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为什么日本不进攻俄罗斯

为什么日本不进攻俄罗斯

发布时间:2022-05-10 18:12:48

‘壹’ 为什么日本对俄罗斯一直非常惧怕,什么原因导致的

中国和日本是近邻,他们的关系从隋朝到今天都没断过。但是历史上的中日关系时好时坏,从唐朝时,中国和日本就打过仗,元朝、明朝也是这样。不过那时国家实力强盛,日本人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但是清末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惨了,后来自30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以至于到今天我们都提防着日本的侵略矛头。



二战后,俄罗斯故意公然横行日本领海,枪杀日本渔民,逮捕日本平民,查扣日本货船。这其实是俄罗斯有意打击日本,挫伤日本国民尤其是日本年轻一代的民族自尊心。自二战后到1976年为止,苏联海军在日本领海扣押1500条日本渔船,永久性没收了800多条!打死日本渔民无数。活捉日本渔民12300余人,撞沉日本渔船数十艘。但是日本人连抗议都没敢出一声,日本政府极力保持克制,这和日本对中国的政策完全不一样。

‘贰’ 二战时,日本连美国都敢打,为何忌惮苏联

二战时期的日本已经进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连当时强大的美国都干偷袭,但是为何害怕苏联呢,那是因为那时苏联的实力是他们无法媲美的,再加上苏联的气候异常的寒冷军队适应不了。

二战的时候,日本为扩张本国的土地,派出大量的军队对别的国家的土地进行战争抢夺,试图想要完成自己的目的。这种不正义的行为,最终自然不会取得胜利,可是为了阻止日本的这种行为,许多国家都付出了是十分惨痛的代价。当时的日本已经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就连美国都不放在眼里,在二战的中后期日本派了部队去偷袭珍珠港,彻底惹恼了美国,结果等待日本的就是美军的怒火,还有两颗原子弹。这也是日本宣布投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战的时候日本疯狂到连实力较为强大的美国都敢去打却不敢去打苏联,可以看出来无论日本怎样的疯狂,在苏联绝对的实力面前,他必须保持沉默。

‘叁’ 为何日本宁愿偷袭珍珠港激怒美国,也不从西伯利亚进攻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什么日本宁愿偷袭珍珠港激怒美国,也不从西伯利亚进攻苏联?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日本的北进派战胜南进派,最终选择了和德国夹击苏联。那么,以日本的现有资源储备,尤其是石油的储备,意味着日本根本连西伯利亚都打不通,就会将存有的资源消耗殆尽。

二战太平洋战场

但是很显然,不同于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的又一次赌国运失败了,太平洋战场上,面对美国强大的国力,后继无力的日本舰队,根本不是美国的对手,最终,美国将日本的海军彻底击败。

‘肆’ 为什么二战时候日本没有进攻苏联

首先,日本没有进攻苏联是出于自身的考虑,早在1939年,苏联就和日本干过一次,在蒙古的诺门坎地区,苏联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彻底粉碎了日本的进攻。从那时起日本就觉得和苏联打是找死。
而1941年,苏联被德国入侵,日本为何还不进攻?这是因为,日本已经陷入了多线作战的困境:中国战场要对抗国民党和共产党;南亚地区还要打败印度和英国远征军;太平洋地区还要防备美国,为突袭珍珠港做准备。即使日本在中国东北驻扎着战斗力强大的关东军,但苏军在远东地区还有一支庞大的预备队,日本在等待机会。
然而,局势却并非日本人所想的那样顺利,中国宁死不屈的顽抗精神在损耗日军的精锐兵力,而南亚地区的停滞不前也让日军损失惨重,被珍珠港事件激怒的美国人发动的一系列战役挫败了日本的海上势力。日本这时候没有多余的兵力进攻苏联,于是就彻底放弃了这个意图,直到战争结束。

