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演化有哪些特点

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演化有哪些特点

发布时间:2023-08-30 13:34:12

A. 谁能介绍一下俄罗斯政党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高度集中、不平衡的社会关系向新型多元化社会组织结构转变。各种力量、各种运动群雄并起,相生相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型社会关系,使得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结构非常脆弱。俄罗斯一度出现了上千个政治组织,各类“运动”、“协会”、“阵线”、“联盟”和政党遍地开花,多如牛毛。1993年叶利钦下令炮打白宫、解散议会后,俄罗斯以街头对抗为主的政党活动方式转入以议会斗争为主,并将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以宪法的形式予以合理化。宪法规定“承认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每个人都享有结社的自由,社会团体的活动自由受到保障”,“社会团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此后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议会斗争”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已逐步走上正轨。

此消彼长的俄罗斯政党结构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始终存在左、中、右三大派政治力量,每一派都有为数众多的政党和组织。在普京第一任期内,俄罗斯左、中、右三派并存的政党格局虽已形成,但各派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派政党逐渐壮大,左派政党力量受到削弱,右翼政党力量下降,主体框架始终是政权党和反对派俄共的对峙。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俄罗斯最大的左翼反对党。俄共成立于1991年6月,“8.19"事件后被禁止活动,1993年2月重建并恢复活动。俄共代表劳动人民阶层的利益,苏东剧变后成为原苏联、东欧地区组织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共产党。俄共以推翻现存社会制度,重建苏维埃型人民政权,最终实现革新的社会主义为目标,俄共以“爱国”、“强国”等口号孤立了主张西化的自由派,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在1993年12月第一届杜马选举中获12.4%的选票,成为第二大党,1995年12月第二届杜马选举中获22.3%的选票,成为第一大党,1999年第三届杜马选举中,获24.2%的选票,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团。随着俄罗斯政治局势的稳定、总统权力的加强及其对国家杜马的改组,俄共选民支持率下降。2001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成立后,俄共退居杜马第二大党,2002年4月,俄共被剥夺了在杜马中曾经拥有的若干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2003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的得票率以及获得的杜马席位,几乎降到1993年重建之初的水平,议席只占9%,成为杜马中的少数派。与此同时,俄共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谢列兹尼奥夫被开除出俄共后,以俄罗斯运动为基础,建立了俄罗斯复兴党,拉走了俄共党内具有社会民主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党员。2003年,俄共又与原先的盟友,经济学家谢尔盖·格拉济耶夫发生分歧,格拉济耶夫联合一些政党建立了“祖国”竞选联盟,与俄共分道扬镳。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党内反对派公开与党中央分庭抗礼,自行召开所谓“中央全会”和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于是出现今年7月1日在莫斯科召开俄共中央的两个全会,3日又举行两个代表大会的场面,并分别产生了两个中央和两个党的领导人——久加诺夫和吉洪诺夫,俄共陷入成立十年多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统一俄罗斯党是支持普京总统的中派政党。其前身是1999年第三届杜马选举前夕成立的“团结”竞选联盟。选举中取得成功,获得23.32%的选票,成为杜马第二大党。2000年2月27日“团结”联盟改组为社会政治运动。同年5月又改组为“团结党”,2001年7月,该党与“祖国”运动联合组成“团结—祖国”联盟,同年决定吸收“全俄罗斯”运动加入联盟。并于12月1日正式成立全俄罗斯“团结与祖国”党又称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鞑靼共和国总统沙伊米耶夫、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共同当选为最高委员会主席。该党在杜马中的议员人数超过了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中派力量也超过全部议员的半数,形成稳定多数,使普京施政得心应手。自2002年10月起,俄内务部长格雷兹洛夫出任最高委员会主席。该党宣称是总统的支持者和总统政策的执行者,“其宗旨是使俄罗斯联邦公民通过形成和表达他们的政治意愿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选举和全民公决,以及表达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公民的利益”。 该党还宣称奉行“自由、法律、公正和和睦”的共同价值观,以此将全俄“团结和祖国”——统一俄罗斯党的全体党员联系在一起。

