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和荷兰有什么贸易

俄罗斯和荷兰有什么贸易

发布时间:2022-05-17 16:57:39

⑴ 2021年俄罗斯进出口贸易数据是什么

2021年俄罗斯对外贸易额达7894亿美元,比2020年1-12月增长38.03%。

2021年俄罗斯对中国进出口140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0%,占17.92%;德国进出口569.96亿美元,同比增长35.90%,占7.26%;荷兰进出口464.40亿美元,同比增长62.94%,占5.92%;白俄罗斯进出口384.27亿美元,同比增长34.74%,占4.90%。

俄罗斯贸易出口情况

2021年,中国、荷兰、德国、土耳其、白俄罗斯是俄罗斯出口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俄罗斯对中国出口140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5.60%,占17.92%;对德国出口569.96亿美元,同比增长35.90%,占7.26%。

对荷兰出口464.40亿美元,同比增长62.94%,占5.92%;对白俄罗斯出口384.27亿美元,同比增长34.74%,占4.90%;对美国出口350.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65%,占4.46%。

⑵ 俄罗斯出口产品有哪些

一、机械设备 ,148亿美元。
我们总在吐槽我们的机械设备,但是他们却养活了我们的国家。例如,2018年俄罗斯机械设备已经带来近150亿美元的收入。收入的绝大部分是机械设备,家用轿车的收入是6.98亿美元,载重汽车的收入15.6亿美元。
l主要是两类机械:核反应堆和锅炉。还有包括视听设备在内的其他产品。
那么这些精密设备都去了哪里呢?请注意,15%的精密机械都去了中国。需求量大的国家还有哈色克斯坦13.5%,白俄罗斯13%,乌克兰6.5%。
排名中除了能源产品,还不包含棉布,化妆品和橡胶等畅销品。
二、肥料,44亿美元。
矿物和化学制品,氮和钾,磷。块状的粉状的以及其他包装。今年我们向其他国家运送了18900万吨有用的化学化合物。去年我们进行了35000万吨的“神奇粉末”贸易,这给我们带来了75亿美元。
喜欢像我们一样修理地球的还有巴西,他们购买了20%的俄罗斯肥料。另外我们把8-9%的肥料运往了中国,美国和乌克兰。欧洲也在使用我们的肥料保证植物的生长。爱沙尼亚,芬兰和波兰合计采购了10.3%。
三、冷冻和新鲜鱼类产品,14亿美元。
2018年前6个月,就已经有将近100万吨的俄罗斯鱼类制品“漂到”外国买家的盘子里了。正如你所看到的,鱼类比植物油利润更高。
2017年的淡水鱼和海产品出口盈利34亿美元,相当不错。
国外买家对冰冻产品的需求最大,占总产品的59%。接下来蟹类产品占26%,鱼片占10%,还有1%是鱼干和咸鱼。
50%的鱼类制品销往了韩国和中国,另外荷兰的进口数额是17%。

⑶ 俄罗斯的贸易出口国有哪些

俄罗斯的重工业和石油产品比较有优势,出口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乌克兰等国家, 你最好说明产品,这样还有针对性~

⑷ 如何发展荷兰与俄罗斯的边界贸易

荷兰与俄罗斯并不接壤。

⑸ 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欧盟是能源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能源消费量超过1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量的17%。1999~2000年欧盟国家能源供应中的进口比重大约为40%,其中进口石油的比例达到85%,进口天然气达到40%,进口煤炭达到35%。可见,欧盟依赖进口程度非常高,且还有增高的趋势。

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欧洲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传统市场,目前俄罗斯力争保有欧洲天然气27%的份额,占欧盟石油进口的17%,在中东欧则占60%市场份额。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的油气产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欧洲和独联体等28个国家。

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1561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6191亿卢布,主要出口到德国(360亿立方米)、意大利(220亿立方米)、土耳其(180亿立方米)、法国(132亿立方米)、匈牙利(90亿立方米)、斯洛伐克(75亿立方米)、捷克(74亿立方米)、波兰(70亿立方米)、奥地利(68亿立方米)和罗马尼亚(50亿立方米),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为242亿立方米。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各国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2006年,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1615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3.5%,据初步估算,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共出口了1480亿~149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8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天然气出口量将增长4%~5%,对非独联体国家的供应计划为15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欧洲1/3的石油来自俄罗斯,石油出口的84%通过管道运输,13%~16%通过铁路运输。俄罗斯原油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确立了石油出口大国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俄罗斯原油出口中排前五位的是荷兰(16.11%)、德国(10.99%)、乌克兰(8.16%)、波兰(7.80%)、意大利(5.73%)。2004年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国家的原油为2943.39万吨,占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原油为2亿吨,占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欧方向占45.31%,东欧方向占20.49%。

