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过几期军事。为什么以前俄罗斯要用核武器炸中国。中国对他做了什么他要炸中国。现在为什么俄罗斯和中国
那不是现在的俄罗斯,那是前苏联,说实在的,中国对苏联是有感情的,怎么说呢,爱恨交织吧。
新中国的成立,前苏联是支持的,而且还和中国联手打了朝鲜战争,战后,前苏联又帮助中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但赫鲁晓夫上台后,因为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倒退,最终反目成仇,说实在的,这中间谁对谁错,谁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前苏联一直把中国当小弟,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大国,不愿意一直当小弟,大哥和小弟搞别扭了吧,因为当时前苏联的实力太过强大了,中国无法一力抗衡,于是便和美国联手坑了前苏联,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后继的俄罗斯已经没有了前苏联的实力,美国一家独大,而中国的实力又威胁到了美国老大的地位,美国于是又开始围堵中国,而中国便又与美国的死敌俄罗斯联手,开始坑美国,整个中美俄三个国家的关系像极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国。
B. 美国和俄罗斯最近出什么事了
最近美国为了抑制俄罗斯,开始使用岩页油提取技术(就是把岩页里面极少量的油提取出来),开采本国的岩页油,这导致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地石油卖不出去,导致囤积,结果俄国卢布贬值。美国希望通过这一招拖垮俄国经济,逼普京下台。
C. 二十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俄国,美国中国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苏联解体,中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美国发动海湾战争。
D. 俄罗斯末期发生过什么战争
中苏珍宝岛战争:
1969年苏联为教训中国挑起了珍宝岛战争,虽说这场战争双方只是死伤几百人,但由这个弹丸小岛险些引发了世界核大战,苏联在对中国进行核攻击前愚蠢地将计划通报给美国,美国出于中美苏三角平衡考虑,一旦中国被苏联击败,则美国以当时的军力无法抗衡苏联,出此目的,美国立即进入一级战备,将陆海空所有核武器对准苏联,严重警告苏联如果苏联对中国进行核攻击,则美国也要对苏联进行核攻击,一场世界即将遭到毁灭的核大战被制止了。
中国在珍宝岛战争中得利多多:
1、毛泽东以藐视一切强敌的伟人气概,在综合国力很弱的情况下,敢于对苏联霸主出手还击,即使面对核战争也无所畏惧,表现了中国人的大无畏气概,最后以珍宝岛仍在中国手中而取得胜利。反观现在的中国人常常以综合国力作为战争胜负的标尺,含羞忍耻,受尽世人凌辱,令国人感慨万千。
2、珍宝岛战争使中国领导人认识到美国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盟友,由此拉开了中美改善关系的帷幕,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得到提高,中国顺利加入联合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加重,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大国,中美苏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中苏珍宝岛战争中的秘密
有人认为珍宝岛战争美国更本不会帮助中国,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彼得罗夫,苏军伊曼边防总队政治处士兵。1969年3月2日,在珍宝岛冲突中阵亡。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叁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并由苏方挑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被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苏联的意图非常明显:在中美关系当时也很尖锐的情况下,如果苏联动手,让美国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宫时,发现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说吧,亨利,碰上了什么麻烦事?”基辛格拿出十几张写满字的纸放到桌上说:“看看吧,苏联想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宁先生同我深谈了一夜。克里姆林宫的几个家伙决定用核导弹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的威胁,现在他们来征求我们的意见。”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级官员紧急磋商后认为西方国家的最大威胁来自苏联,一个强大中国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战略利益。苏联对中国的核打击,必然会招致中国的全面报复。到时,核污染会直接威胁驻亚洲25万美军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让他们打开潘多拉盒子,整个世界就会跪倒在北极熊的面前。到那时,美国也会举起白旗的。“我们能够毁灭世界,可是他们却敢于毁灭世界。”经过磋商,美国认为:一是只要美国反对,苏联就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二是应设法将苏联意图尽早通知中国,但做到这一点很难,美中30年来积怨甚深,直接告诉中国,他们非但不会相信,反而会以为我们在玩弄什么花招。最后决定“让一家不太显眼的报纸把这个消息捅出去,美国无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无法怪罪我们。”