右翼自由主义政党是俄罗斯政治结构中的右派力量,主要有“亚博卢”联盟、“右翼力量联盟”和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亚博卢”联盟成立于1993年10月,在1993年、1995年、1999年杜马选举中分别获得7.86%、6.8%、5.93%的选票。在去年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被挡在议会大门之外,党的领袖亚夫林斯基因而引咎辞职,今年7月3日重新被推举为党的领导人。该党代表中产阶层的利益,主张在市场经济轨道上进行改革。右翼力量联盟也是一个右翼自由主义政党,成立于1999年8月,由涅姆佐夫、丘拜斯等人领导。在第三届杜马选举中,该联盟获8.52%的选票。2001年5月27日,“右翼力量”联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解散联盟内部的各派组织,成立新的“右翼力量联盟党”简称“右翼党”,涅姆佐夫任该党领导人。虽然新的“右翼党”重新改组,但因其内部不统一,派系斗争异常激烈,涅姆佐夫—基里延科派与盖达尔派之间的矛盾尤其尖锐。在去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败选出局,从此一蹶不振。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也是一个右翼民族民主义政党,成立于1989年12月13日,该党主张俄罗斯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致力于恢复俄罗斯昔日的超级大国地位。由于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曾得到部分选民的支持,在第一届杜马选举中获22.19%选票,一度成为国家杜马第一大党,在之后的两届杜马选举中,分别获11.18%、5.98%的选票。但近年来,该党力量剧减,影响日益缩小。

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分化演变,俄罗斯左、中、右三种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其结果是中派力量上升,左、右力量削弱,俄政党初步呈现出多党并存、一党主宰政坛、反对党继续分化组合的格局。

B. 俄罗斯的政治

俄罗斯的政治制度是半总统共和制。俄罗斯联邦实行的是联邦民主制。以俄罗斯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资产阶级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俄罗斯联邦目前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来调整其国家的政治生活的。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和总统制。

制度的作用

国家体制,是确立一国阶级统治关系的基本制度。主要指国体,即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反映国家的本质,国家的阶级属性。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政体来表现,所以国家制度既包括国体,也包括政体,是规定国家权力归属什么阶级和这个阶级采取什么组织形式以实现其权力的制度。国家制度一般都规定在各该国的宪法、法律和其他特别法中。

C. 俄罗斯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古罗斯主要是东斯拉夫人的国家,创建于九世纪中叶。古罗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过程比较漫长。十世纪时,王公贵族开始占据田庄和城堡,封建关系开始产生。988年,基督教成为基辅国教,更巩固了这种关系。到十一、十二世纪,编年史上经常提到王公贵族田庄,可见王公贵族占有世袭领地已成普遍现象。此外,教堂得到王公贵族的捐赠,获得大量土地,也成为封建大土地所有者。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阶级关系开始发生巨大变化,除大小贵族外,九至十世纪基辅罗斯的主要农业居民是斯美尔德。他们大部分是自由的小生产者,但他们从属于王公,得向王公交纳贡物,所以他们只是半自由人,有些贫困化的斯美尔德则成为贵族依附农民。罗斯的依附农民还有多种类型,有的完全陷于依附地位,生活没有保障。封建主可以买卖,这就是农村的贫民(西罗德),有的因欠债而陷于依附状态,自己没有土地,按照契约规定给人家劳动以抵偿债务,这是“债农”。此外还有耕种贵族土地,一无所有的契约农等。实际上这种阶级关系的变化,主要是靠封建主不断损害小农利益才实现的。到十二世纪,古罗斯的封建土地制度基本确立。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不久,基辅罗斯就开始瓦解。十三世纪蒙古兴起后,向西发动进攻。从1235年至1240年底消灭了罗斯各公国。并于1243年建立钦察汗国(金帐汗国)统治罗斯各地,罗斯从此遭受外族统治达二百多年。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莫斯科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借助蒙古的力量逐渐发展起来。蒙古为了统治罗斯,采用分封弗拉基米尔全罗斯大公的方法,拉拢分化罗斯诸王公。莫斯科有伊凡一世(1325-1340年)时,采取竭力讨好蒙古王公并借其支持消灭竞争对手的办法。于1328年获得全罗斯大公称号,伊凡一世奠定了莫斯科强盛的基础。伊凡三世统一了俄罗斯大部分领土。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伊凡四世时(1533-1584年)俄国开始了君主专制,伊凡成年前权力落到贵族手里,贵族会议限制了大公的部分权力。1547年伊凡加冕称沙皇,并利用人民起义之机推翻大贵族统治掌握大权。1549年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军事改革以强化皇权。1550年他颁布新法典,以法律形式巩固了已取得的国家中央集权化的成果。军事改革伊凡四世改革的中心环节,1556年的兵役法改革,使封建家兵转变为替沙皇服役的军队,这加强了他的军队力量,为后来的大规模侵略扩张创造了条件。五十年代中期改革主要是对中央国家机关的改组,增设了一些分掌各部门事务的中央机关。由大贵族任首脑,小贵族处理日常事务。1555年,全国普设地方司法机关,从而削弱了地方官的权力,这次改革,加强了沙皇的中央政权,确立了俄罗斯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分裂的王公贵族势力受到打击。