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系统也较完善,俄罗斯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主要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358.4亿立方米。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有90%要经过乌克兰,存在一定的供气安全风险。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管道向欧洲出口1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收取过境费。乌克兰每年还以优惠价格从俄罗斯购买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随着“颜色革命”尤先科上台,乌克兰抛弃了俄罗斯投向西方世界,这让把独联体看作其后院的俄罗斯难以忍受,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天然气价格较欧洲低,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与国际石油市场挂钩,价格较高。近年,俄罗斯提高了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天然气价格,遂爆发了俄乌天然气之争。格鲁吉亚总统称俄罗斯天然气提价实为对格乌施加影响。俄乌天然气之争实为一场地缘政治之争,虽然尤先科表示绝不挑起与俄罗斯的“天然气战争”,最终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天然气领域达成协议为结局。

俄乌斗气让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表示担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能源战”更让欧洲担心不已,欧盟积极采取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策略。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里海及其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里海石油蕴藏量约为2000亿桶,仅次于沙特,天然气储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该地区没有直接出海口,油气主要经由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该地区一直是欧美能源争霸较量的前沿,先是美国近年来策动的“颜色革命”,使独联体欧洲地区和中亚地区绝大部分倒向欧美。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近年来,俄罗斯修建了几条绕过乌克兰的管道。俄罗斯更是利用土耳其开辟能源新通道。土耳其是俄罗斯主要能源贸易伙伴,更是俄罗斯能源通向欧洲、中东的桥梁。因此,俄罗斯将考虑修建经土耳其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以便向土耳其和欧洲南部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更有与土耳其加强电力合作输电到中东伊拉克的想法。土耳其总理认为,经黑海海底、终点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全长1213千米,总造价32亿美元,年输气设计能力为160亿立方米的“蓝流”天然气输送管道还有很大潜力,它是对俄土之间经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运输走廊的补充。俄罗斯是土耳其主要天然气供应国,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总量达145亿立方米。1987~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达1058亿立方米。

欧盟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外部能源供应安全,在此目标下,欧盟发起了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倡议。2000年巴黎第六次俄欧首脑峰会上,普京与普罗迪签署了俄欧战略能源伙伴关系协议,定期开展能源对话。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普罗迪计划”引起世人的关注,俄罗斯-欧盟峰会上能源对话得到肯定。欧盟国家已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俄欧能源合作是在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框架内进行的。2002年俄欧峰会后,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罗斯欧盟能源技术中心,依靠欧洲技术援助计划,欧盟正在制定跨高加索运输走廊和新独立国家油气管道计划,在黑海-里海地区发展运输和管道交通线。可以说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合作关系是双方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已取得显着效果,欧盟已参与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工程,哈里亚卡油田的开发,修建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北欧天然气管道、“蓝流”天然气管道,这三条天然气管线将俄罗斯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地与欧洲联成一体,届时俄罗斯对欧洲地区的天然气年输送量将达到近927亿立方米,较目前增长23.6%。俄欧双方还通过能源对话解决了穿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友谊”管道与亚得里亚石油管网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完善了与《产品分割协议》相关的法律法规。2010年北欧天然气输气管道(从俄罗斯沿波罗的海海底,通过德国和荷兰,然后沿北海海底抵英国)建成运行后,欧洲80%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俄罗斯。一些人士认为,届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公共安全将取决于能源供应者———俄罗斯。由此可见,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程度太高,管道走向太单一,存在进口天然气的政治风险。欧洲人士认为,俄罗斯对欧供气合同的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是因为欧洲的天然气市场缺乏竞争,供应方因此在价格决定方面占据优势。

普京上台后,依靠能源出口使经济迅速恢复,依靠能源外交提升了俄罗斯大国地位,不仅如此,还欲利用手中的能源获得垄断霸主地位。为此,俄罗斯积极筹建核工业巨头确保能源垄断。与中东、中亚等油气国家酝酿筹建天然气欧佩克。据初步预计,到2030年,欧盟25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6.85亿吨和6.3亿吨,其中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接近90%,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达80%。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一直稳占其GDP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50%~60%,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创汇中,欧盟又是最重要的来源地。

