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对俄罗斯威胁最大的战略方向是南部方向东部方向北部方
俄罗斯的北部是北冰洋,东部是太平洋、朝鲜、日韩,貌似都没什么太大的威胁,亚洲这变,目前看中俄关系比较稳定威胁不大。中亚地区也比较稳定。他的防御中心是西部和南部高加索地区,从现在看,目前她的精力放在对付分裂分子、极端分子以及格鲁吉亚、车臣等地方;西部主要是北约对于他的战略威胁,不断蚕食他势力范围。
⑵ 俄罗斯最大战略方向是指向哪个方位
俄罗斯的重心还是在东欧,毕竟其核心地带就位于欧洲最东部,而且东欧国家大多都曾收到苏联|俄罗斯的直接控制或影响,这一带的形势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⑶ 俄罗斯东部战略方向主要防范
俄罗斯的重心还是在东欧,毕竟其核心地带就位于欧洲最东部,而且东欧国家大多都曾收到苏联|俄罗斯的直接控制或影响,这一带的形势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
《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3)当前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动向是什么扩展阅读:
而美国虽然国土面积以及东西南北跨度没有俄罗斯大,但是地理位置要比俄罗斯好得多。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大平原、西部高原牧场、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都是可以利用的广阔的土地,实际上美国可以利用回旋的国土比俄罗斯还要大。
当然美国位居北美大陆主体位置,远离欧亚大陆战争频发地区,使美国本土免受战火殃及,这也为美国发展创造了条件。
⑷ 普京阐述俄罗斯未来国家发展目标是什么
莫斯科12月23日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23日在统一俄罗斯党第17次代表大会上阐述了俄罗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即保障发展、消除贫困人口、促进经济增长、面向未来。俄政界人士认为,普京的发言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他参加明年总统选举的竞选纲领。
另据俄媒报道,统一俄罗斯党当天发表声明说将支持普京参加明年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
俄总统选举将于2018年3月18日举行,普京日前宣布将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
⑸ 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是什么
苏联时候战略是灭了美国、统治全球。
现在的俄国估计没什么战略了,一蹶不振。
国民经济结构糟糕。平时也就卖卖资源,这几年煤石油天然气涨价,日子还不错。
怀念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的风光,现在没实力了还要强充老大。没事和美国、欧洲打打嘴仗,和东欧打打真仗,把地球上的国家都得罪光了。
人口越来越少,只有一亿多。自己国家人民都往欧洲跑。还拒绝移民,和世界第一的领土面积越来越不相称,所以老寻衅中国,因为人少镇不住地,晚上睡不着觉怕中国哪天跑来把原来从清朝抢走的土地再夺回来。
俄罗斯的未来前景是暗淡的,而且国家覆灭的危险很大,因为他树敌太多,自己本身又是块肥肉,将来一旦衰落无人救护,很可能会被群起灭之
⑹ 俄罗斯国家能源及资源战略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俄罗斯2020年前能源战略》对外能源政策的目标如下:
巩固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国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出口能力,提升其产品及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能源领域对外经济活动方面推行非歧视制度,包括允许俄罗斯能源公司进入国外能源市场、金融市场,获取先进的能源技术等;
在合理的规模和互利的条件下,吸引外国投资进入俄罗斯能源领域。
为实现这些目标,该领域的政策规定:
通过对外经济活动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同时评估出口、进口和过境运输政策的相关后果,以及俄罗斯公司参与世界能源和资本市场的情况;
鼓励商品出口结构多样化,增加更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比重;
开拓能源销售市场,并在确保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扩大俄罗斯公司参与国际市场的地理范围;
支持积极引进外资的项目;
在能源领域开展新形式的国际合作,包括科技方面的合作;
在能源领域外贸调控方面,建立国家政策的协调机制。
巩固俄罗斯在国际石油和天然气市场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有助于在今后20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燃料动力综合体的出口能力,并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作出贡献,同时可使俄罗斯继续担当欧洲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稳定而可靠的伙伴。
2020年前,俄罗斯将作为重要的能源供应者参与保障国际能源安全,这将是国际能源领域一个新的因素。
在欧洲和亚洲的毗邻地区建立统一的能源和能源运输基础设施,发展国际能源运输体系,保障能源过境运输免遭不平等待遇等,都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为此,国家将鼓励俄罗斯的股份公司制定并实施大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和电力国际运输项目,并且既在西方,也在东方实施此类项目。
鉴于俄罗斯独特的地理和地缘政治位置,能源过境运输问题对其而言意义特殊。俄罗斯完全有条件,使能源过境运输既确保自身的能源供应,又保障能源的有效出口,同时靠发挥过境运输职能获得收入。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能源的主要国家。今后几年内,能源出口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俄罗斯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关键因素。根据上述对外能源政策,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国际活动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出口能源;