发展的特点:通过多为国王的努力,不断发对对外战争,扩张领土,逐渐将权利集中,逐渐完成封建化。

D. 从曾经政权党到成为长期执政党的统一俄罗斯党,它们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从曾经政权党到成为长期执政党的统一俄罗斯党,主要靠普京。

现在俄罗斯是由统一俄罗斯党掌控,也就是西拉维克集团,普京是这其中的代表。希拉维克,在俄语里面叫“Силовики”,这是一个专用术语,专门用来描述现代俄罗斯的政治情况,这不是一个组织,而是一种广泛的说法,并不是像我们中国一样的皇帝集权制度。

经过风波后,2001年12月1日,“统一”、“祖国”和“全俄罗斯”正式在克里姆林宫宣布合并,三大组织终于合并组成了一个新党,统一俄罗斯党正式形成。它的出现让其他政党地位大大下降,是协助普京执政的坚实保障。

E.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体制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性质)

其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普京执政以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政党法》的制定和实施,使政党活动逐步走上正常的法制化轨道,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有所提高。各类政党和政治组织经过重新组合,初步形成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比,俄罗斯的政党制度还并不成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俄罗斯政党制度转型的三个阶段
考察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必然要追溯到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根据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行动纲领草案中关于实行"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决定,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对苏联宪法第六条的修正案,从法律上取消了苏共的领导地位,承认了多党制原则。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党制度的转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俄罗斯联邦宣布独立、苏联解体到1993年12月通过《俄罗斯联邦宪法》。在这一阶段,在俄国出现了成百个、甚至上千个形形色色的政党和政治组织,它们的政治纲领和主张不一,组织情况也差别很大。在拥护叶利钦的右翼"激进民主派"政党和反对叶利钦的以俄共为首的左翼政党及其他组织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形式是示威游行等街头活动。1993年10月,叶利钦总统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炮轰"白宫"流血事件和解散议会。1993年12月以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了新宪法。宪法宣布:"在俄罗斯联邦,承认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每个人都享有自由组成社会联合组织的权利"。这奠定了多党制在俄罗斯的宪法基础。
二、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新变化
普京执政两年多来,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和政党格局有以下一些新变化:
1、制定《俄罗斯联邦政党法》,逐步把政党活动纳入法制轨道
俄罗斯虽然在1995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社会联合组织法》,但没有制定出一个规范政党活动的政党法。经过多年反复讨论和修改,俄罗斯国家杜马在2001年6月21日三读通过了《俄罗斯联邦政党法》,联邦委员会于6月29日也批准了这一法案。接着普京总统在7月12日签署了《政党法》并予以正式颁布。②《政党法》对政党的成立、登记和撤消、党员的人数和地区组织的数量、政党的宗旨和活动形式、政党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一些内容:政党必须拥有1万名以上成员,并且至少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内建有人员不少于100名的地区组织,在其他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成员不少于50名;政党必须推举候选人参加全国立法、权力机构和地方各级自治代表机构选举;不允许按职业、种族或宗教属性建立政党;成立政党必须先组成发起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然后召开代表大会,通过党的纲领和章程,并把这些文件提交负责政党登记的部门审核;凡在杜马选举中得票超过3%而组成议会党团,或通过单席位选举制在议会中拥有12名议员的政党都可以获得国家的财政资助。
根据《政党法》这些规定,各政党都大力发展新党员和建立新的地区组织,出现了对政党进行改组、联合或建立新党的高潮,为参加定于2003年12月21日举行的国家杜马选举和2004年3月7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作准备。与此同时,一些达不到《政党法》要求、而又不准备同别的党联合的小党将不再作为政党进行活动。它们有的可能解散,有的可能改组为"俱乐部"类型的团体。它们将无权提出候选人参加各级立法和权力机关选举。不排除有些政党和组织可能会转入地下活动。
2、 各政党重新进行登记,加强政府对政党活动的控制力度
俄罗斯联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什尼亚科夫于2002年7月16日宣布,《政党法》颁布后,有56个政党举行了代表大会,23个全联盟性政党获准在司法部登记,其中只有8个党完成了在一半以上联邦主体的地区组织的全部登记手续。这些党是?quot;俄罗斯联邦人民党"、"俄罗斯民主党"、"统一的俄罗斯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和平统一党"、"俄罗斯宪法党"、"俄罗斯和平党"。这些党已获得参加2003年国家杜马选举的权利。维什尼亚科夫估计,从目前的情况看,在下一届杜马选举前,在俄司法部登记的政党要远远少于前三届,大约30多个政党,但能够进入下一届杜马的政党与前三届大约差不多,大约会有8个党的得票率会超过5%。
