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陶里亚蒂最冷多少度

俄罗斯陶里亚蒂最冷多少度

发布时间:2022-04-28 07:34:25

Ⅰ 伏尔加汽车厂是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吗

伏尔加汽车厂的重生

2006-04-17 09:01

国家将帮助伏尔加汽车厂实现其雄心勃勃的价值为45亿卢布的投资计划。由于几年来俄国内汽车工业大规模改组,各汽车厂正在更新换代,而陶里亚蒂的汽车厂在控股利哈乔夫汽车股份公司和莫斯科人汽车股份公司并收购了海外企业后,将成为新的康采恩。但是,为了在处于破产边缘的利哈乔夫汽车股份公司和莫斯科人汽车股份公司组织生产工作,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和投入大量资金。

国家准备支持伏尔加汽车厂,将今年投资基金的一半,约350~400亿卢布供其使用。国家预计这些投资将使国内汽车工业彻底现代化,占领50%以上的国内市场,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扩大税收。

俄工业和能源部预计,支持国内汽车制造业,包括使用投资基金项下的预算资金,将使俄罗斯生产的汽车,占据包括外国组装车在内的俄国内汽车市场的一半份额。同时,国家制定了出口30%以上的国产汽车的任务。国家将这个任务首先下达给伏尔加汽车厂。政府拟将今年投资基金(740亿卢布)的一半资金用于实施该计划。伏尔加汽车厂依靠这些资金将在统一平台上建立新的汽车系列,在此基础上生产新型汽车。此外,将设计并生产新型发动机,并将有效利用废旧设备形成生产能力,不仅保护环境,还可以得到廉价的生产资料。

伏尔加汽车厂将全面更新生产设备并对现有车型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换代。如此彻底的改造意味着政府和伏尔加汽车厂的领导层已经意识到,治标措施挽救不了俄国有汽车工业。伏尔加汽车厂暂时还能保有俄罗斯汽车制造市场第一名的殊荣,目前该厂的年产量约为70万辆汽车,市场占有率约为36%。但是在五年前陶里亚蒂企业在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其实更加稳固,但现在都清楚的是,这个从工艺角度更现代的“10”系列车正在俄罗斯迅速失去其竞争力。因此对俄国内汽车工业以及陶里亚地骑车场的大规模改革是目前其求生的必要条件。

伏尔加汽车厂计划全面改变车型系列。该公司向俄国家网透露,至2015年的发展计划已经通过。今年即将投产新型Priora拉达汽车,2008年该车型年产量可望达到22万台。同时Kalina拉达汽车将扩产,在新的统一平台上将有C序列新型号汽车上线。此外,伏尔加汽车厂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将研制新型四轮驱动越野车-- Niva 2。

为增加新车型的生产能力并改善企业的市场形象,伏尔加汽车厂将不再生产几款旧车型。2008年以前拉达-110系列汽车计划停产,2010年前拉达-萨马拉车型将下线。此外,与通用汽车合作生产Niva-雪弗莱的项目也可能因公司领导层认为不赢利而终止。

但是改革将不仅限于解放“10”系列车型生产线的能力。为生产新车型,将组建年产能力达45万辆车的新厂。工厂计划在3年内通过国家拨款的途径建设完工。政府或者直接投资建设,或者利用投资基金款项作为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担保。有这样一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的力度,即新工厂将按照可生产12类新车型的能力来设计,如此规模的生产能力在伏尔加汽车厂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此外,伏尔加汽车厂还计划向海外扩张。本周五该企业代表计划与高尔基汽车厂在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访问巴西期间举行购戴姆勒-克莱斯勒和宝马集团共同所有的Tritec Motors发动机厂的谈判。这些现代的高科技发动机将用于俄罗斯伏尔加车型的生产。国外专家对该厂评估的总价约为15亿美元。但是,考虑到伏尔加汽车厂投资规划的总额,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工厂所有者将在谈判中尽最大可能抬高其价格。

俄罗斯期望伏尔加汽车厂成为世界级的汽车生产巨人。起初还曾研究过与“卡马兹”合并的方案。但是后来通过的决定不是把两家工厂合并,而是将“卡马兹”的股票向市场发售,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不过总体上把前苏联遗留下来的汽车工业资产合并为统一康采恩的想法还是有现实意义的。汽车工业目前是俄罗斯经济中受外国竞争者伤害最深的领域,因此政府准备利用一切资源让国内企业在高科技领域占据坚实的地位。“大道”投资公司分析员伊戈尔.拉乌先科向俄国家网透露,俄罗斯入世后关税的取消将给汽车工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扩张与资源合并看来会被证明是正确的。伏尔加汽车厂最终可以得到大量的投资基金贷款和私人投资者的资金。

然而专业人士也给出了悲观的评价。“联合金融集团”分析员亚历山德拉.梅尔尼科娃认为,如果注意到被合并企业的惨状,将行业的所有企业合并为统一的控股公司并没有看起来那样证据充分。就在不久前,今年三月,“莫斯科人”汽车厂承认破产。破产的原因是工厂在最近5年的停工。在此期间企业积累的债务达233亿卢布。同时,“莫斯科人”仍旧是俄罗斯十分驰名的品牌,在国家汽车品牌中在伏尔加汽车之后列第二位。目前俄罗斯共有220万辆“莫斯科人”在行驶(占全部车辆的9.1%),但是其数量每年以16~17万辆递减。

利哈乔夫汽车厂的状况也不比前者强。工厂正处于大范围的恢复期,需要大量投资。根据莫斯科政府的计划,近几年计划将“小公牛”的年产量从1.5万辆提高到5万辆,使利润率达到8千万美元的水平。但是该计划有可能超出企业的实际能力。此外,亚历山德拉.梅尔尼科娃指出,不适合合并的原因还有,这些企业距离陶里亚蒂较远。在莫斯科这些企业都位于靠近市中心的地区,因此其运转费用昂贵。为了预防生产企业破产,伏尔加汽车厂不得不将首都的工厂撤到外地,并将一些企业的资产挂牌出售。

http://bbs.86516.com/archiver/?tid-485011.html

http://auto.qianlong.com/29751/2006/08/07/[email protected]

http://bbs.carcn.net/bbs/cgi-bin/topic.cgi?forum=1&topic=2823

http://bbs.yaanren.net/archiver/?tid-38274.html

http://www.yunnanceo.com/sypl/cjpd/gjcj/.htm

http://www.jmnews.com.cn/c/2004/11/12/10/c_432931.shtml

Ⅱ 麦田怪圈

麦田怪圈
Crop Circles

【麦田怪圈简介】

麦田怪圈,在长满麦子的麦田一夜之间出现有些麦弯曲而伏倒呈现有规律的圆圈形图案。17世纪以来,麦田怪圈的起源争论就不绝于耳。

【人为所致还是自然现象怪圈成因存在五种争论】

第一例关于“麦田怪圈”现象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647年的英国,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洲、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截至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出现250个麦田怪圈,图案也各有不同。但令人遗憾的是,350多年来,科学界对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关于成因,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

一是磁场说。有专家认为,磁场中有一种神奇的移动力,可产生一股电流,使农作物“平躺”在地面上。美国专家杰弗里·威尔逊研究了130多个麦田怪圈,发现90%的怪圈附近都有连接高压电线的变压器,方圆270米内都有一个水池。由于接受灌溉,麦田底部的土壤释放出的离子会产生负电,与高压电线相连的变压器则产生正电,负电和正电碰撞后会产生电磁能,从而击倒小麦形成怪圈。

二是龙卷风说。从有关记载来看,麦田怪圈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在春天和夏天,有人认为,夏季天气变化无常,龙卷风是造成怪圈的主要原因。很多麦田怪圈出现在山边或离山六七公里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形成龙卷风。

三是外星制造说。很多人相信,麦田怪圈大多是在一夜之间形成,很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

四是异端说。一些人相信,麦田怪圈背后有种神秘的力量,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根据这种猜测,就有人把麦田怪圈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布异端邪说。

第五种也是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是人造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所谓麦田怪圈只是某些人的恶作剧。英国科学家安德鲁经过长达17年的调查研究认为,麦田怪圈有80%属于人为制造。

【麦田怪圈的五种特征】

然而,高百分比数据并没能抵挡人们对神秘怪圈的好奇。记者在网上论坛中发现,即便科学家已经证实美丽图案多数是人为,但仍有发帖者宁可相信怪圈是源自某种地外文明。为何科学家的论断仍不能说服人们?是什么增添了破解怪圈的难度呢?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郭正谊教授告诉记者,大部分圆圈在大麦和小麦田中出现,所有麦田出现的怪圈至少有五种特征,这些特征给破解怪圈制造了悬念。

首先,至今科学家没有麦田怪圈是人为构造的证据(No Physical Evidence)。包括没有机器留下的痕迹,地上没有洞,周围农作物没有受到滋扰,最重要的是没有脚印。

第二,科学家发现,所有麦田中被编织的复杂图案(Complex Woven Patterns)都不是由重量或力量造成,农作物的茎部只是变平,很少有被折断的痕迹。

第三,人们无法相信,人类能将复杂的图案以几何学原理(Sacred Geometry)设计得完美无缺。资料显示,麦田怪圈图案各不相同,由开始的一个圈慢慢进化成两个或三个相似的圆,1994年还出现了蝎子、蜜蜂、花等动植物图案。

第四,麦田怪圈的面积(Enor-mous Size)之大让人惊叹。信徒称,人类没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制造出这么大的图案,有些有8个球场那么大,在一夜之间神秘出现。6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拉诺县的一家农场一夜之间冒出了至少12个麦田怪圈,总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还有一种重要特征是,根据研究人员所讲,在世界各地所形成的数以千计的圆圈未试过当场被人见到制造过程。

