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克里姆林宫为什么是俄罗斯风格的代表建筑
克里姆林宫曾经三次重建,现存的城墙和建筑,多半为15世纪伊凡三世时期一步步扩建而成。由于当时希腊正教的重心由君士坦丁堡迁移到莫斯科,在宗教的影响下,这里的教堂及宫殿建筑出现了拜占庭风格的金色圆顶;此外,参与扩建的建筑师均为意大利名匠,他们在原来的中古俄罗斯传统建筑上又融合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样式,使克里姆林宫成为特有的俄罗斯式建筑。15世纪末,意大利名建筑师及俄国工匠开始修建克里姆林宫外的城墙。建筑新墙时,为了不造成防守上的漏洞,每拆除一小部分旧墙,便立刻建起新墙。这项工程共花了十年时间,并在城墙完成之后的200年里,陆续建造了19座高大的尖塔。其中最高的、造型最美的塔是1625年的斯巴斯基塔。它是在原来较低的塔楼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这些塔具有望及警示的作用,中间有炮台、射击孔或秘密通道,形制各不相同,有的是为颂扬圣人而建,有的则是为纪念统治者,其中还有5座兼具城门功能。
㈡ 没有水泥的古代,城墙是如何造出来的
古代没有水泥,但古人也能造出坚固的城墙。早在明朝时期,人们堆砌青石砖与夯土,并将糯米熬制成汤后与沙土、石灰等材料混合制成粘合青石砖与夯土的粘合剂,进而建造出坚固城墙。
在粘合剂的制作上,聪明的古人充分利用了糯米的粘稠特性。首先古人将糯米熬制成汤,然后将其与沙土、石灰等混合制成粘合剂。这种粘合剂,就是现代类似水泥的东西。古人用这种粘合剂建造出来的城墙不仅强度大、韧性好,而且还能防渗,在功能上一点都不输现在的混泥土。讲到这里,说起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
㈢ 俄国的建筑名着有哪些
马•费多罗维奇•卡扎科夫(Матвей Фёдорович Казаков, Matvei Fedorovich Kazakov,1738—1812)。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创始人之一。设计了克里姆林宫的枢密院(前苏联政府大厦,建于1776~1789年)、戈利津医院(今市第一医院,建于1796~1801年)、贵族会议大厦(今工会大厦,建于1784年)和莫斯科大学等建筑。这些建筑,规模宏大;附属建筑环绕正殿合拢;正殿有大圆顶,显得格外谐和、幽静、轻巧。
尤里·格涅多夫斯基
克林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曾是历代沙皇的宫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筑群。十月革命后,成为苏俄的,以后成为苏联的党政机关所在地。 苏联解体后,这里成了俄罗斯政府的代称。坐落在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依亚历山德罗夫花园,东南界红场,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1367年改为石墙。十五世纪的砖砌宫墙(周长2.5公里)保留至今。中央教堂广场上建有十五至十六世纪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报喜教堂、伊凡大帝钟楼和多棱宫等。1788年参议院大厦(今政府大厦)竣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宫大厦。宫墙四周有塔楼20座。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 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
简述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此外,还有建于公元18世纪的枢密院大厦,以及建于公元19世纪的大克里姆林宫和兵器陈列馆等。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宫内保存有俄国铸造艺术的杰作:重达40 吨的“炮王”和200 吨的“钟王”。克里姆林宫由此成为俄罗斯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
建筑特色
克里姆林宫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 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红水晶石和金属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权力的象征
一个俄罗普京办公大楼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大克里姆林宫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中的主要建筑之一。克里姆林宫墙内,朝向莫斯科河有三列高窗的漂亮建筑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宫,1839~1849年在旧宫原址上建造,由古老的安德烈夫斯基大厅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厅联结而成。大克里姆林宫外观为仿古典俄罗斯式,厅室全部建筑式样多样,配合协调,装潢华丽。宫殿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达13 米,并立有旗杆,节假日则升国旗。大克里姆林宫内部呈长方形,楼上有露台环绕的总面积达2 万平方米的700 个厅室。从前,第一层除了处理政务的处所以外,全是沙皇私人宫室,白色宽阔的楼梯通往二层各厅,这里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捷琳娜大厅,从前还有安德烈耶夫大厅,曾是沙皇接见使臣的地方。
