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主坟埋了几个公主八王坟埋的是八王爷还是八个王爷
北京人乃至到过北京的人,大都知道在北京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西三环交会处有个名叫公主坟的地方。若问,北京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叫公主坟的地方?或许人们就不知道了。其实,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就是公主坟村,也所剩无几了。近年,笔者走访了几十处公主坟,发现目前仍叫公主坟的地方有十处左右。兹略加整理,贡献诸考之前,以祈指正。
海淀区香山公主坟:该村北依西山,南临山沟,西为碧云寺,东接西营村,是一座只有37户(1999年)人家的小山村。而它的村名可上溯千年,比北京这个地名还要早,可能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公主坟。可是,现在村中已无人知道该村为什么叫公主坟了。据笔者查知,这里可能埋葬着辽圣宗(公元982-1021年在位)第10女菩萨公主,村庄因此得名。公主墓地早已无存,村周围未发现任何确认为辽公主坟的遗迹。但村名仍存。
房山区公主坟:属房山区大紫草坞乡。这里埋葬的是明成祖长女永安公主,村庄因此得名。现在,墓已平毁,村庄仍在,村名依旧,至今已六百余年了。
朝阳区草房村公主坟:朝阳区内叫公主坟村的地方有好几个,最东的是草房村北的公主坟村。这里埋葬的是清太宗后皇太极十四女和颐格纯长公主。她是有清一代惟一嫁给汉人的皇帝亲女。她的丈夫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吴三桂反,吴应熊及其子世霖被诛。因公主是康熙帝姑母,得到康熙帝特别慰谕。她活了63岁,死后葬于今草房村北,形成公主坟村。草房村与公主坟二自然村于1958年合并,称公主坟村,1982年改名草房村至今。公主坟则已平毁。
丰台区长辛店公主坟:在今长辛店南约3.5公里处,有村庄名公主坟村。该村附近埋葬的是清世祖福临抚其兄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和颐和顺公主。村名沿用至今三百余年,现公主坟宝顶夯土仍存二米多高,是北京地区唯一留有残迹的公主坟。
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在海淀区东北边界,昌平县沙河镇西南有座小村叫公主坟,它位于西玉河村东,属东玉河村委会管辖,现有81户居民254人。传说这里埋葬的是干隆帝第10女固信和孝公主,她的丈夫丰绅殷德,就是有名的贪官、干隆帝宠臣和珅的独生子。坟墓早已平毁,现在上面已盖起了房子。
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位于复兴路与三环交会处,1965年修地铁时才将遗骸迁出坟墓平毁,现为街心公园。这里埋葬了两位公主,一位是清嘉庆帝三女儿庄敬和颐公主,另一位是嘉庆帝的女儿庄静固伦公主。二人都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去世。这或许是二位公主葬于一处的原因。二人宝顶东西并列,坐北朝南。东边是三女儿庄敬,西边的是四女儿庄舒。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着名的公主坟。
对于这座公主坟,有许多传说:一是说这里埋的是“清代惟一的汉族公主孔四员,另一说这里埋的是干隆帝的女儿———“还珠格格”原型和颐公主,虽然这两种说法都分别上了一些旅游书籍,但都是毫无根据的臆造。
朝阳区大山子公主坟:该村隔京顺公路与大山子北里相望。在修筑望京街时,全村搬迁,村名不存。此村曾名公主坟,1966年定名公主坟。此村因埋葬干隆帝抚其弟弘昼女和颐和婉公主得名。
朝阳区静安庄公主坟:因埋葬雍正帝抚其弟允祥女和颐和惠公主得名,但村庄早已不存。
除上面介绍的八个公主坟村外,还有两个“六公主坟”:
朝阳区和平街六公主坟:今和平街胜古东里原名六公主坟。1984年,根据其位于胜古南里和胜古北里之东,改名为胜古东里。这里埋葬的是康熙帝十女固伦纯悫公主。公主有五个姐姐都夭折了,她成了老五;然而,康熙帝还抚养了其弟恭亲王常宁之女为义女,此女比纯悫公主年长,于是人们便称她为六公主了。
朝阳区来广营乡六公主坟:位于东北四环转弯处。因埋葬道光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而得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将六公主坟改名六公主村。但目前多路公交车过此,都仍以六公主坟为站名。
