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罗斯每年发生重大政治事件的列表 有追加分
公元1——2世纪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陀在《日耳曼尼亚志》一书中首次提到斯拉夫维涅德人。
公元6世纪
斯拉夫人已经不断被拜占庭和叙利亚作家所提及。他们居住在多瑙河和维斯瓦河之间。其东部分支称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公元862年
瓦良格人酋长留里克兄弟应诺夫哥罗德贵族邀请,帮助平息叛乱,在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了瓦良格人的留里克王朝。
公元862879年
留里克在位。
公元882年
留里克亲属奥列格南下夺取基辅及其周围地区,定都基辅。
公元882912年
奥列格在位。
公元907年
罗斯军队进攻君士坦丁堡,罗斯与拜占庭签定了第一个关于友好关系、国际贸易和航海准则的条约。
公元911年
罗斯军队再次远征君士坦丁堡。
公元912——945年
伊戈尔在位。
公元941年
伊戈尔第一次远征拜占庭,被“希腊火”打败。
公元944年
伊戈尔第二次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接受新的商约。两国还签订了反对共同敌人的军事同盟。
公元945——969年
伊戈尔的妻子奥丽加在位。
公元957年左右
女大公奥丽加出访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
公元965——972年
斯维雅托斯拉夫在位。
公元980——1015年
弗拉基米尔在位。
公元988年
弗拉基米尔通过同拜占庭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结婚,加入希腊正教派的基督教,并把基督教定为罗斯的国教。
1015——1019年
斯维雅托波尔克在位。
1019——1054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在位。
1037——1041年
兴建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是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东正教建筑的精品。
1045——1050年
兴建诺夫哥罗德的索菲亚大教堂。
1051年
“智者”雅罗斯拉夫任命《教条和神恩讲话》的作者伊拉里翁为基辅的都主教。这是担任都主教一职的第一位俄罗斯人。
1113——1125年
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在位。
1147年
编年史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
1240年
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攻占基辅。
1243年
拔都建立金帐汗国,定都萨莱(现在的阿斯特拉罕)。
1345——1341年
伊凡•卡里达为莫斯科王公
1328年
伊凡•卡里达获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称号。
1380年9月
罗斯军队与马麦的蒙古军队在库里科沃旷野会战,大败鞑靼人。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伊凡诺维奇因领导这次会战功绩卓着,获得了“顿斯科伊”的尊号,意为顿河王。
1382年
在罗斯第一次提到火器。
1389——1425年
瓦西里一世在位。
1425——1462年
失明大公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在位。
1462——1505年
伊凡三世在位。
1478年
诺夫哥罗德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0年
俄国人民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1485年
特维尔并入莫斯科公国。
1489年
维亚特卡合并于莫斯科公国。
1497年
伊凡三世颁布全国统一的法典,第一次用法律形式限制农民的出走权。
15001503年
伊凡三世发动对立陶宛的战争,将杰斯纳河和奥卡河之间的地区并入莫斯科公国。
1505——1533年
瓦西里三世在位。
1510年
莫斯科兼并普斯科夫。
1514年
从立陶宛手中夺取斯摩棱斯克。
1521年
兼并梁赞公国。
1533——1584年
伊凡四世在位。
1547年1月19日
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549年
召开了统治阶级各等级的“协商会议”。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俄国等级君主制的确立。
1550年
颁布伊凡四世法典。
1551年1月5月
召开了宗教界代表和世俗封建主代表参加的“百章会议”,讨论了教会改革和国家改革等问题,通过了1550年的法典。
1551年夏
楚瓦什并入莫斯科。
1552年
莫斯科征服喀山汗国。
1555——1560年
兴建瓦西里•勃拉任内大教堂。
1556年
莫斯科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
1558——1583年
立沃尼亚战争。
1565——1572年
实行沙皇特辖制。
1581年
颁布“禁年”法令,暂时取消农民在尤里耶夫节离开主人的权利。
俄国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侵入西伯利亚,击败失必儿汗国。
1584——1598年
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位。
1589年
在俄国建立独立的牧首区,大主教约夫当选为俄国东正教会的第一任牧首,俄国东正教会彻底摆脱了对君士坦丁堡的依附。
1598年1月6日
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终结。
1598——1605年
鲍里斯•戈都诺夫在位。
1601——1603年
俄国发生大灾荒,有近三分之一的人饿死。
1605——1606年
伪季米特里一世为沙皇。
1606——1610年
瓦西里•叔伊斯基在位。
1606——1607年
伊凡•鲍洛特尼科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1610——1613年
以姆斯季斯拉夫斯基为首的“七波雅尔执政”时期。
1611年1——3月
普罗科比•梁普诺夫领导的第一民军建立。
1611年9——10月
商人米宁和帕扎尔斯基公爵领导的第二民军建立。
1612年10月
民军将波兰武装干涉者驱逐出莫斯科。
1613年
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推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从此开始。
1613——1645年
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位。
1617年
俄国同瑞典签订《斯托尔鲍沃永久和约》。
1618年
同波兰签订了为期14年的德乌林诺协定。
1628年
兴建克拉斯诺雅尔斯克。
1632——1634年
俄国同波兰争夺斯摩棱斯克的战争。
1643——1646年
瓦•波雅尔科夫率军侵入中国黑龙江地区。
1645——1676年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在位。
1647年
鄂霍次克市奠基。
1649年
由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主持召开的缙绅会议通过《会议法典》,取消了农民的一切出走权,赋予农奴主对逃亡农奴有永久的追捕权,确立了农奴在土地、人身和司法上对地主农奴主的依附关系。这标志着农奴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后形成。
1654——1667年
