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870年的普法战争为何不可避免
普法矛盾由来已久,19世纪60年代两国关系恶化。法国企图阻碍德意志统一,称霸欧洲。普鲁士王国企图打败法国以便统一德意志,争霸欧洲。英国、俄国则不愿法国过分强大,国际环境有利于普鲁士王国。
1868年西班牙爆发革命,西班牙临时政府建议德意志霍亨索伦王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即西班牙王位。法国提出异议,普鲁士国王让步。1870年7月13日法国要求普鲁士国王做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普鲁士国王同意,并电告普鲁士王国首相俾斯麦。而俾斯麦蓄意挑起战争,篡改了国王电文并公之于众,使法国蒙受耻辱。西班牙王位问题成为战争导火线。
㈡ 普法战争中法国几乎亡国,为何普鲁士不乘胜追击直接吞并整个法国呢
在普法战争中,表面看起来法国军队在普鲁士军队面前很脆弱。甚至拿破仑三世也成了普鲁士的俘虏。法国似乎很软弱。但事实上,法国在普法战争之前并不软弱。从中世纪到普法战争前,法国一直是欧洲的一个重要大国,并长期占据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尽管在法国大革命后法国的实力被削弱了,但它作为大国的很快就恢复了。当时英国是盟友,俄国、意大利等国也有求于法国;在军事上,法国实行常备军制度。法国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各地作战;经济上,法国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是当时欧洲大陆第一个经济大国。法国占整个欧洲财富的18%,仅次于英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总体而言,普鲁士和法国的实力相当,但普鲁士的战争潜力明显弱于法国,后方也不稳定。如果战争持续很长时间而法国没有进攻,普鲁士将首先崩溃。因此,普鲁士没有能力彻底打败和吞并法国。当时,欧洲国家对普鲁士普遍不乐观。当时他们所做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都是为了防止普鲁士被法国打败,从而导致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主导地位。
㈢ 俄罗斯在一战中起了什么作用
作用:俄军在东线的进攻防御,再进攻吸引了整个奥匈帝国的军队和相当一部分德军,牵制了同盟国很大一部分力量,致使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使德军陷入了持久战,暴露出了同盟国国力不足的劣势,德军最后就是败到了国力上),为英法军队在西线的防御和后期的进攻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角色:协约国之一,巴尔干半岛的幕后操控者之一,一战中众多帝国主义选手的一员原因:总的来说,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1.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为了避免巴尔干半岛落入奥匈之手(俄罗斯是传统意义上的内陆国家,正因为缺少出海口,导致其相对封闭落后,所以在彼得大帝时确立了走进海洋,进入世界的国策,并为此确立了在北方获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在南方能够获得黑海出海口的具体目标,这也是之后历代俄罗斯政权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在当时,波罗的海出海口已经获得,沙俄需要稳固在南方的出海口,并且控制巴尔干可以使俄罗斯对中西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所以俄罗斯决定参战。2.法国的鼓励,俄罗斯参战绝不是其一国的事,而是与其余两国是有关系的,英国虽然与德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矛盾尖锐,但限于国力的衰退,和一贯的光荣孤立政策,并不打算与德国大打出手,这样只能是自己力量更为削弱,影响力更小,最终使他国获益(这也是英国二战前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所以英国倾向于与德国相互妥协解决问题,但必要时刻也会用武力解决问题,所以,英国对同盟国的态度是不求战,但战争来了,也会奋力一战;法国则不然,自普法战争法国战败以后,丢掉了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巨额赔款使其元气大伤,又丢了萨尔和洛林两地(此两地矿产丰富,工业也较强),但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所以想与德国一决雌雄,夺回自己所失去的,并在胜利后劫掠德国一把,使自己能进一步发展(由于普法战争的失败,使法国失去了太多的东西,加上自身经济所有制的缺陷(生产领域以小所有制为主,限制机器和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所以国家进一步发展收到了限制),为此,法国利用自己“高利贷帝国主义”的优势向俄国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资本,并向俄罗斯提供了很多武器来武装军队,俄罗斯也不傻,德国强大对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事,况且参战后,法国给自己的好处少不了3.德国对俄国的威胁,德国统一后,成为新一任欧洲大陆霸主,而且其领土也与俄罗斯接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是这样一个强国,俄罗斯当然坐不住,开战胜利后,不仅可消除威胁,还可再从德国身上得一块肉4.俄国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大国地位,自日俄战争失败后,俄国地位就发生了动摇,并且国力也削弱了很多,所以俄罗斯需要一场大战来重新确立自身地位,并获得一些利益来弥补自己的损失5.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中所谓的盟友,不过是相互承认了对方在有争议控制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可想而知,如果俄罗斯真的不管塞尔维亚,那么一旦陷入奥匈之手,俄对中东和地中海影响必然减弱,承认自己利益的是协约国,而不是同盟国,为了维持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只能开战,而且,同理可推,只要自己的集团战败,自己所得利益必然会被对手所得,因为只有盟友承认自己的利益,基于此,俄参战,英法也必会参战,俄国正是明白这点,才敢如此风风火火地开战