俄罗斯是全部独联体国家及波罗的海国家天然气的供给者。2005年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为766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1084亿卢布(不包括消费税和进口关税)。主要出口到乌克兰(376亿立方米)、白俄罗斯(198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40亿立方米)、阿塞拜疆(38亿立方米)、摩尔多瓦(28亿立方米)、拉托维亚(28亿立方米)、亚美尼亚(17亿立方米)、立陶宛(14亿立方米)、格鲁吉亚(14亿立方米)、爱沙尼亚(13亿立方米)和乌兹别克斯坦(3亿立方米)。2007年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3625.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3%。最近俄罗斯宣布将退出与独联体国家签订的石油过境协议,俄罗斯与独联体,一方欲垄断控制;一方欲极力摆脱争取独立,因独联体国家均无出海口,历史上总是依附于某一帝国,历来是大国争斗角逐的场所。目前,俄罗斯又将其牢牢控制在手里。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直接关乎欧洲的能源供给,乃至欧洲的经济命脉。因此,双方争夺独联体的争斗还将继续下去,俄罗斯与欧盟这两个资源国与进口国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它们之间各以自身利益为重,俄罗斯欲利用手中的能源取得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欲垄断控制进口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欧盟作为世界上政治经济重要一极,肯定会与俄罗斯周旋,积极发展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争取能源进口多元化。

⑹ 如何理解俄罗斯是对外贸易大国而荷兰是对外贸易小国

荷兰不是对外贸易小国,荷兰社会竞争力强,就是因为出口强,荷兰国小,可是出口量大。俄罗斯出口的是能源,荷兰出口的是农产品,鲜花,还有一些高科技产品。俄罗斯在前年以前,每年都从荷兰进口大量鲜花,水果,蔬菜,牛奶,还是防弹衣等。荷兰的能源是自产自足。

⑺ 16世纪北海与波罗的海贸易区形成,并成为近代欧洲主要国家贸易中心的主要原因

波罗的海国家指环波罗的海区域的国家,包括丹麦、爱沙尼亚、芬兰、德国、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瑞典和俄罗斯;其中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立陶宛又被并称为波罗的海三小国。 海与波罗的海贸易区形成于16世纪,成为近代欧洲主要的国际贸易中心。这两大贸易区的形成与英国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国工业技术的提高和金融业的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产生了新的贸易形式。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英荷两国政府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持者,其有关于海外贸易的法规和政策以及其它主导海外贸易的方式不但促进本国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削弱了汉萨同盟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也大大影响了整个北海与波罗的海地区,成为决定其贸易趋势的重要因素。

你可以看《大国崛起》这里面就涵盖了 荷兰 德国 俄罗斯 崛起过程啊

⑻ 俄罗斯的经济谁能跟我详细介绍一下

你还有如何详细了解
网络,俄罗斯
经济
编辑

俄罗斯风光(21张)
俄工业、科技基础雄厚,苏联曾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78年被日本赶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一度严重衰退。苏联解体后俄经济持续下滑,2000年普京执政至今,俄经济快速回升,连续8年保持增长(年均增幅约6.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投资环境有所改善,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工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及化工等;轻纺、食品、木材加工业较落后;航空航天、核工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财政金融总体趋好。2006年黄金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三位;卢布升值了7.6%;国际信用评级提高。自2006年7月起,俄实行卢布完全可自由兑换,汇率稳定。[3]

2005年底,俄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1570亿美元恢复增长到约7500亿美元,黄金外汇储备由1998年底的不足100亿美元增长到1822亿美元。直至2006年底更已突破了2800亿美元储蓄大关,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外汇储蓄的国家之一。
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油价暴跌的双重夹击下,2002-2012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俄经济正在大幅放缓,2008年12月经济增长率同比萎缩1.1%,出现2002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据有关部门披露的数字显示,2008年11月俄工业企业生产迅速萎缩,当月国内工业增加值与10月相比下降了10.8%,比2007年同期则下降了8.7%。这种下降几乎涵盖了俄所有工业生产领域。[27]

货币

俄罗斯货币(8张)
卢布为本位货币单位,辅币是戈比。

1卢布=100戈比。纸币面额有10、50、100、500、1000、5000卢布,1卢布,2卢布,5卢布,10卢布铸币,另有1、5、10、50戈比铸币。
卢布汇率(2013年09月29日)1美元=32.335俄罗斯卢布,1人民币元=5.2855俄罗斯卢布,1日元=0.3291俄罗斯卢布,1英镑=52.1785俄罗斯卢布,1欧元=43.7255俄罗斯卢布

工业
俄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 ,同比增长6.1%。工业从业人口205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30.5%。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重工业发达。
俄罗斯主要工业区
主要工业区
莫斯科工业区: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是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IT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在软件开发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涌现出了Yandex,卡巴斯基等世界着名的软件制造商。

农业

俄罗斯农业(6张)
农业人口66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9%。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规范化。