俄波争夺乌克兰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双方于1667年签订了《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把乌克兰划分为两个部分:第聂伯河左岸(即东乌克兰)归俄国,第聂伯河右岸(即西乌克兰)归波兰。第聂伯河右岸的基辅及其附近地区由俄军占领两年,但实际上被俄国永远占有。俄国收复了斯摩棱斯克、契尔尼哥夫、谢维尔斯克和斯塔罗杜勃等地。
1655年
尼康进行教会改革。
1656——1658年
俄瑞战争。
1661年
伊尔库斯克奠基。
1667——1671年
斯捷潘•拉辛领导农民起义。
1676——1682年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位。
1682年
纳里什金家族和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间的争权斗争。莫斯科的射击军叛乱。
16821696年
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同时被宣布为沙皇,索菲娅摄政。
1682——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86年
彼得一世建立“少年兵团”。
1686年
俄波缔结“永久和约”。
1687年
由着名诗人西梅昂•波洛茨基倡议,建立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这是莫斯科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学校。
1687和1689年
戈利津公爵两次远征克里木,均以失败而告终。
1689年
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5和1696年
彼得一世两次远征亚速夫,最后夺取了亚速夫,获得了亚速海的出海口。
16961725年
彼得一世在位。
16971698年
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698年
莫斯科发生射击军叛乱。
1700年
采用新的立法儒略历。
1700——1721年
俄国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
1703年
在莫斯科出版了《新闻报》,这是俄国第一份正式印刷的报纸。
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
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18——1721年
废除衙门代之以新的中央机关,委员会。
1719年
将全国划分为50个州。
1721年
俄瑞签订《尼什塔特和约》,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波罗的海及其沿岸地区归属俄国。从此俄国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户,由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了一个濒海的强国。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彼得一世接受了皇帝的封号,俄国沙皇从此开始称皇帝。
设立东正教事务管理局(正教院),结束了教会和世俗政权之间的权力之争,使教会权力从属于世俗政权。
开始修建叶卡捷林堡要塞。
1722年
颁布“官秩表”,把全部文武官员分为14级,破除了门第观念,论功取仕。
1725年
俄国科学院成立,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它不但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且还是一个教学机构,附设了大学和中学。
1725——1727年
叶卡捷林娜一世在位。
1725——1730年
白令的第一勘察加探险。
1727——1730年
彼得一世的孙子彼得二世在位。
1730——1740
伊凡五世的女儿安娜•伊凡诺夫娜在位。
1733——1743年
白令第二次勘察加探险,最终证实了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存在着海峡。
1735——1739年
俄土战争。
1740年
安娜病死,其侄女的刚生下三个月的婴儿伊凡•安东诺维奇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称伊凡六世。
1741——1761年
彼得一世的女儿叶丽萨维塔•彼得罗夫娜在位。
1755年
罗蒙诺索夫创办俄国的第一所大学莫斯科大学。该校当时设哲学、法律和医学三个系。
1756——1763年
俄国参加七年战争。
1761——1762年
彼得三世在位。
1762——1796年
叶卡捷林娜二世在位。
1764年
废除修道院和教会土地所有制,将其农民划归经济院管理,此类农民称“经济农”。
1767年
召开新法典编纂委员会会议。
1771年
俄国军队占领了整个克里木半岛。
1772年
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俄国占领了西德维纳河、德鲁奇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白俄罗斯地区(里夫兰省、波洛茨克省的北部、维贴布斯克省、姆什切斯拉夫省和明斯克省的东南部)和拉脱维亚的一部分,共92000平方公里。
17731775年
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
1779年
黑海舰队建立。
1783年
沙皇政府宣布克里木汗国合并于俄国。
1784年
谢里霍夫在阿拉斯加建起了俄国的第一批居民点,宣布这些地方归俄国所有。
1793年
俄国和普鲁士第二次瓜分波兰。俄国得到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立陶宛的一部分和西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共25万平方公里。
1795年
俄普奥第三次瓜分波兰。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
17961801年
保罗一世在位。
1799年
俄美公司成立。
1801年
宣布把从1783年开始受俄国保护的格鲁吉亚并入俄国。
18011825年
亚历山大一世在位。
1803年
颁布《自由农民法令》,允许地主自由解放农奴,但农奴必需缴付巨额赎金。
1804年
政府允许大学自治。校长、院长可由教授会议推选,教授会议世大学的主管机关。
1809年
斯佩兰斯基拟订了一个庞大的国家改革计划,主张采纳君主立宪的外壳在俄国实行特殊的议会制度国家杜马。
1810年
成立具有咨询性质的国务会议。
1811年
创办了皇村高等专科学校,专门培养国家高级官员。
1812年
反对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
1815年
俄普奥三国缔结神圣同盟。
华沙大公国并入俄国。
1819年
彼得堡大学建立。
18251855年
尼古拉一世在位。
1825年12月14日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6年
在1812年建立的“皇帝陛下办公厅”下设第三厅,掌管高级警察事务,其执行机关是宪兵团。
1832年
国民教育大臣乌瓦洛夫提出“东正教、专制制度、国民性”三位一体的官方国民性理论。
1834年
基辅大学建立。
18341859年
达格斯坦和车臣沙米尔领导的山民起义。
1835年
颁布了第一个工厂法。
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取消了大学自治。
1836年
《现代人》杂志创刊。
1837年
俄国的第一条客运铁路(彼得堡到皇村)通车。
18371841年
基谢廖夫对国有农民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18391843年
财政大臣康克林进行财政和货币改革,以银卢布作为货币流通的基础。
1839年
阿•斯•霍米亚科夫的《论新与旧》一文发表。从此开始了俄国思想史上的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争论。
1848年
沙皇尼古拉一世发表宣言,号召扑灭欧洲革命。
1849年
尼古拉一世派大军镇压匈牙利革命。
1851年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通车。
18531856年
