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罗斯卫国战争的时间线是怎样的
苏联卫国战争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抗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侵略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90个师组成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
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联红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德军。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1943年8月苏联红军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军从此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
1944年苏联红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的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欧洲盟国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1945年初,苏联红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苏德战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
据统计,苏联红军作战死亡866.84万人,德军及其盟军死亡600多万人。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红场阅兵
当地时间4月28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7周年红场阅兵举行首次带军事装备的夜间彩排。
俄军受阅部队及军事装备悉数登场,包括卫国战争时期的传奇T-34坦克以及俄军“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系统、“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系统、S-400防空导弹系统、“阿玛塔”主战坦克和“天王星-9”战斗机器人等现代装备。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卫国战争
② 简介: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莫斯科战役
日期:1941年10月2日-1942年1月7日
地点: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莫斯科地区
结果:苏联胜利
是苏联历史学家给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争中长达600公里地区进行的重要战略性战事的名称,战役从1941年10月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起因是阿道夫·希特勒认为苏联的首都及最大城市莫斯科是轴心国入侵苏联的最重要的战略性目标及政治目标。
德国的战略性进攻代号为台风行动,它包括了两个钳形攻势:一个由德国第3及第4装甲集团攻击在莫斯科北面的加里宁方面军,最终切断莫斯科-列宁格勒的铁路线;另一个由德国第2装甲军团攻击在莫斯科州南面、图拉以南的西方面军;同时德国第4军团直接从正西面向莫斯科前进。此外,德军另有一个独立的计划,代号为当弗坦行动,它被包括在德军最后阶段的攻势计划中。
最初,苏联红军在莫斯科州通过构筑了三层防御地带,以及部署了新近编成的战略预备队和从西伯利亚与远东军区抽调而来的部队。之后由于德军的攻势被阻,苏联实施战略性反攻及小规模攻势把德军逐回奥廖尔、维亚济马及维捷布斯克,同时在过程中包围了三个德国军团。
在苏联的军事历史中,莫斯科战役被认为是红军首次成功的战略性攻势,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但却达到了真正及标志性的目标,即解除了德军对己方首都莫斯科的威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个重要的时刻,最终导致了希特勒及纳粹德国的战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日期:1942年7月17日 - 1943年2月2日[1]
地点:苏联 斯大林格勒
结果:苏联决定性胜利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及其盟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1]。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着称。
起初,德军快速的攻势突破了苏军的防御,以空军大肆轰炸后,攻入了斯大林格勒,在城中双方进行了寸土必争的巷战,尽管德军在最后阶段成功占领城内九成的地区,但仍无法拿下最后苏军的防御地区。在德军于城中缓慢推进时,苏军集结了约100万的兵力在伏尔加河东岸,并在其发动的天王星行动中突破轴心国军队薄弱的侧翼、包围了城中的德国第6军团及其它轴心国军队,虽然德军想以空军补给和冬季风暴行动解除被围歼的危机,但因为被苏军击退而失败。最后因为冬季的酷寒、传染病滋生和弹尽粮绝的情形,城内近10万的轴心国士兵终究投降被俘。这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大规模战败[12][13],也使得德军在东线胜利的可能性消失[14]、战略主导权易手至盟军手中[1],德军将攻向高加索油田的A集团军撤退至罗斯托夫,在此期间苏联南线大规模反攻,德军在其途中损失大量装备和人员,并永远丧失了占领苏联油田来弥补德国油料不足的机会。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15],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 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俄罗斯法定结束日期为1945年9月3日),是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3)1942年俄罗斯发生了什么事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