格奥尔基耶夫大厅
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大克里姆林宫中最为着名的殿厅,是俄罗斯工匠巧夺天工的建筑杰作。大厅呈椭圆形,圆顶上挂着6 个镀金两枝形吊灯。每个吊灯重1300 千克,圆顶和四周墙上绘有公元1 5~1 9 世纪俄罗斯军队赢得胜利的各场战役的巨型壁画。大厅正面有18 根圆柱,柱顶均塑有象征胜利的雕像。如今,格奥尔基耶夫大厅是政府举行欢迎仪式的传统地点。
红场
红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位于克里姆林宫东墙的一侧。虽经多次改建和修建,但仍保持原样,路面还是当年的石块路,青光发亮,显得整洁而古朴。公元15 世纪90 年代,莫斯科发生大火,火灾后空旷之地成了广场,故曾被称为“火烧场”,公元17 世纪中叶起称“红场”。古代俄语中“红色的”一词还有“美丽的”之意,由于译名时都只取了其中的第一释义,即“红色的”,久而久之,“红场”的名称就这样沿用至今。 广场总面积9 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红场的大规模建设是在1812年以后。拿破仑军队纵火焚烧了莫斯科,此后,城市重建,红场被拓宽。1917 年十月革命胜利后,莫斯科成为首都,红场成为人民举行庆祝活动、集会和阅兵的地方。列宁陵墓位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正中的前面。
完美的教堂建筑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的教堂建筑也很有特色。宫内有一个教堂广场,广场四周围绕着四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及圣弥额尔教堂。但最美的教 克里姆林宫塔楼堂要数位于红场上的有“用石头描绘的童话”之称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它是伊凡四世时所建,由九座参差不齐的高塔组成,中间最高的方形塔高达17 米。虽然这九座塔彼此的式样色彩均不相同,但却十分和谐。更难得的是,它与克里姆林宫的大小宫殿、教堂搭配出一种特别的情调,为整个克里姆林宫增色不少。据说此教堂落成时,伊凡四世在惊叹之余,为防止设计者设计出更好、更完美的建筑,竟下令挖掉他的眼睛。
伊凡大帝钟楼
人们从远处遥望克里姆林宫,不难发现有一座建筑高高地矗立在建筑群体中,有鹤立鸡群之感。这个高大建筑就是教堂广场上的伊凡大帝钟楼。它高81 米,是古时的信号台和望台。钟楼的左侧有重达40 吨的炮王,右侧是着名的钟王。这两个庞然大物虽然从未使用过,但却显示出了俄罗斯工匠高超的铸造技术。
钟王
钟王高5.87 米,直径5.9 米,重约200 吨,于1735 年11 月20 日铸成,号称世界第一大钟。钟壁上铸有精美的塑像和图饰,如沙皇阿列克谢与皇后安娜的像,还有五幅神像。但它铸成后敲第一下时就出现了裂痕。《美国网络全书》称它为“世界上从未敲响的钟”。 钟王炮王炮王
这门大炮造于1586 年,重40 吨,炮口的直径达0.92 米,可容下三人同时爬进。炮前陈列有四个堆在一起的炮弹,每个重为两吨。炮架上也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沙皇费多尔像。
克里姆林宫珍宝馆
克里姆林宫不愧为一座大型博物馆和艺术的殿堂。宫中原有一个大武器库,1720 年,彼得大帝将其改建成博物馆。馆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有历代沙皇用过的物品、美术工艺品,以及掠夺而来的战利品。这里的皇冠、神像、十字架、盔甲、礼服和餐具无不镶满宝石,仅福音书封面就嵌有26 千克黄金,以及无以数计的宝石;哥登诺大帝的金御座上则镶有两千颗宝石。信步宫中宛如目睹沙皇奢侈的生活。另外,四座教堂中收藏的文物珍宝也非同一般。教堂中满墙装饰着用黄金做框架的圣画像;圣母升天教堂内的圣画像则是出自希腊画家的手笔,价值连城;圣弥额尔堂内有历代沙皇的灵柩,装饰得极为富丽堂皇。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处在呈三角形的克里姆林宫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始建于1960年年初,1961年10月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是莫斯科乃至俄罗斯最壮观的大礼堂。这座白色乌拉尔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恢宏建筑,凝聚了现代建筑的特点和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同时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剧院。这里有6000个舒适的坐席,坐席以主席台为中心呈半圆型向外辐射。每个坐席配有电子投票和同声传译系统。主席台即舞台面积为450平方米,灯光、音响、布景等设施一应俱全,还有能容纳一个交响乐团的乐池。环绕剧院的是明亮宽敞的休息大厅。大礼堂的最高一层是900平方米的宴会厅。大会堂整个建筑的1/3建在地下,主要是办公用房,整个建筑共有800间办公室。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是俄罗斯举行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的地方,也是普通民众欣赏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的场所。俄罗斯的表演团体在这里献艺,来自世界各地的着名艺术家也在这里演出。大礼堂还经常为普通观众和青少年举办普及性的芭蕾舞等演出。
