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罗斯钻探机钻开地狱之门,人真的有能力钻到一万米一下吗
没有能力。
1,地球半径6000-7000公里,你钻探一万米,不过才10公里。说白了,石油钻探相当于在一个鸡蛋的鸡蛋壳上打了一个针眼,连蛋壳都没打穿的那种。
2,地球地壳厚度不均匀,大洋底部最薄,平均五千米,陆地厚,厚度可达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俄罗斯那口探井名字是克拉探井,不是为了钻探石油,而是为了解地层,但技术全部是石油钻探技术。
3,在当时技术水平下,又是高寒地区,难度确实很大,国内地质界和石油界也比较关注。但这口井投资也大,后来苏联解体,俄罗斯没钱了,也就不继续搞了。我国在国内也打了好几口这种科探井,不过井都不深,印象中江苏连云港附近有个中科1井,井深好像是五千米左右,感兴趣的可以搜寻一下。
4,俄罗斯地狱之门指的是俄罗斯在进行地球望远镜计划的时候,使用钻探机钻地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地狱之门,当时的工作人员在钻探的过程中发现了奇怪的生物以及奇怪的声音。
5,在俄罗斯科拉超深井的钻探工作从197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94年,在1983年的时候,该井的钻探深度达到了12000米,在1983年之后的十年里,一共才钻了262米的深度。之后便停止了钻探,俄罗斯官方给出的解释是经费不足,但是内部人员称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井内发生了超自然现象。在钻探的过程中,甚至传闻出现了妖魔的身影。
6,一系列神奇的事件发生使得钻探工作不得已停止,在钻探的过程中发现的超自然现象,俄罗斯官方也未做出合理的解释。
⑵ 俄罗斯“圆点”地对地战术导弹的制导方式是什么
“圆点”是机动发射式地对地战术导弹,分为初型和改进型,初型1976年服役,改进型80年代末开始服役。“圆点”有10多个国家装备,用来攻击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单个重要目标和大面积目标。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配备核弹头(当量10千吨或100千吨)和常规弹头(榴弹、反装甲子母弹、杀伤子母弹和钻地弹)。导弹发射车可两栖机动。
射程14~20公里,弹长6.2米,弹径650毫米,弹重1500公斤,常规弹头重250公斤,圆公算偏差220米,战斗全重15吨。
⑶ 阿里米亚防空洞在哪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大事件
美国高调展示了B-2隐身战略轰炸机投放GBU-57巨型钻地弹的画面,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GBU-58巨型钻地弹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地方?投放测试会引起世界的关注呢?美国此次公开测试画面,被分析认为是对伊朗施压,目标直指伊朗地下核设施。GBU-57巨型钻地弹被称为炸弹之祖,威力比炸弹之母和炸弹之父还要强大得多,其威力是俄罗斯炸弹之父“FOAB”的三倍。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穿透深度6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者40米厚的山岩,重量接近14吨,只有战略轰炸机可以携带投放。
⑷ 俄罗斯SS-X-26地地导弹的技术特点有哪些
SS-X-26是在SS-23导弹基础上设计的新一代固体导弹,具有适应21世纪作战需要的高命中精度、强突防能力和能采用多种常规弹头等特点。SS-X-26导弹长7.3米,弹体直径0.92米,发射重量4600千克,弹头重量415~700千克,最大射程300~500千米,装置在新型运输—竖起—发射车上。
技术特点
精确制导技术
SS-X-26导弹的弹头较小,因此必须有非常高的命中精度,有报导称SS-X-26的精度甚至超过SS-21近程导弹的精度(CEP<35m)。为了达到高命中精度,俄罗斯可能采用的精度制导技术包括毫米波雷达主动末制导、利用GLONAS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提供的末制导、改进的惯性平台和复合制导技术。
导弹在发射前将目标信息输入弹头内的计算机,机内储有地形图,高度表启动以后,计算机开始搜寻其储存的目标数据,同时数字传感器针对每一个存储的高度进行显示对比,由装在鼻锥部位的光学传感器搜索目标,并与计算机数据进行比较,一旦确定目标位置后,导引头随即将其锁定,并通过控制尾翼将弹头引向目标,达到准确的命中精度。
突防技术
为了对抗21世纪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SS-X-26具有较小的雷达反射截面,可能采用特殊形式的弹道或末段机动飞行,以及诱饵等突防措施。
