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俄科学家都曾打算炸掉月球,地球才安全!他们到底发现了什么
从人类开始仰望星空开始,月球就已经在挂在天上了,所以从情感上来说,炸掉月球确实让人非常难过,但我们要了解的是月球对人类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果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人类,甚至是人类走向星辰大海的障碍,那不妨尝试努力下?
人类发射的探测器不完全统计
如果试想下,假如没有经过登月练习,而直接冲向火星的话,我们有几多把握?即使在未来走向深空月球仍然可以作为强大的基地存在,是未来大型飞船最好的制造场所!
② 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有哪些主要贡献是什么
麦克斯韦:他最杰出的贡献是在经典电磁理论方面。麦克斯韦方程。
牛顿: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泡利:瑞士籍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普朗克: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普朗克早年的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
楞次:俄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确定感生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库仑:法国物理学、军事工程师。他在1785年根据实验得出了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库仑定律。
卡诺:法国物理学家、军事工程师。提出了作为热力学重要理论基础的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从理论上解决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根本途径。
克劳修斯:德国物理学家,是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卡文迪许:扭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胡克:胡克定律F=kx 。
哥白尼:日心说。
开普勒:三定律。揭示天体运动规律。
麦克思韦:电磁理论。
法拉第:场概念的提出。
居里夫妇:发现物质的放射性,发现新元素。
惠更斯:单摆的周期公式。
③ 俄罗斯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奖
从1904年至今,俄罗斯和前苏联共有16人获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The Nobel Prize),是以瑞典的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895年创立的奖项。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有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言说诺贝尔有一个比他小13岁的女友,但她后来和一位数学家私奔了,这件事让诺贝尔大受刺激,他从此不谈婚娶,直到生命的尽头仍是个单身汉。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诺贝尔在设立诺贝尔奖时毫不客气把数学排除在外。实际上诺贝尔忽视数学是受他所处的时代和他的科学观的影响。19世纪下半世纪,化学领域的研究一般不需要高等数学,他本人根本无法预见到数学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视了设立诺贝尔数学奖。
④ 俄国物理学家楞次是谁 楞次的成就有哪些
楞次,1804年(甲子年)2月2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83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选为院士。
中文名 楞次
外文名 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
国籍 俄国
出生地 爱沙尼亚
出生日期 1804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 1865年2月10日
职业 物理学家
毕业院校 道帕特大学
主要成就 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楞次定律。
楞次(Lenz,Heinrich Friedrich Emil)1804年(甲子年)2月24日诞生于爱沙尼亚.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家乡的道帕特大学.1828年被挑选为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初级科学助理,1830年被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院士,1834年选为院士。曾长期担任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主任,后来由教授会选为第一任校长。
楞次在物理学上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电磁感应的楞次定律和电热效应的焦耳-楞次定律。
1833年,楞次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宣读了他的题为“关于用电动力学方法决定感生电流方向”的论文,提出了楞次定律。亥姆霍兹证明楞次定律是电磁现象的能量守恒定律。
