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

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

发布时间:2022-05-07 18:32:40

1. 1991年苏联解体的时候拥有多少党员

近2000万党员。

苏联共产党在拥有35万多名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执掌了全国政权;在拥有554万多名党员的时候,领导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的时候,却丧失了执政地位,亡党亡国。

(1)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苏联解体的原因:

1991年,人类历史上发生了这样一件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苏联,这个有着2240多万平方公里的横跨欧亚两洲庞大疆域的大国、强国,在没有外敌入侵和特大自然变故的情况下,顷刻之间解体覆亡。

震惊之余,世界各国及政党、相关国际组织、各类学术团体乃至不少个体,都在纷纷思考苏联解体这一前所未见的巨大谜团,力图借鉴这份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一定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有多种原因,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一是外因,即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和平演变”和对其军事威胁与争霸。二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和弊端。三是自赫鲁晓夫始对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脱离、背离乃至戈尔巴乔夫的最终背叛。

2. 苏联共产党人数

2,000万苏共党员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

3. 俄罗斯现在还有共产党吗普京是什么党 派

俄罗斯现在有共产党,称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20日。普京的党派是统一俄罗斯党,目前是俄罗斯第一大党,成立于2001年12月1日。

4. 俄罗斯现在到底有多少政党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高度集中、不平衡的社会关系向新型多元化社会组织结构转变。各种力量、各种运动群雄并起,相生相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新型社会关系,使得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结构非常脆弱。俄罗斯一度出现了上千个政治组织,各类“运动”、“协会”、“阵线”、“联盟”和政党遍地开花,多如牛毛。1993年叶利钦下令炮打白宫、解散议会后,俄罗斯以街头对抗为主的政党活动方式转入以议会斗争为主,并将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以宪法的形式予以合理化。宪法规定“承认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每个人都享有结社的自由,社会团体的活动自由受到保障”,“社会团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此后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中,“议会斗争”成为政党角逐政权的主要手段,俄罗斯的政党政治已逐步走上正轨。

此消彼长的俄罗斯政党结构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俄罗斯始终存在左、中、右三大派政治力量,每一派都有为数众多的政党和组织。在普京第一任期内,俄罗斯左、中、右三派并存的政党格局虽已形成,但各派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派政党逐渐壮大,左派政党力量受到削弱,右翼政党力量下降,主体框架始终是政权党和反对派俄共的对峙。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俄罗斯最大的左翼反对党。俄共成立于1991年6月,“8.19"事件后被禁止活动,1993年2月重建并恢复活动。俄共代表劳动人民阶层的利益,苏东剧变后成为原苏联、东欧地区组织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共产党。俄共以推翻现存社会制度,重建苏维埃型人民政权,最终实现革新的社会主义为目标,俄共以“爱国”、“强国”等口号孤立了主张西化的自由派,赢得了广大选民的支持。在1993年12月第一届杜马选举中获12.4%的选票,成为第二大党,1995年12月第二届杜马选举中获22.3%的选票,成为第一大党,1999年第三届杜马选举中,获24.2%的选票,成为杜马第一大党团。随着俄罗斯政治局势的稳定、总统权力的加强及其对国家杜马的改组,俄共选民支持率下降。2001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成立后,俄共退居杜马第二大党,2002年4月,俄共被剥夺了在杜马中曾经拥有的若干委员会的领导职务。在2003年12月举行的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俄共的得票率以及获得的杜马席位,几乎降到1993年重建之初的水平,议席只占9%,成为杜马中的少数派。与此同时,俄共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谢列兹尼奥夫被开除出俄共后,以俄罗斯运动为基础,建立了俄罗斯复兴党,拉走了俄共党内具有社会民主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党员。2003年,俄共又与原先的盟友,经济学家谢尔盖·格拉济耶夫发生分歧,格拉济耶夫联合一些政党建立了“祖国”竞选联盟,与俄共分道扬镳。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的党内反对派公开与党中央分庭抗礼,自行召开所谓“中央全会”和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于是出现今年7月1日在莫斯科召开俄共中央的两个全会,3日又举行两个代表大会的场面,并分别产生了两个中央和两个党的领导人——久加诺夫和吉洪诺夫,俄共陷入成立十年多来前所未有的危机。