子母弹技术
SS-X-26非常可能装备常规弹头,如集束式子母弹头、燃料空气弹头、打击加固工事的钻地弹头和反雷达的电磁波脉冲弹头等。
俄军用以取代原型SS-21“金龟子”导弹的改进型SS-21导弹共有两种,一种为本国装备,另一种供出口专用。本国SS-21导弹可配用6种战斗部,除两种核战斗部外,还可配用高爆炸药战斗部、空爆人员杀伤战斗、高爆电脉冲战斗部长对付战场雷达或海军雷达的反雷达寻的战斗部。供出口用的SS-21导弹可配用两种战斗部,一种是具有50颗杀伤子弹的子母弹战斗部,另一种是高爆炸药破片杀伤战斗部。
⑸ 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有多强
命中精度高
“伊斯坎德尔”导弹旅的发射指挥车 “伊斯坎德尔”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GPS/GLONASS)+景象匹配制导等多种制导方式。单独采用惯性制导时,导弹在280公里射程上的命中精度CEP约为30米;采用惯性+景象匹配制导时,命中精度CEP理论上小于2米;2007年5月29日,俄军在“伊斯坎德尔”-M导弹武器系统上发射R-500巡航导弹获得成功,监测数据显示,命中精度CEP达到1米。
毁伤能力强
据俄军方称,“伊斯坎德尔”导弹可携带集束子母弹(装填54枚子弹)、高爆弹、侵彻子母弹、钻地弹、空气燃烧弹和电磁脉冲弹等多种类型的战斗部,可对不同类型目标实施有效打击。俄军方还称,使用“伊斯坎德尔”导弹突击敌防空连、反导连发射阵地、机场、指挥机构等典型目标,通常只需1~2枚导弹,毁伤能力是美国“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2~3倍。
突防性能好
“伊斯坎德尔”导弹除使用特殊复合材料外,在结构上也极为独特。其外形近似锥体,且起飞后迅速抛掉表面突出部分,使弹体更加浑圆,从而降低了导弹的雷达波反射面积,增加了雷达的探测难度;其次,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多次做偏离发射平面的机动,并且这种机动在发射区和目标区上空尤为剧烈,机动时导弹承受的过载高达20~30g,故而要对其实施拦截,拦截弹承受的过载必须达到来袭导弹的2~3倍,这在当前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此外,“伊斯坎德尔”导弹武器系统既能发射弹道导弹,又能发射巡航导弹,可使敌方导弹防御系统顾此失彼,降低拦截概率。其研制单位KBM称,“伊斯坎德尔”导弹是美国“爱国者”导弹的克星;俄军方表示,“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突防能力可与“白杨”-M媲美,能穿透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导弹防御系统;以色列军方也承认,其与美国共同研制的“箭”式反导系统“不具备对付多弹头‘伊斯坎德尔’导弹的能力”。
使用环境条件要求低
“伊斯坎德尔”导弹武器系统可在±50℃范围内使用;且在除沼泽地和流沙地以外的任何平地上都可实施发射;其光学导引头(末端景象匹配制导)在夜暗、有强烈的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下仍能稳定地工作,将导弹准确地导向目标;此外,该型导弹服役时间为10年,在野外条件下使用可连续3年不需进行大的保养。
反应速度快
“伊斯坎德尔”导弹武器系统可直接通过空间、空中、地面侦察平台获取目标信息,并可在10秒钟时间内完成弹着点确定,导弹飞行参数计算,光学导引头参考用地形、地物信息准备等实施导弹突击必需的工作内容。据报道,一部“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车载2枚导弹,“战场上,‘伊斯坎德尔’不需要侦察卫星或航空兵。它可以从目标实地照片和战地侦察兵那里接收目标指令,随后启动发射装置,发射第一枚导弹,相隔不到一分钟再发射第二枚。”其发射车可随机选择发射地点并自主确定所在位置的大地坐标,战斗中只需3人便可完成发射操作。从展开设备到导弹发射仅需4分钟,即使在刚转移阵地解除行军状态后,也可在6分钟内发射导弹。
⑹ 战术武器中的‘钻地弹’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钻地的
钻地弹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8-10
据估计,目前世界上约有10000余处隐藏在地下的军事设施,其中1000余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指挥与控制中心、生化武器生产与存储设施等。能够有效对付这些地下目标的武器自然非钻地弹莫属。
钻地弹通常外形细长,弹体采用高强度特种钢或重金属合金材料,内装钝感炸药和时间延迟引信,因此能够利用动能侵彻到地下一定深度后引爆。早期的钻地弹主要用于破坏机场跑道,对命中精度的要求不高,但后来其应用逐渐转向对付地堡、地道、洞穴等点目标,所以加装制导组件就势在必行。
美国