克里木战争。
18551881年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
1856年
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大赦流放的十二月党人。
1857年
赫尔岑和奥格廖夫的《钟声》杂志创刊于伦敦。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1859年
俄国军队占领了车臣和纳戈尔诺达格斯坦,沙米尔被俘。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
国家银行建立。
1861年2月19日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21874年
米留金的军事改革。
1863年
废除酒类专卖,征收消费税。废除体罚。
1863年6月
颁布了新的大学条例,恢复大学自治。
1864年
进行地方自治改革,设立地方自治局;
进行司法改革,实行陪审员制度;
进行中等教育改革,允许社会团体和私人创办小学,在中学实行各个等级和信仰平等的原则。
18641885年
征服中亚细亚。
1865年
通过了《临时出版章程》,放松了书报检查,规定在出版前不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但只限于彼得堡和莫斯科。
1867年
沙皇政府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卖给美国。俄美公司关闭。
1870年4月22日(新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诞生于辛比尔斯克。
1870年
进行城市改革,在俄国城市中建立无等级的城市自治机关城市杜马。
1870年10月
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通知《巴黎条约》的签字国,表示要放弃限制它在黑海主权的相关条款。
1871年3月
《巴黎条约》的参加国签订了所谓的《伦敦公约》,俄国重新获得在黑海的权利。
1872年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俄译本出版。
1873年
“三皇同盟”形成。
1874年
民粹派发起“到民间去”运动。
1875年
“南俄工人协会”在敖德萨成立。
1876年
民粹派秘密组织“土地和自由”社建立。
18771878年
俄土战争。
1878年
“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在彼得堡创立。
1879年8月
“土地和自由”社分裂为民意党和黑分社。
1880年2月
洛里斯梅利柯夫领导的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员会成立。
1880年8月
撤销维护国家秩序和社会安全的最高治安委员会和第三厅,其职权转归由洛里斯梅利柯夫领导的内务部。
1881年3月1日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
18811894年
亚历山大三世在位。
1881年5月
亚历山大三世发布了《专制制度不可动摇》的宣言。
1881年8月
颁布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条例》。
18821886年
通过了一系列工厂法。
1882年
成立农民土地银行。
颁布了限制使用童工的法律。
成立工厂检查机关,监督工厂法的执行情况。
废除了欧俄部分的人头税(从1899年起,西伯利亚的人头税也废除了)。
颁布了新的《临时出版条例》,加强了出版审查。
1883年
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84年
新的大学条例,取消了大学自治,把大学置于当局和督学的严密监视之下。
1885年
莫罗佐夫工厂工人罢工。
成立贵族土地银行。
颁布禁止工业企业中的妇女和未成年人夜间工作的法令。
1886年
颁布限制农民分家的法令。
颁布农业雇工条例。
18891892年
米•伊•勃鲁斯涅夫领导的社会民主主义组织在彼得堡活动。
1890年6月
颁布新的地方自治机构条例。
1891年
开始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黑土地带的20个省发生饥荒。
1893年
颁布限制农民村社土地重分的法律。
1894年
实行酒类专卖。
18941917年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位。
1895年
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1897年
第一次全俄人口普查。
谢•尤•维特进行货币改革,实行金本位制。
18971901年
修建中东铁路。
1898年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在明斯克举行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俄国迫使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祖旅大25年。
18991903年
工业危机。
1900年
《火星报》创刊。
19011902年
社会革命党成立。
1902年
自由派的《解放》杂志创刊。
1902年6月
莫斯科地方自治局代表会议,通过了温和的自由主义改革纲领。
1903年
南俄工人总罢工。
1903年78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布鲁塞尔、伦敦召开。在代表大会上党分裂为`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两派。
1903年8月
谢•尤•维特辞去财政大臣之职,被任命为大臣委员会主席。
19041905年
俄日战争。
1904年1月
俄国自由派组织“解放联盟”成立。
1905年1月3日
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大罢工。
1905年1月9日
“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
1905年10月1218日
俄国最大的自由派政党立宪民主党成立大会。
1905年10月17日
尼古拉二世颁布《整顿国家秩序宣言》即《十月十七日宣言》,赐予公民自由,赋予国家杜马以立法职能。俄国开始向立宪君主制过渡。
1905年10月19日
成立了以维特为首的大臣会议。
1905年10月
极右翼政党俄国人民联盟成立。
1905年11月
颁布了缩减农民赎金的诏书。
1905年11月10日
右翼自由派政党“十月十七日联盟”(也称“十月党”)成立。
1906年2月20日
将国务会议改组成与国家杜马并列的上院。
1906年4月16日
维特辞职,任命戈列梅金为大臣会议主席。
1906年4月23日
颁布了新版的《俄罗斯帝国国家根本法》,规定了沙皇、国家杜马和国务会议的权限,沙皇的权力开始受到法律的限制。
1906年4月27日
第一届国家杜马开幕。
1906年7月8日
戈列梅金辞职,内务大臣斯托雷平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
1906年7月9日
第一届国家杜马被解散。
1906年7月10日
182名国家杜马代表在芬兰的维堡发表了《维堡宣言》,号召居民不纳税,不服兵役。
1906年8月12日
刺杀斯托雷平未遂。
1906年8月19日
成立战地军事法庭。
1906年11月9日
沙皇政府颁布法令,允许农民带着份地推出村社。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从此开始。
1907年2月20日
第二届国家杜马开幕。
1907年6月3日
解散第二届国家杜马,颁布新的选举法。
1907年11月1日1912年6月9日
第三届国家杜马。
1909年
萨拉托夫大学建立。
1910年6月14日
国家杜马通过了斯托雷平的农业改革方案。
1911年9月1日
斯托雷平在基辅遇刺,后因抢救无效于9月5日去世。
1911年9月11日
任命科科夫策夫为大臣会议主席。
1912年1月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在布拉格召开,取消派被开除出党。
1912年4月
勒拿惨案。
1912年11月5日
第四届国家杜马开幕。