‘伍’ 军事:日本为什么不敢招惹俄罗斯

日本不怕俄罗斯,怕的是俄罗斯军队手里的枪杆子。毕竟,在俄罗斯有这样一句谚语:镜子不擦不明,(xiao)日本不打不行。搞明白这句话从哪里来,就能找到日本人为啥不敢招惹俄罗斯的真相。

但更深一层的原因该是,拿破仑说的好,“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况且,俄罗斯战斗民族‘精神’天下谁人不知。

‘陆’ 二战时,日本为何不对苏联发动进攻

德意日三国1940年9月缔结的军事同盟条约规定, 当缔约三国遭到“大国的攻击”,三国将“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互支援”。德苏战争开始后,日本没有履行条约所规定的义务,没有对苏宣战。所以德军入侵苏联后的第六天,里宾特洛甫即电告德驻日大使欧根·奥特,要求他利用日本人抢占领土和财富的贪欲,尽力促成日本迅速进攻苏联。而且希特勒还指示,只要日本进攻苏联,日本则可同德国签订两国“军队之间沿着横穿西伯利亚铁路的土地契约”〔17〕。1941年7 月10日,里宾特洛甫再次电告奥特,指示他“用一切办法继续要求日本尽早参加对俄国的战争……日本参战越早越好。德日两国的目标当然仍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会师。”〔18〕奥特大使虽尽一切努力说服日本早日进攻苏联,但一直没有成效。 那么,日本为什么不对苏联开战呢?主要是由于日本此时已确立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殖民大帝国的国策,决定将主要力量向南扩张。而对苏联采取“如果苏德战场的进程转变得对日本有利时,我们就将使用武力解决北方问题”;当条件不具备时,“我们将采取主动的对策,秘密地准备反苏战争的武力”〔19〕。同时, 在日苏之间缔结有为期5年的中立条约,日本还不得不暂时遵守所承担的义务。在日本内阁中对进攻苏联的“障碍很大”,当时的外相松冈是主张立即对苏战争的,但首相近卫却主张先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夺取美、英、荷在太平洋和南亚的势力范围,为消除后顾之忧,必须同苏联建立合作关系。 但是,希特勒对日本进攻苏联抱有十足的信心。1941年8月26日, 希特勒对雷德尔说:要“相信日本在兵力一旦集中以后,便将立即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日本人现在所以不动声色,我看是为了便于顺利地集结兵力和突如其来的发起进攻。”〔20〕没隔几天即8月30日, 奥特大使询问日本新任外相丰田:日本有没有参加苏德战争的可能性?丰田回答说:日本现正在准备,还需要一些时间。对于急切要求日本对苏开战的德国来说,这样的回答,实在感到失望。特别是当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挫时,德国更需要日本对苏开战,以牵制苏联远东兵力不致西调,也可把美国的注意力吸引到东方,德国则可速败苏联,亦可集中力量对付英国。 1941年10月,日本内阁改组,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希特勒认为这是日本北进的征兆。但是,东条却继承前任“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帝国国策不变〔21〕,并确定12月初为“发动武力之时机”。而且,已进行几个月的日美谈判也破裂,日本的航空母舰特遣队已启航驶向珍珠港,准备对美英开战。此时,日主动向德提出,一旦发生战争,希望德国站在日本一边,两国共渡患难。一直要求日本对苏发动战争的德国,以为时机已到,希特勒便于12月5 日向日本许诺,日参战后德将向其提供援助,并同意日提出的在不与敌单独媾和的条件下,两国签订军事互助条约的建议〔22〕。但是,日本并没有向苏联进攻,而是对美国宣战了。日本对美开战后的第三天,请求德、意对美开战。德国为换取日本从西伯利亚攻苏,于12月11日对美宣战。 德国对美宣战,除了企图换取日本进攻苏联外,还企图避免英美军队集中起来对付德国,甚至促使英美放弃大西洋的军事行动。但是,德国对美宣战,是一个错误的举措,增加了与之公开战争的敌人,英美联合在西线打击德国,使德国“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23〕。同时,日本也没有对苏联进攻,而是认为进攻苏联,既得不到所需要的石油、橡胶、棉花等战略物资,而且一旦陷入苏德战争,将腹背受敌挨打。所以日本继续遵守日苏中立条约,保持与苏联的合作关系。