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则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勃列日涅夫气得发疯。中国当然更不会像基辛格所说的“但愿中共领导看到了这则消息,千万不要随后扔掉”。毛泽东听取了周恩来的汇报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同时果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全国很快进入了“要准备打仗”的临战态势,许多企业转向军工生产,国民经济开始转向临战状态,大批工厂转向交通闭塞的山区、叁线,实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开挖地下工事。
当中苏两国已进入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领导人出于全球主要战略对手是美国、战略重点在欧洲、难免在袭击中国后遭报复等多方面考虑,突然采取了缓和措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吊唁胡志明之机,向同时去吊唁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提出要在回国途中途经北京同中国总理会谈。经反复考虑,毛主席同意了这一要求。9月11日,双方在机场进行了叁个半小时的会谈。这次会谈表明中苏关系略有缓和,但危机依旧。柯西金回国后,苏联又改变了态度,趋于强硬,反映苏领导层内对华政策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对柯西金缓和对华政策的意见,继续对中国保持高压政策。
9月16日,伦敦《星期六邮报》登载了苏联自由撰稿记者、实为克格勃新闻代言人的维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称“苏联可能会对中国新疆罗布泊基地进行空中袭击”。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的阴云又一次笼罩中华大地。美国明白,维克多的文章是对美国的一个试探!更是对中国的示警。
出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和发生大规模核战争的严重后果,在尼克松召集紧急国防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副总统阿格纽、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国务卿罗杰斯和基辛格)后认为:“对于眼前这场中苏一触即发的战争,我们当然应当阻止。如果他们执意要打,那是他们的事情。”为此,美国实施了叁步曲:一是由于中美政府之间没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级官员会晤,要费很多周折,时间也来不及,我们可以把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拣起来,华沙会谈延续了15年,现在已经中断了两年,此时恢复意义自然非比寻常。可以安排驻波兰大使沃尔特·斯托塞尔马上去办。这就出现了斯托塞尔尾追中国驻波大使的戏剧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齐奥塞斯库和叶海亚与中国的亲密关系,频频传递我们期望和解的诚意。叁是为了远水解近渴立竿见影,美国亮出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尚保留未及动用的一张牌——“用苏联已被破译的密码,发出向苏联本土134个城市、军事要点、交通枢纽、重工业基地进行准备核打击的总统指令。”
1969年10月15日晚7时许,心慌意乱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报告:“刚才国家安全委员会报来两个消息,一个是中国的导弹基地已经进入临战状态,所有的地面导引站都已开通,这一点我们卫星收到的信号和拍摄的照片都已经证实。另一个是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中国的利益与他们有关,而且已经拟定了同我们进行核战的具体计划。因为情况十万火急,他们只是通报了消息,正式报告还要稍晚些送来。”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国会站到中国一边?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请马上拨通驻美使馆电话。”几分钟后,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宁大使向勃列日涅夫报告:“情况属实,两小时前我同基辛格会晤过,他明确表达了尼克松总统认为中国利益同美国利益密切相关,美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中国遭到核打击,他们将认为是第叁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他们将首先参战。基辛格还透露,总统已签署了一份准备对我国130多个城市和军事基地进行核报复的密令。一旦我们有一枚中程导弹离开发射架,他们的报复计划便告开始。”听完后,勃列日涅夫愤怒地喊道“美国出卖了我们”。
至于中国,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为平静后说的:“ 也许美国的所谓核报复计划是恐吓,但中国的反击决心是坚决的。虽然他们的核弹头不多,但我们不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剥夺他们反击的能力。更何况他们在四年前就进行过导弹负载核弹头的爆炸试验,其命中目标的精度是相当惊人的。而且他们有了防备,现在几乎动员了全国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们应该和中国谈判 。”柯西金谈话中的爆炸试验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万~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千米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的一次实弹实战性原子弹爆炸。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前夕,中国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万~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尤其是苏联,十分清楚中国核爆炸的含意。美联社播发的一篇评论颇具代表性,“中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10月20日,中苏 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由珍宝岛事件引发的紧张对峙局势开始缓和。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次核危机随之灰飞烟灭。
