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人民对外国人民的友爱互助
下面事例,供你参考: 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在南极冰海,法国、澳大利亚、中国破冰船接到求救信号后赶赴施救。由于冰面条件恶劣,三国破冰船均无法靠近求救方,随后中国破冰船派出直升机,成功将52名受困者转移。然而,救援结束后的“雪龙”号因天气突变而被浮冰围困。在这一连串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中国“雪龙”号科考船扮演了当之无愧的主角。
“雪龙”号科考船肩负着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任务,但收到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救信号后,放下手头的工作和任务,即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域,以其科考船的能力去“破解”已锁困俄船多天的坚冰,面对的困难和风险可想而知。
“雪龙”号本身的设计只是作为科考用途,不是专责的破冰船,加上科考队并非专业的搜救人员,接到求救信号之后,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整个科考队的作为实在难能可贵,虽未能救出整艘被困的俄罗斯科考船,但船上的“雪鹰”号弥补了澳大利亚“南极光”救援船无带直升机的缺憾。“雪龙”号救了人,惟在回撤过程中却使自身陷入困境,恰恰表明这次救援的艰难与危险,被困不是尴尬,而应报以掌声,“雪龙”号的表现和精神应受到世人的敬重和学习。
“雪龙”号救人后,一向喜欢挑骨头的美英等西方国家,都对此次救援给予了高度评价。俄罗斯科考船负责人对中国的救援表示感谢,并评价称:“完成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救援”、“行动有效、快速、有条不紊”、“中国的努力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澳大利亚海事局7日亦发出感谢状,对中国政府、“雪龙”号科考船、“雪鹰12”直升机成功营救在南极遇险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上的52名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一名获救者直称“中国人是英雄”。
中国的南极科考从“长城站”的建设开始,就与南极紧密连在一起,成为南极科考大家庭的必然成员。由于南极科考地处严寒地区,时间性非常强,科考船往往要争分夺秒,一旦错过科考最佳时间,就要明年“请早”,代价难以估算。是次“雪龙”号能够把宝贵的科考时间用在救援同行上,足以说明中方本着合作的愿望来勇于承担责任。
② 谁知道科考队被困南极是怎么回事懂的人来回答。
一周前,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在南极洲沿岸被厚冰困住,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法国破冰船“星盘”号和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紧急前往营救。
由于南极的气候恶劣、出事海域正在下雪,能见度不到200米,不适合采用直升机起营救。
而采用破冰船可以驶离近前进行营救,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③ 2014年1月7日,中国破冰船“雪龙号”成功救援被困南极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上52名乘客,该破
已知:满载时总质量约为m=20000t=2×107kg,在普通海域最大航速约为v=36km/h,破冰时最大航速为v′=1m/s,时间t=10h,受力面积S=10m2,功率为P=1.5×107W
求:(1)通过的距离s=?;(2)满载时所受的浮力F浮=?;(3)船对冰面的压强p=?;(4)破冰船的牵引力F′=?
解:(1)∵v=
s |
t |
F |
S |
2×107N |
10m2 |
W |
t |
Fs |
t |
P |
v′ |
1.5×107W |
1m/s |
④ 首艘核动力破冰船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核集团)电子商务平台于6月23日披露的一则招标公告显示,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受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就“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示范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外委项目”进行公开招标。该项目将“基于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制造我国首艘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须具备破冰、开辟极地航道能力,同时兼顾供电、海上补给保障及救援等功能。”
公告显示,上述项目资金来源已落实,已具备招标条件。招标范围包括:在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示范工程的立项、可研、设计、审评、取证、建造、调试等工作过程中,为招标人(即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提供船舶与核动力装置的设计验证、设计审查、技术咨询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持,解决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服务期从合同生效后到示范工程核动力破冰综合保障船调试结束,交付使用方。
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和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均为中核集团下属企业。其中,浦原公司的定位是中核集团统一的招投标与集中采购平台。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则颇为年轻:2017年8月10日,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601985.SH)公告,拟与关联方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投资方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出资5.1亿元,持股比例51%。
工商资料显示,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于2017年8月15日在上海成立,经营范围包括海洋核动力装备开发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参股方中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极地科考破冰船领域的作业经验颇丰。该公司目前正在建造中国新一代万吨级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是中国首艘国产极地破冰船,计划于2019年年初交船,交付后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考察船队,极大提升中国在极地海洋区域的综合考察能力。1993年中国从乌克兰引进并改造“雪龙”号后,江南造船多次承担“雪龙”号的维修改造工作。
其实,中国核动力平台的研发已有近50年历史,但民用核动力船舶建造尚无先例。据澎湃新闻了解,在海洋核动力领域,包括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电投集团在内的涉核央企正与船舶央企展开广泛合作。