统一俄罗斯党是支持普京总统的中派政党。其前身是1999年第三届杜马选举前夕成立的“团结”竞选联盟。选举中取得成功,获得23.32%的选票,成为杜马第二大党。2000年2月27日“团结”联盟改组为社会政治运动。同年5月又改组为“团结党”,2001年7月,该党与“祖国”运动联合组成“团结—祖国”联盟,同年决定吸收“全俄罗斯”运动加入联盟。并于12月1日正式成立全俄罗斯“团结与祖国”党又称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鞑靼共和国总统沙伊米耶夫、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共同当选为最高委员会主席。该党在杜马中的议员人数超过了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中派力量也超过全部议员的半数,形成稳定多数,使普京施政得心应手。自2002年10月起,俄内务部长格雷兹洛夫出任最高委员会主席。该党宣称是总统的支持者和总统政策的执行者,“其宗旨是使俄罗斯联邦公民通过形成和表达他们的政治意愿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选举和全民公决,以及表达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公民的利益”。 该党还宣称奉行“自由、法律、公正和和睦”的共同价值观,以此将全俄“团结和祖国”——统一俄罗斯党的全体党员联系在一起。

右翼自由主义政党是俄罗斯政治结构中的右派力量,主要有“亚博卢”联盟、“右翼力量联盟”和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亚博卢”联盟成立于1993年10月,在1993年、1995年、1999年杜马选举中分别获得7.86%、6.8%、5.93%的选票。在去年第四届国家杜马选举中被挡在议会大门之外,党的领袖亚夫林斯基因而引咎辞职,今年7月3日重新被推举为党的领导人。该党代表中产阶层的利益,主张在市场经济轨道上进行改革。右翼力量联盟也是一个右翼自由主义政党,成立于1999年8月,由涅姆佐夫、丘拜斯等人领导。在第三届杜马选举中,该联盟获8.52%的选票。2001年5月27日,“右翼力量”联盟召开代表大会,决定解散联盟内部的各派组织,成立新的“右翼力量联盟党”简称“右翼党”,涅姆佐夫任该党领导人。虽然新的“右翼党”重新改组,但因其内部不统一,派系斗争异常激烈,涅姆佐夫—基里延科派与盖达尔派之间的矛盾尤其尖锐。在去年国家杜马大选中败选出局,从此一蹶不振。日里诺夫斯基领导的自由民主党也是一个右翼民族民主义政党,成立于1989年12月13日,该党主张俄罗斯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致力于恢复俄罗斯昔日的超级大国地位。由于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曾得到部分选民的支持,在第一届杜马选举中获22.19%选票,一度成为国家杜马第一大党,在之后的两届杜马选举中,分别获11.18%、5.98%的选票。但近年来,该党力量剧减,影响日益缩小。

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分化演变,俄罗斯左、中、右三种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其结果是中派力量上升,左、右力量削弱,俄政党初步呈现出多党并存、一党主宰政坛、反对党继续分化组合的格局。

5. 俄罗斯现在还有共产党吗普京是什么党派

截止2019年1月,俄罗斯还有共产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普京属于统一俄罗斯党。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1991年“8.19”事件后,俄共被当局禁止活动。1993年2月,俄共举行重建大会,并选举久加诺夫为党的最高领导人。2000年12月,俄共召开七大。

2008年5月,普京卸任总统后正式成为统一俄罗斯党主席。2011年11月27日,“统一俄罗斯”党举行代表大会,普京作为统俄党候选人参加2012年俄联邦总统大选的提名获得全票通过。

(5)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2006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第七次代表大会通过纲领《我们选择的俄罗斯》,归纳并声明了普京思想为该党的指导思想。这一声明中的主要战略均与普京的政策一致,且与普京的“国情咨文”内容基本思想相同。