3、初步形成由左、中、右三派政党组成的多党制格局
首先,中派政党实行联合,成为杜马中的第一大党,组成了支持政府的多数派。
苏联解体后,以叶利钦为首的右翼激进自由派在俄罗斯掌握了国家政权。以俄共为代表的左翼政党在杜马中组成了强大反对派,并联合俄国社会上其他左翼力量,与右翼自由派势力相抗衡。而中派组织当时在群众中的影响十分有限。从1999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杜马选举起,俄国的政党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虽然俄共仍在选举中赢得了议会第一大党的地位,但是成立不久的、持中派立场的"团结"竞选联盟在选举中取得很大成功,在杜马中占据了第二大党的位置(2000年5月改组为"团结党")。2001年4月17日,国家杜马中的四个中派议员团"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人民代表"、"俄罗斯地区"经过协商,决定成立跨党团的协调委员会,从而大大加强了中派的势力。2001年7月12日"团结党"与"祖国"运动组成"团结-祖国联盟",并着手建立统一的政党 。12月1日,"团结-祖国联盟"在莫斯科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改组为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全俄罗斯"运动也加入了该党。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并原则上通过了党的纲领。大会还选举了由18人组成的最高委员会,选举绍伊古、卢日科夫、沙伊米耶夫三人共同担任党的主席。普京总统对新党成立表示祝贺。2002年4月全俄罗?quot;团结-祖国"党举行第一届全俄代表大会,改称"统一的俄罗斯"党,并完成了在司法部的登记手续。"统一的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中的议员数已超过俄共,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从而使普京总统在议会中获得了比较稳定的依靠力量。
据"俄罗斯杜马"网站公布的资料,现在俄国家杜
马中各个议会党团、议员团和独立议员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如下③:
"团结党"党团 83人 ?18.44%? "俄共"党团 85人 ?18.89%? ④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党团 12人 ?2.67%? "祖国-全俄罗斯"党团 49人 ?10.89%? "右翼力量联盟"党团 32人 ?7.11%? "亚博卢"党团 17人 ?3.78%?
农工议员团 43人 ?9.56%? "人民代表"议员团 56人 ?12.44%?
"俄罗斯地区"议员团 47人 ?10.44%? 未加入已登记的议员联合组织的议员 21人 ?4.67%
? 以上统计数字表明,?quot;团结党"、"祖国-全俄罗斯"组成的"统一的俄罗斯"党在杜马中拥有132个席位。如果再加上"人民代表"议员团和"俄罗斯地区"议员团,杜马中的中派议员的总数达到235人;左翼(包括"俄共"和"农工议员团")的议员总数为128人;右翼(包括"右翼力量联盟"、"亚博卢"和自由民主党)的议员总数为61人;其他的21个独立议员的政治倾向不一。国家杜马的这种组成与叶利钦时期有很大不同。在第一、二届杜马中,左翼占优势地位,可以对叶利钦及政府提出的各种法案进行强有力的抵制,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普京总统和政府在杜马中拥有了以"统一的俄罗?quot;党为主的稳定多数。左翼很难阻止克里姆林宫提出的法案在杜马中获得通过。如果说普京以前常常同包括俄共在内的各党派领导人会晤并征求他们的意见,那么现在普京只会见中派政党领导人,基本上不再听取别的党、特别是俄共领导人的看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杜马不顾左翼的强烈反对,先后通过了《所得税法》、《劳动法典》、《土地法典》等重要法案。最近又通过了允许自由买卖农业用地的法案。
俄罗斯的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也属于中派范畴。2001年11月24日,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与以康斯坦丁·蒂托夫为首的俄罗斯社会民主党?quot;精神遗产"、俄罗斯社会党、"现实主义者联盟"举行了联合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和章程草案,选举戈尔巴乔夫为党的领袖,蒂托夫为党的主席。戈尔巴乔夫表示,社会民主党人支持普京总统。蒂托夫在谈到党的意识形态时说,俄罗斯社会民主党主张"第三条道路",既不赞成"共产主义的空想主义",也不赞成"新自由主义的原教旨主义"。不过,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实行联合以来,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大。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于2002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该党在群众中的支持率只有2%。
其次,俄共在群众中的支持率有所下降,面临严峻挑战。
普京执政初期,由于还没有站稳脚跟,而俄共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所以对俄共采取怀柔与笼络态度,设法改善同俄共的关系。普京在当选总统后的一次讲话中说,尽管人们对俄共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他认为俄共是俄罗斯目前惟一形成了体系的党。俄共当时对普京也采取合作态度,在杜马中支持普京提出的一些法案。但是,随着普京在群众中的威望提高及其政治地位的巩固,普京与俄共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甚至对立。普京转而对俄共公开提出指责,采取打压与分化的政策。