这篇文章让我们很明白的看到国际社会对战争的影响有多大。
E. 有谁能帮归纳一下冷战后的俄美关系大事记,急用,谢!
在苏联解体后的最初几年,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同美国之间出现了一段火热的“蜜月期”。俄罗斯推行“ 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幻想成为美国的平等伙伴。但是,美国却以“冷战胜利者”自居,在处理涉及俄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上轻视或无视俄的利益,将俄置于“小伙伴”的地位。残酷的现实使俄罗斯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对自己的对外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从1994年开始,俄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把维护俄国家利益、重振大国地位作为俄外交战略的基石。而美国则利用俄经济严重衰退、急需经援的弱点,继续遏制俄罗斯。俄美之间于是形成了既合作又斗争的局面。俄美关系在反复的摩擦和斗争中降温,又在对话和妥协中避免破裂。
俄美之间之所以争执不断,其根本原因是两国在一些战略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美国要继续充当“世界领袖”,俄罗斯要重振大国地位,两国的对外战略本身就形成了一对矛盾。在地缘政治上,尽管华约已经解体,冷战已经结束,但美国仍然把俄视作最大的潜在威胁,坚持实施北约东扩计划,大力向俄的“后院”——其他独联体国家渗透,千方百计地挤压俄的战略生存空间,遏制俄东山再起。1999年北约正式吸纳波、捷、匈入盟,完成了冷战后的第一轮东扩。同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俄的传统盟友南斯拉夫进行了野蛮轰炸,使俄美关系一度降到冷战后的最低点。北约还准备进行第二轮、第三轮东扩,对象包括与俄唇齿相依的波罗的海三国,甚至一些独联体国家。在军控问题上,俄美矛盾也十分尖锐。美国决定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要求修改苏美两国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俄罗斯认为,修改这一条约将动摇国际战略稳定的基础,引起新一轮军备竞赛。在双边经济关系上,美国至今拒不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并继续对俄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在未来世界格局问题上,美国继续追求“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地位”,俄罗斯则主张建立多极世界。
俄美矛盾虽然带有“不可调和”的性质,但双方都竭力避免矛盾激化,防止发生新的对抗。对美国来说,俄罗斯虽然无法与当年的苏联同日而语,但仍然是核大国和军事大国,忽视和激怒俄罗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要实现其全球战略目标,还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对俄罗斯而言,美国仍然是俄对外政策的重点,俄在经济上有求于美国。从长远看,俄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也主要来自西方。俄美之间虽然分歧严重,但又互有需求。
在当今国际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特别是经济因素日益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的大背景下,俄美矛盾已完全有别于冷战时期的苏美对抗。俄罗斯新一代领导人普京上台后,把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置于首位,使俄罗斯的外交更加灵活和务实。这预示着,在进入新的世纪后,俄美两国将在矛盾和斗争中寻求妥协与合作。
F. 为什么说如果俄罗斯和美国打起来的话,会引发世界大战
因为如果俄罗斯和美国打起来的话,各地区的利益问题受牵连,一定引起战争连锁反应,这也是世界大战最明显的特征。
南沙问题:2008年8月1日,越南声称为南沙“不惜一战”,此前越南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达成南沙油气勘测协议。
伊核问题:2008年8月25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支持内贾德连任总统,继续在核问题上抵抗西方压力。
俄格冲突:2008年8月26日,俄罗斯宣布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回应美国导演的科索沃独立,新冷战已然成形。
朝核问题:2008年8月26日,朝鲜终止宁边核设施去功能化,中美俄新冷战爆发。
48小时之内,伊朗、俄罗斯、朝鲜相继强硬表态,如此连贯,纯属巧合?
一个月之内,三个大国,四个小国,三个问题,一个冲突,如此集中,纯属巧合?
中国在为打越南造势,何时出手?
美国在为打伊朗备战,何时开战?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驻军,何时收兵?
三个大国对三个小国虎视眈眈,世界大战蕴酿中......
