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捷克首都是
首都布拉格了,布拉格是捷克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这个城市,如同精灵般充满诱惑。她不像伦敦的传统与刻板,她不同于巴黎的时尚与奢华,她没有罗马的甜蜜与浮华;对布拉格的感觉,是神秘、高贵、古老而又新生的,充满历史的沉重又满是活力。
B. 为什么俄罗斯在波兰与立陶宛之间还有块地
那块飞地叫里宁格勒。
里宁格原叫普鲁士王国,是魏玛共和国(德国前身)的领土,因位于大西洋东岸,叫东普鲁士。德国一战战败,土地被一分为四,分别是苏台德地区由捷克占领,旦哲走廊划给波兰,就是划出了旦哲走廊,把德国与东普鲁士隔离。波兰也因为有了旦哲走廊而获得了出海口,也正是这个地方,让德国人耿耿于怀,发誓要夺回旦哲走廊,二战最开端就是希特勒夺回旦哲走廊。
德国二战战败后,恢复二战前的领土,东普鲁士再次与德国本人隔离,由苏联占领。1990年,苏联解体,自身被肢解十五块。东西两德忙于合并,忽视了东普鲁士,被俄罗斯借机占领至今。
C. 捷克是哪个国家
捷克全称:捷克共和国,是一个中欧地区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78866平方公里,其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于1993年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在捷克的国际通用称呼方面,虽然习惯上英语多数是以Czech Republic称呼之,但事实上在一份1993年时公布的官方文件中,捷克外交部要求世界各国在地理用途上提及捷克这地区时,应该用Czechia(相对捷克语中的Česko)这名称来称呼之,而Czech Republic则保留,作为官方文件时使用,其国际代码为CZ。
捷克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在东部欧洲国家中,捷克拥有很高水平的人类发展指数。
一、捷克的自然地理状况
1、位置境域
捷克东面毗邻斯洛伐克,南面接壤奥地利,北面邻接波兰,西面与德国相邻,面积788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727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90平方公里。由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
2、地形地貌
捷克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尔科诺谢山,南有舒玛瓦山,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维亚高原。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贝河平原,比尔森盆地、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伏尔塔瓦河最长,流经布拉格。易北河发源于捷克的拉贝河,可以通航。东部摩拉瓦河—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称为摩拉瓦河—奥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全国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风景秀丽。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最高点是海拔为2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境内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间。边境多山,苏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海拔1602米。境内最低海115米。
3、气候
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雪。其中7月最热,1月最冷。布拉格平均气温7月份为19.5℃,1月份为-0.5℃。
4、时差
东一区,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二、人文地理状况
1、区划
捷克全国共分为14个州级行政区,其中包括首都布拉格市与13个州。
中波希米亚州(St?edo?esky kraj)
南波希米亚州(Jiho?esky kraj)
比尔森州(Plzeňsky kraj)卡罗维发利州(Karlovarsky kraj)
拉贝河畔乌斯季州(ústecky kraj)
利贝雷茨州(Liberecky kraj)
赫拉德茨-克拉洛韦州(Královéhradecky kraj)
帕尔杜比采州(Parbicky kraj)
维索基纳州(Vyso?ina)
南摩拉维亚州(Jihomoravsky kraj)
奥洛穆茨州(Olomoucky kraj)
兹林州(Zlínsky kraj)
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州(Moravskoslezsky kraj)
2、首都
布拉格(Prague)是捷克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
域。该市地处欧洲大陆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拥有重要地位,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也相当密切(特别是在地理上恰好介于柏林与维也纳这2个德语国家的首都中间)。
D. 俄罗斯为什么能拥有那么大的土地比中国大两倍。
俄罗斯侵略扩张习性源于大国沙文主义,而俄罗斯的大国沙文主义受到蒙古人的侵略扩张影响很深.
俄罗斯(苏联)鼎盛时期,其领土包括势力范围达到3500万平方公里,势力范围包括中欧,东欧,中亚的阿富汗,伊朗北部,蒙古,中国东北苏联领土为2200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土为1700多万.
俄罗斯当初只是蒙古人统治下的一个小邦国-----莫斯科大公公国,领土只是包括今天的莫斯科州一代.
-------------------------------------------------------
俄罗斯历次领土扩张:向东扩张:
1.成吉思汗的儿子术赤,术赤的长子拔都,征服俄罗斯,俄罗斯第一位沙皇伊凡雷帝人征服了蒙古喀山汗国,而后跨过乌拉尔山,沿着蒙古人西征的路线东征,继承了蒙古人扩张领土的侵略习性,苏联的版图就是现在的蒙古帝国除去了中国 中亚 中东.