在其他国家勘探和开发能源;
加强在其他国家国内能源市场的存在,共同拥有这些国家的能源销售网和能源基础设施;
吸引外国对俄罗斯能源生产、运输和企业改造的投资;
组织与邻国电力联网的同步工作;
能源的过境运输。
俄罗斯仍将是世界市场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希望能够将中亚独联体国家的油气资源(特别是天然气)长期作为自己的能源平衡中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节约俄罗斯北方的天然气资源,不必加快投资进行开发,而且还可以减轻市场压力,这一市场对于俄罗斯具有战略意义。国家公司参与扩大独联体国家的能源运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符合俄罗斯的利益。
俄罗斯石油年出口量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石油价格的变化和一系列国际项目的实施情况等等,可在1.4亿和3.1亿吨范围内变动。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目前俄罗斯天然气主要销往西欧。然而,亚太地区各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这促使天然气开采部门的兴趣转向东方。到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的年出口量将增加到2350亿~2450亿立方米,而2002年为1850亿立方米。
在亚太地区和南亚的主要经济合作伙伴将是中国、韩国、日本、印度,这是有前途的天然气、石油、电力、核技术和核燃料系列产品市场。亚太地区国家在俄罗斯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将上升至2020年的30%,天然气将上升至15%。
将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项目和纲要,包括:
修订按产品分成协议条件开发矿物资源产地的纲要;
制定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雅库特)油气资源和组织向亚太地区市场出口的纲要;
制定在俄罗斯联邦发展输油干线管道系统的纲要;
制定由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独立天然气生产企业参与的天然气统一供应系统改造和发展纲要;
制定发展天然气加工业和天然气化工业以及扶持液化气生产和分配的纲要;
制定发展国产动力机械和矿山机械产品的措施。
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要求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雅库特)的石油开采到2020年最好能达到8000万吨,适中方案为5000万吨,而最低方案将不超过3000万吨。到2010年萨哈林大陆架石油开采将达到2500万至2600万吨,这一水平将平稳地保持到2020年,最低石油开采水平也要达到1600万吨。
对俄罗斯联邦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输油系统发展作出以下规定:
东西伯利亚方向:保障在东西伯利亚和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形成新的石油开采中心,包括建设“尤鲁布琴—托霍莫油田—阿钦斯克—安加尔斯克”石油管道和“塔拉坎油田和上琼油田—安加尔斯克”石油管道。俄罗斯要进入亚太能源市场,就必须建设“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后调整为泰纳线)石油管道(年输油能力为5000万吨)及其通往中国大庆的分支管道(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
远东方向:建立从萨哈林大陆架进入亚太市场和南亚的油气管道,“萨哈林-1号”项目包括铺设年输油能力为1250万吨石油的管道,它从海上经过鞑靼海峡抵达德卡斯特里油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萨哈林-2号”项目的一期工程需要建设两条长800千米的陆地管道,以便将石油和天然气从萨哈林岛北部输送到南部。为实现远东方向的管道建设计划,还需要建设新油港和扩大现有油港。
俄罗斯联邦政府将根据现有输油负荷程度的需要决定石油和石油制品运输的具体发展方向。
为了减少油气过境国的收费政策对俄罗斯的制约,开拓新的和发展现有的出口方向,为了使独联体国家的石油更多地从俄罗斯过境,为了减少俄罗斯公司的运输成本,国家应当支持那些以出口为目的绕过过境国的管道建设项目。
天然气开采方面的任务:
东西伯利亚将成为2010~2020年这10年间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区。由于伊尔库茨克州的科维克塔凝析气田、萨哈共和国(雅库特)的恰亚金凝析油气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凝析油气田,以及萨哈林大陆架油气田的开发,东西伯利亚及其与远东毗邻地区的天然气开采将得到发展。
这一地区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出发点是:
优先满足俄罗斯消费者对天然气的需求,为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最好的条件;
发展和优化国家东部的天然气工业,以提高天然气开采和天然气运输计划的经济效益;
通过在俄罗斯东部扩大天然气统一供应系统,提高国家天然气供应的可靠性。
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到2010年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天然气年开采量可以增加到5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1100亿立方米。在中等和最糟的情况下,俄罗斯东部天然气的开采将比较少:到2010年大概为250亿~300亿立方米,到2020年为550亿~950亿立方米。
为了保障运输和向消费者提供天然气,需要大大发展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输气管道系统,将其与俄罗斯统一天然气供应系统联网。
天然气国内市场的形成将是一个平稳的和渐进的过程,根据俄罗斯立法,这个市场的建立要经历几个阶段。在此特别规定以下几点:
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天然气的价格,向按市场价格销售天然气过渡,以便保障天然气市场各主要主体自负盈亏;
支持天然气独立生产者的形成和发展;
创造条件使市场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使用天然气干线管道系统;
维护统一天然气供应系统这个统一的技术体系,通过铺设和连接各种所有制的新管道使其得到发展。
