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冠疫苗何时大规模生产你如何看待俄国防部接种疫苗
新冠疫苗想要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大约还需要一到二年的时间。因为疫苗的大规模生产与接种,必须确保各方各面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要充分考虑病毒变异等等这些问题。如今,各国疫苗的研发基本上都到了三期临床阶段,而这个阶段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不可忽略过去的一个阶段。现在在世界卫生组织备案的疫苗,都在一些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三期临床,唯有充分考虑到所有的有风险的因素,研究出来的疫苗才能才能获准上市,大规模的生产和接种。虽然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却是一种为生命负责任的表现。俄国防部接种疫苗,我是这样看的,战斗民族就是强,虽然”利索“但跨越三期临床接种,实在是有很大的风险。
新冠疫苗想要大规模生产,还有一段路要走,新冠疫苗想要大规模的注射,还要在三期临床当中去做非常多非常多的工作。只有万无一失,才能给全人类带来福音,才能真正的攻克新冠病毒。
B. 俄罗斯新冠疫苗经过检测了吗,合格吗,是否适用于所有人
(一)俄罗斯对外宣布已经研发出能够产生稳定抗体的疫苗
目前新冠疫情在国内虽然说是得到了控制,但是在国外各国仍然每天都有确诊病例及死亡病例的,而且目前国内也是境外输入病例,每一天都会有一定的人数的上涨。今日俄罗斯对外公布自己已经研制出了一款能够抗产生稳定抗体的新冠疫苗,同时目前疫苗情况已经经过检测,但是在俄罗斯对外宣布之后,各国仍然是对疫苗的情况存疑,对疫苗能够是否产生稳定抗体及疫苗的质量情况等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C. 美国称不加入与世卫有关的疫苗开发,是否有透漏原因
2020年全球各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因此,全球每个国家都迫切希望新冠病毒疫苗能够尽快面世。近期,不论是哪个国家,都在与新冠病毒疫情对抗,各个国家也在为能够尽快研制出新冠疫苗而不断努力,毕竟疫苗的现世是对全球人民造福的事情。近期,美国声称不加入世卫有关的疫苗开发,其透漏出来的部分原因说是白宫不想和世卫组织进行合作。
一、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情况
目前我国的新冠病毒疫情情况是明显有所缓和的,除却一些省市由于境外输入人员还存在个别确诊病例以外,其他省市的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已经基本清零了,也就是说我国的新冠病毒防控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全球其他的国家疫情情况还是比较严峻的。美国的新冠病毒确诊人数已高达500多万人,印度的确诊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全球疫情情况还是不容乐观的。
D. 俄罗斯正研制至少26种新冠疫苗,何时才能投放
俄罗斯只是对外发表消息,表示目前总共有17家科研单位正在奋力地研制至少26种新冠疫苗,但是目前正在研制阶段,就说明正式投入使用,起码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因为疫苗研制成功之后还要进行临床试验,并且临床试验还要分几个阶段性最终确定对治疗新冠病毒有效之后,还要让世卫组织进行审查,然后才能上市,所以这些阶段都是需要时间的。
如今全球仍然只能通过现有的医疗设备以及医护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没有办法,如今目前也不知道已经治疗后的患者会不会拥有副作用,或者说他们会不会再一次复发,所以要想抑制住疫情,只能进行科学的防护工作,只能让人们少外出,外出必然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等。在疫苗研发出来之前,人们都一定不要放松警惕,因为多个国家就是因为稍微控制疫情之后便放宽政策,结果导致疫情再次反复。
E. 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却未能让疫情“刹车”,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解释,秋冬季节,全球疫情的总体又出现了反弹回升。但25%的人口比例还达不到控制疫情所需要的疫苗接种率,对于新冠而言,需要达到人群的70%—80%的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保护效果,否则当有传染源传入时还会发生流行。
吴尊友表示,提高接种覆盖率形成群体免疫是应对疫情大流行的重要措施。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接种的主体,也是社会活动相对频繁的群体,接种疫苗既是对自身健康的有效防护,也为家里的老人和儿童建立起了有效的保护屏障。
“因此各国都希望赶在秋冬季下一个流行高峰来到之前(通过达到足够高的覆盖率)实现群体免疫。”吴尊友说。
全球疫苗紧缺,世卫组织或紧急批准中国疫苗
4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芒表示,将在2周内决定,是否批准中国的2款新冠疫苗。
截至目前,世卫批准加入紧急使用清单的新冠疫苗只有阿斯利康疫苗、辉瑞疫苗和强生疫苗3种。结果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都出了问题,而且疫苗本身产能也不够,逼得落后国家以及没有自己生产企业的欧洲国家急得团团转。
有鉴于此,世卫正考虑将更多的疫苗纳入EUL中。目前还未获批准,但已经实际在全球多个国家大规模使用过的疫苗,莫过于俄罗斯疫苗和中国的国药、科兴疫苗了。
F. “疫苗民族主义”正在出现,世卫为何这么说
现在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而疫苗则是国家重启的钥匙,很多国家都没有或者失去了研发疫苗的能力,那些有安全疫苗的国家则掌握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供不应求可能导致疫苗价格飞涨,这就是“疫苗民族主义”。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先研发出疫苗的优势来大肆攫取利益,世卫组织则想尽力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疫苗就是如此的难制造,可想而知,一旦某国疫苗研制成功,它会成为了下一个类似口罩的物品,原本几毛钱的成本,可能会以成百元价格卖出。而且因为掌握疫苗的研发,如果研发国选择性的售卖疫苗对世界疫情也是不利的,这就是世卫组织所担心的“疫苗民族主义”,以意识形态和文明程度作为壁垒,有条件地限制别国疫情发展,趁机向其他国家勒索大量财富。