目前俄共的处境比较艰难,面临严峻挑战。这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俄共失去在国家杜马中第一大党的地位。在1999年12月选出的俄罗斯第三届国家杜马初期,俄共及其盟?quot;农工议员团"在议会中拥有大约1/3的席位。后来,全俄罗斯"团结-祖国"党(即"统一的俄罗斯"党)取代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俄罗斯国家杜马中的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俄共的重大变化。其次,俄共被剥夺了在杜马中一系列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第三届杜马开始工作时,俄共与"团结党"达成一揽子协议,瓜分了杜马的大部分领导职务,俄共党员谢列兹尼奥夫当选为杜马主席。俄共还得到了杜马下设的许多委员会的领导职务。但是后来中派政党与右翼政党逐渐靠拢,联手对付俄共。
2002年 4月3日,杜马中的"团结党"等4个中派组织联合提出一项议案,要求重新分配杜马委员会的领导职位。这一议案获得通过,俄共失去了原先拥有的10个委员会中8个委员会的领导职务。"祖国-全俄罗斯"的杜马代表费杜洛夫甚至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取缔俄罗斯共产党在司法部注册,彻底禁止俄罗斯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并追究其党首久加诺夫的刑事责任"。虽然这一提案遭到包括"祖国-全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人和司法部的反对,但俄共在议会中失去了一系列重要阵地。第三,俄共的内部分歧激化。为了对杜马的上述决议表示谴责和抗议,俄共立即宣布放弃包括杜马主席和其他两个委员会主席的职位。但是,谢列兹尼奥夫拒绝辞职,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古边科和戈里亚切娃也不同意放弃自己的职位。俄共于是在4月3日和10日分别召开了第6、7次中央全会并通过决定,要求谢列兹尼奥夫等辞职,并声称如果他们拒绝服从中央的决定,就要给予组织处分。但是谢列兹尼奥夫在同普京总统会晤后,拒绝了俄共中央要他辞职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于5月25日召开第8次非常中央全会,通过了将他开除出党的决议,同时被开除出党的还有古边科和戈里亚切娃。接着他们3人又被开除出俄共议会党团。普京总统在5月27日公开批评了俄共中央关于开除谢列兹尼奥夫等人的决议,表示继续支持谢列兹尼奥夫留任杜马主席。其他政党也支持谢列兹尼奥夫继续担任杜马主席,直到2003年新一届杜马选举为止。第四,中派和右翼联手打压俄共,使俄共在地区选举中屡遭失败。2001年11月5日,中派?quot;祖国"、"团结党"与右翼的"右翼力量联盟"和"亚博卢"四个政治团体的领导人就莫斯科市杜马代表的选举问题举行会谈,决定共同提出一个候选人名单。"团结党"的杜马党团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佩赫金声称,四党的协议是针对左翼反对派的。这一做法将使"左翼反对派失去在立法机构中的讲坛"。⑤此后,俄共在许多地区的杜马选举中遭到严重挫折。据俄国《独立报》报道,俄共在许多地区选举中失利是俄共力量遭到重大削弱的一个标志。共产党人已不敢在大多数联邦主体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在地区选举中也很少能够取胜。即使获胜的候选人也很少与党保持密切联系,更谈不上服从党组织了。第五,俄共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下降。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在2002年6月进行的民意调查,俄共在群众中的支持率为29%,虽然仍居各党之首位,但比4月的35%下降了6个百分点,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quot;统一的俄罗斯"党从4月的18%上升到6月的25%,增加了7个百分点,只比俄共差4个百分点。这次围绕谢列兹尼奥夫问题的争论在不仅损害了俄共在群众中的形象,而且也标志着俄共的分裂。谢列兹尼奥夫就公开表示在今年9月建立一个新的左翼政党。
俄共的困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国际背景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资本主义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显示出还有继续发展的能力。这对社会主义造成巨大冲击,社会主义在欧洲各国的影响普遍出现下降的趋势。从国内背景来看,普京执政以来,实行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国策,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状况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据2002年6月举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普京在群众中的支持率达到75%。在这种情况下,俄共作为反对派进行活动困难重重。此外,俄国的中派与右翼政党有计划、有步骤地联手打压、排挤俄共,也是俄共处于困境的重要原因。
从主观因素来看,苏联解体后,俄共虽然对自己的理论、纲领和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但总的说来落后于时代的要求。2002年4月8日久加诺夫在接受俄国《独立报》记者采访时说:"局势发生了激变:克里姆林宫、政府和杜马变成了从事犯罪活动的资产阶级和盗窃国家财富的买办的堡垒。"⑥这样的判断恐怕得不到大多数俄罗斯人的认同。此外,俄共虽然表示要争取社会主义的"更新"和"复兴"。但是,迄今为止,俄共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还比较抽象和笼统,对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缺乏全面深入的反思和总结。在斗争策略上,俄共从叶利钦时代的"不妥协的反对派",到普京执政初期的"建设性反对派",现在又转回"不妥协的反对派",并把工作重点从议会内转向议会外,把组织群众性抗议运动作为党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的主要方针。2002年6月10日俄共中央第8次全会作出决定,责成俄共党团在国家杜马中提出议案,要求卡西亚诺夫政府辞职,并着手准备就"是否允许买卖土地"问题举行全民公决。