小麦进口
据俄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3年1月到5月期间,俄小麦进口量达到了36.28万吨。
这份报告显示,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只有300吨。从独联体国家进口的小麦数量为35.3万吨,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4.19万吨。[28]

服务业
2004年服务业产值42035 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004年服务业从业人口400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59.6%。

金融
俄罗斯人口密度
主要银行有:
俄罗斯储蓄银行,1991年成立,注册资本241亿卢布。
俄罗斯外贸银行,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65.5亿卢布。
工商银行,1988年成立,注册资本 22.9亿卢布。
首都储蓄银行-农工银行,1988年成立,注册资本21.6亿卢布。
国际工业银行,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18.5亿卢布。
天然气工业银行,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18.5亿卢布。

对外贸易
据俄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2012年外国对俄投资总额为1546亿美元,同比减少18.9%。其中:外国直接投资为186.7亿美元,同比增长1.4%;证券投资为18.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倍;其它类投资为13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1.8%。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金融、商业、交通工具和电器维修、矿产开采、房地产及租赁服务等领域,投资额合计达1508.1亿美元,占同期外国对俄投资总额的97.5%。
截至2012年底,俄累计向境外投资117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739.3亿美元,占62.8%;证券投资126.8亿美元,占10.8%;其他类投资311.9亿美元,占26.4%。
俄累计对外投资位列前位的国家分别是荷兰、塞浦路斯、瑞士、美国、英国、白俄罗斯、卢森堡、维京群岛、奥地利、乌克兰。

居民收入
莫斯科大学校徽
据俄联邦统计局估计,2012年11月俄罗斯居民的月均加算工资为27607卢布,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4.2%。[30]
根据俄首都经济政策和发展部的数据显示,莫斯科居民2012年10月份人均收入增加了11%,达到了45600卢布,同时,退休金也涨到了9870卢布。[31]
2011年11月,俄居民的实际收入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加0.2%。2011年前11个月的居民收入同样上涨了0.2%。11月的居民平均收入与2010年同期相比增涨了14.4%,达到24310卢布(约合830美元)。
研究表明,2006至2010年间,俄公民收入增长的平均速率达到通货膨胀率增速的1.5倍。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卢布(约218美元),同比实际增长7.8%。2004年俄职工人均月工资6828卢布(约237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0.8%。2004年12月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1.7%。

