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最厉害的恐龙是什么龙
世界上最厉害的恐龙
第一种:南方巨兽龙
恐龙名称: 南方巨兽龙(大陆)超帝龙(港台)
拉丁文名: giganotosaurus
恐龙体长: 12-14米
恐龙体重: 6-8吨
恐龙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9500万-1亿年前,白垩纪中期
生存地点: 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
南方巨兽龙头骨化石辨认要决: 脑袋非常小,形状就像个香蕉
恐龙种类: 蜥臀目·兽脚类·鲨齿龙科
来 历
巨兽龙英文名字(giganotosaurus)的含义是“巨大的南部爬行动物”。
简 介
巨兽龙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恐龙中第二大的食肉恐龙。第一具巨兽龙化石是在1994年由一个名叫ruben garolini的汽车修理工发现的。巨兽龙走路时用两条腿。它硕大的嘴巴长着一口锋利的牙齿,每颗牙有8英寸长。巨兽龙作为跃龙的后裔,有个又细又尖的尾巴。
南方巨兽龙与人类大小比例《一般资料》
身高height: 6公尺以上
身长 length: 14.3公尺以上
体重 weight: 8公吨
生存时期 living age:白垩纪初期
距今约living age: 约1亿年~9千5百万年前
发现地点discovery site: 阿根廷.巴塔哥尼亚
《简介》
1993年阿根廷一个惊人发现, 动摇了暴龙在考古学上“地球史上第二大的陆地食肉动物”的地位。1993年, 考古学家ruben d. carolini在1993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平原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 原来在远古的阿根廷曾经存在过一种可怕的怪兽。这种可怕的怪兽是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二大的两足生物, 体重达到惊人的八公吨。这种恐龙于1995年被命名为南方巨兽龙, 意思是南方巨大的蜥蜴。南方巨兽龙是侏罗纪最着名掠食恐龙异特龙(跃龙)的后裔, 不过生活年代较后的南方巨兽龙体型却足足比前者大了差不多一半。
南方巨兽龙毫无疑问是地球史上最厉害的掠食者之一, 不过它们要对付的猎物也绝非容易应付的小型食草恐龙。在差不多时期生活和同一地点(阿根廷)生活的有阿根廷龙——地球史上最庞大的食草恐龙。这个原因也可以解释南方巨兽龙演化到如此庞大的原因。同样地, 南方巨兽龙的头骨长达1.8公尺, 颚部长满8吋(20厘米)长的锋利牙齿。南方巨兽龙的体重达8公吨, 所以它们发展出强大的骨骼及肌肉网络来支撑沈重的身躯, 同时保证它们在捕食猎物的时候有可接受的速度。长长的尾巴则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起了平衡的作用和快速转向的能力。
由于古生物学界已普遍认同暴龙是一种不聪明的恐龙, 所以有理论认为同是巨型肉食恐龙的南方巨兽龙应该也是智力比较低的恐龙, 没有复杂的行为如社会结构等。不过古生物学家发现紧靠的南方巨兽龙提供了初步证据它们的行为可能比我们原先想象的要复杂。它们的智力可能足够让它们有较复杂的行为如群居的观念。现时甚至有推测认为这种强大的恐龙从群居中学会合作猎食的技能, 以提高效率。有科学家利用工程学结合出土化石进行研究, 他们以关节最大可承受的运动至静止状态力计算出这种恐龙结构上最大可承受每小时50公里的奔跑速度。
以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 南方巨兽龙很有可能比更着名的暴龙更大。在身长方面, 南方巨兽龙比12公尺长的暴龙长了足足2公尺; 身高方面两者差不多; 而体重方面巨兽龙也比暴龙重了一公吨。所以我们绝对有足够证据相信南方巨兽龙的确比暴龙大。不过两者在历史中并不可能相遇, 因为两者年代相隔了3000万年。 鲨齿龙 是非洲以发现过的第二大的肉食恐龙。鲨齿龙长14米,比霸王龙长1.5米,鲨齿龙的股骨长1.45米,鲨齿龙的头骨有1.63米长。比霸王龙的头骨要长10厘米。仅次于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1.9米长的头骨。 这三种恐龙被称为最大的四种兽脚类恐龙之一(另一种是棘龙)。鲨齿龙的头骨虽然大,但他的大脑只有霸王龙的大脑一半那么大。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都被划为鲨齿龙类。
1944年4月24日,纳粹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野蛮的炸掉了这具令它们莫名其妙的鲨齿龙头骨化石,战后,为了修复在被损坏的鲨齿龙头骨, 美国古生物学家mr.sereno和他的考察队深入非洲,终于在撒哈拉大沙漠找到了另外一个鲨齿龙头骨,时间是1995年。
第二种:鲨齿龙
概述
鲨齿龙(学名Carcharodontosaurus)又名望齿龙,属于兽脚亚目鲨齿龙科,生活于9800万到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鲨齿龙是种巨大的肉食性恐龙,比暴龙更大,成年的估计可达11.1到13.5米长,体重2.9公吨。
恐龙名称: 鲨齿龙(大陆)卡查齿龙(港台)
拉丁文名: carcharodontosaurus saharicus
恐龙体长: 8—14米长
恐龙体重: 7吨
恐龙食物: 肉食
生存年代: 白垩纪前期
生存地点: 埃及[egypt]-摩洛哥[morocco]-突尼斯[tunisia]-阿尔及利亚[algeria]-利比亚[libya]-尼日尔爾尔[niger]
辨认要决: 牙齿有一些很像鲨鱼。
恐龙种类: 蜥臀目·兽脚类
来 历
头部特写鲨齿龙这个名字发表于1931年但直到1995年的发现才使科学家了解到这种恐龙的真面目。它的拉丁文意思是“像吃人鲨般的恐龙”
简 介