美国空军目前装备的制式钻地弹是900千克级的BLU-109系列、450千克级的BLU-110系列和225千克级的BLU-111系列。使用最频繁的是洛马公门生产的BLU-109/B,其重量为874千克,内装240千克炸药,弹体由高强度钢制成,可以穿透2.4米厚的混凝土。
美国最广为人知的钻地弹是有“掩体粉碎机”之称的 CBU-28 ,其重量达到2130千克,长5.84米,直径370毫米,内装306千克的特里托纳尔炸药,可以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层。这种重型钻地弹是在海湾战争期间紧急研制的。当时研究人员利用多余的203毫米炮管制成 BLU-113A / B钻地弹,然后安装“宝石路”III制导组件形成GBU-28。 1991年2月27日,一架F-111战斗机首次投放了2枚GBU-28 ,用于攻击巴格达以北数千米的一处地下掩体设施。从事后公开的电视录像看,炸弹击中目标后大约6秒,从弹着点冒出大量浓烟。在此后的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GBU-28 都曾粉墨登场,在攻击南联盟的地下掩体和塔利班武装的洞穴综合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重型钻地弹的主要缺点是体积过大,自F-111战斗机退役后.美空军目前只有F-15E 战斗机能挂载 GBU-28。
海湾战争后,美国空军又研制了代号BLU-116/B 的所谓“先进单一钻地弹”(AUP),其重量仅为874千克,但侵彻能力与GBU-28相比毫不逊色,同样可以穿透6米厚的混凝土或30米厚的土层,这也许要归功于其弹体直径较小,而且采用高强度的镍钴合金钢,内装先进的PBXN-109 高能炸药。BLU-116/B与BLU-109具有相同的外形尺寸和气动力性能,而且制导组件的连接点也相同,因此也可以配用“宝石路”、“杰达姆”等制导组件。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空军对钻地弹的兴趣有增无减,陆续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其中值得关注的是GBU-39/B “小直径炸弹”(SDB)、“巨型钻地弹”(MOP)和“高速钻地弹”(HSP)。
顾名思义,“小直径炸弹”是一种轻小型的钻地弹,长约1. 8米,直径0.19米,重仅130千克,内装23千克高能炸药,可供F-16、F-22、F-35 等战斗机甚至无人战斗机内部装载,从而解决了重型钻地弹只能由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挂载,而且挂载数量十分有限的缺陷。有人怀疑,这样一种小型钻地弹是否具有实用的侵彻能力。美国空军研究认为,通过采用先进的弹体材料、细长的外形设计和精确的制导系统,加上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撞击目标表面,“小直径炸弹”可以穿透1. 83米的混凝土。此外,“小直径炸弹”将采用抗干扰的CPS / INS制导装置、栅格状尾翼、几何形状可变的弹翼组件,最大射程可达110千米,命中精度5-8米。到2004年底,波音公司已经对“小直径炸弹”成功进行了13次空中投放试验。美国空军已经确定采购24000枚,预定 2006年开始投入装备。
与“小直径炸弹”相反,“巨型钻地弹”是向尽可能重的方向发展。美国空军2004年提出“巨型钻地弹”概念,并透露是受到号称“炸弹之母”的“巨型空爆炸弹”的启发。按设想,“巨型钻地弹”将采用GPS制导,并利用较大的控制翼实现稳定飞行。它的重量惊人,为13500千克,比“炸弹之母”还要重近4000 千克。其弹体更厚,以便承受侵彻目标时的巨大冲击力,而外形尺寸较小,以便能由B-2A轰炸机装载。它的投放高度将达到12 000 米,而“炸弹之母”约为6000 米。攻击角度接近垂直,以便增大侵彻深度。目前,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为“巨型钻地弹”研究弹体材料,并强调要控制其成本,以便空军未来能大量采购。
“高速钻地弹”主要通过高的弹着速度来提高侵彻能力,其弹着速度按设想将达到1200米/秒,是现有普通钻地弹的4倍。试验表明,重35千克、弹着速度为450米/秒的钻地弹,可以穿透1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此大致推算,设计重量在227~454千克之间的“高速钻地弹”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侵彻能力。按照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2003 年9月授予的合同,通用动力公司目前正对“高速钻地弹”进行为期4年的前期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目前最重或最快的常规钻地弹,其侵彻能力也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于极其坚硬的花岗岩层,据估计最大侵彻深度在15米左右。如果想彻底摧毁深埋在花岗岩层下数百米的军事设施,只有一个办法——动用核钻地弹。但使用核钻地弹不但会造成核污染,而且容易引来国际舆论的批评。2003年,美国防部出于未来打击朝鲜地下核设施的考虑,曾提出在B61-11的基础上研究能“钻”得更深的所谓“强力核钻地弹”( RNEP ),但后来终因国内和国外的广泛质疑而遭美国国会否决。