在电热方面,1843年楞次在不知道焦耳发现电流热作用定律(1841年)的情况下,独立地发现了这一定律。他用改善实验方法和改用酒精作传热介质,提高了实验的精度。
1831年,楞次基于感应电流的瞬时和类冲击效应,利用冲击法对电磁现象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等于每匝线圈中电动势之和,而与所用导线的粗细和种类无关.1838年,楞次还研究了电动机与发电机的转换性,用楞次定律解释了其转换原理。1844年,楞次在研究任意个电动势和电阻的并联时,得出了分路电流的定律,比基尔霍夫发表更普遍的电路定律早了4年。
1865年寒假,楞次在意大利罗马中风去世。
重要贡献物理学重要贡献——楞次定律
楞次定律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注意:“阻碍”不是“相反”,原磁通量增大时方向相反,原磁通量减小时方向相同;“阻碍”也不是阻止,电路中的磁通量还是变化的。
它的公式是:E=NΦ/△t
其中 E 是感应电动势,N 是线圈圈数,Φ 是磁通量。
1833年,,楞次 在概括了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称为楞次定律( Lenz law )。
楞次定律可表述为:闭合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所激发的磁场来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也可简练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⑤ 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有哪些
1、牛顿
艾萨克·牛顿是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主要贡献是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的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
拓展资料(物理学研究领域):
1、凝聚态物理:
研究物质宏观性质,这些物相内包含极大数目的组元,且组员间相互作用极强。最熟悉的凝聚态相是固体和液体,它们由原子间的键和电磁力所形成。更多的凝聚态相包括超流和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态(在十分低温时,某些原子系统内发现);某些材料中导电电子呈现的超导相;原子点阵中出现的铁磁和反铁磁相。凝聚态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领域。历史上,它由固体物理生长出来。1967年由菲立普·安德森最早提出,采用此名。
2、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
研究原子尺寸或几个原子结构范围内,物质-物质和光-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三个领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它们使用类似的方法和有关的能量标度。它们都包括经典和量子的处理方法;从微观的角度处理问题。原子物理处理原子的壳层,集中在原子和离子的量子控制;冷却和诱捕;低温碰撞动力学;准确测量基本常数;电子在结构动力学方面的集体效应。原子物理受核的影晌。但如核分裂,核合成等核内部现象则属高能物理。 分子物理集中在多原子结构以及它们,内外部和物质及光的相互作用,这里的光学物理只研究光的基本特性及光与物质在微观领域的相互作用。
3、高能/粒子物理:
粒子物理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组元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称为高能物理。因为许多基本粒子在自然界不存在,只在粒子加速器中与其它粒子高能碰撞下才出现。据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标准模型描述,有12种已知物质的基本粒子模型(夸克和轻粒子)。它们通过强,弱和电磁基本力相互作用。标准模型还预言一种希格斯-波色粒子存在。现正寻找中。
4、天体物理:
天体物理和天文学是物理的理论和方法用到研究星体的结构和演变,太阳系的起源,以及宇宙的相关问题。因为天体物理的范围宽。它用了物理的许多原理。包括力学,电磁学,统计力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1931年卡尔发现了天体发出的无线电讯号。开始了无线电天文学。天文学的前沿已被空间探索所扩展。地球大气的干扰使观察空间需用红外,超紫外,伽玛射线和x-射线。物理宇宙论研究在宇宙的大范围内宇宙的形成和演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现代宇宙理论中起了中心的作用。20世纪早期哈勃从图中发现了宇宙在膨胀,促进了宇宙的稳定状态论和大爆炸之间的讨论。1964年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证明了大爆炸理论可能是正确的。大爆炸模型建立在二个理论框架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原理。宇宙论已建立了ACDM宇宙演变模型;它包括宇宙的膨胀,黑能量和黑物质。 从费米伽玛-射线望运镜的新数据和现有宇宙模型的改进,可期待出现许多可能性和发现。尤其是今后数年内,围绕黑物质方面可能有许多发现。
⑥ 所有物理学家的名字。 越多约好。只要名字
牛顿,阿基米德,伽利略,安培,帕斯卡,开尔文,摄尔修斯,瓦特,库伦,欧姆,焦耳,法拉第,特斯拉,高斯,韦伯,亨利,赫兹,