鲨齿龙 是非洲以发现过的最大的肉食恐龙,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特殊发现,是至今发现的最大型的食肉恐龙之一。只有南方巨兽龙与棘龙比其大。鲨齿龙巨大的头骨有5.5英尺长,带着一打又薄又利的牙齿,有些像鲨鱼的牙齿。难怪它被称为“鲨鱼牙齿的蜥蜴”。鲨齿龙长14米,比霸王龙长1.5米,鲨齿龙的股骨长1.45米,鲨齿龙的头骨有1.63米长。比霸王龙的头骨要长10厘米。仅次于南方巨兽龙[giganotosaurus]1.8米长的头骨。 这三种恐龙被称为最大的三种兽脚类恐龙。鲨齿龙的头骨虽然大,但他的大脑只有霸王龙的大脑一半那么大。鲨齿龙和南方巨兽龙都被划为鲨齿龙类。
1944年4月24日,纳粹空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野蛮的炸掉了这具令它们莫名其妙的鲨齿龙头骨化石,战后,为了修复在被损坏的鲨齿龙头骨, 美国古生物学家mr.sereno和他的考察队深入非洲,终于在撒哈拉大沙漠找到了另外一个鲨齿龙头骨,时间是1995年。
第三种:霸王龙(有点多)概述
霸王龙又名暴龙,模式种与目前唯一的有效种是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或称雷克斯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米,体重约7公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最后300万年,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种群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西部,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广。
霸王龙暴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暴君蜥蜴”,种小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属的第二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如同其他的暴龙科恐龙,暴龙是二足、肉食性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并借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后肢,暴龙的前肢非常小。长久以来,暴龙被认为只有两根手指,但在2007年发现的一个完整的暴龙化石,显示它们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龙可能是种顶级掠食者,以鸭嘴龙类与角龙下目恐龙为食,但有科学家认为暴龙是种食腐动物。虽然目前有其他兽脚亚目恐龙的体型与暴龙相当,或大于暴龙,暴龙仍是最大型的暴龙科动物,也是最着名的陆地掠食者之一。
目前已有超过30个雷克斯暴龙的标本被确认,包含数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暴龙的大量化石材料,使科学家们有足够的资料研究暴龙生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生长模式与生物力学,有些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软组织与蛋白质。但霸王龙的食性、生理机能以及移动速度,仍在争论当中。
霸王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陆生性食肉类,体长15米,仅头部就有1.5米长,身高达6米。头骨笨重,高而侧扁,具有两个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椭圆形。牙齿极为发达。在齿骨、髃骨和前关节骨之间有粗大的活动韧带固着痕迹 ,颈骨较短,有9~10个颈椎,其构造特点是短宽型。肩带退化,肩胛骨细长,而肱骨短小,长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细弱,仅有二指,亦可能残存第三指。霸王龙腰带非常发育,结构极为紧凑,不仅肠骨与荐椎紧密愈合,坐骨与耻骨的远端也彼此贴合在一起;其耻骨远端扩粗呈足状突,而坐骨远端为棒状。这样粗壮的腰带结构,表明其后肢活动强烈。霸王龙主要生活在丘陵区,以植食性的爬行动物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霸王龙在晚白垩世最晚期时绝灭了。
霸王龙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机。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一种非常致命的凶残恐龙,它在恐龙世界中的“暴君行径”是名不虚传的。其硕大颚骨赋予了它惊人的咬力,根据科学家按照力学模型的推测,它的咬力应该是3吨左右,这在当时的陆地上是无人可敌的,另外它的牙齿大而厚,形状被归为香蕉牙。虽然咬力惊人,但霸王龙的牙齿并不锋利,不过因为它满口的细菌(其原理与科莫多巨蜥相似,据推测,霸王龙很有可能是史上第一个使用生化武器的物种),被它咬上一口的话就绝对会没命。这种恐龙的体型很庞大,体长40英尺,身高20英尺,体重近1.6万磅。
霸王龙是两足行走,在0.65亿年前白垩纪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广阔地域。目前,科学家们仍置疑是否霸王龙是动作迟缓的食腐动物还是动作敏捷的掠食性动物,但无论它的食物是活着的还是死的,它口中的猎物一定很大,这种食肉性恐龙进食时一定非常血腥
【生存时期】
时代:白垩纪晚期(晚白垩世 late Maastrichtian )
【物种分布】
分布( Found in)→ 加拿大艾伯塔省 美国新墨西哥州 蒙大拿州 科罗拉多州 怀俄明州 中国新疆天山火焰山 河南等
发现地层( Stratum)→ ...