事实上,俄共的这些提案在杜马中无法获得通过。在组织问题上,俄共内部派别林立,既有坚持传统观点的"正统派",又有"强国爱国主义派",还有社会民主主义派。党内民主和纪律也存在一些问题。俄国最近又出现了一个以前苏联领导人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孙子安德列·勃列日涅夫为首的"新共产党",该党于2002年6月30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成立大会。持正统立场的"俄罗斯共产党人党"和"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对俄共一直持批评态度,它们在2002年实行了合并。共产主义政党的这种严重分裂局面不利于左翼力量的发展。当然,目前俄共在群众中仍有相当高的支持率,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将继续发挥作用。
4、右翼政党争取实行联合,但进展不大
俄罗斯主张自由主义的右翼政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盖达尔、丘拜斯、涅姆佐夫等为首的"右翼力量联盟",另一个是以亚夫林斯基为首的"亚博卢"。二者都赞成实行西方式的自由市场经济,但在一系列问题上也有争议。盖达尔和丘拜斯是"休克疗法"的主要倡导者和实施者,亚夫林斯基则对"休克疗法"持批评态度。右翼政党对普京总统采取既支持又批评的态度。它们自称"右翼反对派"。这两个党一直在谈判联合问题,但迄今为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最近,"右翼力量联盟"向"亚博卢"提出建议,在下一届总统选举中推举统一的总统候选人。但是,"亚博卢"对"右翼力量联盟"的建议不太感兴趣。这为两党的联合投下了阴影。在2002年6月的民意调查中,"右翼力量联盟"的支持率是8%(4月是10%),居第4位;"亚博卢"的支持率是6%(4月是7%)。两党的支持率加在一起是14%。如果不出意外,两党在下一届杜马选举中都有可能突破5%的门槛而进入议会。
2001年11月21日,俄罗斯金融寡头之一鲍·别列佐夫斯基加人了右翼社会政治运动"自由俄罗斯"。这个运动的领导人是杜马代表谢尔盖·尤申科夫。由于别列佐夫斯基遭到俄罗斯总检察长发出的国际通缉令的通缉而逃到国外,他只能通过电话或派代表参加该运动的有关活动。2002年3月30?quot;自由俄罗斯"运动在莫斯科召开代表大会,改组为政党。谢·尤申科夫、鲍·别列佐夫斯基等5人当选为该党的共同主席。该党自称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党,对当局持反对派立场,要求实现个人自由化、政权自由化、社会自由化、国家自由化和国家对外政策的自由化。⑦该党在6月的民意调查中得到的支持率小于1%。迄今为止该党没有被司法部核准登记。
5、制定打击极端主义的法律
在俄国同样存在一些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的极右翼政党,例如以弗拉基米尔·日里诺夫斯基为首?quot;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以亚历山大·巴尔卡绍夫为首的"俄罗斯民族统一党"、以亚历山大·伊凡诺夫为首的"俄罗斯人民民族党"、以尼古拉·李森科为首的"民族共和党"等。日里诺夫斯基是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的盟友。当勒庞在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击败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出线后,俄国自由民主党立即于5月4日在莫斯科召开庆祝集会,日里诺夫斯基在会上发表演说,向勒庞表示祝贺。
2002年6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了极右翼势力在俄罗斯有上升的趋势。⑧。在被调查者对"请您列出您最信任的5-6名政治家"这个问题的答卷中,日里诺夫斯基得到10%的支持率,排在普京、久加诺夫、绍伊古之后,居第4位。在被调查者对"假如在下星期日举行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您将投票赞成哪一个政党或联盟?"这个问题的答卷中,"自由民主党"的支持率是9%(4月是10%),居第3位;"俄罗斯民族统一党"获得2%的支持率。可见,极右翼势力在俄国的影响不容忽视。《俄罗斯的政党与运动》一书中说:"俄罗斯民族统一党是俄国最大的极端主义的军事化组织。该党的主要纲领性要求是:确立俄罗斯民族在俄国的统治地位,该党把犹太人看作主要敌人。"⑨该党提出要通过"民族革命"取得政权。党的主要领导人是亚·巴尔卡绍夫。"人民民族党"持极端民族主义立场,主张对"非俄罗斯人"采取暴力手段,把反犹主义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民族共和党"鼓吹"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
另外,还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极端民族主义团体。例如,"光头党"90年代以来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活动十分猖獗。其成员多半是十几岁到20多岁的年轻人。目前大约有10000-15000名成员。他们鼓吹用极端手段建立纯粹的俄罗斯民族社会,崇拜希特勒,拥护法西斯主义,反对犹太人,甚至要求赶走一切外国人。今年4月"光头党"曾经向莫斯科的10来个外国使领馆寄去恐吓电子邮件,威胁要在4月20日希特勒生日那一天对外国人采取暴力行动,结果引起在俄的外国人的极大恐慌。
极端民族主义组织的活动,特别是"光头党"的所作所为引起俄国广大民众的愤怒,俄国政府和普京总统对此也十分关注。普京在今年4月18日的国情咨文中说,"极端主义的泛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安定的重大威胁。这里所指的首先是那些高喊法西斯、民族主义口号并拿着它们的标志的人,那些制造浩劫、毒打和谋杀人的人。"⑩政府专门向国家杜马提出一项反对极端主义的法案,杜马于6月20日二读通过了该法案。它对极端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极端主义活动是指用强制手段修改宪法体制的基础,挑起种族和宗教敌对情绪,宣传某些公民或者民族凌驾于其他公民或民族之上,以及公开展示法西斯标志和传播法西斯文学作品?quot;紒纭矠这个法案的通过有利于加强打击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力度。而,只要俄国存在的那些社会、政治、经济和民族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极端民族主义就会有滋长的土壤。但是,应该相信,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是坚决反对右翼极端民族主义的。