整体描述
宫墙内,林木葱郁,花草繁茂,教堂耸峙,殿宇轩昂,政府大厦拔地而起,各种博物馆穿插 其间。宗教建筑群中首推巍峨壮观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建于15世纪后期,其山字形拱门和金色 圆塔,带有俄罗斯东北部的风格,一直是俄皇举行加冕大礼的地方。稍晚于圣母升天大教堂建成的报考教堂,造型美观,顶端有9个金色圆顶,是皇族子孙的洗礼与结婚之地。天使大教堂兴建 于16世纪初叶,是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公园历代帝王的墓地。
各建筑物特点
81米高的伊凡大钟楼是克里姆林宫中的最高建筑物。建于16世纪初叶,原为三层,16 00年增至五层,冠以金顶。从第三层往上逐渐变小,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 窗口,置有自鸣钟。1532~1543年,在其北又建四层立方体钟塔楼。1624年夏,用 白石修建了菲拉特列特钟塔楼。现在将其下层用做 伊凡大帝钟楼克里姆林宫博物馆,展出金、银器皿和其它物 品。所有钟塔楼共有21座大钟,30多座小钟。若沿伊凡大帝钟塔楼的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 顶,莫斯科全景可一览无余。 克里姆林宫北角是古兵工厂,现为兵器陈列馆;西角是武器宫,现为武器博物馆。 乌棱宫,是克里姆林宫中最古老的宫殿之一,建于1487~1491年。它在克里姆林宫的宫殿建筑中最具特色,俄皇宝座即设置于此。 大克里姆林宫是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坐落在克里姆林宫西南部,1839~1849年 建造,为二层楼建筑,楼上有露台环绕。宫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 物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节日时即升上国旗。第一层正面大厅全用大理石、孔雀石装饰,陈 列有青铜制品、精致瓷器和19世纪的家具;二层有格奥尔基耶夫大厅、弗拉基米尔大厅和叶卡 捷琳娜大厅。苏联解体前,大厅主席台正中立着列宁塑像。大厅正面有18根圆柱,柱顶均塑有 雕像。苏联解体前,大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苏共中央和社会团体举行会议的场所。 在苏维埃年代,克里姆林宫内又新建了几座白色大楼,有一座曾是斯大林办公的地方。1959~1961年建起的克里姆林宫大会堂,是一座大理石和玻璃结构的现代化建筑,有800 套房间,其中以有6000个座位的会议厅和有2500个座位的宴会厅最为宏伟。国家重要的 文娱活动经常在这里举行,从而有“苏联第二大剧院”之称。1967年,在克里姆林宫的花园 里建列宁全身塑像。克里姆林宫里的大片公园和古迹对外开放,游客络绎不绝。 着名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源于斯巴斯克塔楼上的自鸣钟,是1851至1852年安装的。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报时最 斯巴达克塔楼准。 塔楼67.3米,下面的大门是进入克宫的主要通道,不过,过去所有进门的人应脱帽,否则就会被罚鞠躬50次。别怕,不会叫您进的! 克宫的西面,是亚历山大花园和无名烈士墓。新婚伴侣都要来这里献花。好多新娘子,让您一饱眼福。 现在又修建了马涅什地下商场和广场,与花园浑然一体。喷泉,雕塑随处可见。无名烈士墓则显得庄严肃穆,修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是为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人们。墓碑上的长明火,自点燃一直燃烧到今天。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外国领导人来,都要到这里来献花。还有国家一号岗的换岗仪式。不错,腿抬得很高。 参观克宫,需经过“库塔菲娅塔楼”。首先看到是会议大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有6000个座位,内部装饰豪华气派,除开会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 再向前走, 您会看到炮王和钟王。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由于太重太大,从未使用过。 钟王,当之无愧,重202吨,高6.14米,直径6.60米。比北京永乐大钟重四倍半。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可是由于大火,钟上掉下来一块,就重11.5吨。