霸王龙与人类大小比例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体长( Length)→ 全长15米 高约6 米
推测体重( Mass)→ 6.5-7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布朗(Barnum Brown) 1902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亨利·奥斯本(Osborn), 1905
【详细介绍】
1902年Barnum Brown在蒙大拿州[美国]发现了第一具霸王龙化石。霸王龙有个大脑袋。霸王龙的前肢短小,每只手有两个手指;后腿大而有力,每只脚有三个脚趾。每个手指和每个脚趾都带有爪子。霸王龙有条又细又硬,带个尖的尾巴。它一共有60颗牙,每颗牙长9英寸,都很锋利。当有一颗牙掉了时,会有颗新牙长出来。霸王龙走路时用两条腿,它能跑的很快,每小时的速度可达30英里。它的视觉和嗅觉都很好。霸王龙的脑袋很大,它是只聪明的恐龙。它独自居住,有时也和另一只霸王龙生活在一起。我们不清楚它们是否照顾自己的孩子。
霸王龙可能是有纪录以来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型食肉类恐龙之一。它是食肉类最晚的一支,它具有六十个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达18厘米长。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仅仅头颅长达1.3米,它或许能够吃下一整个人——假若那时候周围真有人类存在的话。暴龙站起身高超过两层楼高,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奇怪的是霸王龙前脚非常矮小,和人手臂差不了多少,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暴龙无法捕食,只能吃死尸。霸王龙庞然大物,整个身体好像是专为袭击其他恐龙而设计的;头长而窄,两颊肌肉发达,颈部短粗,身躯结实。后肢强健粗壮,尾巴不算太长,可以向后挺直以平衡身体,张开大口,有长约15厘米的利齿……只是前肢细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只有两只较弱的手指。曾经有人认为暴龙是笨重迟缓的动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霸王龙奔跑起来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话,恐怕没有什么猎物可逃过它的追杀了。
【暴龙介绍】
1902年,美国一位恐龙化石采集家巴纳姆·布朗在美国蒙大拿州的黑尔溪发现了一具巨型的肉食性动物骨骼,当时他是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后的两个夏天,他相继从坚硬的砂岩中挖掘骨架。由于骨头相当沉重,于是他制造了一种用马匹拖拉的专用雪橇,这才把骨头运到附近的公路。——他所发现的是第一具霸王龙的骨骸!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霸王龙骨骼化石“苏”
1910年,巴纳姆·布朗率领的考察队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境内的红鹿河峡谷开始了大规模的采集。他利用木制的大木筏,即河上划艇作为流动营地来寻找化石,并进行发掘。这种木筏也是运输化石的工具,因为用马车运输会损伤化石。布朗在那里找到了保护得极为完好的戟龙、盔龙和尖角龙等骨架化石和一些恐龙皮肤化石。
在纽约博物馆中,布朗的老板奥斯本迫不及待的把他命名为暴龙的动物公诸于世,在安装骨架的同时,布朗和奥斯本以模型重塑暴龙生前的风采,但是他们无法把重达两吨的骨头组合成他们心目中的形象——“灵巧如鸟的巨兽”,他们只好将他组合成直立而迟钝的模样,我们现在认为并不正确,其实这个错误维持了50年以上。
【暴龙真相】
霸王龙,学名Tyrannosaurs.Rex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肉食性恐龙中出现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种。霸王龙可能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肉食动物,六千五百万年前灭绝, 结束在白垩纪。霸王龙的头部非常的巨大(长约1.2米)。强而有力的颚部上长有锯齿边缘的牙齿,庞大粗壮却像鸟类的两脚上,指头长有强力爪子。和粗壮的脚比较起来,霸王龙的手臂小得与头骨的反比,比人类的手要短,根据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可能由于霸王龙只用口捕腊,前肢绝少使用,因而渐渐变短变小,也因此演变成由后肢站立,前肢退化及后肢成为武器,因而演化成这种奇异的身体结构,霸王龙虽然身躯庞大,骨骼却是空心的,而且头颅中有一些大而中空的洞,因而使得体重减轻,便于行走和捕猎。体长12-17米,体高约五点五米,体重达七吨,霸王龙的尾巴长又粗,看来是一个强而有力的攻防武器,大概常以后肢及尾巴为重心,因此推测后肢和尾部份肌肉相当结实,破坏力比龙卷风还强大!
珍贵的霸王龙前肢化石一般来说,学者们相信霸王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暴的恐龙,它出现的时间已经是恐龙时代的晚期,大约为恐龙时代的最后200万年左右。距离现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年。霸王龙的身体长达15米,体重大约10吨,它的后脚十分粗大强壮,甚至能各自撑起一只具大的现生象。从霸王龙的化石发现, 它的每颗牙齿大小不一,有的牙齿长度,比人类的手掌还要长,有的小如人类尾指一节,牙齿由尖顶到基部,都有斜旋锯齿,其凶猛程度可见一斑,颚部强大惊人,是数十头湾鳄颚颔力量的总和,霸王龙的头是所有恐龙中最大又最有力的,这种可怕的肉食性动物会用长着军刀般利齿的巨颚,狠狠地一口咬死猎物,接着扭转强壮的颈部,将嘴中的肉块撕扯下来。张开的血盆大口更是吓人,里面生着二排向内弯曲的锐利牙齿,每颗有二三十厘米长,一但被咬住,即使是身上有着坚韧骨质甲胄的大型草食性恐龙也会承受不住。
【暴龙:凶残的掠食者】
