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俄罗斯沙皇都是德国人
原来自罗曼诺夫王朝最着名的彼得大帝开始,俄国皇族就喜欢选择中欧人作为自己的伴侣。比如彼得大帝的妻子是他在俄波大战中俘虏的立陶宛战俘。其后也许正是彼得年轻时对西欧的游历深深的影响了俄国的皇族的择偶观,他们的婚姻伴侣选择也大多来自中欧,其中德国就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俄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沙皇是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女皇的侄孙伊凡六世,他的父亲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地道贵族。但这位年仅23岁的年轻沙皇,仅仅在位一年就被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废黜并杀死后。其后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虽然统治了俄罗斯20年,但很可惜她死后并无子孙继承皇位,于是伊丽莎白女皇的外甥,来自德国荷尔斯泰因家族(德国北部靠近丹麦地区)的彼得三世登上了俄国皇位,也是第一位只会说德语的俄国沙皇。
也许正是命运之神的刻意安排,彼得三世在位仅一年后就被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杀死,获得近卫军支持的叶卡捷琳娜成为女皇,而她就是着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其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不断扩张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将俄罗斯造就成欧洲东面的强大帝国,而她却也同时是一位德国人,普鲁士公爵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之女。
在她之后,俄国皇族继承比较连贯和稳定,其后的沙皇皇位都由她的子孙所继承,所以她之后的历代沙皇都具有德国血统,并且也许是血缘上的天生亲近,使得叶卡捷琳娜的子孙们在之后还在不断继续迎娶德国贵族女性作为自己的妻子,这也使得俄国皇室的德国血统比例不断上升。直到一战,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在他本人身上基本已经几乎没有俄罗斯血统了,在血缘关系上来看,他和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表兄弟关系,而且他的皇后也是德国人,身份是德国黑森和莱茵大公国阿历克丝郡主。
B. 俄罗斯皇太子尼古拉二世,皇室贵族,王公大臣,欧洲贵族,上层社会各是些什么人
尼古拉二世不是俄国皇太子呀,尼古拉二世是俄国沙皇,他的儿子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罗曼诺夫是皇储,也就是皇太子。他们属于罗曼诺夫家族。这个家族统治俄国期间一共有十八个皇帝,是整个欧洲比较知名的家族,血统也很尊贵,尼古拉二世和德皇威廉二世、英王乔治五世都是表兄弟。
欧洲王室之间通婚很普遍,所以整个欧洲王室以及他们的上层贵族(主要是侯爵、公爵这一阶层)基本上是亲戚连亲戚,盘根错节。这点和亚洲的皇室区别很大,亚洲的皇室之间通婚很少。
整个欧洲上层贵族基本上分成两部分,一个是西罗马被灭了后神圣罗马帝国那些贵族们,这些人基本上成了后来西欧贵族阶层的主体,主要是日耳曼人、诺曼人(斯拉夫民族称他们为瓦良格人)、凯尔特人等等。另一个就是东罗马被灭了后,莫斯科大公继承了东罗马皇帝的权位,加封为沙皇,成立了俄罗斯帝国,册封了一批贵族,斯拉夫人是主体。
C. 求俄国王室世系表,沙俄皇室族谱,最好有图
俄国王室世系表
基辅罗斯
862— 879年留里克
879— 912年奥列格(882年迁都基辅,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912— 945年伊戈尔
945— 962年奥尔加摄政(伊戈尔妻)
962— 973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
973— 980年雅罗波尔克一世
980—1015年弗拉基米尔一世
1015—1019年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
1019—1054年雅罗斯拉夫一世
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后,其子三分天下,基辅罗斯解体。
1054—1073年伊兹雅斯拉夫
1073—1078年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
1078—1093年弗塞沃洛德一世
1093—1113年斯维亚托波克二世
1113—1125年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
1125—1132年穆斯提斯拉夫一世
穆斯提斯拉夫一世死后,罗斯完全进入封建割据时期。
1132—1139年雅罗波尔克二世
1139—1146年弗塞沃洛德二世