⑦ 俄罗斯科学家叫什么金的坐轮椅人全称
霍金?英国人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着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⑧ 俄罗斯哪那个城市的物理学教授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
1901 W.C.伦琴 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X射线)
1902 H.A.洛伦兹 荷兰 塞曼效应的发现和研究
P.塞曼 荷兰
1903 H.A.贝克勒尔 法国 发现天然铀元素的放射性
P.居里 法国 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钋与镭并发现钍也有放射性
M.S.居里 法国
1904 L.瑞利 英国 在气体密度的研究中发现氩
1905 P.勒钠德 德国 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 J.J汤姆孙 英国 通过气体电传导性的研究,测出电子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
1907 A.A迈克耳孙 美国 创造精密的光学仪器和用以进行光谱学度量学的研究,并精确测出光速
1908 G.里普曼 法国 发明应用干涉现象的天然彩色摄影技术
1909 G.马可尼 意大利 发明无线电极及其对发展无线电通讯的贡献
C.F.布劳恩 德国
1910 J.D.范德瓦耳斯 荷兰 对气体和液体状态方程的研究
1911 W.维恩 德国 热辐射定律的导出和研究
1912 N.G.达伦 瑞典 发明点燃航标灯和浮标灯的瓦斯自动调节器
1913 H.K.昂尼斯 荷兰 在低温下研究物质的性质并制成液态氦
1914 M.V.劳厄 德国 发现伦琴射线通过晶体时的衍射,既用于决定X射线的波长又证明了晶体的原子点阵结构
1915 W.H.布拉格 英国 用伦琴射线分析晶体结构
W.L.布拉格 英国
1917 C.G.巴克拉 英国 发现标识元素的次级伦琴辐射
1918 M.V.普朗克 德国 研究辐射的量子理论,发现基本量子,提出能量量子化的假设,解释了电磁辐射的经验定律
1919 J.斯塔克 德国 发现阴极射线中的多普勒效应和原子光谱线在电场中的分裂
1920 C.E.吉洛姆 法国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在精密仪器中的应用
1921 A.爱因斯坦 德国 对现物理方面的贡献,特别是阐明光电效应的定律
1922 N.玻尔 丹麦 研究原子结构和原子辐射,提出他的原子结构模型
1923 R.A.密立根 美国 研究元电荷和光电效应,通过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
1924 K.M.G.西格班 瑞典 伦琴射线光谱学方面的发现和研究
1925 J.弗兰克 德国 发现电子撞击原子时出现的规律性
G.L.赫兹 德国
1926 J.B.佩林 法国 研究物质分裂结构,并发现沉积作用的平衡
1927 A.H.康普顿 美国 发现康普顿效应
C.T.R.威尔孙 英国 发明用云雾室观察带电粒子,使带电粒子的轨迹变为可见
1928 O.W.里查孙 英国 热离子现象的研究,并发现里查孙定律
1929 L.V.德布罗意 法国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
1930 C.V.拉曼 印度 研究光的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1932 W.海森堡 德国 创立量子力学,并导致氢的同素异形的发现
1933 E.薛定谔 奥地利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
P.A.M.狄立克 英国 量子力学的广泛发展,并预言正电子的存在
1935 J.乍得威克 英国 发现中子
1936 V.F赫斯 奥地利 发现宇宙射线
C.D.安德孙 美国 发现正电子
1937 J.P.汤姆孙 英国 通过实验发现受电子照射的晶体中的干涉现象
C.J.戴维孙 美国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
1938 E.费米 意大利 发现新放射性元素和慢中子引起的核反应
1939 F.O.劳伦斯 美国 研制回旋加速器以及利用它所取得的成果,特别是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1943 O.斯特恩 美国 测定质子磁矩
1944 I.I.拉比 美国 用共振方法测量原子核的磁性
1945 W.泡利 奥地利 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6 P.W.布里奇曼 美国 研制高压装置并创立了高压物理
1947 E.V.阿普顿 英国 发现电离层中反射无线电波的阿普顿层
1948 P.M.S.布莱克特 英国 改进威尔孙云雾室及在核物理和宇宙线方面的发现
1949 汤川秀树 日本 用数学方法预见介子的存在
1950 C.F.鲍威尔 英国 研究核过程的摄影法并发现介子
1951 J.D.科克罗夫特 英国 首先利用人工所加速的粒子开展原子核
E.T.S.瓦尔顿 爱尔兰 蜕变的研究
1952 E.M.珀塞尔 美国 核磁精密测量新方法的发展及有关的发现
F.布洛赫 美国
1953 F.塞尔尼克 荷兰 论证相衬法,特别是研制相差显微镜
1954 M.玻恩 德国 对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特别是量子力学中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W.W.G.玻特 德国 符合法的提出及分析宇宙辐射
1955 P.库什 美国 精密测定电子磁矩
W.E.拉姆 美国 发现氢光谱的精细结构
1956 W.肖克莱 美国 研究半导体并发明晶体管
W.H.布拉顿 美国
J.巴丁 美国