【麦田怪圈资料及历史】

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被发现的,当时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并在怪圈中做了一副雕刻。这副雕刻是当时人们对麦田怪圈成因的推测,当时的麦田圈是呈逆时针方向的。

麦田怪圈常常在春天和夏天出现,遍及全世界,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亚洲,无处不在。事实上,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过麦田圈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国和南非。

自从本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已经有2000多个这种圆圈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农田里,使科学家和大批自命为农田怪圈专家的人大惑不解。起先这些圆圈几乎只在英国威德郡和汉普郡出现,但近年来,在英国许多地区以及加拿大、日本等十多个国家,也有人发现这种圆圈。

这种圆圈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复杂,渐渐演变成为几何图形,被英国某些天体物理学家称之为“外星人给地球人送来的象形字”,例如:1990年5月,英国汉普郡艾斯顿镇的一块麦田上出现了一个直径20米的圆圈,圈中的小麦形成顺时针方向的螺旋图案。在它的周围另有4个直径6米的“卫星”圆圈,但圈中的螺旋形是反时针方向的。

1991年7 月17日,英国一名直升飞机驾驶员飞越史温顿市附近的巴布里城堡下的麦田时,赫然发现麦田上有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内有个双边大圈,另外每一个角上又各有一个小圈。

1991年7 月30日,威德郡洛克列治镇附近一片农田出现了一个怪异的鱼形图案,在接着的一个月内,另有7个类似的图案在该区出现。

可是,最令世人感到震惊的,莫过于1990年7 月12日在英国威德郡的一个名叫阿尔顿巴尼斯小村庄发现的农田怪圈了。有1 万多人参观了这个农田怪圈,其中包括多名科学家。这个巨大图形长120 米,由圆圈和爪状附属图形组成,几名天体物理学家参观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想,他们认为:这个怪圈绝对不是人为的,很可能是来自天外的信息。

见过UFO照片的科学家认为,小麦倒地的螺旋图案很像是由UFO滚过而形成的。

1991年6月4日,以迈克·卡利和大卫·摩根斯敦为首的6 名科学家守候在英国威德郡迪韦塞斯镇附近的摩根山的山顶上的指挥站里,注视着一排电视屏幕,满怀期望地希望能记录到一个从未有人记录到的过程:农田怪圈的形成经过。

他们这个探测队装备了总值达10万英镑的高科技夜间观察仪器、录像机以及定向传声器。他们那具装在21米长支臂上的“天杆式”电视摄影机,使他们可以有广阔的视野。他们这所以选择侦察这个地区,是因为这一带早已成为其他研究农田怪圈人员的研究对象,仅仅几个月内,这一带就频繁出现了十几个大小不一的农田怪圈,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浓厚兴趣。

他们等待了20多天,屏幕上什么不寻常的东西都没有看到,到了6 月29日清晨,一团浓雾降落在研究人员正在监视的那片麦田的正上方。他们虽然看不见雾里有什么,但却继续让摄影机开动。

到了早上6点钟,雾开始消散,麦田上赫然出现了两个奇异的圆圈。6位研究人员大为惊愕,立即跑下山来仔细观察,发现在两个圆圈里面的小麦完全被压平了,并且成为完全顺时针方向的旋涡形状。麦秆虽然弯了,但没有折断,圆圈外的小麦则丝毫未受影响。

为了防止有人来弄虚作假,探测队已在麦田的边缘藏了几具超敏感的动作探测器。任何东西一经过它们的红外线,都会触动警报器,但是那警报器整夜都没有响过。在麦田泥泞的地上,没有任何脚印或其他能显示曾有人进入麦田的迹象。录像带和录音带没有录到任何线索,那两个圆圈似乎来历不明。

帕特·德尔加多是一位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他从1981年起就开始研究农田怪圈。他相信这些圆圈是“某些目前科学所未能解释的地球能量”所制造的。就像是百慕大三角所屡屡发生的奇事一样。

他曾记录了许多在圆圈里发生的“不可思议事件”。他发现一些本来运作正常的照相机、收音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在进了圆圈之后就突然失灵。他又曾经在几个圆圈里录到一种奇特的嗡嗡声,他把它形容为“电子麻雀声”。

1989年夏季某天,德尔加多和6 位朋友坐在英国温彻斯特市附近的一个镇的一个农田怪圈的中央。“蓦地,我完全身不由已,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推着滑行了6米,出了圈外。”他认为这种力量很可能与地球的磁极有关。

自从80年代以来,英国《气象学杂志》编辑,退休物理学教授泰伦斯·米登已审察过1000多个农田怪圈,并就2000多个怪圈编制了统计数字,希望能找到符合科学的解释,现在,他认为也许已找到了答案。

他相信,真正的农田怪圈是由一团旋转和带电的空气造成的。这团空气称为“等离子体涡旋”,是由一种轻微的大气扰动——例如吹过小山的风——形成的。“风急速地冲进小山另一边的静止空气,产生了螺旋状移动的气柱,”他解释说,“接着,空气和电被吸进这个旋转气流,形成一股小型旋风。当这个涡旋触及地面,它会把农作物压平,使农田上出现螺旋状图案。”

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米登已搜集了许多有关涡旋制造农田怪圈的目击者的报告。例如:1990年5 月17日,农场主加利·汤林生和妻子薇雯丽在英国萨里郡汉布顿镇一块麦田上沿着小径慢步。蓦地,一团雾从一座大约100 米高的小山飘来,几秒钟后,他们感到有股强烈的旋风从侧面和上面推他们。它像泰山压顶般紧压着他们,使两人的头发竖了起来。后来,旋风似乎分成了两股,而雾则之字形地飘走了,留下了他们两人站在一个3米宽的麦田圆圈里面。

可是,米登论点也许只能解释那些简单的农田怪圈,对那些复杂的又怎样解释呢?旋风是绝对不会吹出钥匙形的和心字形的。1991年8月13日英国剑桥郡一块偏僻的麦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还有一种论点认为农田怪圈是心灵的产物,1991年8 月的某天,一位工程师和他的有着第六感觉和妻子从牛津城出发沿着A34公路驱车回家时,他的妻子说:“我真希望我们能亲自发现一个农田怪圈。”话刚离口,他们便在路旁附近田间发现了一个哑铃状的农田圆圈。可是,至今还没有找到第二个例子。随着农田怪圈现象的出现,一种新兴家庭手工业正在应运而生,而且方兴未艾。有关这种现象的书籍,目前已出版了将近20种,此外热衷于农田怪圈的人还可以买到介绍这些图形的录像带、彩色照片、明信片和钥匙扣等。一此头脑灵活的旅行社更开办一些“农田怪圈参观团”,向游客们招手。

可是从科学角度上讲,农田怪圈现象至今尚未得到圆满的解释,与UFO 一样这或许是科学家们面临的不得不攻克的一道难题吧!

【麦田怪圈的猜想】

据说,很多出现麦田怪圈的地方也会出现UFO。因此,有人认为麦田怪圈是地球以外高智慧生命体留下的记号,希望地球人类以同样的高智慧去消化这些讯息;也有人认为是地球上有奇异力量的人想通过麦田怪圈与天外沟通。事实上,对于神秘麦田怪圈的形成,各类科学家都试图去解释:气象学家估计这可能是气旋或闪电造成的,地理学家说是地层下某种磁场造成的,更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人为的恶作剧,然而所有这些解释都难以让人信服。

在英国,农夫们可以追述到数代人以前,简单的圆圈图案已经出现在麦田内。英国媒体在八十年代初期,首次报导这些麦田神秘圆圈图案。到了九十年代麦田圈震撼世界各地人士,因为这些神秘的圆圈图案由简单的图形变成面积巨大、充满高深的几何学又复杂的美丽图案!麦田圈是全球出现的现象,每年新的图案在各地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冒出。终的来说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国南部,这里出现的数量最多而且也出现在靠近上古文明遗迹如:史前巨石阵、埃夫伯里(英国威尔特郡一村庄,附近有球形白垩石砌坑壁等新石器时代遗迹)和Silbury山(欧洲最大的史前人造山)。

虽然长久以来这些神秘圆圈图案都有各式制作或出现的说法,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有力和完整的解释,这些圆圈图案到底如何出现?不过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据是:数段在麦田神秘圆圈图案出现时,所拍到的真实录影。画面里显示数个神秘小光球或白光在麦田上出现!许多这类神秘光球出现在多段录影当中;同时也出现在一些白昼拍摄,画面清晰的录影里。这些神秘光球很明显的呈现有规则方向和高智慧的移动方法,这是否能让我们把神秘光球和麦田圈联想在一起?