B61-11是美国1997年装备的第-批低当量核钻地弹。它长3.6 米,重量约 550千克,可以穿透6.1米的岩石和土壤混合地表。相比之下,“强力核钻地弹”重量达到2300千克,并将进一步增加弹体硬度,能穿透更深的土层、钢筋混凝生和花岗岩层,摧毁地下几十米甚至是上百米的军事设施。
欧洲
MBDA公司的“精确制导弹药”(PGM)系列钻地弹包括225千克级和900千克级两种基本型号,目前已经出口阿联酋,装备其空军的“幻影” 2000-9战斗机,未来还有可能装备阿联酋新近购买的80架F-16 Block60战斗机。它们均可采用半主动激光、电视或红外制导,其中电视或红外制导提供的命中精度均为10米以内。900千克级型号虽然较重,但采用两级火箭发动机,因此在飞行性能上与225千克级型号基本相同,二者高空投放时,射程均为50千米、 MBDA公司正打算为这两种钻地弹配备动力更为强劲的火箭发动机并引入GPS制导方式,以进一步增大射程,同时将命中精度提高到1米左右。
德国和瑞典正在研制的KEPD350“金牛座”加装有GPS /惯性导航系统、地形识别导航系统、红外寻的器,其“墨菲斯托”(Mephisto,歌德《浮士德》中的恶魔)弹头可以穿透坚固的目标。最大射程为350千米,最大巡航速度为0.83 马赫。它可以装备“狂风”、F / A-18、“鹰狮”、F-16、F-111战斗机,还有P-3C反潜机等,可以对高价值、硬式、固定、半固定目标进行打击。由于具有防区外打击能力,因此,空军作战人员可以在敌人的防空区外对敌人重点守卫目标实施打击。
俄罗斯
从公开资料看,俄罗斯目前主要有两种制导钻地弹,即配备钻地战斗部的KAB-500Kr和KAB-1500Kr 。它们均采用电视制导,命中精度4-7米。KAB-50OKr 可配备重 380千克的钻地战斗部,在发射前锁定目标,飞行途中自动飞向目标,所以飞机投弹后即可离开发射区域。KAB-1500 可供苏-30在高速飞行中从高空投放.配用1100千克的钻地战斗部,能够穿透 20 米的土层或2米厚的混凝土。
⑺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导弹旅的导弹发展历史
从“奥卡河”到“伊斯坎德尔”
1980年,苏联军队装备了9K714“奥卡河”(SS-23“蜘蛛”)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它是一种单级固体推进剂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射程可达450公里,打击精度为30米(圆误差概率)。该导弹系统由科洛姆纳机器制造设计局研发,用于取代射程可达300公里的9K72“厄尔布鲁士山”(SS-3B“飞毛腿”)短程战区弹道导弹,后者装备了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军队。美国从一开始就对“奥卡河”导弹的较高的打击精度十分担忧。1987年,美苏签定了《中导条约》,尽管该条约只适用于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弹道导弹,但美国利用戈尔巴乔夫的妥协倾向,仍得以将“奥卡河”导弹列入销毁清单。根据该条约,苏联在1991年以前必须销毁该系统的106辆运输发射车和339枚导弹。后来,美国坚持要求苏联以前的盟国也销毁他们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无偿接收的“奥卡河”导弹系统,包括保加利亚的8辆运输发射车和25枚导弹,捷克共和国的2辆运输发射车和12枚导弹,斯洛伐克的2辆运输发射车和24枚导弹。
按照《中导条约》的规定销毁“奥卡河”导弹在前苏联政界和军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社会舆论认为这是戈尔巴乔夫对国家公然的“背叛”。苏联和俄罗斯就这样丧失了其最有效的短程战区弹道导弹。另外,以德国V-2液体燃料导弹为原型设计的R-17“厄尔布鲁士山”(SS-3B“飞毛腿”)短程战区弹道导弹(俄罗斯称其为战役-战术导弹)由于精度不高和技术过时而停止作战使用。因此,科洛姆纳机械制造设计局着手研发一种射程小于500公里、精度更高、更先进的机动式单级固体燃料短程战区弹道导弹,以满足《中导条约》的要求,并填补“奥卡河” 和“厄尔布鲁士山”导弹系统被销毁后留下的空白。新的导弹系统被命名为“伊斯坎德尔”,这是古波斯的亚历山大大帝的波斯语名字。后来,决定用“伊斯坎德尔”取代2000年以后使用寿命到期、最大射程为别为70和130公里的“圆点”和“圆点-U”(SS-21“甲虫”)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系统射程。
