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罗斯科学家
目前俄罗斯有85.8万科研人员,其中63.6万在国家科研机构工作,仅科学院就有11万人,在这种背景下,依旧保持着世界上最庞大科研队伍的俄罗斯,其科学对经济的贡献即科研成果转化率却仅为2%,与西方发达国家的30%相去甚远。
❷ 获诺贝尔奖的俄罗斯科学家有谁
伊•巴甫洛夫(1849-1936)着名生理学家,1904年因在血液循环与消化生理学方面的经典着作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伊•梅契尼柯夫(1845-1916)着名生物学家与病理学家,比较病理学、进化胎生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奠基人之一,1908年与德国科学家P•欧利希共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
尼•谢苗诺夫(1896-1986)着名化学物理学家,开辟了有关燃烧、爆炸、火焰传播的独立研究领域,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巴•切连科夫(1904-1958)物理学家,1934年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时发现了“切连科夫效应”,于1958年与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弗兰克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伊•弗兰克(1908-1990)物理学家,1937年与塔姆一起,对切连科夫效应提出了理论解释,三人因此同获195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❸ 原子弹是哪名科学家研制的哪些国家拥有原子弹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 印度、巴基斯坦,有原子弹
❹ 苏联解体时,科学家都主要去了哪些国家
美国得到的都是顶级的专家,俄罗斯的,乌克兰的都有。
中国主要是搜罗了一部分乌克兰的专家
❺ 俄罗斯科学家为求永生,大胆注射350万年前猛犸细菌,后来怎样
这个疯狂的科学家名叫阿什托利布,他的国籍是俄罗斯,担任多年莫斯科国立大学地球科学系的主任,在这地球科学领域是数一数二的专家,他所撰写的书籍不仅受到世人欢迎,而且多次斩获大奖,他的专业水平可见一斑。
2009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猛犸山上,阿什托利布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大约存活了350万年的芽孢杆菌F,这种细菌是从冻土层中的保存完整的猛犸象脑中提取出来的,这细菌经过漫长的岁月后仍然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可见它的组成成分十分复杂。
小结:
时代是在变化的,未来有许许多多的疑难杂症将被破解,唯有衰老似乎无解。人的寿命其实与细胞分裂次数密切相关,而细胞分裂次数由位于细胞核里的DNA端粒长度决定,并且这个长度又与端粒酶相关。如果真的要增加人类的寿命,无非就是端粒酶分裂的次数以及加强人体的免疫。
但科学家在很多年前就证明了第一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如果激活了处于抑制状态的端粒酶,那么细胞就可以无限增殖,形成横行霸道的肿瘤细胞,使患者罹患癌症。那看来只有第二种方法了。如果人的免疫力增强,按照逻辑上来讲,自然能延长自己的寿命。比如有的人在七八十岁的时候就步履蹒跚,而有的人却能够健步如飞。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延长几年的寿命。
随着科学上的进步,未来人们的平均寿命肯定会长于现在,尽管现在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但谁能想到后面发生的事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世世代代追求长生不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留住生命里的美丽事物。这完全能够理解,这几乎是地球人的共性,尽管我们整天听“珍惜眼前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类的话,但我们总会容易忽略自己拥有的东西,而真正失去后,我们又想能够做点什么来弥补。
现在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人,好好地度过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也应该是豁达,向上,如果我们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那我们追求永生的意义何在呢?