在日本进攻美国后,希特勒称颂“日本是个好朋友,好盟国”的同时,也不得不哀叹:“自然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日本并没有和我们一起同时参加对俄战争。”〔24〕 1942年上半年,希特勒为了在东线发动新的攻势,更迫切地需要日本的支持。并且通过签订新的《德、意、日军事协定》(1942年1 月18日签订),划分作战区域,协调作战行动,瓜分整个世界。希特勒认为,如果日本对苏开战,迫使苏联在远东保留40个师,德国则可在东线获胜。1942年5月15日,里宾特洛甫电告日本, 认为“占领和日本的安全息息相关的西伯利亚沿海各省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合适时机来到了。……对苏俄进行一次突然的、成功的袭击,将对三国公约签订国今后的战局十分有利……”〔25〕7月9日,里宾特洛甫还约见日本驻德大使,向他说明日本进攻苏联的有利时机,催促日本立即攻占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至攻占贝加尔湖为止的苏联领土。但是,日本仍然按兵未动,甚至还通告德国,日本维持日苏中立关系不变〔26〕。7月30日, 中岛代表日本政府正式告知里宾特洛甫说:“日本进攻苏联将使自己的力量过于分散,……在目前情况下的作战范围,应只限于南方和中国”〔27〕。可见,日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虽然在苏联边境不断进行挑衅,而且一直向德国提供有关苏联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秘密情报,但至今未打算立即进攻苏联。 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德国,由于军事上节节溃败,因而使法西斯轴心集团的危机不断加深,面临瓦解局面。虽然希特勒仍然坚持将东线战争继续下去,直至“把俄国巨人消灭”,但仅仅意大利和其他仆从国的增援,仍难以挽救败局,只得继续唆使日本进攻苏联。希特勒1943 年1月21日、里宾特洛甫2月19日在同日本驻德大使谈话时, 都向大使提出了敦促日本政府出兵苏联的要求。4月18日, 里宾特洛甫再次向大使提出请求。日本鉴于德国在苏德战场屡屡战败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摇摇欲坠的局面,始终不肯作出对苏战争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只得捏造事实,提供假情报,采取欺骗和恐吓的手段,企图把日本拖入反苏战争。里宾特洛甫说什么俄国人正在远东修建大量飞机场,准备派遣轰炸机队轰炸日本,还说什么俄国已将100余万军队从远东调往西线, 等等〔28〕。日本又以兵力不足为借口,拒绝德国的要求。直到11月末,里宾特洛甫在同日本驻德国大使会晤时,还在要求日本用武力入侵苏联。可是,此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早已垮台,法西斯集团已经瓦解了。即使德日两国决心尽一切力量将战争进行到最后,而等待他们的仍是失败的结局,这种决心只是他们的垂死挣扎罢了。 三、寻求单独媾和与结束战争的出路 正当德军在苏德战场大获胜利之时,希特勒狂叫要打败苏联,逼迫斯大林求和。同时,他也企图集中力量在大西洋海战中击败英国后,同英国媾和〔29〕。不过这是希特勒处于胜利的时刻,想以此实力地位向自己的敌手提出媾和。 但是,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很快在莫斯科城下被粉碎,德军再也没有力量在广大战线发动全线进攻。“希特勒现在已认识到任何一方都不能消灭对方,并认识到这种情况将导致和平谈判。”〔30〕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再次遭到惨败,从此一蹶不振。其后,英美军队在意大利登陆,整个法西斯集团的军事危机和政治危机加深,“所有希特勒的伙伴都对轴心国的胜利绝望了……都拼命想通过一种妥协的和平办法,包括某种保证小国权利的欧洲宪章以摆脱战争。”〔31〕不仅法西斯集团的危机日趋加深,而且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迅速发展壮大,一些中立国家的立场也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已处于危机四伏的困境之中。希特勒已经明白,对苏联和对英美在东西两线作战,处于腹背夹击之中,已无法取得胜利。