在古生物学界之中有一个争论是霸王龙是否真的是一种积极的掠食者。
霸王龙捕食迅猛龙的情景再现积极的掠食者的论据:霸王龙的听觉很特殊,应该说在头颅上的位置很特殊,以至能收集到特定方向的声音,它耳朵的外观与其它恐龙相差不大,但其内部结构却有很大的改变。如此一来,霸王龙能听到的音域就更广,也许能听到其他恐龙难以听到的低频率音波。推测霸王龙可能以发出低音的恐龙(大部分的鸭嘴龙类)为猎物。
还有,霸王龙的双颚是足以胜任狩猎工作的,像其他捕食动物一样,它的牙齿也是向后弯曲,牙尖朝着口部中央,这意味着,猎物在口中挣扎的时候,也只能向喉咙的方向逃跑。而且,它的牙齿有很深的牙根,这使牙齿结实而不易于折断,更可以咬穿骨头,这也是暴龙下颚这么深的原因——牙齿的三分之二以上其实是埋在牙龈里。而且,细腻的锯齿围绕着牙齿的前后两面,他们的作用像小钩,锯齿刺穿肌肉时,钩子能钩住肉的纤维,将其置于锯齿间,锯齿间有利刃的齿缘足以撕裂纤维。
吃食腐肉的论据:积极的掠食者的视觉系统应该是最发达的,可是霸王龙不是如此,相反,它的嗅觉最发达,而嗅觉发达,毫无疑问的是食腐的必备条件。还有,霸王龙的体积巨大,这有利于赶走那些蜂拥而来的狩猎动物。
【追踪暴龙】
霸王龙是最大的肉食恐龙之一,以前,人们认为霸王龙能够奔跑如飞,就像它们在电影里追上急驶的汽车那样,时速可能高达72公里,很少有猎物能够逃脱其利爪。但在2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公布了他们关于暴龙运动的研究成果,认为暴龙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们不能奔跑,只能以每小时18到4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走。
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模拟不同动物的运动,通过腿的长度、运动姿态等参数估算动物奔跑所需腿部肌肉的最小重量。计算表明,动物的体重越大,它依靠两足奔跑所需的腿部肌肉占体重的比例也越大。一只普通的鸡,腿部肌肉只需要达到体重的17%左右。但一头体重6吨的霸王龙,如果它能够奔跑,那么它腿部肌肉的重量将超过身体总重量的80%。而现存的陆地脊椎动物的腿部肌肉一般不会达到身体重量的50%。
为了对比,研究者还计算出,一只霸王龙大小的鸡如果要奔跑,其腿部肌肉将占全身重量的99%——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者的结论是,暴龙运动的速度很可能不超过每小时40公里。如果你被一头暴龙盯上,跑得足够快的话,还是有可能逃脱的。
长期以来,科学家就霸王龙是捕食者还是腐食者这一问题存在着争议。有专家提出,这一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可能说明霸王龙依靠腐食为生,因为暴龙奔跑的速度较慢,它的前臂力量较弱,不足以进行狩猎活动。但也有人认为,暴龙应该仍然能够捕获到行动较为迟缓的草食动物。
霸王龙咬力和食性的新研究结果
论文:《Maximum Bite Force and Prey Size of Tyrannosaurus rex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to the Inference of Feeding Behavior》
作者:MASON B. MEERS
出处:Historical Biology, March 2002 Vol. 16 (1), pp. 1–12
翻译:闫天阳 -中国恐龙网(Dinosaur.net.cn)
目前世界上最完整的霸王龙头骨化石从霸王龙的头骨形状来看,其上颌宽下颌窄,咬合的时候上下颌牙施加的力不完全相对,有利于咬断骨骼。与霸王龙相比,异特龙上下颌宽度接近,咬合时牙齿施加的力几乎相对,并不利于“攫断”骨头。霸王龙的牙齿成半圆锥状,适合压碎骨头,而大部分肉食恐龙的牙齿则多用于穿刺。其头骨结构显示霸王龙的猎食行为可能和大部分兽脚类恐龙不一样。
我们根据生物咬力和身体体重的比例计算,此比例是根据肉食的哺乳类,鳄类,龟类及蜥蜴类说采集的数据(水生肉食生物的数据由于浮力的因素没有采用)。若只用鳄类(与恐龙关系较近)的数据计算出的最大咬力是183000牛;根据哺乳计算出的是88000牛;根据所有经过研究的动物所采集数据为235000牛。但由于很难真正测量出动物的最大咬力,此数据可能与真实情况有出入。
霸王龙的最大咬力约183000牛至235000牛,而为施加如此巨大的力量,霸王龙颌部需附着约6300-8000平方厘米的肌肉。对于霸王龙颌部肌肉的附着在文中没有进行介绍,但研究者声称是完全可能的,即使霸王龙颌部肌肉只存在平行附着,无重叠结构。根据三角龙盆骨上的牙印计算出此颗牙施加的压力约为6400牛。若用此数据计算出上颌施加的力为153600牛。由于此印痕是在生物死后留下的,不太可能表现霸王龙的最大咬力。
总体来说,肉食动物会选择与自己身材相当或者更小的猎物。单独猎食的动物往往选择与自己身材相当或者更小的猎物;群体捕食的生物往往可以猎食比自己身材大很多的猎物。根据异特龙的身材计算,异特龙群体有能力猎杀同时期的成年蜥脚龙。根据这个关系,结合霸王龙的体重(5-6吨),不管其群体猎食与否,都有能力猎杀同时期的大型植食恐龙:如与其大小接近的三角龙。
在对付大型猎物的时候,强大的咬合能力能够辅助捕食,不管捕猎者是采用咬断气管窒息对方,咬坏颈椎破坏神经,还是咬穿身体危及重要器官的战术。按照霸王龙咬合的力量,推测其很有可能采用第二种方法。文章作者的结论:根据霸王龙的咬力和身材,推测其可能是单独猎食动物。
《灭绝原因》
此前科学家曾认为包括霸王龙在内的恐龙物种是由于一颗巨大彗星碰撞地球而导致灭绝,但实际上它们更可能是遭受了一种仍可杀死现代鸟类的单细胞寄生物的攻击。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对一具被叫做“休”的霸王龙骨骼化石进行了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在这具雌性霸王龙颚部存在着小洞,这是由于一种叫做“毛滴虫病(trichomonosis)”的鸟类寄生虫感染。
直到这项研究发表之前科学家们都认为这具霸王龙颚部的小洞可能是与其他恐龙争斗时留下来的。目前科学家指出,这只42英尺长、7吨重恐龙的喉部和嘴部曾遭受严重的寄生物感染,并最终导致无法进食饥饿而死。
这项最新研究关注“休”这具雌性恐龙和其他9具霸王龙化石标本喉部损伤状况,此前科学家们主要认为这是恐龙之间打斗撕咬或者是细菌感染造成的。