麦田里的植物样本也被拿来进行科学化验。这工作由美国生物学家Dr William Levengood进行。他指出类似微波能量效应可能是麦田圈形成的原因之一。麦田神秘圆圈调查人员被要求使用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些人员应用了禅定、光和音乐来测试图案,麦田圈似乎能与人类脑波互相联系。这些图案肯定的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生存在超乎我们想象和复杂的世界。

有人说英格兰起伏连绵的田野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其中较着名的就是神秘的“麦田怪圈”。

据说,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发现的。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型几何图画。由于"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而且面积很大,所以起初很多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是他们与地球上居民的一种联系方式。目前在全世界,每年大约出现250个图案各异的怪圈,特别是在英格兰南部,怪圈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麦田怪圈的频繁出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猎奇者。瑞格·普莱斯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麦田怪圈多数都是人为的。

麦田怪圈研究者瑞格·普莱斯里:“1990年时我第一次走进麦田怪圈,我是喜欢神秘事物的,我所做的就是说:“好 我要将这个难题解答出来”,依我看 95%的麦田怪圈都是人造的。”

一些年轻人并不隐瞒他们制造麦田怪圈的行为。马修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他们制造的“麦田怪圈”称作“创造性艺术品”。

麦田怪圈制造者马修:“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因为当人们看到麦田怪圈后就会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我们就感到非常有趣。不同的创作队伍之间还互相竞赛,看看谁的设计最棒,最能创造轰动效应。“

不过马修说,创作麦田怪圈艺术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农场主都愿意把自己的麦田变成"画布"任艺术家随意摆布。

麦田怪圈的研究者普莱斯里认为,虽然并不是所有类似现象都能用人力来解释,但对于一些人把麦田怪圈之类的奇妙现象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播邪说的做法,研究者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无论是人为的”艺术创作“,还是外星人的联系方式,都与灾难无关。

英国有个农田怪圈研究中心,有会员1000多人,现任主席是曾任英国传统基金会古迹考察员迈克·�格林。他说:“看来,制造这些圆圈的肯定是具有很高智慧的东西,也许它是在试图利用这些奇特的图形来和我们沟通,也许人类应该向他们伸出双手来和它接触,它们与UFO有十分相同之处。”

【相关报道】

美国“麦田怪圈假相”引媒体炒做UFO噱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农民的80英亩麦田里发现怪圈。一些媒体随后再次搬出有关“飞碟”的古老话题,但是一些最新的证据显示,所谓“麦田怪圈”不过是一些人为制造的假相,而一些媒体为了引起公众关注,借“UFO”等话题来吸引读者。

当地农民发现在罗克维勒和苏桑山谷之间的地方出现了十多个怪圈,怪圈的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呈对称形。在现场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这些怪圈实际上是椭圆形的,而且只有一个几何中心。研究小组的塔尔波特称,这看起来像是试图用一个椭圆规来划的椭圆——有两个中心点的椭圆形“怪圈”。

一些证据显示这是人为的。在现场发现的麦秆并没有像那些被认为是“真实”怪圈找到的麦秆那样出现长高和脱水的现象。,对于“麦田怪圈”的形成,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是某些故弄玄虚的行为艺术家的匿名手笔,而一些“麦田怪圈”调查者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它是由地磁场、龙卷风或不明飞行物造成的。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内玻维尔郊区的大豆农田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怪圈”,它的出现时间可说非常巧,巧得让人不得不怀疑它是有人故意的恶作剧。因为一部由好莱坞拍摄的有关“麦田怪圈”现象的恐怖大片《符号》当时即将在美国上映。有人认为,内玻维尔“麦田怪圈”极可能也是一个相似的恶作剧,甚至有人认为内玻维尔“麦田怪圈”是当地电影公司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票房。

英国一个叫马特-里德利的人,就曾经向媒体曝光,自己和一些朋友是曾经出现在伦敦的“麦田怪圈假象” 的制造者。里德利自称是“一个在银幕下制造‘天兆’的淘气鬼”。他的文章坦陈了这个英国人和他的妹婿一起造假的经历。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他们用一根长钉揳在麦田里,钉子上栓着绳子。然后,以钉子为中心,把绳子几乎贴着地面,象圆规似的在麦田里转一圈,顿时,一个“麦田怪圈”展现了。为了不让人发现其伪造,他们在进入麦田时小心落脚的地方,不留脚印。有的“麦田怪圈”制造者,竟站到两把酒吧高脚椅垫上,在麦田里行走。至于制造的图案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尤其是某些大学生还可以设计出“具有复杂的数学与碎形花样的庄稼圈”。这类假象杰作被某些媒体炒的很红火,硬说是“外星人留下的痕迹”,是什么“天兆”。并且有“专家”起哄,做导游讲解,出版书籍。在坦白交待了这段造假经历之后,里德利呵斥媒体的愚蠢和记者的笨。

同国外某些媒体和记者的举动一样,国内的某些媒体与记者也不乏这类炒作。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当伪科学在媒体上唱大戏时,公众的上座率通常是不低的,其负面效应可想而知。

某些媒体和记者也许会辩解说,我们请教过专家的呀。的确,专家是需要信任的。但在“麦田怪圈”问题上,就有这样的“专家”——里德利说——“许多庄稼圈专家是靠庄稼圈赚钱的。他们写书,并给长达一周的‘庄稼圈之旅’当导游,有时每个游客收费超过2000美元。”

麦田怪圈成因又有新说法

1981年和1982年,圆圈开始在英国汉普郡和威斯特出现,因为发生地大多在麦田,所以又被称为麦田怪圈。到1994年为止,麦田怪圈在26个国家出现过,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德国等国。最近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向日葵地里和陶里亚蒂的荞麦地里也出现了神秘怪圈。

高频辐射造成麦田怪圈

俄地质协会成员斯米尔诺夫决意解开此谜。斯米尔诺夫从麦田里捡了一些荞麦秆,并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实验室。他把荞麦秆放进微波炉里,然后加入一杯水,在600瓦的高频辐射下,经过12秒钟,荞麦秆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所有试验的麦秆都在节瘤处发生了弯曲,其形状与陶里亚蒂麦田里倒伏的麦秆完全一样。斯米尔诺夫因此得出推断,陶里亚蒂的麦田一定是受到了高频辐射,但哪儿来的高频辐射呢?斯米尔诺夫认为,也许来自地球内部的磁场变化。

高频辐射来自闪电

俄电工学院的专家阿尔将耶夫的观点与斯米尔诺夫正好相反,他认为高频辐射来自闪电。阿尔将耶夫称,高频辐射使草本植物发生规律性倒伏并不稀罕,50年前他们就在学院的草坪上干过这事。当年,阿尔将耶夫与两名年轻的助手一起在学院的草坪上试验高频设备,当悬在草坪上的高压电缆被接通时,电缆下方的草坪立刻呈顺时针方向倒下,形成一个极其规律的圆圈。阿尔将耶夫解释说,当电缆通电时,草坪被电磁化,此时的草坪相当于电机里的定子,而电缆是转子,在电磁扭力的作用下,草坪上的草便发生扭曲。阿尔将耶夫认为,电缆所产生的电磁现象相当于人造闪电,而大自然的闪电更加奇妙,它会产生更加复杂的电磁场,因而也就可以画出更加奇妙的图案。

关于麦圈这一神秘现象的形成,阿尔将耶夫与斯米尔诺夫两位学者的观点似乎都很有说服力,不过,就算麦圈是高频辐射现象所为,但两人都没有证实,高频辐射来自哪里,是地磁现象?还是天空闪电?

神秘的麦田怪圈

出现麦田圈最多的地方是英国威尔特郡,那里有着名的白马山。白马山下至少出现过三次麦田怪圈。在离此不远处耸立着古代英国的另一个象征,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的巨石阵。许多人认为巨石阵与麦田怪圈在传达一样的信息。

1991年7月出现在巨石阵旁的巨大麦田怪圈非常复杂,它结合了三种几何图形。麦田怪圈中几个圆的组合和凯尔特十字架很像。凯尔特人是北部欧洲原住民,有学者认为正是他们在5000年前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巨石阵。事实上很多麦田怪圈都和宗教图案相似。

【“麦田怪圈”系纳粹特工所为?】

据20日《每日快报》报道,遍布英国各地的神秘“麦田怪圈”神秘莫测,其成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

但一批最新解密的军情五处(MI5)二战文件得出惊人观点:“麦田怪圈”最早是纳粹的秘密特工发明创造,其用意是为纳粹空军的轰炸机空投炸弹或者伞兵部队降落提供记号。

“麦田怪圈”惊现英国

这一惊人密闻是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最新公布的一批军情五处(MI5)二战时期的文件中披露的。该文件称,二战期间,英国南部麦田和玉米地里,开始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地面标志”。

一份名为《地面标记调查案例》的文件显示,1940年5月,飞行员发现康沃尔郡北纽奎地面曾出现奇怪标记,并拍下照片。对照片研究后发现,那些标记是由农业用石灰按规律堆放而成。1941年5月,蒙矛舍郡地区的玉米田中,出现一个不寻常的标记,大约30米长,好像是一个大写字母‘G’。1943年10月,肯特郡附近,飞行员看到地面出现一个巨大白圈。

欧洲各地也有神秘标志

据报道,这些来历不明的“地面标志”,让当时正处于战争中的英国情报部门如临大敌。公布的文件称,1941年当大卫·佩特里被任命为MI5主管之后,他奉命对此进行调查。据称,为了查明真相,MI5不仅暗访了多名英国各地农夫和空军官员,而且与各盟国密切合作调查。

令MI5震惊的是,几乎与此同时,在欧洲各地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神秘标志。文件写道:“波兰、荷兰、法国和比利时都不断有报告称,当地发现了奇怪标记——如涂刷特别颜色的屋顶,白色烟囱,或者是将亚麻布拼出特别的图案等。”最令MI5调查者震惊的是波兰盟军提供的情况,据称,波兰曾出现过一大片“直径大约20米”的被割倒的玉米田。

纳粹特工搞的鬼?