1146—1154年维雅切斯拉夫
1154—1157年尤里·乔治·多戈里奇一世
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
1157—1175年安德列·安德鲁一世·伯格柳别斯基
1157—1176年迈克尔
1176—1212年弗塞沃洛德三世
1212—1217年,1218—1238年尤里二世
1217—1218年康斯坦丁
蒙古统治时期
1238—1246年雅罗斯拉夫二世
1246—1247年斯维亚托斯拉夫
1248—1249年迈克尔
1249—1253年安德列二世
1253—1263年亚历山大一世
1263—1272年雅罗斯拉夫三世(特维尔公)
1272—1276年巴西尔·瓦西里
1276—1281年,1283—1294年德米特里厄斯·季米特里
1281—1283年,1294—1304年安德列三世
1304—1319年米切尔(特维尔公)
1318—1326年尤里·达尼洛维奇(莫斯科公)
1326—1327年亚历山大二世(特维尔公)
1328—1331年亚历山大三世
莫斯科大公国
1263—1303年丹尼尔
1303—1325年尤里三世
1325—1341年
1331—1341年立陶宛伊凡一世(又称“钱袋”伊凡)
1332—1341年弗拉基米尔
1341—1353年西蒙
1353—1359年伊凡二世
1359—1389年季米特里·顿斯科伊(顿斯科伊意思为“顿河英雄”)
1389—1425年瓦西里一世
1425—1462年瓦西里二世(“失明大公”)
1462—1505年伊凡三世(伊凡大帝,1480年脱离蒙古统治)
1505—1533年 瓦西里三世
1533—1584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47正式称“沙皇”)
1584—1598年费多尔·狄奥多一世(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死,无嗣,留里克王朝告终。)
王朝混乱时期
1598—1605年鲍里斯·戈都诺夫
1605年费奥多尔·狄奥多二世
1605—1606年季米特里一世(伪沙皇)
1606—1610年巴西尔四世·叔伊斯基
1607—1610年德米特里厄斯·季米特里二世(伪沙皇)
1610—1613年伏拉斯基拉夫(波兰公)
罗曼诺夫王朝
1613—1645年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1645—1676年阿列克斯
1676—1682年狄奥多三世
1682—1696年伊凡五世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1727年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1730年彼得二世
1730—1740年安娜·伊凡诺芙娜
1740—1741年伊凡六世
1741—1762年叶丽萨维塔·伊丽莎白
1762年彼得三世
1762—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大帝)
1796—1801年保罗一世
1801—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
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
1855—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
1881—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
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
D. 罗曼诺夫王朝皇室的血统是不是并非俄罗斯人
罗曼诺夫家族是德国的奥尔登堡家族支系之一,日耳曼血统占大多数。其实罗曼诺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统治者也是来自北欧的维京人,而不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血统很复杂,混合了很多民族的血统,纯血斯拉夫人实际上在捷克
E. 为什么俄罗斯沙皇都是德国人
原来自罗曼诺夫王朝最着名的彼得大帝开始,俄国皇族就喜欢选择中欧人作为自己的伴侣。比如彼得大帝的妻子是他在俄波大战中俘虏的立陶宛战俘。
其后也许正是彼得年轻时对西欧的游历深深的影响了俄国的皇族的择偶观,他们的婚姻伴侣选择也大多来自中欧,其中德国就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俄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德国沙皇是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女皇的侄孙伊凡六世,他的父亲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地道贵族。
但这位年仅23岁的年轻沙皇,仅仅在位一年就被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废黜并杀死后。
其后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虽然统治了俄罗斯20年,但很可惜她死后并无子孙继承皇位,于是伊丽莎白女皇的外甥,来自德国荷尔斯泰因家族(德国北部靠近丹麦地区)的彼得三世登上了俄国皇位,也是第一位只会说德语的俄国沙皇。