因此,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都在“考虑离间敌人”;希特勒大本营和武装部队中也在谈论和广泛流传“决不能束手待毙”,而“要真心实意去争取,在欧洲能达成一项合理的和平解决方案”〔32〕。 其实,早在莫斯科战役方酣,德军刚刚“陷在泥潭之中动弹不得”的时候,里宾特洛甫于1941年12月30日,“第一次向希特勒提出讨论与俄国停战的可能性”。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也多次提出调停的问题。不过希特勒此时未予肯定的回答。与此同时,日本试图从中调停,牵线搭桥,促使德国和英国之间,在双方都“肯让步”的情况下议和订约〔33〕。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希特勒周围的人同希特勒讨论与敌方之一单独媾和的计划,逐渐热了起来,尤其是里宾特洛甫、戈培尔等人,都想争取希特勒支持他们的考虑。 那么,希特勒对此是作如何考虑呢?作为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的希特勒,进行战争的目的是要抢占他国领土、夺取“生存空间”,他至死都要将这场战争打到底,消灭“俄国巨人”和所有的犹太人,以建立“大德意志帝国”。但是,当战争进行到对他不利和无可挽回的失败时,他被迫也不得不寻找单独媾和、结束战争,以保全自己统治地位的出路。不过他采取了:1.坚持自己的实力地位,即在打败敌方的有利时机逼迫对方媾和;2.采取制造谎言的手法,用“布尔什维主义获胜统治全欧洲”的说教来吓唬西方,使之单独媾和;3.他把主要的希望寄托在反法西斯联盟内部发生分裂,抓住一切机会离间敌方,使之一方单独媾和。 至于希特勒是同苏联单独媾和还是同西方单独媾和,他的态度是摇摆不定的,也许是见机行事,哪方有利和可能,则同哪方媾和。据希特勒的副官尼·冯·贝洛回忆,1943年秋天希特勒还“认为同西方各国媾和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丘吉尔是决不会罢休的,他宁愿失去世界帝国的地位,也要把德国消灭掉。至于同布尔什维克媾和,他还下不了决心,因为布尔什维克仍然是德国的敌人。……希特勒1943年秋天对单独媾和的考虑是矛盾的,但……希特勒并不绝对拒绝这种考虑”。希特勒的态度不断发生变化,而且是朝令夕改。1943年9月10日, 戈培尔同希特勒讨论媾和问题时,戈培尔问希特勒是否可以同斯大林打交道,希特勒说暂时还不行。因为希特勒认为同英国人打交道比同苏联人容易些,英美会害怕苏军席卷欧洲,终于会同德国联合起来保卫旧大陆,使之免受布尔什维主义的统治。英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有一个布尔什维克的欧洲,他们会对我们表示出愿意和解的意向。丘吉尔是反对布尔什维克老手,他同莫斯科合作只不过是权宜之计〔34〕。9月23日, 戈培尔又同希特勒进行了一次长谈,发现希特勒改变了上述观点。希特勒已“不相信同丘吉尔谈判会取得任何结果,因为他太坚持他的敌对看法”。他宁愿和斯大林谈判,只要在东方取得决定性胜利,谈判会有成功〔35〕。 1942年下半年以后,希特勒集团寻求单独媾和的活动,已是极其频繁地进行,而且这种活动构成了当时德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 1943年2月, 党卫队的高级军官霍亨洛亲王同美国设在日内瓦的情报机构负责人艾伦·杜勒斯进行了接触。通过谈判,杜勒斯同意德方提出的承认德国所侵占领土的合法性的要求,承认德国主宰欧洲的地位。希姆莱也通过瑞典人,向美国人探询“无条件投降”的有关问题,但未得到答复〔36〕。就在同时,德国驻瑞士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同美国工商界有广泛联系的“北德意志人”公司的代表林德曼及邓尼茨的亲戚舒尔策·格维尔尼茨等,都为单独媾和而积极活动〔37〕。 与此同时,轴心国的成员国和其他仆从国家或者向希特勒力陈谋求单独媾和,或者背着德国与敌方之一秘密谈判。如墨索里尼和齐亚诺在与希特勒会谈时,都直接向希特勒提出了同苏联媾和的主张。墨索里尼认为,在东线不能取胜的情况下,只有同苏媾和,将轴心国的兵力集中对付英美,为再同英美议和创造有利条件,为同西方大国进行重分世界的谈判打下基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统治当局,早就背着希特勒同英、美秘密谈判,以寻求摆脱战争的出路。 经过1944年苏军在东线、英美法联军在西线的共同打击,德国彻底失败已成定局。