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观俄罗斯 > 俄罗斯和中国哪个历史起源早

俄罗斯和中国哪个历史起源早

发布时间:2022-05-18 22:04:19

‘壹’ 中俄的历史渊源!

俄罗斯起源于欧洲的莫斯科公国,后来通过不断兼并亚洲的土地从而取得了远东广大领土,并与中国接壤。在康熙年间入侵中国东北,受挫,与中国签订《瑷珲条约》。后两国和平无事。八国联军侵华后陆续取得中国北方共计170余万平方千米领土,并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划取势力范围。一战后期,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改为社会主义,建立苏联,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传到中国,使得中国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回升,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贰’ 俄罗斯这个名字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

清顺治11年


1、蒙语没有以卷舌音R开头的词汇,为了元音和谐,第一音节元音提前——即ros->oros。

(为什么是蒙语,不是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汉语、英语,也不用包含了蒙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请看第3点)
如元代译——斡罗斯(斡,音握)、乌鲁斯,
同时,汉语也没有R开头的卷舌音。
但这不是决定因素。——没R开头可以改L开头如露西亚。

2、因为除了中译“俄罗斯”,英语russia,德语rusaland,法语russie,西班牙语rissia,葡萄牙语russia,均是R开头。日语露西亚,L开头。
且中国民间翻译有“罗刹”,"罗斯“,“罗沙”,“罗禅”,“罗车”……均为L开头,且时间比“俄罗斯”早,频率比“俄罗斯”高

3、关键事件。
1654年,顺治11年。俄国使团来华,开始第一次政府间交流,因为此时语言不通,而且英法德西等西方人还没到远东来,所以翻译只有蒙古人,因此称为俄罗斯。
此后引为常例。
《朔方备乘》中记载:

6、决定性事件。
A、干隆年间编《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中,将“斡罗斯”正式改译为“俄罗斯”。
B、干隆后俄中接触开始频繁,俄罗斯的译名大量使用,在下一次被变更前成为定例。
至此,俄罗斯译名固定。

‘叁’ 中国历史vs俄罗斯历史

中国呢,有3000年文明史,俄罗斯建立国家不过500年。
俄罗斯原来是蒙古人统治下的一个小民族。是依附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管理的金帐汗国下面的一个小公国,叫基辅罗斯。后来借着蒙古统治衰落而崛起。逐渐控制了前金帐汗国的地盘。罗斯人,在希腊罗马典籍里称斯基泰人,泛指从高加索以东,伊朗以北,直至远东大片土地当中的土着,后来在文字记录以前,确信的是一部分北欧人向东入侵了该地区,后来逐渐与当地人民融合。罗斯公共及其近亲的斯拉夫民族,长期以来先是受到匈奴人的统治,后来又受蒙古人的统治,始终没有以独立民族的机会出现在世人视野。第一次被世界人民关注源于东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破。东罗马基督教(又称希腊正教)被罗斯公爵引入俄罗斯,演变为现在的东正教,是现在斯拉夫民族普遍信奉的基督教派别。可以说当时俄罗斯拯救了东正教。其后历任俄罗斯大公励精图治,有点像秦朝,虽然总在世界边缘但一直在努力进入世界舞台。其中彼得大帝年轻时,到西欧学习军事和科学,回来以后全面向西欧学习。同时利用地缘优势,把地盘扩大到整个欧亚大陆,凡是西欧列强招呼不到的地方,全被俄罗斯给占了。从近代以来,大部分时间,俄罗斯成为横跨欧亚大陆北方的霸主。所以和俄国比,咱们历史长,文明时间长,从近代看,人家发展快。

‘肆’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从古至今】

最早的关系是元蒙时的了。拜占庭帝国的公主索菲亚公主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帮助他使用各种手段挑拨宗主国的关系,然后独立并吞并大帐汗国,具体见“莫斯科公国”http://ke..com/view/331964.html?wtp=tt