也许正是命运之神的刻意安排,彼得三世在位仅一年后就被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杀死,获得近卫军支持的叶卡捷琳娜成为女皇,而她就是着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
在其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
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不断扩张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将俄罗斯造就成欧洲东面的强大帝国,而她却也同时是一位德国人,普鲁士公爵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之女。
在她之后,俄国皇族继承比较连贯和稳定,其后的沙皇皇位都由她的子孙所继承,所以她之后的历代沙皇都具有德国血统,并且也许是血缘上的天生亲近,使得叶卡捷琳娜的子孙们在之后还在不断继续迎娶德国贵族女性作为自己的妻子,这也使得俄国皇室的德国血统比例不断上升。
直到一战,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在他本人身上基本已经几乎没有俄罗斯血统了,在血缘关系上来看,他和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表兄弟关系,而且他的皇后也是德国人,身份是德国黑森和莱茵大公国阿历克丝郡主。
F. 俄国末代皇室罗曼诺夫家族还有后人吗
罗曼诺夫王朝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这个家族从伊凡雷帝时代开始,统治了俄罗斯300多年。
罗曼诺夫家族的嫡系也就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图)一家七口在1918年被处决。他们的尸体被随意埋葬在两个无名坟墓中,长达70多年无人问津。
(菲利普亲王的母亲和姐妹们)
罗曼诺夫家族一直与欧洲各个王室之间通婚联姻,这种联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达到了巅峰——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艾尔伯特王子(后来的国王爱德华七世)于1863年与丹麦公主亚历山德拉结婚。
G. 现在的俄罗斯人到底是东罗马帝国的后裔还是北欧维京人的后裔谢谢
俄国立国千年,不算现在普京时代,共历三朝,即留里克朝,罗曼诺夫朝,苏联帝国时代。其中,留里克朝七百年,罗曼诺夫朝三百年。在这一千年中,大部分时间里,统治俄罗斯的是日耳曼人。
说起这留里克朝,起根儿上就是北欧日耳曼人的。东斯拉夫人居住在北起北冰洋沿岸,南至黑海,东到乌拉尔山脉的广阔的平原上。这些东斯拉夫人,从事渔猎和原始的刀耕火种的农业。因此,他们通常以分散的家宅和小村落,而不是以人口密集的村庄和城镇为单位。出现的城镇,很少发展成为主要河流沿岸的贸易中心。只有第聂伯河沿岸的基辅和伊尔门湖畔的诺夫哥罗德是当时的贸易中心;前者担负着南北运输,后者控制着东西贸易。
正是这种长途贸易,为第一个俄罗斯国家提供了基础。彼此不和的东斯拉夫诸氏族,为了平息战乱,遂邀请北欧人的酋长留里克为其统治者。“我们的国家富饶辽阔,但却没有秩序,快来管辖和统治我们吧!”于是862年,留里克成为诺夫哥罗德的第一任王公;不久以后,他的北欧追随者们南移基辅。这些北欧人,即东欧人所称的瓦良格人,他们创建了俄罗斯国家,创造了最早的俄罗斯文化。
留里克兄弟俩带着随从入主诺夫哥罗德,成为该城及周围地区的统治者,留里克朝开始,其对俄罗斯的统治自862年直至1598年。留里克的继承人奥列格后来创建了基辅大公国(882年-1132年)。
基辅大公国的着名君主除了那些开国之主外,还有奥莉加女大公和弗拉基米尔一世,前者开始接受基督教,后者则使俄国接受了东正教。
后来基辅大公国分裂为诸俄罗斯公国,被蒙古人征服达两个世纪,这些俄罗斯王公,都是北欧人的后裔,都是留里克朝的贵族兄弟。
在南方罗斯被蒙古统治期间,唯一幸免于蒙古统治的北方公国诺夫哥罗德,在大公涅夫斯基亚力山大的率领下击败了瑞典人的进攻,正如两次世界大战中,击败德国人的主力是德裔美国人一样。
通过讨好蒙古人而悄悄崛起的莫斯科王公,也是留里克家族成员。
1446年,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二世被敌俘获并刺瞎双目,其子6岁的小伊凡起初躲藏于隐修院,后被秘密送往安全地方。同年父亲获释后,小伊凡才结束了逃亡回到父亲身边。在父亲的教诲下,伊凡学习了作战和治国之道。他12岁便担任远征军统帅,深入北方地区,指挥大军肃清残敌;18岁又挥师南下,与宿敌鞑靼人作战。1462年3月27日,22岁的伊凡即位,成为莫斯科大公并首次自称为“全俄罗斯的统治者”,这就是伊凡三世。他在位期间做了两件大事,统一俄罗斯,推翻鞑靼统治。从他的继承人瓦西里三世(1505—1533)开始,俄罗斯的君主都称“沙皇”(源于古罗马执政官“凯撒”——Caesar),沙皇俄国的历史开始了。
伊万四世(1533——1584)执政期间极力对外发动战争,扩张领土,同时以残暴的手段铲除异己和镇压民众,从而获得伊万雷帝的称号。他消灭了残存的一些鞑靼小汗国,将俄国领土推进到伏尔加河以东。1584年,伊万四世去世。1598年沙皇费多尔过早离世,身后无子。至此,留里克朝绝嗣。此后,俄国皇位更迭,战乱频繁,进入混乱时期。日耳曼人对俄罗斯七百年的统治暂时告一段落。