“伊斯坎德尔”导弹长7.3米,弹体直径0.92米,发射重量3800-4020公斤(取决于有效载荷)。动力装置为“联盟”科学生产联合体生产的单级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导弹飞行速度快,因而能够突破反导防御系统。“伊斯坎德尔” 飞行时弹道高度可以降至50公里以下,在末段可以进行过载高达30g的规避机动,以防止地空导弹的拦截。导弹可以携带重480-700公斤的不同类型的常规弹头,包括:杀伤/反器材/爆破集束弹头,区域封锁集束弹头,高爆弹头,燃料空气炸药,高爆钻地弹头,反雷达/杀伤弹头。也可以携带核弹头(非官方说法)。有效载荷也可以包括战术诱饵。
导弹的制导系统由俄罗斯中央自动化与液力学研究所(TsNIIAG)设计,采用惯性制导和末段光电自导(有目标区域数据)。根据公开的说法,该导弹的打击精度是10-30米(圆概率误差),甚至更高。某些型号采用了“格洛纳斯”全球定位制导系统,能在中段更新数据并利用数据链在飞行中重新定位。其他末制导类型可能还包括主动雷达末制导和热成像末制导。
“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系统有两个基本型别:9K723“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有时被称为“伊斯坎德尔-M”或“煤水车”)供俄罗斯军队使用,它使用的9M723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50甚至500公里;9K720“伊斯坎德尔-E”出口型,它使用的9M720-E导弹有效载荷略小(最大480公斤),最大射程减至280公里,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的要求。
“伊斯坎德尔”9P7运输发射车可装载2枚导弹。9P78四轴运输发射车是由伏尔加格勒“泰坦”中央设计局在明斯克汽车制造厂的MZKT-7930底盘的基础上研发的。它长13.1米,宽2.6米,高3.55米,装载2枚处于行军状态的导弹。满载重量42.85吨。运输发射车动力装置为1台650HP柴油发动机,最大公路行驶速度70公里/小时,在不加油的情况下最大行程为1100公里。每辆车配备由一个3人组成的战勤组,具有完备的核、生、化防能力和两栖行动能力。该运输发射车包括一个配备自动化火控系统的指挥所,因此必要时每辆车可以独立行动。指挥所内装备包括目标数据与指示、导航、气象控制部位和内置系统测试设备。该车在坡地上停放时,用四个千斤顶在30-80秒内就可使其进入水平状态。导弹发射前被起竖至85度角需时约20秒。反应时间为5-16分钟。两枚导弹发射时间间隔为60秒。“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还包括1辆以MZKT-7930底盘为基础研制的运输装卸车,它装载2枚待装填导弹和1台起重机。该车配备一个双人战勤组,满载重量40吨。还有4辆以卡马斯-43101卡车底盘为基础研制的六轴车辆:1辆9S552指挥与控制车,它有4个操作台和1个通信室;1辆9S920任务计划车,它有2个操作台;1辆维护车;1辆战勤人员居住车)。
1个典型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连有2辆运输发射车,2辆装弹车,2辆指挥与控制车,2辆任务计划车,1辆维护车,1辆战勤人员居住车。1个“伊斯坎德尔”导弹营下辖2个连,1个导弹旅下辖3个导弹营,共12辆运输发射车、12辆运输-装卸车和48枚弹道导弹。
“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从1995年开始在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亚尔靶场持续进行测试,2004年8月完成了国家试验,2007年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决定列装。2005年开始小批量生产。“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由位于乌德穆尔齐亚的沃特金斯克机器制造厂生产,其固体燃料发动机由“联盟”科学生产联合体(现为战术导弹公司分部)。运输发射车和运输装卸车则由伏尔加格勒“街垒”工厂制造。
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作战能力的未来发展包括与高精确度的R-500(3M14)亚音速巡航导弹实现一体化,后者由叶卡捷琳堡“革新者”设计局研制。R-500导弹实际上是苏联3M10(的RK-55)远程巡航导弹的常规型,后者模仿了美国“战斧”巡航导弹。3M10导弹即俄罗斯海军攻击型核潜艇所装备的射程达2600公里的“石榴石”导弹系统(SS-N-21),它以前是陆基机动式远程巡航导弹系统,后来按1987年《中导条约》的要求被裁撤。
R-500导弹配备了常规弹头,对外宣称的射程不超过500公里,以满足《中导条约》的限制。然而一些观察家认为,R–500导弹的射程可以很容易地增加到1000公里甚至更远(最大可达2500公里,取决于弹头的大小)。