从15世纪起开始像亚洲扩张,到了17世纪,开始正式碰撞。1685年雅克萨反击战,取得胜利,1689年9月(清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签订了《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然后就是近代鸦片战争的主要四个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57年《瑷珲条约》1864《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以及一些小的勘界议定书。从(中国)大清掠夺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包括外东北、库页岛和新疆西部。1904-1905的日俄战争,在东北打的。

最后是现在的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条约不大好找,主要就是一些大事。外蒙独立,苏联是后台。支持共产党夺权,可是也支持国民党,总之插手中国革命。
抗战时援华,包括武器和飞行队。后期出兵摧毁关东军,也把东北基地搬回去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提供大笔援助(高价有偿)。

1966年中苏关系破裂,从1967年到1969年初双方在珍宝岛上的巡逻队流血冲突不断。 最有名的是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伍’ 咱们中国的历史最悠久吗5000年 那俄罗斯历史呢没有中国的长吧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并不是唐王李世民,而是秦始皇——赢政,当时的秦朝是由秦始皇灭掉六国:齐、楚、燕、韩、赵、魏之后而建立的详细时间时公元前221年。
俄罗斯的历史是没法跟华夏比的,充其量俄罗斯的也不过七百多年,俄罗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国,当年蒙古帝国西征的时候 以秋风扫落叶的攻势扫荡整个欧洲东部。当东方的宋帝国在钓鱼台、襄阳、两淮抗击野蛮入侵的时候,而作为地处北欧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等其他诸族都匍匐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莫斯科公国是靠着巴结金帐汗国,获取了北欧地区的代蒙古人征税权,开始发家的。后来在金帐汗国没落后渐渐强大的。
要说俄罗斯有悠久的历史这个鄙人还真不敢恭维。当人类历史进入公元十世纪之后世间出现三大文明体系。东方的华夏文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正如华夏的文明中心在关陇、河洛一样。西方的文明中心在以罗马为中心的西罗马帝国,以及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而地处偏远北欧的莫斯科(当时叫莫斯科公国)。在地处文明中心罗马人来说那地儿都是一群蛮夷。就像在东方唐宋人喊高丽人、蒙古人、女真人蛮夷一样。
我们知道当年罗马帝国分东西两部分后作为国教的基督教也分成了两部分,西方的天主教和东方的东正教。当时北边的莫斯科公国是东罗马帝国的藩属,当然他们的信仰当然也是东正教了。其实大家只要注意下不只是俄罗斯,其他东欧国家也是信奉东正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当时的天朝上国----东罗马帝国的藩属国。直到公元1453年 一群有突厥血统的伊斯兰人攻破的千年不落城---拜占庭后,东罗马灭亡,听闻其中有个东罗马公主逃往北方的俄罗斯。所以俄罗斯就是靠着东罗马的继承人彪炳自己的。
事实上十七世纪的俄罗斯依旧是个落后愚昧的国家,俄罗斯的崛起之路是由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开启的。彼得掌舵的俄罗斯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逐步西化,摆脱愚昧。到了十八世纪后俄罗斯已经成为了欧洲的东边强国。已经有能力左右欧洲大陆的政治走向。当然在就整个欧洲来说俄罗斯来说依旧是个落后国家,尤其是历史的车轮进入十九世纪,散落的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一代名相----俾斯麦 的铁腕之下走向了统一。统一后的德国一跃成为了欧洲强国,打破了原来由英、法、俄、奥匈平衡下的政治关系。所以 一战爆发了,当一战变成了一场持久战后俄罗斯的经济已经承受不了,所以国内矛盾的加剧,所以沙皇被迫下台,这才给了列宁他们机会,将俄罗斯打造成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当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病魔召唤去见马克思了,作为衣钵传承者的斯大林同志,接过了权杖成了苏维埃总书记。斯大林上台后集体化生产,在牺牲农业、手工业、轻工业的前提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当1929年后整个世界哀鸿遍野的时候俄罗斯人已经热情高涨进行着第一个五年计划了。当然斯大林上台后还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清党。清除托洛茨基以及追随者。即所谓的托派。其结果是当时的5名元帅中的3名,15名集团军司令级中的13名,85名军长级中的57名,遭到了清洗。所以我们看到德国人发动东线攻势后一路势如破竹一口气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如果不是德国人在占领区的倒行逆施很难想想苏联还能坚持到最后。
前面我们说了苏联的崛起靠的是发展重工、牺牲轻工的前提。当然这在短时间看不失为提高国家军事实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然欧洲铁幕升起,两个阵营进入的对峙状态后苏联人依旧是实现这种畸形的经济体制,所以半个世纪后在戈尔巴乔夫一拉、叶利钦一推之下,帝国大厦竟然轰然倒塌了。