⑼ 详细讲述一下俄罗斯的经济体系

经济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状况人均GDP应该在6000美圆.但是含金量非常高,都是靠工业和科技的,不像有些国家都是靠炒股炒楼的.但不管怎么说和苏联时期比起来还差的远,俄罗斯现在的综合国力估计相当于苏联70年代的水平. 发展 俄罗斯是世界经济大国。苏联时期它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苏联解体后其经济一度严重衰退。2000年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迅速恢复发展。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全面超过1990年解体前。200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35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重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部门发达。近年来俄罗斯的电子计算机工业、宇航航空工业、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提出的是俄罗斯的国防工业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独特的地位,实力雄厚,其武器产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出口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资源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最大的煤矿:库兹巴斯 最大的铁矿:库尔斯克 最大的油田:第二巴库、秋明 工业 俄罗斯工业发达,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业占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业产值为112090亿卢布 ,同比增长6.1% 。 工业从业人口2055.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30.5%。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业也较发达。俄工业结构不合理,民用工业落后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主要工业区有:中央工业区,西北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西西伯利亚工业区等。 圣彼得堡工业区:以石油化工、造纸造船、航空航天、电子为主。 莫斯科工业区:以汽车、飞机、火箭、钢铁、电子、为主。 乌拉尔工业区:以石油、钢铁、机械为主。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以煤炭、石油、天然气、钢铁、电力为主。 俄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圣彼得堡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莫斯科工业区。 中央工业区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区,以其生产的大量工业品供应全国。 农业 2004 年农业产值为13663亿卢布 ,同比增长1.6% 。 农业人口66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9%。 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经济作物以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服务业 2004 年服务业产值 42035 万亿卢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25% 。 2004 年服务 业从业人口4008.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6732.2万)的59.6%。 交通运输 俄罗斯的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管道运输均很发达。 以铁路、管道为主。铁路在欧洲部分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跨亚欧大陆,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管道主要运输石油、天然气。 铁路 至2003 年底铁路总里程为13.9万公里,客运量1571 亿人公里,货运量18016 亿吨公里(2004 年)。 公路 至2003 年底公路总里程90 万公里,客运量1681 亿人公里,货运量1821 亿吨公里(2004 年)。 水运 2003 年海运商船3900 艘,总吨位 830 万吨。 2004 年,海运货运量 589 亿吨公里,内河货运量878 亿吨公里。主要海港位于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巴伦支海、白海等,包括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新罗西斯克等。 空运 2001 年民用飞机有7 万多架,国际航线总长约8 万公里 。 2003 年客运量52 亿人公里,货运量 30 亿吨公里(2004)。主要机场有莫斯科的谢列梅杰沃2号国际机场、谢列梅杰沃 1号国际机场、伏努科沃1号国际机场、多莫杰多沃机场、圣彼得堡国际机场、新西伯利亚机场、叶卡捷琳堡机场,哈巴罗夫斯克机场等。 管道运输 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 21.3万公里,2004 年输油气总量 24133 亿吨公里。 金融银行 主要银行有: 1 、俄罗斯储蓄银行, 1991年成立,注册资本 241 亿卢布。 2 、俄罗斯外贸银行, 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 65.5 亿卢布。 3 、工商银行, 1988年成立,注册资本 22.9 亿卢布。 4 、首都储蓄银行-农工银行, 1988年成立,注册资本 21.6 亿卢布。 5 、国际工业银行, 1992年成立,注册资本 18.5 亿卢布。 6 、天然气工业银行, 1990年成立,注册资本 18.5 亿卢布。 此外俄大银行还包括外经银行、阿尔法银行和古打银行等。 对外贸易 据俄罗斯海关委员会统计,2009年俄罗斯货物贸易进出口3891.4亿美元,较上年(下同)减少37.6%。其中,出口2339.4亿美元,减少36.4%;进口1552.1亿美元,减少39.3%;顺差787.3亿美元,减少29.7%。 2009年俄罗斯对荷兰、意大利、中国、德国和土耳其的出口额分别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15.1%、8.5%、6.9%、4.9%和4.6%,为353.2亿美元、198.0亿美元、161.8亿美元、114.9亿美元和107.8亿美元;自中国、德国、美国、乌克兰和法国的进口额分别占俄罗斯进口总额的14.2%、12.3%、5.7%、5.5%和5.1%,为219.6亿美元、190.5亿美元、89.0亿美元、85.9亿美元和79.4亿美元。俄罗斯前五大顺差来源地依次是荷兰、意大利、土耳其、波兰和哈萨克斯坦,顺差分别为323.3亿美元、127.2亿美元、77.0亿美元、60.3亿美元和53.0亿美元,减少36.1%、41.1%、30.5%、41.8%和21.5%;逆差主要来自德国、中国和法国等,其中对德国和中国逆差减少40.7%和59.5%,但对法国逆差增长12.9%。 对外投资 截止2004 年底,俄累计对外投资 69 .73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占60%,协议投资占6.2%,其他投资占33.8%。主要投资对象国有:英国(18.6%)、塞浦路斯(10.9%)、荷兰(8.8%)。 截止2003年底,俄对华投资项目1542个,实际投资额3.38亿美元。 外国资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计吸引外资820亿美元,同比增长43.8%,其中直接投资占44.1%,协议投资占1.9%,其他投资占54%。 2004年吸引外资4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其中直接投资占23.3%,协议投资占0.8%,其他投资占75.9%。外国对俄投资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及日用品修理业130.37亿美元,加工业102.36亿美元,采矿业99.34亿美元,不动产25.72亿美元,交通、通讯业20.33亿美元,国家管理和军事安全、社会保障10.59亿美元,金融业10.01亿美元,建筑业2.34亿美元,农业、林业1.21亿美元,公用事业1.07亿美元。 2004年主要对俄投资国:德国(占11.4%)、英国(10.6%)、美国(8.1%)、法国(4.7%)、维京群岛(2.3%)、瑞士(2.1%)、奥地利(1.7%)。 生活水平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卢布(约218美元),同比实际增长7.8%。2004年俄职工人均月工资6828卢布(约237美元),同比实际增长10.8%。2004年12月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11.7%。</SPAN></p>

⑽ 俄罗斯与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一、近几年来俄罗斯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明显加强