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恐龙专家伊万-沃尔夫(Ewan Wolff)是该项研究的合着作者之一,他说:“在现代鸟类疾病中的毛滴虫病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这可能是解释恐龙喉部神秘损伤的潜在主要原因。当我们开始深入关注毛滴虫病时,发现恐龙有许多传染毛滴虫病的迹象。”
在鸟类身体上,毛滴虫病是由一种叫做毛滴虫的寄生物引起的。这种寄生物通常是通过鸽子等鸟类进行传播,鸽子通常携带着毛滴虫,却很少出现疾病症状。而猎鹰和鹰传染之后却会导致喉部严重损伤。沃尔夫称,这种喉部损伤类型非常接近于恐龙喉部出现的小洞伤口。
沃尔夫强调称,霸王龙和其他恐龙之间的打斗伤口并不常见,同时这种损伤类型与当前在喉部出现的损伤有着明显差别。由毛滴虫导致的小洞伤口看上去边缘更加整齐平滑,而打斗撕咬造成的伤口却显得十分粗糙,同时他们的伤口和骨骼上留下的痕迹并不相同。
霸王龙是一种群居动物,它们时常聚集生活在一起,在一起猎杀进食,甚至有时它们会彼此之间进行嗜杀。沃尔夫称,毛滴虫病很可能是通过唾液或者同类嗜食进行传播,但值得科学家们注意的是这种传染病并未出现在其他物种恐龙身体上。这使我们猜测霸王龙很可能是毛滴虫病的主要来源,该病症仅在它们的生存环境中进行传播。
沃尔夫指出,毛滴虫感染在霸王龙体内具有传播“优先性”,甚至这种病是导致它们消亡的直接原因。当它们的喉部出现严重的感染损伤时便无法进食,无论它们身体再强壮,也会由于饥饿和身体虚弱而导致死亡。目前,这项最新研究已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上。
另外我认为特暴龙也很“猛”我给你介绍介绍
身高height: 4公尺
身长 length: 10公尺
体重 weight: 3~4公吨
生存时期 living age: 白垩纪晚期
距今约living age: 7千5百万年前~6千5百万年前
发现地点discovery site: 蒙古
亚洲发现的恐龙非常独特, 特别是中国、蒙古的恐龙实在令人惊叹。要谈到特暴龙, 就先要从几千公里外的北美洲讲起。1902年, 一个跨世纪的大发现---一种当时最庞大, 最凶猛的食肉恐龙, 暴龙在北美洲出土。至今已经101年, 不过, 早期的古生物学家依照型, 推断出暴龙乃侏罗纪时期的霸主异特龙直接进化而成。在二十世纪初、中期的古生物学界, 暴龙乃异特龙直接进化而成的理论成了主流的观点。二十世纪末期, 考古学家依骨骼构造, 否定了暴龙乃异特龙直接进化而成的理论。不过, 至今仍争持不下的是究竟暴龙的近亲是什么样的恐龙?古生物学家根据身体构造, 指出暴龙最早源于三叠纪的空骨龙; 不过, 到了白垩纪末期, 暴龙的类似品种则分支成2种。一种是亚洲蒙古的特暴龙tarbosaurus, 另一种是北美洲本身的恶霸龙daspletosaurus。
特暴龙是截至目前为止在亚洲发现过最庞大的食肉恐龙, 相信跟暴龙一样, 是十分凶猛的巨型食肉恐龙, 体型略瘦。典型的特暴龙身长较北美洲的暴龙稍为逊色, 约10公尺长, 最高可以去到12公尺。身高约4公尺, 重6、7公吨, 嗅觉灵敏, 相信跟暴龙一样是靠嗅觉追踪猎物的位置。这个品种在7500万至6500万年前, 在今天的蒙古相信很常见。美国最受欢迎的恐龙其实很可能源自亚洲, 因为在晚白垩纪的时期, 亚洲和北美洲在今天的白令海峡处有"陆桥"连接。所以, 亚洲的恐龙能够徒步迁徙往北美洲在那个年代绝对不为奇。
在古生物分类学上两者属于同一个“族”, 分别只有很少。我们相信特暴龙可能是迁徙到美洲后再进化成暴龙。
剩下的在http://www.jurassic4.com/dino_info/027.htm
Ⅱ 恐龙中比较有名的有哪些
1.剑龙为一种巨大的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四只脚的食草动物。它们被认为是居住在平原上,并且以群体游牧的方式和其它如粱龙的食草动物一同生活。它的背上有有一排巨大的骨质板,以及带有四根尖刺的危险尾巴来防御掠食者的攻击。大约可达 12 公尺长和 7 公尺高,可重达 4 吨。 剑龙,也叫骨板龙,是一类体型较大的恐龙,它们的背上长着许多骨板,尾端具有长刺,样子怪诞不经。如果我们不是从地层中发现了它们的骨骼化石,谁都不会相信在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这样奇特的动物。 剑龙是完全用四足行走的恐龙。大小与大象差不多,但体形却大不一样,前肢短,后肢较长,整个身体就像拱起的一座小山,山峰正好处在臀部。令人惊奇的是,从发现的化石得知,剑龙的背上有两排三角形的骨板,从颈部排到尾巴,宛如一把把插着的尖刀。这些骨板有什么用处呢?长期以来,不少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意见不一,至今还是一个悬案。有人认为,骨板可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因为在侏罗纪的时候,陆地上的恐龙开始繁荣起来,肉食龙个体逐渐增大,这对食植物的剑龙威胁是很大的,剑龙只有以背上“刀山”一样的骨板防御敌人了。但是,身体裸露的地方怎么保护呢?所以有人又认为,骨板实际上是一种“拟态”,用于迷惑敌人。剑龙的骨板上带有各种颜色的皮肤和一簇簇像本内苏铁植物一样的东西,把自己装扮得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近年来,有人又提出了新看法,认为剑龙的骨板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当剑龙觉得体温太高时,就爬到阴凉处,这时就有大量血液流到骨板里,通过骨板散发热量,这是变温爬行动物的一种特殊适应方式。 虽然剑龙的个头如大象,但头很小。一个小脑袋如何指挥庞大的身体运动呢?有人认为,在剑龙的臀部还有一个扩大神经球,大约是脑子的20倍大,它能指挥后肢和尾巴的行动,所以有人说剑龙有两个脑子。看来,剑龙移动它那粗重的后肢和活动它那强劲的尾巴,要比运用头脑肯定要重要得多。因为,剑龙通常生活在灌木、丛林之中,不时地选择一些细嫩的枝叶为食;但是如遇到肉食龙来侵袭它时,它会用钉子般的尾刺鞭打它们,与敌人决一雌雄,这时第二大脑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世界上的古生物学家对剑龙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自那时以来所发现的剑龙化石,大多是支离破碎的,完好的标本比较少。