣。最近几十年来,白俄罗斯经济面向广泛的俄罗斯市场,失去这个市场对共和国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崩溃。现在,工业,首先是机械制造业,白俄罗斯80%的零部件、半成品来自俄罗斯。从军事战略观点来看,拥有核潜力的俄罗斯是白俄罗斯自然和强大的盟友,是其安全的保障。从地缘政治观点来看,俄罗斯也对白俄罗斯感兴趣,白俄罗斯能够帮助确保联盟国家和俄罗斯本身西部边界的不可侵犯性。此外,白俄罗斯过去是,今后仍然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西部“大门”。
一体化的第一阶段
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都不愿意苏联解体,两国1991年的全民公决和民意测验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解体后,维亚切斯拉夫·克比奇(1990至1994年任白俄罗斯部长会议主席)政府进行了与邻国俄罗斯联合的初步尝试。因此,那个初步阶段有时被称为“克比奇一体化”时期。我认为,关注这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现在俄罗斯有时、西方经常试图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统一进程说成是亚历山大·卢卡申科一个人倡导的结果。与此同时,这不是主观进程,而是客观进程,它深刻反映了一个整体分开的两部分的生存需要。突然得到独立的白俄罗斯国家发现,它完全不能发挥自己的国家职能,不能独立发展经济。克比奇内阁最初为争取经济和国家完全独立进行了斗争,后来宣布了这一方针,它曾把所有缺陷都归结为不能摆脱联盟领导的束缚,归结为无法避免遭受“联盟崩溃”的影响。但是,独立和主权的白俄罗斯共和国的经济局势不可避免地迅速恶化以后,克比奇及时改变了对外政治方针,开始呼吁与俄罗斯统一。
其中,克比奇提出了一体化总论点:“没有俄罗斯,我们就无法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生存”。当然,克比奇懂得,没有俄罗斯领导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他就无法赢得总统选举(他准备成为白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因此,与俄罗斯的货币合并应当成为竞选总统的王牌。为了恢复两国货币金融系统的统一,1993年底开始起草有关法律文件。1994年4月,已经完全起草好白俄罗斯共和国和俄联邦在实行共同货币系统的情况下统一货币系统条约。很自然,仓促起草的条约制订得并不详细,但当时(1994年)的金融货币联盟会最强有力地推动重新一体化进程。
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里明显存在着两个主要障碍,它们导致了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货币统一思想的破灭。俄罗斯方面:缺乏与白俄罗斯统一的政治意愿,叶利钦周围的一些政治家坚持不同立场,他们认为与白俄罗斯接近是有害和不合时宜的。1994年与现在一样,白俄罗斯领导对统一工作做得少,对在实行自己的货币发行政策条件下保障独立自主问题关心得多。在货币统一问题谈判失败后,克比奇的政治威望一落千丈,政治生涯进入了穷途末路。在国家通货膨胀率高速上涨的情况下,他在总统选举中惨遭失败。
但是,在白俄罗斯总统大选中获胜的卢卡申科在竞选过程中没有被看作是“克里姆林宫的人选”。如果在1994年的大选中有这样的人选,那么肯定会是克比奇,他更被俄罗斯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所理解和接受。我特别做这样的说明是为了强调:毋庸置疑,回顾往事,与俄罗斯恢复统一的主张在白俄罗斯具有深刻的人民性质,具有深厚的土壤。而后来的事态证明,俄罗斯领导对实现白俄罗斯提出的统一的主张也没有做好准备。
一体化的第二阶段
两国统一进程随后的所有阶段总之都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个人有关。应当认为,俄白接近的实际步骤始自两国1995年1月成立海关联盟和1995年2月21日在明斯克签署的为期10年的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条约由鲍里斯·叶利钦和亚历山大·卢卡申科签署。该国际文件的主要成果是,取消俄白边境界标:1995年5月26日,在白俄罗斯的列奇卡村,卢卡申科和切尔诺梅尔金参加了清除界碑和界标的仪式。从这一天起,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两国公民不办理专门的文件和签证,就可以穿越两国国境。
但是,两国共同和各自国内的海关和其他法律文件至今还对双方过境商品和货物有各种规定。现在谈论完全取消俄白边界问题还为时尚早。俄罗斯方面还保留着所有海关站点。在白俄罗斯,运往邻国俄罗斯的商品还必须通过国内海关检验,必须办理手续。
一体化的第三阶段
1995年5月,卢卡申科提出,对与俄罗斯恢复统一问题举行全民公决:“您支持总统旨在与俄罗斯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吗?”80%以上参加全民公决的白俄罗斯公民给予了肯定的答复。1995年5月14日的全民公决促使从法律上确立了俄语具有与白俄罗斯国家语言平等的地位。在卢卡申科担任总统的8年中,俄语与白俄罗斯语的地位平等是实现一体化过程中的最大成就。这份文件受到大多数白俄罗斯公民的高度评价,而且不仅仅是俄罗斯族人。