2011年9月2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选举。梅德韦杰夫同时接受普京在大会上的提议,将领衔统一俄罗斯党竞选名单,带领该党参加将于2011年12月4日举行的新一届国家杜马(下议院)选举。

6. 苏共解散后,俄罗斯还有没有共产党了

苏共解散后,俄罗斯和独联体都有共产党。
1990年6月俄罗斯共产党(简称‘俄共‘)成立 。它是苏联共产党 “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93年2月.俄共举行重建大会,选举根纳季·久加诺夫为党的最高领导 人。1993年3月.俄共在司法部重新注 册.注册党员人数为50万。目前俄共仍是俄罗斯三大大政党之一。

7. 全世界有哪些国家有共产党

1.中华人民共和国 执政党:中国共产党

2.北越(1945-1975)执政党:印度支那共产党

3.越南(1975-至今)执政党:越南劳动党

4.古巴 执政党:古巴革命统一组织

5.老挝 执政党:老挝人民革命党

(7)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目前世界上还不存在完整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国家,通常是以建设共产主义国家为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独有的称法。因此通常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而非共产主义国家。不过在社会主义理论中,对这一时期国家社会形态的定义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故而,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前一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标志是实行公有制,但不一定只有公有制。

理论上由一个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真正意义上的共产党执政,而且往往是采用一党制,且被一些共产主义者认为并非西方所称的“一党制”。另外,有“社会主义”字样的国家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社会主义”字样的国家不一定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资料:网络:共产主义国家