八王坟埋的是八王爷
❷ 公主坟到机场大巴在哪里坐
在公主坟桥北150米,三环路西公主坟(新兴宾馆)始发,06:00
要是能赶上头班33路就来的及,翠微中里到公主坟西三站,10几分钟就到了,下车往北走400米即到大巴站。
但是不建议你坐机场大巴,因为从公主坟坐大巴到机场约1小时车程,7点到机场你的时间会非常紧张。
❸ 公主坟的由来
孝庄皇后的义女孔四贞葬于此。
公主坟位于复兴门外大街街心花园中,据载,该坟埋葬的并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顺治皇帝母亲的义女—孔四贞。其父叫孔有德,汉人,立下赫赫战功,顺治皇帝视他为开国良将,顺治九年。孔有德南征柳州,阵亡。
孝庄皇后将孔四贞认定为自己的义女,留在宫中抚养,封她为和硕公主。孔四贞自幼善骑射,通武艺,特赐继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后嫁内务大臣孙延龄,并同往广西节制军务。孙后投靠吴三桂背叛清廷。
孔四贞坚决反对孙、吴的叛逆行为,率兵讨伐,平息云南叛乱,康熙帝召她回京,并为她赐封王爵,成为清朝的一代女王。孔四贞逝世后,清廷以隆重的葬礼相待,将她埋葬于此,并称之为“公主坟”。
(3)俄罗斯公主坟在哪里扩展阅读:
孝庄太后收孔四贞为养女:
顺治十一年(1654年)六月初三,孔四贞扶柩至北京,顺治帝令诸王大臣会送,给银四千两造坟,工部立碑,孔四贞请求将孔有德骸骨葬在北京,顺治帝慨然应允,并赐孔有德谥“武壮”,在北京建立定南武壮王祠,并设醮诵经18个日夜。
此外,顺治派礼部侍郎恩格德赐孔四贞银万两,作为日用,让她享受郡主的俸禄。孝庄太后哀怜孔四贞孤苦伶仃,将她收养在宫中。
孝庄太后太有意培养孔四贞和顺治帝的感情,不仅督促孔四贞读经书,而且每当顺治退朝后,总要找个事由把孔四贞派到顺治的住地;尤其当顺治帝到南苑打猎时,从来都要让孔四贞陪同前去。
顺治十二年(1655年)四月,孝庄太后特意同孔四贞拉起了家常,问起孔四贞是否定婚,毫无思想准备的孔四贞脱口说道:“父亲在世时已经把自己许配给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
孝庄太后愣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不能给我当儿媳,就给我当女儿吧!”于是,孝庄太后收孔四贞为养女,封和硕格格。
❹ 响铃公主坟在哪里
公主坟在北京西三环,属于海淀区。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
响铃公主坟是在吉林的公主岭
❺ 公主坟名字的由来
公主坟这个地方原有清朝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个公主的陵墓。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证实这里因过去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而得名。
相关历史:
庄敬和硕公主,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 庄静固伦公主,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干隆四十九年(1784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和硕是满语。意为一方。清初有八和硕贝勒,即八方八部落长之意,也可以理解为八大贝勒。清宗室封爵第一级为和硕亲王。清代嫔妃之女和由中宫抚养的宗室之女封为和硕公主。宗室中有封爵者之女都称为格格,其中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公主和格格的丈夫称为额驸,额驸是满语,即汉语的驸马。固伦公主之夫为固伦额驸,和硕公主之夫为和硕额驸;格格之夫依次为郡主额驸、县主额驸、郡君额驸、县君额驸、乡君额驸。
固伦,满语为天下的意思,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因此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因为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古色古香,十分幽静。地宫都是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❻ 公主坟在北京哪个区