1957 李政道 美国 否定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定律,使基本粒子研究获重大发现
杨振宁 美国
1958 P.A.切连柯夫 前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连柯夫效应(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物质中传递时放出蓝光的现象)
I.M.弗兰克 前苏联
I.Y.塔姆 前苏联
1959 E.萨克雷 美国 发现反质子
O.张伯伦 美国
1960 D.A.格拉塞尔 美国 发明气泡室
1961 R.霍夫斯塔特 美国 由高能电子散射研究原子核的结构
R.L.穆斯堡 德国 研究r射线的无反冲共振吸收和发现穆斯堡效应
1962 L.D.朗道 前苏联 研究凝聚态物质的理论,特别是液氦的研究
1963 E.P.维格纳 美国 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发现和应用对称性基本原理方面的贡献
M.G.迈耶 美国 发现原子核结构壳层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原子核的长周期和其它幻数性质的问题
J.H.D.詹森 德国
1964 C.H.汤斯 美国 在量子电子学领域中的基础研究导致了根据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原理构成振荡器和放大器
N.G.巴索夫 前苏联 用于产生激光光束的振荡器和放大器的研究工作
A.M.普洛霍罗夫 前苏联 在量子电子学中的研究工作导致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的制作
1965 R.P.费曼 美国 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包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意义深远的结果
J.S.施温格 美国
朝永振一郎 日本
1966 A.卡斯特莱 法国 发现并发展光学方法以研究原子的能级的贡献
1967 H.A.贝特 美国 恒星能量的产生方面的理论
1968 L.W.阿尔瓦雷斯 美国 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的贡献,特别是通过发展氢气泡室和数据分析技术而发现许多共振态
1969 M.盖尔曼 美国 关于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提出“夸克”粒子理论
1970 H.O.G.阿尔文 瑞典 磁流体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并在等离子体物理中找到广泛应用
L.E.F.尼尔 法国 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的基本研究和发现,这在固体物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971 D.加波 英国 全息摄影术的发明及发展
1972 J.巴丁 美国 提出所谓BCS理论的超导性理论
L.N.库珀 美国
J.R.斯莱弗 美国
1973 B.D.约瑟夫森 英国 关于固体中隧道现象的发现,从理论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够通过隧道阻挡层(即约瑟夫森效应)
江崎岭于奈 日本 从实验上发现半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I.迦埃弗 美国 从实验上发现超导体中的隧道效应
1974 M.赖尔 英国 研究射电天文学,尤其是孔径综合技术方面的创造与发展
A.赫威期 英国 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研究,在发现脉冲星方面起决定性角色
1975 A.N.玻尔 丹麦 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与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原子核结构理论
B.R.莫特尔孙 丹麦 原子核内部结构的研究工作
L.J.雷恩瓦特 美国
1976 B.里克特 美国 分别独立地发现了新粒子J/Ψ,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三倍,寿命比共振态的寿命长上万倍
丁肇中 美国
1977 P.W.安德孙 美国 对晶态与非晶态固体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的理论研究,提出“固态”物理理论
J.H.范弗莱克 美国 对磁性与不规则系统的电子结构作了基本研究
N.F.莫特 英国
1978 A.A.彭齐亚斯 美国 3K宇宙微波背景的发现
R.W.威尔孙 美国
P.L.卡皮查 前苏联 建成液化氮的新装置,证实氮亚超流低温物理学
1979 S.L.格拉肖 美国 建立弱电统一理论,特别是预言弱电流的存在
S.温伯格 美国
A.L.萨拉姆 巴基斯坦
1980 J.W.克罗宁 美国 CP不对称性的发现
V.L.菲奇 美国
1981 N.布洛姆伯根 美国 激光光谱学与非线性光学的研究
A.L.肖洛 美国
K.M.瑟巴 瑞典 高分辨电子能谱的研究
1982 K.威尔孙 美国 关于相变的临界现象
1983 S.钱德拉塞卡尔 美国 恒星结构和演化方面的理论研究
W.福勒 美国 宇宙间化学元素形成方面的核反应的理论研究和实验
1984 C.鲁比亚 意大利 由于他们的努力导致了中间玻色子的发现
S.范德梅尔 荷兰
1985 K.V.克利青 德国 量子霍耳效应
1986 E.鲁斯卡 德国 电子物理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设计出世界上第1架电子显微镜
G.宾尼 瑞士 设计出扫描式隧道效应显微镜
H.罗雷尔 瑞士
1987 J.G.柏诺兹 美国 发现新的超导材料