1913年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1914年1月30日
科科夫策夫辞职,戈列梅金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
1914年
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
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6年1月20日
戈列梅金辞职,施蒂梅尔被任命为大臣会议主席。
1916年11月10日
施蒂梅尔辞职,特列波夫任大臣会议主席。
1916年12月27日
特列波夫辞职,戈利岑任大臣会议主席。
1917年2月23日
彼得格勒女工举行示威游行。
1917年2月25日
彼得格勒总罢工。
1917年2月27日
“进步联盟”的成员组成了由罗将科领导的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
社会主义政党的代表组成了由孟什维克杜马党团领袖齐赫择领导的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苏维埃。
1917年3月2日
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组成了以Г•Е•李沃夫公爵为首的临时政府。
尼古拉二世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
1917年3月3日
米哈伊尔宣布放弃皇位。
1917年3月8日
沙皇全家被逮捕。
1918年7月16日
在叶卡捷林堡处决了尼古拉二世全家。
当代史:
http://www.vechina.com/html/article/200712/16604.shtml
B. 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伟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C.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1861年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事件,正式确立俄罗斯从封建主义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事件。
D. 1917年俄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917年,对于俄国人民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也是欢欣鼓舞的一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国家,震撼了世界。在推翻沙皇统治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E. 俄罗斯历史年表(请详细准确)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演变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6世纪,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俄罗斯的欧洲部分等地区迁徙。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1237年蒙古军队入侵,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俄罗斯1000多年的历史上,除了240年的鞑靼统治以外,只有两个王朝。第一个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于公元9世纪。上述基辅罗斯时期,就是留利克王朝开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儿子费多尔去世后,留利克王朝绝嗣,统治俄国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从此覆灭。
罗曼诺夫王朝
1605年,戈杜诺夫突然死亡,俄罗斯天下大乱,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1613年贵族们推举伊凡四世的亲戚、16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为新沙皇,建立了罗曼诺夫王朝。这个王朝经历了18个沙皇的统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发生的俄国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罗斯帝国
彼得大帝17世纪时,欧洲许多国家发展迅速,而俄国农奴制度还在盛行。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团赴西欧考察,自己也化名随团出访,回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罗斯的实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罗斯为帝国。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领土空前膨胀,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期”。
俄国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和支持列宁、里昂·托洛茨基的共产党的两面攻击,政府对两种反对势力均采取严厉镇压政策。该政府统治期间行政腐败,经济崩溃,仍参加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不得人心,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走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为反苏维埃武装叛乱的领袖。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
苏联时期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之后的半年,一方面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另一方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与德国妥协。保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发动联合武装干涉,并且支持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白卫军发动武装叛乱。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英勇的在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胜利。为了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社会主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于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8~1937年,苏联先后胜利的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苏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人民的生活大大提高,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成绩辉煌。1941年6月22日至1945年5月8日是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苏联人民打败了凶残的法西斯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侵略,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苏联的历届领导人还有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卡年科、戈尔巴乔夫等。