如果你说的是西三环上那个的话是属于海淀区
❼ 北京的公主坟具体在哪里出了地铁站怎么走
如果你要找的是“公主坟”那个坟墓,这个墓在复兴门外,是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在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有一个花园,公主坟就在那一带,距离1号线公主坟站很近
❽ 和孝公主死后葬在哪里
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在海淀区东北边界,昌平县沙河镇西南有座小村叫公主坟,它位于西玉河村东,属东玉河村委会管辖,现有81户居民254人.传说这里埋葬的是干隆帝第10女固伦和孝公主,她的丈夫丰绅殷德,就是有名的贪官、干隆帝宠臣和绅的独生子。坟墓早已平毁,现在上面盖起了房子。
❾ 公主坟附近有什么好的,可以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的地方吗
公主坟西南角有一个“大三元”粤菜馆,在北京很有名。在翠微大厦后面还有一家不错的西餐厅叫“基辅餐厅”俄罗斯风味,还有俄罗斯人表演。
❿ 公主坟什么意思
公主坟,该词条涵义分两层:
(一)
公主坟,是金代文化遗址,是金国公主民间传说的物证。具体指一座巨大的圆形土丘,地理位置---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四方台镇呼兰河北岸,绥北铁路东侧---从火车上可以见之,碑文清晰。公主坟,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引起专家关注。宛家悦是原绥化北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执着于对公主坟的研究,曾同黑龙江省考古所曾经试图揭开公主坟真相。公主坟,在《绥化县志》中,有明确记载,但不详尽。
公主坟---绥化地图上,铁路以直线自北向南而修,在公主坟这却蹊跷的拐弯,拐弯处正好绕过了公主坟。央视“走遍中国”栏目拍摄的《公主坟的诅咒》是通过探寻北林区四方台镇境内的公主坟和金兀术点将台的神奇传说。公主坟,确是宋金战争重要金代遗址。
公主坟---1994年,人们为四方台下的公主坟立了碑,在公主坟的碑文上这样写到:公主坟传说是金兀术九妹的坟墓,传说种种,扑朔迷离,其土“谁动谁死”更是匪夷所思...四方台,流传着一种习俗:将红丝带绑在四方台的老榆树上,据说可以得到幸福平安---根根的红丝带,寄托着当地人对美妮公主的崇拜与追思。据考证,公主坟下是长年冻土,不适合修铁路。挖坟便死人说巧合耳,但诅咒流传至今。因为土丘是金兀术妹妹美妮公主的坟墓,雄鹰常旋。
公主坟,四周的土地都早已被开垦成为耕地,产生了众多诡秘的传说。日本人修呼海铁路绕行、当地人说是金兀术的妹妹的坟墓、专家说是自然形成的土丘...东北平原上,留存着数量众多的四方型土台,来历与用途扑簌迷离。绥化四方台据说是金兀术的点将台。探察显示,确是人工堆砌土台。曾出土铁剑(大量铁器,说明金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和碳化稻谷,是驻兵与储粮建筑,与金宋战争关联。金兀术其妹封地金代八里城,史料考证是肇州城---为军事重镇。因此,公主坟一带必然存在金国活动的国家力量。
公主坟,曾现古钱币---崇宁通宝,是宋徽宗时期的流通币。徽、钦被金国掳去祭祖。北宋“靖康之难”,后妃宫嫔、金银财宝、能工巧匠、文化典籍等被押运至金上京。中原文化传播到了东北,而金国对中原文化也进行了吸收。崇宁通宝,似乎在暗示着历史深处更多的玄机。学者邢海珍先生曰:“公主坟,已形成一种深入民间的文化特征,其源头与黑土地上生活着的先民有渊源,起流传与迁徙到东北的中原人,带来的中原文化有内在的约定俗成。”。
(二)