❻ 俄罗斯科学院的院士哪个国家的科学家占据了100多位
法国。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由该院24 个学部的4000余名院士组成,其中外籍院士来自47 个国家。法国科学家占了100多位,中国有多位两院院士也曾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❼ 命名布拉莫斯导弹的科学家是哪个国家的
命名布拉莫斯导弹的科学家是印度、俄罗斯两个国家的。
布拉莫斯反舰导弹(PJ-10),是由俄印合资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巡航导弹。俄方负责导弹的研制与生产,印方负责制导系统,以俄罗斯“宝石”(SS-N-26)反舰导弹为基础进行研制。
“布拉莫斯”,其英文名字为BrahMos,由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该河上游是中国的雅鲁藏布江)和俄罗斯莫斯科河(Moscow),两个英文单词缩写组合而成,标志着印俄两国之间的友谊,隐含着“既有布拉马普特拉河狂放的一面,又有莫斯科河优雅的一面”之寓意。
(7)哪个国家有俄罗斯科学家扩展阅读:
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的底是反舰导弹,反舰导弹改进的巡航导弹本质上与中美俄等国通常使用的巡航导弹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就射程来说,中美俄巡航导弹普遍在1500公里以上,而印军布拉莫斯导弹一般的版本最大射程只有290公里,400公里的增程版还没有列装。
1995年12月,印度与俄罗斯开始联合研制超音速反舰导弹。后来,因研制经费严重不足,未能完成预定的型号研制任务。1998年2月,印度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DRDO)与俄罗斯导弹生产和设计商(NPO)联合体签订了联合研制“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谅解备忘录。
在印度联合组建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决定在俄罗斯“白玛瑙/宝石”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共同研制开发设计代号为P-J10、名称为“布拉莫斯”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资公司总资产2.5 亿美元,印度占50.5 %。
后来,该合资公司与俄罗斯国家武器出口总公司和导弹生产和设计商联合体,共同签订了联手向全球市场推销“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计划书。从而,确定并开始实施此项工程。该工程启动后,不仅研制生产舰载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而且在此基础上,还改型设计、研制陆基型和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
❽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惟一得主朗道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
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惟一得主朗道是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方面做出重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犹太人,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在他50寿辰之际,苏联学界把他对物理学的十大贡献刻在石板上作为寿礼,以向先知一样的称谓称之为“朗道十诫”: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朗道就像有人曾评价的是“典型的浪漫派科学家”。对多种科学领域都有网络全书式的知识,特别对边缘科学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使他观察事物敏锐,分析问题深刻、全面,富于创见。朗道认为,费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能物理学家”,在费米逝世以后,他感叹他说:“现在我就是最后一位全能物理学家了”。应该承认,他的这种看法并非自夸自赞,而是有着不容怀疑的真实根据的。
❾ 为什么俄罗斯(苏联)能有怎么多科学家
1、俄罗斯人比中国人好学。
(1)中国人喜欢把康熙帝和彼得一世相提并论,恨不得说成中俄各自的千古一帝。但康熙皇帝老帅出征守住的地盘,早就让俄罗斯拿走了,中国人收获了只提当年勇的谈资。比起亲自出征,康熙更有名的似乎是微服私访。彼得一世也微服,但人家那是出国扮作小学徒,汗流浃背低声下气学技术,跟吾皇康熙向老太太和苏麻拉姑学宫廷斗争术根本不是一个路子。彼得回国后采取各种措施逼迫啃老族学习,比如不读书的贵族子弟不许继承土地,等等;兴西学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新政的突出内容。康熙在这方面简直鲜见业绩。
(2)到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这位女汉子对外拓展疆域,对内高度重视母亲质量提升,她办的女子贵族学校,教育和培养俄罗斯女人在自立自强和培养下一代方面的能力。经过他们的努力,俄罗斯在极短时间内由彼得大帝之前宫廷都使用法语的“野蛮”小公国,一跃而成为19世纪在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辉煌成果的国家,举国上下学文化。
(3)即便在苏联解体时期的内外交困中,俄罗斯人排队和坐地铁都能默默读书,现在依然。学习真正成为了他们的信仰,而不像中国地铁里除了打盹发呆就是玩手机。
2、东正教“末日论”的激发和爱国主义激励。
(1)俄罗斯民族继承了基督教(最早来自犹太教)中的“末日”观点,认为弥赛亚将要降临。此外,俄罗斯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东方特点的莫斯科和西方特点的圣彼得堡并立便为典型标志。)他们不想承认自己是亚洲人,但欧洲人却排挤它,蒙古和斯拉夫专制传统深深植根其中,这种无根性更加剧了其民族危机感。
(2)他们还具有上帝选民的思想,认为俄罗斯人总是对的。但他们对末日的态度,不是中国人所谓世界末日前吃尽喝光的恐慌,而是要跟时间赛跑、在末日到来之前做更多事的一种追求;是使命思想和责任意识。为此,俄罗斯人为了维系民族和国家的完整,强国和在世界上发声一直是执政追求,更是民族信仰。从沙皇到斯大林再到普金,都是如此。