8. 1988年苏联时期,加盟共和国俄境内俄罗斯共产党组织有900万党员,1994年俄共仅有50万党员,怎么相差这么大

在苏联的政治体制中,国家结构的联邦制服从于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这是维系苏联得以稳固运行的根本。苏联共产党规定,下级机关“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党员“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于是党的权力逐步向上一级机关集中,全党的领导权最终集中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但是,戈尔巴乔夫后期,苏共中央自愿打破了党内的高层权力结构,要求共产党不再管理国家机关,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失去了管理党和国家的权力。在苏共中央丧失领导权后,加盟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却不再有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义务,这就注定了苏联解体这样一个结局。
一、苏联共产党高层权力结构的形成
1917年7月以前,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权力机关比较简单。按党章规定,代表大会是最高机关。代表大会选举(任命)中央委员会、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和党的总委员会(存在于1905年以前)。中央委员会在两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行使代表大会的权力,是事实上的党的领导机关。党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具有“思想上领导党”的职能,党的总委员会有监察机关的职能。
191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后,党的高层权力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书记处和政治局相继出现。据载,中央书记处于1917年8月开始出现,它由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等5人负责,称之为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1917年10月,中央委员会开会讨论起义问题,成立了由列宁、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托洛茨基、斯大林等7人组成的政治局。政治局成立后即拥有重大权力,书记处则仍是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到列宁逝世前,党的许多重大决策都由政治局做出,书记处经常任免党和国家的重要干部,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权力大大增强。1919年12月,俄国共产党(布)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一次把政治局、组织局、书记处的名字写进党章,规定了各自的职能。当时,列宁拥有很高威望,又兼任政治局委员和政府首脑,在其领导下,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拥有领导全党的实权,书记处的权力开始逐步扩大,但书记处和总书记仍然要接受政治局的领导。
直至斯大林逝世,苏共基本上完整地延续了这种高层权力结构。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相继出任苏共领导人期间,苏共的高层权力结构也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书记处的职权略有下降,政治局(主席团)的职权略有提升。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戈尔巴乔夫全面进行政治改革之前。
二、苏联共产党高层权力结构的一般特征
按苏共党章规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关,在两次代表大会之间,中央委员会是党的领导机关。在两次中央全会召开期间,政治局是领导中央委员会工作的机关。书记处“领导日常工作,主要是检查党的决议的执行情况和选拔干部”。因此,从理论上讲,苏共的高层权力结构应该是:代表大会掌握着党的最高领导权,中央委员会接受代表大会的领导,政治局和书记处受中央委员会的领导。
在实践中,苏共的这些权力机关恰恰呈现出相反的领导次序。在苏共历史上,由于长期没有召开代表大会,使得代表大会甚至无法从形式上领导全党。后来,代表大会每隔4~5年召开一次,但代表大会的会期、议程、决议、中央委员人选等都由中央委员会确定,实际上是由政治局和书记处酝酿决定。因此,代表大会的召开,经常是例行公事地通过政治局和书记处的决定而已。由于中央委员会也不是常设机关,在中央全会闭会期间,党的重大事务都由政治局处理。而且,政治局也不进行日常办公,因此书记处就经常代行政治局的许多职权。在政治局和书记处之间,如果多数政治局委员否决书记处的决定,书记处只能服从政治局。所以,事实上,苏共的实际领导权掌握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手中。
苏共的这种高层权力结构是由其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决定的。在实践中,民主集中制就是:党的各级机关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下级机关“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党员“绝对服从”上级机关的决议。这样,苏共党内的权力就逐步向上一级机关集中。因此,在民主集中制的作用下,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拥有领导全党的实际权力。斯大林曾明确说出这一事实。他说:“政治局是拥有全权的机关”,是“党的最高机关”。
显然,苏共的权力结构是中央集权式的。不过,这也是一种管理党的正常手段。这种体制能凝聚全党力量,能高效地进行经济建设动员和备战动员。在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征程上,建立有限的中央集权,确立规范的政治秩序,较之西方民主政治更有助于国家的发展。
三、固守苏共高层权力结构是维系苏联稳固运行的根本
在实行一党制的情况下,宪法规定共产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就是给予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领导全国的法定权力。国家的各级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都必须接受相应的苏共组织的领导,最终是接受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
在法律上,苏联宪法赋予共产党领导全国的权力。苏联宪法规定:“第六条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是苏联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认可苏共具有高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苏维埃的地位和权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党“管理国家”、“通过苏维埃而管理国家”。虽然最高苏维埃是苏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它也必须接受苏共中央的领导。
在实践中,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不但能够领导全党,而且能够通过各级苏维埃和政府领导全联盟。最高苏维埃名义上拥有立法权、监督权和干部任免权,但苏维埃在履行这些职权时必须接受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领导。最高苏维埃审议的法律、法规,一般都是党内已经讨论成熟的决定。最高苏维埃审议法案的行为,其实是将党的决定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正如斯大林所说,共产党的口号“具有法律效力,应当立即予以执行”,党“并不是直接实现这种专政,而是借助于工会,通过苏维埃及其支脉来实现这个专政”。至于最高苏维埃任免政府领导及公职人员的行为,实际上也是执行党的决定,因为干部人选一般都是由共产党中央酝酿产生的。中央政府是最高苏维埃政府的一部分,当然也要接受苏共中央的领导。苏共中央可以通过撤换政府干部、确认或否决政府机关的决定,高效地实现对中央政府的政治领导。
在客观效果上,苏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掌握着全党、全国的领导权,恰好是维持苏联稳固的关键。由于苏联宪法赋予各加盟共和国“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故从理论上讲苏联本身是非常松散的联盟。而且,由于加盟共和国之间既有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又有激烈的地区冲突,使联盟存在着可能解体的危机。而苏联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存在,恰好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加盟共和国的苏维埃和政府都必须服从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则又必须“绝对服从”苏共中央。于是,加盟共和国虽然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义务。在苏共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加盟共和国不能随意行使其退出苏联的权利,使松散的联盟得以成为稳固的国家。
四、全面变革苏共高层权力结构的后果是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推行民主化和公开性,用人道主义替代科学社会主义,要求变革“30~40年代形成的延续至今的斯大林体制”,锋芒直指苏共的高层权力结构。
1988年6月,苏共召开第19次代表会议,戈尔巴乔夫在开幕式上严厉批判了苏联政治体制的弊端。1990年2月,苏联开始全面拿苏共高层权力结构开刀。在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上,戈尔巴乔夫公开要求“重新认识民主集中制”,苏联由此开始革除共产党“旧有的灵魂——党的垄断权力,而实际上是少数政治局委员们的权力”。戈尔巴乔夫倡导:党的革新要求进行包罗万象的民主化;允许党员成立不受党委领导的俱乐部;认为下级党组织的决议只要“不超出党纲和党章的范围”,上级党组织无权改变。
1990年3月,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实行总统制,取消共产党法定的领导权。大会通过的《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根本法)修改补充法》规定:“苏联公民有权结成政党”,一切政党“应在宪法和苏联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这次大会对宪法作了修改。宪法序文删除了“共产党——全体人民的先锋队的领导作用增强了”一句。第6条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群众运动,通过自己被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且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这等于废除了共产党的法定领导权,苏共将与其他政治团体在同等条件下行事。在这次大会上,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总统,苏联改行总统制。苏联的权力核心从苏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转移到总统委员会。
1990年7月,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发布的《纲领性声明》,不再提党是“领导力量”和“核心”,放弃了苏共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垄断地位。该声明规定:“国家权力机关和管理机关有权做出干部任免决定,党内的干部任免权由上级机关下放给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苏共第二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不再要求下级机关“绝对服从”上级机关决议,反而规定:“各加盟共和国共产党是独立的”,如果不同意苏共中央政治局做出的决议,“加盟共和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有权不执行这一决议”。至此,苏共的高层权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权力消失殆尽。
在苏共高层权力结构被打破后,维系苏联稳定存在的命脉被剪断。过去,加盟共和国虽然也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却受“绝对服从”苏共中央的义务的限制。而在苏共中央失去领导权后,加盟共和国依然有退出联盟的权利,却不再有服从中央的义务了。既然没有了约束,各加盟共和国退出联盟就成为必然,这也注定了苏联解体的命运。在“8·19”事件中,几位“老近卫军式”的人物发起了拯救党和国家的“宫廷政变”,但他们孤立无助。失去中央领导权的苏共中央无力号召党员和群众,孱弱的反抗加速了党和国家的死亡。