1992年至今中俄贸易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992~1993年为第一阶段,199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76.7亿美元;1994~1996年为第二阶段,1996年双边贸易额为68.3亿美元;1997~1998年为第三阶段,1998年双边贸易额降至54.8亿美元;1999年至今为第四阶段,200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200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贸易史上最高水平,总额为212亿美元,2005年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7.1%,并达到291亿美元。中国与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的贸易额达到2170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达到2110亿美元,与日本的贸易额达到了1840亿美元。对照中美双边贸易额,俄中贸易额并不引人注目。俄罗斯媒体认为:中俄贸易虽创新高,深层问题仍未解决。目前俄罗斯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与中国的贸易中石油与天然气是最主要的。俄罗斯和中国的油气合作已进行多年,最主要的合作项目是输油管道和输气管道,但进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俄罗斯输往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产品主要依靠铁路运输,但由于铁路运输效率不高,出口量难有较大突破。2005年,中石油通过东部铁路进口俄罗斯原油518万吨,比原先预计的通过铁路向中国输出石油的总量2005年达到1000万吨几乎少了一半。俄罗斯铁路运输部门表示将增加中俄石油运力,以后将运力提高到每年3000万吨。但目前还没有进入实施阶段,提高运力需要全面的电气化改造。

2004年美、中、日三国石油消费总量、进口俄罗斯石油量见表5-1。

表5-1 2004年美、中、日三国石油消费总量、进口俄罗斯石油量一览表

资料来源:IEA,Oilinformation,coal information

从表5-3中可看出,中国进口石油70%来自中东和非洲(40%),主要靠海运。中国对这一地区的石油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公认的不超过30%的安全警戒线。

从表5-4中可看出,2000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7.27%,而目前其石油出口量在沙特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16%左右。近年来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量占世界天然气出口总额的1/4以上,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俄罗斯能源矿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2001~200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年均增长14.8%,天然气出口年均增长2.1%。200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量分别占到了当年石油产量的50%,天然气产量的30%。1999年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天然气、煤和焦炭出口合计占俄罗斯外贸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为43.3%,2000年为52.5%,2002年和2003年则达到了55%和57%。俄方称为实现5年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向中国供应600亿~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俄罗斯天然气企业将建设东西两条输气管道。第一条管道长3000千米,年输气量将达300亿~400亿立方米,连接西伯利亚西部和中国靠近俄罗斯的西部边境。预计这条线路将从2011年起向中国供气。第二条管道将把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输往中国的东北地区。天然气方面主要根据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股份公司的备忘录表明,俄方开始着手加大与中国天然气合作的力度,但不确定因素同样很多。俄罗斯希望多销售石油产品,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巴格丹奇科夫表示,2006年年底前双方在俄罗斯和中国境内将各建成一家石油合资企业,分别从事俄罗斯境内资源勘探与开发,石油产品加工及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零售工作。据报道,俄方此前一直想进入中国的石油零售行业,但一直未能如愿,直至《关于在中国、俄罗斯成立合资企业深化石油合作的基本原则协议》签订,才提供了可能。这也说明,中方看中能源,而俄方则希望多销售产品。

二、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与中国东北振兴

200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使其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第四个增长级。俄罗斯东部开发与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都已被两国政府提上日程,俄中两国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两个地区的发展有望再上一个新的阶梯。中国东北地区面积79万平方千米,人口10655万,而远东地区面积700万平方千米,人口则仅有800万。西伯利亚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俄罗斯总探明储量的77%,天然气的85%,煤炭的80%。中国东北地区背靠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和远东两大油气区,且距西伯利亚大油气区也并非很远,即中国东北地区可以从俄罗斯三个大油气区得到油气的供应。可见,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益最大的应该是中国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曾作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其作出了巨大贡献,自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诸多因素,中国东北地区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随着中国政府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出台,吉林省提出了建设汽车产业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基地、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示范基地等六大基地。辽宁省提出了建成国家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提出了重点建设装备工业、石化工业、能源工业、绿色特色食品、医药工业等五大基地。

中俄两国国贸在很多领域具有互补性,边贸也同样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从中俄双方的统计数字看,无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对俄贸易,还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对华贸易,近年来都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2002年,俄罗斯和中国东北三省、内蒙古、新疆的边贸额达46.2亿美元,占俄中贸易总额的38.7%,占中国同所有邻国边境贸易额的81.2%。可见,东北三省的对俄贸易前景广阔。2002年,在中国木材进口总量中,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占61%,纸和纸浆占17%,黑色金属占19%,化肥占42%,鱼和海产品占57%,原油占4.4%。

三、东北亚框架中的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

国际能源机构预计,世界对石油的消费平均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其中,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韩国)的能源需求增长尤为突出。东北亚能源需求占世界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已近1/5,中、日、韩三国的能源需求则占东北亚地区能源需求总量的98%以上。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以7%的速度上升,至2003年中国石油产品需求总量增长幅度达到11.4%,从而使中国的石油贸易量超过日本,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日本的石油消费量退居世界第三位。韩国也排在前列。东北亚地区油气需求国呈现竞争的局面。