2..当俄罗斯征服了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已经和中国接壤,1860年鸦片战争中,以及其后几十年从腐朽懦弱的满清政府手中划走了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整个东北朝鲜被划为俄罗斯势力范围.
3.日本人,一战时期日本人占领了南千叶群岛,二战时期苏联出兵东北,除了夺取当年俄国在东北的利益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斯大林耿耿于怀日俄战争失败耻辱,对日开战报仇雪恨是必然的,俄罗斯不仅重新夺取了南千叶群岛,还强占日本北方四岛.
------------------------------------------------------向西扩张:
1.美国人,苏联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在全球冲突地区,中东拉美非洲,支持亲苏的势力范围,输出社会主义革命.
2.瑞典人,入侵俄罗斯被大雪击败,俄罗斯与瑞典连年征战,打败瑞典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大帝在一片沼泽的出海口上建立起了一座号称北方威尼斯的圣彼得堡.
3.波兰人,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伙同普鲁士三次瓜分波兰,白俄时期波兰在英法怂恿支持下入侵苏联,二战时期苏联宰割波兰领土.
4.法国人,拿破仑打到莫斯科,沙皇率领反法同盟打到巴黎,逼迫拿破仑退位.
5.德国人,希特勒打到莫斯科,斯大林也要打到柏林玩玩,将德国一分为四.
6.奥斯曼土耳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从土耳其手中夺取了黑海出海口,吞并了克里米亚半岛.7.东欧的华约组织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二战后都被纳入了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E. 捷克的首都
你好,捷克首都名叫布拉格。是该国最大,人工最多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布拉格位于该国的中波希米亚州、伏尔塔瓦河流域。
希望能帮到您。
F. 乌克兰曾经是俄罗斯领土吗
是的,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乌克兰是属于俄罗斯帝国的。
1654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商请沙俄来统治东乌克兰,自此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帝国正式合并,开始了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结盟史。
后来,东西乌克兰多次被俄国和波兰以及奥匈帝国、德国分割又合并。发展到了现在,乌克兰东西部分歧矛盾已经相当严重。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但东部和东南部更多的是使用俄语,而西部则几乎全部使用乌克兰语,甚至以说俄语为耻。
G. 苏联解体时,为何俄罗斯在千里外留下一块飞地
近几年来,加里宁格勒的存在感极强,每当北约声称要东扩,或者在捷克、波兰等国部署反导系统时,或者在靠近俄罗斯的北约国家进行军事演习时,俄罗斯都会把加里宁格勒搬出来,给予北约国家回击,警告称“要以军事手段应对”。
(驻扎在加里宁格勒的海军)
后来,苏联人将居住于此地的德国人、波兰人和立陶宛人或驱逐或流放,从国内迁来众多的俄罗斯人,建起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修建了大量的军工业和重工业,矗立起了高耸的胜利纪念碑和红军英雄雕像,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方位改造加里宁格勒的进程就此拉开了帷幕。
1991年,随着苏联的轰然解体,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立陶宛宣布独立,加里宁格勒和俄罗斯本土也就被立陶宛隔开了,成为俄罗斯唯一的一块飞地。
虽然加里宁格勒孤悬在俄罗斯本土之外,但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被俄罗斯悉心经营和呵护着,成为了俄罗斯插入东欧地区的一块“楔子”,让北约国家如鲠在喉。
近年来,加里宁格勒更是成为俄罗斯对抗北约的最前哨。俄罗斯人不但将战力强劲、装备精良的波罗的海舰队驻守在这里,还在此地部署了10套“伊斯坎德尔-M”陆基弹道导弹。
该导弹射程虽仅为480千米,但以俄罗斯人出色的改造能力,可以轻易地将它的射程提升到2000公里以上,这对捷克、波兰等对抗俄罗斯的北约前线国家来说,无疑是噩梦般的存在。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俄罗斯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加里宁格勒已成为俄罗斯反击北约的重要战略基地,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飞地了。
H. 世界上有多少个国家土地面积排名前10的国家及首都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为193个,地区为31个。其中:
亚洲(48个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5)
东南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东帝汶 (11)
南亚: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7)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
西亚: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阿曼、也门、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耳其、塞浦路斯(20)
注:锡金现已并入印度成为其一个邦,所以这里不出现,详细请看:
欧洲(43个国家/1个地区)
北欧: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 法罗群岛(丹)(6)
东欧: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7)
中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8)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摩纳哥(7)