最坏情况:四场局部战争同时开打,人类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军队援战格鲁吉亚,同时攻打伊朗,准备同时打赢两场战争。俄罗斯与美国在格鲁吉亚决战,企图拖住美国,减轻伊朗压力。中国乘机教训越南,分散美国注意力。中俄援助伊朗抗击美国。英国和日本力挺美国与中俄决战。美国煽动印度趁火打劫,中印边境战火重燃。
四场局部战争同时开打,美伊俄格中越印日英9国相继参战,人类滑向第三次世界大战!
最好情况:四个热点同时降温,中美俄继续和谐......
俄罗斯军队撤出格鲁吉亚,美俄在科索沃和南奥塞梯问题上求同存异。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不承认南奥塞梯独立,但不使用武力改变现状。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独立,不承认科索沃独立,但不使用武力改变现状。
美国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中删除,朝鲜继续对宁边核设施进行去功能化。
小布什把打伊朗这个问题留给下一任总统。美国打伊朗至少等到美国新总统上任之后。伊朗继续玩太极,一边搞铀浓缩,一边搞军事演习,一边继续谈判。
中国对越南一忍再忍,在南沙按兵不动。
实际情况:小国在跳舞,大国在观望,时机不成熟。
俄罗斯暂时保留在格鲁吉亚的驻军,美欧在外交上抗议一下,等待时机。
美国暂时不会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中删除,美朝继续讨价还价。
小布什摩拳擦掌,准备在任期结束前寻机拿下伊朗,为其石油财团谋福利。
中国暂时按兵不动,寻机教训越南。
现在时机都不成熟。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打开,也就是整个人类末日的开始。
G. 2006年7月16日-8月24日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
第一部分 国内国际重大时事
第二部分 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练习
第三部分 国内国际重大时政专题
1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与“十一五规划”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3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关注“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 自主创新与“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6 调整产业结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7 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与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8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与我国和美欧贸易摩擦
9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改与起征点提高 10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与新疆和西藏自治区的发展
11 中国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先后访问大陆 12 联合国成立六十周年与联合国改革
13 中美、中俄、中日关系与朝核六方会谈 14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与“十一五规划纲要”
第四部分 重大时政问题模拟试题
第五部分 参考答案
H. 最近的重大俄罗斯时事
远东军事演习,2万部队开赴远东举行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海上演习,包括俄海军的最大巡洋舰之一的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还有就是美俄间谍战,俄国用4名美国间谍换回美国10名俄国间谍,这个交易看上去俄国捡了便宜,但是实际情况是美国的间谍全是俄国人,而且右一位核物理专家,而俄罗斯换回的间谍基本没有掌握到什么情报就被抓获,具有的消息称美国预谋好了抓俄国间谍换被俄国扣押的几个重要间谍,这样做保全了俄国人的面子,而俄国二十年来一直寻求加入世贸组织,美国一直阻挠,但是近几年有让俄国加入的意思,所以俄国也不敢大动干戈,保全了面子完事。
I. 哪位能讲讲乌克兰局势,中美俄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