在少数完好的标本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886年费奇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发现的“典型”的剑龙。它是一具有相当完美头骨的骨架化石,百余年来,世界各国古生物学家再也没有找到过这样完整的骨架化石。此外,非洲坦桑尼亚的刺棘龙骨架标本,虽然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但头骨保存不全,整个骨架也是拼凑起来的。 2. 暴龙又名霸王龙,模式种与目前唯一的有效种是雷克斯暴龙(Tyrannosaurus rex),或称雷克斯龙,是一种大型的肉食性恐龙,身长约13公尺,体重约7公吨,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垂克阶最后300万年,距今约6850万年到6550万年,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种群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西部,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广。 暴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暴君蜥蜴”,种小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属的第二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如同其他的暴龙科恐龙,暴龙是二足、肉食性恐龙,拥有大型头颅骨,并借由长而重的尾巴来保持平衡。相对于它们大而强壮的后肢,暴龙的前肢非常小。长久以来,暴龙被认为只有两根手指,但在2007年发现的一个完整的暴龙化石,显示它们可能具有三根手指。暴龙可能是种顶级掠食者,以鸭嘴龙类与角龙下目恐龙为食,但有科学家认为暴龙是种食腐动物。虽然目前有其他兽脚亚目恐龙的体型与暴龙相当,或大于暴龙,暴龙仍是最大型的暴龙科动物,也是最着名的陆地掠食者之一。 目前已有超过30个雷克斯暴龙的标本被确认,包含数具完整度很高的化石。暴龙的大量化石材料,使科学家们有足够的资料研究暴龙生理的各个层面,包括生长模式与生物力学,有些研究人员也发现了软组织与蛋白质。但霸王龙的食性、生理机能以及移动速度,仍在争论当中。 霸王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是已知最大的陆生性食肉类,体长15米,仅头部就有1.5米长,身高达6米。头骨笨重,高而侧扁,具有两个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椭圆形。牙齿极为发达。在齿骨、髃骨和前关节骨之间有粗大的活动韧带固着痕迹 ,颈骨较短,有9~10个颈椎,其构造特点是短宽型。肩带退化,肩胛骨细长,而肱骨短小,长仅有肩胛骨的一半。前足退化细弱,仅有二指,亦可能残存第三指。霸王龙腰带非常发育,结构极为紧凑,不仅肠骨与荐椎紧密愈合,坐骨与耻骨的远端也彼此贴合在一起;其耻骨远端扩粗呈足状突,而坐骨远端为棒状。这样粗壮的腰带结构,表明其后肢活动强烈。霸王龙主要生活在丘陵区,以植食性的爬行动物为主要的捕食对象。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霸王龙在晚白垩世最晚期时绝灭了。 霸王龙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机。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一种非常致命的凶残恐龙,它在恐龙世界中的“暴君行径”是名不虚传的。其硕大颚骨和锋利牙齿能够将猎物撕裂成牙签大小。这种恐龙的体型很庞大,体长40英尺,身高20英尺,体重近1.6万磅。 霸王龙是两足行走,在0.65亿年前白垩纪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广阔地域。目前,科学家们仍置疑是否霸王龙是动作迟缓的食腐动物还是动作敏捷的掠食性动物,但无论它的食物是活着的还是死的,它口中的猎物一定很大,这种食肉性恐龙进食时一定非常血腥。 3.翼龙(Pterosaur)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会飞并很可能是温血动物。中生代三叠纪出现在地球上的翼龙是最早能够飞行的脊椎动物,但有人怀疑它只是徒有虚名,充其量只能在天空滑翔。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因其大脑中处理平衡信息的神经组织相当发达,翼龙不仅能像鸟类一样飞翔,而且很可能是飞行能手。 美国俄亥俄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使用计算机分层造影扫描技术,依据化石建立了翼龙大脑的三维图像。图像显示,翼龙的小脑叶片相当发达,其质量占脑质量的7.5%,是目前已知的脊椎动物中比例最高的。与之相比,擅长飞行的鸟类的小脑叶片也只占其脑质量的1%到2%。 最大的翼龙是披羽蛇翼龙。展开双翼有12米长,相当于一架飞机大小。 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隐居森林翼龙,翼展仅25厘米,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 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胚胎化石,近期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被古生物学家汪筱林、周忠和博士发现。今年6月10日,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世界最着名的学术刊物———英国的《自然》杂志上。由于这次重大的发现,《自然》杂志还在其网站首页“今日新闻”栏目中同时配发了相关的新闻报道和图片。在6月1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也报道了这一重要。