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神像等。 钟王旁边是白石头建成的伊万大帝钟楼。高达81米。过去是莫斯科的最高点。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每当敲响时,很远都能听到。 再往前走,就是教堂广场,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白石头教堂是圣母升天教堂,(又名乌斯实斯基),历代大公和沙皇在这里进行加冕礼。建于1480年,由意大利建筑师修建。 广场的右边是天使报喜教堂,又名布拉戈维先斯基,靠近莫斯科河畔。规模不大,却最具魅力,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的地方,里面保留着俄罗斯最古老的圣像壁画。 对面的天使教堂是君王们的陵寝。迁都彼得堡之后,历代皇帝改葬在彼得格勒的“彼得保罗大教堂”。 大克里姆林宫是历代沙皇的皇宫,圆顶上插着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现在这里是俄总统办公的地方,只可惜不让参观。要不没准还能碰上梅德韦杰夫呢! 再往下,是兵器馆和钻石馆,实际上是俄国历代沙皇贵重物品阵列馆,建于1851年。过去曾是制造和存放兵器的地方。着名的藏品有:王冠、纯金权杖、权标,伊凡雷帝的象牙宝座,沙皇阿列克谢伊的钻石宝库,以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婚礼长裙,镶满宝石的马鞍和马刀。还有一本17世纪的“圣经”,银制封皮上镶有3017颗宝石等等。件件价值连城。
㈣ 俄罗斯城市结构
俄罗斯建筑的是钟楼加城堡的建筑形式。俄罗斯城堡建设源自希腊的城堡,坚固城墙连接着城门和尖顶钟楼,把王宫和教堂圈起来的做法,最初的名称叫“内城堡”,俄语“克里姆林”的本意即是“城堡”。
㈤ 古代城池城墙依据什么而建 就拿我们现在的地理位置来说 城墙怎么可以围牢整个城呢
城之所以为城,就是因为有墙
有的有外城,没有墙的大多是一些乡镇
大的城市都是根据风水而建
另外那些大城市确实是能围起来的……
现在没有东西,不代表那时没有
那时人少,地多,重要大城市屈指可数……
㈥ 古代城墙是怎么建成的
早期的城墙实际上是用土夯成的,这在汉代古城遗址中很普遍。我亲眼见过,这种夯成的城墙越往上土质越紧密,与自然形成的土层(上疏下紧)正好相反。如赵长城、秦长城大部分都是土造的。当时修长城在某些偏远地区,如戈壁沼泽,本身防御任务也不紧,就简单的用芦苇稻草筑成基本工事。
明清时期的城墙主要是砖墙,并浇灌糯米汁来粘合。如着名的山海关那块多出的砖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我记得以前看过,说建国后拆除北京古城墙的时候,发现这些砖墙的内部并不也是砖,而是熟土。
㈦ 古代城墙很高石头厚重,他们是怎么修筑城墙的,是如何砌高的呢
中国古代的城墙并不是用石头或者砖头砌成的,大家都被电影、电视剧给骗了!目前考古发掘出来的古城墙遗址大多数都是一段一段残破不堪的土堆。为什么是土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的城墙是用土堆出来的。
所谓大城砖,去过北京、南京、西安古城墙的人都知道,不过就是书包大小的砖块,虽然重,但一个成年人搬起来并不太费劲儿。古人把他们搬到高处砌墙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并没有提问者所说的那样的情况。当然,秦汉古长城当中的一部分存在石头垒砌的情况。但细心者应该可以发现,那些石块很多都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并没有特别巨大的石块,而且长城更重预警而不是防御,因此高度并不太高,尤其是秦汉古长城,堆砌施工在古代的技术条件下还是可以完成的。
㈧ 汉长城的修筑过程
漠南之战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汉武帝发动漠南之战,派两路大军北征匈奴,一路由李息率领出代郡向东吸引匈奴主力,另一路由卫青率领出云中向西突袭匈奴右部。卫青领兵出云中之后,沿着黄河向西横扫直至陇西。夺取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河套地区。汉武帝又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河套地区设立朔方郡,徙民10万人居往。又命苏建调集10万人筑朔方城和修缮旧时秦万里长城。
河西之战
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汉武帝发动河西之战,派霍去病二次出奇兵,消灭匈奴4万多人,又接收归降的4万多人,打跨了匈奴右部势力,夺取了又一战略要地河西走廊,此后,汉武帝依旧移民设郡,筑塞布防,于公元前121年设置武威、酒泉两郡并开始建造东起令居(今永登县)境内黄河西岸,沿河西走廊,西达酒泉北部金塔县的“令居塞”长城,这是汉筑河西长城的第一段。
漠北之战
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又发动漠北之战,派大将军卫青率5万骑兵出定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5万骑兵出代郡。卫青打败匈奴左贤王直攻漠北。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筑坛祭天,在姑衍(狼胥山西边之山)辟场祭地,临瀚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而还。此次战争迫使匈奴大部退出今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后匈奴远遁,而幕南(漠南)无王庭”。西汉王朝随之迁乌桓人到边塞地区做为防御匈奴的屏障,并开始修缮利用秦始皇万里长城。