㈣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英国为何没有伸以援手
众所周知,英国一直奉行“大陆均势”政策——一般来说,如果欧洲大陆太强大,英国会联合其他国家压制它。欧洲大陆上的所有大国都与英国联合起来过,所有的大国也都曾和英国敌对过。
法国的强势和傲慢表现让英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一旦法国迫使俾斯麦接受法国扩张莱茵河左岸和比利时,将严重损害英国的利益。此外,法国发动的战争还不得而知。如果沙俄势力仍然是英国的主要焦点,英国需要与法国联合起来抵抗沙俄,那么英国镇压的对象可能不是看起来软弱的普鲁士,而是法国。
㈤ 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俄国为什么会中立
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中俄国会中立主要还是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因为在这两场战争之前奥地利和法国是俄罗斯在欧洲扩张的主要对手,普鲁士当时力量相对弱小,俄罗斯是为了坐收渔翁之利考虑。
㈥ 德国和法国作为俄国的支持者,为什么会在日俄大战的时候选择旁观
德国和法国想在日俄大战中从中获益。
1904年,日俄在远东地区爆发战争,这就是“日俄战争”。战争中,日本击败了沙俄,一跻身世界强国。日本击败沙俄,日本获得了美的支持。让人疑惑,在战争中,德国和法国作为俄国的支持者却没有动作,坐视俄战败。德国和法国与美英形成鲜明对比。很多人感到疑惑,德国和法国作为俄国的支持者,为什么会在日俄大战的时候选择旁观?
法让俄不满,无可奈何,俄向德求助。德不是真心帮俄,表面还是做足。德国人表示全力支持俄,怂恿俄派遣舰队教训日本。实际这是德的圈套。俄和日在远东开战,消耗俄力量,把俄注意力转向东方,减轻德的压力。德把俄的波罗的海舰队礼送出境,踏上前往远东战场。为了表示支持,德国人提供了物资,允许俄舰队在港口和殖民地补给。当然,补给要钱的,德赚了一笔。
㈦ 两个历史问题
法德阿尔萨斯和洛林之争是世界近代现代史上,欧洲大陆法德矛盾中一对十分突出的矛盾。
法德阿尔萨斯和洛林问题的由来:
阿尔萨斯和洛林在中世纪曾经是一个独立的邦国。八世纪时,法兰克王国通过对外战争,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处于自己的统治之下。843年,法兰克人路易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的领土被其三个儿子瓜分为东、中、西三部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属中部法兰克王国。870年,中部法兰克王国被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和西法兰克王国(法兰西)逐渐蚕食,而阿尔萨斯和洛林恰恰处于东、西法兰克王国交界地带。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地区没有形成一个巩固的政治实体,再加上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因而在以后的历史中,此地一直是法德两国争夺的对象。
法德阿尔萨斯和洛林争夺:
9~16世纪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主要处于东法兰克王国(德意志)的控制之下。
1552年,法国瓦罗亚王朝向东进行领土扩张,占领了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在内的德意志的大片领土。在十七世纪上半期的欧洲30年战争中,德国被法国和瑞典打败。1648年,交战双方经过长期谈判,最终签订了《威斯特里亚条约》,按各约规定,德国正式确认法国在1552年占领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在内的广大领土。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法国大败,以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向德意志帝国签订了投降条约。条约规定:法国西部边界基本上恢复到1870—1871年的状况,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德意志。
一战后,包括法国在内的协约国强迫战败国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条约规定:德国边界基本上恢复到1870—1871年的状况,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1939年德国在欧洲挑起二战。1940年5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再次被德国占领,一个月后,法国投降。1940年6月22日,为报复法国,德国将一战结束时德国向法国投降书的贡比涅森林里,强迫法国向德国在同一地点签订投降书。法德停战条约规定: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划归德国。
1945年,借英美盟军之力,法国人民收复了失地,实现了法国的光复,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回到法国的怀抱,一直到今。
俄罗斯现在是资本主义国家 。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