解密文件显示,缜密调查之后,MI5终于得出结论:这些出现在英国和欧洲各地的所谓的“麦田怪圈”,是纳粹秘密特工的“杰作”。

它们很可能是纳粹德军互相联系的方式,用来为轰炸机和伞兵部队导航。文件称:“‘麦田怪圈’中很可能隐藏着某种加密的特殊信息,而且很容易从空中观察到,而这正是纳粹将之作为联络工具的重要原因。”

英国二战时期的文件认为,“麦田怪圈”系纳粹特工所为。

Ⅲ TOGL是什么意思

摘要 Togliatti

Ⅳ 陶里亚蒂的介绍

1陶里亚蒂 (Тольятти)陶里亚蒂市位于莫斯科东南1000公里处的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中游,东距州府萨马拉市100公里。人口73.55万,面积332平方公里,为萨马拉州第二大城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 充沛。 陶里亚蒂市的前身是建立于1737年的斯塔夫罗波尔,意为“神圣的十字架之城”。20世纪前夕只有近六千人,居民主要从事捕鱼、种田、放牧和手工业。1950年,因建设伏尔加河水电站,旧城被古比雪夫水库淹没,在距水电站18公里处的伏尔加河左岸重新崛起了一座新城。60年代中期,这里建设了由意大利菲亚特公司设计的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制造厂—伏尔加汽车制造厂, 1964年,为纪念意大利共产党人帕尔米罗·陶里亚蒂而更名为陶里亚蒂市,现代陶里亚蒂的历史即由此算起。

Ⅳ 苏联是个怎样的国家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俄语:CCCP,英语:USSR)是一个已不再存在的国家(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存在 的联邦制多民族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面积224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2.901亿(1990)。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人占51%,乌克兰人占15% ,乌兹别克人占6% ,白俄罗斯人占4% ,其他哈萨克人、鞑靼人 、阿塞拜疆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摩尔多瓦人、塔吉克斯坦人、立陶宛人、土库曼人、德意志人、吉尔吉斯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等约占24% 。官方语言为俄语 。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和方言,其中斯拉夫语族占75% ,印欧语占8% ,阿尔泰语占12%,乌拉尔语占3%,高加索语占2%。主要宗教为俄罗斯东正教,其他为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首都莫斯科。苏联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哈萨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15个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巴什基尔、布里亚特、达格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茨达、卡累利阿、科米 、马里 、莫尔多瓦、北奥塞梯、鞑靼、图瓦 、乌德穆尔特 、切切诺-印古什、楚瓦什、雅库特、阿布哈兹、阿扎尔、卡拉卡尔帕克、纳希切凡20个自治共和国 ,8个自治州 ,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

根据苏联《宪法》,苏联是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首都为莫斯科。国家元首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后期称为苏联总统。政府首脑为部长会议主席。 武装力量名称为苏联红军 。

格言 :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 соедныятесь!)
官方语言 俄语
首都 莫斯科
面积:解体前列第一位,为22 402 200 平方千米
人口:总人口293 047 571 (1991年7月),人口密度 13 08/k㎡(1991年7月)
国庆日:1917.11.7(十月革命)
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26日
货币 卢布
时区 UTC +3至+11
国歌 (1917-1944)国际歌
(1944-1991) 牢不可破的联盟
国际域名缩写 .SU (还在被使用)

历史: 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这门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指挥的红军通过残酷的内战击败了白军和协约国的干涉。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并且首先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联。1924年1月21日,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约瑟夫• 斯大林获得政权。他通过残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对手,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同时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做斗争”。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屠杀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苏联改成了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苏联军事也比以前强出好几倍。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的疯狂下跌开始,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全球,袭击了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就在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十个月后,工厂建成投产。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 苏联与纳粹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双方结成貌合神离的同盟,同时秘密划分了双方在波兰、波罗的海国家、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
阿道夫·希特勒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和盟军在1945年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红旗插上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共损失兵力1000万,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总伤亡人数的73%,苏联以2000万人的牺牲为代价,捍卫了正义,捍卫了和平。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一页,仅此一点,苏联就无愧于一个大国的称谓!
二战后,斯大林与其他社会主义盟国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同美国和北约相抗衡。在20世纪中叶的万里晴空之下,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共产党高层领导人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随后赫鲁晓夫掌握了政权。他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的秘密报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的严重后果,苏联的政治斗争从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转变。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从1959年开始,苏共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的辩论和争吵。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获得政权。文化大革命期间,中苏关系处于低谷,只存在名义上的外交关系,并发生过诸如珍宝岛事件和铁列克提事件的边境冲突。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与中国就珍宝岛问题发生武装冲突,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这两次行动都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除了东欧集团和蒙古之外,又把越南、南也门、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亚等国纳入苏联阵营,或在这些国家建立军事基地。勃列日涅夫提出了“有限主权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有限的,他提出这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了剥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将别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被视为苏联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的橱窗,但是由于入侵阿富汗,却变成了有史以来抵制国家最多的一次奥运会。

1985年,共产党改革派人物戈尔巴乔夫接掌政权。他改变了许多陈腐的旧观念。戈尔巴乔夫试图改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治国方法,在国内实行改革和公开化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他试图在苏联建设“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公开化”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导致其失去民心。尤其是在1989年,共产主义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积累的错误发生了总爆发,共产党及其政治目标在东欧国家日益不得人心,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纷纷倒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 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

在原苏联境内,现在分布有十五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摩尔多瓦。其中除波罗地海三国外的其他国家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即独联体 。

苏联领导人(按时序排列)

苏联共产党领导人
1.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 1917年10月6日 - 1922年4月3日 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里昂·托洛茨基 1917年10月 - 1927年8月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2.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 1922年4月3日 - 1953年3月5日 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共19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苏共19大结束后)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46年 - 1953年3月14日 (苏共中央书记)
3.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3年9月7日 - 1964年10月14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4.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64年10月14日 - 1982年11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5.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2年11月12日 - 1984年2月9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6.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2月13日 - 1985年3月10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7.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 1985年3月11日 - 1991年12月25日 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国家元首
1. 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1917年11月9日 - 1917年11月21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2.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 1917年11月21日 - 1919年3月16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3.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弗拉基米尔斯基 1919年3月16日 - 1919年3月30日 (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
4.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 1919年12月30日 - 1938年7月19日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22年12月30日至1938年1月12日为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1938年1月17日至1946年5月9日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5. 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 1946年5月9日 - 1953年3月1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6. 克莱门特•叶夫罗莫维奇• 伏罗希洛夫 1953年3月15日 - 1960年5月7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7.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 1960年5月7日 - 1964年7月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8. 阿纳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 1964年7月5日 - 1965年12月9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9.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 1965年12月9日 - 1977年6月16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0.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 1977年6月16日 - 1982年11月10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1.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2年11月10日 - 1983年6月16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2.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 1983年6月16日 - 1984年2月9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3.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4年2月9日 - 1984年4月11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4.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 1984年4月11日 - 1985年3月5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5.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库兹涅佐夫 1985年3月5日 - 1985年7月27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6.安德列•安德列耶维奇•葛罗米柯 1985年7月27日 - 1988年8月1日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17.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1988年8月1日 - 1989年5月25日 (1989年5月25日至1990年3月15日为最高苏维埃主席,1990年3月15日至1991年12月25日为苏联总统)

政府首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1917年11月8日 - 1924年1月23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李可夫 1924年1月23日 - 1930年12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1930年12月19日 - 1941年5月6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1941年5月6日 - 1946年3月19日 (人民委员会会议主席,1946年3月19日至1953年3月5日为部长会议主席)
格里高利•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 1953年3月5日 - 1955年2月8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1955年2月8日 - 1958年3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 1958年3月27日 - 1964年10月15日 (部长会议主席)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柯西金 1964年10月15日 - 1980年10月23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吉洪诺夫 1980年10月23日 - 1985年9月27日 (部长会议主席)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雷日科夫 1985年9月27日 - 1991年1月14日 (部长会议主席)
瓦连京•谢尔盖耶维奇•帕夫洛夫 1991年1月14日 - 1991年8月24日 (苏联总理)

工业
苏联是世界上主要能源生产国之一。1983年能源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世界的23%和19%。能源工业是苏联重点发展的基础工业部门,1971~1984年占全国工业总投资的31.3%。能源生产由50年代以煤炭为主逐步过渡到60年代煤炭与石油并重、70年代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1983年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为:石油占43.4%,天然气占30.8%,煤炭占24.2%,其他占1.6%。
煤炭工业是传统的能源部门。1984年全国煤炭产量7.12亿吨,其中硬煤占78%。煤炭开采主要集中在七大基地: 顿巴斯、库兹巴斯、 埃基巴斯图兹、卡拉干达、坎斯克-阿钦斯克、伯朝拉和莫斯科附近煤田(1983年合计占全国煤炭产量的77.5%),其中顿巴斯和库兹巴斯均为世界大型煤田,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7.7%和20.5%。
石油、天然气占苏联一次能源产量的74.2%和消费量的64.5%(1983)。含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前高加索、图兰和东西伯利亚 5个地区。1984年全国原油产量6.13亿吨,天然气产量5874亿立方米,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位。其中西西伯利亚是苏联最大的油气储集区和产区,含油、气面积达 170万平方公里,原油探明储量48亿吨(1980),天然气17.1万亿立方米(1976),分别占全国原油及天然气探明储量的46%和68%;自60年代中期大规模开发以来,油、气产量增长迅速,1984年原油产量占全国的61.7%,天然气占55.2%。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第二巴库)在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一直是苏联最大石油产区,由于长期开采,资源逐渐枯竭,1984年原油产量下降为占全国的24.3%。其他主要油气产区尚有里海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和西岸的巴库及其周围海域、科米自治共和国、北高加索和土库曼。
50年代以来,通过兴建大电厂、安装大机组,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水力资源和加速电力网建设等措施,电力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84年,全国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0369万千瓦,发电量14921亿度,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总发电量中,火电占79.5%,水电占14.1%,核电占6.4%(1981)。其中西部地区发电量约占71.5%(1983),较集中于乌克兰、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部区、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列宁格勒周围及波罗的海沿岸区,以火电为主,百万千瓦以上的大型电厂所占比重较大。东部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力等能源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开发的经济效益也较高。5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电力工业发展速度较西部地区为快,在全国总发电量中所占比重由1940年的9%上升到1983年的28.5%,水电发展尤快,占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3(1980),拥有7座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厂,其中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布拉茨克水电站装机容量分别为609.6和450万千瓦。东西部地区间通过70年代末建成的全苏统一电网连接起来。