自1993年起,中国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的石油产量从1999年的320万桶/日降至2005年的280万桶/日,而石油消费,则从1999年的442.8万桶/日增至2005年的534万桶/日,2010年的643万桶/日,石油和消费之间的缺口近400万桶/日。200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73亿立方米,据测算,2005年需645亿立方米。2005年,中国面临200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需求缺口,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近1000亿立方米。中国石油进口的62%来自中东和北非,主要靠海运。国际公认的安全标准是对某一地区石油的依赖度不能超过进口的30%。

目前,东北亚地区能源分布状况极不平衡,既有能源丰富的俄罗斯,也有能源贫乏的日本、韩国、中国。为改善能源安全状况,中、日、韩采取了相似的能源战略。中、日、韩能源战略的相似性最突出地体现在对外能源战略上。三国都积极与油气丰富的俄罗斯合作。在东北亚形成了以俄罗斯为供给方、多个双边能源合作相互竞争的格局,也包括了俄罗斯与欧盟、美国、印度、日本以及中国的合作等。其中最具激烈的是中俄与日俄在远东输迪管道问题上发生的激烈的竞争。自从1994年俄罗斯首先提出修建中俄石油管道以来,中俄双方签署了数项协议,准备修建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至中国大庆的石油管道“安大线”,“安大线”长达2260千米,此后,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又经历了从“安大线”、“安纳线”再到“泰纳线”的曲折过程。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比较见表5-5。

表5-5 “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比较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域,经贸合作水平相对滞后于两国间的政治合作水平。1993年两国贸易额为76.8亿美元,此后一直在60亿美元上下徘徊,2001年为100亿美元,2002年120亿美元。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中日、中美经贸合作额度的1/10左右。中俄两国在资源、能源和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俄罗斯拥有资源与技术,但两国经贸合作的潜力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安大线”在俄罗斯摇摆不定的政策中“难产”了,除了与俄罗斯国内政治因素有关外,与日本的介入有着很大的关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于2003年1月10日与普京签署了《俄日能源合作计划》,小泉向俄罗斯提交了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输油管线),放弃“安大线”,将原油输往日本的建议。“安大线”的“难产”意味着日本为了获得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修建符合本国利益的石油输油管道而与中国展开激烈的能源战略竞争。中日都是能源进口大国,两国都力主实施进口能源多元化,此外,日本促使“安大线”“难产”,暗藏着政治战略意图:削弱中国的能源安全,从而延缓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达到主导亚洲的目的。日本实行对中国的牵制政策,利用与中国争夺俄罗斯能源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削弱中国在东北亚政治经济影响。21世纪中日两国的战略竞争不仅仅体现在能源方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地方政府在石油问题上倾向日本并向俄联邦政府施压。驻远东全权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向普京上书《远东州长联合信》,要求铺“安纳线”,其会见日本外相川口时说自己是“日本院外集团成员”。

中俄两国能源领域的双边合作必须建立在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的基础上,东北亚区域能源的有效合作能够促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健康发展,能够为中俄能源安全提供保证。

四、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存在的问题

中俄专家普遍认为:中俄贸易近年虽创历史新高,但深层问题仍未解决,2005年中俄贸易额虽创下290亿美元的纪录,但与两国政治关系完全不相称。2005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2170亿美元,与美国的贸易额2110亿美元,与日本的贸易额1840亿美元。对比上述国家贸易额,俄中贸易并不引人注意。出现上述情况,一方面与中俄贸易结构有关,另一方面与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有关。中俄双边贸易虽保持快速增长,但贸易结构仍保持传统格局。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俄投资项目共657个,主要分布在能源开发、林业、贸易、轻纺、家电、通迅、建筑、服务、房地产开发等传统领域。另外,家电、汽车组装、木材深加工、矿产开发已成为中国对俄罗斯投资新的热点领域。俄罗斯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2005年,中俄贸易虽大幅增长,但主要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增长。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虽然从互补的角度讲有很大的贸易空间,但下列一些因素制约了石油天然气贸易:俄罗斯将石油天然气政治化;俄罗斯担心强大的中国对其不利;俄罗斯担心能源管道经中国后,中国垄断其石油价格;俄罗斯不想变成单纯的能源出口国,因此在出售石油天然气的同时欲搭配石油天然气产品。此外,中俄两国政府虽都特别关心各自的西部大开发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建设,但因远东地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地方落实政府的决议有很大差距。

五、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前景

俄罗斯专家认为,未来5~10年,俄罗斯将是中国能源市场的重要伙伴,未来15年俄罗斯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者。这预示了今后中俄能源合作的前景。