G. 俄罗斯从10月开始接种新冠疫苗,其他国家要等到何时
俄罗斯如果10月份开始大规模的这种疫苗,那么其他国家相继的也会开始接种疫苗。
因为当一个疫苗正式投入国家进行使用后,那么所制造这个疫苗的制药公司将会接到很多其他国家的订单,在此之后也会陆陆续续的给其他国家发放疫苗,所以差不多在10月份开始世界上其他患有疫情的国家都会开始注射和接种疫苗了,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国家愿意用自己的疫苗,于是等到自己国家所研发的疫苗,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之后再投入使用。
由于之前世卫组织说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持续数10年,因为还有很多地区的人群都是属于易感染状态,那么即使疫苗限时了,我们也应该警惕疫情的再次复发,所以各个国家就面临了一个新的难题,要储存将近10年的疫苗量,这样在之后疫情再次复发时能够及时妥当地解决,所以各个制药公司所面临的担子就很重了。
而制药公司也表示,如果这个疫苗在未来的4~5年内给患者带来任何的副作用,那么自己是不会为此负责的。虽然看起来这个有一点不负责,但其实是合理的,你想一个公司所制造出来的疫苗,可能会让全世界4~5亿人接种,如果这次的5亿人都有副作用的话,那么这个制药公司怎么可能负责得起,再说了,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这是赶鸭子上架的事情,是为了应付此次突发事件,所以紧急研发出来的,按照西方国家的政策这种事情,制药公司是不用面临诉讼的。
H. 报道称“世卫不建议接种莫德纳新冠疫苗”是真的吗
是真的,新闻出报道了。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6日消息,世卫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1月21日开会评估了莫德纳新冠疫苗mRNA-1273Ⅲ期临床试验的初步数据。
考虑到接种这款疫苗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世卫组织专家建议只在能防止接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提供接种。
专家组不建议孕期妇女接种mRNA-1273,除非她们属于高风险人群(比如医疗工作者)。专家组指出,鉴于目前疫苗不足,加上没有证据表明疫苗能降低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不建议为旅行者优先接种。
据新华社早前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1月10日,全美共有4041396人接种了第一剂美国莫德纳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共报告了1266起不良反应事件,其中包括10起过敏反应。
美国方面反映:
美疾控中心介绍,过敏反应是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通常在接种疫苗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
这10起被确认为过敏反应,其中9起发生在接种后15分钟之内,1起发生在接种后45分钟;108起可能为包括过敏反应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需要进一步核查。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20年12月18日批准了莫德纳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这是继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之后第二款获批在美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被允许用于18岁及以上人群,共接种两剂,间隔1个月。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莫德纳新冠疫苗
I. 西方国家质疑俄首款疫苗,俄罗斯是如何回应的
俄罗斯的回应说,西方人那是嫉妒。俄方对于这些都是不屑一顾的,认为对手都是为了打击俄国的目的,从而抨击。
要我说,这个跨国只要公司的动机很明显,显然是不希望俄国抢先研制出疫苗,要知道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相应伴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谁先研究出疫苗,就可以在这场疫情中获得巨大的回报。所谓跨国制药公司的话就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俄方卫生部官员也对此回应称:“接种疫苗的风险远低于接触新冠病毒的风险以及感染病毒的后果”。
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说,我也是很认同这句话的。现在全球疫情这么严重,经济受到严重的打击,在这个泥沙俱下的情景之下,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还是觉得各国应该齐心协力的去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出于一些个人或者政治的目的去破坏有可能治愈这场疫情的希望!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哦。
J. 俄政府提议帮美国研发新冠疫苗,为何遭到拒绝
俄罗斯政府提议帮美国研发新冠疫苗,之所以遭到拒绝是因为美国政府不信任,俄罗斯会这么好心。
但是美国政府进行了拒绝,但其实美国许多本土的制药公司对于俄罗斯的疫苗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是俄罗斯也没有公布这些公司的具体信息,俄罗斯目前的疫苗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那么如果再进行推广之后,发现对人民大众也非常有效,那么美国对于自己没有选择和俄罗斯进行合作,是不是就会肠子都悔青了呢?因为我们知道现在美国的疫情十分的严重,玩一天就会新增几万人的感染病例,那么早一天开始使用疫苗,就能够早一天将美国拉回悬崖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