冶金工业为苏联主要的基础工业部门之一。门类齐全,包括钢铁及有色金属工业两大部门。后者又可分为轻、重、稀、贵四大类,生产约70种金属。冶金工业原材料及燃料资源丰富,绝大多数立足于国内。许多金属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多数产品自给有余。
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1984年产钢总量15423.8万吨,约占世界钢产量的1/5。钢铁工业所需的铁、锰、铬矿石及炼焦煤等资源储量大,分布较集中,开采条件亦较好。1984年,68%的铁矿石来自南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中部区的库尔斯克以及哈萨克西北部的库斯塔奈,3/4以上的炼焦煤产自顿巴斯和库兹巴斯。铁矿石品位不高(平均38%),富矿仅占探明储量的1/6。同时,除南乌克兰外,大部地区煤、铁资源在地域上结合不好,西部铁矿多,但缺乏焦煤,东部焦煤多而铁矿不足,介于其间的乌拉尔则煤、铁皆缺,导致钢铁工业原料、燃料的长途运输。钢铁工业分布较集中,拥有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及哈萨克五大钢铁工业基地,其中乌克兰和乌拉尔是历史较久、点多、规模较大的老基地,钢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6.3%和28.4%(1980)。其他 3个新基地尚处于形成阶段。主要钢铁工业中心有: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下塔吉尔、车里雅宾斯克,乌克兰的日丹诺夫、克里沃罗格、扎波罗热、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西北区的切列波韦茨、中央区的利佩茨克和哈萨克的卡拉干达等。

铝矿资源不足,高品位铝土矿更缺,自给率不到一半,每年需进口大量优质铝土矿及氧化铝。炼铝工业是随着东部地区水力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而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产原铝192万吨,仅次于美国。 主要分布在大型水电站集中的东西伯利亚。大型炼铝中心有东西伯利亚的布拉茨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舍列霍夫和西西伯利亚的新库兹涅茨克,以及乌拉尔地区卡缅斯克和克拉斯诺图林斯克。
铜矿主要分布在东西伯利亚、哈萨克、乌拉尔、乌兹别克、亚美尼亚及科拉半岛等地,其中东西伯利亚的乌多坎山铜矿占全国探明储量的 1/5。1982年全国精铜产量152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铜矿的开采与冶炼紧密结合,主要中心有中哈萨克的杰兹卡兹甘,巴尔喀什湖北岸的巴尔喀什,乌拉尔山东坡的上佩什马、列夫达、克什特姆,乌兹别克东北部的阿尔马雷克,东西伯利亚北部的诺里尔斯克等。
铅、锌资源以多金属共生矿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哈萨克的阿尔泰山区和南哈萨克,其次为乌兹别克东部、乌拉尔、大高加索山北坡和远东区南部。1983年产精铅65万吨,粗锌87.5万吨,主要冶炼中心有哈萨克的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铅、锌)、奇姆肯特(铅)、列宁诺戈尔斯克(铅、锌),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锌),中亚的阿尔马雷克(锌),北高加索的奥尔忠尼启则(铅、锌)等。
此外,镍、镁、钛、钒、钨、钼、稀土以及金、银、铂族金属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机械工业在各工业部门中发展速度最快,从业人数最多,产值最大。每年生产 3万多种产品,其中以重型机械、动力机械、拖拉机与农机、运输机械制造等部门较重要。机械工业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产值占全国机械工业产值的4/5以上。
重型机械制造由于产品的金属单耗较大,又不便运输,主要分布在金属产地附近,如乌克兰、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央区的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及周围地区。乌拉尔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乌克兰的克拉马托尔斯克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型机械制造中心。
动力机械制造由于对劳动力、技术及协作条作要求较高,分布较集中。列宁格勒为全苏最大的动力机械制造中心,70年代末期,涡轮机产量占全国的60%,涡轮发电机产量占一半以上。其他主要中心尚有哈尔科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及高尔基等。
拖拉机与农机制造业大多接近各主要农业区。主要中心有明斯克、哈尔科夫、伏尔加格勒、车里雅宾斯克、巴甫洛达尔等(拖拉机制造)和罗斯托夫、塔甘罗格、图拉等大型农机制造。
运输机械制造业包括汽车、机车车辆及舰船制造等部门。由于历史、技术等原因,分布也较集中。莫斯科与高尔基是30年代发展起来的老汽车工业中心,而伏尔加河流域的陶里亚蒂和卡马河畔的切尔内则是70年代初、中期依靠外资兴起的新中心。舰船制造业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黑海及北冰洋沿岸的列宁格勒、尼古拉耶夫和北德文斯克。机车车辆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乌克兰、乌拉尔等钢铁工业基地及其外围,如乌克兰的伏罗希洛夫格勒、哈尔科夫(内燃机车),北高加索的新切尔卡斯克(电力机车)。70年代末,乌克兰和乌拉尔共占全国铁路货运车辆产量的85%。
苏联自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加速发展化学工业和实行国民经济全面化学化的方针以来,化学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仅次于机械工业。1984年化肥产量为3080.8万吨(按有效成分计算),居世界首位;硫酸、纯碱、合成橡胶产量仅次于美国。但有机合成工业起步较晚,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水平均落后于美国、日本及西欧工业发达国家。在布局上,老化工基地大多接近化工矿物原料产地或与煤炭、冶金基地相结合。前者如同钾盐开采相结合的钾肥工业(乌拉尔、白俄罗斯)和与矿盐开采相结合的纯碱、氯碱工业(伏尔加河流域、顿巴斯、乌拉尔);后者则同焦化工业以及回收有色冶金工业的副产品密切结合,形成了综合性的煤炭-冶金-化工基地。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化工原料已由过去的煤炭、化工矿物、粮食、木材等为主逐步过渡到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形成了新兴的有机合成工业和大批新化工基地,而且大多与大型石油加工企业相结合,组成石油化工中心(如乌法、古比雪夫、高尔基、鄂木斯克、安加尔斯克等),或布局在接近大型石油加工中心和干线输油、输气管附近(如下卡姆斯克、陶里亚蒂、喀山、萨拉瓦特、斯捷尔利塔马克等)。
纺织工业为苏联最主要的轻工业部门,产值占轻工业的60%以上,1984年苏联棉、毛、麻织物产量居世界首位,丝织品产量次于美国和日本。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远离中亚产棉区的西部消费区。中央区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生产的棉、毛、丝、麻织品分别占全苏产量的70%、50%、45%和65%。其次为伏尔加河流域、西南区、西北区和中亚。主要纺织工业中心有:莫斯科(棉、毛、丝、麻纺织)、伊万诺沃(棉、丝、麻纺织)、加里宁(棉、丝纺织)、弗拉基米尔(棉、麻纺织)、科斯特罗马(麻纺织)等。

交通运输
由于幅员辽阔,人口、资源及工农业的分布很不平衡,因此运输对苏联经济的发展尤显重要。1984年全国货物总周转量为 76821亿吨公里,其中铁路占47.4%,管道(仅包括原油、油品和天然气管道)占30.8%,海运占12.1%,公路占6.2%,河运占3.5%,航空运输所占比重很小。1984年全国铁路营运里程为 14.41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其中电气化铁路营运里程为4.79万公里。铁路分布很不平衡,西部地区约占全国铁路总长度的70%,其中以欧洲部分的中部、南部和西部铁路网较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干线铁路东通乌拉尔、哈萨克、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北至北冰洋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南达克里木半岛和外高加索,西经布列斯特和利沃夫通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及罗马尼亚等国。东部地区铁路仅占全国铁路长度的30%,路网密度只及全国平均密度的 40%。 主要干线除横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南部的西伯利亚大铁道外,还有在其南侧大体与之平行的中西伯利亚铁路和南西伯利亚铁路,以及沟通西伯利亚与中亚联系的土西铁路等。70年代中期,苏联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修建的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即贝加尔—阿穆尔铁路,全长4275公里),已于1985年建成。这对于促进东部地区的开发,加强其经济实力和远东区的战略地位有重要作用。
1984年全国公路总长 151.7万公里,其中硬面公路79.3万公里,公路运输主要承担客运和短途运输。其客运周转量占全苏的 42.8%。 公路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中波罗的海沿岸区、乌克兰、中央区及外高加索,硬面公路平均密度每1000平方公里达100公里。 中亚及哈萨克的大部、西北区和西西伯利亚区北部,以及东西伯利亚与远东区,公路较少,硬面公路平均密度每1000平方公里仅10公里。西伯利亚及远东区的中北部,冬季广泛利用江河、湖泊、沼泽封冻后形成的季节性的“冰上公路”运输。
海运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1982年苏联 100总吨以上商船总吨位为2379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5.6%,居世界第五位。苏联海运中,远洋运输约占其货物周转量的2/3以上。 在黑海、波罗的海、北方、远东和里海5支商船队中,前4支主要承担远洋运输。80年代初,全国年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大港仅12个,且绝大部分属综合性港口。黑海-亚速海是全国货、客运量最大的海域(70年代末占全国海