9. 俄罗斯现在有多少政党啊

截至目前,在俄罗斯登记在册的政党数量大概在70个左右。主要政党有:统一俄罗斯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俄罗斯民主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俄罗斯和平统一党、俄罗斯宪法党等。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成立于1990年6月,当时是苏联共❤产❤党的一部分。1991年“8❤19”事件后,俄❤共被当❤局禁❤止活动。1993年,俄❤共被允许恢复活动并准许参加杜马选举。俄❤共主张在政治上要求恢复国内和平和法律,把国家纳入文明发展的轨道。

重建之后俄❤共支持率稳定上升,1993年杜马选举获65席,成为俄罗斯第三大党;在1995年12月的国家杜马选举中,占据157个席位,居于第一位;1999年杜马选举仍获112席,维持了第一大党的地位,但在2003年12月7日杜马选举中支持率大跌,得票率仅为12.6%,在杜马的450席里只得51席。截至2006年,俄❤共拥有党员18.4万,基层支部1.47万个。

2007年12月,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举行第五届选举,俄❤共以11.58%的得票率进入杜马,并获得57个席位,仍为俄罗斯第二大党。

10. 俄罗斯现在还有共产党吗

截至2020年7月,俄罗斯现在还有共产党,名叫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于1990年6月20日成立。该党一般被认为是苏联共产党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继承者。该党的意识形态是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

俄共的战略目标是,通过议会斗争和宪法手段获得政权。在经济、社会政策上反对强行私有化,赞成不同形式所有制的最佳结合。

(10)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发展历史

1993年2月14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第二次特别代表大会召开,宣布重建俄罗斯共产党组织,定名为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并选举出生于莫斯科西南奥廖尔州农村的久加诺夫为党的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又请出前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有苏共“教父”之称的雅科夫列夫协助他负责党的相关业务。

随后在1996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上,俄共候选人久加诺夫虽未能胜出,但还是将投票拖到了第二轮,没能让叶利钦在第一轮就取得胜利。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共产党有多少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