2月27日,克里米亚鞑靼组织的领导Vasvi Abraimov说,他的组织不支持与欧盟签署协议,声称鞑靼人支持俄罗斯。同日,俄罗斯军队与民兵武装人员在克里米亚占领一些重要建筑物,包括议会大楼和两个机场,然后谢尔盖·阿克肖诺夫被选为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总理)[28][29][30]。基辅政府指责俄罗斯干预乌克兰内部事务,但俄罗斯官方则否认这种说法[31]。代理乌克兰总统亚历克山大·图奇诺夫指阿克肖诺夫被任命为总理违反乌克兰宪法。[32][33]3月1日,俄罗斯议会批准总统普京在乌克兰使用武力,将出动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进驻乌克兰境内,帮助谢尔盖·阿克肖诺夫[34][35],直到乌克兰的社会政治情势正常化为止[36]。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发表声明,接管国内全部军队、警察与安全部队,并请求俄罗斯总统普京协助,确保克里米亚领土和平。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后来宣布将在3月30日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克里米亚的地位[37]。而乌克兰代总统、议长亚历克山大·图奇诺夫于晚间下令乌克兰武装力量进入完全备战状态[38]。3月2日,刚被任命为乌克兰海军(英语:Ukrainian Navy)代理总司令的丹尼斯·贝雷佐夫斯基拒绝奉命乌克兰政府行事[39][40],并在迅即几小时以后向克里米亚部长会议主席谢尔盖·阿克肖诺夫宣誓效忠克里米亚[41]。3月3日,位于克里米亚的乌克兰空军第240战术航空旅巴尔贝克空军基地倒戈,宣布效忠克里米亚亲俄当局。该空军基地有超过800人部队以及约50架飞机,其中包括45架米格-29战机及4架L-36教练机(但仅有4架战机和1架教练机可以使用)。克里米亚当局发言人表示,加上这个基地的军事人员,克里米亚的整个军事力量已经超过6000人。[42]3月4日,约300名乌克兰士兵试图前往处于俄军控制下的巴尔贝克空军基地,俄军对乌克兰部队鸣枪阻行,乌部队高唱国歌、高呼“美国支持我们”,徒手与俄军对峙。[43]当日,乌克兰第50、第55和第147导弹防空团,三个团、超过700名士兵倒戈,效忠克里米亚当局,消息指出该部队装备超20个“Buk”导弹系统,以及超30个“S-300 PS”导弹系统。[44]当日夜间,据认为是来自俄罗斯的武装人员在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市附近的一个乌克兰军事基地外面与乌克兰士兵对峙。一名BBC记者表示,两辆俄国军用卡车在基地外徘徊,周围都是武装人员和亲俄国示威者。[45]3月5日乌克兰的基辅地方法院下令拘捕阿克肖诺夫。[46]俄罗斯黑海舰队凿沉一艘反潜舰以封锁克里米亚港口的乌克兰舰队。[47][48]3月8日,乌克兰临时政府称,乌克兰一架军用侦查机在距离乌克兰与克里米亚边境千米处遭到炮轰,军方侦查到当日有百辆俄军车从费奥多西亚向辛菲罗波尔方向推进,并有两百辆俄军车于7日晚登陆克里米亚东部。但截止3月10日6时19分,俄罗斯尚未证实这一说法。[49]当日,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遣的50多名国际观察员第三度试图进入克里米亚,驻扎在哨点的亲俄罗斯武装向他们对空鸣枪驱逐。亲俄罗斯武装人员表示,观察员没有获得授权进入克里米亚。欧安组织表示事件中无人受伤。[50]3月15日,据综合媒体报道,美俄两国都在克里米亚增派驻扎军队及增发武器,克里米亚地区火药味十分浓重[51]。在联合国就克里米亚问题进行决议遭俄罗斯一票否决后,俄军更是在增派克里米亚驻军,至16日,有消息表明此地俄军已经达到22000人,已经超过黑海舰队驻克里米亚海军基地有关协议所规定的12500人[52]。3月18日,位于克里米亚辛菲罗波尔的乌克兰军事基地附近,有一组穿俄式制服、拿美式步枪的疑似俄军的武装人士在活动,过程中射死一名当地自卫队员,另有一人受伤;随后该组武装又袭击了军事基地,造成一名乌克兰士兵丧生[53]。3月19日,位于塞瓦斯托波尔市的乌克兰海军总部被200名克里米亚亲俄民间活动人士占领,现场没有发生武装冲突,但海军司令格杜克(Sergiy Gayk)遭到人身控制。亲俄人士要求乌克兰士兵“要么离开基地,要么加入克里米亚部队”,士兵随后离开海军总部,该总部降下乌克兰国旗,升起俄罗斯国旗。当天,克里米亚亲俄武装又在克西部的Novoozerne的一处乌克兰海军基地,用拖拉机撞开大门,控制了该基地的入口。乌克兰国防部发言人赛莱兹涅夫(Vladislav Seleznev)在脸书上称,“俄军”控制基地后停止了前进,目前正与乌克兰军队对峙。[54]当晚,两处基地被亲俄势力和俄军占领。乌克兰安防负责人帕鲁比对此表示,正在计划撤离在克里米亚的全部乌克兰士兵及家属,并计划对来乌克兰旅行的俄罗斯民众实行签证制度。俄罗斯则称可能以同样方式回击。乌克兰国防部长也于当天表示,试图进入克里米亚缓解局势的努力,因克当局禁止其入内而落空。[55]。3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