Ⅵ 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什么

伏尔加河发源于俄罗斯联邦西北部的瓦尔代丘陵,自北向南曲折流经俄罗斯平原的中部,注入里海,全长3530公里,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为欧洲最大河流。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最富庶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伏尔加河水滋润着沿岸数百万公顷肥沃的土地,养育着约7000万俄罗斯各族儿女。伏尔加河的中北部是俄罗斯民族和文化的发祥地,那深沉、浑厚的伏尔加船夫曲至今仍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马雅科夫斯基、普希金等许多俄罗斯着名诗人都用美好的诗句来赞美她,称她为俄罗斯的母亲河。十月革命前,伏尔加河完全处于自然状态,河水深度仅1.6~2.5米,全河有许多浅滩和沙洲,通航不畅,干、支流上丰富的水力资源基本上未加利用。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起对伏尔加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按一级航道标准(最小保证水深2.4~3米,宽85~100米,弯曲半径600~1000米)进行全面渠化,先后在干、支流上修建了14座大型水利枢纽,并建成了连接莫斯科的莫斯科运河(长128公里)、沟通顿河及波罗的海的伏尔加—顿河运河(长101公里)和伏尔加—波罗的海运河(长361公里)。到70年代中期,伏尔加河已建成同苏联欧洲部分其它河网相连的、统一的深水内河航运系统,总长约6600公里。通过伏尔加河及其运河可连接苏联北部的白海,西部的波罗的海和南部的黑海、亚速海及里海,从而实现了五海通航。其主航线可通航5000吨级货轮和2~3万吨级的船队。伏尔加河干支流上的14座大中型水利枢纽还承担着发电、城市和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及渔业等综合职能。80年代初,伏尔加河干流及卡马河上的11座梯级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就已达1129.5万千瓦,其中10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水电站有伏尔加格勒、古比雪夫、切博克萨雷、萨拉托夫、下卡马和沃特金斯克6座,年平均发电量达393亿度。现在,伏尔加河流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之一。汽车、内河船舶、机床、电机、农机制造、石油开采、加工与石油化工以及轻纺工业等部门均居全俄有位。流域内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有:莫斯科、高尔基城、古比雪夫城、乌法、彼尔姆、喀山、伏尔加格勒与萨拉托夫也已接近100万人。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陶里亚蒂市为全俄最大的汽车城,年产小汽车70万辆,并为全俄主要化肥生产中心。卡马河下游的纳别列日内—切尔内(原名勃列日涅夫城)是俄罗斯最大的大型载重汽车制造中心,下卡马斯克为俄罗斯着名的石油化工城。在伏尔加河三角洲上有港口城市阿斯特拉罕。它是里海的渔业基地,有渔类加工和船舶修理等工业。附近有阿斯特拉罕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水网稠密,是世界上重要的鸟类科研中心。几百种水鸟在芦苇丛中拍打翅膀,白天鹅和黑天鹅在翩然飘游,五色斑斓的野鸡在灌木丛中啼啭,白色的苍鹭小心地迈着能够自由伸缩的长腿,而从远古时代能够幸存下来的鹈鹕则在巨大的筏子上筑巢。这筏子是鹈鹕用芦苇、蓑衣草茎和柳枝筑成的,远远望去,它们筑的巢,宛如有着白色、红色的花朵。6月,当曙光初照在高高的芦苇尖上时,冷艳的莲花,就在宁静的里海海湾上展开了花瓣。绿叶丛中,万紫千红,晨风吹拂,轻轻摆动。伏尔加河三角洲多是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花朵,能够生长的最北界线,它们在严格的自然保护法的庇护下自在地生长。伟大的伏尔加河,过去,她孕育了古代俄罗斯的灿烂文化,使千千万万勤劳的人民在她怀抱里休养生息;今天,她更加焕发了青春,她正在为俄罗斯人民新的生活奔流不息。

Ⅶ 麦田怪圈是怎么回事

17世纪以来,麦田怪圈的起源争论就不绝于耳。近日,媒体报道俄罗斯又出现麦田怪圈,这是全球每年出现的250个麦田圈中的最新发现,再次引起关注。有人说是超自然力量造成,有人说是鬼魂超感觉活动,甚至是外星人太空船。科学家证实,80%的麦田怪圈是人为制造,而此次俄罗斯的麦田圈被指是电磁场作用的结果。这些美轮美奂的图案究竟是人造还是“天造”?专家揭开了这个谜底。

人为所致还是自然现象怪圈成因存在五种争论

第一例关于“麦田怪圈”现象的报道可以追溯到1647年的英国,此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南美、亚洲等地都频频发现麦田怪圈,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截至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出现250个麦田怪圈,图案也各有不同。但令人遗憾的是,350多年来,科学界对怪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存在争议,关于成因,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

一是磁场说。有专家认为,磁场中有一种神奇的移动力,可产生一股电流,使农作物“平躺”在地面上。美国专家杰弗里·威尔逊研究了130多个麦田怪圈,发现90%的怪圈附近都有连接高压电线的变压器,方圆270米内都有一个水池。由于接受灌溉,麦田底部的土壤释放出的离子会产生负电,与高压电线相连的变压器则产生正电,负电和正电碰撞后会产生电磁能,从而击倒小麦形成怪圈。

二是龙卷风说。从有关记载来看,麦田怪圈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在春天和夏天,有人认为,夏季天气变化无常,龙卷风是造成怪圈的主要原因。很多麦田怪圈出现在山边或离山六七公里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形成龙卷风。

三是外星制造说。很多人相信,麦田怪圈大多是在一夜之间形成,很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

四是异端说。一些人相信,麦田怪圈背后有种神秘的力量,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根据这种猜测,就有人把麦田怪圈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布异端邪说。

第五种也是流传较为广泛的说法是人造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所谓麦田怪圈只是某些人的恶作剧。英国科学家安德鲁经过长达17年的调查研究认为,麦田怪圈有80%属于人为制造。

麦田怪圈具有五种特征人为制造疑云重重

然而,高百分比数据并没能抵挡人们对神秘怪圈的好奇。记者在网上论坛中发现,即便科学家已经证实美丽图案多数是人为,但仍有发帖者宁可相信怪圈是源自某种地外文明。为何科学家的论断仍不能说服人们?是什么增添了破解怪圈的难度呢?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郭正谊教授告诉记者,大部分圆圈在大麦和小麦田中出现,所有麦田出现的怪圈至少有四种特征,这些特征给破解怪圈制造了悬念。

还有一种重要特征是,根据研究人员所讲,在世界各地所形成的数以千计的圆圈未试过当场被人见到制造过程。

麦田怪圈频繁成为头版新闻,正是这些特征让怪圈疑云重重。如果是人为的,怎样能解释这些现象呢?数字6是关键专家讲述麦田怪圈人造细节

郭教授一直关注国外麦田怪圈的研究进展,他认为,麦田怪圈是一些艺术家在黑暗掩护下制造的杰作。这些人通常选择制造的形状不是最新电脑绘图软件的结果,是他们喜欢的设计和当天早些时候草拟出来的。

这些艺术家的秘密工具不是人们所预料的复杂仪器,而是简单的绳、木板和测量员用的尺。直升机红外线摄影机曾拍摄过麦田怪圈的制作过程,郭教授向记者描述了这个过程。

“制造者拿着工具进入麦田,记得麦田怪圈的第一个特征吗?(No Physical Evidence),那不是绝对的事实,小心查看可以找到脚印。通常地下十分硬,跟随轨迹,少许脚印会留下,而制造者会说是随后来访者造成的,他们总可以自圆其说。

进入麦田的通道是农作物中的小径。这些小径是农夫用来运送、施肥和收割时走的田间小道。当制造者抵达麦田内预先决定的地点后,其中一人站在中心点,另一个人开始画第一个圆圈,没有在地下钉上任何标记,因为他们不会留下痕迹。

当第一个圆圈完成后,一束小麦不会压平,而是被当作中心点,将来所有量度以这个位置做根据。由于害怕被人听见,于是他们用暗号联络。此时,制造者开始用自制木板压平农作物,制造弯曲图案。

木板有不同尺寸,每块木板两端有孔,让绳索穿过。每位队员拉着绳子一直向前跑,所到之处的小麦被压平,麦田的形状就这样随着设计的形状悄悄发生改变。

这个木板的尺寸造就了复杂编织的图案(Complex Woven Patterns)。然而,所有麦田怪圈都是根据几何原理制作的吗?(Secred Geometry)

郭教授说,那些艺术家们承认对制造单纯的几何图案没有兴趣,关键是轨道(Fram Lines)。6在几何学上是个重要数目,在探察中,不难发现一个细节,主要形状所有圆圈的直径都可以被6除尽。这种运算规律证明了麦田怪圈为何总能形成对称图案。

麦田怪圈是种行为艺术磁场说不可信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人为何要制造麦田怪圈呢?