‘陆’ 中国怎么会有俄罗斯族 他们是什么时候来中国的

俄罗斯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共有13504人。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分散于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带。

俄罗斯族是18世纪前后由俄国迁入我国的。起初的成份主要是战俘、逃亡士兵、谋生的农民和东正教传教士等。19世纪的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更多的俄罗斯人进入我国,直到20世纪30年代还有陆续迁入者。当时,他们被称为“归纯族”。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获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

‘柒’ 俄国历史从哪一年算起的在我国汉朝时候那里有国家吗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http://tieba..com/f?kz=148729289

我国汉朝时候那里是“匈奴”

匈奴
当伊朗人种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萨尔马特人)占据着草原地带西部即南俄罗斯时,无疑地还包括图尔盖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亚;草原地带的东部是处于突厥-蒙古种民族的统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国人所知。匈奴一名与后来罗马人和印度人称呼同一蛮族的名称(Huns〔Hunni〕和Huna)是同词源的。可能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才在中国编年史上清楚地记载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纪时已经被中国人称为严狁。更早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被称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历史的黎明时期,中国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当时居住在中国边境上,即在鄂尔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马斯佩罗推测:所谓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纪时已经归降于赵国的中国人。赵武灵王(大约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从他们那里夺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区),实际上还夺取了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约公元前300年)。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些游牧民的进攻,秦国(陕西)和赵国(山西)的中国人都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这一军事改革带来了中国服装上的彻底变化;弓箭时代的长袍被从游牧民那里学来的骑兵裤子所取代。从游牧民哪里,中国武士们还模仿了羽毛装饰的帽子、"三尾服"和后来对名为"战国时期"的艺术起到很大作用的"带扣"。也正是为了防御匈奴,赵国及其邻近诸国的中国人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成为了长城。
据中国史家司马迁记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涂单于,中国人把这些词解释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在这些词中可以发现突厥-蒙古语词根,特别是"撑犁"是突厥-蒙古语词(Tangri,天国)的译音。在单于之下,有两个最大的官职,即屠耆王,意为左右贤王。汉文译音"屠耆"与突厥字(doghri)有关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实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所能谈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单于住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右贤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的那样,在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一般行进的方向是朝南,这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已成为习惯;类似的现象在匈奴的后裔、6世纪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中国人描绘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鼻翼宽,上胡须浓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上述服装的一些细部,特别是裹齐踝部的裤子,对匈奴人与斯基泰人来说都是共同的。有许多习惯也是相同的:如葬礼上的牺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罗多德(IV.65)记载,斯基泰人将敌人的头盖骨在沿眉毛平处锯开,在外面用皮套蒙上,里面嵌上金片,作为饮器使用。《前汉书》证实了匈奴人中有同样的习惯。这一习惯特别是从老上单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饮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确实,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作战利品的。希罗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在匈奴的后裔,即公元第6世纪的突厥人中,一个战士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这种嗜血性的风俗也同样盛行于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敌人的血洒在插在一个小土堆上的神圣的短弯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的血。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像斯基泰人一样,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们生活的节奏也是由他们的羊群、马群、牛群和骆驼群而调节。为寻找水源和牧场,他们随牧群而迁徙。他们吃的只是畜肉(这一习惯给更多是以蔬菜为食的中国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含混不清的萨满教。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所有的中国着作家都把这些野蛮人描述成顽固的掠夺者,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中国军队深入大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雷雨般的箭惩罚追赶者,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在从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这些方法都很少变化。对于所有那些由马上弓箭手组成的部落,无论是东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罗多德所陈述的,斯基泰人对付大流士就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大流士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在这种"退出俄罗斯"可能终止灾难的来临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中国将领后来因为缺乏这种谨慎,他们受到匈奴人佯装逃逸的蒙蔽而进入沙漠荒凉之地,在那儿遭到了屠杀呢?