德国国内的经济、政治形势极端恶化,抵抗运动迅速发展,希特勒集团内部反希特勒的力量也发展起来。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摆脱战争?是同苏媾和还是同英美媾和?又产生了分歧。希特勒仍然希望反法西斯联盟国发生分裂,并利用恐吓、威胁、离间、制假等手段,拉拢一方与之媾和谈判。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发表广播演说宣称, 这场战争只有一个胜利者,不是德国,就是苏联。德国的胜利意味着欧洲的保全,苏联的胜利意味着欧洲的毁灭〔38〕。所以直到战争结束前,希特勒在东线顽强抵抗的同时,一直同英美代表在幕后秘密接触,企图达成单独协议。希特勒的外交官在西班牙、瑞士、梵蒂冈,同英美代表频繁会晤,讨论结束战争,以求双方可以接受的战争结局〔39〕。对纳粹头目的这些活动,斯大林1944年2月23 日在发布的《苏联全军最高总司令命令》中作了深刻揭露。他说:“法西斯头子们拼命想在反希特勒同盟中制造纠纷,从而拖延战争。希特勒的外交官们奔走于中立国之间,力图同亲希特勒分子相勾结,暗示有可能或者同我国,或者同我们的盟国单独媾和。希特勒分子的这一切诡计注定要破产……”〔40〕但同时,希特勒也没有放弃与苏媾和的机会。1944年三四月间,希特勒特别加强东线攻势,企图把苏军打得“筋疲力竭”后同苏媾和。3月30 日,希特勒的陆军元帅克莱施特力劝希特勒与斯大林媾和。已不受希特勒信任的里宾特洛甫,此时仍鼓足勇气向希特勒建议同斯大林媾和,而且表示要“尽一切可能把斯大林再次引诱到会议桌上来”〔41〕。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日本,此时又提出德苏停战问题,并于1944年4 月提出派一个代表团到莫斯科,居间建立德苏之间的和平,以避免德国在战争中失败。8月下旬从日本传出一条消息,说“斯大林不愿摧毁德国”, “斯大林显然愿意和阿道夫·希特勒统治下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达成协议”〔42〕。日本的这些活动,有利于德国离间反法西斯联盟,不惜一切守住东西两线阵地,等待形势的好转,避免在战争中失败。 战争最后阶段,反法西斯联盟军从东、西、南三方面向德国发起进攻,苏军进入德国本土,英美军队也攻进德国腹地,德国已完全处于孤立,唯一的盟友只是日本了,到1945年3月,有近50 个国家宣布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希特勒仍负隅顽抗,企图争取战争形势朝有利于德国方面转变,并宣称有“奇异武器”,能够“最后一分钟改变命运”。但同时他又采取伪造文件、捏造事实的手段,煽起西方国家的反苏情绪,使其改变立场,同德国媾和。所以,在希特勒自杀身亡之前,在希特勒“小心谨慎的同意”下,与西方国家的单独媾和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43〕。 1945年2月10日,德国帝国保安总局表示, 如能在西方实现单独媾和,可以把德国掌握的有关日本的全部重要情报,提供给美国情报部门,德国不惜出卖盟友的利益。美国情报机构欧洲分机构的负责人艾伦·杜勒斯,于是也通过意大利和瑞士的中间人,设法同德军司令部接触。3月8日,德国驻意大利的党卫队指挥官、党卫队副总指挥沃尔夫,在瑞士与艾伦·杜勒斯会见。两人会谈中,沃尔夫提出的协议条款,是要争取在整个南线媾和,就德国不可避免的投降问题进行谈判。此后,沃尔夫又同反法西斯联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哈·亚历山大参谋部的官员进行了几次谈判〔44〕。4月20日, 希姆莱在卢卑克的瑞典大使馆会见瑞典红十字会主席伯纳多特,请他转告艾森豪威尔,德军愿在西线投降,结束西线的战争,而东线的战争将继续进行下去,直到西方国家军队同苏军交战为止〔45〕。在这些秘密谈判活动正紧张进行时,隆隆的炮声,已是在柏林上空不绝于耳,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 单独媾和的一切活动宣告破产。
http://cache..com/c?word=%C8%D5%B1%BE%3B%CE%AA%BA%CE%3B%B2%BB%B6%D4%3B%CB%D5%C1%AA%3B%B7%A2%B6%AF%3B%BD%F8%B9%A5&url=http%3A//www%2Ert%2Dmart%2Enet/obicn/paper/show%2Easp%3Fid%3D149450&b=0&a=25&user=