郭教授说:“多年以来,那些怪圈制造者对超感觉都有兴趣,他们合作从事广泛的计划,包括美术和摄影。他们渐渐由传统艺术家变为隐蔽艺术家,合伙去制造麦田怪圈,因为他们认为,麦田圈的美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达。

由于怪异图案经常在他们家乡附近出现,却没有怎么制造的合理解释,他们最后决定看看人力是否可以做到。他们没有失望,在数小时内便完成图案,确保没有留下任何犯罪证据。

而针对近日的磁场说,郭教授认为并不可信。“如果没有被证明麦田怪圈全是造假,也并不意味着磁场说成立。不会有足够大的磁场能量制造出那么大的麦田怪圈,同时,磁场不可能引起麦田怪圈规律地形成几何图案。麦田怪圈是故弄玄虚的炒作,追求制造奇迹的结果。”
参考资料:http://www.madio.net/Article/Class4/Class1/200509/1088.html

Ⅷ "麦田怪圈"的迷底揭开了吗

【麦田怪圈的猜想】

据说,很多出现麦田怪圈的地方也会出现UFO。因此,有人认为麦田怪圈是地球以外高智慧生命体留下的记号,希望地球人类以同样的高智慧去消化这些讯息;也有人认为是地球上有奇异力量的人想通过麦田怪圈与天外沟通。事实上,对于神秘麦田怪圈的形成,各类科学家都试图去解释:气象学家估计这可能是气旋或闪电造成的,地理学家说是地层下某种磁场造成的,更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人为的恶作剧,然而所有这些解释都难以让人信服。

在英国,农夫们可以追述到数代人以前,简单的圆圈图案已经出现在麦田内。英国媒体在八十年代初期,首次报导这些麦田神秘圆圈图案。到了九十年代麦田圈震撼世界各地人士,因为这些神秘的圆圈图案由简单的图形变成面积巨大、充满高深的几何学又复杂的美丽图案!麦田圈是全球出现的现象,每年新的图案在各地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冒出。终的来说全球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国南部,这里出现的数量最多而且也出现在靠近上古文明遗迹如:史前巨石阵、埃夫伯里(英国威尔特郡一村庄,附近有球形白垩石砌坑壁等新石器时代遗迹)和Silbury山(欧洲最大的史前人造山)。

虽然长久以来这些神秘圆圈图案都有各式制作或出现的说法,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有力和完整的解释,这些圆圈图案到底如何出现?不过比较令人信服的证据是:数段在麦田神秘圆圈图案出现时,所拍到的真实录影。画面里显示数个神秘小光球或白光在麦田上出现!许多这类神秘光球出现在多段录影当中;同时也出现在一些白昼拍摄,画面清晰的录影里。这些神秘光球很明显的呈现有规则方向和高智慧的移动方法,这是否能让我们把神秘光球和麦田圈联想在一起?

麦田里的植物样本也被拿来进行科学化验。这工作由美国生物学家Dr William Levengood进行。他指出类似微波能量效应可能是麦田圈形成的原因之一。麦田神秘圆圈调查人员被要求使用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些人员应用了禅定、光和音乐来测试图案,麦田圈似乎能与人类脑波互相联系。这些图案肯定的让我们知道我们是生存在超乎我们想象和复杂的世界。

有人说英格兰起伏连绵的田野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其中较着名的就是神秘的“麦田怪圈”。

据说,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发现的。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型几何图画。由于"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而且面积很大,所以起初很多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是他们与地球上居民的一种联系方式。目前在全世界,每年大约出现250个图案各异的怪圈,特别是在英格兰南部,怪圈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麦田怪圈的频繁出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猎奇者。瑞格·普莱斯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麦田怪圈多数都是人为的。

麦田怪圈研究者瑞格·普莱斯里:“1990年时我第一次走进麦田怪圈,我是喜欢神秘事物的,我所做的就是说:“好 我要将这个难题解答出来”,依我看 95%的麦田怪圈都是人造的。”

一些年轻人并不隐瞒他们制造麦田怪圈的行为。马修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他们制造的“麦田怪圈”称作“创造性艺术品”。

麦田怪圈制造者马修:“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因为当人们看到麦田怪圈后就会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我们就感到非常有趣。不同的创作队伍之间还互相竞赛,看看谁的设计最棒,最能创造轰动效应。“

不过马修说,创作麦田怪圈艺术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农场主都愿意把自己的麦田变成"画布"任艺术家随意摆布。

麦田怪圈的研究者普莱斯里认为,虽然并不是所有类似现象都能用人力来解释,但对于一些人把麦田怪圈之类的奇妙现象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播邪说的做法,研究者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无论是人为的”艺术创作“,还是外星人的联系方式,都与灾难无关。

英国有个农田怪圈研究中心,有会员1000多人,现任主席是曾任英国传统基金会古迹考察员迈克·�格林。他说:“看来,制造这些圆圈的肯定是具有很高智慧的东西,也许它是在试图利用这些奇特的图形来和我们沟通,也许人类应该向他们伸出双手来和它接触,它们与UFO有十分相同之处。”

麦田怪圈成因又有新说法

1981年和1982年,圆圈开始在英国汉普郡和威斯特出现,因为发生地大多在麦田,所以又被称为麦田怪圈。到1994年为止,麦田怪圈在26个国家出现过,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德国等国。最近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向日葵地里和陶里亚蒂的荞麦地里也出现了神秘怪圈。

高频辐射造成麦田怪圈

俄地质协会成员斯米尔诺夫决意解开此谜。斯米尔诺夫从麦田里捡了一些荞麦秆,并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实验室。他把荞麦秆放进微波炉里,然后加入一杯水,在600瓦的高频辐射下,经过12秒钟,荞麦秆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所有试验的麦秆都在节瘤处发生了弯曲,其形状与陶里亚蒂麦田里倒伏的麦秆完全一样。斯米尔诺夫因此得出推断,陶里亚蒂的麦田一定是受到了高频辐射,但哪儿来的高频辐射呢?斯米尔诺夫认为,也许来自地球内部的磁场变化。

高频辐射来自闪电

俄电工学院的专家阿尔将耶夫的观点与斯米尔诺夫正好相反,他认为高频辐射来自闪电。阿尔将耶夫称,高频辐射使草本植物发生规律性倒伏并不稀罕,50年前他们就在学院的草坪上干过这事。当年,阿尔将耶夫与两名年轻的助手一起在学院的草坪上试验高频设备,当悬在草坪上的高压电缆被接通时,电缆下方的草坪立刻呈顺时针方向倒下,形成一个极其规律的圆圈。阿尔将耶夫解释说,当电缆通电时,草坪被电磁化,此时的草坪相当于电机里的定子,而电缆是转子,在电磁扭力的作用下,草坪上的草便发生扭曲。阿尔将耶夫认为,电缆所产生的电磁现象相当于人造闪电,而大自然的闪电更加奇妙,它会产生更加复杂的电磁场,因而也就可以画出更加奇妙的图案。

关于麦圈这一神秘现象的形成,阿尔将耶夫与斯米尔诺夫两位学者的观点似乎都很有说服力,不过,就算麦圈是高频辐射现象所为,但两人都没有证实,高频辐射来自哪里,是地磁现象?还是天空闪电?

神秘的麦田怪圈

出现麦田圈最多的地方是英国威尔特郡,那里有着名的白马山。白马山下至少出现过三次麦田怪圈。在离此不远处耸立着古代英国的另一个象征,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的巨石阵。许多人认为巨石阵与麦田怪圈在传达一样的信息。

1991年7月出现在巨石阵旁的巨大麦田怪圈非常复杂,它结合了三种几何图形。麦田怪圈中几个圆的组合和凯尔特十字架很像。凯尔特人是北部欧洲原住民,有学者认为正是他们在5000年前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巨石阵。事实上很多麦田怪圈都和宗教图案相似。

【“麦田怪圈”系纳粹特工所为?】

据20日《每日快报》报道,遍布英国各地的神秘“麦田怪圈”神秘莫测,其成因至今仍是未解之谜,甚至有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

但一批最新解密的军情五处(MI5)二战文件得出惊人观点:“麦田怪圈”最早是纳粹的秘密特工发明创造,其用意是为纳粹空军的轰炸机空投炸弹或者伞兵部队降落提供记号。

麦田怪圈之谜还未解开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3396.html?wtp=tt

Ⅸ 所有麦田圆圈的资料.

1981年和1982年,圆圈开始在英国汉普郡和威斯特出现,因为发生地大多在麦田,所以又被称为麦田怪圈。到1994年为止,麦田怪圈在26个国家出现过,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德国等国。最近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向日葵地里和陶里亚蒂的荞麦地里也出现了神秘怪圈。

高频辐射造成麦田怪圈

俄地质协会成员斯米尔诺夫决意解开此谜。斯米尔诺夫从麦田里捡了一些荞麦秆,并把它们带回自己的实验室。他把荞麦秆放进微波炉里,然后加入一杯水,在600瓦的高频辐射下,经过12秒钟,荞麦秆发生了奇异的变化,所有试验的麦秆都在节瘤处发生了弯曲,其形状与陶里亚蒂麦田里倒伏的麦秆完全一样。斯米尔诺夫因此得出推断,陶里亚蒂的麦田一定是受到了高频辐射,但哪儿来的高频辐射呢?斯米尔诺夫认为,也许来自地球内部的磁场变化。

高频辐射来自闪电

俄电工学院的专家阿尔将耶夫的观点与斯米尔诺夫正好相反,他认为高频辐射来自闪电。阿尔将耶夫称,高频辐射使草本植物发生规律性倒伏并不稀罕,50年前他们就在学院的草坪上干过这事。当年,阿尔将耶夫与两名年轻的助手一起在学院的草坪上试验高频设备,当悬在草坪上的高压电缆被接通时,电缆下方的草坪立刻呈顺时针方向倒下,形成一个极其规律的圆圈。阿尔将耶夫解释说,当电缆通电时,草坪被电磁化,此时的草坪相当于电机里的定子,而电缆是转子,在电磁扭力的作用下,草坪上的草便发生扭曲。阿尔将耶夫认为,电缆所产生的电磁现象相当于人造闪电,而大自然的闪电更加奇妙,它会产生更加复杂的电磁场,因而也就可以画出更加奇妙的图案。

关于麦圈这一神秘现象的形成,阿尔将耶夫与斯米尔诺夫两位学者的观点似乎都很有说服力,不过,就算麦圈是高频辐射现象所为,但两人都没有证实,高频辐射来自哪里,是地磁现象?还是天空闪电?