1996年,白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再度尖锐起来,国家陷入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白俄罗斯购买俄罗斯载能体欠下的外债高达15亿美元。经济危机还引发了人口危机,从1993年起,白俄罗斯战后首次出现人口下降。白俄罗斯在其独立的年代总人口减少了1%。
在邻国俄罗斯,叶利钦参加竞选总统,他需要鲜明的竞选纲领。叶利钦应当以新国家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的面貌出现在选民面前。白俄罗斯领导人本身也制订了扩大和延长总统权限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俄白一体化问题再次活跃起来。1996年3月25日,卢卡申科在对白俄罗斯人的电视讲话中公开阐述了与俄罗斯统一的进一步措施计划。他特别强调,在最高委员会、执委会和议会大会中,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将拥有平等的代表席位,将“签署在完全保留两国主权的情况下成立联盟国家的俄白条约”。
1996年4月2日,卢卡申科和叶利钦在莫斯科签署了成立俄白共同体条约。毫无疑问,这一国际文件的签署是俄白关系中的重要里程碑。即使对1996年条约的内容进行肤浅的分析,也能看出签署条约的人并没有打算沿着深入全面的一体化道路走下去。成立共同体的条约具有明显的权宜之计性质和策略性质。其中只有两项极为重要的条款:第一,改革同步化问题;第二,1997年底以前为实行统一货币创造条件。但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也没有作出任何一体化的新努力。在一年中,共同体最高委员会召开了2次会议,共同体执委会召开6次会议,1996年4月29日两国议会领导人在圣彼得堡成立的议会大会召开了3次会议。由60条组成的共同体组成条约的首要措施纲领没有得到执行。最高委员会和执委会会议讨论了各种纲领草案和起草建议计划草案。所通过的决定受到有关共同体各种官僚机构(执委会、海关委员会和其他机构)文件的限制。
一年过去了,共同体两个国家的元首需要总结在这个俄白实体中所做的工作。因为没有取得重要成果,所以俄白两国总统在1997年3月7日的会晤中签署了新的条约,该条约要把共同体变成两个主权国家的联盟。俄罗斯领导人1997年初给卢卡申科总统写了一封亲笔信,向他追述了实施“改革同步化”计划的必要性。在卢卡申科政府中,这封信当时造成了炸弹爆炸的效果。白俄罗斯领导层根本不想在没有必要保障的条件下把自己的部分权限移交给俄罗斯最高执政阶层。
1997年4月2日,俄白两国总统叶利钦与卢卡申科签署了俄白联盟条约,但俄白联盟章程在当年5月23日才谈妥并得以签署。在条约和章程中,并未规定将俄罗斯政治精英们在文件签署前夕所积极讨论过的那些想法———建立一个现实的联邦,拥有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议会、考虑到俄白实力差别的跨国机构。还存在另一方案,即白俄罗斯做为一个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方面推翻了上述两种主张:“我们不能放弃自己的主权。我国宪法不允许这样做。”不能修改宪法的说法(其实在1996年宪法就被轻而易举地改动过)将成为替冻结一体化进程辩解的最重要论据。但是,一体化进程冻结的实际原因是白俄罗斯对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所持立场的失望:俄领导人没有体现出任何意愿和能力来向卢卡申科和白俄罗斯执政党提供维护该国应有地位的保障,以及确保该国精英们在未来联盟国家中获得令人满意的地位。
这一联盟的实质在于维护每个参加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宪法和国家政权的其它特征。最高委员会决议根据“一国一票”原则,经双方同意方能通过,而只有总统才能代表各成员国投票。俄白联盟执行委员会通过决议时也是按照“一国一票”的原则。这一两国总统和官僚机关的联盟注定不能成为一体化深入进程中的火车头,因为双方不能解决有关宪法和原则性的问题。事实上,由于没有形成双方国家机构间相互合作的基础,俄白国家体系是不具有生命力的。大多数已成立的联盟机关的活动空间都极其有限(除统一两国标准化机构、反垄断委员会、经济关系及统计委员会以外)。
1997年条约中的关键性条款没有一条得到履行。根据这一文件,两年内(1997—1998年)应该形成统一的经济空间。2001年,这一空间不仅没有形成,两国这些年来反而变得更为疏远,漂向两个对立的经济极端。双方未能建立统一的货币贷款体系并为发行统一货币创造条件。众所周知,目前这一任务被推迟到2008年以前完成。条约所规定的、在俄白联盟内部形成统一法规基础的内容也未能实现。无论是白俄罗斯,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完成己方所承担的为使两国法律一体化而应对本国法律进行修改、使之同步的任务。在1997年底以前使两国经济改革的阶段和期限同步的方案更是完全破产。联盟议会经济政策委员会的工作也遭致失败。俄白两国间有价证券协定并未出台,更未付诸实施。其原因在于白俄罗斯领导层坚决反对俄罗斯企业家购买白俄罗斯企业股票。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货币信贷和金融体系仍是各自为政,再贴现率、银行储备金制度、外汇管制上存在的区别都无法克服。税收体系方面的差别、各国不同的税收法典使两国预算系统难以统一,这就使联盟跨国联合计划不可能完全实现(最初有24项计划,后来翻了一番,2001年是48个)。包括出纳结算业务在内的俄白联盟金融体制也尚未形成。值得指出的是,俄白联盟章程第31条规定的建立统一的货币发行中心的内容也没有实现。