2007年11月,俄罗斯陆军导弹部队与炮兵司令弗拉季米尔o扎里茨基上将说,“‘伊斯坎德尔- M’导弹系统目前完全符合《中导条约》的规定,但如果国家做出退出该条约的政治决定,我们将会提高该系统的作战能力,包括增加其射程。”R-500巡航导弹的制导系统包括一个惯性导航装置,一个GPS /“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一个有目标区域数据的末段光电导引头或主动雷达导引头。2007年,R-500巡航导弹在卡普斯京亚尔试验场完成了测试,俄军方宣布,2009年该导弹将成为“伊斯坎德尔”系统的组成部分。增加了R-500巡航导弹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代号为“伊斯坎德尔-K”。6枚R-500巡航导弹和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安装在原装有2枚弹道导弹的标准的9P78运输发射车上。
⑻ 俄罗斯最大的钻石矿井在那里
米尔钻石矿井
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米尔钻石矿深度为525米,入口直径为1200米,也是世界级的大钻石矿井,在俄罗斯当属首个也是最大的,载重汽车从坑洞顶部到底部需花费2个小时的时间,因为此地洞太大,以至于在它的上空形成了一个气流旋涡,足以将直升机和小型飞机吸进洞里,不过俄罗斯政府机关已正式将该矿关闭。
⑼ 俄罗斯的先进战术导弹
解答:1.SS-21地地战术弹道 导 弹 :SS-21地地 战 术 弹 道 导 弹 ( 前苏军称它为"圆点"或"托契卡" 导 弹 )是前 苏 联 陆军于20世纪70年代装备的近程地地战术 导 弹 。射程120千米,弹 径0.46米,弹 长9.44米,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50米,采用固体火简明屐机,发射方式为陆地机动发射。主要特点是尺寸较小,机动能力强,配有机动性能好的电子制导车。该导弹可以携带常规 弹 头 、 化 学 弹 头 或 核 弹 头 ,于1976年开始服役。主要用于攻击敌人的 导 弹 发射阵地、指挥所、 弹 药 库、 燃 料 库等重要 军 事 目标。
据西方 情 报 部门估计, 前 苏 联 自1976年起装备SS-21地地 战 术 弹 道 导 弹 ,目前 俄 罗 斯 每年还在生产200枚,总库存量可达到2500枚。1993年,在一次国际防务装备展览会期间,俄曾用SS-21 导 弹 进行射击表演,发射的4枚 导 弹 全部命中目标,据称,偏差不到10米。可以看出,SS-21仍是 俄 罗 斯 地地战术 导 弹 武 器 中的中坚力量。
2.SS-23地地战术 弹 道 导 弹 :
SS-23 导 弹 (又称"蜘蛛 "导 弹 )是 前 苏 联 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第三代地地战术 导 弹 。它采用先进的固体燃料 火 箭 发动机, 导 弹 的长度只有7.5米,比"飞毛腿" 导 弹 减短了3-6米,可最大射程却从300千米增大到500千米,提高了60%。为了提高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精度,还采用了先进的惯性制导技术,使它的偏差距离减小到350米以内。
SS-23 导 弹 装备在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战术 火 箭 兵旅,取代了原装备的"飞毛腿" 导 弹 。每个旅有3个营,共12辆 导 弹 发射车。它不仅用于打击战场上的战术目标,而且要用来打击战役范围的纵深目标,因此,在设计这种 武 器 时,特别强调是高远射能力。
"蜘蛛"原计划部署250枚,但是 美 、苏 签订的中程 核 武 器 条约规定不得部署和生产射程500千米以上的 核 武 器 ,因此,实际上部署167枚以后就停止了装备,已生产的200枚也必须销毁。
3.SS-24 战 略 弹 道 导 弹 :
SS-24是 俄 罗 斯 第五代 洲 际 弹 道 导 弹 ,用以取代SS-11,SS-17 导 弹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1985年初具备作战能力。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200米,弹 长22米,弹 径2米,弹 头 威 力 为35万吨 T N T 当量。
SS-24开始部署在开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其自下而上能力,改在铁路发射车上实施机动发射。SS-24是分导式多 弹 头 导 弹 ,可携带10枚35万吨级的 子 弹 头 。
SS-24 导 弹 具有命中精度高、弹 头 威力大、可机动发射,还可以逃避对方探测与监视等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打击硬目标的战略 核 武 器 ,也是 俄 罗 斯 21世纪初继续使用的 战 略 核 武 器 。
4.SS-25 战 略 弹 道 导 弹 :