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复函,同意中核集团申报的海上浮动核电站ACP100S纳入能源创新“十三五”规划。ACP100S是中核集团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小型海上反应堆型号,完全符合三代核电安全要求,可以满足为海上钻井平台、海岛开发、偏远地区等提供热电水的能源需求,以及海水淡化、核能制冷等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除破冰船之外,民用核动力船舶的另一个应用方向,是海上综合利用平台。随着对海洋经济的倚重,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海上浮动核电站,以此突破海上开发的能源供给瓶颈。
国际上,被喻为“全球最强移动电源”的世界第一座浮动核电站——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号(Akademik Lomonosov)已于4月28日离开位于圣彼得堡的Baltiysky Zavod造船厂,开始其通往该国最北部城市佩韦克(Pevek)的行程。将来,该浮动核电站将用于解决偏远的俄罗斯北部和远东地区的供电问题。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00吨,能配备70名左右船员。这座“全球最强移动电源”配备有两座35MW(1MW=1000KW)的KLT-40S反应堆装置,这种反应堆与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的推进系统相类似。在额定运行模式下,“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能产生高达70MWe的电功率和50Gcal/h的热能。这足以满足一个10万人口城镇的能源所需。船上的海水淡化设备则可为居民提供每天24万立方米的淡水。
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技术原理其实并不神秘,只是将原本建造在陆地上的核电站安装在船舶平台上。但是,由于陆地和海上条件差异很大,相关的技术要求不尽相同,海上浮动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都面临特殊的技术难题。这种小型的、可移动式的海上核电站将陆上核电站的缩小版安装在船舶上,既可为偏远岛屿供应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为远洋作业的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平台提供电力、热力和淡水资源,有用电需求时将电站拉过来,不需要便可用船将电站拉走。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专为北极和远东地区设计,其主要任务是为偏远的工业企业、港口城市以及海上油气平台提供电力。该浮动核电站计划于2019年11月投入试运行,届时取代比利比诺(Bilibino)核电站,成为世界上最北端的核电站。
除了ACP100S,中核集团旗下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还开发了ACP10S、ACP25S等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反应堆,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双堆组合,实现不同功率规模的浮动式核电站型号。
⑤ 今年1月7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抓住风向转变的有利时机.成功驶出重冰区.1月2日,“雪龙”号上的
如图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
故选:B.
⑥ “雪龙号”营救俄罗斯船只后,俄罗斯船只是不是走了,然后中国破冰船被困,等待美国救援。
毛子的小船当然走不了,目前只是52名国际探险考察队员走了,22名船员必须留守等到合适机会脱离,我们的雪龙也是一样。雪龙的吨位已经很大了,目前的异常天气下任何破冰船对此都无能为力,只能等待天气好转。
⑦ 谁能根据最近一则新闻写看法 300字
作为一名中学生,关心时事热点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关心时事热点,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新闻作出客观的评价,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最近网络上可谓是风起云涌,杭州富家子弟开车撞人事件,无论在网络还是在现实上都掀起了一场关于尊重生命的大讨论。胡斌,其父拥有一家纺织公司,家里颇有资产。胡平时的爱好就是喜欢与一帮兄弟飚车,就在几天前的晚上,浙江大学的学生谭卓看完电影回家时,被胡驾驶改装跑车撞起五米多高,落在地上抢救无效死亡。事件发生后,谭卓的父母赶来杭州。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肯相信前途似锦的儿子就这样突然与他们阴阳相隔。而胡及当地交通部门的态度则更令人愤怒,胡不但没有站出来承担责任,还买通相关官员,在交通责任认定上做手脚。这一举动引起了网民们的极大愤怒。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不准私自改装跑车,而就网友们在胡斌空间里发现的汽车照片也显示,这辆肇事三菱跑车经过多次改装,通过物理公式计算,能把人撞起五米多高,其行驶时速已经超过120,而当地交通部门给出的认定结果却是70,这怎能不令人怀疑?生命是无价的,没有什么比藐视生命的行为更为可恨。而胡撞死人后一味的逃避责任,即使逃脱的了法律的惩罚,也无法逃脱道德和良心的谴责。这里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作为司法者,心中的道德天平倾向了金钱,则更为人说不容。杭州飙车事件将慢慢平息。对政府来说,公开透明的处理始终是对待此类事件的最佳解决方式,而对普通人来说,更多地了解事实,也许比更快地下结论更重要。
⑧ 中国南京探险乘坐的轮船叫什么啊
“雪龙号”(英文名:chinare),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的姐妹舰是俄罗斯VasiliyGolovnin号。中国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雪龙”号前后投入了近2亿人民的改造,据估算,该船现价在7亿人民币左右。
“雪龙”号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雪龙”号已先后11次赴南极、至2012年已5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雪龙”号先后进行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航行到北纬85度25分,最南航行到南纬70度21分,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2013年12月24日,隶属俄罗斯远东地区水文气象研究院的考察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于南极被困,中国雪龙号与其余两艘破冰船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法国“星盘号”前往营救。截至12月29日,雪龙号驶至附近因冰层太厚暂无法靠近,仍无法救出被困人员正等待“南极光”号协助救援。2014年1月2日,中国雪龙号成功营救绍卡利斯基院士号52名被困南极乘客。1月3日,在撤离密集浮冰区时自身被“冻”住,“雪龙”及船上101名人员被困。
⑨ 北京时间2014年1月2日19时30分,我国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极地考察破冰船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南极大陆大部分为冰雪覆盖,气候酷寒.南极地区的气温比北极地区更寒冷.根据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