‘柒’ 日本在二战中为何没有进攻苏联呀

近年来,日本部分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否认在二战期间日本参加制定入侵苏联的计划。他们诡称,日本制定进攻苏联的计划是一种防备苏联进攻的防御性措施,日本在苏德战争中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但从解密的日本天皇御前会议、日本政府及其他军事机构的秘密文件都驳斥了这一观点。下面让我们看一下日本在苏德战争中是如何保持中立立场的?
德国发动入侵苏联战争爆发后不久的1941年7月2日,日本天皇御前会议制定的对苏政策为,日本对待苏德战争的态度将根据三个协约国的精神,但日本暂时不会介入这场战争中,日本将秘密加强对苏战争的军事准备工作,保持独立的立场。此时日本将进行预防性的外交谈判,如果苏德战争向有利于德国的发现发展,那么日本将对苏联诉诸武力,解决北方问题,保障北部边境的安全。根据这一决定,日本参谋本部便开始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实施进攻苏联的战争准备工作。1941年7月11日,日本天皇向日本关东军和驻扎在中国北方的日军下达了专门的506号命令。命令明确指出,在远东的日军应做好入侵苏联的准备。日本参谋本部还制定了一个进攻苏联的战役——战略计划,这一计划被命名为 “关东计划”。
根据这一计划,日军拟在预定方向对苏联军队实施一系列打击,击溃在滨海边区、阿穆尔河沿岸和后贝加尔地区的苏军,占领主要交通线、军工企业和后勤供给基地,摧毁苏联军队的抵抗,迫使苏联军投降。日军计划在6个月内推进到贝加尔地区并结束战斗。为此,7月5日日军最高指挥部发布首次动员令,并决定将关东军扩编为2个师团(第51、57师团)。7月7日日本天皇核准秘密征招50万人并征用80万吨的船只用于向伪满州国运送军用物资。动员工作是在极度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动员是以集训登记和内部例行征集的名义进行。1941年7月25日,德国驻日大使向柏林报告日本动员情况时指出:日本已经征招了90万名24 ——45岁预备役人员,并向日军派出了懂俄语的人员。
7 月22日,日军开始在苏联边境地区集结。日军通过朝鲜境内各集结点每昼夜向伪满洲国派出约1万名官兵,3.5万辆马车。按照计划,日军将集结的629支部队组建了三个方面军(东部、西部和北部方面军),其总数量达到了20个师团。此外,日军最高指挥部还计划在伪满洲国再增加5个师团的兵力,部队主要从中日南部前线调集。日本实施第二阶段动员后,在苏联边境地区共集结了85万部队,再加上北海道的军队第七师团和在南萨哈林的日军1个混成旅,在1941年夏天,日军已经集结了近100万准备进攻苏联的部队。在集结部队的同时,日军还在满州和朝鲜各地储备大量弹药、燃料和食品以及2——3个月的战备物资。
准备实施阶段
“关东计划”,伪满州国和内蒙古的伪军也将参加对苏战争,并将他们置于关东军的指挥之下。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日军开始在当地征召预备役人员,1940 年伪满州国就开始实施义务兵役制。在日本统治下的蒙古军队则被编入在内蒙古的日军,组建了蒙古联合志愿军。另外,从1938年起,根据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在伪满州国就组建了一支白匪部队,他们也将被编入入侵苏联的日军中。他们的任务是进入苏联境内进行破坏铁路和交通线、对苏联军后勤供应基地实施打击、侦察、破坏和进行反苏宣传。在接到“关东计划”后,日本关东军还组建了一支白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对苏联境内实施破坏活动。
另外,日本陆军的行动还可以得到海军的支援,海军将帮助陆军在堪察加和北萨哈林实施登陆作战,占领苏联远东良港符拉迪奥斯托克市,摧毁苏联舰队。7月25日日本海军司令部又下达命令,组建专门用于对苏作战的第五舰队。
日本为了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对苏作战,计划在苏联边境地区共集结34个师团的兵力。而在苏德战争初期,在伪满州国和朝鲜,日本只部署了14个师团。日军计划从各殖民地向关东军调集6个师团,再从中国战场调集14个师团。但由于战事紧张,这一计划未能完成。
但日军指挥部认为,进攻苏联至少需要25个师团。在日本实施动员后,在伪满州国和朝鲜两地日军共集结了85万人,这一数量相当于日军58——59个步兵师团。而此时,苏联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共部署有30个师的兵力,因此,日军计划在兵力上保持对苏联2倍的优势。