北京有个着名的地方叫公主坟.自从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映播后,人们对京西公主坟内埋葬的公主是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干隆义女,有的说是金泰之妻,有的说是奇女孔四贞等。其实公主坟内的公主是谁,早在1965年修地铁时,文物部门就对公主坟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参考历史资料考证,谜底早已揭开.在复兴门外,复兴路和西三环路交界处的街心花园,因过去曾葬有清仁宗嘉庆皇帝的两位公主(满族称为格格)而得名公主坟,两位公主分别葬东西两边,东边葬的是庄敬和硕公主,她为嘉庆第三女,为和裕皇贵妃所生,生于干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她于嘉庆六年(1801年)十一月,下嫁蒙古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月卒,年三十一岁。西边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为嘉庆四女,为孝淑睿皇后所生,生于干隆四十九年。她于嘉庆七年(1802年)下嫁蒙古族土默特部的玛尼巴达喇郡王。嘉庆十六年五月卒,年二十八岁。
因清朝的祖制,公主下嫁,死后不得入皇陵,也不能进公婆墓地,必须另建坟莹,故北京郊区有很多公主坟,有的地方现仍叫公主坟。因和硕公主和固伦公主是同年而亡,仅隔二个月,所以埋葬在一处。公主坟的墓地原有围墙、仪门、享殿等地面建筑,四周及里面广植古松、古柏和国槐、银杏等树木,显得古色古香。地宫均为砖石结构,非常坚固。双墓均为夫妻合葬墓,陪葬品有兵器、蒙古刀及珠宝、丝绸等物。
至于传说最多的公主坟埋葬的是降清明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是因明将孔有德降清后屡立战功(注:清朝对明朝降将采取利用政策,如范文程、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等),如取南京、攻江阴、征战贵州、广西等,顺治六年被封为“定南王”。在顺治九年,孔有德在桂林被明将李定国围困,受伤后自杀身亡。顺治母亲孝庄皇后收养其女孔四贞为义女,并封为和硕公主,成为清朝唯一的汉族公主。她武艺高强,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因此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开了。
公主坟的传说
清代,离玉渊潭西边不远,有一座大坟头,人们都叫它公主坟。究竟是哪一位公主的坟呢?相传,干隆派人拆明陵给自己修陵寝,刘墉奏本,参皇上一个挖坟掘墓之罪,干隆无法抵赖,只得准奏,自己定了个发配江南。说是发配,实际上是一不穿罪衣,二不戴刑枷,只是换上便衣小帽步行罢了。刘墉、和珅一路跟着。
这是干隆第一次步行到民间,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一路上指指划划、问这问那,不知不觉日头落山了,干隆感到又累又饿。他们走进一个小村庄,来到一户门前,和珅前去扣门,开门的是个老头儿。老人看他们模样不象是恶人,就把他们让进屋里,叫女儿为三位客人准备饭。老头的女儿只有十四、五岁,穿的虽然破旧,但干净利索,显得十分可爱。不大工夫,女孩端上几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和一大海碗白薯。三个人饿急了,吃的还真香。
第二天,他们一出门,看见小姑娘比昨天晚上显得更清秀了。干隆很喜欢这个小姑娘,就对老人说:“老人家,你要乐意,就让您的女儿给我做干闺女吧!”老人一听很高兴,就让女儿过来拜见了干老子。干隆掏出一锭银子对老人说:“拿去给孩子做几件衣裳吧,”又从怀中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姑娘,“孩儿如遇急难,可拿它到京城找我,只要一打听皇……”,这时刘墉哼了一声,接着说:“打听皇家大院!” 干隆忙改口:“对!对!皇家大院。”
几年后,赶上连年闹灾荒。父女俩实在过不下去了,只好到京城来找姑娘的干老子。父女俩千辛万苦来到京城,找遍北京城里的黄家大院,就是没找到干老子的家。父女俩直埋怨自己当初太粗心,没问清干老子姓啥名谁,住在哪条街。爷俩在京城无亲无故,无钱无粮无处住。没法子,只得白天沿街要饭,晚上缩在墙根或破庙里过夜。老人年岁大了,熬不过这苦日子,得了重病,姑娘愁得只是哭,没办法。
这天清早,姑娘急的实在无奈,来到护城河边,想寻短见。可想起身染重病的爹爹,犹豫了,生,生不得,死,死不得,只好一个人在河边痛哭。说来也巧,这时刘墉正好出来遛弯儿,听见这哭声悲切,便寻声而来。姑娘见有人来,连忙止住哭声。抬头一瞅,不觉怔住了:这人不就是随干爹一起到我家的那位先生吗?这可有救了。连忙上前双膝一跪。这一跪倒把刘墉弄糊涂了。他仔细一看,认出来了,噢,是皇上的干闺女!于是,他问明原因,就把老人和姑娘接到了府中。到了府上,爷俩才知道,干老子原来就是干隆皇上,接他们的先生是宰相刘墉,“皇家大院”指的是皇官。爷俩先惊,后怕,心想:平民百姓,怎敢和皇上攀亲呢?