F. 俄罗斯联邦的现行政治体制是怎样的

综观俄罗斯政治转型迭宕起伏的十年,俄罗斯人在国家政治制度建设上完成了两大历史任务:强力总统制的确立和新型联邦制的重构.
一、强力总统制的确立苏联解体之前,包括叶利钦在内的许多民主派人士希望以最高苏维埃为基础建立议会民主制度,防止个人专制独裁.他们以此为旗帜号召苏联社会和人民否定和推翻现行的共产党一党执政地位.当屹立了74年之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崩溃之际,其“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治架构并未随之消失.民主改革派掌握国家政权后,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治体制,并于1991年通过全民公决设置了总统一职.在相互关系上,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高居于总统之上,总统被置于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之下.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俄罗斯联邦总统的职务,撤销俄罗斯总统的命令,反之,俄罗斯总统没有权力解散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或停止它们的活动.应当指出,设立总统职位,在国家权力结构上改变了传统的立法与执行权力相统一的苏维埃体制,在俄罗斯从一党制走向多党制的情况下有利于加强执行权力,但是,很显然,仍然是苏维埃制度或议会制居主导地位,它没有改变“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实质.
因此,在俄罗斯政治体制走向何处上昔日民主派发生了严重分歧.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认为当前的俄罗斯需要一个强力的总统带领国家渡过社会经济危机,所以应建立总统制的模式.而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认为应该建立议会至上的民主政治,通过议会监督制约总统.随着分歧加深,俄罗斯陷入了深刻的政治和宪法危机.一时间,总统和议会双方纷纷抛出新的宪法草案,试图以基本法的形式承认和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1993年9 月就在双方已经不可调和之时,叶利钦果断采取措施用武力之举镇压和解散议会.接着再次利用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新的总统制宪法.1995年5 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新的《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法》,规定了俄罗斯总统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法.至此,俄罗斯现行的政治制度架构基本完成.
俄罗斯的强力总统制既不同于美国式的总统制又与法国的半总统制有所区别.作为联邦元首的总统拥有众多权力,其权力范围大于前两国总统,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今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强总统,弱议会”的现象.立法,总统,政府,司法相互制衡的严重不对称也使有人称这一体制为“超级总统制”. “叶利钦时代”向“普京时代”的平稳过渡使这一体制有了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和时间.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即今天俄罗斯的制度框架及其运行机制总的来说是民主的.普京上台后,旨在加强中央权威提升国家崇拜意识的种种举动并不能对十年来俄罗斯民主成果造成根本损伤,相反,以民主机制为基础的强力总统制,对于政治整合、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新型联邦制的重构前苏联的解体使深埋多年的民族矛盾和中央地方矛盾激化,直接阻碍了俄罗斯的国家现代化.因此,如何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特别是各民族主体利益便成为重构国家政治制度首要价值目标.
前苏联时期,尽管按照列宁的民族自治和自决权理论,由各民族在自由自愿基础上建立联邦制国家,使它们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实际上俄罗斯实行的是联邦制、单一制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混合型的国家结构形式,而且在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下,各民族自治形式所享有的自治权利又是极其有限的.