南欧: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希腊、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墨塞哥维那
意大利、梵蒂冈、圣马力诺、马耳他、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16)
非洲(53个国家/6个地区)
北非:埃及、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亚速尔群岛(葡)、马德拉群岛(葡)(8)
东非: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10)
中非: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即:刚果(布))、刚果民主共和国(即:刚果(金))、圣多美及普林西比(8)
西非: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注:未独立,详细请看:)、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爾尔、加那利群岛(西)(18)
南非: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留尼旺(法)、圣赫勒拿(英)(15)
大洋洲(14个国家/10个地区)
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帕劳、瑙鲁、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斐济群岛、汤加、库克群岛(新)、关岛(美)、新喀里多尼亚(法)、法属波利尼西亚、皮特凯恩岛(英)、瓦利斯与富图纳(法)、纽埃(新)、托克劳(新)、美属萨摩亚、北马里亚纳(美)
北美洲(23个国家/13个地区)
北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格陵兰(丹)(4)
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7)
加勒比海地区: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多米尼加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格林纳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波多黎各(美)、英属维尔京群岛、美属维尔京群岛、安圭拉(英)、蒙特塞拉特(英)、瓜德罗普(法)、马提尼克(法)、荷属安的列斯、阿鲁巴(荷)、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开曼群岛(英)、百慕大(英)(25)
南美洲(12个国家/1个地区)
北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5)
中西部: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玻利维亚(3)
南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4)
东部:巴西(1)
面积前十:
1 俄罗斯 1,707.5 首都:莫斯科
2 加拿大 997.1 首都:渥太华
3 中国 960.1 首都:北京
4 美国 936.4 首都:华盛顿
5 巴西 854.7 首都:巴西利亚
6 澳大利亚 774.1 首都:堪培拉
7 印度 328.8 首都:新德里
8 阿根廷 278.0 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9 哈萨克斯坦 271.7 首都:阿斯塔纳
10 苏丹 250.6 首都:喀土穆
I. 关于捷克这个国家的历史
国名:捷克共和国 (The Czech Republic,Ceska Republika)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蓝、白、红三色组成。左侧为蓝色等腰三角形。右侧是两个相等的梯形,上白下红。蓝、白、红三色是斯拉夫民族喜欢的传统颜色。捷克人的故乡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这个王国把红、白两色作为国色,其中白色代表神圣和纯洁,象征着人民对和平与光明的追求;红色象征勇敢和不畏困难的精神,象征人民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繁荣富强而奉献的鲜血与取得的胜利。蓝色来自原来的摩拉维亚和斯洛伐克省徽章的颜色。国徽: 分大小两种。大国徽为方形盾徽,盾面分四部分:左上方和右下方为红地上白色的双尾狮,狮子头戴金冠,爪为金黄色,前爪腾起,代表波希米亚;右上方为蓝地上红白色相间的鹰,代表摩拉维亚;左下方为黄地上头戴金冠的黑鹰,爪为红色,胸前绘有白色月牙,十字形和三叶形饰物分别位于月牙中央和两端,代表西里西亚。捷克包括历史上的波西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地区,这枚盾徽形象地揭示了捷克的历史渊源。小国徽为盾形,盾面为红色,上有一头戴金冠、爪为金黄色、前爪腾起的双尾狮。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小时;比北京时间晚7小时 国际电话码 420 国庆日 10月28日 国家政要: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Vaclav Klaus) ,2003年2月当选捷克总统,同年3月宣誓就职,任期5年。总理托波拉内克,2006年11月任职,2007年1月再次任职 。
自然地理
捷克共和国原属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东连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波兰,西与德国相邻,面积7886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727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590平方公里。由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西里西亚3个部分组成。它处在三面隆起的四边形盆地,土地肥沃。北有克尔科诺谢山,南有舒玛瓦山,东部和东南部为平均海拔500—600米的捷克—摩拉维亚高原。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0米以下,有拉贝河平原,比尔森盆地、厄尔士山麓盆地和南捷克湖沼地带。伏尔塔瓦河最长,流经布拉格。易北河发源于捷克的拉贝河,可以通航。东部摩拉瓦河—奥得河上游河谷地区是捷克盆地与斯洛伐克山地之间地带,称为摩拉瓦河—奥得河走廊,自古是北欧与南欧之间通商要道。全国丘陵起伏,森林密布,风景秀丽。国土分为两大地理区,一为位于西半部的波希米亚高地,另一为位于东半部的喀尔巴阡山地,它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山脉组成。最高点是海拔为2655米的格尔拉霍夫斯基峰。 境内高地、丘陵和盆地相间。边境多山,苏台德山的斯涅日卡山(Snezka),海拔1602米。境内最低海拔Elbe河:115米。气候温和,年降水量平原450-600毫米,山区1200-1600毫米,坡地有混交林和针叶林。矿产有煤、铁,铅、锌、银、铀等。在伏尔塔瓦河上建有大型水电站。