根据预测,对能源的内外需求都将增长,为满足这种需求,必须发展能源业,这决定着到2020年的大致投资需求水平:
对天然气工业的投资将达到1700亿~2000亿美元(包括实施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天然气资源计划的350亿美元)。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天然气独立生产者的投资是资金的主要来源。
对石油领域的投资约2300亿~2400亿美元,主要是石油公司的自有资金和投资者的资金。
责成俄罗斯能源部、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俄罗斯自然资源部、俄罗斯原子能部、俄罗斯工业和科学部、俄罗斯反垄断部,根据目前讨论结果,在一个月内修订能源战略,并按规定程序将有关批准这个战略的相关决议草案提交俄罗斯联邦政府。
根据《矿产资源法》的修订,俄政府可将储量7000万吨以上的陆上油田、储量5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气田、储量50吨以上的金矿、50万吨的铜矿,以及位于大陆架上的所有矿区依法认定为联邦级矿产资源。如果在地质研究过程中发现矿区并确认符合联邦矿产资源的标准,即使外商或有外资参股的俄罗斯法人企业拥有地质研究、勘探和开采的综合许可证,俄罗斯联邦政府仍可拒绝将该矿区提供给该外商用于勘探和开采。根据该修订,只有在俄罗斯境内成立的法人企业才能参与某些联邦矿产资源开采权的招标和拍卖,如果参与此类招标或拍卖企业存在外资参股,俄政府还有权制定其他限制条件。
2009年11月26日,俄罗斯能源战略评估发布信息,2009~2030年俄罗斯将向石油领域投资6090亿~6250亿美元。
俄能源战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2013~2015年,向石油综合体投资估计在1620亿~1650亿美元,包括1110亿美元用于开采和勘探,开采量可达4.86亿~4.95亿吨;第2阶段为2020~2022年,将投入1340亿~1390亿美元,开采量达到5.05亿~5.25亿吨;第3阶段到2030年前,将投入3130亿~3210亿美元,开采量到2030年将比现在增长10%,增至5.3亿~5.33亿吨。
石油综合体战略任务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俄能源战略规定,到第1阶段末期即2015年石油伴生气的利用率将达到95%。
⑺ 俄罗斯发展的新方向
苏联解体之后,它绝大部分产业都留给了俄罗斯,所以俄罗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实力强盛的国家。当年的苏联是世界头号强国,在军事领域甚至强于美国,如果不是内部经济改革失败,现在一超多强的局面可能会有所不同。俄罗斯从苏联那里拿到了很多军事产业,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库,现在的国际局势下,中美俄三足鼎立,在国际上有很重要的地位,综合实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虽然比不上苏联时期,但是现在的发展也不错。
⑻ 俄罗斯的新安全战略
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关于《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安全战略》的总统令。该总统令的宗旨,是加强联邦执法机关、各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俄各组织和公民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付出的努力。被称为俄罗斯联邦“综合性基础文件”,阐述了在国防、内政、外交及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应对手段,界定了俄国家安全利益所在。这个文件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详细盘点,将新的挑战、传统威胁和经济安全确定为重中之重。
新安全战略指出,俄罗斯克服了由苏联解体导致的政治及社会经济领域的系统性危机后果,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并开始恢复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与此同时,俄也面临着与10年前完全不同的形势和问题,过渡时期已经结束,进入长期战略发展的高水平时期。俄现在遇到了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应对方法。正如梅德韦杰夫总统在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说,新国家安全战略保持了国家安全领域政策的延续性,充分反映了俄国家发展重点及国家利益体系,其主要思想是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新安全战略指出,北约主导的全球及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架构存在的缺陷、国际法律制度及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对国际安全保障构成威胁。大国矛盾及某些国家反复以单边武力手段解决国际矛盾的可能性,对俄国家利益的保障造成不利影响。为应对上述威胁,俄将继续进行军事改革,同时保留战略核武器潜力,完善军队组织指挥结构和部署体系,增加常备部队数量。军队改革新任务是,建立由联邦行政机关负责的部队装备统一采购体系,以及建立统一的军队后勤和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在长远的未来,国际政治的注意力将集中于争夺能源产地。在争夺资源时不排除使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可能,这可能打破俄罗斯及其盟国边境附近地区的现有力量平衡。而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大大降低了维护全球及地区稳定的可能。俄为维护国家利益,将推行“合理和务实的对外政策”,避免军备竞赛等耗费巨大的对抗。此外,俄将积极参加多边合作,与独联体国家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是俄外交的优先方向。
新安全战略强调,经济安全问题对其他安全问题影响巨大。从造成损失的规模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可与大规模战争相提并论。经济安全甚至超越传统安全问题,被提到了俄未来战略安全保障的首要位置上。特别强调俄罗斯国家安全状况,直接取决于国家经济潜力等因素。俄未来经济领域中的主要战略风险包括:国家无力改变能源出口模式、本国经济的竞争力低下、对本国资源丧失控制权等。同时指出,俄经济发展思路,在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劳动生产率,更新国家重点经济产业,开发新的能源产地,以及完善银行体系和金融服务行业。