1613年,俄国军队赶走了波兰军队之后,贵族米哈伊尔-罗曼诺夫(1613——1645)被推举做沙皇。从此开始了罗曼诺夫皇朝(1613-1917)。这算是正经八百的俄罗斯族的君主。1645年,沙皇米哈伊尔去世,其子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1645——1676)继承皇位。这时,欧洲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而罗曼诺夫朝的几任沙皇却顽固坚守封建农奴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各种矛盾的爆发,市民骚动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7世纪最大的一次农民反抗运动当属斯杰潘-拉辛领导的农民起义。
在短暂的俄国本土皇室统治时期,出现了俄罗斯帝国第一位大帝,彼得大帝(1689——1725)。1689年,阿列克塞-米哈伊洛维奇的幼子彼得即位,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彼得大帝。十七世纪末,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均远远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十七世纪初的混乱年代将俄罗斯国家推向毁灭边缘。彼得一世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引进欧洲的先进科学技术,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实现进一步扩大疆域,实现自己的俄罗斯帝国梦。他首先隐姓埋名,亲自到欧洲各国考察和学习科学技术;然后,大力开办兵工厂、造船厂、金属冶炼厂、化工厂等;他不仅从欧洲各国引进了大批专家和技术人才,同时还强迫贵族学习知识;他大力发展各级教育、建立海军学校、军事技术学校以及国家科学院;推行新历法,发展通讯事业。在短短的几年里,俄罗斯的工业生产、教育、强大的海军、陆军都建立和发展起来,俄罗斯迅速增强了国力和军事力量,在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夺得了北方出海口,从而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彼德大帝还有一大业绩,在荒无人烟的涅瓦河畔沼泽地建设一座新型港口城市——首都彼得堡,在那里建造军舰,建设海军。为了推行改革,彼得一世用残暴的手段镇压一切反对派、屠杀敢于反抗的民众,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也毫不手软。
1725年,彼得大帝死去。此后,经过一番皇位争夺,1761年,俄国皇位重又为日耳曼人所占据,直到俄罗斯帝国灭亡。
事情是这样子的,彼得大帝死后,其孙彼得二世即位,但很快就感染天花而死,罗曼诺夫朝的男性后代绝了种,于是,先是彼得大帝远嫁德国的侄女取得皇位,成为安娜女皇。安娜女皇死后,彼得大帝的小女儿叶丽萨维塔夺得皇位。这位女皇颇为能干,治国有方,但她也有不幸事,她的德国未婚夫早死,此德国小伙颇为英武,他死之后,叶丽萨维塔矢志不嫁,当然也就没有正式的皇子。彼得的大女儿也远嫁德国,与德国丈夫生有一子乌尔里希。叶丽萨维塔就把这个姐姐的孩子接到俄国,作为皇太子,改名为彼得,费多罗维奇。
再说叶丽萨维塔未过门的德国婆家,虽是贵族,经济却颇为窘迫,听说叶丽萨维塔成为女皇,忙发来贺信,这女皇对未婚夫家一直是极为热情。后来听说小姑子有个女儿,便接到俄国,改名叶卡捷琳娜,女皇做主,让皇太子彼得和叶卡捷琳娜成亲。
您看仔细喽,这彼得和叶卡捷琳娜都是根红苗正的德国人,所以他们的后代保罗一世,保罗的儿子,那个摧毁拿破仑帝国的亚力山大一世,亚力山大的兄弟,那个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败,愤而自杀的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的儿子亚力山大二世,亚力山大二世的儿子亚力山大三世,亚力山大三世的儿子,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当然也就都是德国人的后裔了。
叶丽萨维塔去世后,皇太子即位,是为彼得三世。这彼得三世,是个不忘本的好同志,是铁杆哈德派,时刻不忘自己是德国人。他极为崇拜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刚一即位,立刻报效故国。当时,普鲁士在七年战争中,被俄国奥地利和法国打得找不着北,普王身上揣着毒药,随时准备自杀。彼得三世一上台,立刻停止对普作战,归还所有侵占的普鲁士领土,并且派俄军协助普鲁士作战。本来面临亡国之难的普鲁士,绝处逢生,击败奥地利,一跃成为德意志强邦。
彼得三世还坚持信奉路德教,拒不改宗东正教,德籍官吏遍布俄国朝廷,连俄军总司令也由德国人担任。
那叶卡捷琳娜却完全不同,她的家庭不富裕,所以,她对德意志故乡没有什么好印象,相反,地广人众的俄罗斯,却使她十分热爱。这位皇后玩了命地学俄语,学习俄罗斯的风俗文化,改宗东正教,拼着命,想尽快融入俄罗斯社会中去。