人口
10241138人(2005年7月)。主要民族为捷克族,占原联邦共和国总人口的81.3%,其他民族有摩拉维亚族(13.2%)、斯洛伐克族、德意志族和少量的波兰族等。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是罗马天主教。
首都
布拉格(Prague),面积496平方公里,人口117万人(2004年底)。最低点海拔190米,最高点380米。气候具有典型的中部大陆型特征,平均气温7月份为19.5℃,1月份为-0.5℃。主要城市 主要城市还有比尔森、布尔诺、俄斯特拉发等。
历史
土着居民为凯尔特族博伊人。公元初被日耳曼马科曼尼人取代。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623年斯拉夫(SLOVANE)部落联盟萨摩公国形成,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斯拉夫王国。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VELKA MORAVIA)公国。9世纪末~10世纪上半叶帝国解体,普热美斯(PŘEMYSLOVCI)家族成立以布拉格为中心的捷克公国。 1086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迪斯夫二世(vradislav 2)以波希米亚国王称号,此后捷克公国臣服于神圣罗马帝国。12世纪后半叶,公国改称捷克王国。1306年,神圣罗马帝国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之子约翰娶捷克王位继承人艾莉茜卡(ELIŽKA)为妻,约翰成为捷克国王,此后卢森堡家族取代普热美斯(PŘEMYSLOVCI)家族拥有捷克统治权。1346年查理一世(KAREL 1)登基,1355年以查理四世(KAREL 4)身份接管神圣罗马帝国,布拉格(PRAHA)成为帝国统治中心。15世纪初波希米亚(BOHEMIA)盛行以胡斯(JAN HUSA)领导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宗教改革运动。1415年胡斯被教会以异教徒罪名处以火刑而死后,引爆捷克反抗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革命运动。 罗马教皇联合欧洲封建势力,在1420~1431年期间组织了五次欧洲十字军(KŘIŽACI)对该运动进行征讨。1526年,身为天主教徒的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成员、奥皇斐迪南当选为中欧多民族国家国王,捷克民族和斯洛伐克民族沦为被压迫民族。1867年后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之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Československá socialistická republika,ČSSR)。1938年9月,英、法同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和摩拉维亚成为德国的保护国。1945年4月以共产党为主要领导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成立。5月9日,布拉格民众起义,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解放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8年5月9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哥特瓦尔当选为总统。1960年7月11日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杜布切克(DUBČECH)出任捷共第一书记,并开始一系列改革。1968年8月21日,华沙公约组织成员苏、波、匈、保、民主德国5国出动50万大军侵入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4月,胡萨克出任捷共第一书记,1975年任总统。1989年11月捷政局发生剧变。12月29日公民论坛取得政权,“天鹅绒革命”领导人、作家哈韦尔(HAVEL)当选临时总统,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4月改称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1992年6月举行首次自由选举,公民民主党和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分别在捷克、斯洛伐克执政。11月,两个共和国领导人经过谈判,同意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离,联邦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法。12月31日联邦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瓦茨拉夫·哈韦尔于1月20日当选为捷克共和国总统。 1996年6月,捷克举行独立后首次议会选举,克劳斯继任总理,社会民主党主席泽曼担任议会众议院主席。
政治
1992年12月16日捷克民族议会通过第一部宪法。宪法确立捷克共和国是一个主权、统一、民主与法制的国家。宪法规定,立法权归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必须获得一半以上多数票才能当选。总统须年满40岁,任期5年,最多连任两届。政府为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对众议院负责,众议院有权对政府表示信任或不信任。独立法院代表共和国执行司法权。共和国设宪法法院,维护法制。宪法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10年,由总统任命,并经参议院同意。
经济