增郡修城
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据《史记·大宛列传》载,汉武帝令从骠侯赵破奴大破匈奴,在河西走廊增设张掖、敦煌两郡,“于是酒泉亭障至玉门矣。”据《汉书·张骞传》载,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武帝又令赵破奴同王恢“击破姑师,虏楼兰王。酒泉列亭障至玉门矣。”据此两条历史记载可以断定,此段长城的建筑年代当在公元前111年至前108年之间,这是汉筑河西长城的第二段。
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汉武帝又在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之后,修筑了从敦煌西即玉门至盐泽(也称“蒲昌海”,在今新疆罗布泊)的长城,《史记·大宛列传》载:“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这是汉筑河西长城的第三段。西汉河西长城是随着河西四郡的建立而建立的,它对促进这一地区转变为农业区,为西汉势力进入西域及开辟和保护中西交通要道丝绸之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㈨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建筑特点
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的莫斯科市中心,是俄罗斯的标志之一。在克里姆林宫周围是红场和教堂广场等一组规模宏大、设计精美巧妙的建筑群。此外,还有建于公元18世纪的枢密院大厦,以及建于公元19世纪的大克里姆林宫和兵器陈列馆等。每一座建筑都蕴含着俄罗斯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宫内保存有俄国铸造艺术的杰作:重达40 吨的“炮王”和200 吨的“钟王”。克里姆林宫由此成为俄罗斯备受珍视的文化遗产。
克里姆林宫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红水晶石和金属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克里姆林宫整体呈不等边三角形。面积27.5万平方米,周长2公里多。始建于1156年,原为苏兹达里大公爵尤里· 多尔哥鲁基的庄园,有木造小城堡,称“捷吉涅茨”。1367年在城堡原址上修建白石墙,随后又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几经修缮扩建,20 座塔楼参差错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罗伊茨克 塔、鲍罗维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楼各装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红水晶石和金属框镶制而成,内置5000瓦功率照明灯,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
一个俄罗
普京办公大楼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公元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㈩ 13000年前我们就已经修城墙了!
13000年前,农业和聚落几乎同时在亚欧大陆的东西两边出现,新月沃土和云梦泽地,作为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聚落的两个地区,也应当最早产生了多余财富(粮食)的地方,这就有了建造防御设施的内在原因。所以这两个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产生防御设施的的地区。
▲八十垱环壕围墙
除城墙外,另一种在史前社会中更普遍意义的防御设施--环壕在约公元前8000年左右分布就更广泛了。吉林双塔遗址一期遗存G2、G3发掘出间断的灰沟和柱洞,若将G2、G3及其围绕的柱洞联系起来,则是一个间断的环形壕沟,推测这是一片带有环壕的聚落遗址。结合中国双塔遗址一期遗存测年和俄罗斯相关文化碳十四年代,推断双塔一期遗存年代上限约为公元前9000年(《吉林白城市双塔遗址一期、二期遗存的相关问题》-段天璟、王立新、汤卓炜),遗址长1200米,宽200米,规模也是相当可观的。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环壕聚落一直是大多数文化防御性聚落的主流。然而以上防御设施可能主要功能都不是防御敌人的,而是防御自然灾害和野兽。同时,以上聚落也都算不上城市,真正的城市要还需要等到4000多年后西亚的乌鲁克、埃利都以及城头山的崛起。但是耶利哥、华垱遗址这些是最早拥有防御设施的聚落,也是后世辉煌壮丽的城市防御体系的先行者。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何茂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