由于这样一块无比珍贵化石的发现,今天的人们已获得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翼龙这类与恐龙同时出现又同时绝灭,比鸟类早约7000万年飞向蓝天的中生代空中霸主不是胎生,而是像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卵生。 早在今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汪筱林就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一项重大发现。据说那是一个尚未出壳的翼龙的化石,发育中的翼龙胚胎,骨骼了了,清晰可辨。 它是汪筱林和同事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考察时发现的。化石产自辽西锦州义县一个湖泊沉积的地层中,距今约1.21亿年。这一地点曾经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的狼鳍鱼、满洲鳄以及一些翼龙和鸟类化石。 然而,它的重要意义似乎远不止于此,在科学探索的路上,它更像一个神奇的时空穿梭机,从1.21亿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能够管窥史前翼龙生息的许多细节。 胚胎化石传达了最明确的信号:翼龙,与鸟类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卵生而非胎生。 4.伶盗龙(学名:Velociraptor)又译迅猛龙、速龙,在拉丁文意为“敏捷的盗贼”,是一种蜥臀目兽脚亚目驰龙科恐龙,大约生活于8300 至70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伶盗龙的模式种为蒙古伶盗龙(V. mongoliensis),也是目前唯一确定的已知种。伶盗龙由着名古生物学家奥斯本于1924年在蒙古发现,这是第一种亚洲驰龙类。其他驰龙类皆在北美洲发现 伶盗龙的体型接近火鸡的大小,小于其他的驰龙科恐龙,例如恐爪龙与阿基里斯龙,但它们之间仍有许多相同的生理特征。伶盗龙是种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龙,具有长而坚挺的尾巴,低矮的头颅骨,以及朝上微翘的口鼻部。 伶盗龙尖牙利爪,能高速奔跑,加上它家喻户晓的知名武器——长约九厘米的第2趾是它捕杀猎物的主要武器。其捕猎手段为: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举起第2趾,先用前肢上的利爪勾住猎物,一跃而起,用镰刀足扎进猎物的腹部,然后用力撕咬猎物的脖子等致命部位,开膛破肚,一下置于死地。 由于沙漠之中的降雨主要集中在一个月里,这时食物充沛,没有形成大群的必要,所以这时它们会结成小群行动,到了旱季,猎物渐渐稀少,它们往往集结成大群,以便捕杀大猎物。 迅猛龙往往选择大部分动物都处在繁殖期的雨季捕猎小动物迅猛龙通常在小猎物频频出没的沙丘,林地边缘或固定水源进行埋伏。当猎物进入视线时,它们就会更加谨慎,慢慢潜伏到离猎物100米左右的地方,做好冲刺的准备。然后,它们会一跃而起,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冲向猎物,再开膛破肚,慢慢享用。 到了旱季,其他恐龙开始了小规模的迁徙,大漠上数量最多的是似鸡龙但是,似鸡龙常常在开阔地段行动,根本没有遮挡物进行埋伏。所以,它们只能采取正常的追逐策略。当似鸡龙群发现迅猛龙之后,会迅速逃跑。但是,虽然似鸡龙的速度很快。但是,他们很没耐力,过不了多久就慢了下来,这时的迅猛龙会分离出来一个单独的目标,把它包围起来,然后围成梅花阵再渐渐收缩阵型。内圈的迅猛龙会跳到猎物身上,用前肢抓住猎物,后爪刺进猎物身体里,然后向后猛拽,再迅速跳开,即使猎物没有被它拽倒,那也会在几轮进攻之后失血过多。接下来,就可以慢慢享用了。 5. 迷惑龙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受宠的一群,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brontosaurus),今天它失掉这个熟悉的名字,主要因为古生物学家在命名上如此的严谨与吹毛求疵。它可能重量达二十七公吨,而大约体长二十三公尺,它的脖子六公尺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它的尾巴大约长达九公尺,它站立到臀部,大约四公尺半高。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它真像是高耸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它可能受到巨龙(megalosaurus)的攻击而为其假想的猎物。 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北美洲丛林,午后时分,翼龙和始祖鸟在树上歇着,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林中时而传来几声昆虫的鸣叫。突然,传来“轰”、“轰”的声音,由远而近,越来越响,好像雷声一样沉重。然而,天上除漂浮的朵朵白云外,一碧如洗,毫无变天的迹象。晴天打雷,岂不是咄咄怪事!原来这不是天上的雷声,而是丛林里走出了一只大型蜥脚类恐龙。因其脚步沉重,声音巨大,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所以古生物学家给这种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龙,意思是“打雷的蜥蜴”。 雷龙体躯庞大,重约40吨,体长可达24米。四肢粗壮,脚掌宽大,脚趾短粗,前脚上具有1个、后脚上具有3个发达的爪子。雷龙自发现以后,便“身世”不凡,起初人们把它视作最重的恐龙。尔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耗费巨资,用它的复原形象作广告,使其普及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Ⅲ 西伯利亚杯龙
西伯利亚杯龙是龟的近亲,有5,6m长,生活在二叠纪晚期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属于爬行纲/无孔亚纲/杯龙目,成群结队活动,他们和龟一样无牙,但是有角质喙,能轻松享用植物