捷克原为奥匈帝国的工业区,70%的工业集中在此。它以机械制造、各种机床、动力设备、船舶、汽车、电力机车、轧钢设备、军工、轻纺为主,化学、玻璃工业也较发达。纺织、制鞋、啤酒酿造均闻名于世。工业基础雄厚,二战后,改变了原来的工业结构,重点发展钢铁、重型机械工业。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40%(1999年)。捷克是啤酒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出口的主要对象是斯洛伐克、波兰、德国、奥地利和美国。1996年啤酒总产量达18.3亿升。1999年捷克人均啤酒消费量达到161.1升,比啤酒消费大国德国多30升。以人均啤酒消费量计,捷克连续7年位居世界榜首。通讯业发展迅速,1998年底移动电话普及率接近10%,移动电话用户达93万,赶超了某些西方发达国家。 货币名称:捷克克朗 (Czech Koruna)。工农业 工业以燃料动力、冶金、化工机械制造、轻工、食品、纺织、啤酒酿造、制鞋、玻璃、陶瓷为主。农产品有麦类、甜菜、马铃薯、啤酒花、水果等。乳肉畜牧业和养禽业比较发达。交通以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公路:总长554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9公里,客运量总计4.34亿人次,货运量总计4.39亿吨。 铁路:总长9444公里,其中复线1929公里,电气化铁路2843公里;客运量总计1.9亿人次,货运量总计9722万吨。水运:内河航道303公里,货运量总计159.4万吨。空运:2001年飞行总数57074次,国际航线飞行6312.1万公里,客运量总计394.6万人次,货运量总计16079吨。在布拉格和布尔诺市分别有一个机场,首都机场是国际机场。
军事
捷克和斯洛伐克于1993年1月1日独立后,原联邦国家军队和武器装备按2:1分配,总统是军队最高统帅。2004年9月,捷克众议院通过了政府关于取消义务兵役制的提案 ,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化军队。根据政府提案,从2005年年初起,捷克军队实现全面职业化,最后一批义务兵将于2004年12月22日离开部队。义务兵役制也将于2004年12月31日结束。此后,只有在国家面临威胁或处于战争状态时,捷克民众才能被要求履行兵役义务。这项法案经捷克总统签字后即可生效。
外交
自1993年独立后继续奉行“返回欧洲”的对外政策,重点发展同美德等西方国家的关系,重视加强同波兰、奥地利、斯洛伐克等邻国的关系,并注意与本地区以外的国家发展经济关系。 与中国关系:1993年1月1日,中国承认捷克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与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语言:
捷克语
捷克语使用人数近一千一百万人,属西斯拉夫语支的南分支。早期捷克境内通行教会斯拉夫语、拉丁语或德语,十三世纪下半叶时开始出现真正的捷克语文献。十五世纪初胡斯发起宗教改革运动的同时,也奠定了捷克语的拼音规则,对其他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斯拉夫语都产生重大影响。捷克语曾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的主要官方语言,与斯洛伐克语可互通。
现今捷克语使用四十二个字母,其中有十四个元音字母,二十七个辅音字母,及一个双字母,部份字母在拉丁字母上附加符号。方言则有三大方言:中捷方言、哈纳方言及莱赫方言,以及一个摩拉维亚过渡方言区;标准语以中捷方言为基础。音位有三十五个,包含十个元音与二十五个辅音,而辅音中有三个可充做元音的成节辅音:M,L,R。重音则固定落在第一音节。词法尚保有呼格。
J. 捷克和克罗地亚以前都是属于苏联吗
捷克和克罗地亚以前都不属于苏联。
克罗地亚在苏联时期属于南斯拉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成为了轴心国的傀儡国,称为克罗地亚独立国。战后克罗地亚又重新成为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捷克二战后独立建国,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共和国(未属于苏联)。1945年4月以共产党为主要领导者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成立。
苏联包括15个加盟共和国: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亚五国。含巴什基尔、布里亚特等20个自治共和国,8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129个边疆区或州。1936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个加盟共和国。1940~1956年,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时加盟共和国总数是16个。
(10)捷克首都为什么有俄罗斯土地扩展阅读
捷克:
5~6世纪,斯拉夫人西迁至该地区,公元623年建立萨摩公国,公元830年建立大摩拉维亚帝国。10世纪上半叶成立捷克公国。1419~1437年,捷克地区爆发了反对罗马教廷、德意志贵族和封建统治的胡斯运动。1620年,波西米亚王国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1918年10月28日与斯洛伐克联合建立捷克斯洛伐克,1960年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3年1月1日起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克罗地亚:
8世纪末到9世纪初,克罗地亚人建立早期封建国家,10世纪建立了强盛的克罗地亚王国 ,1918年12月,克罗地亚与其他南斯拉夫人联合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宣布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并于2009年加入北约,2013年7月1日加入欧盟。
克罗地亚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为副,旅游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克罗地亚经济基础良好,旅游、建筑、造船和制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足球和网球并列为克罗地亚的第一运动。
参考资料:网络-捷克
网络-克罗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