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罗斯为什么要发动阿富汗战争其是导致其贫穷的原因吗有其自身的地理原因吗
自1919年阿富汗独立以来,虽然名义上一直是独立国家,但苏联却不断干预阿富汗的内政。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1977年,达乌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达乌德企图摆脱苏联的束缚,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78年4月,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政府继续执行亲苏政策,被苏联拉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规定,双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合作,为保证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经双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两国间军事领域的合作。缔约双方各自宣布,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军事联盟或其他联盟,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以及行动或措施。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十几支穆斯林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全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1988年5月15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1992年4月16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国临时政府。
2. 为什么在70年代末,苏联要出兵阿富汗
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
当苏联渗透到阿富汗时,美国正在给阿富汗提供各种援助,让阿富汗能够摆脱苏联。但是,美国主要提供军事援助,对阿富汗的经济没有帮助。此外,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存在领土争端,美国赞成巴基斯坦,这使阿富汗非常不满意。1960年代后,美国减少了对阿富汗的援助,其影响自然减少了。
3. 苏联从17世纪起开始入侵阿富汗,它是出于什么目的
苏联之所以从17世纪就开始打阿富汗,主要是因为阿富汗是苏联的南方战区,而这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苏联一直想在这个地区将自己的战略目标分阶段的推进,已达到切断欧洲和一些远东的战略联系,所以先控制阿富汗进入阿富汗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苏联多次的攻打给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灾难性的,使得阿富汗人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而且他也威胁到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因为战争,所以人民处于苦难之中,很多热爱和平的国家都谴责苏联的这种行为,但是他们又无法干涉,后来到1989年的时候,苏联从阿富汗撤走了,而两年之后,苏联这个国家就成为了一个历史。但是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在欧洲地区仍旧是很重要的。
4. 20世纪末 苏联为什么要出兵阿富汗
20年前,1979年12月27日深夜,前苏联特种部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向戒备森严的总统府发起突然袭击,靠谋杀前总统夺权上台的阿明在苏军夜袭行动中丧生,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时至今日,前苏联缘何兵发阿富汗仍然是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前苏联地区的历史学家们日前在报刊上发表评论认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苏联并没有任何对阿富汗内政进
行直接武装干涉的理由。当时,阿明在阿富汗已大权在握,不仅成了人民民主党的领袖,而且还登上了总统宝座。此前的1979年11月14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高层发生内讧,据说,党内2号人物阿明与总统塔拉基龙争虎斗,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塔拉基总统决定除掉阿明之际,阿明的手下行动在先,将塔拉基击毙。事发之后,莫斯科虽然相当恼怒,但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多年来一直靠苏联援助度日的喀布尔政权。
阿富汗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并未使苏联对阿政策发生改变。阿明不过是受到莫斯科支持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导人之一,他甚至与前任总统塔拉基一样,一直要求莫斯科向阿富汗派遣部队,以巩固正受到强烈冲击的政权。
喀布尔的革命者在1979年3月就曾请求苏联出兵。3月15日,在距苏联边境仅70公里的阿富汗第二大城市杰拉特,阿富汗政府军第17师发生哗变。第二天,3月16日,总统塔拉基便向莫斯科请求苏军进驻阿富汗。3月17—19日,苏共中央就此问题举行特别会议。苏共高层就阿富汗总统的请求,整整讨论了3天。除了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外长葛罗米柯、国防部长乌斯基诺夫、克格勃主席安德烈波夫都是这次会议的主角。尽管苏共决策层拒绝了阿富汗总统即刻出兵的请求,但是,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却对后来事态发展的走向至关重要:决不放弃阿富汗。