至于匈奴在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的语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鸟库吉倾向于把他们归入蒙古种人。相反,伯希和从汉文译本所提供的反复核对的几次巧合中,认为全面来看,这些匈奴人应该属于突厥种,特别是他们的政治领导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三国相继筑长城以拒之。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成为南北二部。南下附汉的称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多数学者认为,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起源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还有一说认为,移居北地的夏之后裔,是夏桀的儿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部分学者根据《史记》记载的后半段文字,认为匈奴原是山戎、猃狁、荤粥。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还有人认为匈奴与先秦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不可混为一谈,匈奴应是西方草原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末期之前,还未游牧至中国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现代学者中并未取得统一。由于匈奴的起源问题不能解决,匈奴的族属与匈奴的语系也都成为悬案。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战国时林胡、楼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在北边新开辟的地区设置了云中等县。林胡、楼烦北迁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战国末期赵将李牧曾大败匈奴。

秦朝

前3世纪匈奴统治结构分为中央王庭、东部的左贤王、和西部的右贤王,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西汉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霍去病击匈奴至今蒙古国境内狼居胥山,卫青东路扫平匈奴王庭。右贤王率领四万余人投归汉朝,单于及左贤王逃走。汉朝在东部联合乌桓,西部以和亲(前105年,汉武帝封细君公主下嫁乌孙国王)、通商的方式联合西域诸国,压缩匈奴的空间。

前73年,汉与乌孙联兵20万进行进攻匈奴,直捣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单于获胜据漠北,呼韩邪单于前51年南下投靠汉朝。后来郅支单于则率部众退至中亚康居(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即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一带),呼韩邪单于占据漠北王庭。前36年,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响,甘延寿、陈汤远征康居的匈奴,击杀郅支单于。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西汉时期的单于有: 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儿单于、呴黎湖单于、且鞮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握衍眴鞮单于、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东汉

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两部,呼韩邪单于之孙日逐王比率4万多人南下附汉称为南匈奴,被汉朝安置在河套地区。留居漠北的称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先后败之于漠北和阿尔泰山,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187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董卓专权之际,南匈奴发生内讧。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汉朝之后

南匈奴南下汉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带,三国时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个部。4世纪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刘渊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为将。乘西晋八王之乱之后的混乱时期,刘渊起兵占领了北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自称汉王,311年攻占洛阳,316年攻占长安,灭西晋。史称前赵或汉赵。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称为羯人。汉赵的大将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赵国,史称石赵或后赵。后被氐人苻氏前秦所灭。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称为匈奴别部卢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后凉汉官段业为主,在现甘肃地区建立北凉。后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北凉主。后被鲜卑人拓跋氏北魏所灭。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后被北魏所灭。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为主体的汉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等地。

匈奴在东北亚之外的影响

北匈奴远走欧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尔加河地区(今天的俄罗斯鞑靼自治共和国),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亚),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亚匈奴,一部分与图兰低地民族融合(中亚两河地区),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区,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纪末,这个几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匈奴人于350年左右进入了欧洲,随后在称为巴兰比尔王的领导下开始了他们的征服战争,第一个目标便是当时称为阿兰的突厥人国度。

阿兰人的灭亡

350年,当时的阿兰国堪称强国,阿兰王倾全国之兵与匈奴军战于顿河沿岸,却遭惨败,阿兰王被杀,阿兰国灭,阿兰余部最终臣服于匈奴。匈奴在西方史书第一次出现即伴随着阿兰国的灭亡,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灭亡阿兰国后,匈奴在顿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几年,然后在他们年迈的国王巴兰比尔的带领下继续开动他们极具毁灭性的铁蹄,踏向西方。