K.A.穆勒 美国
1988 L.M.莱德曼 美国 从事中微子波束工作及通过发现μ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
M.施瓦茨 美国
J.斯坦伯格 英国
1989 N.F.拉姆齐 美国 发明原子铯钟及提出氢微波激射技术
W.保罗 德国 创造捕集原子的方法以达到能极其精确地研究一个电子或离子
H.G.德梅尔特 美国
1990 J.杰罗姆 美国 发现夸克存在的第一个实验证明
H.肯德尔 美国
R.泰勒 加拿大
1991 P.G.德燃纳 法国 液晶基础研究
1992 J.夏帕克 法国 对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的发明和发展
1993 J.泰勒 美国 发现一对脉冲星,质量为两个太阳的质量,而直径仅10-30km,故引力场极强,为引力波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L.赫尔斯 美国
1994 C.沙尔 美国 发展中子散射技术
B.布罗克豪斯 加拿大
1995 M.L.珀尔 美国 珀尔及其合作者发现了τ轻子 雷恩斯与C.考温首次成功地观察到电子反中微子他们在轻子研究方面的先驱性工作,为建立轻子-夸克层次上的物质结构图像作出了重大贡献
F.雷恩斯 美国
1996 戴维.李 美国 发现氦-3中的超流动性
奥谢罗夫 美国
R.C.里查森 美国
1997 朱棣文 美国 激光冷却和陷俘原子
K.塔诺季 法国
菲利浦斯 美国
1998 劳克林 美国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斯特默 美国
崔琦 美国
1999 H.霍夫特 荷兰 证明组成宇宙的粒子运动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荷兰
2000 授予三位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工作,特别是他们所发明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级管和集成线路(芯片)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这三位科学家是俄罗斯圣彼得堡约飞物理技术学院的Zhores I. Alferov,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加州大学的Herbert Kroemer,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Jack S. Kilby。奖金总额为900万瑞典克朗,前两位物理学家分享其中的一半。
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艾里克A.科纳尔、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凯特纳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E.威依迈,三人将共同平分1千万瑞典克郎的奖金。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打开了人类观测宇宙的两个新“窗口”。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以表彰他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度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今年的诺贝尔单项大奖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6万美元。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夸克粒子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才获此奖项的。夸克是自然界中最小的基本粒子。这三位科学家对夸克的研究使科学更接近于实现它为“所有的事情构建理论”的梦想。
200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约翰·霍尔、特奥多尔·亨施和罗伊·格劳伯
成就:研究成果可改进GPS技术
未来手机信号更清楚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L·霍尔、哈佛大学的罗伊·J·格劳贝尔,以及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简称慕尼黑大学)的特奥多尔·亨施。
⑨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究竟有什么重大贡献
苏俄/苏联/俄罗斯在科学领域对世界贡献不可小觑。
⑩ 俄罗斯有什么着名的科学家
俄罗斯有什么着名的科学家?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网络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
尼古拉•罗巴切夫斯基,在1829年创立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后来被社会公认并完全替代了欧几里得。喀山大学毕业生。随后在喀山大学任教,并出任校长。
巴夫尼提•切比雪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创立了40多种机构学,其中大部分被使用在现代汽车制造中。
亚历山大•斯托列托夫,在电磁学、光学和分子物理学领域作过研究。 创建第一个光电探测器。把光电子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基本自然定律-—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他制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够将现有元素分类,并据以预见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能。被公认为材料科学发现史上最伟大事件。