由于夫妻二人感情不和,渐渐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叶卡捷琳娜抢先发动政变,杀死彼得三世,成为女皇。
叶卡捷琳娜登基。推行“开明专制”政策,主张自上而下地取消和改革业已过时的封建制度。她在位期间,镇压了普加乔夫哥萨克暴动,还频频发动对外战争,大大扩张了俄国的领土。她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攫取了波兰62%的领土,灭亡了波兰共和国,在波兰建立殖民统治。她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使俄国船队能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实现了彼得大帝都没能实现的梦想。
在亚洲,叶卡捷琳娜通过修筑军事堡垒,蚕食高加索,侵入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到18世纪80年代,俄国完全占领了西伯利亚北部。俄国还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占领了北美阿拉斯加,俄国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叶卡捷琳娜的文治武功使得俄罗斯帝国达到极盛,她也因此成为俄罗斯帝国两大帝之一。
不过,虽然自彼得三世后,俄国历届沙皇都是德国裔。但是,除了彼得三世外,自叶卡捷琳娜大帝以下,在精神上和相貌装束上,历代沙皇可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俄罗斯人,与德国已没有什么关系了,正如留里克朝的各位王公,除了开国的留里克兄弟还被认为是北欧人以外,其他后来的王公,从里到外,早已是毫无疑问的俄罗斯人了。
H. 请问有哪些俄罗斯沙皇(包括女皇)具有德意志血统
伊凡六世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德国血统的皇帝,他的父亲是德国人。但他在位仅一年即被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废黜,而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死后无嗣,来自德国荷尔斯泰因家族的彼得三世登上俄国皇位,他是第一位只会说德语的俄国皇帝。而他也是在位仅一年后就被自己的妻子叶卡捷琳娜杀死,叶卡捷琳娜成为女皇,也就是着名的叶卡捷琳娜大帝,而她也是一位德国人。
在她之后,俄国皇族继承比较连贯和稳定,都由她的子孙即位,所以她之后的历代俄国皇帝都具有德国血统,而且他们之后还继续娶德国贵族女性为妻,致使俄国皇室的德国血统比例不断上升。到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他本人身上基本已经没有俄罗斯血统了,他和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表兄弟,而他的皇后也是德国人。所以在一战爆发时,他本人极不情愿与德国开战;后来随着战争的节节失败,俄国人民对于皇室的怀疑也越来越重,很多俄罗斯族人甚至认为皇后是德国间谍,皇帝根本不关心俄国的胜利。这也间接导致了后来俄国革命时皇室的迅速倒台。因为在很多俄国人眼里,皇室早已不算是俄罗斯人了。
综上所述,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历史上具有德国血统的皇帝有:伊凡六世,彼得三世,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她之后的所有俄国皇帝。
I. 俄罗斯是蒙古人后代吗为什么欧洲人不承认他们是欧洲人
这个要看怎么讲了,如果是俄罗斯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族的话,那当然和蒙古人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是纯粹的白种人,本身也就是起源于欧洲的斯拉夫民族,而蒙古族则是生活在东亚和北亚地区的游牧民族,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一般来说西欧人是不承认俄罗斯和他们是一种人,因为俄罗斯以前是社会主义阵营,并且和东亚的国家关系比较好,加上俄罗斯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思想理念,都和西欧的国家有很大差距。欧洲人不承认俄罗斯是欧洲,主要就是因为当年的苏联和大部分欧洲地区的国家都走了不一样的路,欧洲国家主要被西欧代表了,尤其是英法德,这些国家走的都是资本主义路线,而苏联走的是社会主义,虽然现在俄罗斯也是走资本主义的,但是俄罗斯人骨子里的性格还是和苏联人差不多的,所以西欧地区的人民感觉和俄罗斯人性格完全合不来,人均GDP俄罗斯也是远远不如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
J. 俄罗斯皇室血统贵族是什么意思
十二月党人起义发生在188年前,在俄罗斯帝国首都彼得堡的中心——枢密院广场上,公开发动起义。1825年12月14号清晨,禁卫军军官们率领禁卫军莫斯科团和榴弹兵团3200人,从兵营出发。军官们刀剑出鞘,士兵们荷枪实弹,他们沿途高呼口号:“拒绝宣誓!”“拒绝效忠!”“宪法万岁!”“俄罗斯万岁!”