对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时,位于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成立不久的国家。它辽阔的疆土东起至顿河,与阿兰人接壤;西至德聂特河与西哥特人为邻;南起黑海北至德聂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联同被征服的阿兰人,大军进入东哥特领土,被曾被东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机造反,内乱以致东哥特人屡战屡败,终于475年投降。 东哥特人灭国后,匈奴人接着继续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聂斯特河为险,布兵防守,试图击匈奴军于半渡。匈奴军一边在河对岸作势佯攻,大部却从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这边西哥特人在河岸构筑工事备战正酣,却不料被拦腰一顿痛打,数十万人马渡过多瑙河逃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败罗马皇帝瓦伦斯,由此动摇了罗马的根基,罗马再也没法控制管辖下的诸侯和领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诸日耳曼部落,夺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尽入匈奴人之手。

对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进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后对色雷斯连年侵扰。431年,东罗马帝国不得已,答应每年向匈奴交纳页税,并允许他们在境内的几个城镇同进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杀死与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权独揽。他对南俄罗斯和波斯帝国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不久他将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东罗马缴纳更多的贡税,并且不继插手西罗马帝国的外交事务。罗马自然无法满足这年年高升的贡税,匈奴人则以此为借口于441年向拜占庭宣战,大肆洗劫巴尔干半岛,442年才被东罗马的阿斯帕尔将军阻截于色雷斯地区,被迫后撒。 443年,匈奴攻到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东罗马全军覆没,不得已签城下之盟,与匈奴订立和约。

阿提拉的统治时期,盛极时的匈奴帝国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国的版图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

对西罗马的侵略和匈奴帝国的瓦解

罗马军队在教皇里奥一世的率领下,打败阿提拉带领的匈奴人。451年,在意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击退。

450年,阿提拉转而进攻西罗马帝国,他带着大约十万名战士渡过了莱茵河。在向前推进的一百英里内,匈奴军团洗劫了位于现今法国北部的大部分村庄。罗马将军阿提纽斯组织了一支高卢罗马军团以抵抗正在围困奥尔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决战中,阿提拉终于被打败。尽管匈奴人的战力没有被完全毁灭,这埸战役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具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之一,它阻止了整个基督教的覆灭和游牧民族控制欧洲的严重后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尔曼公主的第二天被发现死于动脉破裂。在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人之后,曾经称雄一时的匈奴帝国面临着崩溃的边绿。异族的奴隶纷纷起来反抗,不同的派系为了争夺统治权而激战不休。匈奴帝国最终由于汪逹尔部落等新敌人的入侵而灭亡,从历史的长河中消逝不见了。

影响

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的帝国很快被瓦解后,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失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们把丛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摧毁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后,多元化的封建国家政治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主要划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后裔

有些学者认为匈奴4世纪西迁到了欧洲东部,并入侵欧洲,与第4、5世纪侵入欧洲的匈人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驱逐日耳曼人等野蛮民族使得蛮族大迁徙,从而灭亡罗马帝国。

从史书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证据。关于匈人灭阿兰国,是匈人首次出现在欧洲历史典籍中,但这次战役在中国典籍中也有记录。《北史》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国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泽,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的条件,奄蔡却符合,关于奄蔡,《后汉书》中说:“奄蔡国,改名阿兰聊国,居地城,属康居。土气温和,多桢松、白草。民俗衣服与康居同。”。《三国志》为:“又有奄蔡国一名阿兰,皆与康居同俗。西与大秦东南与康居接。其国多名貂,畜牧逐水草,临大泽,故时羁属康居,今不属也。”在中国古书中,“大秦”即为罗马帝国。《史记》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余万。临大泽,无崖,盖乃北海云。”《北史》中那段记录的是该国遣使节到北魏。匈奴灭其国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节到北魏为西元445年,正好为西元370年左右,与欧洲记录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彻底消失在异国,在东、西罗马帝国军队服役的匈奴军人不少,大多驻扎在北叙利亚、北非洲与南英格兰地区,有几个匈奴邦随西哥特人进入法国与西班牙,有一个匈奴部落随东哥特人进入意大利。 有人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后裔,这个问题现在仍是个疑问。