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批准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这份战略文件指出,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在能源争夺上,俄罗斯可能面临若干场争夺资源的战争,而俄罗斯将不惜使用武力来捍卫本国利益。
俄罗斯曾在1997年和2000年通过类似的国家安全学说,而新的安全战略则明确了未来10年俄在国防、内政、外交及经济等领域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及应对手段。文件共13页,其中确保能源安全成为焦点之一。文件说,在长远未来,国际政治的焦点将集中于争夺能源。在争夺能源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这可能打破俄罗斯及其盟国边境附近地区的力量平衡。
世界主要国家也在为控制能源展开竞争,其范围涉及中东、巴伦支海大陆架及北极其他地区、里海和中亚地区。对于资源丰富的北极,俄罗斯一直坚称,没有打算将北极军事化,但分析人士认为,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对能源争夺战的阐述,则暗示俄罗斯可能使用武力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尤其因为全球变暖使在北极开发变得更可行的情况下。近年来,北极争夺战悄然兴起,美国、挪威、加拿大和丹麦目前都已经加入了对北极大陆架的争夺战,这里埋藏着数十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拟在北极建军事基地。为捍卫俄北极利益,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详细规划:2011年前,俄罗斯将完成对北极地区的地理勘探,以获得可以证明北冰洋海底部分区域是俄大陆架延伸的足够证据;2012年至2015年,俄罗斯将力争赢得国际社会对俄方拥有北极部分地区经济专属权的认可,并着手开发北极资源。国家安全战略文件还提出在北极边界建立“军事基地”,从而在不同的军事和政治局势下,保证安全。
此外,俄将积极参加多边合作,与独联体国家开展双边及多边合作是俄外交的优先方向。文件还指出,俄罗斯将加强与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关系。
⑼ 冷战后俄罗斯对外战略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冷战后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1992年)实行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尚未提出明确的亚太战略目标。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为了争取西方经济援助,努力“融进西方文明社会”。这一阶段的对外战略和政策特点:
其一、完全向西方国家倾斜的“一边倒”政策。
其二、以寻求西方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作为推动国内激进经济改革的动力源,把西方的援助看作是解决国内经济困难的灵丹妙药,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与西方国际社会保持一致,在涉及俄罗斯切身利益问题上唯唯诺诺。
其三、1992年初期,俄罗斯外交部制定的外交政策虽然提出不但要偏重于欧美,而且要侧重于亚洲,但并未付诸具体行动,在目标和政策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第二阶段(1992-1993年)积极推行稳定东部安全环境,扩大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确立以“亚太大国”地位为主要目标的亚太战略。
俄罗斯在推行经济改革过程中付出重大代价,但仍未获得大规模援助和西方社会的信任,这大大伤害了俄罗斯人敏感的自尊心。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调整它的外交战略,把目光投向经济快速发展的亚太地区。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其一、以经济合作为中心,发挥俄罗斯远东的经济潜力和地缘经济优势,争取融入亚太多边经济合作机制,成为亚太经济合作伙伴。
其二、以安全对话为重点,积极推动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体系。
第三阶段(1994年至今)全力推行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保持亚太力量均衡格局,借助亚太制衡欧美,实现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大国复兴”战略。
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变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前一时期推行的亲西方外交造成的俄在亚洲格局中的不利局面,积极参与亚太地区所有的重要政治、经济事务。在亚太地区推行以保障经济利益为重点的安全战略,强化和重视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以显示俄罗斯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
在这一阶段俄罗斯亚太战略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其一、俄罗斯的亚太战略目标已不仅仅局限在谋求经济利益和政治影响的层面上,而是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国际合作,谋求尽快融入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并把亚太地区营造成俄同西方抗衡的战略大后方和政治筹码。
其二、在亚太地区实现以经济利益为重点的安全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地位。
其三、这一时期俄罗斯同西方国家的矛盾日益暴露,它逐步意识到,作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在世界大家庭中并没有占据应有的位置,它追求的“俄罗斯大国复兴战略”受到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种种限制和阻挠。俄罗斯与欧美的关系此时是合作与对抗并存,在对抗和妥协中寻求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