(3)于是我们看到,即便政治多么黑暗,专制如何猖獗,生活多么苦难,外表多么服从,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内心都有自己独立自由的世界:为了世界末日前的使命;为了祖国;为了不枉生命的追求等,面对流放和死亡的从容不迫与前仆后继。诛心和御用者有之,但屈指可数,就因为内心那块圣洁的天地。前苏联的诺贝尔奖集中于基础学科和文学领域,而非当时军备竞赛激烈的应用科学领域,原因或许也因为如此——没有功利性追求,只为纯粹。
❿ 俄罗斯有什么着名的科学家
俄罗斯有什么着名的科学家?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网络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
尼古拉•罗巴切夫斯基,在1829年创立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后来被社会公认并完全替代了欧几里得。喀山大学毕业生。随后在喀山大学任教,并出任校长。
巴夫尼提•切比雪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有杰出的贡献。创立了40多种机构学,其中大部分被使用在现代汽车制造中。
亚历山大•斯托列托夫,在电磁学、光学和分子物理学领域作过研究。 创建第一个光电探测器。把光电子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1869年发现基本自然定律-—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他制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够将现有元素分类,并据以预见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能。被公认为材料科学发现史上最伟大事件。
亚历山大•波波夫,发现电磁波的实际应用,比如,电磁波在无线电通讯领域的使用。 在1895年创建了当时最完善的无线电收音机。
谢尔盖•博特金,创立了机体整体性的学说。 初次介绍了甲型病毒性肝炎(博特金伯特克疾病)。
尼古拉•皮罗戈夫,野战外科学、局部解剖学、俄罗斯麻醉学的创始人。 把外科变成一门科学。
伊万•巴甫洛夫,致力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出色成果而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金,成为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伊里奇•梅契尼可夫,比较病理学、进化胚胎学、免疫学的创始人。 发现胞噬作用。成立了老年学。在1908年因为对免疫性系统的研究得到诺贝尔奖。
弗拉基米尔•佐利金
工程师、发明家。在俄罗斯出生并在这里学习。 ”现代电视之父“。创立显象管(1929年)、光电显象管(1931年)、电视系统(1933年)、奠定彩色电视基础(1940年)。
帕维尔•切连科夫,光学、原子核物理学、高能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1958年)。
尼古拉•瓦维洛夫,育种学原理、世界植物培植起源地学说的奠基人。植物免疫学说的发明人。
列夫•朗道,被“理论物理学经典教程”的作者之一。 在物理学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因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激光技术的创始人。创立了各种激光器。1964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彼得•卡皮察,因低温物理学方面的基本发现和发明获得1978年的诺贝尔奖。液化气体工业装置的发明人。圣彼得堡立技术大学毕业。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列昂尼德•坎托罗维奇,数学家,线性规划的创始人之一。在1975年获得诺贝尔奖。
尼古拉•谢苗诺夫,化学、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链式分支反应理论。在1958年获得诺贝尔奖。圣彼得堡大学毕业。曾在托木斯克技术研究所和托木斯克大学工作。参与了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创建
伊格尔•库尔恰托夫,在核物理学领域有一系列重大发现。在他的领导下,建造了欧洲第一座原子反应堆,造出了苏联的第一颗原子弹,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并在 1954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安德烈•图波列夫,航空设计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型超音速客机Tu-144(1968年)。 参与过一百种以上飞机的创建,其中70个进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半导体、半导体电子学和量子电子学方面有着五十多项发明并发表了五百多篇科学论文。特别是制造了第一个发光二极管。 2000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列宁格勒电子技术学院毕业生。
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现代杰出的数学家。 在2002年证明了庞加莱猜想,解决了数学界七大难题之一。
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莫斯科物理技术大学的毕业生。在2010年由于对石墨烯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尤里•奥加涅相,领导合成新化学元素的工程。在1999-2010年期间,他的实验室科研人员超过了欧洲同行业实验室。他们第一个获得了六个超重化学元素周期表。
阿列克谢•斯塔罗宾斯克,宇宙产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卡弗里奖获得者(2014年)。
拉希德•苏尼亚耶夫,苏尼亚耶夫-泽尔多维效应(即:在外部空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影响下电子发生逆康普顿散射)的创始人之一,。吸积盘理论(即:自由落体的物质被吸入黑洞)的创始人,京都奖获得者(2011年)。
亚历山大•霍列夫,有170多部着作,包括在国外出版的专题论文。对量子论的数学表述、量子统计学和量子信息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三个国际大奖获得者 :量子通信奖 (1996年)、冯•洪堡奖(1999年)、克劳德•香农奖(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