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实施改革。主要针对斯大林时代存在的弊端进行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一些改革。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且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科学周密的计划。六十年代之后,改革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勃列日涅夫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继续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达到顶峰,苏联与美国差距缩小,苏联在全球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是70年代中期之后改革停滞,经济发展逐步减缓,苏联在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矛盾逐步积累,为日后苏联的剧变和解体埋下了隐患。安德罗波夫虽然想挽救苏联但是执政时间太短就去世。契尔年科无所作为而终。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处于停滞的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是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社会经济陷入全面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后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方面,由于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地位,削弱党的领导,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滥,否定苏共历史强调“民主化”“公开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乱、国家权力的软弱分散。80年代末苏联改革全面失败。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之后,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共解散国家性质改变,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剧;1991年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战后美苏争霸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说明这一阶段的争霸中,美国占据优势,处于上风。③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了高潮。八十年代苏联经济停滞国力不支,美国也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两强的发展均受到影响,因此双方缓和⑤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苏联的骄傲:1957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的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加加林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人。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1977年苏联的国民经济实力占到美国的70%,国民生产总值占美国的58%,人均收入为美国的40%。从战后到1989年苏联一直是世界经济第二强国。
后苏联时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受了西方国家的制度。叶利钦总统推行西方的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私有化。“经济寡头”们迅速形成并控制了国家经济,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1998年俄罗斯的GDP仅为2520亿美元,仅为1988年苏联gdp的8%。俄罗斯加强了与西方的合作,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不断推行“北约”东扩,压迫俄罗斯的战略空间。2000年普京担任总统后,“经济寡头”们遭到严厉打击,国际石油价格的飙升给俄罗斯这一能源出口大国带来巨大利益。俄罗斯在普京的领导下,经济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军事投入大幅增加,对西方国家更加强硬。俄罗斯开始重振雄风。
F. 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是1861年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俄国1861年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社会改革。十九世纪中叶,俄国还顽固保存着野蛮落后的的农奴制。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的摧残,他们整天无偿的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大量劳动力被束缚在庄园里,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必需劳动力由此缺乏来源。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也因此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
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民主革命依然是俄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历史革命。
G.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件有哪些
1917年: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1918年:实行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 年3月,共产国际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1921年3月,苏维埃政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联成立。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召开。
1927 12月,联共(布)“十五大”召开,确立了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929年,一个规模宏大的拖拉机厂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动工了。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5 年,苏联开始肃反运动。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6年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