亚历山大一世在1825年12月1号突然病亡,皇位继承出现问题。本该由亚历山大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继承王位,康斯坦丁正和一个波兰女子恋爱,对皇权没有兴趣,因此转给他的弟弟尼古拉。当时交通通讯不便,皇位继承人究竟是谁搞不清楚。十二月党人不喜欢尼古拉,希望康斯坦丁继位。尼古拉本人在一个通宵完成了登基宣誓仪式,所以在14号那一天,十二月党人组织禁卫军官兵们拒绝宣誓,拒绝效忠。
他们列队进入枢密院广场,在彼得大帝的铜像下排成八个方队,每个方队400人。两万多彼得堡市民、神职人员和各级官员拥挤观看,声势浩大。起义者代表高声宣读《致俄国人民书》和《俄罗斯共和国宪章》。尼古拉一世派去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彼得堡总督米罗拉多维奇,他是1812年卫国战争的着名将领,十二月党人的老上级;另一个是德高望重的俄国国家大主教谢拉菲马。他们劝说起义者放下武器回到兵营,称新沙皇可以派一个代表团跟起义者谈判。均被拒绝。
尼古拉一世紧急调遣7000步兵、3000骑兵、2000炮兵,共12000人,兵力上四倍于十二月党人,将起义军队团团围困。从上午10点开始,双方一直对峙到下午五点,尼古拉一世命令开炮镇压。1000多名起义官兵和民众倒在血泊里,起义失败。
从1825年12月29号到1826年7月25号,沙皇政府成立军事审判委员会,紧急审理十二月党人起义案件。579名军官和将近2000名士兵被起诉。5名为首分子被判处死刑──彼斯特尔、雷列耶夫、卡霍夫斯基、莫拉维约夫、别斯杜日夫。五人都是近卫军校尉军官,都被判处“特等罪”。本应执行分尸刑,几位军政要人出面说情,改为绞刑。121名军官被流放西伯利亚终身苦役,另有300多名军官被贬为士兵,流放高加索。1000多名士兵接受鞭刑,被鞭打10000次到12000次,50几个士兵当场被打死。
十二月起义是俄罗斯国内各种矛盾、冲突和危机的摊牌,同时也是俄国和西方复杂关系的一次特殊选择。
因为地缘宗教民族历史关系,俄国和欧洲始终若即若离难解难分。十二月党人起义是800多年俄欧关系的继续。公元988年,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和拜占庭帝国联姻,接受《圣经》和基督教;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东正教主教会议确认莫斯科为第三罗马──上帝的旨意明显倾向于俄罗斯;十八世纪初,彼得大帝在芬兰湾涅瓦河畔建立俄罗斯新首都彼得堡,俄国正式效法西方;十八世纪中叶,叶卡特琳娜二世把法国启蒙运动主帅之一、《网络全书》主编狄德罗请到皇宫,向他请教。称《论法的精神>是每个头脑健全的国君的必读典籍;她还长期与伏尔泰、孟德斯鸠保持通信,称誉他们是她心灵和良知的最高统帅。大批欧洲学者、诗人、教师、建筑师、艺术家来到俄国,大批俄国贵族青年到巴黎、维也纳、柏林留学;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重用军事天才库图夫战胜拿破仑,率反法联军功占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