包括使人民民主党掌权的4月革命事件在内,阿富汗在1978年4月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苏联当局备感不安。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莫斯科就在阿富汗苦心经营,一直奉行对各派政治力量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的基本原则。对莫斯科来说,喀布尔掌权者的姓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阿关系能够稳定发展。到了70年代,苏联的经济援助占阿富汗全部外援的70%,任何一任阿富汗当权者都指望在苏联的援助下改变这个荒原国家的现状。众所周知,英国人曾三次与阿富汗交手,巴基斯坦与喀布尔的关系也相当紧张,然而,无论是沙皇俄国,还是此后的苏联,都称得上是阿富汗的好邻居,至少不曾有过重大冲突。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苏联改变了自己对阿富汗一贯平稳的政策,突然出兵阿富汗呢?出兵阿富汗又为何要从袭击总统府下手?受这类问题困扰的可能并不仅仅是历史学家。因为,弄清这一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20世纪70年代,冷战阴云笼罩全球,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在全球争夺势力范围。回想当年,如果非洲某地出现了亲苏政权,那么,该地区很快就会崛起亲美势力。就当时情况而言,苏联南部边疆算是风平浪静,原因很简单———美苏两霸已分割好了各自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当时,巴列维王朝统治下的地区大国伊朗是美国的可靠盟友。莫斯科则与阿富汗关系密切,同时与巴基斯坦和印度也都保持特殊关系,尽管印巴之间一直是对手。平稳均衡的地缘政治关系被伊朗1979年发生的伊斯兰革命所破坏。伊斯兰革命摧毁的不仅是巴列维王朝,而且还有该地区已经运行平衡的安全体系。美国在伊朗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一切,苏联也丝毫未能占到便宜。霍梅尼在赶走亲美分子的同时,也没给亲苏左派任何机会。
莫斯科认为,在伊朗蒙受损失之后,美国肯定要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补救,而美国人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使苏联的地缘政治利益受到损害。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1979年9月14日,从喀布尔传来的消息说,塔拉基总统要摆鸿门宴杀掉阿明,结果是阿明提前动手,要了塔拉基的命。这一突发事件使莫斯科深感忧虑和不安。阿富汗政局不稳将影响整个地区的稳定。对阿富汗内部来说,阿人民民主党内的内讧促使国内反动派力量迅速增长,进而使喀布尔的形势更加复杂。此外,1979年11月4日,德黑兰发生攻打美国大使馆事件,美国驻伊朗外交官在长达14个半月的时间里一直作为人质被关。华盛顿气急败坏,甚至要采取冒险手段,用特种部队抢回人质。但这一行动最终在伊朗的沙丘上流产,并因此导致国内政治危机。伊斯兰革命看来真让美国人陷入疯狂境地,居然派空降部队到德黑兰去冒险。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的确有理由认为,美国完全可能在阿富汗下手。
对克里姆林宫来说,阿明显然是不稳定因素,此君完全可能转向美国。正是苏联政治局的这一判断决定了阿明的命运。作出最后决断的时间十分有限,苏共中央来不及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美国随时可能动手的担忧最终使克里姆林宫失去了忍耐心。
出兵阿富汗,在自己的近邻国土上大动干戈,这是莫斯科所有决策中最糟糕的方案。客观上,这也让华盛顿占尽了便宜。苏军坦克一开进阿富汗,地区局势马上变成了符合冷战逻辑的状态。被伊斯兰革命搞得焦头烂额的美国人终于找到了实实在在的对手。此时,华盛顿可以忘记自己在伊朗的失败,全力以赴投入符合冷战模式的行动——支持阿富汗境内所有与苏联为敌的政治军事势力。昔日伊朗作为美国盟友的位置由阿富汗取代。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从此开始。阿富汗战争能否算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可以引起争论的判断,但是,任何人都会相信,塔利班是阿富汗战争的直接产物。
尽管阿富汗战争爆发已经是20年前的往事,然而事实上,这场莫名其妙的战争至今尚未真正结束。阿富汗这个人口不足2500万的弹丸小国已经整整打了20年内战。今日阿富汗仍然是战火纷飞,国土满目疮痍,人民饱受劫难,整个国家仿佛返回到中世纪。如果不是随处可见的坦克、高炮、导弹发射架和直升机,真是难以想象,在人类正在跨入21世纪门槛之际,在距中亚名城阿拉木图仅1500公里的地方,竟有一个国度如此艰难地生存
5. 为什麽当时苏联要出兵阿富汗
1979年12月25日15时,前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揭开了苏阿战争的序幕。在这场持续9年1个月19天的战争中,先后参战的前苏联军人共50万,其中13833人阵亡,49985人受伤,6669人残废,312人失踪,18人被押解到其它国家——这就是前苏联对邻国“国际主义兄弟援助”的后果。
前苏联当局尽了一切努力,使这场战争的真相化为历史的云雾。现在,可以揭开有关内幕了。
只有柯西金不签字
这场战争既没有给当时年迈的前苏联领导人带来速胜的桂冠,也没有得到哪怕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赞扬,所以在阵亡将士的棺材一批批地空运回国之前,前苏联领导人对战争真相一直讳莫如深。
在前苏联后期的激进民主时期,公开了许多绝密档案,于是人们才知道,出兵阿富汗的决定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最有权势的一帮人作出的,他们包括: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书记处二把手苏斯洛夫、克格勃头目安德罗波夫、外交部长葛罗米科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随后政治局委员全体拥护,只有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没有签字,接着中央全会认同。