SS-25"白杨" 导 弹 是 俄 罗 斯 第五代 洲 际 弹 道 导 弹 。SS-25 导 弹 开始发展时为单 弹 头 ,后改进可携带多 弹 头 。采用三级固体 火 箭 发动机,射程9976千米,命中精度260米,弹 长19米,弹 径1.8米。采用多种发射方式,其自下而上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命中精度和打击软硬目标的能力与SS-24相似。SS-25是 俄 罗 斯 21世纪初将要继续保留的 战 略 核 武 器 ,共部署了260枚。
5.SS-27"白杨"-M 洲 际 弹 道 导 弹 :
"白杨"-M 洲 际 弹 道 导 弹 是 俄 罗 斯 研制的最新一代 洲 际 弹 道 导 弹 ,也是 俄 战 略 核 盾牌的支柱,又名PC-12M型 导 弹 。射程超过1万千米,公路机动型 弹 长22.7米(不含 弹 头 17.9米), 弹 径 1.85米,发射全重47吨,战斗部1吨,三级固体 火 箭 , 单 弹 头 ( T N T 当量约55万吨级,据称可改装3枚 弹 头 ),采用以惯导为主的多种制导技术,命中精度高。由于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该 导 弹 技术先进可靠,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可令敌方反导系统防不胜防。
1998年12月30日,俄第一个"白杨"-M 导 弹 团(10枚,地下井式发射)已部署完毕,并开始担负战略值班。1999年12月上旬,俄 随即部署了第二个"白杨"-M 导 弹 团。
有关专家通过现有资料分析认为,"白杨"-M 导 弹 在技术性能上至少具有五大特点:一是火箭发动机功率强大, 导 弹 飞行初始段加速很快,使初始段乃至整个飞行过程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对方难以实施有效的截。二是采用了先进的制导系统, 导 弹 命中精度极高。三是 导 弹 弹 头 和制导系统运用了加固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飞行稳定性。四是采用了灵活的部署方式。井下部署可以利用原有发射井,并可与现有的作战指挥和通信系统兼容;机动部署则大大提高了 导 弹 的自下而上能力。五是具有较大的改进潜力。该 导 弹 可以轻而易举地改装为多 弹 头 分导式 导 弹 。据 俄 罗 斯 国防部长说:"这种 导 弹 的飞行性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防空 武 器 无法击中它。"
6.SS-N-20潜基 弹 道 导 弹 :
SS-N-20潜基 弹 道 导 弹 是 俄 罗 斯 海军新型潜地 战 略 弹 道 导 弹 ,是分导式多 弹 头 三级固体潜地 导 弹 ,也是当代最大的潜射 导 弹 ,分导式多 弹 头 各有6~9个 子 弹 ,各 子 弹 核 当 量20万吨。1982年服役,装备于"台风"级 核 潜 艇 ,每艇有20个发射筒。共生产装备120枚。
导 弹 全长15米,直径2.2米,最大射程8300千米,起飞重量6吨,命中精度500~560米。采用 核 潜 艇 水下机动发射,惯性制导方式,三级固体 火 箭 发动机,具有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属第四代潜射弹道 导 弹 核 武 器 。
与SS-N-18相比,SS-N-20 导 弹 的射程和命中精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实现了多 弹 头 分导,但 导 弹 的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还比较低,仅适合用于打击抗压强度不高的软目标和面目标。
7."伊斯坎杰尔"-E战术弹道 导 弹 :
"伊斯坎杰尔"-E是 俄 罗 斯 新一代战术弹道 导 弹 武 器 系统。其主要特点是命中率高、机动性强和操作使用简便。最大射程为280千米,最小射程为50千米。该 导 弹 系统主要用于摧毁敌火力打击系统、防空系统、反导系统、机场和指挥所等点状目标和面状目标。
该 导 弹 系统由 导 弹 、发射车、装填运输车、指挥车、情报信息处理车、技术勤务保障车以及成套训练设备组成。 导 弹 抗干扰和突防能力强,并具有对付反导系统的能力。目前部署有3种常规 弹 头 ,即 子 母 集 束 弹(由54枚子弹组成)、钻地弹和破片杀伤弹。
"伊斯坎杰尔"-E采用惯性+图像匹配相结合的制导系统。图像匹配制导系统通常用于修正惯性制导在中段和末段的制导误差。这种制导系统的优点是可以及时纠正惯性制导积累的偏差,提高命中精度,而且其可见光红外电视导引头可以有效地对付电磁干扰,并可以在没有月光的夜晚攻击目标。但导引头易受雾天和敌方施放的烟雾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较低云层的影响。因此,这种制导方式在攻击目标前需输入目标信息,所以只能攻击固定目标。