亚历山大•波波夫,发现电磁波的实际应用,比如,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使用。 在1895年创建了当时最完善的无线电收音机。
谢尔盖•博特金,创立了机体整体性的学说。 初次介绍了甲型病毒性肝炎(博特金伯特克疾病)。
尼古拉•皮罗戈夫,野战外科学、局部解剖学、俄罗斯麻醉学的创始人。 把外科变成一门科学。
伊万•巴甫洛夫,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伊里奇•梅契尼可夫,比较病理学、进化胚胎学、免疫学的创始人。 发现胞噬作用。成立了老年学。在1908年因为对免疫性系统的研究得到诺贝尔奖。
弗拉基米尔•佐利金
工程师、发明家。在俄罗斯出生并在这里学习。 ”现代电视之父“。创立显象管(1929年)、光电显象管(1931年)、电视系统(1933年)、奠定彩色电视基础(1940年)。
帕维尔•切连科夫,光学、原子核物理学、高能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958年)。
尼古拉•瓦维洛夫,育种学原理、世界植物培植起源地学说的奠基人。植物免疫学说的发明人。
列夫•朗道,被“理论物理学经典教程”的作者之一。 在物理学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因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激光技术的创始人。创立了各种激光器。1964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彼得•卡皮察,因低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发现和发明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奖。液化气体工业装置的发明人。圣彼得堡立技术大学毕业。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列昂尼德•坎托罗维奇,数学家,线性规划的创始人之一。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奖。
尼古拉•谢苗诺夫,化学、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链式分支反应理论。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奖。圣彼得堡大学毕业。曾在托木斯克技术研究所和托木斯克大学工作。参与了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建
伊格尔•库尔恰托夫,在核物理学领域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在他的领导下,建造了欧洲第一座原子反应堆,造出了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并在 1954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安德烈•图波列夫,航空设计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超音速客机Tu-144(1968年)。 参与过一百种以上飞机的创建,其中70个进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半导体、半导体电子学和量子电子学方面有着五十多项发明并发表了五百多篇科学论文。特别是制造了第一个发光二极管。 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毕业生。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现代杰出的数学家。 在2002年证明了庞加莱猜想,解决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
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莫斯科物理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2010年由于对石墨烯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尤里•奥加涅相,领导合成新化学元素的工程。在1999-2010年期间,他的实验室科研人员超过了欧洲同行业实验室。他们第一个获得了六个超重化学元素周期表。
阿列克谢•斯塔罗宾斯克,宇宙产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卡弗里奖获得者(2014年)。
拉希德•苏尼亚耶夫,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效应(即:在外部空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影响下电子发生逆康普顿散射)的创始人之一,。吸积盘理论(即:自由落体的物质被吸入黑洞)的创始人,京都奖获得者(2011年)。
亚历山大•霍列夫,有170多部着作,包括在国外出版的专题论文。对量子论的数学表述、量子统计学和量子信息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个国际大奖获得者 :量子通信奖 (1996年)、冯•洪堡奖(1999年)、克劳德•香农奖(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