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同样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与议会之间旷日持久的权力斗争更增加了各民族共和国和地区的离心倾向.因此,有必要通过签署联邦条约,阻止各种独立和分化运动.经过各方妥协,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为一方,组成联邦的共和国、边疆区和州、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为另一方,就划分管辖对象和职权问题签署条约. 1992 年3 月31日,各方签署了联邦条约.联邦条约的签署首先改变了过去在联邦制的形式下高度集权的体制,实行分权制度,其实质是联邦中央与联邦各主体之间划分权限的条约.其次,条约规定了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莫斯科市和圣彼得堡市,自治州和自治专区三种主体形式构成的新型联邦关系.联邦条约对于维护俄罗斯联邦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践上它不仅遇到了挑战,也暴露了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首先,车臣共和国和鞑靼斯坦共和国拒绝在联邦条约上签字,试图独立.其次, 一些边疆和州不满于实际上的不平等地位,纷纷提出建立共和国的要求.1993年10月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苏维埃会议决定将该州改名为乌拉尔共和国.其它一些州也准备宣布成为共和国.这种共和国化潮流不是要谋求独立或半独立,而是反映了边疆区和州争取平等的联邦主体权利的要求.
总之,俄罗斯新的联邦制度已初见端倪.但地方和中央等各利益主体博弈结果使联邦条约终未在1993年12月宪法中明确规定.宪法仅仅突出了各主体平等的原则.这主要表现为俄罗斯联邦议会联邦委员会(上院)由每个主体来自立法和执行机关的2 名代表组成.但是,这也随着普京上台以来的改革而发生变化.2000年5 月13日普京签发命令决定按地域原则在俄罗斯建立由共和国、边疆区和州组成的7 大联邦区(中部联邦区,西北联邦区,北高加索联邦区,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乌拉尔联邦区,西伯利亚联邦区,远东联邦区).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每个联邦区任命一位总统全权代表.全权代表要使国家元首能在相应的联邦区范围内履行宪法职能.接着,普京提出修改议会上院——联邦委员会组成原则等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改革措施.普京的举措和影响意味着俄罗斯在经过长达10年之久的中央权威流失后开始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发展方向,即强调中央集权和总统权威的民主制.
尽管,俄罗斯的国家政治制度已经成型,但我们必须看到俄罗斯目前的制度也是经过十年转型艰难探索曲折演进而成,其国家政治制度有着许多漏洞甚至还有理论上被颠覆的可能,因此若要真正实现普京所称的“国家现代化”,必须实现市场经济的自由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培养,唯其如此,才能相得益彰,扬制度所长避制度之短.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

G. 俄罗斯社会制度是什么

俄罗斯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俄罗斯的政党制度就十分特殊。1993年制定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明确规定,俄罗斯政党制度原则上是多党制。然而,从俄罗斯的政治结构及其实际运行来看,俄罗斯应该属于“无执政党的政党政治”国家。

一方面,在俄罗斯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确存在着政党和政党体系,具备现代政党政治的基本特征。但是,另一方面,政党在俄罗斯的政治生活中又处于边缘地位,发挥着有限的作用,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被冠以执政党的称号。

第一,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总统是超党派的。无论是前任总统叶利钦还是现任总统普京,他们既不是哪个党派的成员,也不是靠哪个党的运作和强有力支持才当选的。他们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

第二,俄罗斯的政府也是超党派的。在俄罗斯议会中获胜的政党没有组阁权。联邦政府总理由总统提名,国家杜马表决通过,就可以走马上任。国家杜马中的政党虽然可以否决总统提名人选,但是这就会冒着国家杜马被总统解散的危险。

从俄罗斯十几年来担任总理的人选来看,有的有党派背景,有的则没有。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政党政治的演化有哪些特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