到8月初,日军进攻苏联的所有军事部署已经完成,并将8月10日定为发动进攻的日期。真可谓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到7月下半月,当日本基本做好了入侵苏联的军事准备时,日军将领中首次出现了对德国“闪击战“战果的怀疑。日本“战争秘密日志”对二战战场的局势进行评估后写道:“苏德战线没有出现积极的成果,战场局势发展无法确定。”此时,日本的战略开始取决于德国在苏联战场上的前景。
随着预定对苏发动进攻的日子来临,日本领导人试图向德国政府了解其结束苏德战争的日期。7月底和8月初的战场局势表明,德军在苏联的进攻速度明显慢下来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在预定的期限内并没有攻下。德军进攻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是战线过长,后勤供应不足,因此进攻推迟了3周时间。在这种局势下,为了迅速消灭苏联,希特勒要求日本尽快在远东开辟第二战场。但日本一直以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为理由推迟行动,实际上日本是担心过早发动对苏战争对自己不利。7月 29日日本“战争秘密日志”写道:苏德前线局势仍然没有变化,在年内能否对苏发动战争将是个问题,希特勒是否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今后10天的战争将决定历史。
8 月初,日本对苏侦察机构向日军事领导人提供的《当前苏联评估局势报告》指出:如果年内苏联红军仍坚守莫斯科,那么苏联就不会失败,德国快速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今后战场局势将向对德国不利的方向发展。这一文件使日政府更加冷静地评估苏德战争的前景和日本是否应该加入这场战争。但此时日军仍在积极准备实施“关东计划”。日军事领导人仍认为,苏德战争最有可能以德国胜利而告终。苏联将很难继续进行这场战争。日本不应放弃这一天赐良机,应同德国一起使苏联垮台,并消灭他们。
计划流产
日军指挥部认为,发动对苏战争的基本条件是先削弱苏军在远东的军力,以便在实施军事行动时不会遇到苏军强大的抵抗,这就是日军“成熟柿子”的理论。日军参谋总部认为,进攻苏联的最佳时机是在苏联将远东和西伯利亚的作战师从30个减少至15个左右时,而航空兵、装甲兵和炮兵及其他部队减少三分之二。但 1941年夏苏联并没有向欧洲战场大规模调动军队。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
在苏德战争开始后3周内,苏联仅将17%的远东军队调往欧洲战场,而机械化部队只占1/3,部队缺额则在当地居民中征召补充。另外苏军主要调动的是后贝加尔军区的部队,其他部队基本未动。而苏联在远东地区仍保持强大的空军力量,到7月中旬苏联只向欧洲战场调动了30个空军大队。最令日本不安的是苏联在东部地区仍有大量的轰炸机部队,如果对苏开战,日本本土都有可能遭到苏联大规模的空中打击。
1941年苏联在远东共部署有60架重型轰炸机、450架战斗机、60架攻击机、80架远程轰炸机和330架轻型轰炸机、200架海军航空兵飞机。此时如果同苏联发生战争,日本本土每昼夜将遭到数十次轰炸,东京将会是一片瓦砾。另外,苏联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仍保持强大的军力,她有能力反击日军的入侵。
1939年9月日军曾在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哈勒欣河东段领教了苏联红军的厉害,在那场较量中,日满军队伤亡、被俘达6.1万人,损失飞机660架。最令日军忌讳的是:1、苏联红军有可能对其本土实施毁灭性打击;2、同苏联红军这样的现代化正规军作战取胜的可能性不大。希特勒占领莫斯科看来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因此日本根本不敢实施入侵苏联的计划。9月3日,日军指挥部决定,在明年2月份前不应在远东地区展开大规模的行动。根据1918——1922年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战斗经验,在西伯利亚寒冷地区的复杂气候条件下,日军曾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必须避免冬季在苏联作战,所有的战斗行动都应推迟到明年春天。
9月14日,苏联间谍左尔格向苏联政府报告:根据可靠情报,日本政府在年内不会发动对苏侵略战争,但其军队将留在伪满州国,计划于明年春天再作打算。日本准备已久的“关东计划”之所以没有实施,并不是因为日本遵守苏日签定的中立条约,而主要是由于苏联在欧洲战场的伟大胜利以及苏联在远东地区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使日军不敢轻举妄动。但由于日本在远东重兵的威胁,苏联无法将远东的大批军力调往苏德战场,日本法西斯此举还是大大帮了德国法西斯希特勒匪帮的忙。