在社会领域,两国仍未确定向公民发放最低社会保障标准,使两国退休金标准整齐划一。
一体化的第四阶段
俄罗斯与白俄罗斯双边关系发展过程的阶段划分可以用第四阶段,也就是一体化的当前阶段的特点来结束。许多人认为,其起始于1998年12月25日。其他人则认为它是自俄白联盟国家条约(1999年12月签署)以及俄白两国总统在叶利钦当政末期签署条约实施计划于去年生效的时间为起点。
对这一看法不敢苟同。上面已经提到,在已经缔结的两国一体化条约中,没有一个得到完全履行。然而,这不仅没有阻止,相反还掀起了跨国立法工作中的新一轮热潮。但这并没有赋予俄白两国关系新的内容,一体化进程仍然停留在最初阶段。因此,1999年的条约与以前的条约没有任何原则性差别。其中也规定了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机构的原则,以及联盟各成员国都具有法律主体地位及国际地位的差别(如白俄罗斯与俄罗斯不同,它继续保留无核国家地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条约没有涉及俄罗斯联邦各主体的权利。此外,以总统卢卡申科为首的白俄罗斯方面在条约签署后马上坚持这一文件具有临时、过渡的特点。
在俄罗斯大选后,俄白联盟计划日后的命运同白俄罗斯境内的政治局势密切相关。该国2001年最重大的事件是总统选举。根据白俄罗斯宪法修正案,卢卡申科总统的任期到今年11月截止。白俄罗斯属于总统拥有全权的极少数欧洲国家之一。因此,此次选举决定的并不仅是总统的人选,还包括国家新的政治路线。
近年来,总统卢卡申科是白俄罗斯在一体化进程中的代言人。克里姆林宫一向坚定支持的白俄罗斯总统在建立这一独特跨国联盟模式的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从政治宣传角度来说,白俄罗斯领导层能够在一体化进程中获得远远超过凭借其在后苏联疆域上实力和意义而原本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此外,卢卡申科傲慢的政治态度和理想令这一联盟国家的形成沾染了一定的个人色彩。由于卢卡申科公开将自己的政治前途同俄白结盟的思想相连,令人们对一体化进程原地踏步的失望日益增长,对错误和失败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时这并非完全有道理———也主要落到他头上。但是,尽管如此,俄罗斯一些专家对一体化的成绩感到不容乐观。我相信,俄罗斯对明斯克大选前景的态度将只植根于白俄罗斯的现状、卢卡申科的白俄罗斯的现状。
俄白接近的一体化进程并不仅仅取决于国内的社会经济、政治逻辑,历史文化传统,还包括席卷整个欧洲的所有一体化举措,包括欧盟、北约在内的这类跨国组织的自身发展和壮大。北约东扩从客观上激起了俄罗斯为维护民主、保障安全和福利状况的回应。我相信,俄白两国公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即西欧的一体化被美化得找不到一丝缺点,而俄白联盟却被视为是残余现象。显然,俄罗斯人并不总是赞成白俄罗斯总统的一些举动、他的所有工作方式和方法。但是,这属于我们无法完全左右的问题。至少是在俄白联盟完全角成以前不可能。这正是俄罗斯与西方观点的本质区别。西方完全不明白也不接受后苏联疆域上社会和国家的过渡性特征,要求白俄罗斯完全、无条件地实行民主化,希望在此之后,俄白结盟一事将成为泡影。在俄罗斯,赞同俄白联合的原因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主观要求的人认为,如果没有与俄罗斯的完全结盟,在白俄罗斯就不可能出现任何的民主化进程。
或许俄罗斯某些人对以维克大使为首的欧安会白俄罗斯协调小组、美国及其他西欧驻该国使馆真正心存感激,因为这些国家过分干预白俄罗斯内部事务———显然是为在此举行所谓的“公正和自由”的选举———其结果只能是推动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结盟。

阅读全文

与白俄罗斯怎么评价克里姆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7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6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5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1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5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6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9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17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49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