第二天一早儿,刘墉带着父女俩进宫去见干隆。再说干隆回宫后,早把干闺女的事忘了,如今一提才想起来,可他怕别人知道这件事笑话皇上和乡下佬攀亲,想赖亲。可父女俩手中有自己的黄手帕,又有刘墉作证,怎么赖得掉?没辙,只好把二人宣进宫来,找了个住处。没成想皇宫里虽然不愁吃、不愁穿,可繁文缛节多得要命,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侍卫太监都是势利眼,老人家可受不了。本来就是病歪歪的身子,再加连惊带吓,没多少日子就死了。咽气之前,嘱咐女儿把他的尸骨葬在家乡。
打这儿以后,就剩下姑娘一个人孤孤怜伶地呆在宫里,每日思念爹爹,想着老人的临终嘱咐,常常泪流满面。姑娘有话无处说,不仅把眼泪往肚子里咽,还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皇妃、公主见她长得漂亮,很嫉妒她,常常冷言冷语地挖苦她;王爷、太子、王孙们见她长得端在秀丽,与福晋小姐大不一样,都对她不怀好意,总想欺侮她;太监、丫环 们也因她出身贫贱,又给不起赏钱,看不起她,时不时地也指桑骂槐地数落她一通。俗话说:宁喝舒心的粥,不吃皱眉的饭。姑娘整天眼泪泡着心,日久天长,就憋出病来了。没多少日子,姑娘就病得不行了,几天水米没沾牙,昏昏沉沉的。宫娥这才害了怕,回禀了皇上。干隆无奈,只好来看她,可姑娘已经病得不行了。第二天,姑娘就死了。宫女禀报了干隆,说姑娘临死前要求皇上把她和她爹爹的尸骨葬到家乡去。干隆说:“埋了算了!”
这时,正好刘墉进宫,听到这话心里很不高兴,抢上一步,拱手道:“启禀万岁,臣有一事不明。”干隆一听,就像当头挨了一棒,他就怕听到刘墉这句话,他一句“一事不明”,曾经参过皇上和多少大臣。这回不知又该谁倒霉了。干隆赶紧朝着刘墉又是摇头,又是摆手,意思是说:咱们待会儿再说。刘墉装没看见,接着说:“这位公主虽说不是万岁亲生,可却是您自己认的干女儿啊!并且留有信物,就这么草草葬了,万岁脸上可不光彩呀!”干隆心想:“越怕你你越来,好晦气呀!”有刘墉这儿盯着呢,干隆只好传旨,按公主的葬礼,把姑娘葬在了翠微路这地方。人们都管这座坟叫公主坟。年长日久,周围长满了杂草。直到解放前,这座孤坟还孤单单地立在那里,就像姑娘生前在皇宫里一样凄凉、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