‘捌’ 二战中,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为何日本并未出手帮助

二战中,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为何日本并未出手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距今最近的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德国、日本、意大利组成轴心国阵营,与英美等国家组成的盟军大战。二战初期,德国在欧洲战场几乎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依靠着先进的闪电战,闪击波兰,在进攻苏联的时候,同样十分迅速,一度打到了苏联首都莫斯科,苏联军民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死守莫斯科,与德国军队展开了巷战,最终击退了德军。二战中,德军已经打到莫斯科,为何日本并未出手帮助?

二战

苏联与中国都是领土广阔的国家,战略纵深大,如果不能快速取得胜利,就只能被拖垮。日本当时并不具备快速打败苏联东线部队的能力,因此并没有进行无意义的支援。

‘玖’ 苏德战场最焦灼的时候,为何百万日本关东军始终没有进攻苏联呢

提出这个问题,其实是对法西斯三国之间的同盟关系有所误解。虽然在1940年9月27号,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在柏林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正式组成了军事同盟。但是三国组成同盟条约,不过是为了共同对抗美英为首的老牌列强,瓜分世界罢了。

巴巴罗萨计划

没能攻下莫斯科,日本出兵的前提更不复存在,日本自然更加不会进攻苏联了。更何况,随着日本的南下派战胜北进派,南下进攻东南亚及太平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日本不进攻俄罗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