Ⅳ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龙是什么,以前电视里看过,是生活在水里的
据俄罗斯《纽带》网报道,科学家们日前在北极地区发现了一种体型巨大的史前海洋怪兽的化石。这种曾生活在海洋中的古老生物虽然体长只有15米,在远古时期并不非常突出,但通过对其头骨的结构进行分析,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这种史前生物牙齿的撕咬力量居然超过霸王龙约4倍。
这种史前海洋怪兽生活在距今大约1.47亿年前,其化石最早于2006年夏季在北极地区出土。
这种被称为“X食肉动物”(即即未知食肉动物)的颅骨长度达3米。通过残存的骨骼,科学家们对这种怪兽的头部进行了成功的复原。通过将其与形状和尺寸均相似的鳄鱼颚部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计算出,该生物具有异常强大的撕咬能力。据估计,这种动物牙齿的撕咬力每平米高达23200吨,足以咬碎一辆悍马吉普车,远远超过了霸王龙。在此之前,人们一直将霸王龙看作是地球上最顶级的食肉动物。
据科学家们估算,“X食肉动物”大约重45吨,其重量与2007年发现于挪威瓦尔巴德群岛附近的海怪相当,不过前者的骨架要更大一些。
Ⅳ 真正龙的图片
没有真正的龙,龙是虚构的。
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史书记载,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了一只龙首马身的异兽,有感而发,于是发明了八卦,并且从此以龙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伏羲部落中的官员,均以龙命名。有昊英潜龙氏、大庭居龙氏、浑沌降龙氏、阴康土龙氏、栗陆水龙氏。整个伏羲部落就是一个龙氏的国度。
Ⅵ 世界上有龙的存在吗
你应该知道尼斯湖水怪是一条水龙。但已经在1989年,认定为是恶作剧,有一位67岁的老人临死时,把电视台的人叫了过来,说那尼斯湖水怪是假的,是他做的,而且有充分的证据。 但是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听说有8个人目击到了水怪,而且清楚的拍了下来。人们根据照片发现,这条水龙一点也不像假的,科学家也认证,这条龙是人造的几率是0%。因为人类现在的科技不可能制造出这样逼真的水龙。但考察队去把贝加尔湖搜了一遍,一点迹象也没发现。所以世界上真的有龙的存在?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个迷
Ⅶ 龙的图片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
(7)俄罗斯的龙照片哪些扩展阅读:
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思想。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
原始人分不清人与动物的界限,认为某种动物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这就是图腾。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一般是单一的某种动物,氏族部落发生兼并战争,胜利者在俘虏对方之后,往往同时消灭其图腾,新产生的部族拥有的还是单一的图腾。
Ⅷ 龙的斯拉夫神话中的Dragon
主条目:斯拉夫龙
斯拉夫神话中,有着和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中的龙类似的神话生物。俄罗斯传说或神话中的龙称为“змей”,常常有三个头(或三的倍数个)。有的故事中,如果不将龙所有的头都砍掉,被砍的头会长回来。俄罗斯传说中着名的龙的形象是三头喷火龙戈里尼奇(英语:Zmey Gorynych)(俄语:змей Горыныч)。它最终被传奇壮士多布雷尼亚·尼基季奇(Добры́ня Ники́тич)杀死。
在南部地区,如保加利亚、克罗地亚、马其顿、塞尔维亚、波黑等地区,龙的形象分为两种。一种在名称上与俄罗斯传说中的龙相同,但形象并不一样,通常是雄性,拥有超人的智慧、知识和财富,身体庞大强壮,擅长魔法,同时十分贪恋人类女子的美色。它们长于追求讨好人类女子,并能与她们交媾生下后代。龙常常被认为是让人尊敬的对象,许多民族英雄在民间故事中都被形容成龙或龙的后代。另一种龙则通常是雌性,是前一种龙的姐妹,但形象完全相反,和希腊-罗马-基督教文化中的龙类似,并且通常和自己的兄弟完全对立,是躲在黑暗中邪恶的化身。雌性的龙常常代表恶劣的天气,摧毁庄稼田谷,而雄性的龙则是庄稼的守护神。
Ⅸ 世界上仅有的三条龙
成龙。李小龙。释小龙
Ⅹ 俄罗斯人对龙的理解
1、俄文中的“龙”一词与英文“龙”的单词字母拼法基本相似,同样源于希腊语。龙在俄罗斯以负面形象居多。如俄罗斯联邦国徽衬底为红色,盾牌表面是一只向上展翅的金色双头鹰。双头鹰头戴两顶小皇冠,上方还有一顶大皇冠。三顶皇冠间由带子连接。鹰的右爪抓着权杖,左爪抓着象征王权的金球。鹰的胸前有一面红色小盾牌,盾牌上一名骑白马、披蓝袍的银甲骑士用银矛击杀一只被马踏于蹄下、向后仰倒的龙(俄罗斯国徽中的龙是黄色的(龙的边縁是黑的))。
2、中国人爱龙尊龙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传统,还是得到了俄罗斯社会主流的善意理解。普通俄罗斯人对包括“龙”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虽然未必全部理解,但都能以平常心看待,很少有人对此加以引申误读。而对中国有更多了解的人则十分尊重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3、俄罗斯神话学家里夫京认为,龙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占有核心位置,中国人心目中的“龙”是呼风唤雨、造福百姓、象征富贵的,因此中国人都喜爱这一图腾。尽管俄罗斯人更熟悉西方的恶龙形象,但西方的龙很可能来源于中国,毕竟龙在中国的起源非常早,有着数千年历史,很可能是“果实从树上掉下来后滚到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