匈奴语

《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http://..com/question/41670797.html?si=1

‘捌’ 俄罗斯的文化起源于中国吗

俄罗斯文化不是起源于中国。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斯拉夫民族。文化起源于欧洲。

‘玖’ 俄罗斯和中国从以前到现在所有渊源

本人所知有限,就知道以下这些历史事件:
1.成吉思汗生前曾将所征服的威海、里海以北的广袤的钦察草原赐给长子术赤为封地。1235年,术赤长子拔都西征俄罗斯和东欧,辖地广大,东起叶尼塞河,西至多瑙河下游,南迄高加索,北接俄罗斯。1237年攻占梁赞,1240年攻占基辅。1243年西征结束,拔都以伏尔加河下游的萨莱为都,建钦察汗国。因大汗帐色金黄,俄罗斯人又称其为金帐汗国。拔都后来又将咸海东北之地分封给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威海以北、西至乌拉尔河之地封给昔班,称蓝帐汗国,二者皆以金帐汗为宗主。
2.清朝康熙年间,中、俄之间在中国黑龙江的雅克萨爆发了雅克萨之战,以中国获胜告终。中、俄签订了《雅克萨条约》。
3.1771年,从中国迁徙到俄国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近两百年的蒙古土尔扈特部,由于不堪忍受沙俄叶卡捷琳娜王朝的种族灭绝政策,在其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历经数年准备,举部二十余万人,东归故土。在回归的路上,他们浴血奋战,击败沙俄追兵并战胜奸细,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最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4.清朝末年,俄国和日本为争夺在朝鲜半岛和当时的满洲地区(后称中国东北)的霸权,于1904年2月6日在中国的旅顺口爆发了战争。该战争于1905年9月5日结束,这场战争的战火基本上燃在中国的领土上。两个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竟然在我们中国的地盘上发生,造成了中国无辜平民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这简直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奇耻大辱!也进一步印证了晚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5.1900年,俄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在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之后,侵略者强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6.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远东战役。150万苏联红军分3路突破中苏边境日军防线,进攻盘踞中国东北地区的100万日本关东军,至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止,共歼灭日本关东军70万人。
7.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亦明确表示支持新中国,中苏两党两国之间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苏关系进入了后来被称为“蜜月时期”的友好合作新阶段。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新中国的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先后到苏联访问,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进行了会谈。在此期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正式结成同盟。此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也迅速发展起来。从1950年到1957年,苏联对新中国的经济文化建设给予了大规模的援助,其中最突出的是援助中国建设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苏两国还在军事、外交领域紧密合作,共同反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等等。
8.1969年3月,中国和苏联在黑龙江省珍宝岛地区发生的严重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史称“珍宝岛事件”。
9.2009年2月15日,俄罗斯边防军的“海岸”号军舰向悬挂塞拉利昂国旗的中国“新星”号货船开火。“新星”号遇袭事件导致1人死亡,多人失踪。事件中,共有8人获救,获救人员中有印尼人和中国人。

‘拾’ 俄罗斯人的来源是什么

俄罗斯是一个年轻的民族,形成于14-15世纪。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欧洲一个古老的部落,5-6世纪斯拉夫人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迁徙,沿途与与当地的土着部落融合,逐渐形成三支:西斯拉夫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人的祖先)、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巴尔干民族的祖先)和东斯拉夫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的祖先)

1240-1480俄罗斯被金帐汗国(蒙古-鞑靼人)通知了240年;

1689年伊凡四世和清政府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有很多传教士,学生什么的来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传教。

鸦片战争时期俄罗斯趁火打劫,侵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阅读全文

与俄罗斯和中国哪个历史起源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0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0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