勃列日涅夫是从报上得知阿富汗政变的?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一名干部曾长期在阿富汗工作,目睹了查希尔国王1973年被推翻和达乌德政府上台。他的看法是,使前苏联损兵折将的这场战争尽管没有意义,但还是非打不可。当时处于半原始状态的阿富汗部族争斗不断,曾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问题:是走向文明,还是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堡垒,这种势力当时已渗透到前苏联中亚的几个共和国。阿富汗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激烈对抗的场所,前苏联支持的是阿富汗那些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势力,而美国情报机关支持的是以希克马蒂亚尔和拉巴尼为首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他们在邻国建立了一系列培训“圣战者”的基地。
当时的阿富汗全国有4万座清真寺和30万毛拉(伊斯兰教主持宗教礼仪的人员)。国家实际是由毛拉们统治的。1965年1月1日,以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喀布尔成立,但该党很快分裂为塔拉基派和卡尔迈勒派。1978年4月7日发生军事政变,达乌德被打死,国家由塔拉基、卡尔迈勒和阿明领导。
阿富汗政变是谁策划的?美国说,这是“克里姆林宫之手”。前苏联随即反驳:勃列日涅夫是从报上得知阿富汗政变的。
前苏联比美国早了两小时
有一种流传的说法:美国为报越南战争失败之仇,把前苏联拖入了阿富汗战争。但事实却是,美国自己差点卷入一场新的冒险。
在美国支持的伊朗政权被推翻、巴列维国王流亡国外后,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把美国人悉数赶出伊朗。伊拉克早在两伊战争期间就与美国为敌。美国失去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影响。于是,美国人把目光转向阿富汗这一有重要战略意义地区的关键点。但阿富汗显然会投入前苏联怀抱,所以,美国情报机关动手了。
当时阿富汗政府硬按前苏联方式搞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结果反对派地位加强,逃往邻国的难民越来越多。武装匪徒则从邻国侵入阿富汗,内战爆发,其高潮是1979年3月15日在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发生的反政府叛乱。阿富汗政府只好请前苏联出兵。苏共中央政治局于1979年3月17至19日讨论了阿富汗政府的出兵请求,结论是:向阿富汗提供军事技术和经济援助,但不出兵。但是,此后数月内阿富汗领导20次请求前苏联出兵。
到1979年9月,阿富汗总理阿明利用西方特工部门的支持,控制了阿富汗。在他的指使下,塔拉基被杀,超过5万名亲苏政治家和军人遇害。前苏联面临抉择:要么丢掉阿富汗,要么军事干涉。这时,阿富汗反对派已拥有4万兵力,并控制了全国92%的领土,美国在波斯湾和迭戈加西亚岛增加海空和快速反应兵力部署。
当年12月克格勃截获的美国情报机关通话显示,美军空降兵准备在阿富汗登陆,以配合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夺取喀布尔。可以说,前苏联动手比美国早了两小时。
“轮不到您教训政治局”
1979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核心会议,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出动规模不大的兵力,即7.5万至8万名军人。10日再次开会,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奉召到会。他反对出兵,理由是这些数量的军人解决不了问题。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粗暴地打断了他:“还轮不到您教训政治局!您只须执行命令。”最终使前苏联领导停止犹豫的决定性因素是,北约决定在欧洲部署能打到前苏联纵深的中程导弹。
12月13日,以阿赫罗梅耶夫大将为首的前苏联作战小组抵达毗邻阿富汗边界的铁尔梅兹,25日15时,前苏联第40集团军的步兵越过国界;27日,克格勃的“天顶”、“雷霆”和“穆斯林营”通过强攻占领阿富汗政府大楼,阿明在战斗中被打死;28日凌晨,前苏联108摩托步兵师占领喀布尔所有重要设施。
6. 为何当初强大的苏联搞不定阿富汗
苏联的军队在阿富汗的作战非常的不适应阿富汗的环境,所以即使苏联非常的强大也没有搞定阿富汗。苏联的军事实力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的强大的不仅仅在兵力上还是在军队的武器上,苏联的军队都有着非常强大的优势。
阿富汗这个地区在苏联的军队在这里吃尽了苦头以后,美国的军队曾经也是在这里被阿富汗的地形所折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了才进行撤军,地形和气候的因素也是战争获胜的很重要的条件。
7. 美国耗资2.4万亿打了20年,为何突然撤出阿富汗
阿富汗战争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反恐战争的开端,也是美国针对发生在本土的911事件的回应。众所周知,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了恐怖袭击,损失惨重。而后美国就以此为理由对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以及塔利班组织出兵,从而阿富汗战争爆发。其实在此之前,英国和苏联也对阿富汗发动过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因此,阿富汗一直被认为是大国的坟墓。然而美国偏不信邪,也对阿富汗发动了战争,结果就是打了20年,依旧没有取得根本性胜利,最后被迫签署撤兵协议。只不过美国的撤兵一直都很缓慢,直到今年突然开始加快撤兵的速度了,这是为何呢?明明已经坚守了20年,为什么美国最后选择了尽快脱离阿富汗呢?