神秘的麦田怪圈

出现麦田圈最多的地方是英国威尔特郡,那里有着名的白马山。白马山下至少出现过三次麦田怪圈。在离此不远处耸立着古代英国的另一个象征,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的巨石阵。许多人认为巨石阵与麦田怪圈在传达一样的信息。

1991年7月出现在巨石阵旁的巨大麦田怪圈非常复杂,它结合了三种几何图形。麦田怪圈中几个圆的组合和凯尔特十字架很像。凯尔特人是北部欧洲原住民,有学者认为正是他们在5000年前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巨石阵。事实上很多麦田怪圈都和宗教图案相似。

怪圈成因一直争论不休

每年一到麦子快要成熟的季节,一个隐藏在麦田中的秘密就浮现在人们眼前,而且它们大部分现身在英国。人们不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超能量喜欢在麦田里创造这些精美神秘的图案……

等离子旋风体说

大气物理学家米顿博士认为,夏季变化无常的龙卷风是造成怪圈的原因。米顿发现,这几年出现的麦田圈都是在山边或离山六七公里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形成龙卷风。后来,米顿发展了他的理论,认为是一种叫等离子旋风体的物理现象造成了怪圈。米顿认为等离子旋风体是高度带电的旋转空气团,它有时看上去像一个圆柱,有时候像个球,也许还会在空中闪耀。如果它径直落到地面,就会旋转形成圆圈或螺旋线。

外星人的杰作

还有很多人将神秘麦田圈与外星智慧生命联系起来,这些在空中才能完全看清的符号,是不是外星人给我们的某种信息呢?特别是在1991年出现的象形图案,有的像箱子或钥匙,还有的甚至像人!有人甚至说他们在出现麦田圈的农田上方发现过光或不明飞行物。

有人恶作剧?

就在研究者们为麦田圈的成因争论不休时,1991年,两位英国的老艺术家说,数百个麦田圈是他们的作品,13年来每个夏季他们都要潜入麦田制作怪圈。世界各地共有数千个麦田圈陆续出现,如果这些不过是恶作剧的话,这些恶作剧制造者不但要懂得绘图和计算来制造图形精美的麦田圈,还要非常小心不能惊醒农夫和家畜。而且,他们的成功率还要达到100%。

有些麦田圈中麦子不是朝一个方向倒下的,而是一棵压着一棵,交叉成辫子的样子,两位老艺术家用木板压平农作物的方式显然难以成就。麦田圈研究者认为,人造麦田圈边缘粗糙,而“真正的”是光滑的,人造麦田圈中麦秆通常会断裂,而“真正的”则成扁平状。而且人造麦田圈不会出现那些科学无法解释的变化。
为赚钱 故意造麦田怪圈

2002年7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内玻维尔郊区的大豆农田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怪圈”,它的出现时间可以说非常巧,巧得让人不能不怀疑它是有人故意制造的恶作剧。因为一部由好莱坞拍摄的有关麦田怪圈现象的恐怖大片《天兆》当时即将在美国上映。有人认为,内玻维尔麦田怪圈极可能也是一个相似的恶作剧,甚至有人认为内玻维尔麦田怪圈是当地电影公司策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票房。

怪圈已成旅游景点

英国一个叫里德利的人,就曾向媒体曝光,自己和一些朋友是曾经出现在伦敦的“麦田怪圈假象”的制造者。里德利自称是“一个在银幕下制造‘天兆’的淘气鬼”。他的文章坦承了他和他的妹婿一起造假的经历。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他们用一根长钉揳在麦田里,钉子上拴着绳子。然后,以钉子为中心,把绳子几乎贴着地面,像圆规似的在麦田里转一圈,顿时,一个麦田怪圈展现了。为了不让人发现其伪造,他们在进入麦田时小心落脚的地方,不留脚印。有的麦田怪圈制造者,竟站到两把酒吧高脚椅垫上,在麦田里行走。

事实上,每年出现的充满神秘色彩的麦田圈,已成为英国一些城市吸引游客的热点。有时一个农场主可以在一个周末赚到5000英镑,收益明显超过因麦子本身造成的损失。

八成怪圈人为制造

英国科学家安德鲁通过长期调查后认为,大部分麦田怪圈则是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造”出来的。

在长达17年的调查过程中,安德鲁通过实地观测,甚至雇用私人侦探调查,结果发现80%的麦田怪圈是人为制造的。很多情况下,一些造假者在他们的脚底套上平板,在农田上故意踩出怪圈。

人为所致还是自然现象

神秘的麦田怪圈一直是科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成因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五种说法。

一是人造说。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所谓麦田怪圈只是某些人的恶作剧。英国科学家安德鲁经过长达17年的调查研究认为,麦田怪圈有80%属于人为制造。英国人马特·里德利曾向媒体坦白,他和一些朋友就是伦敦麦田怪圈的制造者。他们事先设计好图案,在麦子快成熟的时候,用一根长钉揳在麦田里,以钉子为中心,用绳子贴着地面转一圈,一个麦田怪圈就出现了。

二是磁场说。也有一部分怪圈已被排除人为的可能。因为它们复杂的构图、庞大的规模、精巧的设计,绝非人力一夜之间可以造出。安德鲁虽然坚称80%麦田怪圈是人造的,但他也相信,其余20%的怪圈是因地球磁场的作用天然形成,磁场中有一种神奇的移动力,可产生一股电流,使农作物“平躺”在地面上。美国专家杰弗里·威尔逊研究了130多个麦田怪圈,发现90%的怪圈附近都有连接高压电线的变压器,方圆270米内都有一个水池,由于接受灌溉,麦田底部的土壤释放出的离子会产生负电,与高压电线相连的变压器则产生正电,负电和正电碰撞后会产生电磁能,从而击倒小麦形成怪圈。

三是龙卷风说。美国密西根大学大气物理学家特伦斯·米顿博士认为,夏季天气变化无常,龙卷风是造成怪圈的主要原因。他通过研究发现,很多麦田怪圈出现在山边或离山六七公里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容易形成龙卷风。

四是外星制造说。很多人相信,麦田怪圈大多是在一夜之间形成,很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早在1990年,摄影家亚历山大就说,他在麦田里发现奇怪的光,光在两个怪圈之间飞来飞去。

五是异端说。一些人相信,麦田怪圈背后有种神秘的力量,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根据这种猜测,就有人把麦田怪圈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布异端邪说。

为什么怪圈经常出现在麦里?而今,怪圈已经出现在向日葵田里,这又是为什么?只能等待科学家进一步破译了
http://tech.163.com/05/0921/17/1U6JO4GD00091KO8_2.html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8月4日报道,一个俄罗斯研究小组宣称已解开“麦田怪圈”之谜。研究人员表示,麦田的麦秆之所以弯曲伏倒,完全是因为雷击引起的微波放射造成的结果。

《共青团真理报》对研究人员斯米诺夫的实验进行了描述:斯米诺夫将麦秆放入微波炉,然后加入一杯水。接着,麦秆就出现了人们通常在“麦田怪圈”发现的情况,开始弯曲伏倒。斯米诺夫说,他现在必须找到微波放射怎样出现在地里的原因。斯米诺夫认为微波放射来自地下,但尚无法予以证实。

全俄电子硬件研究所的安亚托里·阿亚耶夫也参与了此次研究,他表示微波放射最有可能是由雷击造成的。阿亚耶夫说,在50年前尚未听说这种研究时,他们便在全俄电子硬件研究所的草地上造出了“麦田怪圈”。
http://tech.163.com/05/0921/17/1U6JDE6400091KO8.html
有人说英格兰起伏连绵的田野是最具有神奇力量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很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其中较着名的就是神秘的"麦田怪圈"。

据说,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发现的。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幅巨型几何图画。由于"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而且面积很大,所以起初很多人认为它是外星人的杰作,是他们与地球上居民的一种联系方式。目前在全世界,每年大约出现250个图案各异的怪圈,特别是在英格兰南部,怪圈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麦田怪圈的频繁出现,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猎奇者。瑞格·普莱斯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麦田怪圈多数都是人为的。

麦田怪圈研究者瑞格·普莱斯里:“1990年时我第一次走进麦田怪圈,我是喜欢神秘事物的,我所做的就是说:"好 我要将这个难题解答出来",依我看 95%的麦田怪圈都是人造的。”

一些年轻人并不隐瞒他们制造麦田怪圈的行为。马修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他们制造的“麦田怪圈”称作“创造性艺术品”。

麦田怪圈制造者马修:“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因为当人们看到麦田怪圈后就会说这是外星人的杰作,我们就感到非常有趣。不同的创作队伍之间还互相竞赛,看看谁的设计最棒,最能创造轰动效应。”

不过马修说,创作麦田怪圈艺术也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农场主都愿意把自己的麦田变成"画布"任艺术家随意摆布。

麦田怪圈的研究者普莱斯里认为,虽然并不是所有类似现象都能用人力来解释,但对于一些人把麦田怪圈之类的奇妙现象说成是"灾难预告",借以散播邪说的做法,研究者们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无论是人为的"艺术创作",还是外星人的联系方式,都与灾难无关
http://tech.163.com/05/0921/17/1U6J4H3B00091KO8.html
http://www.williamlong.info/google/archives/132.html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陶里亚蒂最冷多少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3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7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0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5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17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5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68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5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9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