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表示,2006年已成为俄中能源合作的关键性一年。普京“俄罗斯年”访华,与中国签署的有关一揽子能源合作的文件,“标志着两国企业间的合作已从简单的原油贸易过渡到在中国、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境内共同勘探油田的新层面”。

虽然截至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面向欧洲市场,但俄罗斯能源对外战略有意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转化为经济和政治优势。在这个目的的驱使下,俄罗斯决不会放弃亚太这个大市场,更不会放弃亚太地区石油消费占第一、世界范围内石油消费占第二位的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正是基于此,普京2000年以来,能源外交的总体布局具有“博弈全球、吸引美国、稳定欧盟、争夺里海、开拓亚太”的特点。俄罗斯能源战略不愿意失去中、日、韩任何一个潜在的油气出口市场,只不过俄罗斯将利用石油天然气取得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俄罗斯拟建涵盖东北亚的“泰纳线”石油运输管道和拟议中的北西伯利亚铁路,该输油管道的建设则能够使俄罗斯石油直接进入经济迅猛发展、油气需求增长潜力巨大的亚太市场,这里有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第三的中国、日本以及南亚国家。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找到最近的地方,而且能大大提升俄罗斯在东北亚、亚太事务上的发言权。因此,从亚太市场来看,俄罗斯会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修建石油管道,鉴此,中俄石油贸易前景待管道修成后,会有大的突破。

中俄油气供需具有互补性,巩固和扩大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政府在《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中指出:“巩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地位,最大效能地实现国家燃料动力综合体出口的可能性,增强其产品及服务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以合理的规模及对双方有利的条件吸引外资;使俄罗斯从单纯的原料供应者转变为可在国际能源市场执行独立政策的重要参与者。”

普京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视为首要任务,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光明,因为它既解俄罗斯之围,又解中国能源之乏。俄罗斯要摆脱经济困境、缓解社会矛盾,需要加大对油气工业的投入,扩大油气生产和销售。与中国开展能源合作,不仅有助于俄罗斯能源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俄罗斯经济的复苏。特别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将是其直接受益者。因为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前景光明,它关系到中俄两国切身的利益。

俄罗斯在俄美关系改善,俄日加强了能源对话后,其东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的国际环境朝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此时俄罗斯多元化的能源外交战略施展得也得心应手。俄罗斯在东北亚能源供应与需求格局中处于优越地位,因为它是中、日、韩、蒙、俄五国中唯一具有油气出口潜力的能源大国。因此,在权衡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经济安全后,俄罗斯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施行了主体利益多元化的政策,这给中俄油气合作前景又带来了挑战。

据统计,2001年,中国进口石油8831万吨,其中46.2%来自中东,19.8%来自非洲,18.7%来自东南亚,未来几十年内,中东仍将是世界主要的石油产地,但中东动荡的局势令人堪忧。一个国家从一个地区进口石油的安全警戒为30%,中东已大大超过安全警戒线;另外,中国90%以上的石油进口通过海上运输。主要航线有三条。第一条是中东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二条是非洲线:北非—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好望角—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第三条线路是东南亚线: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中国对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两个“敏感区”的过度依赖,随时有发生意外、两个海峡被封锁的危险,中国的能源将直接承受巨大的压力。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又是能源生产大国。2004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为19.7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能源总产量的11%,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2004年中国能源自给率达94%,能源总体对外依存度尚不到6%。在中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2/3以上,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供开采一百年,但中国的石油资源相对不足。

从威胁中国石油安全的因素来看:一是境内找不到石油或找到的石油是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进口能源渠道遭到制裁,禁运甚至全面封锁。进口依存度的失控才是威胁中国石油安全的根本问题。

从中国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实行进口渠道多元化,中国应重视石油的陆上进口通道。一条是从俄罗斯的伊尔库茨克到中国满洲里的原油通道,另一条是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的原油通道,两条通道的运输工具均为火车,但运力有限,如果中俄石油管道建成,将把石油贸易额提至若干倍,且分散一些中国石油安全危险。

因此,从该意义上说,中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前景广阔。因为,中俄油气战略合作可以促进中国油气进口源地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油气安全系数。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受益最大的是东北地区,因为东北可以从俄罗斯三个大油气区得到油气的供应,对促进我国东北地区的振兴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和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工程应吸收俄、日等国家参加,将国内经济改革项目与国际接轨。俄罗斯的参与可保证能源的供给。日本参与上述项目的建设,可减少日本与中国在能源方面的摩擦,并将其纳入到正常的经贸范围内。

总之,从地缘经济角度看,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前景广阔,但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双方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存在若干变数。因此,中俄石油天然气贸易合作的前景是美好广阔的,只不过道路是曲折艰难的。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和荷兰有什么贸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