实际上原因是比较真实的,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美军近几年在阿富汗的形式并不乐观,因为条件太过于艰苦。美军在阿富汗不仅需要面临着补给困难的情况,还要随时应对着可能随时爆发的恐怖袭击。所以美国在2016年的时候就签署了退兵协议,只不过在2016年宣布暂缓退兵计划,由此可见美军并不甘心就这样离去。
第二个原因就是军事开支太大,让美国已经吃不消了。尽管美国把阿富汗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美国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这处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随着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所以很难支持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因此最后决定加速撤兵!
第三个原因就是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组织顽强抗争的意志,让美国意识到再打10年恐怕也没有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国内疫情的影响,使得经济受损严重,所以只能从阿富汗撤兵来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综合三个比较现实的原因,美国加速了在阿富汗撤军的速度,预计明年就会全部撤退完毕。
从美国加速从阿富汗撤兵的举动中可以看出,美国的世界霸权梦几乎就要破灭,或许这将成为美国由强转弱的一个标志。20年的时间里,美国一直在消耗自己的实力,而其他国家纷纷发展起来,逐渐动摇了美国的霸权梦。这也是美国近几年非常活跃的一个原因,因为他想要阻止其他国家的崛起,从而继续自己的霸权梦。
在笔者看来,美国此举的确意味着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失败了。看来,阿富汗的确是大国的坟墓,无论是前苏联还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在这吃了大亏。事实证明,想要变得无比强大,还是多从自身考虑为好,通过压制别的国家来使得自己发展,最终只会吃更大的亏。美国的阿富汗战场,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后也期待地球早日变成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地再无战争,各国之间良性发展!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8. 俄罗斯护送阿富汗难民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俄罗斯表示愿意为这些人提供航班之际,希望美、英、加等国迅速回应,不要让那些渴望离开阿富汗的难民再次失望。
其实对于一些国家来说,接纳其中的一些难民也是应该的。就比如说美国,如果不是拜登坚决要求撤军,阿富汗局势也不至于变化得如此之快。并且在阿富汗,还有很多曾帮助过美国的翻译等其他工作人员。
有数据显示,之前大约有30万阿富汗人隶属于美国,为美军服务,但是最后却只有大约1.6万人获得了特殊移民签证,并且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只接收了2000多名申请者,而那些没有获得签证的人,只能继续留在阿富汗。
另外,之前英国本来就承诺会为一些阿富汗人,尤其是那些曾帮助过英国的人提供离开阿富汗的机会。但是就在不久之前,却发生了阿富汗警卫护送英官员前往机场后却遭辞退的事,而那段时间正好又传出了英国撤侨飞机空着飞出阿富汗的消息,简直是狠狠地打了英国的脸。所以英方既然已经承诺会接收难民,那在俄罗斯的“帮助”下,英国这次再食言可就真的不太好看了。
9. 俄罗斯为什么打阿富汗
那是前苏联,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苏联一直想把阿富汗变成南下印度洋的战略基地。
10. 苏联当年为什么从阿富汗撤军麻烦告诉我
苏联入侵阿富汗实际上是苏联政府对阿富汗局势惯性反应的结果,缺乏战略上的远见。
上个世纪70年代,阿富汗国内爆发革命,但掌权的人民民主党内部分化严重,“旗帜派”与“路线派”斗争激烈。苏联虽然早就介入了阿富汗内部事务,但由于宗教文化和社会制度上的巨大差异,对其局势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正确的掌握。到1979年,虽然苏联已经准备除掉阿明,但阿明仍然不为所知,并要求苏联出兵打击各种反政府武装派别。
1979年底苏联击毙阿明,全面入侵阿富汗以后,扶植了卡尔迈勒领导的新政府。但由于阿富汗国内经济极度落后,也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国家统治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完全靠苏军的武力加以维持。因此从1980年开始,苏军开始全面清剿反政府武装,但由于兵力不足,虽然能够赢得战斗的胜利,却无法巩固成果。只能反复上演“进攻-清剿-撤退-再进攻”这样的死循环。
从1986年开始,苏联政府进一步认识到阿富汗战争的长期性和消耗性,因此寻求撤出阿富汗,并开始试探性的展开谈判。直到1989年正式撤军。
1979年入侵阿富汗,只不过是苏联以武力形式解决其与卫星国矛盾的又一次尝试。从波兰、匈牙利到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的坦克屡试不爽,因此形成了惯性思维。但这些军事行动都是以扶植亲莫斯科的新政府上台为目标的,因此并未形成持久消耗的局面。但阿富汗却有很大的不同,其国内政治情况复杂,缺少统一的领导系统,也就无法通过扶植一个亲苏政府来达到政治目的。卡尔迈勒政府军的装备很好,但战斗力却极其低下,如果没有苏军,一年都撑不下了,这一点和美国在越南扶植的南越政权十分相似。因此最终的结局只能是狼狈撤退。
至于说许多文章中大肆渲染的“毒刺”、火箭炮,都只不过是骚扰的手段,并非赢得战争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日,美军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塔利班似乎连“毒刺”这样像样的武器也拿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