⑽ B61核炸弹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美军武库中的战术核炸弹为B-61。该炸弹装备美国空军。1961年10月开始研制,1966年10月,生产出第一枚具有战备性质的B61-0,1967年1月开始批量生产B61-0,1969年1月,B61-0的批量生产结束。此外,美军一直在不断改进该炸弹,先后发展了从B61-0到B61-11多个型号。1997年1月,最新型的B61-11开始批量生产。美国大约总计生产了各型B61核炸弹3150枚。在12个型号中,现役的有5个型号:B61-3,B61-4,B61-7,B61-10和B61-11型。B61是一种两级内爆式辐射武器,其特点是重量轻,中等当量。B61核炸弹的重量为315.2~324.8千克;弹体长度为263.5厘米;弹体直径为34厘米。圆偏差概率小于182.9米。
主要特点
B61-3型:它是具有300吨TNT、1500吨TNT、6万吨TNT和17万吨TNT四种爆炸当量的战术炸弹。它是最早使用PBX-9502钝感高能炸药的核武器,也是最早(1980年)采用微机控制解保与点火系统的核武器型号。B61-4型:它是具有300吨TNT、1500吨TNT、1万吨TNT和4.5万吨TNT四种爆炸当量的战术核炸弹。B61-7型:它是具有多种可选爆炸当量的战术/战略核炸弹,其低当量型号可用于战术用途。最低爆炸当量为1万吨TNT,最高达30万吨TNT。它由B61-1型改进而成,使用PBX-9502钝感高能炸药。B61-10型:它是具有300吨TNT、5000吨TNT、1万吨TNT和8万吨TNT四种爆炸当量的战术核炸弹。B61-11型:它是具有多种可选择爆炸当量的战术/战略核武器,爆炸当量范围从1万吨TNT到34万吨TNT。B61-11型能在爆炸前钻入地下3~6米,与地面爆炸相比,它可以对地下目标进行更大、更强的打击,因此又被称为“钻地弹”。B61-11型已成为美国自从1989年暂停核武器生产以来,核武器库中最新的核弹头。目前可以通过对B61-7型核炸弹进行改装来获得B61-11型核炸弹。目前,作为战略核武器部署的B61-7和B61-11核炸弹共有350枚,分布在美国的七个空军基地。作为战术核武器部署的B61-3、B61-4和B61-10约为1350枚,其中1200枚战术核炸弹存贮在美国内华达和新墨西哥州的空军基地内,其他150枚部署在7个北约国家的10个空军基地内。包括:比利时(10枚)、德国(45枚)、希腊(10枚)、意大利(30枚)、荷兰(10枚)、土耳其(15枚)、英国(30枚)。
B-61核航空炸弹是美军研制生产的一种多用途航弹。共有7种型号,66年装备部队,共部署约3000枚。
主要改型
B-61核航弹共有7种型号,其中60年代末装备的B-61-1型为战略核航弹,重322.7公斤,当量90万吨,投弹高度500米。另6种均为不同威力级别的战区核航弹,弹长361厘米,直径34厘米,重300余公斤,在10~50万吨TNT当量范围内设有4种当量。
B61炸弹是美国战略防御的组成部分,是核武库中最老的武器,其中很多最初生产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早期。
这种炸弹是一个大家族,包括战略与战术炸弹两个分支,战略炸弹的型号为B61-7/11,战术炸弹的型号为B61-3/4/10,前者当量为1到35万吨,后者为300吨到35万吨。战术型的由空军的F15/F16/F18/NATOTornado携带。
B61-7核炸弹。约有600多枚,其中部分已改装成B61-11穿地核炸弹。
B61-11核炸弹。主要是由B61-7核炸弹改进而成,具有对地下目标的打击能力,在爆炸前可钻入地下3~6米深,主要用来替代B53核炸弹。
B61系列的核弹,有多个子型号,最早于1966年10月开始第一次生产,目前这一系列核弹前后共生产了3000多枚,是美军现使用的核弹家族中最庞大的一种。
目前,美军已经装备部队的核钻地弹主要有B61-11核弹头。这种弹头是由一种氢弹改装而成的。这种氢弹最初是从飞机上用降落伞投射并在空中爆炸的。后来,美国对这种氢弹作了一些改进,将弹头装进一个贫化铀制成的针形弹壳内,从而形成了不再需要降落伞的核钻地弹。这种贫化铀比铅还要重30%。
B61-11核航弹重约545公斤,长3.7米,弹体直径约0.34米,弹尾直径约0.57米,爆炸威力从300吨到30万吨TNT当量,其间有五种不同的方案选择。它采用空气动力翼系统以提高命中精度,头部装有约1厘米粗的钢头锥,有一个113.5公斤重的平衡器。由于弹壳是针形的,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弹头可以钻进深达15米的地下爆炸。但目标偏差超过40多米,而这次美国想要的是目标偏差10米范围以内的钻地核武器,还要能钻地更深。
对于B61-11的用途,外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B61-11是一种旨在用来对付利比亚、朝鲜和伊朗等“无赖国家”的新武器。因为美国怀疑这些国家可能正在企图研制核武器、化学武器或生物武器,而研制这些武器的设施都在地下。但由于这种核炸弹将取代B-53核弹头,所以,美国政府的官员们却暗示,该钻地弹是为了摧毁像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的地下指挥与控制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